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基因组扫描定位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易感区域 被引量:20
1
作者 高敏 张学军 +8 位作者 李明 李诚让 崔勇 何平平 李明 袁文涛 徐世杰 杨森 黄薇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2期675-678,共4页
目的确定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易感区域。方法用覆盖全基因组22条常染色体的402个微卫星标记对2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大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利用Linkage软件(5.10Version)和Cyrillic软件(2.01Version)进行连锁和单倍型分析。结... 目的确定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易感区域。方法用覆盖全基因组22条常染色体的402个微卫星标记对2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大家系进行全基因组扫描,利用Linkage软件(5.10Version)和Cyrillic软件(2.01Version)进行连锁和单倍型分析。结果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模式,外显率为100%时,在1号染色体上的微卫星标记D1S2343处获得最大累积LOD积分为8.85(重组率θ=0.00),其相邻2个标记D1S2696和D1S2345处的最大累积LOD积分分别为4.60(重组率θ=0.10)和8.54(重组率θ=0.00)。单倍型分析将易感区域缩小至D1S2696和D1S2635之间11.6cM处。结论染色体1q11-1q21区域存在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易感基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全基因组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易感基因 家系 单倍型 1号染色体 重组率 微卫星标记 累积
原文传递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致病基因的定位和突变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姜祎群 陈柳青 +2 位作者 吴黎明 徐秀莲 孙建方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99-201,共3页
目的探讨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明确先证者的临床诊断后,收集该家系成员的血样抽提基因组DNA,应用基因分型和连锁分析的方法进行基因定位,并对该定位区域内DSRAD基因直接测序,分析其突变位点。结果基因分型和连锁... 目的探讨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致病基因。方法明确先证者的临床诊断后,收集该家系成员的血样抽提基因组DNA,应用基因分型和连锁分析的方法进行基因定位,并对该定位区域内DSRAD基因直接测序,分析其突变位点。结果基因分型和连锁分析将该家系的致病基因定位于1号染色体,和已知报道的区域一致。突变研究发现该家系所有患者的DSRAD基因2号外显子均携带CAA→TAA的突变,使得517位氨基酸由谷氨酰胺变成中止密码子。结论该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中的患者存在DSRAD基因的无义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突变研究 基因组DNA 致病基因定位 连锁分析 基因分型 1号染色体 D基因 临床诊断 家系成员 直接测序 突变位点 研究发现 无义突变 谷氨酰胺 先证者 区域内 TAA CAA 外显子 密码子 氨基酸 患者
原文传递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wo Chinese Families with Dyschromatoses by Targeted Gene Sequencing 被引量:2
3
作者 Jia-Wei Liu Asan +4 位作者 Jun Sun Sergio Vano-Galvan Feng-Xia Liu Xiu-Xiu Wei Dong-Lai Ma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1期33-38,共6页
Background: The dyschromatoses are a group of disorders characterized by simultaneous hyperpigmented macules together with hypopigmented macules. Dyschromatosis universalis hereditaria (DUH) and dyschromatosis symm... Background: The dyschromatoses are a group of disorders characterized by simultaneous hyperpigmented macules together with hypopigmented macules. Dyschromatosis universalis hereditaria (DUH) and 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 are two major types. While clinical and histological presentations are similar in these two diseases, genetic diagnosis is critical in the differential diagnosis of these entities. Methods: Three patients initially diagnosed with DUH were included. The gene test was carried out by targeted gene sequencing. All mutations detected on ADAR1 and ABCB6 genes were analyzed according to the frequency in control database, the mutation types, and the published evidence to determine the pathogenicity. Results: Family pedigree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s were reported in 3 patients from two Chinese families. All patients have prominent cutaneous dyschromatoses involving the whole body without systemic complications. Different pathogenic genes in these patients with similar phenotype were identified: One novel mutation on AD,4RI (c. 1325C〉G) and one recurrent mutation in ABCB6 (c. 1270T〉C), which successfully distinguished two diseases with the similar phenotype. Conclusion: Targeted gene sequencing is an effective tool for genetic diagnosis in pigmentary skin diseas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yschromatoses 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 dyschromatosis Universalis hereditaria Targeted GeneSequencing
