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上) 被引量:198
1
作者 戴光全 保继刚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26-34,共9页
事件及事件旅游(Event&EventTourism,简称E&ET)已经成为西方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作者对西方主要国家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情况和学科发展进行了系列介绍。全部介绍共分6个部分。本文是第1至第3部分。第1部分... 事件及事件旅游(Event&EventTourism,简称E&ET)已经成为西方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作者对西方主要国家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情况和学科发展进行了系列介绍。全部介绍共分6个部分。本文是第1至第3部分。第1部分(引言)通过对互联网检索资料的统计,分析了事件及事件旅游的发展简况;第2部分介绍了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进展,对事件及事件旅游的早期文献、目前研究概况进行了介绍。第3部分介绍了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基础,包括事件及事件旅游的基本概念、事件的分类、事件策划和事件旅游规划的框架。针对非典型性肺炎(SARS)这一对我国旅游业造成重大影响的突发性危机事件,文章还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的概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与事件旅游” e&et 事件业 西方国家 旅游规划 旅游管理 旅游事件
下载PDF
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概念、内容、方法与启发(下) 被引量:84
2
作者 戴光全 保继刚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111-119,共9页
事件及事件旅游 (Event&EventTourism ,简称E&ET)已经成为西方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作者对西方主要国家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情况和学科发展进行了系列介绍。全部介绍共分 6个部分。本文是第 4至第 6... 事件及事件旅游 (Event&EventTourism ,简称E&ET)已经成为西方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作者对西方主要国家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情况和学科发展进行了系列介绍。全部介绍共分 6个部分。本文是第 4至第 6部分。第 4部分对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内容进行了归纳总结 ,总结了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五大内容和三大框架。第 5部分介绍了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两个重点领域的研究情况 :第 1节对体育赛事与体育旅游进行了介绍 ,着重分析了奥运会及其旅游效应的研究 ,对体育旅游(SportTourism)和休闲体育 (LeisureSport)的研究进行了评价 ;第 2节介绍了节事的旅游效应 ,归纳了节事旅游研究的重点领域。第 6部分在分析我国相关研究情况的基础上 ,结合西方的研究趋势 ,对我国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提出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事旅游 事件及事件旅游 e&et 旅游理论 体育旅游 休闲体育 标志性事件
下载PDF
少耕秸秆覆盖对小麦间作玉米棵间蒸发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6
3
作者 胡发龙 柴强 殷文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754-757,共4页
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前茬小麦25cm高茬收割免耕(T0S1)、25cm高等量秸秆覆盖免耕(T0S2)、25cm高等量秸秆翻压(TS3)和低茬收割翻耕(TS0)对后茬小麦、玉米的单作和间作群体耗水量和棵间蒸发的影响,以期为通过优... 在河西绿洲灌区,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前茬小麦25cm高茬收割免耕(T0S1)、25cm高等量秸秆覆盖免耕(T0S2)、25cm高等量秸秆翻压(TS3)和低茬收割翻耕(TS0)对后茬小麦、玉米的单作和间作群体耗水量和棵间蒸发的影响,以期为通过优化小麦间作玉米的秸秆管理、提高水分利用率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秸秆覆盖可降低作物群体的总棵间蒸发量,与未覆盖处理相比,秸秆覆盖小麦间作玉米的棵间总蒸发量降低了4.7%~8.9%,单作小麦棵间总蒸发量降低了4.8%-1112%。间作群体的棵间蒸发主要发生在小麦收获前,约占总蒸发量的70%,秸秆覆盖处理在小麦收获前使棵间蒸发降低了5.2%~10.8%。间作中,小麦带棵间蒸发量较玉米带高16.6%~19.8%;秸秆覆盖处理与未覆盖处理相比较小麦带棵间蒸发量降低了5.4%-10.0%,玉米带棵间蒸发量降低了3.9%~6.1%。秸秆覆盖处理的E/ET相比于无覆盖处理小麦间作玉米群体降低了2.9%~5.2%,单作小麦群体降低了2.1%~9.0%,小麦秸秆覆盖可减少水分的无效损失,提高水分利用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灌区 间作 小麦 玉米 棵间蒸发量 e et
