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十二指肠间质瘤46例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8
1
作者 闫顺笠 晏仲舒 +1 位作者 廖国庆 刘合利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324-1328,共5页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式,探讨患者各临床因素与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1年间诊治的4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腹部胀痛不适为主要...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方法和手术治疗方式,探讨患者各临床因素与术后生存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南大学湘雅医院11年间诊治的4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腹部胀痛不适为主要症状。发病部位以降部多见。行局部切除(LE)22例,16例行节段性十二指肠切除术(SD),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6例,2例患者放弃治疗(1例死亡,1例失访)。术后随访44例,28例生存,6例死亡,10例失访。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其中1例为LE术后并发十二指肠瘘,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出院,3例为PD术后胰瘘(1例死于术后胰瘘出血性休克,2例经非手术治疗痊愈出院)。患者术后平均生存期为(35.4±28.7)个月,术后生存期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复发风险分级、肿瘤发生部位及手术方式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T、消化道内镜及超声内镜检查是术前诊断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主要手段,完整切除是该病基本手术方式,术后生存期在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复发风险分级、肿瘤发生部位及手术方式等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肿瘤/外科学 十二指肠间质瘤 预后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分析30例 被引量:8
2
作者 张勇 陈凛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9期2893-2896,共4页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3-2006年30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 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预后分析,多因素分... 目的:分析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并探讨其外科治疗及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1993-2006年30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 Meier法和log-rank检验进行单因素生存预后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模型.结果:十二指肠间质瘤最常见症状为右上腹隐痛不适、消化道出血,发病部位以十二指肠降段多见.全组1,3,5 a生存率分别为92.95%,84.87%,69.15%.单因素分析Fletcher风险分级(X^2=10.570,P=0.0143),肿瘤大小(X^2=7.883,P=0.0485),核分裂象(>5,≤5:X^2=14.155,P=0.0002),是否伴发远处转移(X^2=22.519,P=0.0000)具有显著性,是否行根治术(X^2= 17.8180,P=0.0000)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多因素分析表明核分裂象是独立的预后影响因素.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宜采用局部切除为主的根治性手术,本组病例核分裂象是判断预后的独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间质瘤 核分裂象 预后 根治术
下载PDF
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病理学特点和外科治疗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陈平(综述) 宋天强(审校)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86-190,共5页
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起源于消化道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一种少见的亚群。虽然影像学、内镜技术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已经取得显著的进步,但术前仍很难达到完全确... 十二指肠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GISTs)是起源于消化道卡哈尔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s)一种少见的亚群。虽然影像学、内镜技术和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已经取得显著的进步,但术前仍很难达到完全确诊。内镜超声下细针穿刺活检被认为是诊断的金标准,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GISTs诊断率高达80%。对于非转移性原发的十二指肠GISTs,获得显微镜下阴性切缘的手术切除仍是潜在治愈性治疗手段,但由于胰十二指肠区域的复杂解剖,最佳治疗策略仍具有挑战性。复发风险和无瘤生存时间取决于肿瘤大小、核分裂数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复发风险分层,而不是手术方式。伊马替尼作为新辅助治疗,对治疗复发和转移性GISTs起到重要作用。对十二指肠GISTs的病理生理和治疗方式的全面深入研究将有利于发现更新且更有效的治疗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间质瘤 伊马替尼 手术
下载PDF
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王远锦 穆向明 时坤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15年第11期790-793,共4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整理2001年3月~2014年8月入我院普外科诊治的96例十二指肠GIST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以消化道出血和贫...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整理2001年3月~2014年8月入我院普外科诊治的96例十二指肠GIST患者的病历资料,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及其预后影响因素。