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1篇文章
< 1 2 1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2
1
作者 梁裕 张云海 龚耀成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353-355,共3页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非甾类消炎药双氯芬酸钠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 45只新西兰大白兔L5 全椎板切除实验模型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大剂量和小剂量用药组。通过粘连韧度、组织学、电镜观察和增强MRI扫...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非甾类消炎药双氯芬酸钠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形成中的作用。 方法 建立 45只新西兰大白兔L5 全椎板切除实验模型 ,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大剂量和小剂量用药组。通过粘连韧度、组织学、电镜观察和增强MRI扫描等手段 ,检测不同剂量双氯芬酸钠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的影响。 结果 大剂量组 (10mg·kg 1 ·d 1 )和小剂量组(5mg·kg 1 ·d 1 )硬膜外瘢痕形成较对照组 (未用药 )少 ,创伤后炎性反应抑制明显 ;大剂量药物较小剂量药物作用更强 ,但两组间副作用无明显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硬膜 瘢痕 非甾类消炎药 预防
原文传递
刺激猫上矢状窦区硬脑膜诱发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段和上颈髓后角c-fos蛋白的表达 被引量:23
2
作者 王贺波 于生元 +1 位作者 王卫东 朱春燕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1期26-30,共5页
目的 :硬脑膜是颅内主要的伤害感受组织 ,在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c fos的表达已被作为神经元激活的标记物用于痛觉传导的研究。本工作研究血管性头痛涉及的伤害觉信息的传递。方法 :以猫为实验对象 ,在手术暴露其上矢状窦... 目的 :硬脑膜是颅内主要的伤害感受组织 ,在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c fos的表达已被作为神经元激活的标记物用于痛觉传导的研究。本工作研究血管性头痛涉及的伤害觉信息的传递。方法 :以猫为实验对象 ,在手术暴露其上矢状窦 (SSS)后 4h、8h、2 0h电刺激SSS区硬脑膜 ,应用免疫组化技术 ,观察延髓和上颈髓c fos蛋白 (Fos)表达的变化。结果 :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主要位于延髓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部浅层 ,和C1后角的Ⅰ、Ⅱ层。在孤束的缝核和中央核及颈髓中央导周围X层也有Fos阳性神经元。 4h、8h、2 0h各组中 ,假手术对照组动物Fos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随着手术后时间的延长而减少 (P <0 .0 5 ) ;8h刺激组和 2 0h刺激组Fos阳性神经元较相应区组内假手术对照组明显增多 (P <0 .0 5和P <0 .0 1) ,提示刺激SSS区硬脑膜可激活三叉神经二级神经元 ,后者与血管性头痛涉及的痛觉传入有关 ;延长手术和刺激间隔的时间可减少非特异刺激因素的影响。结论 :猫SSS区硬脑膜刺激的c fos表达模型可作为研究血管性头痛如偏头痛的病理生理机制及其治疗药物和方法的稳定可靠的动物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矢状窦 硬脑膜 C-FOS 动物模型 偏头痛 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段 上颈髓后角
下载PDF
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断和治疗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萌 张鸿祺 +5 位作者 支兴龙 陈革 单永治 陈文劲 吴浩 凌锋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99-102,共4页
目的 总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脊髓MRI和血管造影确诊的 110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结果 本组患者首选经全椎板切除入路夹闭瘘口至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 61例 ,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手术 3 7... 目的 总结硬脊膜动静脉瘘的诊治经验。 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脊髓MRI和血管造影确诊的 110例硬脊膜动静脉瘘患者的临床及随访资料。 结果 本组患者首选经全椎板切除入路夹闭瘘口至脊髓表面的引流静脉 61例 ,经半椎板切除入路手术 3 7例 ,经血管内栓塞 12例 ,栓塞后复发再手术 3例。患者术后采用了抗凝、血液稀释、早期康复等辅助治疗。 10 6例患者术后复查脊髓血管造影证实瘘口全部闭塞。 89例复查脊髓MRI显示髓周血管流空信号全部消失 ,其中 74例髓内T2高信号消失、15例缩小。术后 98例患者获随访 ,随访时间 3~ 12 0个月 ,5 4例症状完全消失 ,3 4例症状改善 ,10例无变化 ,其中 3例栓塞 1~ 5年后瘘口再通而手术。 结论 硬脊膜动静脉瘘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预后良好。经单侧半椎板切除入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疗 动静脉瘘 脊髓 诊断 临床方案 硬膜
