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病态造血质与量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中的重要性 被引量:8
1
作者 胡蕊 李刚 +4 位作者 孙洁 杨洪乐 李彦会 郭华 朱芸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3年第1期29-31,共3页
目的参照最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标准对MDS患者进行实验室诊断。方法将150例MDS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涂片标本进行细胞计数,观察各系病态造血的质与量,依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颁布的诊断标准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 150例MDS患者中... 目的参照最新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标准对MDS患者进行实验室诊断。方法将150例MDS患者外周血及骨髓涂片标本进行细胞计数,观察各系病态造血的质与量,依据世界卫生组织2008年颁布的诊断标准进行实验室诊断。结果 150例MDS患者中,单系病态造血的难治性血细胞减少症12例[难治性贫血(RA)7例、难治性中性粒细胞减少(RN)3例、难治性血小板减少(RT)2例],RA伴环形铁粒幼细胞9例;难治性血细胞减少伴多系病态造血30例(伴环形铁粒幼细胞15例);RA伴原始细胞增多(RAEB)-Ⅰ、Ⅱ分别为51、36例,MDS无法分类12例。结论 MDS临床表现多样化及诊断技术缺乏特异性给实验室诊断带来巨大压力;新版MDS诊断标准对旧版诊断标准的不足进行了补充,并着重强调病态造血质与量对MDS的诊断价值,推动了MDS诊断、治疗和预后判断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病态造血 实验室诊断
下载PDF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液学改变的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7
2
作者 景晔 陆光生 +4 位作者 王莉 周英杰 孙菁 白玉 李巍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5期58-62,共5页
目的通过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贫血发病率及相关因素,了解其血液学发病机制及对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结局的影响。方法调查和分析4079例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既往病史、并发症、血常规、部分骨髓超微结... 目的通过调查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贫血发病率及相关因素,了解其血液学发病机制及对不同类型乙型肝炎结局的影响。方法调查和分析4079例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既往病史、并发症、血常规、部分骨髓超微结构、体外祖细胞培养及血细胞形态学。结果 1990~2000年及2001~2010年慢性乙型肝炎贫血发病率分别为74.03%及60.07%;其中,女性患者高于男性,且随病情的进展贫血的发病率逐渐增高;其中以大细胞性贫血为主,占58.87%;检测结果显示4079例不同类型慢性乙型肝炎及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的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宽度(RDW),均显著高于轻型乙型肝炎患者。骨髓粒细胞胞浆内发现有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骨髓微环境损害,体外祖细胞减少,幼红细胞胞浆呈菊花样改变,巨核细胞呈退行性变,幼粒细胞凋亡,成熟红细胞寿命缩短,而相继出现贫血、伴白细胞减少或三系血细胞(白细胞系,红细胞系及血小板)同时减少的三种血液学改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贫血的直接原因可能是HBV在骨髓血细胞内复制而逃避免疫清除,导致骨髓呈病态造血,无效红细胞生成,进而演变为慢性病变;幼稚血细胞增殖、分化和成熟障碍,血细胞随病情进展呈持续凋亡而不可逆转;而缺乏铁、叶酸和维生素B12(VB12)又是该病贫血发生的继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 乙型 血液学 病态造血
原文传递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及病态造血特点分析
3
作者 高远 罗宇珊 +4 位作者 仝凯 王天娇 马静 李润青 董静肖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24年第18期2201-2206,共6页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及外周血、骨髓细胞病态造血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初诊的40例MDS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及17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MA组)、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AA组)... 目的分析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外周血细胞计数及外周血、骨髓细胞病态造血的特点。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该院初诊的40例MDS患者作为试验组,以及17例巨幼细胞性贫血(MA)患者(MA组)、11例再生障碍性贫血(AA)患者(AA组)、24例自身免疫性疾病(AID)患者(AID组)作为非MDS组。采用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 XN20检测各组患者血常规,比较分析4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血红蛋白(Hb)、血小板计数(PLT)、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分布宽度变异系数(RDW-CV);通过人工镜检对4组患者骨髓及外周血细胞形态进行观察并记录,比较分析4组患者中常见病态造血的阳性率。结果与MA组比较,MDS组RBC、Hb明显升高(P<0.05),MCV明显减少(P<0.05);与AA组比较,MDS组WBC、MCV、RDW-CV及PLT均明显升高(P<0.05);与AID组比较,MDS组WBC、RBC、Hb、PLT均明显减少(P<0.05),而MCV及RDW-CV均明显升高(P<0.05)。MDS组外周血原始细胞阳性率明显高于非MDS组(P<0.05);MA组外周血病态造血以大红细胞、粒细胞多分叶为主,病态造血阳性率均明显高于MDS组(P<0.05)。与非MDS组比较,MDS组骨髓涂片中原始细胞增多、细胞质颗粒减少或缺如、假Pelger中性粒细胞、双核粒细胞小巨核5种病态造血阳性率明显升高(P<0.05),而MA组粒系出现多分叶现象及巨变、红系出现巨幼变、大红细胞、嗜碱性点彩红细胞、H-J小体病态造血阳性率明显高于MDS组(P<0.05);AA组及AID组骨髓涂片中病态造血未见或少见。结论特征性的病态造血联合外周血细胞计数,有助于MDS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减少误诊、漏诊发生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血细胞计数 细胞形态学 病态造血
