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9
1
作者 柳万国 孙莉 +5 位作者 唐成林 刘理迪 王旭 李云峰 边帅 董永康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41-547,共7页
目的:建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系统,探讨其可靠性及其与年龄、病程和JO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9月就诊的78例多节段CSM患者的颈椎MRI资料,男51例,女27例;年龄42... 目的:建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系统,探讨其可靠性及其与年龄、病程和JO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9月就诊的78例多节段CSM患者的颈椎MRI资料,男51例,女27例;年龄42~77岁,平均55.1岁;病程0.25~276个月,平均48.8个月。以颈椎MRI中脊髓形态、脊髓信号、脊髓与硬膜囊关系作为分级依据征象,将每个征象按照其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相应赋予0~2分,按3个征象总分划分为四级:0级,0分;Ⅰ级,1~2分;Ⅱ级,3~4分;Ⅲ级,5~6分。由3位初、中、高级职称医师对78例患者的颈椎MRI从C2/3~C6/7进行2次独立分级和1次共同分级,Kappa分析评价每位医师前后2次之间及3位医师之间分级结果的一致性。将3位医师对三个征象共同分级的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同时将患者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与分级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位医师分别2次对78例患者的390个节段进行分级,0级82~94个(21.03%~24.10%),Ⅰ级112~126个(28.72%~32.31%),Ⅱ级111~137个(28.46%~35.13%),Ⅲ级47~70个(12.05%~17.95%)。同一医师前后2次分级一致的节段占74.6%~78.5%,Kappa值为0.657~0.706;不同级别医师分级一致的节段占71.5%~76.7%,Kappa值为0.614~0.683。三个征象分级的结果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0.603、0.577,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患者年龄、病程与3位医师共同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2~0.511、0.388~0.498,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术前JOA评分与3位医师共同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409~-0.546,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依据脊髓形态、脊髓信号、脊髓与硬膜囊关系建立的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系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与患者年龄、病程呈正性相关,而与术前JOA评分呈负性相关,对脊髓受压后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和研究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压迫症 硬膜囊 MRI分级
下载PDF
三种神经根沉降征判定方法在预估中重度腰椎椎管狭窄准确性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6
2
作者 成月 曹和涛 +2 位作者 王美蓉 侯冬梅 刘婷婷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24-1729,共6页
目的评估不同神经根沉降征(NRSS)判定方法预估腰椎椎管狭窄(LSS)的准确性,探索合理的NRSS判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临床诊断为LSS和非特异性腰腿痛(LBP)患者MRI图像资料,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分别采用上关节突顶点连线(A方法)、椎... 目的评估不同神经根沉降征(NRSS)判定方法预估腰椎椎管狭窄(LSS)的准确性,探索合理的NRSS判断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36例临床诊断为LSS和非特异性腰腿痛(LBP)患者MRI图像资料,由两位经验丰富的医师分别采用上关节突顶点连线(A方法)、椎小关节顶点连线(B方法)和硬膜囊横断面正中矢状径垂直平分线(C方法)判断NRSS,筛选NRSS阳性(+)、阴性(-)病例,并测量狭窄节段硬膜囊横断面面积(DSCA)。同种方法组内对比资料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配对卡方检验,A、B、C三种方法判断结果相互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法(ANOVA);再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A、B、C三种方法NRSS定性后与DSCA的关系。结果 A、B、C三者LSS组NRSS+例数分别为11、53、55;LBP组NRSS-例数分别为59、50、65。