原文传递
纤维蛋白凝胶预防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戎利民 蔡道章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1年第10期13-14,共2页
探讨纤维蛋白凝胶对脊柱外科术后硬膜外疤痕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白兔 ,行L4 、L5全椎板切除并去除硬膜外脂肪 ,在硬膜外分别覆盖纤维蛋白凝胶、游离脂肪瓣 ,并设立空白对照 ,术后 1个月和 3个月分批处死动物 ,取出手术段脊... 探讨纤维蛋白凝胶对脊柱外科术后硬膜外疤痕粘连的预防作用。方法 :2 4只新西白兔 ,行L4 、L5全椎板切除并去除硬膜外脂肪 ,在硬膜外分别覆盖纤维蛋白凝胶、游离脂肪瓣 ,并设立空白对照 ,术后 1个月和 3个月分批处死动物 ,取出手术段脊柱行大体观察和组织学研究。结果 :术后 3个月 ,纤维蛋白凝胶组的硬膜外疤痕组织少 ,疤痕与硬膜间仅有少量散在粘连。游离脂肪移植组 ,移植的脂肪块被纤维结缔组织包裹 ,硬膜囊前后均有粘连。空白对照组有较厚的疤痕增生 ,硬膜囊周围的粘连最为明显。结论 :纤维蛋白凝胶能减少实验动物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疤痕形成和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硬膜 粘连 纤维蛋白凝胶 预防
下载PDF
生物型人工硬脑膜应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7
5
作者 刘鹏 黄胜平 +1 位作者 漆松涛 张永明 《第一军医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242-1244,共3页
目的探讨一种生物型人工硬脑膜用于修补缺损硬脑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8只新西兰兔分为4组,于冠状缝后、中线两侧用电钻各磨1个骨窗,暴露硬脑膜。右侧剪除自体硬脑膜,取生物型外科补片(硬脑膜)行硬膜修补。左侧硬脑膜作为对照。A... 目的探讨一种生物型人工硬脑膜用于修补缺损硬脑膜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8只新西兰兔分为4组,于冠状缝后、中线两侧用电钻各磨1个骨窗,暴露硬脑膜。右侧剪除自体硬脑膜,取生物型外科补片(硬脑膜)行硬膜修补。左侧硬脑膜作为对照。A组4只,术后3 d处死;B组4只,术后14 d处死;C组5只,术后30 d处死;D组5只,术后90 d处死。取术部脑及脑膜标本进行组织学检查,采集各组术前及处死前静脉血,行白细胞计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术后对各组动物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各组动物术前、处死前的白细胞总数无显著差异(P>0.05)。各组病理检查植入侧与对照侧均只见修复反应,术后14 d有内皮细胞覆盖植入物内表面;术后30 d,人工脑膜内的胶原纤维间有成纤维细胞出现;术后90 d,人工硬膜与正常硬膜愈合,人工脑膜内的胶原纤维间可见较多成纤维细胞和纤维细胞。未显示植入人工硬膜的排斥、与脑皮层粘连等不良反应。临床观察各组动物无手术局部感染,伤口愈合好,无局部积液,无脑脊液漏。结论动物实验证实生物型外科补片(人工硬脑膜)是一种安全、可行的硬脑膜修补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型人工硬脑膜 硬脑膜修补 病理检查 纤维细胞 脑脊液
下载PDF
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伴颞叶水肿及器质性精神障碍一例 被引量:25
6
作者 易自翔 张榕 +2 位作者 肖文惠 林熹 林有辉 《中华耳鼻咽喉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271-274,I019,共4页
目的 肥厚性硬脑膜炎 (hypertrophiccranialpachymeningitis,HCP)属罕见疾病 ,易被误诊 ,报告 1例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伴颞叶水肿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例 ,希引起共同注意。方法 患者男性 ,2 6岁 ,以右侧剧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 目的 肥厚性硬脑膜炎 (hypertrophiccranialpachymeningitis,HCP)属罕见疾病 ,易被误诊 ,报告 1例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伴颞叶水肿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的病例 ,希引起共同注意。