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97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β-内啡肽和强啡肽A对急性缺血大脑皮层Ca^(2+)、Mg^(2+)含量及皮层血流量的影响 被引量:47
1
作者 白波 王宏 +1 位作者 高登元 刘文彦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经病学杂志》 CAS 1996年第1期28-33,共6页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侧脑室微量注射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DynA)和纳洛酮(Nx)后,对于沙土鼠急性缺血大脑皮层Ca^(2+)、Mg^(2+)和H_2O含量的影响,利用氢清除法观察了动物大脑皮层局部血... 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侧脑室微量注射β-内啡肽(β-EP)、强啡肽A(DynA)和纳洛酮(Nx)后,对于沙土鼠急性缺血大脑皮层Ca^(2+)、Mg^(2+)和H_2O含量的影响,利用氢清除法观察了动物大脑皮层局部血流量以及静脉注射β-EP和Nx后,对于皮层局部血流量的影响,并探讨了β-EP和DynA在沙土鼠急性缺血性皮层水肿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结果表明:(1)侧脑室注射β-EP后,在缺血皮层水肿加重的同时,大脑皮层Ca^(2+)含量升高非常显著(P<0.05),Mg^(2+)含量降低(P<0.05),而侧脑室注射DynA后大脑皮层Ca^(2+)含量明显降低(P<0.05),Mg^(2+)含量升高。(2)侧脑室注射Nx后沙土鼠缺血大脑皮层Ca^(2+)含量明显降低(P<0.01)的同时,皮层组织Mg^(2+)含量显著增加(P<0.05),缺血性皮层水肿有非常明显的减轻(P<0.01)。(3)尾静脉注射β-EP、DynA和Nx后,动物大脑皮层局部血流量和相应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改变。提示β-EP加重或促进缺血性脑水肿的作用与大脑皮层局部血流量的改变无明显相关,内源性阿片肽在缺血性脑水肿中的作用及其差异可能和它们调节组织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内啡肽 强啡肽A 脑缺血 脑血流量
下载PDF
乌头生物碱镇痛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32
2
作者 黄茜 孙明丽 +1 位作者 李腾飞 王永祥 《神经药理学报》 2017年第3期21-32,共12页
乌头属植物资源丰富、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二萜生物碱是乌头属植物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按结构可分为C-18型、C-19型、C-20型和双二萜生物碱,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活性。本文旨在综述临床中广泛使用的乌头属药物中几种... 乌头属植物资源丰富、药用历史悠久、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二萜生物碱是乌头属植物的主要药理活性成分,按结构可分为C-18型、C-19型、C-20型和双二萜生物碱,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等活性。本文旨在综述临床中广泛使用的乌头属药物中几种主要二萜生物碱,包括草乌甲素(C-19型)、雪上一枝蒿甲素(C-20型)、高乌甲素(C-18型)及乌头碱(C-19型)的镇痛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进展,以及乌头炮制的药理学依据。草乌甲素、雪上一枝蒿甲素、高乌甲素和乌头碱在多种疼痛模型和临床研究中均表现出良好的镇痛作用,其镇痛作用系通过Gs/c AMP/PKA/p38β/CREB信号通路,刺激脊髓背角的小胶质细胞释放强啡肽,随后作用于神经突触后膜神经元上的κ-阿片受体而产生。乌头碱经炮制生成苯甲酰乌头原碱,毒性降低,治疗指数增加。此外,多种乌头属二萜生物碱和乌头提取物均不产生镇痛耐受作用,并能有效抑制吗啡的镇痛耐受,亦与它们的镇痛作用机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头碱 草乌甲素 雪上一枝蒿甲素 高乌甲素 镇痛 强啡肽 小胶质细胞
下载PDF
出血性中风患者血浆及脑脊液中β-内啡呔和强啡呔含量的变化 被引量:29
3
作者 黎发本 何光明 程海民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CAS CSCD 1994年第3期157-158,共2页
测定了10例急性脑出血和8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CSF)中β-内啡呔(β-EP)和强啡呔(DynA)的含量。结果脑出血组血浆和CSP中β-EP和DynA含量均显著增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组CSF中β-EP... 测定了10例急性脑出血和8例急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血浆及脑脊液(CSF)中β-内啡呔(β-EP)和强啡呔(DynA)的含量。结果脑出血组血浆和CSP中β-EP和DynA含量均显著增高;蛛网膜下腔出血组CSF中β-EP和DynA增高,血浆中仅β-EP含量增高,提示这两种内源性阿片肽参与了出血性中风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可能是加重其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Β-内啡呔 强啡呔 中风