LSS、LBP组DSCA为(74.29±15.41)mm^2、(146.13±26.82)mm^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48,P<0.05),各方法中LSS、LBP组DSC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B、C方法中NRSS+组DSCA分别为(110.02±43.28)mm^2、(91.95±32.59)mm^2、(77.79±23.83)mm^2,NRSS-组为(110.68±42.11)mm^2、(131.6±44.53)mm^2、(139.79±31.83)mm^2。B、C方法NRSS+DSCA小于NR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0、9.14,P<0.01);A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B、C方法总NRSS+、-DSC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NRSS+组F=5.01,P<0.01;NRSS-组F=6.65,P<0.01);LSS组中A、B方法NRSS+、-DS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方法差异统有统计学意义(t=3.54,P<0.01)。LSS组A、B、C三者NRSS+DSC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NRS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75,P<0.01)。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55(P>0.05)、0.74(P<0.01)、0.92(P<0.01)。结论不同方法判定NRSS+间接诊断LSS准确率关系:C>B>A,依据NRSS+判断LSS时宜采用C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椎管狭窄 神经根沉降征 硬膜囊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神经根沉降征磁共振成像定量分析及其意义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曹和涛 成月 +1 位作者 臧晓进 夏振铎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8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分析神经根沉降征(nerve root sedimentation sign,NRSS)与硬膜囊形态大小的关系及其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85例腰椎退变患者3.0 T磁共振成像资料,依T2WI轴位像马尾神经位于关节突连线背侧为NRSS阴性(-)、腹侧为阳性(+);硬膜囊... 目的分析神经根沉降征(nerve root sedimentation sign,NRSS)与硬膜囊形态大小的关系及其意义。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85例腰椎退变患者3.0 T磁共振成像资料,依T2WI轴位像马尾神经位于关节突连线背侧为NRSS阴性(-)、腹侧为阳性(+);硬膜囊形态大致分萎缩型和饱满型两类。测量硬膜囊面积(dural sac cross-section area,DSCA)及关节突连线腹侧(ventral)、背侧(dorsal)部分面积(v DSCA、d DSCA)并计算两者比值d/v值。DCSA分无腰椎管狭窄(lumbar spinal stenosis,LSS)(≥100 mm2)、相对LSS(76~100 mm2)和绝对LSS(≤75 mm2)3个等级。观察测量由两位高年资医师独立完成,结果行Kappa一致性检验;NRSS-和NRSS+层面DSCA、d/v值大小差异及DSCA不同级别对应层面d/v值比较采用t检验;DSCA不同级别间d/v值比较采用方差分析;NRSS与硬膜囊形态关系采用χ2检验。结果 85例腰2~5三节段NRSS-层面DCSA依次为(138.5±38.9)mm2、(124.8±33.5)mm2、(117.5±29.6)mm2,NRSS+层面依次为(118.5±31.7)mm2(P=0.032)、(95.5±27.9)mm2(P=0.029)、(80.2±25.4)mm2(P=0.027);萎缩型和饱满型硬膜囊占有比NRSS-层面为0.16、NRSS+层面为6.3(P=0.012);d/v值NRSS-层面为0.64±0.29,NRSS+层面为0.38±0.22(P=0.035),其中腰3~4、腰4~5层面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SCA三级d/v值依次为0.61±0.23、0.42±0.18和0.32±0.11,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8.46,P=0.025),腰2~5三节段对应层面d/v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RSS与硬膜囊形态、DCSA及d/v值大小相关,明析这些关系有助于诠释NRSS+形成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沉降征 硬膜囊 腰椎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术中超声在胸椎管狭窄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
4