原文传递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伴发育迟缓一个家系的ADAR基因变异分析
4
作者 张瑜 陈铮 +4 位作者 王建东 位广帅 牛杰朝 王瑶 王怀立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5期591-595,共5页
目的探讨1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伴发育迟缓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5月28日因"四肢末端皮肤色素异常伴生长发育落后2年余"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的1例患儿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11人)作... 目的探讨1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伴发育迟缓家系的临床特点及基因变异特点。方法选择2021年5月28日因"四肢末端皮肤色素异常伴生长发育落后2年余"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的1例患儿及其家系成员(共3代11人)作为研究对象,收集相关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并对候选变异进行Sanger测序家系验证。结果患儿为2岁7月龄男性,手足以及颜面部对称分布绿豆大小的色素脱失斑和雀斑样色素沉着,其生长发育较同龄儿落后。其家系成员具有DSH的典型表现。基因检测显示患儿及其母亲、大姐均携带ADAR基因第8外显子c.2657G>A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相关指南,c.2657G>A变异被评级为可能致病性变异(PM1+PM2_Supporting+PP1+PP3)。结论ADAR基因c.2657G>A变异可能是该DSH家系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发育迟缓 ADAR基因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两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沉着症家系ADAR基因的变异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赵振华 王聪慧 孔祥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6期574-576,共3页
目的 对两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沉着症(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DSH)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方法 应用PCR扩增结合Sanger测序的方法,分别对两个DSH家系中先证者ADAR基因的15个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确定疑似致病变异后,... 目的 对两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沉着症(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DSH)家系进行基因变异分析.方法 应用PCR扩增结合Sanger测序的方法,分别对两个DSH家系中先证者ADAR基因的15个外显子进行基因突变分析,确定疑似致病变异后,对两家系中的其他患病人员进行了相应位点的基因检测.并以200名无关正常人样本作为对照.结果 Sanger测序结果显示家系1先证者及患者(先证者弟弟、先证者儿子、先证者侄女)存在ADAR基因第2外显子c.1325C>G (p.Ser442Ter)杂合变异.家系2先证者及先证者儿子存在ADAR基因第2外显子c.1498C>T(p.Gln500Ter)杂合变异.两种突变均为未报到过的新变异,200名健康对照均未发现相应突变.结论 ADAR基因c.1325C>G(p.Ser442Ter)和c.1498C>T(p.Gln500Ter)变异为这两个家系患者的疑似致病变异.该结果丰富了ADAR基因突变谱,为进一步探索DSH基因型与临床表型之间的相关性和基因治疗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ADAR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沉着症1例患儿的遗传学分析
6
作者 马骞 车凌仪 孔祥东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24年第7期849-852,共4页
目的探讨1例ADAR1基因变异所致的遗传性对称性色素沉着症(DSH)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6月因"手背不规则色素斑疹"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的1例DS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对患... 目的探讨1例ADAR1基因变异所致的遗传性对称性色素沉着症(DSH)患儿的临床及遗传学特征。方法选取2020年6月因"手背不规则色素斑疹"就诊于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的1例DSH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对患儿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WES),并用Sanger测序进行家系验证。进一步采用SWISS-MODEL预测野生型及变异型蛋白的三级结构。结果患儿为13岁男性,手背存在对称性色素沉着和色素脱失斑,临床诊断为DSH。WES及Sanger测序结果显示患儿及其父亲ADAR1基因第10外显子均存在c.2858dup(p.T954Dfs*20)杂合变异。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ACMG)相关指南判定为致病性变异(PVS1+PM2_Supporting+PM1+PP3)。结论ADAR1基因c.2858dup(p.T954Dfs*20)变异可能是该DSH患儿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沉着 ADAR1基因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沉着症 基因变异
原文传递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ADAR1基因两个新突变 被引量:3
7
作者 刘一平 张正中 +5 位作者 牟韵竹 熊芬 陈星 杨浩 杨萍 刘林莉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73-176,共4页