下载PDF
“调神止痛针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王漫 张智龙 +4 位作者 王栩 吉学群 杨元庆 卢轩 李鑫举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605-609,619,共6页
目的:观察"调神止痛针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将中风后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针刺患侧肩髃、肩前、... 目的:观察"调神止痛针法"治疗中风后肩痛的临床疗效,为针灸治疗中风后肩痛提供新的治疗思路。方法:将中风后肩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和对照组39例。在常规治疗的同时,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法针刺患侧肩髃、肩前、肩后、肩髎、外关、合谷,观察组采用"调神止痛针法"针刺患侧耳穴神门、水沟、肩髃、肩髎、肩贞、阳陵泉及双侧内关,均每日1次,留针30min,6d为1疗程,休息1d后,继续第2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治疗前后统计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MA)评分、肩关节功能(Constant-Murley)评分、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数)评分,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患者血清内啡肽(β-EP)、脑啡肽(ENK)及强啡肽(Dyn)含量,并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VAS评分明显降低(P<0.01),FMA评分、Constant-Murley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1),血清β-EP、ENK、Dyn含量明显提高(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各指标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7.80%,36/41)明显高于对照组(69.23%,27/39,P<0.05)。结论:"调神止痛针法"可明显改善中风后肩痛患者的疼痛程度,提高其生活质量,镇痛疗效可能与提高患者血清β-EP、ENK、Dyn含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 中风后肩痛 调神止痛针法 运动功能 内啡肽 脑啡肽 强啡肽
原文传递
调理脾胃复方对PTZ点燃癫痫模型阿片肽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20
5
作者 钱会南 王洪图 +2 位作者 齐治家 张秋菊 梁怡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35-37,共3页
为了研究调理脾胃复方的抗痫作用,本实验采用放免法观察大鼠PTZ点燃以及服用调理脾胃复方治疗后,脑内阿片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TZ点燃大鼠海马内亮脑啡肽(LENK)、β内啡肽(βEP)明显升高,强啡肽A1-1... 为了研究调理脾胃复方的抗痫作用,本实验采用放免法观察大鼠PTZ点燃以及服用调理脾胃复方治疗后,脑内阿片肽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PTZ点燃大鼠海马内亮脑啡肽(LENK)、β内啡肽(βEP)明显升高,强啡肽A1-13(DYNA1-13)显著降低;大脑皮层内LENK明显升高,DYNA1-13、β-EP无明显变化。用调理脾胃复方治疗后,上述脑区LENK、βEP显著减少,DYNA1-13明显增加。提示癫痫发作及调理脾胃复方抗痫作用可能与脑内LENK、βEP、DYNA1-13的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理脾胃复方 癫痫 中医药疗法 抗痫作用
原文传递
100Hz电针促进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脊髓强啡肽的释放 被引量:21
6
作者 崔彩莲 吴鎏桢 +1 位作者 田津斌 韩济生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1998年第2期88-93,共6页
目的:研究在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100Hz电针是否仍有镇痛作用,该作用是否仍由脊髓强啡肽通过κ受体介导。方法:测定辐射热甩尾阈(TFL)作为痛阈。结果:(1)给大鼠皮下注射递增量吗啡8天造成大鼠对吗啡的依赖。这时给以1... 目的:研究在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100Hz电针是否仍有镇痛作用,该作用是否仍由脊髓强啡肽通过κ受体介导。方法:测定辐射热甩尾阈(TFL)作为痛阈。结果:(1)给大鼠皮下注射递增量吗啡8天造成大鼠对吗啡的依赖。这时给以100Hz电针,TFL仍有显著升高,此作用可被大剂量纳洛酮翻转(20mgkg有效,1mgkg无效),提示由κ阿片受体介导;(2)吗啡依赖和戒断大鼠脊髓灌流液中强啡肽放免活性(Dyn-ir)明显降低,100Hz电针使之显著回升。结论:在大鼠吗啡依赖和戒断状态下,100Hz电针仍能促进Dyn的释放发挥镇痛作用。本结果为临床使用100Hz电针治疗吗啡戒断综合症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吗啡戒断 电针 强啡肽
