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子一代胚胎发育及仔稚幼鱼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31
1
作者 李炎璐 王清印 +5 位作者 陈超 翟介明 吴雷明 马文辉 宋振鑫 孙芳芳 《中国水产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821-832,共12页
以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为母本,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远缘杂交,系统观察了杂交子一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特征。对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发育按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 以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为母本,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为父本进行种间远缘杂交,系统观察了杂交子一代胚胎及仔稚幼鱼的生长发育及形态特征。对杂交子一代的胚胎发育按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神经胚期和器官形成期各阶段进行观察,在水温21~22.5℃、盐度29、pH 8~8.1的海水中,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经35 h 20min完成。根据在卵黄囊期、第二背鳍棘和腹鳍棘生长消退过程、鳞片生长、体表色素变化的不同,观察比较了胚后发育的仔鱼期、稚鱼期、幼鱼期形态特征。鱼苗培育至58 d后完成了稚鱼至幼鱼的变态:初孵仔鱼4 d以前为内源性营养(卵黄囊仔鱼);4 d后开口摄食,为外源性营养;(42±2)d基本完成变态进入稚鱼阶段,(58±4)d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同时,用同一母本(云纹石斑鱼)同批卵与同种雄鱼采集的精子授精后获得的受精卵作为对照组,进行孵化和仔稚幼鱼培育,与杂交子一代进行比较,结果发现杂交子一代在仔稚幼鱼阶段生长速度快于云纹石斑鱼,与七带石斑鱼相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七带石斑鱼 杂交子一代 胚胎发育 形态观察
下载PDF
七带石斑鱼胚体和卵黄囊期仔鱼的发育 被引量:27
2
作者 谢菁 区又君 +2 位作者 李加儿 何永亮 陈超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41-49,共9页
本实验对七带石斑鱼胚体、卵黄囊期仔鱼形态发育的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七带石斑鱼受精卵在水温会(27.77±1.05)℃,盐度32条件下,胚胎发育从胚体形成至孵出仔鱼历时约22h10min。(2)仔鱼卵黄囊在孵化2d后消失,... 本实验对七带石斑鱼胚体、卵黄囊期仔鱼形态发育的过程进行观察,研究其发育特征。结果表明:(1)七带石斑鱼受精卵在水温会(27.77±1.05)℃,盐度32条件下,胚胎发育从胚体形成至孵出仔鱼历时约22h10min。(2)仔鱼卵黄囊在孵化2d后消失,油球消失于孵化后第6d,卵黄囊依照先卵黄、后油球的顺序被吸收,吸收速度为先快后慢。(3)初孵仔鱼在孵化后一天时间内生长迅速,之后速度减缓。(4)仔鱼的营养可概括为内源性营养-混合营养-外源性营养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带石斑鱼 胚胎 卵黄囊期仔鱼 发育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E.moara)(♀)×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F_1生长特征与其亲本子代的比较 被引量:10
3
作者 李炎璐 陈超 +6 位作者 王清印 吴雷明 宋振鑫 林利民 翟介明 奥谷亮 大田智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9,共8页
为获得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规律,分别对10-14月龄的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其杂交F1 3个群体的体长、体重、生长指标、肥满度、超亲优势率等主要生长参数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并对3个群体的生长模型进行方程拟合。结果显... 为获得在工厂化养殖条件下的生长特性和规律,分别对10-14月龄的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其杂交F1 3个群体的体长、体重、生长指标、肥满度、超亲优势率等主要生长参数进行测定、比较和分析,并对3个群体的生长模型进行方程拟合。结果显示,在体长和体长生长指标方面,依次为杂交F1>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10-11、13月龄时,累积体重值依次为杂交F1>七带石斑鱼>云纹石斑鱼,体重和体重生长指标方面,增重依次为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1;七带石斑鱼的肥满度始终最高,杂交F1次之。研究表明,杂交F1体长生长速度最快,且在11月龄前的体重生长速度最快;云纹石斑鱼在11月龄后体重增长速度加快并超过其他两个群体;每月体长、体重生长值的超亲优势率分析显示,杂交F1在14个月的生长中表现出杂种优势。云纹石斑鱼为等速生长类型,七带石斑鱼与杂交F1同属于异速生长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七带石斑鱼 杂交F1 养殖 生长特征
下载PDF
温度对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杂交F_1胚胎发育和仔鱼活力的影响 被引量:9
4
作者 于欢欢 李炎璐 +3 位作者 陈超 贾瑞锦 孔祥迪 翟介明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9-114,共6页
