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名 杜若的本草考证
被引量:7
1
作者
王宁
机构
安徽省芜湖中医学校
出处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0期529-531,共3页
文摘
经考证古代的杜若应是指今日山姜属的高良姜Alpinia officinarum,古代的高良姜主要是今日的大高良姜A.galanga,现代的鸭跖草科杜若属Pollia的杜若P.japonica应是古代杜若的伪品鸭喋草。建议将这些植物的中文名作相应的改动,以正本清源。
关键词
杜若
植物学
中药鉴定
本草考证
Keywords
Herbological study
'duruo '
Pollia japonica
'Gaoliangjiang'
Alpinia ofjicinarum
A. glanga
'Yadiecao'.
分类号
R282.710.3
[医药卫生—中药学]
题名 《神农本草经》杜若考
2
作者
李光燕
韩邦兴
机构
皖西卫生职业学院药学系
皖西学院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
出处
《皖西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75-78,共4页
基金
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22jpkc184)。
文摘
杜若入药最早记载于《神农本草经》,一名杜衡。古时较长时间人们均认为杜若是姜科类植物,现今植物分类学家定为鸭跖草科植物,但几乎不作药用。通过对《神农本草经》中杜若的药名含义、植物形态、功效、资源利用等多角度进行查考分析,发现最早使用的杜若很有可能是中药杜衡,来源马兜铃科细辛属植物杜衡Asarum forbesii Maxim.与小叶马蹄香A.ichangense C. Y. Cheng et C. S. Yang。
关键词
杜若
杜衡
考证
Keywords
duruo
Duheng
Textual research
分类号
R282.1
[医药卫生—中药学]
题名 从出土文献看《说文》“读若”的历史语音层次
3
作者
叶玉英
机构
厦门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
出处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9-39,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21BYY135)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2&ZD301)。
文摘
利用出土文献资料可离析出《说文》“读若”所揭示的历史语音层次:(1)读若字记录的是被注字音变后的语音,古文字资料表明音变发生的时间有的在战国中晚期,有的在西汉初;(2)从被注字来看,读若字曾经发生过音变,古文字资料表明音变发生在春秋晚期或战国晚期,或汉初;(3)有的音变发生在雅言语音中,有的音变则发生在战国楚方音或秦方音中;(4)同谐声系列的字,《说文》中有的是被注字,有的用作读若字,往往显示出不同的语音层次。这些都属于汉语语音历史演变中的同源层次。剥离这些历史语音层次有助于我们加深对《说文》“读若”性质的认识。
关键词
《说文解字》
读若
语音层次
上古音
Keywords
Shuowen Jiezi
duruo
phonetic strata
old Chinese phonology
分类号
H11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说文》“读若”性质研究综述
被引量:3
4
作者
杨宏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
出处
《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33-35,45,共4页
文摘
《说文》"读若"是全书惟一的注音体例,其性质历来受到历代研究者的重视,分歧也一直存在。列出自清代以来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的主要观点和争论焦点所在,认为在计算机时代这个问题会得到彻底的解决。
关键词
“读若”
注音体例
《说文解字》
汉语
Keywords
Shou Wen Jie Zi
'duruo '
indicate words pronunciation only
indicate words meaning only
indicate both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分类号
H113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谈谈《说文》“读若”性质——兼与钟如雄先生商榷
被引量:1
5
作者
杨宏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93-98,共6页
文摘
《说文》的“读若”性质是什么 ,也就是许慎用“读若”来为汉字注音的目的是什么 ,《说文》历代研究者认识不一 ,分歧也一直存在 ,到当代反而更加深刻与尖锐。根据自清代以来关于这个问题学者们的主要观点和争论焦点所在 ,通过对《说文》“读若”属性数据库的测查 ,笔者认为“读若”是个目的多元的术语 ,以音同音近为基础 ,也有明显地沟通经典用字的目的 ;“读若”被读若字的选择呈无规律状态 ,大多取自成说 。
关键词
钟如雄
《说文解字》
“读若”
语音
许慎
Keywords
ShuoWenJieZi
“duruo '
indicate words pronunciation only
indicate words meaning only
indicate both pronunciation and meaning
a data base of “duruo ” in ShuoWenJieZi
分类号
H12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郑玄《周礼注》“读如”类沟通字际关系术语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玉平