方法 患者男性 ,2 6岁 ,以右侧剧烈头痛、眩晕、恶心、呕吐、面神经及外展神经麻痹等 ,于 1997年 7月入院。磁共振成像及CT检查提示颞骨炎性病变 ,岩尖硬脑膜及其相邻的小脑幕增厚 ,明显强化呈条带状。诊断为右侧周围性面瘫、迷路炎、岩尖综合征。手术行面神经减压、迷路切除、乳突及岩锥炎性气房清除、岩尖病变探查等。术后除耳聋以外所有症状消失。术后 9个月后 ,患者出现精神异常 ,曾住精神病院未获改善。 1998年 5月 13日复查磁共振并增强扫描 ,发现右中颅窝的硬脑膜及小脑幕增厚 ,颞叶下极明显水肿 ,海绵窦壁增厚 ,包围颈内动脉使之受压变小。结果 耳源性HCP伴颞叶水肿及器质性精神障碍的诊断确定 ,大剂量青霉素静脉点滴治愈。 2 3个月后随访患者生活工作良好 ,未见复发。结论 MRI是诊断耳源性HCP的主要手段 ,抗生素治疗此例HCP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源性肥厚性硬脑膜炎 颞叶水肿 器质性精神障碍
下载PDF
局部筋膜翻转预防椎板切除术后椎管粘连的研究报告 被引量:14
7
作者 秦国斌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2000年第11期1098-1101,共4页
目的 :探讨椎板切除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防治措施 ,为临床寻找一种实用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 :用 10只健康家犬 ,每只做 4处椎板缺损 ,相隔两个椎体做一处。用翻转筋膜加带蒂脂肪、翻转筋膜加明胶海绵、自体游离脂肪和空白对照组随机... 目的 :探讨椎板切除后硬脊膜外瘢痕粘连的防治措施 ,为临床寻找一种实用有效的预防方法。方法 :用 10只健康家犬 ,每只做 4处椎板缺损 ,相隔两个椎体做一处。用翻转筋膜加带蒂脂肪、翻转筋膜加明胶海绵、自体游离脂肪和空白对照组随机植入椎板缺损处 ;以自体游离脂肪为标准对照 ,以未做特殊处理的椎板缺损区作为空白对照。双盲法观察 2、3、4、8、12周的瘢痕生长和硬膜外粘连情况。观察手段用大体观察 ,光镜观察 ,电子计算机图象分析。结果 :使用腰深筋膜翻转覆盖椎板缺损加上带蒂脂肪的充填止血和神经根保护作用 ,可阻止瘢痕组织长入 ,减少硬膜及神经根的粘连 ,与其它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翻转筋膜覆盖椎板缺损加带蒂脂肪充填止血和保护作用 ,能防止硬脊膜的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硬脊膜 粘连 游离脂肪移植
下载PDF
硬脑膜替代材料的发展和临床应用 被引量:18
8
作者 贾锋 江基尧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6年第2期215-216,共2页
关键词 硬脑膜 替代材料 脑膜修补
原文传递
几丁糖改性膜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 被引量:12
9
作者 申勇 程志山 郭斌 《临床骨科杂志》 2004年第1期100-104,共5页
目的 探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有效材料和方法。方法 新西兰兔 2 4只 ,行L2 、L4及L6椎板切除术 ,造成 8mm× 5mm硬脊膜裸露区 ,共 72个节段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植入不同的材料 :A组植入几丁糖改性膜 ;B组植入透明质酸... 目的 探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有效材料和方法。方法 新西兰兔 2 4只 ,行L2 、L4及L6椎板切除术 ,造成 8mm× 5mm硬脊膜裸露区 ,共 72个节段 ,随机分为 3组 ,分别植入不同的材料 :A组植入几丁糖改性膜 ;B组植入透明质酸钠 ;C组用生理盐水对照。术后 2、4、8、12周处死动物取材 ,进行瘢痕形成情况的肉眼观察和组织学观察、硬膜外粘连等级评定及图像分析等。结果 C组硬膜外形成致密粘连 ,B组部分粘连 ,A组无明显粘连。结论 几丁糖改性膜对硬膜外粘连有明显的预防作用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硬膜 粘连 几丁糖
下载PDF
几丁糖与人工骨联合应用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粘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4
10
作者 陈立科 李康华 曹盛俊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4期239-241,i002,共4页
目的:观察椎板切除术后用几丁糖(CHT)的同时在椎板缺损处植入磷酸三钙人工骨(TCP)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40只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D四组,制作L4椎板损伤模型。A组硬膜外涂布生理盐水,B组硬膜外涂布几丁糖,C组硬... 目的:观察椎板切除术后用几丁糖(CHT)的同时在椎板缺损处植入磷酸三钙人工骨(TCP)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40只纯种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成A、B、C、D四组,制作L4椎板损伤模型。A组硬膜外涂布生理盐水,B组硬膜外涂布几丁糖,C组硬膜外覆盖人工骨,D组硬膜外涂布几丁糖的同时加人工骨覆盖。术后12周对椎板切除部位进行大体观察、组织学观察及生化检查,比较各组间瘢痕形成和粘连情况。结果:B、C、D组的改良Rydell-Balazs粘连韧度评分、胶原含量及改良Nussvaum组织学评分均优于A组(P<0.01),D组优于B组与C组(P<0.05),B组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联合应用几丁糖和人工骨能有效预防硬膜外瘢痕粘连的形成,比单独应用几丁糖和人工骨预防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板切除术 硬膜 粘连 几丁糖 人工骨