目的检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symmetricahereditaria,DSH)1个家系和1例散发病例的ADAR1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收集1个DSH家系及1例散发病例的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及其正常家系成员外周血... 目的检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symmetricahereditaria,DSH)1个家系和1例散发病例的ADAR1基因突变情况,探讨其发病的分子遗传学机制。方法收集1个DSH家系及1例散发病例的临床资料,提取患者及其正常家系成员外周血DNA,应用PCR反应扩增ADAR1基因的15个外显子编码区及其侧翼序列,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ADAR1基因突变检测。结果在DSH家系患者ADAR1基因的第8外显子检测到c.2638delG(p.Asp880ThrfsX15)移码突变;而DSH散发病例ADAR1基因的第10外显子检测到c.2867C〉A(P.Ser956X)无义突变,经查阅国内外文献两个突变均为未报道过的新突变,100名正常对照未检测出上述两个位点突变。结论ADAR1基因c.2638delG(p.Asp880ThrfsX15)突变和c.2867C〉A(p.Ser956X)突变可能分别是DSH家系和散发病例发病的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ADAR1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一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DSRAD基因剪接位点突变的鉴定 被引量:3
8
作者 刘红 蒋德科 +2 位作者 田洪青 张福仁 余龙 《中华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63-165,共3页
目的 鉴定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DSRAD基因的突变。方法 收集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1个家系成员的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扩增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DSRAD基因的检测。在内含子区域检测到一个碱基替换后,进一步提取患者外周... 目的 鉴定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DSRAD基因的突变。方法 收集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1个家系成员的血样,提取基因组DNA,用PCR扩增结合直接测序的方法进行DSRAD基因的检测。在内含子区域检测到一个碱基替换后,进一步提取患者外周血RNA,行RT-PCR,直接测序后分析其异常剪接方式。结果在该家系患者的11号内含子区域检测到1个非经典的剪接位点突变,(c.3021—2G〉A),RT-PCR结果发现,12号外显子缺失,在13号外显子处发生移码突变。结论 DSRAD基因11号内含子区域剪接位点突变(c.3021—2G〉A)造成mRNA的异常剪接,导致邻近的12号外显子缺失和13号外显子移码突变,从而引起该家系患者发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基因 DSRAD 点突变
原文传递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1家系报告及ADAR基因突变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曹源 庞艳华 +2 位作者 孙婷婷 路雪艳 姜薇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588-590,共3页
目的鉴定1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突变,并对我国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的致病基因ADAR基因突变位点加以分析。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DAR基因1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并以50例正常人作为对... 目的鉴定1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的突变,并对我国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的致病基因ADAR基因突变位点加以分析。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ADAR基因15个外显子及其侧翼序列、DNA直接测序明确突变位点,并以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发现家系中先证者ADAR基因的2号外显子第1493位后缺失了两个碱基AG,造成编码氨基酸发生移码突变(c.1493-1494delAG),家系中健康者及正常对照不存在此种突变。结论 c.1493-1494delAG突变是导致该疾病发生的特异性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ADAR基因 突变位点
下载PDF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中不典型白癜风患者1例 被引量:1
10
作者 姜祎群 孙建方 +2 位作者 陈柳青 吴黎明 徐秀莲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19-521,共3页
目的:鉴定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一家系中1例不典型的白癜风患者是否发生DSRAD基因突变。方法:采集家系各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基因组DNA的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检测该例白癜风患者DSRAD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该家系中... 目的:鉴定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一家系中1例不典型的白癜风患者是否发生DSRAD基因突变。方法:采集家系各成员的外周血,提取基因组DNA,利用基因组DNA的PCR扩增产物直接测序检测该例白癜风患者DSRAD基因的突变情况。结果:该家系中所有DSH患者均携带CAA→TAA的无义突变,而该例不典型白癜风患者未发现DSRAD基因的突变。结论:基因检测结果排除该例发生不典型DSH的可能,结合该例的临床特点,最终诊断为白癜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白瘢风 DSRAD基因
下载PDF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1例家系调查及其病因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李明 杨莉佳 +2 位作者 华海康 朱小红 张海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3-5,共3页