原文传递
绿洲灌区不同密度玉米群体的耗水特性研究 被引量:14
4
作者 王巧梅 樊志龙 +2 位作者 赵彦华 殷文 柴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347-1356,共10页
针对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绿洲灌区玉米生产,密植对玉米耗水特性影响研究薄弱,以及生产实践中缺乏调控种植密度以同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理论依据等问题,2012—2015年,以先玉335为参试品种,在相同施肥、灌水制度下,设75 000株hm–2(... 针对水资源不足严重制约绿洲灌区玉米生产,密植对玉米耗水特性影响研究薄弱,以及生产实践中缺乏调控种植密度以同步提高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理论依据等问题,2012—2015年,以先玉335为参试品种,在相同施肥、灌水制度下,设75 000株hm–2(低,D1)、87 000株hm–2(中,D2)、99 000株hm–2(高,D3)3个密度水平,探讨密度对玉米耗水的时间动态、耗水结构以及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优化密植增产节水技术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大,玉米全生育期总耗水量(ET)增大,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是耗水量增大的主要时期,高、中密度处理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全生育期总耗水量4年平均分别高22.8%、14.4%,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平均分别高28.4%、18.2%,其他生育时期不同处理的耗水量差异不显著。增加密度可降低玉米的无效耗水,提高水分利用率,高、中密度处理较低密度处理全生育期的棵间蒸发量(E)4年平均分别减少56.5 mm、27.6 mm,密植降低棵间蒸发量的主要时期在拔节至灌浆期,其中大喇叭口期至吐丝期的日均棵间蒸发量分别减少0.51 mm、0.27 mm;高、中密度与低密度处理相比,全生育期的E/ET分别降低15.8%、6.2%,其中拔节至大喇叭口期减小幅度最大,分别为22.1%、10.7%。与低密度处理相比,高、中密度处理的籽粒产量分别提高了17.9%、14.8%,但高、中密度处理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高、中、低密度处理的水分利用效率(WUE)分别为18.2、19.3和16.8 kg hm–2 mm–1,中密度处理的WUE显著高于低密度处理;与低密度处理相比,高、中密度处理4年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IWUE)分别提高了34.5%、19.6%。本研究说明,在传统供水覆膜条件下,进一步增加种植密度是干旱绿洲灌区提高玉米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的可行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植 耗水量 蒸散比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绿洲灌区一膜覆两年玉米的节水潜力 被引量:7
5
作者 张乃旭 赵财 +3 位作者 赵良霞 蔡莉娟 王一帆 柴强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876-885,共10页
西北绿洲灌区以传统覆膜方式为主的农业节水措施受水资源不足和白色地膜污染的挑战日益加剧,地膜减量节水技术研究亟待开展。2014—2016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田间试验,重点探讨不同灌水水平下,一膜覆两年(RM)处理、少耕覆膜(Rt M)和传... 西北绿洲灌区以传统覆膜方式为主的农业节水措施受水资源不足和白色地膜污染的挑战日益加剧,地膜减量节水技术研究亟待开展。2014—2016年,在河西绿洲灌区进行田间试验,重点探讨不同灌水水平下,一膜覆两年(RM)处理、少耕覆膜(Rt M)和传统覆膜(CM)对玉米农田耗水特征和水分利用效率(WUE)的影响。结果表明,RM和Rt M相对于CM均能显著提高玉米播前土壤贮水量,3年平均增加41.7 mm和31.6 mm(提高15.9%和12.1%)。玉米播种到拔节初期(全生育期前40 d),灌水水平相同时,RM较Rt M和CM降低了耗水量但增加了棵间蒸发量,且棵间蒸发量/耗水量(E/ET)显著增大,相反从玉米拔节初期到收获期,RM的E/ET较CM降低13.2%,即RM有利于减少玉米生育后期的无效耗水量,Rt M与CM则无显著差异。灌水水平相同时,Rt M水分利用效率最优,RM与CM之间无显著差异。相同覆膜方式下,中灌水水平玉米的WUE最高,RM与CM整个生育期内的耗水量、棵间蒸发量及E/ET均无显著差异,表明一膜覆两年具有传统覆膜方式节水增效的优点。因此,在河西绿洲溉区,一膜覆两年具有与每年翻耕覆新膜同等的水分利用效果,是试验区可推广的节水、地膜减量生产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膜方式 灌水量 耗水量 棵间蒸发量 e/et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一膜覆二年和灌水量对玉米间作豌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蔡莉娟 赵财 +3 位作者 冯福学 于爱忠 刘畅 柴强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9-34,41,共7页