下载PDF
骨髓小粒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和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 被引量:6
4
作者 周格琛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13年第6期423-424,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已明确诊断的30例AA和6例低增生MDS的骨髓小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A组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比率显著高于低增生MDS组(P<... 目的探讨骨髓小粒在再生障碍性贫血(AA)和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已明确诊断的30例AA和6例低增生MDS的骨髓小粒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AA组的骨髓小粒中非造血细胞比率显著高于低增生MDS组(P<0.01),后者的原粒+早幼粒细胞比率高于前者(P<0.05),并有病态造血。结论骨髓小粒分析对AA和低增生MD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低增生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骨髓小粒 病态造血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染色体核型与病态造血和网硬蛋白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程艳超 孙慧 +5 位作者 甘思林 刘延方 谢新生 张秋堂 李涛 高娟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415-418,共4页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染色体核型与病态造血及网硬蛋白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就诊的202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病态造血和网硬蛋白检查结果。染色体核型按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染色体核型... 本研究旨在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染色体核型与病态造血及网硬蛋白的相关性。回顾性分析了我院就诊的202例MDS患者的染色体核型、病态造血和网硬蛋白检查结果。染色体核型按国际预后积分系统(IPSS)进行分级。结果表明:染色体核型预后级别与病态造血累及系统数呈正相关(r=0.443,P<0.05)。预后好、中、差核型组患者的多系病态造血检出率分别为44.4%,71.4%,96.3%。染色体核型预后级别与网硬蛋白级别呈正相关(r=0.451,P<0.05)。预后好、中、差核型组患者的网硬蛋白阳性率分别为36.8%,64.3%,92.6%。比较三种核型组患者的多系病态造血检出率、病态造血累及系统数、网硬蛋白阳性率和网硬蛋白级别,发现预后差核型组明显高于预后中等和预后好核型组(P均<0.01),预后中等核型组明显高于预后好核型组(P均<0.01)。结论:染色体核型预后级别与病态造血累及系统数和网硬蛋白级别均呈正相关,随着染色体核型预后由好到差,多系病态造血检出率、病态造血累及系统数、网硬蛋白阳性率和网硬蛋白级别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染色体核型 病态造血 网硬蛋白
下载PDF
肝炎肝硬化骨髓血细胞形态学改变对LDH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3
6
作者 景晔 徐和福 +1 位作者 陆光生 吴少华 《中国医药导刊》 2017年第2期188-189,192,共3页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血细胞形态学改变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高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4例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血细胞形态学、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三系血... 目的:探讨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血细胞形态学改变与乳酸脱氢酶(LDH)水平高低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对104例失代偿期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血细胞形态学、血清谷丙转氨酶(ALT)、乳酸脱氢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肝炎肝硬化患者骨髓三系血细胞均出现不同程度病态造血,即三系血细胞均呈现成熟障碍,三系血细胞病态造血与血清乳酸脱氢酶升高呈正相关,P均<0.05,尤以红系为最明显。结论:乳酸脱氢酶活性进行性升高反映了骨髓血细胞与外周血细胞转换的增高以及肝脏损害加重和脾脏功能亢进,代表了一种病态造血的简易准确检测方法及判断预后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炎肝硬化 病态造血 血细胞 骨髓 乳酸脱氢酶
下载PDF
病态造血形态学特征与血液系统疾病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3
7
作者 彭澄 李俊勋 欧阳涓 《宁波大学学报(理工版)》 CAS 2014年第4期108-114,共7页