下载PDF
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对去骨瓣减压颅脑创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被引量:17
11
作者 王伟 龙连圣 +6 位作者 赵耀东 辛志成 李夏良 蒋超超 苏强 吴钟华 章元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390-394,共5页
目的 探讨采用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对去骨瓣减压颅脑创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颅脑创伤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后行人工硬膜关闭硬脑膜(研究组52例)和未行硬脑膜关闭(对照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 目的 探讨采用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对去骨瓣减压颅脑创伤患者的脑保护作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颅脑创伤单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后行人工硬膜关闭硬脑膜(研究组52例)和未行硬脑膜关闭(对照组4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术后CT影像、ICU住院天数、伤后12个月的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癫痫发生率、肢体瘫痪、巴塞尔指数(BI)、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 MSE)等参数. 结果 两组术后病程中CT影像减压窗区脑膨出后脑梗死发生率分别为4%(2/52)和22% (10/46) (P <0.05).研究组恢复良好率、重残率分别为33%(17/52)、10% (5/52),对照组分别为15%(7/46)、26% (12/46) (P <0.05).研究组病死率及生存患者癫痫发生率分别为19%(10/52)、19%(8/42),对照组分别为22% (10/46)、19% (7/36)(P >0.05).研究组生存患者ICU住院天数、肌力Ⅲ级以下的肢体瘫痪发生率、BI、MMSE分别为(8.7±4.3)d、10%(4/42)、(73.9±18.9)分、(23.5±7.0)分,对照组分别为(12.2-7.2)d、31%(11/36)、(51.6±21.8)分、(19.2±6.9)分(P<0.05). 结论 采用人工硬膜减张缝合关闭硬脑膜能改善颅脑创伤后去骨瓣减压患者的日常活动能力及认知功能,有重要的脑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颅脑损伤 硬膜 减压术 外科
原文传递
肥厚性硬脑膜炎13例临床及影像学分析 被引量:15
12
作者 沈筠筠 耿昌明 +3 位作者 朱雯华 史朗峰 韩翔 董强 《中华神经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95-700,共6页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等,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的13例经临床诊断及影像学证实的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结果 13例患者均慢性起病,平均病程26.7个月... 目的 探讨肥厚性硬脑膜炎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等,以提高对本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就诊于华山医院神经内科的13例经临床诊断及影像学证实的肥厚性硬脑膜炎患者.结果 13例患者均慢性起病,平均病程26.7个月(1.5个月~10年),临床以慢性头痛(12/13)及颅神经麻痹症状(12/13)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示有非特异性炎症指标升高(10/13),脑脊液蛋白升高(8/13),均随治疗渐趋于正常.其中有2例患者合并血管炎指标异常,均表现为核周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阳性.所有患者脑脊液中均未发现病原体或肿瘤细胞.头颅磁共振成像(MRI)可见到小脑幕(10/13)、大脑镰(5/13)及额(4/13)、颞(7/13)、顶(4/13)硬脑膜局限性或弥漫性肥厚,在T1加权上表现为等信号,T2加权上表现为等信号或低信号,增强可见硬脑膜异常强化.多数患者经类固醇激素冲击治疗后症状明显好转(12/13),1例患者用药过程中头痛症状有反复,在联合免疫抑制剂及放射治疗后,患者症状缓解.结论 肥厚性硬脑膜炎常表现为慢性头痛及颅神经麻痹,增强MRI可见特征性表现.类固醇激素冲击治疗能迅速缓解患者病情,是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但对于难治性肥厚性硬脑膜炎的患者,仍需考虑联合免疫抑制剂或放射治疗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膜炎 硬膜 肥大 磁共振成像