目的:研究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致病原因。方法:在患者家系调查的基础上,收集该家系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样,并采集正常对照血样100份,采用PCR方法对腺苷脱氨酶(ADAR)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其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该... 目的:研究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其致病原因。方法:在患者家系调查的基础上,收集该家系患者和正常人的血样,并采集正常对照血样100份,采用PCR方法对腺苷脱氨酶(ADAR)基因进行扩增,并对其产物进行测序。结果:该家系中所有患者均表现为手足背色素异常,面部雀斑样损害。ADAR基因第13号外显子存在突变,为3224A→G(p.H1075R)。结论:该家系发病是由ADAR基因突变所致,其发病的基因型和表型之间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异常症 对称性 遗传性 基因突变分析 ADAR基因
下载PDF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ADAR1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2
12
作者 常小丽 慈超 +2 位作者 王军 杭守云 季必华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67-369,共3页
目的 检测1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ADAR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血样,应用PCR技术扩增ADAR1基因的所有编码区并测序,分别检测该家系中的3例患者及3名正常人的突变情况,并选取50名与本家系无关的正常人作对照... 目的 检测1个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ADAR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 收集家系成员的临床资料和血样,应用PCR技术扩增ADAR1基因的所有编码区并测序,分别检测该家系中的3例患者及3名正常人的突变情况,并选取50名与本家系无关的正常人作对照.结果 该家系全部患者ADAR1基因第6外显子第2252位和第2253位碱基之间插入1个碱基G(c.2252insG),碱基的插入造成移码突变,家系中的正常人和50名无血缘关系的正常人未检测到相同突变.结论 ADAR1基因c.2252insG突变可能是导致该家系发生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的特异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ADAR1基因 突变
原文传递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ADAR1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2
13
作者 高杰 崔红宙 +1 位作者 王霆 郭书萍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8年第5期275-277,共3页
目的:检测1例中国汉族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ADAR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该家系内的2例患者及2名表型正常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样,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后进行DNA测序。结果:该家系2例患者均存在ADAR1基因第13号外显子c.3232C... 目的:检测1例中国汉族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系ADAR1基因突变情况。方法:收集该家系内的2例患者及2名表型正常者的临床资料和血样,提取外周血基因组DNA,PCR扩增后进行DNA测序。结果:该家系2例患者均存在ADAR1基因第13号外显子c.3232C>T突变(p.R1078C),而在该家系内表型正常的个体以及100名正常对照中均未发现该突变。结论:该DSH家系内ADAR1基因c.3232C>T突变可能与DSH发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ADAR1基因 突变
下载PDF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一家系ADAR1致病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琛 赖维 邓伟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61-364,共4页
目的:检测1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并发银屑病患者及其家系ADAR1致病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该家系患者临床资料,抽取家系中所有成员及与该家系无关的100例健康人外周血,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外周血基因组DNA ADAR1基因的15... 目的:检测1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SH)并发银屑病患者及其家系ADAR1致病基因的突变情况。方法:收集该家系患者临床资料,抽取家系中所有成员及与该家系无关的100例健康人外周血,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外周血基因组DNA ADAR1基因的15个外显子编码区并对所扩增序列直接测序检测突变位点。同时对家系所有成员进行体格检查及血液学实验室检查。结果:临床资料分析显示,仅先证者表现为DSH并发银屑病,家系中其他患者仅表现为表型轻重不一的DSH。基因分析发现先证者及家系中其他患者均存在ADAR1基因c.2745_2746del CT(p.D582X)突变。家系中表型正常者及对照组不存在此突变,经多个数据库文献检索及对照最新文献未发现该突变的相关报道,考虑为新突变位点。结论:ADAR1基因突变c.2745_2746del CT(p.D582X)可能导致了DSH的发生,但该家系中临床表型不同及轻重不一的原因尚需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DAR1基因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银屑病 基因突变
下载PDF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2个新的致病基因突变检测 被引量:2
15
作者 董颖颖 肖生祥 +2 位作者 任建文 霍佳 刘艳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348-350,共3页
目的检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2家系中DSRAD基因的突变。方法收集陕西籍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2个家系成员资料,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DSRA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进行DNA测序,并以50例无关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家系Ⅰ所有患者中8号外显... 目的检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2家系中DSRAD基因的突变。方法收集陕西籍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2个家系成员资料,提取外周血DNA,PCR扩增DSRAD基因的全部外显子,进行DNA测序,并以50例无关正常人作为对照。结果家系Ⅰ所有患者中8号外显子检测到一新的c.2858C>G(p.S886R)错义突变;家系Ⅱ所有患者中10号外显子检测到一新的c.3073A>G(p.H958R)错义突变。结论DSRAD基因的c.2858C>G和c.3073A>G错义突变可能为引起这两个家系患者临床表型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DSRAD基因 错义突变