以临床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的困惑为出发点,对各种病态造血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将其针对不同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和预后评估作用作了全面的总结,以期为临床上凭借病态造血形态学诊断、分析和评估疾病预后提... 以临床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诊断的困惑为出发点,对各种病态造血的形态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整理,并将其针对不同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价值和预后评估作用作了全面的总结,以期为临床上凭借病态造血形态学诊断、分析和评估疾病预后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病态造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形态学
下载PDF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实验室鉴别 被引量:2
8
作者 杨红 王超 +1 位作者 景燕 赵凌 《华西医学》 CAS 2009年第8期1927-1928,共2页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特征在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中的意义。方法:骨髓片瑞氏染色,记数骨髓中有核细胞200个,并观察其形态。结果:(1)MDS的骨髓象除巨幼样变外,还有形态的异常。以淋巴样小... 目的:探讨骨髓细胞形态学变化特征在鉴别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RA)及巨幼红细胞性贫血(MA)中的意义。方法:骨髓片瑞氏染色,记数骨髓中有核细胞200个,并观察其形态。结果:(1)MDS的骨髓象除巨幼样变外,还有形态的异常。以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最具有诊断意义。(2)巨幼红细胞性贫血三系血细胞的巨变程度比MDS-RA明显。结论:MDS-RA与MA细胞形态学既具有相似性,又具有各自不同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病态造血
原文传递
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临床及实验室检测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陶朝欣 邢江涛 +4 位作者 张玉娜 柳江超 郭丽改 许丽亚 朱芸 《检验医学》 CAS 2016年第11期929-935,共7页
目的对确诊为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ICUS)患者进行探讨,了解其疾病的发展及归属。方法收集ICUS患者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免疫抗原CD34检测、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分析、融合基因WT1检测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5例ICUS患... 目的对确诊为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ICUS)患者进行探讨,了解其疾病的发展及归属。方法收集ICUS患者骨髓涂片及外周血涂片、免疫抗原CD34检测、骨髓活检、染色体核型分析、融合基因WT1检测结果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15例ICUS患者病程均>8个月,表现为1系以上的血细胞减少,有11例是在河北医科大学附属平安医院确诊的,其中2例曾在外院诊断为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后期因白细胞(WBC)、血红蛋白(Hb)减少,确诊为ICUS,4例是外院确诊后入住本院治疗。15例患者中有1例患者骨髓象表现为红系幼红细胞偶见病态造血,个别患者实验室检查原始细胞数、CD34抗原、融合基因WT1高于参考范围。结论多种疾病可引起血细胞减少,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最终是否进展为典型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再生障碍性贫血(AA)或其他血细胞减少性疾病,目前仍需进行临床动态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意义未明的特发性血细胞减少症 血细胞减少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病态造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下载PDF
消癌平注射液改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模型动物骨髓病态造血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黄晓 张晓波 +5 位作者 宋延平 祁宇 张雅月 王冲 孙丽丽 马薇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年第11期1540-1543,共4页
目的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模型动物外周血象、骨髓象以及骨髓病态造血的影响。方法采用诱变剂DMBA复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大鼠模型。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MDS造模大鼠外周血象、骨髓增生程度以及骨髓病态造血的影响。结... 目的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模型动物外周血象、骨髓象以及骨髓病态造血的影响。方法采用诱变剂DMBA复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大鼠模型。观察消癌平注射液对MDS造模大鼠外周血象、骨髓增生程度以及骨髓病态造血的影响。结果模型组WBC、RBC、HGB和PLT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降低(P <0. 01)。消癌平大、中剂量组WBC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 <0. 01,P <0. 05),维甲酸组、益血生组、消癌平大、中剂量组RBC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 <0. 01,P <0. 