【目的】解决干旱灌区大面积实行传统覆膜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和灌量过大对水资源造成浪费的问题.【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一膜两年用(M_1)、传统耕作覆膜(M_2)两种覆膜方式与低(I_1:450mm)、中(I_2:4... 【目的】解决干旱灌区大面积实行传统覆膜对土壤环境造成污染和灌量过大对水资源造成浪费的问题.【方法】本研究于2016年在甘肃省河西走廊开展田间试验,研究了一膜两年用(M_1)、传统耕作覆膜(M_2)两种覆膜方式与低(I_1:450mm)、中(I_2:495mm)和高(I_3:540mm)3个灌水量组合对玉米间作豌豆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以期为该区地膜减投、节水间作种植模式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覆膜方式对玉米间作豌豆的总耗水量影响不显著,但增大灌溉量作物总耗水量显著增大.覆膜方式和灌水量均对棵间蒸发量影响显著,且互作效应显著.M_1在低、中、高灌水量下棵间蒸发量较M_2减小了22.8%,20.6%,18.1%,棵间蒸发量随灌水量的增大显著增大.覆膜方式和灌水量均对蒸散比(E/ET)影响显著,且交互作用对E/ET有显著影响.与M_2相比,M_1显著降低了低、中、高灌水量下E/ET,降低幅度为22.0%,16.7%,15.5%,随着灌水量的增加E/ET增大.覆膜方式对籽粒产量、生物产量影响不显著,灌水量对其影响显著.M_1I_2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和生物产量,分别达14 580.1kg/hm^2和31 227.6kg/hm^2,一膜覆两年中灌水量下WUE较高,达到18.8kg/(hm^2·mm).【结论】一膜两年用中灌水量可作为干旱灌区减少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种植模式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豌豆 间作 一膜覆两年 灌水量 棵间蒸发量 蒸散比 籽粒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西方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文献分析 被引量:17
7
作者 戴光全 保继刚 《世界地理研究》 2003年第4期78-83,共6页
事件及事件旅游(Event&EventTourism ,简称E&ET)已经成为西方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作者从 3个方面对西方主要国家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 :第一部分通过对剑桥科学文摘数据库检索文献的统... 事件及事件旅游(Event&EventTourism ,简称E&ET)已经成为西方旅游研究的热点之一。在研究大量文献的基础上 ,作者从 3个方面对西方主要国家事件及事件旅游的研究情况进行了介绍 :第一部分通过对剑桥科学文摘数据库检索文献的统计 ,分析了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一般情况。第二部分对文献分布、网络检索的发展情况与统计资料进行了量化 ,评估了西方主要国家事件及事件旅游的发展及相关研究的相互关系。第三部分对国际事件专业学术刊物《事件管理》(EventManagement,2 0 0 0年起 )及其前身《节日管理和事件旅游》 (FestivalManagement&EventTourism ,1 994- 1 998)的文章主题进行了统计分析 ,介绍了事件及事件旅游研究的重点及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事件 事件旅游 文献文献 西方
下载PDF
基于ISSR标记的南方红豆杉野生种群和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分析 被引量:25
8
作者 李乃伟 贺善安 +3 位作者 束晓春 汪庆 夏冰 彭峰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2011年第1期25-30,共6页
采用ISSR标记方法,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var.mairei(Lemée et Lévl.)Cheng et L.K.Fu〕3个野生种群(包括江西黄港和黄沙种群以及福建枫溪种群)、2个迁地保护栽培种群及2个迁地保护衍生种群(均位于江苏... 采用ISSR标记方法,对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Pilger)Rehd.var.mairei(Lemée et Lévl.)Cheng et L.K.Fu〕3个野生种群(包括江西黄港和黄沙种群以及福建枫溪种群)、2个迁地保护栽培种群及2个迁地保护衍生种群(均位于江苏南京中山植物园和江西庐山植物园)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进行了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用8个引物从南方红豆杉的基因组总DNA中共扩增出73条带,其中多态性条带62条。2个迁地保护衍生种群的多态性条带百分率(PPB)、Nei’s多样性指数(h)和Shannon信息指数(I)较高,3个野生种群的PPB、h和I值总体上居中,而2个迁地保护栽培种群的PPB、h和I值较低。