下载PDF
乙醇对大鼠脑纹状体和海马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14
7
作者 项翠琴 汪根盛 +1 位作者 傅慰祖 陈自强 《劳动医学》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 ]研究乙醇对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影响。 [方法 ]雄性SD大鼠 2 5只 ,随机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 (分别为 8、8、9只 )。用相应 2 5 .6% (V/V)、5 1.3 % (V/V)乙醇浓度和对照组用蒸馏水 ,一次灌胃 (灌胃体积为1 0ml/ 10 0... [目的 ]研究乙醇对大鼠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影响。 [方法 ]雄性SD大鼠 2 5只 ,随机分为低剂量组、高剂量组和对照组 (分别为 8、8、9只 )。用相应 2 5 .6% (V/V)、5 1.3 % (V/V)乙醇浓度和对照组用蒸馏水 ,一次灌胃 (灌胃体积为1 0ml/ 10 0g体重 )染毒。 1h后处死大鼠 ,取血、脑纹状体和海马 ,分别测定血中乙醇浓度、脑纹状体单胺类递质含量及海马中强啡肽A水平。 [结果 ]纹状体多巴胺 (DA)含量随乙醇染毒剂量增加而升高 ,呈剂量 效应关系。低剂量组 3 ,4 双羟苯乙酸 (DOPAC)、强啡肽A(dynorphinA ,DynA)含量显著升高 ;高剂量组 5 羟色胺 ( 5 HT)含量显著高于低剂量组和对照组。 5 HT、5 羟吲哚乙酸 ( 5 HIAA)含量与血中乙醇浓度 (BAC)显著相关。 [结论 ]脑组织神经递质的变化 ,可能是乙醇神经毒性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醇 大鼠 脑纹状体 海马神经递质 脑组织 单胺类递质
下载PDF
电针对分娩镇痛效应及强啡肽调控的影响 被引量:14
8
作者 蒋秋燕 莫海霞 +4 位作者 宋金玲 黎燕玲 董林红 张琪 李艳林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733-734,共2页
目的:探讨电针对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选择2011年1~6月住院分娩并符合纳入观察标准的待产妇12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在产程进入活跃期至胎儿娩出期间将其分为3组,A组应用电针镇痛,B组采用穴位按摩镇痛,C组无干预措施自... 目的:探讨电针对分娩镇痛的临床疗效及机理。方法:选择2011年1~6月住院分娩并符合纳入观察标准的待产妇120例,并采用随机数字表格法在产程进入活跃期至胎儿娩出期间将其分为3组,A组应用电针镇痛,B组采用穴位按摩镇痛,C组无干预措施自然分娩。对照观察各组分娩疼痛的镇痛作用及产妇血清中强啡肽含量的变化。结果:镇痛效果A、B两组明显优于C组(P<0.000 1);血清强啡肽含量A、B两组治疗后均高于治疗前,且治疗后组间差异明显(P<0.000 1)。结论:电针、按摩可减轻分娩疼痛,并能使孕妇血清中强啡肽含量增加。电针可提高血清中强啡肽的含量,以达到镇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分娩镇痛 强啡肽
原文传递
归参止痒方治疗血虚肝旺证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兰东 成玉 +2 位作者 贾红侠 李晓阳 冉立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460-1464,共5页
目的观察归参止痒方治疗血虚肝旺证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神经—内分泌—免疫发病机制。方法将9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化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完成病例41例,对照组完成38例,治疗组予口服归... 目的观察归参止痒方治疗血虚肝旺证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神经—内分泌—免疫发病机制。方法将90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化抽签法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过程中治疗组完成病例41例,对照组完成38例,治疗组予口服归参止痒方汤剂,对照组予口服肤痒颗粒,两组均配合外用冰黄肤乐软膏,治疗疗程为8周。观察两组症状、皮损疗效变化,采用双抗夹心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干细胞因子(stem cell factor,SCF)、强啡肽(dynorphin,DYN)、性激素[睾酮testosterone(T)、雌二醇estradiol(E2)]及IL-4水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8周后两组瘙痒程度、瘙痒面积、脱屑、苔癣样变、急躁易怒、烦热咽干、眩晕耳鸣症状积分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4、8周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P<0.05),两组SCF、DYN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8周后治疗组在瘙痒程度、抓痕数目、脱屑、急躁易怒、眩晕耳鸣单项症状方面明显改善(P<0.05),中医证候总积分降低(P<0.05),治疗组SCF水平降低(P<0.05)。结论两组在配合外用冰黄肤乐软膏治疗基础上,归参止痒方对血虚肝旺证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优于对照药物,其对影响老年皮肤瘙痒症发病的神经—内分泌—免疫相关介质水平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瘙痒症 老年 归参止痒方 血虚肝旺证 干细胞因子 强啡肽 睾酮 雌二醇 白介素-4