05),维甲酸组、消癌平大、中剂量组HGB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 <0. 01,P <0. 05),益血生组、消癌平大、中剂量组PLT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 <0. 01,P <0. 05)。模型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胸腺指数和脾脏指数明显降低(P <0. 05),益血生组胸腺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 <0. 01),维甲酸组、消癌平大、中剂量组脾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 <0. 05)。模型组骨髓增生程度评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 <0. 01),维甲酸组、消癌平大、中剂量组骨髓增生程度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 <0. 01,P <0. 05)。模型组骨髓病态造血评分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明显升高(P <0. 01),益血生组、维甲酸组、消癌平大剂量组骨髓病态造血评分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P <0. 01,P <0. 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对MDS模型大鼠外周血象降低有提升效果,能调节骨髓增生状态与改善骨髓病态造血,并能增加脾脏指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癌平注射液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病态造血
下载PDF
地西他滨联合沙利度胺对MDS患者的病态造血及疗效的影响
11
作者 葛晓华 赵小强 《广州医药》 2022年第2期17-22,共6页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沙利度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病态造血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本院自2014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MDS患者为研究总体,行便利抽样法选择60例于收治期间行输血、抗感染及诸如促红生成素(EPO)+集落刺激...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DAC)联合沙利度胺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病态造血及疗效的影响。方法以本院自2014年6月—2020年5月收治的MDS患者为研究总体,行便利抽样法选择60例于收治期间行输血、抗感染及诸如促红生成素(EPO)+集落刺激因子(CSF)等细胞因子治疗效果不佳的MDS开展研究,按完全区化原则设立对照组及观察组,予以对照组沙利度胺治疗,观察组则于对照组基础上施予地西他滨(DAC)行联合治疗,比较2组疗效、血象相关指标、病态造血改善情况及预后转归。结果观察组ORR为51.61%,与对照组的26.67%相比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2组血小板计数(PLT)、血红蛋白(HGB)、中性粒细胞计数(ANC)水平均见一定程度上升,骨髓原始细胞(bls)水平则见下降,观察组PLT、HGB、ANC相较于对照组更高,bls水平则更低(P<0.05);于2020年5月截止随访,随访时间8~9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8个月。于治疗及随访中行骨髓形态检查及染色体核型鉴别均表现正常。关于病态造血改善情况,2组T1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国际预后积分系统评分整体优于对照组(P<0.05);2组Ⅰ~Ⅳ级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年总生存时间率为63.33%,相较于对照组的36.67%更高(P<0.05)。结论相较于单一沙利度胺治疗,应用地西他滨联合沙利度胺治疗MDS,疗效更为确切,且可改善血象指标,拥有一定T1率,且预后转归表现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地西他滨 病态造血 促红生成素 集落刺激因子
下载PDF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76例的细胞形态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玉梅 叶芳 +3 位作者 王丽娜 马瑞霞 贾宁 马艳萍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1年第11期1254-1256,共3页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用吉姆萨染色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染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结果通过对76例MDS患者骨髓细胞形态的观察分析发现,68例MDS患者骨髓增... 目的探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点。方法用吉姆萨染色法对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进行骨髓细胞形态染色,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分析。结果通过对76例MDS患者骨髓细胞形态的观察分析发现,68例MDS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在活跃和明显活跃之间,MDS粒系异常以P-H细胞(21例,28%)和中粒以下部分细胞质内颗粒减少(20例,26%)最常见;红系异常以老核幼质(34例,45%)、嗜多染(34例,45%)和中空区偏大(29例,38%)最常见;巨核系异常主要以小巨核(14例,18%)改变为主。结论 MDS的诊断主要依靠骨髓的病态造血,但是有病态造血不一定就是MDS,还需结合细胞遗传学、骨髓活检等实验室检查。此外,还要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病态造血,要注意鉴别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病态造血 骨髓细胞
下载PDF