作者 江凌 刘晓光 +4 位作者 姜亮 崔立刚 陈文 贾建文 王金锐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监测胸椎管狭窄患者手术减压效果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10例明确诊断为胸椎管狭窄并需行胸椎管减压术患者,进行实时术中超声检查,分别观察并测量硬膜囊、脊髓腹侧减压前后的形态及径值变化,判断硬膜囊腹侧致压物的... 目的探讨术中超声监测胸椎管狭窄患者手术减压效果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10例明确诊断为胸椎管狭窄并需行胸椎管减压术患者,进行实时术中超声检查,分别观察并测量硬膜囊、脊髓腹侧减压前后的形态及径值变化,判断硬膜囊腹侧致压物的位置及其性质。结果术中超声能够清晰显示正常及受压段硬膜囊和脊髓的形态。10例患者14个胸髓节段的硬膜囊以及脊髓的前后径测量值及前后径/横径比值,在减压后显著增大(P=0.008,P=0.007;P=0.002,P=0.002),硬膜囊及脊髓的横径测量值,在减压前后比较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270,P=0.195)。结论术中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正常及受压段胸椎硬膜囊的形态学变化,帮助术者判断硬膜囊腹侧致压物的位置及性质,提供硬膜囊减压完全与否的即刻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中超声 胸椎管狭窄减压术 硬膜囊
下载PDF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颈脊髓与椎管匹配关系和脊髓致压因素的动态变化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张耀 黄开 +2 位作者 沈忆新 濮梦阳 俞家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886-894,共9页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颈脊髓与颈椎管匹配关系的动态变化,分析脊髓椎管匹配关系及脊髓致压因素与脊髓受压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7月在我院行颈椎动态磁共振成像(dynamic mag... 目的:观察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患者颈脊髓与颈椎管匹配关系的动态变化,分析脊髓椎管匹配关系及脊髓致压因素与脊髓受压风险的关系。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1年7月在我院行颈椎动态磁共振成像(dynam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MRI)检查的CSM患者的影像学资料,排除图像不清晰、屈伸角度不理想者,共纳入63例患者,其中男37例,女26例;年龄50~67岁(56.6±4.9岁)。在DMRI横断面T2像上测量颈椎前屈、中立、后伸体位下C3~C7椎间盘水平脊髓面积及硬膜囊面积,计算脊髓与硬膜囊面积的比值(即椎管占有率);横断面T2像上测量椎间盘突出程度,矢状面T2像上测量黄韧带厚度;横断面T2像上观察脊髓的受压程度,采用改良Muhle分级标准进行脊髓受压分级;观察椎间盘的退变程度,应用Pfirrmann分级标准进行评估。将所有观察节段分为椎间盘突出组及椎间盘非突出组进行比较,分析椎间盘突出是否影响脊髓椎管的匹配关系及黄韧带厚度变化。结果:共测量252个颈椎节段,其中C3/4椎间盘非突出节段33个,突出节段30个;C4/5非突出节段21个,突出节段42个;C5/6非突出节段17个,突出节段46个;C6/7非突出节段27个,突出节段36个。椎间盘非突出组与突出组都满足脊髓横断面积后伸位>中立位>前屈位,硬膜囊面积前屈位>中立位>后伸位,椎管占有率后伸位>中立位>前屈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突出组中立位与非突出组前屈位、中立位C5/6椎管占有率在C3~C7四个节段中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突出程度后伸位>中立位>前屈位,脊髓受压分级后伸位>中立位>前屈位,黄韧带的厚度后伸位>中立位>前屈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突出组的椎间盘退变等级高于非突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间盘突出组黄韧带较厚,与非突出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动态MRI 脊髓 硬膜囊 匹配关系
下载PDF
防止椎板切除术后纤维疤痕粘连压迫神经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张丙磊 王道谦 +2 位作者 任守松 崔秀珍 张培功 《滨州医学院学报》 1996年第1期11-13,共3页
在4个平面间隔切除11只山羊的椎板,分别用硅胶膜、自体游离脂肪片、带蒂肌瓣覆盖硬膜,一处平面作空白对照。术后4个月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检查,术前及处死动物前行CTM检查,测量硬膜囊矢径、横径。结果显示,硅胶膜与脂肪片能... 在4个平面间隔切除11只山羊的椎板,分别用硅胶膜、自体游离脂肪片、带蒂肌瓣覆盖硬膜,一处平面作空白对照。术后4个月处死动物,行组织学检查,术前及处死动物前行CTM检查,测量硬膜囊矢径、横径。结果显示,硅胶膜与脂肪片能明显防止推板切除术后纤维疤痕粘连对硬膜囊的压迫,带蒂肌瓣优于对照组,但不及前两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硬膜囊 硅胶膜 带蒂肌瓣 山羊
下载PDF
椎板下棘的影像学表现(附110例分析) 被引量:2
7
作者 梁俊生 谭晓明 +3 位作者 李兆勇 蔡越飞 钟胜 路婧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2年第8期1384-1387,共4页
