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敦煌石窟艺术元数据标准的设计及实现 被引量:12
1
作者 杨西宁 杜义涛 赵书城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1期221-225,共5页
通过对敦煌石窟艺术的分析 ,采用建模技术 ,研究并制定了敦煌石窟壁画元数据标准。
关键词 数字图书馆 敦煌学 敦煌石窟艺术 元数据
下载PDF
敦煌学和西夏学的关系及其研究展望 被引量:10
2
作者 史金波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2-58,共7页
敦煌是西夏时期的一个州,莫高窟在西夏有特殊地位,被誉为"圣宫"、"神山",西夏洞窟与皇室有特殊关系。敦煌石室和黑水城皆出土了大量珍贵文书,分别成为敦煌学和西夏学的重要学术资料基础。两种文书内容丰富,类型相... 敦煌是西夏时期的一个州,莫高窟在西夏有特殊地位,被誉为"圣宫"、"神山",西夏洞窟与皇室有特殊关系。敦煌石室和黑水城皆出土了大量珍贵文书,分别成为敦煌学和西夏学的重要学术资料基础。两种文书内容丰富,类型相近。但在释读文献方面黑水城文献比敦煌石室文献落后约半个世纪,整理出版也滞后很多。西夏学应利用敦煌学研究的方法和经验,敦煌学家和西夏学家应密切联系,加强合作,各展所长,推动两学科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西夏学 洞窟 文书
下载PDF
敦煌学WEB数字博物馆的研究 被引量:8
3
作者 蒙应杰 厉亮 +1 位作者 董礼英 谢群英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7期184-186,189,共4页
该文介绍了以敦煌学Web数字博物馆为样本的主题数字博物馆的组织模式和系统构架,通过分析主题数字博物馆所遇到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其目的是为了解决Internet下主题用户面临的信息过载和资源迷向问题。
关键词 Focusee_Crawler DC 敦煌学 超链接元数据
下载PDF
敦煌学视野下的黑水城文献研究 被引量:8
4
作者 孙继民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64-70,共7页
黑水城文献与敦煌文书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二者书写材料、形成年代、出土地点、发现时间等方面最为接近,是学缘最近的两个学科;二者发现的国际文化背景相同,文献最初流散的命运归宿相似。同时,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其研究对象分属不同... 黑水城文献与敦煌文书的相关性主要体现在:二者书写材料、形成年代、出土地点、发现时间等方面最为接近,是学缘最近的两个学科;二者发现的国际文化背景相同,文献最初流散的命运归宿相似。同时,二者也存在一定的区别:其研究对象分属不同的领域,各自构成相对独立的专门学问;二者作为代表性的版本形式和装帧形式明显不同,具有不同的时代特色。敦煌学的学术成就和学科建设对黑城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其研究方法的成熟经验对提高黑城学的整体水平具有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黑水城文献 西夏学 近代新发现
下载PDF
跻身“破门之学”
5
作者 李正宇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2-46,共5页
回忆李正宇征聘来敦煌文物研究所(后为敦煌研究院)从事敦煌遗书研究工作经历,从通读敦煌遗书开始接触并熟悉研究对象,写记大量笔记,积蓄资料,充实空乏,从不知到有知,从外行变内行;研究路径,则由点到面,由低到高,从特殊带到普遍,循序而进。
关键词 敦煌学 敦煌遗书 研究路径
下载PDF
我与《敦煌研究》牵手相伴四十载——为纪念敦煌研究院建院八十周年而作
6
作者 梁尉英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47-53,共7页
回顾《敦煌研究》创刊以来40年的发展历程,作者与《敦煌研究》牵手相伴40年中的编辑工作的艰辛,并追忆了工作、旅途中的逸事。今日之《敦煌研究》已经是树立在社会科学期刊界的一面旗帜,更是敦煌学学术高地上的一面旗帜,引领着敦煌学向... 回顾《敦煌研究》创刊以来40年的发展历程,作者与《敦煌研究》牵手相伴40年中的编辑工作的艰辛,并追忆了工作、旅途中的逸事。今日之《敦煌研究》已经是树立在社会科学期刊界的一面旗帜,更是敦煌学学术高地上的一面旗帜,引领着敦煌学向广度、深度研究发展的一面旗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敦煌研究》 创刊 发展 旗帜
下载PDF
敦煌学百年:历史、现状与发展趋势 被引量:6
7
作者 程喜霖 赵和平 +2 位作者 关尾史郎 李锦绣 马德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96-101,共6页
一个世纪前,敦煌藏经洞被王道士发现,由此敦煌文书流散世界各地,产生了一门世界性显学——敦煌学。走过百年的敦煌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资料的刊布也已基本完成。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对敦煌学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客观地分析其研究... 一个世纪前,敦煌藏经洞被王道士发现,由此敦煌文书流散世界各地,产生了一门世界性显学——敦煌学。走过百年的敦煌学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资料的刊布也已基本完成。在这一背景下,有必要对敦煌学研究的历史进行回顾,客观地分析其研究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以推动敦煌学研究不断向前发展。