维吾尔族和汉族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细胞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朱琳 安利 +1 位作者 任雪瑞 王晓敏 《白血病.淋巴瘤》 CAS 2013年第2期111-114,共4页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已确诊的67例MDS患者骨髓涂片进行系统观察分型,记录各系病态造血细胞,并进行流式细胞术(FCM)免疫表型检测。结果67例MDS患者骨髓... 目的探讨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和汉族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和免疫表型特征。方法对已确诊的67例MDS患者骨髓涂片进行系统观察分型,记录各系病态造血细胞,并进行流式细胞术(FCM)免疫表型检测。结果67例MDS患者骨髓细胞的粒、红、巨核三系有不同程度的病态造血,依次为粒系[52例(77.6%)]、巨核系[44例(65.7%)]、红系[36例(53.7%)1,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骨髓三系中出现病态造血表现的比例相近,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2、0.30、0.02,均P〉0.05)。67例骨髓细胞病态造血改变类型的发生率依次为单圆核巨核细胞[36例(53.7%)]、假Pelger核异常粒细胞[36例(53.7%)]、红系巨幼样变[33例(493%)]、粒细胞颗粒减少或缺失[27例(40-3%)1等,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发生率相似。67例MDS患者FCM免疫表型检测结果显示,随着MDS的难治性贫血/难治性贫血伴环形铁粒幼细胞向难治性贫血伴原始细胞过多(RAEB)/转化中的RAEB的进展变化,较成熟的CD15表达率逐渐降低,而较早期的CD34、CD117表达率逐渐升高(x2值分别为6.23、12.06,8.95、7.37,8.95、8.08,均P〈0.05),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715、0.024、0.146,均P〉0.05);同时维吾尔族患者CD56表达增高,汉族MDS患者HLA—DR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91、3.90,均P〈0.05)。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MDS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病态造血改变相同,多数MDS有两系以上的病态造血。维吾尔族和汉族MDS患者免疫表型抗原表达部分不同,免疫表型的检测对MDS的诊断、分型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细胞形态 病态造血 免疫表型 流式细胞术
原文传递
小儿再生障碍性贫血伴骨髓细胞病态造血现象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饶月丽 董敖 +2 位作者 沈红强 江米足 王友赤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861-862,共2页
关键词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病态造血
原文传递
14例伴del(20q)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血液学和临床特征的分析 被引量:1
15
作者 武英伟 张茉莉 +1 位作者 谢守军 赵维川 《中国实验诊断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716-1718,共3页
目的了解伴20号染色体长臂缺失[del(20q)]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对14例伴del(20q)的MD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及疗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外周血一系减少1例、两系减少5例、三系减少8例... 目的了解伴20号染色体长臂缺失[del(20q)]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和实验室特征。方法对14例伴del(20q)的MDS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预后及疗效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外周血一系减少1例、两系减少5例、三系减少8例。骨髓发育异常细胞平均值:原始细胞数4%(0-19%),粒系13%(1-35%),红系23%(5-42%),巨核系16%(0-60%)。PAS红系阳性4例。IPSS积分处于低危2例(14%),中危Ⅰ11例(79%),中危Ⅱ1例(7%)。预后情况,完全缓解8例(57%),部分缓解3例(21%),未缓解2例(14%),疾病进展为急性髓系白血病M2a1例(7%)。中位生存期33个月。WHO分型情况,难治性贫血(RA)5例(36%)。结论伴del(20q)的MDS发病年龄较轻,多以贫血,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具有病态造血程度轻,大多处于中低危组,缓解率高,生存期长,转白率低的特点。del(20q)代表了MDS的一个非常早期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0号染色体长臂缺失 病态造血 预后 疗效
下载PDF
32例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实验室诊断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6
作者 高胜海 李艳 蒋显勇 《检验医学与临床》 CAS 2010年第19期2090-2091,共2页
目的探讨低增生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Hypo-MDS)的临床特点及Hypo-MDS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鉴别要点。方法对32例Hypo-MDS患者初发病时的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及细胞遗传学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Hypo-MDS是MDS病程中的一个阶段... 目的探讨低增生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Hypo-MDS)的临床特点及Hypo-MDS与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CAA)的鉴别要点。方法对32例Hypo-MDS患者初发病时的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及细胞遗传学方面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Hypo-MDS是MDS病程中的一个阶段,特征为骨髓病态造血和低细胞容积;Hypo-MDS的诊断,需综合细胞形态学、骨髓病理学及细胞遗传学,但骨髓病理切片比骨髓涂片更有价值。结论 Hypo-MDS与CAA的临床表现、血象及骨髓涂片有相似点,骨髓病理切片、细胞遗传学检查有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低增生 病态造血