目的观察椎板下棘CT、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为椎板下棘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脊椎64层MSCT扫描发现有椎板下棘的110例患者进行了CT冠状位三维重建,并测量其长度,其中51例进行了MRI扫描,观察椎板下棘的部位、形态及其与椎管... 目的观察椎板下棘CT、MRI的影像学表现特征,为椎板下棘的影像诊断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脊椎64层MSCT扫描发现有椎板下棘的110例患者进行了CT冠状位三维重建,并测量其长度,其中51例进行了MRI扫描,观察椎板下棘的部位、形态及其与椎管、椎间管毗邻关系的影像学表现。结果椎板下棘出现于T2~L5,出现率较高段在T11、T12及L1、L5,达76.9%。侧别、性别及相邻节段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长度最大均值区间男性为T11、T12,女性为T11、T12和L5,最大均值均位于T12,分别为(4.67±1.2)mm和(5.02±2.11)mm。椎板下棘位置固定,形态特征鲜明,胸段及大部分上腰段的椎板下棘多为长条状,相对窄基底,位于黄韧带的外侧缘,尖端指向下方,一般只对硬膜囊形成压迫,压迫程度相对较重,对椎间管压迫较少。而下腰段的椎板下棘多为相对宽基底的锥状,尖端指向前外下方,常常超过黄韧带的范围,对硬膜囊和椎间管均可形成压迫,且对椎间管压迫相对明显。结论脊椎64层MSCT矢状位重建及冠状位三维重建能清楚显示椎板下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椎管、椎间管的毗邻关系,脊椎MRI扫描则能直观显示椎板下棘对硬膜囊的压迫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下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椎间管 硬膜囊
下载PDF
64排螺旋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 被引量:2
8
作者 赵朝伦 何庆军 缪静 《中国伤残医学》 2017年第3期5-8,共4页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影像资料;所有病人行64排螺旋CT扫描后进行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的多平面重建。结果:CT表现为:(1)突入椎管内的髓核所形成...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9例CT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病人影像资料;所有病人行64排螺旋CT扫描后进行横轴位、矢状位、冠状位的多平面重建。结果:CT表现为:(1)突入椎管内的髓核所形成的软组织块影;(2)硬脊膜囊受压、变形、移位;(3)神经根肿胀、受压移位或湮没;(4)碎块形成、滑移;(5)矢状位为椎体后缘突入椎管内呈半圆形的软组织块影,冠状位为突入椎管内的圆形或椭圆形软组织块影。结论:64排螺旋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具有明显优势,对评价病情具有显著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 硬膜囊 神经根 64排螺旋CT
原文传递
MRI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测量对脊髓型颈椎病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2
9
作者 魏巍 裴仁明 +2 位作者 王英 朱芸 孙喆 《河北医药》 CAS 2019年第16期2448-2451,共4页
目的通过MRI测量脊髓与硬膜囊面积比值,探讨该比值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不同脊髓受压程度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40例及92例健康志愿者,在3.0TMR轴位T2WI图像上分别测量对照组(A组)C3/4~C6/7椎间盘节段及患者组(B^... 目的通过MRI测量脊髓与硬膜囊面积比值,探讨该比值对脊髓型颈椎病的严重程度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不同脊髓受压程度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340例及92例健康志愿者,在3.0TMR轴位T2WI图像上分别测量对照组(A组)C3/4~C6/7椎间盘节段及患者组(B^D组)受压最严重节段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分析其组间差异。在每次扫描的之前,使用日本骨科协会(JOA)量表测量神经损害的程度,分析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与JOA评分之间相关性。结果对照组不同节段及同一节段不同年龄、性别C3/4、C4/5、C5/6、C6/7节段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C、D组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随着脊髓受压严重/硬膜囊面积逐渐升高,而JOA评分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与JOA评分呈负相关(r=-0.859,P=0.000)。对照组与B组获得最佳检验效能的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为0.392,对应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为72.6%、88.6%、0.833。C、D组最佳检验效能临界值为0.580,对应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曲线下面积分别为:75.7%、51.7%、0.664。结论MRI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可作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脊髓损伤程度的可靠定量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脊髓 硬膜囊 测量 临界值 磁共振成像