原文传递
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膜囊骨化的前路手术治疗 被引量:14
13
作者 陈德玉 陈宇 +5 位作者 卢旭华 严望军 王新伟 杨海松 田海军 袁文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842-846,共5页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膜囊骨化的影像学表现、前路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膜囊骨化患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43-72岁,平均53.6岁。骨化物分型:局限型3例... 目的探讨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膜囊骨化的影像学表现、前路手术方法及疗效。方法2005年1月至2008年3月,前路手术治疗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症合并硬膜囊骨化患者13例。男11例,女2例;年龄43-72岁,平均53.6岁。骨化物分型:局限型3例,分节型2例,连续型5例,混合型3例;骨化物范围涉及1~5椎,平均2.8椎。患者均通过前路椎体次全切除术,切除骨化后纵韧带减压,术中6例患者后纵韧带骨化和硬膜囊骨化得以完全分离,硬膜囊保留完整,另7例患者硬膜囊出现不同程度撕裂或缺损。结果8例患者术前CT横断面成像上表现为典型的“双影征”,2例患者表现为整块骨化物存在中心低密度影,余3例患者表现为椎管狭窄率超过90%的严重后纵韧带骨化。术后5例患者并发脑脊液漏,其中3例经卧床休息、局部加压治疗3~5d后愈合,另2例患者皮肤愈合后形成间歇性脑脊液囊肿,经反复穿刺抽液治疗1个月后痊愈。随访6个月-2年,平均1年,所有患者JOA评分从术前平均8.1分提高至术后平均13.2分,神经功能恢复率平均57.3%。骨化硬膜囊切除和未切除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T三维重建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后纵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并非前路手术的禁忌证,前路手术切除骨化后纵韧带、彻底减压是提高此类患者手术疗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骨化 后纵韧带 硬膜
原文传递
Induced dural lymphangiogenesis facilities soluble amyloid-beta clearance from brain in a transgenic mouse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被引量:11
14
作者 Ya-Ru Wen Jun-Hua Yang +1 位作者 Xiao Wang Zhi-Bin Yao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4期709-716,共8页
Impaired amyloid-β clearance from the brain is a core pathological event in Alzheimer's disease.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urrent pharmacotherapies is unsatisfactory,and some treatments cause severe side effects.The... Impaired amyloid-β clearance from the brain is a core pathological event in Alzheimer's disease.The therapeutic effect of current pharmacotherapies is unsatisfactory,and some treatments cause severe side effects.The meningeal lymphatic vessels might be a new route for amyloid-β clearance.This study investigated whether promoting dural lymphangiogenesis facilitated the clearance of amyloid-β from the brain.First,human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were treated with 100 ng/m L recombinant hu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rh VEGF-C) protein.Light microscopy verified that rh VEGF-C,a specific ligand for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VEGFR-3),significantly promoted tube formation of human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in vitro.In an in vivo study,200 μg/m L rh VEGF-C was