下载PDF
形态学检查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的诊断价值
17
作者 刘会敏 谢辉 刘旭华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12年第3期332-333,336,共3页
目的:本文探讨病态造血在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确诊MDS患者153例,非克隆性血细胞减少对照组164例,进行骨髓细胞学分析。结果:MDS患者粒系、红系、巨核等病态造血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 目的:本文探讨病态造血在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确诊MDS患者153例,非克隆性血细胞减少对照组164例,进行骨髓细胞学分析。结果:MDS患者粒系、红系、巨核等病态造血发生率与对照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病态造血在MDS诊断中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殖异常综合症 病态造血 诊断价值
下载PDF
骨髓活组织检查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中的诊断意义
18
作者 廉水清 陶英 +2 位作者 耿真美 刘薏芝 浦权 《中国热带医学》 CAS 2007年第9期1576-1576,1568,共2页
目的评价骨髓活检在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MML)中的诊断价值。方法观察42例CMML病人的骨髓涂片与骨髓活检切片,并做出比较和分析。结果骨髓涂片与切片相互结合起到相互补充的作用。结论骨髓切片与涂片结合起来更能提高CMML的检出率。
关键词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 病态造血 ALIP
下载PDF
60例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8
19
作者 黄琳 刘会荟 +1 位作者 张家源 姜振宇 《临床血液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有关诊断标准,从60例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患者初发病时的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学和细胞遗传学等方面回顾性分析Hypo-MDS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的临床特点。方法:根据有关诊断标准,从60例低增生性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Hypo-MDS)患者初发病时的临床表现、血象、骨髓象、骨髓病理学和细胞遗传学等方面回顾性分析Hypo-MDS的临床特点,并与同期Normo/Hyper-MDS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共诊治Hypo-MDS60例,男∶女=1.5∶1,血红蛋白(47.15±15.63g/L),血小板(25.57±18.84)×109/L,中性粒细胞(0.81±0.58)×109/L。行染色体检查的39例中,染色体异常12例,根据IPSS,39例低危组有0例,中危组-131例,中危组-27例,高危组1例。结论:Hypo-MDS是MDS的一种特殊类型,不同于Normo/Hyper-MD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增生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病态造血
下载PDF
益髓理血饮对二甲基苯蒽诱导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模型大鼠骨髓病态造血的影响及机制 被引量:2
20
作者 黄玉静 熊德上 +3 位作者 徐酉华 于洁 宪莹 蔡锷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19-624,共6页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髓理血饮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模型大鼠骨髓病态造血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皂矾丸阳性组及益髓理血饮低、高剂量组,每组12只。用DMB... 目的:探讨中药复方益髓理血饮对二甲基苯蒽(DMBA)诱导的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模型大鼠骨髓病态造血的改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复方皂矾丸阳性组及益髓理血饮低、高剂量组,每组12只。用DMBA诱导建立大鼠MDS模型,于造模第14天开始分组给药,连续30 d。给药后第31天处死各组大鼠,检测各组大鼠骨髓增生程度、病态造血,血清IL-3、TNF-α含量,股骨CD34表达及原始细胞所占比。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骨髓增生程度和骨髓病态造血明显,各给药组骨髓增生和病态造血明显改善;模型组血清IL-3含量显著降低(P<0.01),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各给药组IL-3含量显著升高(P<0.05),TNF-α含量降低(P<0.05);模型组股骨CD34及髓CD45阳性表达(P<0.01),治疗后股骨CD34表达和原始细胞比例均显著降低(P<0.05)。以上改善均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益髓理血饮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能改善骨髓增生程度和病态造血,升高血清IL-3含量,降低血清TNF-α含量,减少股骨CD34阳性表达,降低股骨原始细胞比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益髓理血饮 骨髓病态造血 IL-3 TNF-α CD34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