合并后的迁地保护衍生种群以及野生种群均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二者的PPB、h和I值相近,分别为78.08%和82.19%、0.207 6和0.205 8、0.322 9和0.325 9;但二者的遗传结构存在差异,迁地保护衍生种群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068 9,明显低于野生种群(0.168 5)。合并后的迁地保护栽培种群的遗传多样性相对较低,PPB、h和I值分别为60.27%、0.180 7和0.275 2;而GST值最高(0.251 4),明显高于合并后的野生种群和迁地保护衍生种群。研究结果表明:在植物园次生林环境条件下,回归到自然生境下的南方红豆杉迁地保护衍生种群的遗传多样性趋于丰富并接近野生种群,从而证明了植物园在濒危植物迁地保护中具有以往未被认识到的巨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野生种群 迁地保护种群 ISSR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下载PDF
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各家系幼苗生长、光合生理与株高生长节律的差异分析 被引量:22
9
作者 肖遥 楚秀丽 +3 位作者 尹增芳 姜俊马 王晖 周志春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2,共9页
为充分了解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Lemée et H.Lév.)L.K.Fu et Nan Li〕各家系幼苗生长、光合生理及株高生长节律的差异,以产自江西分宜(FY)、浙江龙泉(LQ)、福建建瓯(JO)和福建明溪(MX)的20个家... 为充分了解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Lemée et H.Lév.)L.K.Fu et Nan Li〕各家系幼苗生长、光合生理及株高生长节律的差异,以产自江西分宜(FY)、浙江龙泉(LQ)、福建建瓯(JO)和福建明溪(MX)的20个家系的2年生容器苗为研究对象,对幼苗的株高和地径以及叶片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进行比较,并对各家系的株高生长进行Logistic拟合回归分析以及拟合曲线参数和株高生长节律参数的计算和分析;在此基础上,分析了不同指标间的相关性并对供试的20个家系进行聚类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产地间南方红豆杉的株高、地径、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均无显著差异,但这些指标在不同家系间均有极显著差异(P<0.01);各家系的株高、地径、净光合速率(Pn)以及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Chl)含量的最大值较最小值分别高52.99%、29.63%、115.65%、39.81%、30.95%和37.24%。4个产地的株高生长均呈明显的"S型"曲线;各家系的最大生长速率(MGR)、线性生长速率(LGR)、线性生长总量(TLG)和线性生长持续时间(LGD)的最大值较最小值分别高60.00%、61.54%、63.73%和22.73%;从线性生长始期(t1)和线性生长终期(t2)来看,各家系的速生期为5月中旬或下旬至8月上旬。幼苗的株高与MGR、TLG、LGR、地径、Pn、Chlb和Chl等指标均极显著正相关,并与Chla显著正相关,而地径与MGR、TLG、LGR、Pn和Chlb等指标显著正相关,但株高和地径与LGD均无显著相关性。聚类分析结果表明:在欧氏距离10处,供试的20个家系被分成4个类型,其中,第Ⅳ类的6个家系的幼苗生长最佳且生长潜力最高。研究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各家系的遗传变异丰富,且株高和地径生长主要受生长速率的影响;总体来看,家系LQ09、LQ11、FY21、FY26、MX12和MX18的幼苗生长潜力较高,可作为南方红豆杉的优良家系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株高生长节律 光合生理 Logistic拟合回归分析 相关性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天然居群叶片的表型性状和氮磷化学计量特征的变异规律 被引量:14
10
作者 罗芊芊 周志春 +3 位作者 邓宗付 喻龙华 孙建军 徐刚标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7-35,共9页
以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Lemée et H.Lév.)L.K.Fu et Nan Li〕18个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对叶片的5个表型性状和3个氮磷化学计量指标进行了比较,对各性状和指标及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基... 以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Lemée et H.Lév.)L.K.Fu et Nan Li〕18个天然居群为研究对象,对叶片的5个表型性状和3个氮磷化学计量指标进行了比较,对各性状和指标及地理-气候因子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基于叶片表型性状对18个居群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显示:南方红豆杉的叶长、叶宽、叶面积、叶周长和叶宽长比的变幅分别为2.32~3.00 cm、0.33~0.48 cm、0.64~1.12 cm^2、5.43~7.03 cm和0.14~0.17;各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2.79%~29.56%,以叶宽长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且在居群间和居群内差异极显著(P<0.01)。