目的研究湿疹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中医调养门诊接受治疗的80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开展常...目的研究湿疹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中医调养门诊接受治疗的80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采用中医温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睡眠质量、瘙痒程度评分、皮肤状态相关指标、治疗总有效率、瘙痒症状消失、皮肤外观复常、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湿疹EASI评分为(1.39±0.17)分、睡眠质量(6.92±4.47)分、疼痛程度(1.97±0.3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4、2.925、7.534,P<0.05)。治疗组皮肤状态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瘙痒症状消失、皮肤外观复常、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疹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技术进行治疗,可迅速控制瘙痒等湿疹症状,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和皮肤状态,减轻炎症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展开更多
目的搔抓动作表现为手腕的加速度变化,采用加速度记录仪以手表形式佩戴于利侧手腕客观定量化评价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瘙痒程度。方法健康志愿者与AD患者连续佩戴加速度记录仪记录手腕的加速度变化,设定ZCM模式第13型Mini-M...目的搔抓动作表现为手腕的加速度变化,采用加速度记录仪以手表形式佩戴于利侧手腕客观定量化评价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瘙痒程度。方法健康志愿者与AD患者连续佩戴加速度记录仪记录手腕的加速度变化,设定ZCM模式第13型Mini-Motionlogger作为分析参数。为排除非瘙痒引起的干扰,采用夜间睡眠期的变量作为分析对象。评价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值变化,观察平均活动量(night activity,NA)和瘙痒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he percent of itching time,PIT)的变化。并评价三者与皮损EASI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AD患者夜间睡眠时活动量较健康受试者更为频密。AD患者治疗前后NA的前后差值(△)与EASI评分的前后差值(△)相关性较低(P>0.05,r=0.42);VAS评分的前后差值与EASI评分的前后差值几乎没有线性关系(P>0.05,r=0.34);而PIT的前后差值与EASI评分的前后差值则呈直线相关(P<0.05,r=0.75)。结论本研究以健康人的夜间活动量作为基础阈值,计算PIT值,将非瘙痒引起的因素尽可能降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PIT值作为分析指标,可取得AD患者夜间搔抓行为相对准确的定量。PIT值与EASI有较高的相关性。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研究湿疹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技术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12月—2022年12月在包头市蒙医中医医院中医调养门诊接受治疗的80例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0例。对照组开展常规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常规方案基础上采用中医温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技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研究对象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评分(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睡眠质量、瘙痒程度评分、皮肤状态相关指标、治疗总有效率、瘙痒症状消失、皮肤外观复常、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湿疹EASI评分为(1.39±0.17)分、睡眠质量(6.92±4.47)分、疼痛程度(1.97±0.3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04、2.925、7.534,P<0.05)。治疗组皮肤状态指标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瘙痒症状消失、皮肤外观复常、治疗总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疹患者采用中医温针灸结合刺络拔罐技术进行治疗,可迅速控制瘙痒等湿疹症状,帮助改善睡眠质量和皮肤状态,减轻炎症反应,减少不良反应,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文摘目的搔抓动作表现为手腕的加速度变化,采用加速度记录仪以手表形式佩戴于利侧手腕客观定量化评价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瘙痒程度。方法健康志愿者与AD患者连续佩戴加速度记录仪记录手腕的加速度变化,设定ZCM模式第13型Mini-Motionlogger作为分析参数。为排除非瘙痒引起的干扰,采用夜间睡眠期的变量作为分析对象。评价治疗前后湿疹面积及严重度指数评分(eczema area and severity index,EASI)、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值变化,观察平均活动量(night activity,NA)和瘙痒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the percent of itching time,PIT)的变化。并评价三者与皮损EASI评分间的相关性。结果 AD患者夜间睡眠时活动量较健康受试者更为频密。AD患者治疗前后NA的前后差值(△)与EASI评分的前后差值(△)相关性较低(P>0.05,r=0.42);VAS评分的前后差值与EASI评分的前后差值几乎没有线性关系(P>0.05,r=0.34);而PIT的前后差值与EASI评分的前后差值则呈直线相关(P<0.05,r=0.75)。结论本研究以健康人的夜间活动量作为基础阈值,计算PIT值,将非瘙痒引起的因素尽可能降低,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以PIT值作为分析指标,可取得AD患者夜间搔抓行为相对准确的定量。PIT值与EASI有较高的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