injected into the cisterna magna of APP/PS1 transgenic mice,once every 2 days,four times in total.Immunofluorescence staining demonstrated high levels of dural lymphangiogenesis in Alzheimer's disease mice.One week after rh VEGF-C administration,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results showed that levels of soluble amyloid-β were decreased in cerebrospinal fluid and brain.The Morris water maze test demonstrated that spatial cognition was restored.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upregulation of dural lymphangiogenesis facilities amyloid-β clearance from the brain of APP/PS1 mice,suggesting the potential of the VEGF-C/VEGFR-3 signaling pathway as a therapeutic target for Alzheimer's diseas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rve regeneration dura mater LYMPHANGIOGENESIS amyloid-β Alzheimer's disease recombinant haman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C lymphatic endothelial cells lymphatic clearanc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 被引量:12
15
作者 张鹏 张鸿祺 +3 位作者 支兴龙 李萌 宋庆斌 凌锋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529-532,共4页
目的探讨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的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变位于海绵窦区91例,侧窦区1例。经颈内静脉的起始段探查未显影岩下窦,进入引流... 目的探讨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2例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的DAVF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病变位于海绵窦区91例,侧窦区1例。经颈内静脉的起始段探查未显影岩下窦,进入引流静脉窦内栓塞海绵窦区DAVF;通过颈内静脉探查未显影乙状窦,进入静脉窦栓塞侧窦区DAVF。首选可控纤毛弹簧圈进行栓塞,待血流减慢以后,用游离纤毛弹簧圈继续栓塞。若仍存在少量瘘口,通过静脉窦内注射液体栓塞剂(25%~33%Glubran或Onyx18),观察置管的成功率、安全性和栓塞的疗效。术后6个月通过电话、门诊或DSA随访。结果92例患者中,均未出现并发症,无死亡病例。1例海绵窦区DAVF患者置管失败;其余91例患者均顺利置管,并成功进行静脉栓塞。所有患者栓塞后即刻造影,均未见异常静脉窦早显,瘘口消失,达到了影像学上治愈。置管成功率及治愈率均为99%(91/92)。术后6个月对38例进行随访,无一例DAVF复发。对其余患者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所有患者临床症状好转或消失。结论经未显影静脉窦栓塞治疗DAVF,尤其对于海绵窦区DAVF,经未显影岩下窦超选择置管进行栓塞,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安全性及有效性,可作为海绵窦区DAVF的首选常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膜 动静脉瘘 栓塞 治疗性 静脉窦
下载PDF
不同剂量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3
16
作者 刘礼胜 李荣 +2 位作者 王福涌 钱伟民 崔敬伟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4年第6期66-69,共4页
目的探讨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足月初产妇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等比重0.5%左布比卡因1 ml复合硬膜外2%利多卡因3 ml(A组)、等比重0.5%左布比卡因1.5 ml(B组)、2 ml(C组)、2.5 m... 目的探讨左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剖宫产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足月初产妇行剖宫产手术患者160例随机分为四组,分别给予等比重0.5%左布比卡因1 ml复合硬膜外2%利多卡因3 ml(A组)、等比重0.5%左布比卡因1.5 ml(B组)、2 ml(C组)、2.5 ml(D组)进行腰硬联合麻醉,每组40例。