下载PDF
腰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至硬膜囊背侧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亚朋 张为 +3 位作者 安纪龙 张健 丁文元 申勇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6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目的报道1例腰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至硬膜囊背侧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等。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例腰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主诉左下肢疼痛、发胀、麻木20d,加重7d。入院后腰椎MRI... 目的报道1例腰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至硬膜囊背侧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该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策略等。方法结合文献回顾分析1例腰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男,65岁。主诉左下肢疼痛、发胀、麻木20d,加重7d。入院后腰椎MRI示L4~5椎管占位。于2015年1月13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腰后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中游离组织送病理检查。结果术后3个月,患者术前不适症状明显改善,左侧股四头肌肌力约Ⅳ级,左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双侧跟、膝腱反射阳性。术后病理检查证实游离组织为变性髓核组织。结论腰椎间盘髓核脱出游离至硬膜囊背侧临床少见,其MRI常与囊肿、脓肿、肿瘤、血肿相混淆,极易造成误诊;增强MRI表现为“牛眼征”,有助于该病的鉴别诊断;术后病理可明确诊断。该病可采用保守、微创、开放手术治疗,但要严格把握适应证,当出现急性马尾综合征时应积极行开放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 游离 硬膜囊 马尾综合征
原文传递
胸椎椎弓根置钉安全区与禁区的影像学研究
11
作者 齐登彬 王岩 +2 位作者 王景明 郑国权 张雪松 《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18年第5期458-462,共5页
目的采用CT和MRI技术对胸椎椎弓根内侧壁、硬膜囊和脊髓在椎板上投影区与椎板解剖标志点相对位置研究,确定椎弓根钉置入安全区和禁区。方法收集自2009-06—2012-07的5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和54例正常青少年胸椎CT资料,以及31例... 目的采用CT和MRI技术对胸椎椎弓根内侧壁、硬膜囊和脊髓在椎板上投影区与椎板解剖标志点相对位置研究,确定椎弓根钉置入安全区和禁区。方法收集自2009-06—2012-07的56例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和54例正常青少年胸椎CT资料,以及31例AIS和30例正常青少年胸椎MRI资料。CT测量椎弓根最狭窄处内侧壁在椎板上的投影点与"原点"的距离(DPO)。MRI测量双侧椎弓根最狭窄处对应的硬膜外间隙(EDS)、硬膜下间隙(SDS)、脊髓外间隙(SES),并对AIS患者顶椎区各间隙凹凸侧进行分组对比。结果 AIS患者与正常人椎体CT轴切面上椎弓根最狭窄处内侧壁投影点与"原点"位置基本重合,二者T_(1~12)椎体DP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人硬膜囊在椎板上投影区(椎弓根钉置入相对禁区)为双侧椎板上原点向内1.43~1.98 mm的区域,脊髓在椎板上的投影区(椎弓根钉置入绝对禁区)为双侧椎板上原点向内4.64~6.35 mm的区域。AIS患者顶椎区硬膜囊略向侧弯凹侧移位,但两侧E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顶椎区凹侧SDS、SES明显小于凸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椎椎弓根内侧壁在椎板上投影点与椎板标志点位置重合,结合MRI对硬膜囊和脊髓在椎板投影位置的确定,可帮助临床医师在置入椎弓根钉时更好地判断椎弓根、硬膜囊和脊髓的位置,确定椎板上的置钉禁区,避免螺钉置入椎管造成硬膜囊或脊髓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椎弓根 硬膜囊 脊髓 椎弓根钉 置钉禁区 投影区
原文传递
腰硬膜囊后方脂肪垫前移的动态CTM影像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12
作者 连平 杨维权 +7 位作者 孙荣华 刘大雄 张连生 周菲 杨广才 王维明 贾连顺 徐印坎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32-35,共4页
采用动态CTM扫描技术对33例腰腿痛者进行了检查,发现其中8例是由腰伸展位硬膜囊受其后方脂肪垫前移压迫所致。动态测量研究表明,这种变化与椎管后结构退行性改变有关。
关键词 腰椎 椎管狭窄 硬膜囊 动态CTM
下载PDF
椎板下棘64层CT三维重组和MRI的影像学研究
13