机构
北京师范大学民俗典籍文字研究中心
出处
《台州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39-42,共4页
文摘
《周礼注》中62条“读如”类术语最主要的功能是充当沟通字际关系术语,再是拟音兼释义、拟音及释义。在作为沟通字际关系术语的“读如”中又以沟通通假字和本字的居多。而“读若”和“谓若”的功能分别为沟通字际关系;拟音兼释义。
关键词
《周礼注》
沟通字际关系
读如
读若
谓若
Keywords
:Zhoulizhu
Relating Characters to the Corresponding ones
Duru
duruo
Weiruo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用《说文》中的“读若”求本字浅探
7
作者
向亮
机构
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宜宾学院学报》
2005年第3期84-86,共3页
文摘
“读若”作为《说文解字》中的一个重要条例,历来《说文》专家们对它的作用说法不一,该文肯定了现代学者陆宗达与王宁先生关于“读若”主要是明音的观点,并通过分析了《说文》中的几个“读若”例后,认为“读若”在帮助我们探求本字本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关键词
《说文》
读若
本字
Keywords
Shuo Wen
duruo
Original Form of a Character.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万光泰《说文》研究考述
被引量:1
8
作者
张民权
机构
中国传媒大学文学院
出处
《古汉语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64-71,104,共8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万光泰音韵学稿本与汉语上古音研究"(10BYY048)
教育部后期资助重点项目"万光泰音韵学稿本校释"(13JHQ007)
文摘
清代学者万光泰在音韵学研究上成就非凡,在《说文》研究上也卓有成绩。其《说文》研究,重视音韵问题,《说文》谐声与《诗经》用韵结合,是他研究汉语上古音的一个基本方法。在古音研究上,坚持同谐声者必同部的原则,将《说文》谐声偏旁字胪列成十九个韵部。另外,万光泰还研究了《说文》读若,从中考察汉代音韵情况。在《说文》六书研究上,提出了"四体二用"说,早于戴震研究。而从《说文》训诂出发,将其中一些语句凝练成一组组的骈偶句,也是万光泰《说文》研究的重要特色。
关键词
万光泰
《说文》
谐声
读若
四体二用
Keywords
Wan Guangtai
harmonic sound
duruo
Four Scripts and Two Usages
分类号
H109.2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说文》形声字“读若”注音条例考
被引量:1
9
作者
王卯根
机构
太原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3年第4期25-28,共4页
文摘
本文从分析声符丧失标音作用的具体原因入手,归纳出《说文解字》中形声字的“读若”注音条例:因声符字生僻而设;因形声字与其声符读音背离而设;因同一声符之形声字读音分化而设;因声符字多音而设。
关键词
形声字
声符
读若
被释字
声读同字
Keywords
Xingshengzi(形声字)
Shengfu(声符)
duruo (读若)
explaine words
Shengfu(声符) and duruo (读若) using the same word
分类号
H131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浅释《说文解字》的“声读同字”现象
10
作者
王卯根
机构
太原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6年第4期75-79,共5页
文摘
在《说文解字》的形声字条目中,有一种特殊的“读若”现象,即读若字与声符字用字相同。王筠《说文释例》曾为此专立“声读同字”一目,辑录凡42条。本文在全面考察许书形声字“读若”条例的基础上,对其中的40条逐一剖析,认为有32条分别为注音和释义而设,其他8条则由文字讹误所致。“声读同字”作为注音释义的特殊手段,与“同字为训”的训诂方式具有明显的相承关系。
关键词
声符
读若
被释字
声读同字
同字为训
Keywords
Shengfu (声符)
duruo (读若)
words explained
Shengfu (声符) and duruo (读若) using the same word
explaining a word by itself
分类号
H161
[语言文字—汉语]
题名 训诂术语札记
11
作者
傅定淼
机构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中文系
出处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3年第1期85-87,共3页
文摘
本文补充讨论训诂术语“读为、读曰”、“读如、读若”的运用功能 ,并指出 :“之言、之为言”用以释义而无关读音的例子不限于先秦文献正文 ;“音”也是训诂术语 ,可以用来解释通假字、古今字和异体字 ,可以校异文、讹字 ,也可以用来注音兼释义或单纯地释义。
关键词
训诂
术语
读为
读日
读如
读若
之言
之为言
音
Keywords
interpretation of ancient language in texts(训诂)
terms
'duwei'(读为),'duyue'(读曰)
'duru'(读如),'duruo '(读若)
'zhiyan'(之言),'zhiweiyan'(之为言)
'yin'(音)
分类号
H13
[语言文字—汉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