原文传递
激光针刀联合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血浆β-EP、Dyn-A的影响 被引量:13
10
作者 汤勇 陈雄 +3 位作者 尚政琴 徐应乐 汤治中 王钦波 《颈腰痛杂志》 2016年第5期408-412,共5页
目的观察激光针刀联合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血浆β-内啡肽、A-强啡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激光针刀组、微创介入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0例。激光针刀组采用激光针刀治疗,微创介入组采用微创介入等离子射... 目的观察激光针刀联合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对血浆β-内啡肽、A-强啡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80例患者随机分为激光针刀组、微创介入组和联合组,每组各60例。激光针刀组采用激光针刀治疗,微创介入组采用微创介入等离子射频+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联合组采用两组方法的联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三组患者的血浆β-啡肽、A-强啡肽的含量。结果经相应方法治疗后,血浆β-内啡肽及A-强啡肽含量较治疗前比较,联合组含量增加均最明显,其次是激光针刀组,而微创介入组较治疗前含量未见明显变化,三组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激光针刀联合微创介入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够提高血浆β-内啡肽、A-强啡肽活性,这可能是联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镇痛作用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针刀术 微创介入 腰椎间盘突出症 β-内啡肽 A-强啡肽
下载PDF
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大鼠模型纹状体神经元可塑性的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徐岩 孙圣刚 曹学兵 《中国神经科学杂志》 SCIE CAS CSCD 2004年第3期252-256,共5页
目的  研究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LID)大鼠模型纹状体区FosB和特异性神经肽基因表达的变化 ,探讨LID时纹状体神经元的可塑性。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检测大鼠纹状体区FosB和前脑啡肽原 (PPE)... 目的  研究左旋多巴诱发异动症 (LID)大鼠模型纹状体区FosB和特异性神经肽基因表达的变化 ,探讨LID时纹状体神经元的可塑性。方法 分别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RT PCR)检测大鼠纹状体区FosB和前脑啡肽原 (PPE)及前强啡肽原 (PDyn)基因的表达情况。用辣根过氧化物酶 (HRP)逆行示踪与免疫组织化学相结合的双重反应技术观测FosB的细胞分布状况。 结果  帕金森病 (PD)大鼠较正常大鼠损毁侧纹状体PPEmRNA表达明显增多而PDynmRNA表达减少。LID大鼠较PD大鼠PPEmRNA无明显增多 ,但PDynmRNA显著性增多。LID大鼠损毁侧纹状体区FosB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 ,并且主要分布于纹状体黑质神经元内。结论 纹状体黑质神经元内即早基因FosB及其下游靶基因强啡肽的表达异常与大鼠LID的发生有关 ,表明LID的发生与直接通路的活动异常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动症 左旋多巴 即早基因 强啡肽 免疫组织化学 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
下载PDF
硬膜外腔注射脉络宁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及对脑脊液中强啡肽A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程伟 董福慧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346-348,共3页