作者 梁俊生 谭晓明 +3 位作者 李兆勇 蔡越飞 钟胜 路婧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7期789-792,共4页
目的:观察椎板下棘在MSCT三维重组图像及MRI图像上的形态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为椎板下棘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脊椎64层MSCT扫描发现有椎板下棘的211例患者进行CT三维图像重组,并测量其长度,其中57例行MRI扫描,... 目的:观察椎板下棘在MSCT三维重组图像及MRI图像上的形态特点和影像学表现,为椎板下棘的影像学诊断和手术治疗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对脊椎64层MSCT扫描发现有椎板下棘的211例患者进行CT三维图像重组,并测量其长度,其中57例行MRI扫描,观察椎板下棘的部位、形态及其与硬膜囊和椎间管的关系等。结果:椎板下棘出现于Th2~L5,出现率较高的椎体有Th11、Th12及L1、L5,达78.7%。侧别、性别及相邻节段间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长度均值较大的节段男性为Th11、Th12,女性为Th11、Th12、L1和L5,最大均值均位于Th12,分别为(4.64±1.18)mm和(4.94±1.96)mm。胸段及部分上腰段的椎板下棘95%为长条状,相对窄基底,位于黄韧带的外侧缘,尖端指向下方,有275个(89%)椎板下棘压迫硬膜囊,有15个(5%)椎板下棘压迫椎间管。下腰段的椎板下棘87%为较宽基底的锥状,尖端指向前外下方,常常超过黄韧带的范围,有122个(91%)椎板下棘压迫椎间管,有12个(9%)椎板下棘压迫硬膜囊。结论:脊椎64层MSCT矢状面、冠状面三维重组能清楚显示椎板下棘的位置、大小、形态及其与椎管、椎间管的毗邻关系;脊椎MRI扫描则能显示椎板下棘对硬膜囊的压迫情况,将两者结合起来,对椎板下棘的正确诊断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下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椎间管 硬膜囊
下载PDF
MRI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在手法推拿治疗脊髓型颈椎病的疗效评估应用研究
14
作者 陈文静 罗凛 叶振中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21年第24期10-13,17,共5页
目的:探讨手法推拿治疗前后CSM患者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的变化特点,从而定量评价手法推拿对CSM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CSM患者进行2周手法治疗,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行MRI检查,测量并分析C_(3/4)、C_(4/5)、C_(5/6)、C_(6/7)水平4组共12... 目的:探讨手法推拿治疗前后CSM患者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的变化特点,从而定量评价手法推拿对CSM治疗效果。方法:对30例CSM患者进行2周手法治疗,评估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行MRI检查,测量并分析C_(3/4)、C_(4/5)、C_(5/6)、C_(6/7)水平4组共120个节段的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变化。结果:病变节段(66.7%,80例/120例)脊髓/硬脊膜囊面积比值手法治疗前后有统计学差异(P<0.05):正常节段(33.3%,40例/120例)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手法治疗后CSM患者病变节段颈髓的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减小,椎管容量增加,脊髓受压情况减轻,症状改善,MRI颈髓的脊髓/硬膜囊面积比值能定量评价手法推拿对脊髓髓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法 磁共振成像 脊髓型脊椎病 脊髓/硬脊膜囊 比值 测量
原文传递
成人脊髓圆锥水平的脊髓和硬膜囊径线MRI研究
15
作者 宋玲玲 王学建 +1 位作者 魏渝清 沈桂权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 :评价正常成人脊髓圆锥水平脊髓和硬膜囊矢径、横径的正常值范围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 5 6例正常成人行脊髓圆锥最大矢径横截面水平T1 WI横断面扫描 ,测量该处脊髓与硬膜囊的矢径、横径 ,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及... 目的 :评价正常成人脊髓圆锥水平脊髓和硬膜囊矢径、横径的正常值范围及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1 5 6例正常成人行脊髓圆锥最大矢径横截面水平T1 WI横断面扫描 ,测量该处脊髓与硬膜囊的矢径、横径 ,计算其平均值、标准差及矢径与横径比、近似面积。结果 :脊髓圆锥最大矢径横截面多位于T1 2 椎体 (82例 ,5 2 5 7% ) ,脊髓矢径 (6 86± 0 75 )mm ,横径 (8 4 1± 0 88)mm ,矢横比 0 75~ 0 85 ,硬膜囊矢径 (1 3 2 6± 1 6 1 )mm ,横径 (1 7 5 8± 2 6 8)mm ,矢横比 0 6 5~ 0 80 ,各径线大小无性别、年龄和身高差异 ,脊髓与硬膜囊矢径成正相关。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中枢神经系统 脊髓 硬膜囊