叶片的氮含量、磷含量和氮磷比的变幅分别为14.30~20.83 g·kg^(-1)、0.96~1.61 g·kg^(-1)和10.62~22.28;各指标的变异系数为11.13%~20.90%,以氮磷比的变异系数最大,且在居群间差异极显著。5个表型性状在居群内的方差分量百分比均值(51.54%)明显大于居群间(22.88%)。叶长与叶宽长比无显著相关性,其他表型性状间均极显著或显著(P<0.05)正相关;氮磷比与氮含量显著正相关,与磷含量极显著负相关;氮磷比与叶长显著负相关,与叶面积和叶周长显著正相关;叶长、叶面积和叶周长与经度显著负相关,叶宽长比与最热月最高温极显著负相关。在欧氏距离15处,18个居群可聚为2类,其中,第1类的居群大部分位于浙江省和福建省,第2类的居群大部分位于江西省。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天然居群叶片的表型性状和氮磷化学计量指标存在明显的地理变异,且大多为随机变异;叶长、叶面积和叶周长在地理空间上呈现以经度为主的单一变异模式;随经度增大叶片趋于短小,叶片氮磷比越大叶片越宽大;叶片表型性状的变异主要来源于居群内,是遗传和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天然居群 叶片表型性状 氮磷化学计量 地理变异
下载PDF
血管回声跟踪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颈动脉弹性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2
11
作者 周小爱 朱绥 +2 位作者 朱长远 王筱璟 李庆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57-660,共4页
目的探讨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指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35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36例及临床蛋白尿组29例,并随机选择健... 目的探讨用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颈动脉弹性指数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入选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100例,根据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糖尿病正常蛋白尿组35例、糖尿病微量蛋白尿组36例及临床蛋白尿组29例,并随机选择健康志愿者30例进行比较。用ET技术测量各组颈动脉压力应变弹性系数、僵硬度、顺应性、增大指数及脉搏波传导速度。结果与健康志愿者组比较,糖尿病组压力应变弹力系数、僵硬度、增大指数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均显著增高,顺应性显著降低(P<0.05);与正常蛋白尿组比较,微量蛋白尿组压力应变弹力系数、僵硬度、增大指数、脉搏波传导速度无明显变化,顺应性值明显降低;与正常蛋白尿、微量蛋白尿组比较,临床蛋白尿组压力应变弹性系数、僵硬度、增大指数及脉搏波传导速度增高,顺应性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24 h尿白蛋白排泄率与僵硬度、脉搏波传导速度呈正相关(P<0.01)。结论 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早期颈动脉弹性已发生变化,用ET技术检测颈动脉弹性可监测其早期的微血管病变,及早预防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肾病 颈动脉弹性 血管回声跟踪(et)技术
原文传递
美丽红豆杉化学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2
12
作者 李作平 史清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490-492,共3页
从美丽红豆杉 Taxus mairei L emee et L evl S.Y.Hu树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 6个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公析分别鉴定为 taxum airol B( )、7,2′-二去乙酰氧基 - austropicatine( )、taxine ( )、taxinine A ( )、taxi... 从美丽红豆杉 Taxus mairei L emee et L evl S.Y.Hu树皮的甲醇提取物中分得 6个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 ,根据理化性质和光谱公析分别鉴定为 taxum airol B( )、7,2′-二去乙酰氧基 - austropicatine( )、taxine ( )、taxinine A ( )、taxinine M ( )和 taxezopidine G ( )。除 以外 ,其余 5个化合物均是首次从该植物中分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红豆杉 紫杉烷二萜类化合物 化学成分
下载PDF
越南巨竹竹叶黄酮类物质提取及组分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蒋和体 屠大伟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809-812,共4页