目的 :探讨硬膜外注射中药对机体疼痛调节功能的调理作用。方法 :用硬膜外注射中药脉络宁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实验组 ) 2 0例 ,设对照组 2 0例 ,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中强啡肽A(Dyn A)的自发释放趋势 ,以判定其疗效... 目的 :探讨硬膜外注射中药对机体疼痛调节功能的调理作用。方法 :用硬膜外注射中药脉络宁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实验组 ) 2 0例 ,设对照组 2 0例 ,并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脊液中强啡肽A(Dyn A)的自发释放趋势 ,以判定其疗效。结果 :治疗后实验组Dyn A含量明显升高 ,和健康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对照组Dyn A含量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结论 :硬膜外腔注射脉络宁对机体的疼痛调节功能有调理作用 ,通过提高Dy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外腔注射 脉络宁 腰椎间盘突出症 强啡肽A 脑脊液 治疗
下载PDF
穴位按摩法对产妇强啡肽水平影响及镇痛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董林红 蒋秋燕 +2 位作者 高忆 武云娟 冼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2430-2431,共2页
目的:通过在第一产程活跃期时,对产妇实施穴位按摩,探讨此法对产妇体内强啡肽水平及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按中医理论对个体进行辨证后,采用穴位按摩法给予镇痛;另100例对照组,进行... 目的:通过在第一产程活跃期时,对产妇实施穴位按摩,探讨此法对产妇体内强啡肽水平及分娩疼痛的影响。方法:将20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100例,按中医理论对个体进行辨证后,采用穴位按摩法给予镇痛;另100例对照组,进行自然分娩。比较两组对产妇体内强啡肽水平及镇痛方面的影响。结果:穴位按摩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按摩前(P<0.01);且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分娩后,观察组静脉血强啡肽含量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第一产程活跃期进行穴位按摩可以增强产妇体内强啡肽水平,并减轻分娩疼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按摩 强啡肽 分娩疼痛
下载PDF
中药归参止痒方治疗血虚肝旺型老年皮肤瘙痒症的疗效及对干细胞因子与强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10
14
作者 兰东 张海燕 庞宝森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611-613,共3页
目的观察养血柔肝中药归参止痒方对血虚肝旺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干细胞因子(SCF)及强啡肽(DYN)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作用机制。方法61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化抽签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口服归参止痒方,对照组2... 目的观察养血柔肝中药归参止痒方对血虚肝旺型老年皮肤瘙痒症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对干细胞因子(SCF)及强啡肽(DYN)的影响,探讨其治疗老年皮肤瘙痒症的作用机制。方法61例患者按完全随机化抽签法分为两组。治疗组33例口服归参止痒方,对照组28例口服肤痒颗粒,两组均服药8周。观察两组症状、皮损疗效变化,采用双抗夹心ABC-ELISA法检测两组治疗前后SCF及DYN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剔除3例,列入统计30例中,临床痊愈20例(66.7%),明显高于对照组(10例,35.7%,P<0.05);治疗组治疗后SCF及DYN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1,P<0.05)。结论中药归参止痒方对血虚肝旺型老年皮肤瘙痒症疗效较好,可能是通过调节SCF及DYN水平,改善了影响皮肤瘙痒的炎症介质而达到治疗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瘙痒症 老年 归参止痒方 血虚肝旺 干细胞因子 强啡肽
下载PDF
内异Ⅱ号对子宫内膜异位症β-内啡肽、强啡肽的影响 被引量:8
15
作者 俞超芹 王大增 王祖倩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1期7-9,共3页
检测正常妇女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期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及其动物模型下丘脑、垂体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低于正常妇女,可能是痛经的原因之一,内异Ⅱ号缓解痛经的作用,有... 检测正常妇女及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经期血浆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及其动物模型下丘脑、垂体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结果表明: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低于正常妇女,可能是痛经的原因之一,内异Ⅱ号缓解痛经的作用,有部分可能是通过提高外周血及下丘脑β-内啡肽水平;子宫内膜异位症动物模型下丘脑、垂体β-内啡肽、强啡肽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的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啡肽 子宫内膜异位 内异Ⅱ号