下载PDF
颈后经硬膜囊手术入路的应用解剖学研究
16
作者 方科 黄象望 +3 位作者 肖晟 刘向阳 王靖 刘宏哲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2年第5期473-475,共3页
目的分析颈椎硬膜囊内结构的解剖学资料,为颈后经硬膜囊手术入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解剖15具成人尸体标本,观测颈椎硬膜囊内解剖形态结构与特征、颈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的关系。结果 C3~C8后根所含根丝数目一般略少于相应节段前根根丝数... 目的分析颈椎硬膜囊内结构的解剖学资料,为颈后经硬膜囊手术入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解剖15具成人尸体标本,观测颈椎硬膜囊内解剖形态结构与特征、颈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的关系。结果 C3~C8后根所含根丝数目一般略少于相应节段前根根丝数目,但较前根粗大;各节段前、后根自脊髓相应节段的前、后外侧沟发出的角度由上往下逐渐减小;硬膜囊与脊髓横径分别在(17.03±0.51)mm~(18.17±0.59)mm和(11.37±0.30)mm~(12.64±0.43)mm之间;各平面蛛网膜下腔两侧间隙宽度为(5.52±0.33)mm~(5.78±0.48)mm;前、后根根丝间距分别在(1.93±0.49)mm~(4.70±0.35)mm和(1.38±0.38)mm~(3.90±0.31)mm之间;根间距在(10.54±0.75)mm~(12.55±0.58)mm;神经根与相应椎间盘后下缘的最短距离在(-1.82±0.40)mm~(4.70±0.39)mm之间。结论通过对颈椎硬膜囊内解剖形态结构的研究证实颈椎硬膜囊内存在显微镜下经硬膜囊入路的手术操作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用解剖 颈椎 硬膜囊 手术入路
下载PDF
腰椎后路手术对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17
作者 左金良 谭军 +6 位作者 张鲁惠 黄波 高浩源 秦川 朱登嵩 李云凯 赵文成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15期1152-1154,共3页
目的 :进一步了解腰椎后路手术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平行光三维测量系统 ,对 12具人新鲜尸体腰椎实施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及交叉半椎板切除 ,对其屈伸状态下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定量变化... 目的 :进一步了解腰椎后路手术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为临床合理选择术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平行光三维测量系统 ,对 12具人新鲜尸体腰椎实施全椎板切除、半椎板切除及交叉半椎板切除 ,对其屈伸状态下硬膜囊容量和脊柱稳定性的定量变化结果进行双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腰椎屈曲活动时硬膜囊容量增大 ,仰伸位变小 ;全椎板切除与交叉半椎板切除 ,硬膜囊容量改变相近 ,但均较半椎板切除明显增大 (P <0 0 1) ;任何一种腰椎后路手术 ,均能破坏腰椎稳定性 ,其中半椎板切除与交叉半椎板切除破坏性较小 ,而与全椎板切除相比较 ,后者破坏性大于前二者 (P <0 0 1)。结论 :下腰椎疾病后路手术应尽量保留棘突及其韧带 ,交叉半椎板切除可使椎管得到充分减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稳定性 硬膜囊容量 后路手术 平行光 椎管容量
下载PDF
神经根沉降征与重度中央型/混合型腰椎管狭窄受压节段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7
18
作者 张楠 刘娜 +5 位作者 丑凯平 王明达 郑伟 张雪娇 王玉呋 闫景龙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919-925,共7页
目的:评价神经根沉降征与重度中央型/混合型腰椎管狭窄节段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LSS)的87例患者的MRI图像,均... 目的:评价神经根沉降征与重度中央型/混合型腰椎管狭窄节段硬膜囊横截面积变化之间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5年6月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明确诊断为腰椎管狭窄症(LSS)的87例患者的MRI图像,均被确诊为中央型或混合型LSS,MRI明确显示L3/4或L4/5节段至少一个扫描层面的硬膜囊横截面积(cross-sectional area,CSA)≤80mm^2。患者均有间歇性跛行,行走距离≤500m。单节段狭窄61例,其中L3/4狭窄19例,L4/5狭窄42例;双节段(L3/4、L4/5)狭窄26例,共筛选出符合标准的狭窄节段113个,分析其中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的发生率,并将其分为沉降征阳性组与沉降征阴性组。L3/4、L4/5节段各扫描3层,在横截面MRI T2加权相图像上测量最小硬膜囊CSA、最小椎管正中矢状径(PAD)、最大硬膜囊横截面积差(CSAD),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一步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curve)即ROC曲线分析神经根沉降征阳性发生率与最小硬膜囊CSA、最小椎管PAD、最大硬膜囊CSAD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在113个重度腰椎管狭窄节段中,28个狭窄节段沉降征阴性,85个狭窄节段沉降征阳性,神经根沉降征阳性发生率为75.22%。