术中连续监测生命体征并记录麻醉前(T0)及麻醉后1 min(T1)、5 min(T2)、10 min(T3)、15 min(T4)、30 min(T5)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值;观察并记录给药后的麻醉效应,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痛觉消失时间、痛觉恢复时间和运动阻滞恢复时间B、C、D组与A组分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T0时比较,B组平均动脉压(MAP)在T2、T3时,C、D组HR、MAP在T1、T2、T3、T4时均降低(P<0.05)。与A组比较,B组MAP在T2、T3时,C、D组MAP、HR在T1、T2、T3、T4时均降低(P<0.05)。术中四组产妇的SpO2除D组在T2、T3时有所降低外,均维持在98%以上,四组新生儿出生后各时间点Apgar评分均>8分。A组与B、C、D组比较,患者术中低血压、恶心呕吐、呼吸抑制、追加2%利多卡因例数、麻黄碱用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手术行0.5%左布比卡因1.0 ml蛛网膜下腔阻滞复合硬膜外追加2%利多卡因3 ml对剖宫产患者循环影响最小,并能最大限度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比卡因 蛛网膜下腔 硬膜 麻醉 剖宫产术
原文传递
塞来昔布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研究 被引量:5
17
作者 杨茂伟 胡宝山 +1 位作者 吕刚 范广宇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16期12-14,共3页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作用。方法 :建立 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L5全椎板切除实验模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塞来昔布 (10mg/kg·d)口服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术后 2、4、8周处死动物取... 目的 :探讨塞来昔布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作用。方法 :建立 36只新西兰大耳白兔L5全椎板切除实验模型 ,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给予塞来昔布 (10mg/kg·d)口服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口服。术后 2、4、8周处死动物取材 ,通过粘连韧度、组织学、透射电镜等手段 ,检测塞来昔布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的影响。结果 :实验组硬脊膜外粘连较对照组稀疏 ,创伤后炎性反应抑制明显。结论 :塞来昔布对椎板切除术后硬脊膜外粘连具有预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塞来昔布 椎板切除术 硬膜 粘连
下载PDF
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TRPV1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11
18
作者 刘欣 刘沙 +5 位作者 燕兰云 史兆春 武文卉 黄琳 郭永涛 万琪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7期422-426,共5页
目的:观察TRPV1在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的表达变化。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实验复方致炎剂(inflammation soup,IS)1 d组(IS 1 d组)、实验IS 3 d组(IS 3 d组)和实验IS 6 d组(IS ... 目的:观察TRPV1在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的表达变化。方法:取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60只,按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control组)、实验复方致炎剂(inflammation soup,IS)1 d组(IS 1 d组)、实验IS 3 d组(IS 3 d组)和实验IS 6 d组(IS 6 d组)。在雄性SD大鼠硬脑膜上埋置PE-10管,实验组分别给予1 d、3 d、6 d IS 20μl/d及对照组给予6天等量生理盐水。采用WesternBlot、免疫荧光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TRPV1在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的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和实验组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均可见TRPV1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硬脑膜、三叉神经节上TRPV1蛋白表达量、阳性细胞数及mRNA明显升高,以实验IS 6 d组最高(P<0.05)。结论:TRPV1在偏头痛大鼠硬脑膜及三叉神经节上的表达增加。TRPV1表达上调可能是偏头痛外周敏化的重要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外周敏化 TRPV1受体 三叉神经节 硬脑膜