[结果]所有患者中以消化道出血和贫血为主要症状者34例(36.5%),以腹痛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者36例(37.5%),平时无症状由体检发现者21例(20.8%);局限性手术治疗患者68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28例;局限性手术所切肿瘤最大直径中位数为5(2~12)cm,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所切肿瘤最大直径中位数为6(3~17)cm;NIH危险度分级:高危患者38例(39.6%),中危患者4例(4.2%),低于中危患者54例(56.2%);术后随访:术后1年、3年、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100%、98.5%、96.3%;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6.4%、91.2%、77.9%。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cm、核分裂像〉5/50HPF、NIH分级为中危和高危都是影响该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10、0.000、0.047)。[结论]十二指肠GIST的临床症状不典型。肿瘤最大直径〉5cm、核分裂像〉5/50HPF以及NIH危险度分级达到中危和高危是影响着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 临床特点 影响因素 预后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李春艳 郭世斌 刘丽娜 《临床消化病杂志》 2010年第5期287-288,共2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段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及上腹隐痛不适为常见症状,发病部位以降部和球部多见,分...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特点、诊断手段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月~2010年1月收治的16例十二指肠间质瘤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以上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及上腹隐痛不适为常见症状,发病部位以降部和球部多见,分别经内镜、上消化道钡餐及上腹CT或MRI检查诊断本病。免疫组化检测示:CD117阳性15例,CD34阳性10例,S-100阳性4例,Actin阳性5例。所有患者均行手术切除肿瘤,预后良好。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合理选择内镜及影像学检查可以提高检出率。组织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是确诊手段。早期根治性手术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间质瘤 诊断 治疗
原文传递
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罗海滨 吕景云 宋玉兰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08年第2期47-48,共2页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1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以黑便伴贫血为主要表现12例,间断腹痛1例,腹胀1例,腹部肿物1例。病灶位于降部10例,水平段4例... 目的探讨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内镜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15例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的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结果以黑便伴贫血为主要表现12例,间断腹痛1例,腹胀1例,腹部肿物1例。病灶位于降部10例,水平段4例,球部1例。病理学资料肿瘤直径2~15cm,平均6.1cm。组织病理检查,梭形细胞型9例,上皮样细胞型4例,混合型2例。CD117和CD34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6.6%和53.3%。病理诊断良性间质瘤5例,恶性8例,潜在恶性2例。结论十二指肠间质瘤临床及内镜下缺乏特异性表现,内镜下活检阳性率低,诊断依赖病理及免疫组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间质瘤 临床表现 内镜 病理
原文传递
1例老年十二指肠间质瘤破裂出血患者的诊治
7
作者 王欢欢 刘霖 +1 位作者 钱小顺 韩继明 《老年医学研究》 2021年第3期19-22,共4页
十二指肠间质瘤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相对少见,但由于其特殊、复杂的生理位置及解剖结构,给治疗带来了挑战。十二指肠间质瘤破裂出血进一步增加了治疗难度。本文报告了1例老年男性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伴黑便,影像学检... 十二指肠间质瘤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相对少见,但由于其特殊、复杂的生理位置及解剖结构,给治疗带来了挑战。十二指肠间质瘤破裂出血进一步增加了治疗难度。本文报告了1例老年男性十二指肠间质瘤患者,主要表现为心悸、乏力伴黑便,影像学检查病变局部与胰头钩突、十二指肠降部、水平部分边界欠清,病灶穿刺活检提示十二指肠上皮细胞样肿瘤。入院后患者出血征象明显,行动脉血管栓塞及肿瘤切除治疗。病情稳定后,在全麻下行十二指肠间质瘤切除术,后经采取积极治疗,患者病情好转出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十二指肠间质瘤 出血 贫血 造影 栓塞 黑便 老年
下载PDF
十二指肠间质瘤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及不同手术治疗方式的远期预后比较
8
作者 姜雨婷 郑晓玲 《中国内镜杂志》 2024年第4期14-20,共7页
目的探讨影响十二指肠间质瘤(duodenal GIST)预后的相关因素及不同手术方式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2000年-2019年诊断为duodenal GIST的患者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 目的探讨影响十二指肠间质瘤(duodenal GIST)预后的相关因素及不同手术方式对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从SEER数据库中提取2000年-2019年诊断为duodenal GIST的患者资料,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使用Kaplan-Meier法,分析内镜治疗组和外科手术组远期预后的差异。结果共纳入473例患者,中位年龄59岁,肿瘤中位直径50 mm。65.1%的患者初诊时为局限期,共390例(82.4%)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内镜治疗46例(11.8%),外科手术344例(88.2%)。多因素Cox分析结果显示,年龄>73岁、男性、肿瘤直径>67 mm和发生远处转移,是影响duodenal GIST患者肿瘤特异性生存期(CS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接受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是CSS的独立保护因素(P<0.05)。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duodenal GIST患者的长期生存率相似(5年CSS为84.8%和88.2%,10年CSS为80.1%和80.6%,15年CSS为71.2%和72.3%,P>0.05)。结论年龄>73岁、男性、肿瘤直径>67 mm和肿瘤出现远处转移,是影响duodenal GIST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duodenal GIST的长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EER数据库 十二指肠间质瘤(duodenal GIST) 预后 危险因素 内镜治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