下载PDF
野花椒总生物碱和加锡果宁脑保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6
作者 刘方洲 张莉蓉 何美霞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1-13,共3页
野花椒总生物碱250、500mg/kg能延长小鼠亚硝酸钠性缺氧存活时间和断头张口喘气时间以及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存活时间;野花椒总生物碱还可抑制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后皮层强啡肽的降低,其作用强于加锡果宁。表明野花椒总生物... 野花椒总生物碱250、500mg/kg能延长小鼠亚硝酸钠性缺氧存活时间和断头张口喘气时间以及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后存活时间;野花椒总生物碱还可抑制大鼠急性脑缺血损伤后皮层强啡肽的降低,其作用强于加锡果宁。表明野花椒总生物碱和加锡果宁对脑细胞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保护作用 药理学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野花椒总生物碱 加锡果宁 缺氧 脑缺血 强啡肽
下载PDF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及强啡肽浓度的变化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葛伟 王海莲 +1 位作者 邵鸿家 许瑞英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CAS 2019年第3期258-261,共4页
目的研究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NKB)及强啡肽浓度的变化,探索其在ICP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为ICPP并未经治疗的女童50例,观察并比较ICPP女童与正常健康女... 目的研究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ICPP)女童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NKB)及强啡肽浓度的变化,探索其在ICP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在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确诊为ICPP并未经治疗的女童50例,观察并比较ICPP女童与正常健康女童以及ICPP女童治疗前后性发育状况和血浆kisspeptin、神经激肽B、强啡肽浓度的变化。结果未行治疗的ICPP女童的骨龄、骨龄/年龄、身高标准差单位(SDS)、黄体生成素基础值(B-LH)、卵泡刺激素基础值(B-FSH)、雌二醇(E2)、kisspeptin、NKB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个月后,其B-LH、黄体生成素峰值(P-LH)、B-FSH、卵泡刺激素峰值(P-FSH)、P-LH/P-FSH、E2、kisspeptin、NKB较治疗之前均显著下降(P<0.01),治疗12个月后上述指标与治疗6个月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强啡肽在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P女童接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类似物(GnRHa)治疗后,其性发育在3个月之内均得到明显控制,持续观察至12月,性发育均未再明显进展。Kisspeptin和NKB、P-LH、P-LH/P-FSH、E2均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NKB和kisspeptin、P-LH、P-LH/P-FSH、E2也存在明显正相关关系(P<0.05)。结论 Kisspeptin和NKB在ICPP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其有可能成为监测儿童性发育及评价ICPP治疗效果的有效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早熟 KISSPEPTIN 神经激肽B 强啡肽
原文传递
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内PPD、PPE样阳性终末与PAG和PV共存神经元的联系 被引量:6
18