神经根沉降征阳性组最小椎管PAD为12.00±2.10mm,阴性组为11.47±2.04mm,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阳性组最大硬膜囊CSAD为36.94±13.97mm^2,阴性组为18.60±7.70mm^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阳性组最小硬膜囊CSA为47.34±12.55mm^2,阴性组为45.16±15.35mm^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最小椎管PAD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64(P<0.05);最大硬膜囊CSAD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929(P<0.01);最小硬膜囊CSA的ROC曲线下面积值(AUC)为0.557(P>0.05)。结论:阳性神经根沉降征的发生与狭窄节段硬膜囊受压变窄的变化程度有关,硬膜囊最大CSAD可作为评估腰椎管狭窄节段硬膜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管狭窄症 神经根沉降征 硬膜囊横截面积 椎管正中矢状径 硬膜囊横截面积差 相关性
下载PDF
156例成人脊髓圆锥和硬膜囊下端位置的MRI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王学建 宋玲玲 +1 位作者 魏渝清 沈桂权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01-104,共4页
目的 评价成人脊髓圆锥和硬膜囊下端位置正常范围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15 6例正常成人进行下腰段脊柱MRSE序列矢状位扫描 ,测定脊髓圆锥和硬膜囊相应的脊椎位置。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5 6例成人脊髓圆锥下端位... 目的 评价成人脊髓圆锥和硬膜囊下端位置正常范围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对 15 6例正常成人进行下腰段脊柱MRSE序列矢状位扫描 ,测定脊髓圆锥和硬膜囊相应的脊椎位置。所得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15 6例成人脊髓圆锥下端位置多在L1中、下份 (73例 ,4 6 .8% ) ,硬膜囊下端位置多在S1~ 2 、S2 上份 (6 0例 ,38.4 % ) ,各性别、年龄、身高组差异无显著性 ,脊髓圆锥和硬膜囊二者间位置不相关。结论 熟悉脊髓圆锥和硬膜囊下端位置的正常范围 ,能帮助临床诊断脊髓栓系综合征等疾病及腰椎穿刺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 脊髓圆锥 硬膜囊 临床应用 脊椎位置 统计学处理 脊髓栓系综合征 腰椎穿刺
下载PDF
^(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累及硬膜囊脊椎转移瘤 被引量:12
20
作者 肖全平 吴春根 +2 位作者 王涛 李明华 程永德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052-1055,共4页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累及硬膜囊的脊椎转移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125I粒子植入及PVP累及硬膜囊的脊椎转移瘤20例患者38节病变椎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体力状况评分(KPS)... 目的探讨125I粒子植入联合经皮椎体成形术(PVP)治疗累及硬膜囊的脊椎转移瘤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3年6月行125I粒子植入及PVP累及硬膜囊的脊椎转移瘤20例患者38节病变椎体。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体力状况评分(KPS)和肿瘤病灶大小(mm3)3方面评价其疗效。分别记录术前VAS、KPS评分;术后24 h,1、3和6个月VAS及KPS评分;利用图像处理软件计算出术前肿瘤病灶大小、测量术后1、3和6个月残余肿瘤病灶大小,观察肿瘤有无增大。结果 20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每个椎体骨水泥平均注射量为(3.8±1.6)ml,每节椎体粒子平均植入量为(35±5)粒。随访6个月~1年,平均8个月。术前VAS平均得分为7.41±0.79;术后24 h,1、3和6个月VAS平均得分分别降为5.68±0.83、3.91±0.86、3.50±0.90和2.86±0.83;术前KPS平均得分为53.64±11.66;术后24 h,1、3和6个月KPS平均得分分别为59.32±7.19、80.33±4.32、84.55±5.09和82.05±6.06。术前肿瘤病灶平均大小为(650±10)mm3,术后1、3和6个月残余肿瘤病灶大小分别为(305±9)、(138±10)和(115±7)mm3,术后1、3和6个月肿瘤控制有效率达到70.0%、70.0%和88.9%。结论 125I粒子植入联合PVP治疗累及硬膜囊脊椎转移瘤在技术上可行,可有效控制病灶累及脊髓,保护脊髓神经功能健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25I粒子 经皮椎体成形术 累及硬膜囊 脊椎转移瘤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