以越南巨竹叶为试验材料,研究竹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类物质进行了组分和结构的初步鉴定。采用乙醇浸提,得出竹叶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70%乙醇溶液70℃浸提120 m in,竹叶总黄酮浸出率2.04%。采用纸层析分... 以越南巨竹叶为试验材料,研究竹叶黄酮类物质的提取工艺,并对黄酮类物质进行了组分和结构的初步鉴定。采用乙醇浸提,得出竹叶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料液比1∶20,70%乙醇溶液70℃浸提120 m in,竹叶总黄酮浸出率2.04%。采用纸层析分离和紫外光谱分析,初步鉴定竹叶提取物中黄酮组分以及结构为:牡荆甙、3,′4,′7-三羟基黄酮、木犀草素、芹菜黄素7-O-苷以及含有4-′OH黄酮类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越南巨竹 黄酮 提取 组分
下载PDF
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枝叶的紫杉醇含量及其指纹图谱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7
14
作者 柏培磊 孙启武 +3 位作者 蒋继宏 闫浩 于少帅 张小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64-69,共6页
采用HPLC法对来源于6个产地(陕西周至和汉中;甘肃天水;安徽胡乐、聂家山和仙寓山)的12份野生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Lemée et Lévl.)Cheng et L.K.Fu〕枝叶中的紫杉醇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不同产地南方... 采用HPLC法对来源于6个产地(陕西周至和汉中;甘肃天水;安徽胡乐、聂家山和仙寓山)的12份野生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Lemée et Lévl.)Cheng et L.K.Fu〕枝叶中的紫杉醇含量进行了比较分析,并对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进行了比较和特征指纹图谱的构建。结果表明: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的含量有明显差异,来源于陕西和甘肃的枝叶样品中紫杉醇含量明显高于来源于安徽的样品,以产自陕西周至的枝叶样品中紫杉醇含量最高(0.019 3 mg.g-1)。各样品的指纹图谱均有12个共有峰,其中9号共有峰的保留时间(32.75 min)与紫杉醇标准品一致,被确定为南方红豆杉指纹图谱的参照峰(s)。各共有峰相对保留时间的RSD值均低于1%,但相对峰面积的RSD值均高于40%,说明各样品共有峰的保留时间稳定,但相对含量差异较大。除来源于安徽聂家山的2个样品外,其他样品的相似度值均在0.8以上,说明各样品间指纹图谱的相似度较高。根据12个样品的指纹图谱建立了南方红豆杉枝叶的特征指纹图谱,可用于南方红豆杉的鉴定及质量控制。由测定结果推测:不同产地南方红豆杉枝叶中紫杉醇含量的差异可能与生长环境的差异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指纹图谱 紫杉醇 高效液相色谱法 相似度
下载PDF
美丽红豆杉种子化学成分的研究(Ⅳ) 被引量:7
15
作者 李作平 霍长虹 +1 位作者 张丽 史清文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75-178,共4页
目的研究美丽红豆杉T axusm a irei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制备TLC、制备HPLC法和光谱法分离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美丽红豆杉种子中分离得到6个紫杉烷类化合物,鉴定为13-αacety lbrev ifo lio l(Ⅰ)、taxayun tin E(Ⅱ)、ace... 目的研究美丽红豆杉T axusm a irei种子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柱色谱、制备TLC、制备HPLC法和光谱法分离鉴定化学成分。结果从美丽红豆杉种子中分离得到6个紫杉烷类化合物,鉴定为13-αacety lbrev ifo lio l(Ⅰ)、taxayun tin E(Ⅱ)、acety ltax in ine B(Ⅲ)、5-ep i-canadensene(Ⅳ)、2,α9,α10,β13-tetraacetoxy-20-c innam oy loxy-taxa-4(5),11(12)-d iene(Ⅴ)、taxach itrienes B(Ⅵ)。结论它们均为首次从该植物种子中获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红豆杉 种子 紫杉烷 二萜
下载PDF
从巴黎到东京:巴尔扎克等著《动物私生活与公共生活场景》在近代日本的流传与接受
16
作者 林惠彬 《都市文化研究》 2024年第1期166-188,共23页