作者 陈鹏 李金莲 李继硕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09-113,T002,共6页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 (Vme)神经元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 (PAG)和小白蛋白 (PV)的共存关系 ,以及前强啡肽原 (PPD)样和前脑啡肽原 (PPE)样阳性终末与 PAG和 PV共存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和三重染色... 目的 观察大鼠三叉神经中脑核 (Vme)神经元内磷酸激活的谷氨酰胺酶 (PAG)和小白蛋白 (PV)的共存关系 ,以及前强啡肽原 (PPD)样和前脑啡肽原 (PPE)样阳性终末与 PAG和 PV共存神经元之间的联系。 方法 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双重和三重染色技术 ,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 结果 在 Vm e内可见大量 PAG样和 PV样免疫反应神经元 ,吻尾方向上几乎在其全长出现 ,多为大的假单极神经元。许多 PAG样阳性神经元同时呈 PV样免疫反应 ,双标细胞占全部标记细胞的 95 %以上。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观察到 ,少量 PPD样或 PPE样阳性终末围绕在 PAG样和 PV样双重标记的 Vme神经元胞体周围 ,并与之形成密切接触。 结论 在面口部本体感觉信息由 Vme向更高一级神经元传递的过程中 ,PV可能和谷氨酸一起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与此同时 Vm e神经元还可能接受中枢内强啡肽样和脑啡肽样神经终末对它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叉神经中脑核 强啡肽 脑啡肽 谷氨酸 小白蛋白 大鼠 PPD PPE PAG PV
下载PDF
多发性抽动症大鼠皮质及纹状体强啡肽表达特点及健脾止动汤干预作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道涵 王素梅 +2 位作者 赵荣华 卫利 刘晓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88-192,共5页
目的研究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皮质及纹状体区内源性阿片肽——强啡肽(Dyn)及其前体物质强啡肽原(PDyn)的表达情况,以及中药组方健脾止动汤对二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45只)和空白对照组(15只),造... 目的研究多发性抽动症(TS)模型大鼠皮质及纹状体区内源性阿片肽——强啡肽(Dyn)及其前体物质强啡肽原(PDyn)的表达情况,以及中药组方健脾止动汤对二者的干预作用。方法 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45只)和空白对照组(15只),造模组采用亚氨基二丙腈(IDPN)腹腔注射法建立TS动物模型。造模成功后的动物纳入实验,随机分为模型组、泰必利组、健脾止动汤组,每组15只。模型组和空白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其余2组分别给予等体积的泰必利混悬液(21 mg/kg)和健脾止动汤颗粒溶液(16 g/kg),连续给药6周,每周末次给药后记录TS大鼠刻板行为积分情况。6周给药结束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实时定量荧光PCR(RT-PCR)分别检测大鼠皮质区、纹状体区Dyn和PDyn表达。结果 (1)泰必利组和健脾止动汤组TS大鼠刻板行为积分均值呈下降趋势,末次观察结果显示,2组积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其中健脾止动汤组积分低于泰必利组(P<0.05);(2)组间比较,皮质区Dyn含量和PDyn mRNA相对表达量无显著差异性(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纹状体区Dyn含量和PDyn mRNA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给药后,泰必利组和健脾止动汤组Dyn含量和PDyn mRNA相对表达量低于模型组(P<0.05),2组与空白对照组之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纹状体区Dyn和PDyn表达增加可能参与TS大鼠刻板行为发生,健脾止动汤抗抽动机制可能与抑制纹状体区Dyn过表达、降低直接通路的易化作用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止动汤 多发性抽动症 强啡肽 强啡肽原 大鼠
原文传递
甲酸铵催化转移氢化还原肽链中的芳香硝基——对氨基苯丙氨酸的间接引入 被引量:9
20
作者 高永清 周宁 +3 位作者 吕玉健 史卫国 程卯生 刘克良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18-722,共5页
研究了用甲酸铵催化转移氢化法(AF-CTH)对不同类型肽中的芳香硝基的还原行为,这些肽类化合物包括促黑激素(MSH:四肽)、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十肽)和强腓肽(十七肽)的类似物.用HPLC对还原过程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显示,除含对氯苯丙氨... 研究了用甲酸铵催化转移氢化法(AF-CTH)对不同类型肽中的芳香硝基的还原行为,这些肽类化合物包括促黑激素(MSH:四肽)、促黄体素释放激素(LHRH:十肽)和强腓肽(十七肽)的类似物.用HPLC对还原过程进行了跟踪监测,结果显示,除含对氯苯丙氨酸残基的LHRH类似物因发生脱氯副反应不适合用AF-CTH还原外,其余序列还原过程中均无明显副反应发生,硝基几乎定量地转化成为相应的氨基,实现了对氨基苯丙氨酸向肽链的间接引入.另外发现,硝基还原所需的时间与肽链长度有关,肽链越长,还原所需时间越长,但与其在序列中的位置关系不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黑激素 促黄体素释放激素 强腓肽 甲酸铵催化转移氢化 硝基还原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