下载PDF
硬脊膜减张术在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意义 被引量:10
19
作者 麻文谦 张少成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CAS 2012年第13期115-117,共3页
目的探讨硬脊膜减张术在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68例已行减压及内固定手术的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遗留脊髓功能障碍按Frankel分级:A级14例,B级36例,C级12例,D级6例。男43例,女25例,... 目的探讨硬脊膜减张术在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意义。方法 68例已行减压及内固定手术的陈旧性胸腰段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术后遗留脊髓功能障碍按Frankel分级:A级14例,B级36例,C级12例,D级6例。男43例,女25例,年龄16~57岁,平均34.6岁。受伤至本次手术时间4~26个月,平均(13±2.6)个月。在因早期减压不彻底、内固定不理想等原因需要二次手术的过程中,在去除了外在黏连压迫后,发现硬脊膜增厚变硬经观察3~5min仍无搏动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A组)34例患者行硬膜外瘢痕松解,对硬脊膜不做处理。硬膜减张组(B组)34例患者充分显露硬脊膜,选择发硬增厚明显的部位,用锐利刀片间断地行多排纵行长约1cm的小切口,深度为仅次全切透硬脊膜而保留蛛网膜,至有少许脑脊液渗出而不溢流,硬脊膜膨胀并恢复搏动。结果术后随访24个月至10年,平均为39个月。A组Frankel改善2级者4例;改善1级者7例,11例(32.4%)患者神经功能获得不同程度恢复,主要是感觉恢复;B组Frankel改善2级者12例;改善1级者11例,23例(67.6%)患者神经功能获得明显的恢复,感觉和运动功能均有所恢复;22例有明显的大小便功能恢复,两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硬脊膜减张术有助于提高陈旧性胸腰段脊柱骨折合并脊髓损伤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且简便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胸椎 腰椎 脊髓损伤 硬脊膜
原文传递
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的影像学特征和病理学表现 被引量:10
20
作者 周盛源 李学斌 +2 位作者 苑博 陈雄生 贾连顺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29-136,共8页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胸椎椎板-黄韧带骨化物整块切除术治疗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29例(62个节段),男19例,女10例;年龄(54.9±10.25)岁(范围36~77岁)。其中合并... 目的 探讨胸椎黄韧带骨化合并硬膜囊骨化的影像学特征及其病理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胸椎椎板-黄韧带骨化物整块切除术治疗的胸椎黄韧带骨化症患者29例(62个节段),男19例,女10例;年龄(54.9±10.25)岁(范围36~77岁)。其中合并硬膜囊骨化11例16个节段,无合并硬膜囊骨化18例46个节段。观察CT骨窗和MRI横断面T2WI的骨化物形状和骨化物与硬脊膜的关系,测量CT骨窗横断面单侧椎管占有率。取2例合并硬膜囊骨化患者术中病理标本行HE染色检查。结果 骨化物形状:合并硬膜囊骨化的16个节段中,CT有7个节段(43.8%)、MRI有2个节段(12.5%)表现为黄韧带硬膜囊侧存在骨化层;CT有1个节段(6.3%)、MRI有2个节段(12.5%)表现为典型的Tram track征。骨化物与硬脊膜的关系:CT有7个节段(43.8%)、MRI有7个节段(43.8%)表现为“C”形征;CT有7个节段(43.8%)、MRI有8个节段(50.0%)表现为“V”形征。合并硬膜囊骨化组单侧骨化物椎管占有率为60.5%±13.0%,无合并硬膜囊骨化组为42.2%±12.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192,P<0.001)。合并硬膜囊骨化的16个节段中,有“C”形征表现的7个节段的单侧骨化物椎管占有率为68.8%±12.8%,无“C”形征出现的9个节段的单侧骨化物椎管占有率为54.39%±9.9%,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5,P=0.028)。组织学检查可见硬脊膜与骨化物的交界存在两种病理现象:硬脊膜内存在纤维软骨、软骨和成骨的移行区;未骨化硬脊膜与骨化物融合,组织学分界清晰,黄韧带骨化物腹侧硬脊膜萎缩或消失。结论 硬膜囊骨化的发生与黄韧带骨化始于硬膜囊侧和骨化物持续增厚相关,硬膜囊骨化的病理学表现是局部硬脊膜组织骨化或硬脊膜与黄韧带骨化物组织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韧带 骨化 异位性 硬膜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组织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