《动物私生活与公共生活场景》是一部由斯塔尔、巴尔扎克等15位法国代表文学家在1840年至1842年间共同创作的动物寓言短篇故事集。该作品在法国初版后,不久在日本出现了两种翻案版本:一是田岛象二于1885年撰写的《人类攻击禽兽国会》,... 《动物私生活与公共生活场景》是一部由斯塔尔、巴尔扎克等15位法国代表文学家在1840年至1842年间共同创作的动物寓言短篇故事集。该作品在法国初版后,不久在日本出现了两种翻案版本:一是田岛象二于1885年撰写的《人类攻击禽兽国会》,二是菊亭香水于1904年撰写的《禽兽会议人类攻击》。为了迎合当地读者的阅读习惯,两位日本作者对原著中主人公的转述者视角进行了改编,采用了传统梦游主题故事中的观察者视角;同时,为了弘扬“接受欧洲现代化、日本传统及尊重皇室”的思想,他们对原著中关于西方社会和历史文化的内容进行了显著的“近代日本风格化”改写。此后,这些“禽兽会议类”的小说也在朝鲜半岛和中国广为流传。可以说,《动物私生活与公共生活场景》在一定程度上开启了中日韩近代反乌托邦寓言文学的新篇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私生活与公共生活场景》 《人类攻击禽兽国会》 《禽兽会议人类攻击》 动物寓言
原文传递
不同生境及采样部位对南方红豆杉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3
17
作者 于少帅 孙启武 +3 位作者 田胜尼 柏培磊 邵剑文 张小平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0-56,共7页
采用HPLC法,对采自浙江、福建和江西7个产地以及不同坡向(阴坡和阳坡)、不同坡位(高、中、低坡位)的野生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枝叶中紫杉醇、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 采用HPLC法,对采自浙江、福建和江西7个产地以及不同坡向(阴坡和阳坡)、不同坡位(高、中、低坡位)的野生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Lemée et Lévl.)L.K.Fu et Nan Li〕枝叶中紫杉醇、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进行了分析,并比较了南方红豆杉不同部位(茎皮和枝叶)和不同冠层中3种成分的含量;在此基础上对3种成分含量与环境因子(包括地理、气候及土壤因子)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自阳坡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明显高于阴坡,不同坡向间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采自不同坡位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有一定差异,其中采自低坡位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最高。不同产地间紫杉醇含量有极显著差异(P<0.01)、7-木糖紫杉醇和三尖杉宁碱含量则有显著差异(P<0.05);总体上看,采自福建建阳和江西景德镇的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相对较高。南方红豆杉茎皮中3种成分的含量显著高于其枝叶;高冠层枝叶中3种成分的含量均高于低冠层枝叶,不同冠层间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差异显著(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南方红豆杉中三尖杉宁碱含量与土壤中全N和土壤有机质含量呈极显著或显著的负相关性,与其他因子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而紫杉醇和7-木糖紫杉醇含量与所有因子均无显著的相关性;海拔与3种成分的含量均呈不显著的负相关性,提示低海拔可能有利于南方红豆杉中3种成分的合成及积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紫杉醇 生境因子 采样部位 相关性
下载PDF
南方红豆杉内生真菌多样性及内生真菌对紫杉醇和中间产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徐玲霞 柳巧 +3 位作者 王景仪 董蒙蒙 蒋继宏 曹小迎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0-56,共7页
使用5种分离培养基分离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Lemée et H.Lév.)L.K.Fu et N.Li〕根、枝和叶中的内生真菌,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HPLC技术分析不同内生真菌处理组南方红豆杉叶中紫杉醇及中间产... 使用5种分离培养基分离南方红豆杉〔Taxus wallichiana var.mairei(Lemée et H.Lév.)L.K.Fu et N.Li〕根、枝和叶中的内生真菌,并对分离的菌株进行分子鉴定;采用HPLC技术分析不同内生真菌处理组南方红豆杉叶中紫杉醇及中间产物巴卡亭Ⅲ和10-去乙酰基巴卡亭Ⅲ(10-DAB)的含量差异。结果表明:在南方红豆杉的根、枝和叶中共分离到69株内生真菌,隶属于26属36种;Muyocopron Speg.属有15株内生真菌,占分离的内生真菌菌株总数的21.7%,为南方红豆杉内生真菌的优势属。在19个内生真菌处理组南方红豆杉的叶中可同时检测到紫杉醇、巴卡亭Ⅲ和10-DAB,且这些处理组的巴卡亭Ⅲ和10-DAB含量均低于对照组(未喷洒内生真菌诱导子溶液),而紫杉醇含量却存在明显差异。其中,10个内生真菌处理组的紫杉醇含量高于对照组,以Pseudodidymocyrtis lobariellae Flakus,Rodr.Flakus et Etayo处理组的紫杉醇含量最高(0.228 mg·g^(-1)),Gymnopilus luteofolius(Peck)Singer和Coniochaeta hoffmannii(J.F.H.Beyma)Z.U.Khan,Genéet Guarro处理组的紫杉醇含量也较高(分别为0.180和0.139 mg·g^(-1))。重复验证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P.lobariellae处理组南方红豆杉叶中紫杉醇含量显著升高,但巴卡亭Ⅲ和10-DAB含量明显下降。研究结果显示:南方红豆杉内生真菌多样性较高,部分内生真菌能够促进南方红豆杉叶中紫杉醇的合成,其中,P.lobariellae、G.luteofolius和C.hoffmannii可作为调控南方红豆杉紫杉醇积累的候选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内生真菌 紫杉醇 中间产物 候选菌