用控温仪设定温度组,观察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3℃、15℃、17℃、19℃、21℃、23℃、25℃、27℃、29℃、31℃)云纹石斑鱼(E.moara)(♀)×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F1的胚胎发育情况,并对实验12 h后的好卵率、12 h后的... 用控温仪设定温度组,观察了在不同温度条件下(13℃、15℃、17℃、19℃、21℃、23℃、25℃、27℃、29℃、31℃)云纹石斑鱼(E.moara)(♀)×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F1的胚胎发育情况,并对实验12 h后的好卵率、12 h后的胚胎发育时期、受精卵的孵化率和初孵仔鱼的畸形率进行了记录;仔鱼孵化出膜后,对其进行了耐饥饿实验,测定其每天的存活率和生存活力指数(Survival activity index,SAI)。实验结果表明,受精卵胚胎发育周期与温度呈正相关的关系,其受精卵孵化的适宜温度范围是17–25℃,温度低于17℃时,孵化率随温度的降低而降低,畸形率反之;温度为13℃时,不能孵化出仔鱼;温度高于25℃时,孵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畸形率反之;仔鱼的SAI值随着温度的变化先升高后降低,在温度为17–21℃时,SAI值较高,分别为32.14±2.83、32.30±1.29、22.98±1.42,其他温度条件下SAI值均低于这3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七带石斑鱼 杂交F1 温度 胚胎发育 孵化率 畸形率 SAI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_1形态特征与其亲本子代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炎璐 陈超 +5 位作者 王清印 吴雷明 宋振鑫 翟介明 奥谷 亮 大田 智 《渔业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04-108,共5页
为研究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1的形态特征以及与其亲本子代的关系,运用常规测量方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1 3个群体6月龄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对... 为研究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1的形态特征以及与其亲本子代的关系,运用常规测量方法和聚类分析法对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F1 3个群体6月龄幼鱼的形态特征进行测量和分析,对3个群体的12项可量、可数性状进行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杂交F1体型呈椭圆形,侧扁而粗壮,体侧具7条灰褐色横向条带,杂交F1在体色条纹上均具有云纹石斑鱼与七带石斑鱼的特征;可量、可数的性状中有6项性状偏向于云纹石斑鱼,5项性状偏向于七带石斑鱼,1项与二者相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杂交F1与云纹石斑鱼聚为一类。研究表明,杂交F1在体色条纹上表现为二者的中间态,在形态上较接近于母本云纹石斑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七带石斑鱼 杂交F1 形态特征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及杂交F1肌肉营养成分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炎璐 陈超 +3 位作者 吴雷明 宋振鑫 林利民 翟介明 《水产研究》 2016年第2期11-18,共8页
为确定并比较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及其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 &#215;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杂交F1的营养成分及差异,对3种石斑鱼的6月龄幼鱼进... 为确定并比较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及其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 &#215;七带石斑鱼(Epinephelus septemfasciatus)♂杂交F1的营养成分及差异,对3种石斑鱼的6月龄幼鱼进行肌肉营养成分、氨基酸、脂肪酸、矿物质和微量元素的组成及含量分析。结果表明,七带石斑鱼粗蛋白(17.40%)和粗脂肪(5.40%)含量最高,杂交F1水分(77.00%)含量最高;七带石斑鱼肌肉中总氨基酸(13.11%)含量、必须氨基酸(4.88%)含量以及鲜味氨基酸(4.13%)含量均最高,并且比例最为适宜;3种石斑鱼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与饱和脂肪酸(SFA)比例均符合理想脂肪酸的标准,其中杂交F1的多不饱和脂肪酸(33.50%)含量最高,并且EPA和DHA(16.13%)含量最高,七带石斑鱼的单不饱和脂肪酸(36.23%)含量最高;七带石斑鱼的铜、钙、钾、磷、镁含量最高,杂交F1的铁、钠含量最高,云纹石斑鱼锌含量最高。研究表明,3种石斑鱼中,七带石斑鱼是最为优质的蛋白源,杂交F1和七带石斑鱼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杂交F1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具有明显优势,具有较高的营养和经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 七带石斑鱼 杂交F1 营养成分 氨基酸 脂肪酸
下载PDF
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受精过程的观察
7
作者 李炎璐 王清印 +5 位作者 陈超 宋振鑫 吴雷明 贾瑞锦 王晓梅 李文升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9-43,共5页
为研究杂交过程中精卵的结合以及相关生物学特征,作者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卵子形态结构以及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时的精子入卵过程。结果发现,云纹石斑鱼(♀)×七带... 为研究杂交过程中精卵的结合以及相关生物学特征,作者利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卵子形态结构以及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E.septemfasciatus)♂杂交时的精子入卵过程。结果发现,云纹石斑鱼(♀)×七带石斑鱼(♂)杂交与亲本自交的精子入卵过程没有本质的区别。云纹石斑鱼卵表面布满纵横交错、走向不确定的网纹,在受精孔区可观察到前庭、受精孔和微小孔。成熟的精卵相遇时相互激活,产生一系列胞间反应。受精后0~25 s,可观察到精子附着在卵子受精孔周围;受精30~45 s,已有精子进入卵子,并且明显可见精子尾部留在受精孔外;精子入卵后,受精孔内有受精锥形成,周围可观察到絮状的受精塞,将受精孔封闭;授精90 s^3 min,卵表面处于修复状态。整个过程未发现有多精入卵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纹石斑鱼(epinephelus moara)(♀) 七带石斑鱼(e septemfasciatus)(♂) 杂交 精子入卵 扫描电镜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