下载PDF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患者的ADAR基因c.2633_2634del CT新变异 被引量:2
16
作者 郑灵燕 袁萍 邓伟平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11期1097-1099,共3页
目的探讨两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DSH)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方法检测2例无亲缘关系的DSH患者的ADAR基因变异.结果Sanger测序结果显示例1的ADAR基因的第8外显子区域存在c.2633... 目的探讨两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DSH)患者的遗传学病因.方法应用Sanger测序方法检测2例无亲缘关系的DSH患者的ADAR基因变异.结果Sanger测序结果显示例1的ADAR基因的第8外显子区域存在c.2633_2634 del CT(p.Ser878fs)杂合缺失变异,该变异导致蛋白质翻译提前终止,在100个正常对照均未发现该变异,例2的ADAR基因未发现致病性变异.对ADAR基因c.2633_2634del CT(p.Ser878fs)缺失变异进行功能学预测,结果提示为致病性变异,变异后的蛋白丢失了1个催化结构域导致功能异常.结论ADAR基因的第8外显子c.2633_2634 del CT(p.Ser878fs)杂合缺失变异可能是例1的遗传学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ADAR基因 变异
原文传递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2例基因诊断 被引量:2
17
作者 张福仁 刘红 +2 位作者 蒋德科 田洪青 余龙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284-286,共3页
目的:鉴定1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DSH)患者ADAR1(adenosine deaminase acting on RNA1)基因突变,并对该家系中一临床不典型病例进行基因诊断。方法:采集1例DSH患者及家族成员的外周血,应用... 目的:鉴定1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dyschromatosis symmetrica hereditaria,DSH)患者ADAR1(adenosine deaminase acting on RNA1)基因突变,并对该家系中一临床不典型病例进行基因诊断。方法:采集1例DSH患者及家族成员的外周血,应用直接测序的方法检测突变位点。结果:在患者10号内含子区域检测到1个剪接位点突变(c.2886-5T>C)。另外,对该家系中临床表现不典型的患者,基因测序结果支持该病的诊断。结论:该研究检测到1例新的剪接位点突变,异常剪接方式为外显子的删除。并明确了该家系中临床不典型患者的诊断,在Wood灯下进一步确定了其临床表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素异常症 对称性 遗传性 基因突变 ADAR1 突变 剪接位点
下载PDF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ADAR1基因剪切突变一例 被引量:1
18
作者 汤庄力 王晓鹏 肖生祥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7年第4期222-224,共3页
目的:检测一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散发病例ADAR1基因突变。方法:提取患者及100名健康对照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ADAR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测序。结果:该患者ADAR1基因11号外显子与11号内含子交界处检测到一新的c.309... 目的:检测一例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散发病例ADAR1基因突变。方法:提取患者及100名健康对照外周血DNA,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扩增ADAR1基因的全部外显子并测序。结果:该患者ADAR1基因11号外显子与11号内含子交界处检测到一新的c.3091+1G>T剪切突变,家族成员及100例无关正常人中未发现突变。应用Mutation Taster进行剪切突变蛋白功能预测分析,提示该突变为致病剪切突变,可能导致编码蛋白的催化结构域丢失。结论:本例患者检测到一个ADAR1基因新的突变位点,丰富了突变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剪切突变 ADAR1基因
下载PDF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并家系调查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倩男 孔祥君 +3 位作者 韦伟 金可 周璟 张峻岭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719-721,共3页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是一种以对称性散布于双手背、足背雀斑样色素沉着斑及色素减退斑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次报道3个家系,家系1中三代均有患病;家系二出现隔代遗传,先证者伴有面部雀斑样色素沉着斑;家系三为单发病例...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是一种以对称性散布于双手背、足背雀斑样色素沉着斑及色素减退斑为主要表现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本次报道3个家系,家系1中三代均有患病;家系二出现隔代遗传,先证者伴有面部雀斑样色素沉着斑;家系三为单发病例,家族中其他人员未患本病。3名先证者在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下观察到白斑区基底层色素不同程度减少及色素环不完整或缺失,色素沉着斑处基底层色素增加,家系2和家系3先证者皮肤镜下部分皮疹可见网状及片状色素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共聚焦扫描显微镜 皮肤镜
下载PDF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1例及家系调查 被引量:1
20
作者 李琨 辛琳琳 《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 2014年第1期33-34,共2页
先证者,男,22岁。双手足背对称性色素沉着及色素减退斑20余年,诊断为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家族五代35人中共有7人患病。
关键词 遗传性对称性色素异常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