下载PDF
广东连州自然分布的3种植物体内及根际环境中稳定性碳和氮同位素的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唐志信 李春波 +3 位作者 陈伟霖 龙连娣 陶文琴 缪绅裕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6-82,共7页
以广东连州自然分布的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Lemée et Lévl.)Cheng et L.K.Fu]、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Chang)和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为研究对象,... 以广东连州自然分布的3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南方红豆杉[Taxus chinensis var.mairei(Lemée et Lévl.)Cheng et L.K.Fu]、半枫荷(Semiliquidambar cathayensis Chang)和金荞麦[Fagopyrum dibotrys(D.Don)Hara]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根、茎和叶片及根际土壤和岩石的C、N含量和C∶N比以及δ^(13)C和δ^(15)N值的差异;在此基础上,通过δ^(13)C和δ^(15)N值的散点图比较了3种植物生态位的差异。结果表明:在同种植物中,根、茎和叶片的C和N含量及C∶N比总体高于根际土壤和岩石,其中,叶片中C和N含量均最高,茎的C∶N比最高;而根际土壤和岩石的δ^(13)C和δ^(15)N值总体高于根、茎和叶片。在供试的3种植物间,根际土壤和岩石中C和N含量总体上无明显差异,但根、茎和叶片中C和N含量以及根、茎和叶片及根际土壤和岩石的C∶N比、δ^(13)C和δ^(15)N值均有一定差异;其中,金荞麦根中C含量显著(P<0.05)低于南方红豆杉和半枫荷,其根、茎和叶片中N含量和δ^(15)N值均极显著(P<0.01)高于后二者,其根、茎和叶片的C∶N比和δ^(13)C值均极显著低于后二者,其根际土壤和岩石的C∶N比和δ^(13)C值总体上也低于后二者;南方红豆杉和半枫荷的叶片中C和N含量以及茎和叶片的δ^(13)C值、根际土壤和岩石的δ^(13)C和δ^(15)N值均存在显著差异,但二者的整体差异相对较小。从散点图上看,金荞麦的生态位远离南方红豆杉和半枫荷,而后二者的生态位有交集。综合分析结果显示:草本植物金荞麦与木本植物南方红豆杉和半枫荷的C和N含量以及δ^(13)C和δ^(15)N值的差异不仅与植物自身的生活型有关,而且与各自生境中的光照和土壤因子等相关。另外,供试3种植物的根、茎和叶片的δ^(13)C值变幅为-31.69‰^-26.46‰,符合C3植物的δ^(13)C值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红豆杉 半枫荷 金荞麦 稳定性同位素
下载PDF
三列凹顶藻中倍半萜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孙杰 韩丽君 +5 位作者 史大永 范晓 王素娟 李帅 杨永春 石建功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29-332,共4页
目的从三列凹顶藻Laurencia tristicha中寻找具有多样性结构的倍半萜化学成分,供药理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借助包括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和X-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的结构... 目的从三列凹顶藻Laurencia tristicha中寻找具有多样性结构的倍半萜化学成分,供药理活性筛选。方法采用凝胶柱色谱、硅胶柱色谱、重结晶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借助包括一维和二维NMR等波谱方法和X-单晶衍射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法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细胞毒活性评价。结果分离得到5个倍半萜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海兔阿普里素(aplysin,Ⅰ)、海兔阿普里醇(aplysinol,Ⅱ)、去溴海兔阿普里醇(debromoaplysinol,Ⅲ)、凹顶藻联苯(1aurebiphenyl,Ⅳ)、约翰斯顿醇(johnstonol,Ⅴ);在人肿瘤细胞株HCT-8、Bel-7402、BGc-823、A549和HeLa模型上,化合物Ⅳ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化合物Ⅲ对HeLa细胞显示中等强度的细胞毒活性,其他化合物对所有细胞株均无明显毒性,IC50均大于10.0μg/mL。结论化合物Ⅰ~Ⅴ均为首次从三列凹顶藻中得到,化合物Ⅲ对HeLa细胞具有中等强度的选择性细胞毒活性,化合物Ⅳ对所有细胞株均显示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列凹顶藻 倍半萜 细胞毒活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