我们邀请5位国内外敦煌学研究专家,以敦煌学的发展趋势为议题组织本组笔谈。程喜霖先生认为当前迫切需要研究敦煌学理论,同时根据自己多年研究实践经验,指出"二重证据法"仍然是适用于敦煌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赵和平先生提出继续重视基础性的文书整理和石窟考古报告的出版同时,要在佛教文献研究、跨学科的综合研究方面有所突破,并积极开展与国际学术界的交流与合作。日本学者关尾史郎先生认为,利用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比较敦煌与吐鲁番两地基层民众在信仰、葬俗等方面的异同,是一个值得继续探讨的问题,而且要注意利用近年吐鲁番、库车等地出土的新资料。李锦绣先生认为利用敦煌吐鲁番出土文书,既可以推进内陆欧亚学一些课题的研究,也可以推动敦煌吐鲁番学的深入发展。马德先生结合近年自身的研究工作,以"敦煌吐蕃文化学术研讨会"为例认为,敦煌藏文文献、佛经和佛教文献的研究大有可为,用敦煌文献研究敦煌以外的吐蕃历史文化前景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研究 历史 现状 发展
下载PDF
高山仰止 伟业人间——“《王重民全集》编纂”的立项与进展
8
作者 王锦贵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26-131,共6页
王重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献学家、敦煌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2023年是他的120周年诞辰,国家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均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王重民先生的120周年诞辰纪念会引人深思,先生在多个学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仍是今人难以企及的。目... 王重民先生是我国著名的文献学家、敦煌学家、图书馆学教育家。2023年是他的120周年诞辰,国家图书馆与北京大学均举办了隆重的纪念活动。王重民先生的120周年诞辰纪念会引人深思,先生在多个学术领域所取得的成就仍是今人难以企及的。目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王重民全集》编纂”已进入结项阶段,出版的规模和质量均令人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重民 文献学 图书馆学 敦煌学
原文传递
记忆:艾兰与中西学术交往访谈录
9
作者 汪涛 艾兰 张欣毓(译) 《国际儒学(中英文)》 2024年第1期121-134,188,共15页
汪涛与艾兰交流了改革开放以来,艾兰在推动中西方学术合作上作出的贡献。艾兰回忆了与中国学者的往来,并特别谈及和李学勤交往的经历。二人推动了欧洲所藏甲骨、青铜器的出版,还促成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年... 汪涛与艾兰交流了改革开放以来,艾兰在推动中西方学术合作上作出的贡献。艾兰回忆了与中国学者的往来,并特别谈及和李学勤交往的经历。二人推动了欧洲所藏甲骨、青铜器的出版,还促成了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的年度交流项目。该项目在敦煌研究等更广泛领域的国际合作上贡献非凡。汪涛谈及自己翻译的艾兰论著,并与艾兰讨论了其参加中国学术会议的体会。其后,艾兰追溯了在亚非学院和达慕思大学组织的早期中国研究的相关活动,尤其讨论了郭店《老子》研讨会的筹划过程、会议模式和后续影响。该研讨会采取共读文献的形式,为不同背景学者间的对话及宏大问题的展开提供了平台。这种形式延续到了后来的其他会议。接下来,艾兰分享了未来在著述、授课、与清华大学合作等方面的打算,并谈及自己与中美学生的合作,对早期中国领域寄予开放的期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方汉学 中西学术交往 出土文献 早期中国 敦煌研究
原文传递
湖南敦煌学研究四十年述略
10
作者 聂志军 李锦新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24年第1期69-74,共6页
湖南敦煌学研究起步较早,研究领域以语言文字研究见长,敦煌文献整理、汉文佛典研究成果丰硕,具备鲜明的特色;学缘结构多元化,研究团队以湖南师范大学为核心,薪火相传,有完备的人才体系;在敦煌历史学、中外交流史方面存在研究人员不足、... 湖南敦煌学研究起步较早,研究领域以语言文字研究见长,敦煌文献整理、汉文佛典研究成果丰硕,具备鲜明的特色;学缘结构多元化,研究团队以湖南师范大学为核心,薪火相传,有完备的人才体系;在敦煌历史学、中外交流史方面存在研究人员不足、研究成果薄弱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南 敦煌学 汉文佛典
下载PDF
敦煌学与故宫学——比较、回顾及展望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旭东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2-23,共12页
对敦煌学与故宫学进行比较与思考,重点从敦煌学与故宫学的研究对象、内涵之比较、学术历程回顾、前景展望及设想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敦煌学与故宫学皆是高度综合性的学问,以大型建筑群作为承载空间,研究对象中均有数量巨大的艺术品... 对敦煌学与故宫学进行比较与思考,重点从敦煌学与故宫学的研究对象、内涵之比较、学术历程回顾、前景展望及设想等四个方面来进行探讨。敦煌学与故宫学皆是高度综合性的学问,以大型建筑群作为承载空间,研究对象中均有数量巨大的艺术品、文物及独树一帜的文献。二者的研究历程都肇始于20世纪初国宝文物、文献的流散以及外国学者的抢先研究,激发了中国有识之士奋起直追的意愿;经过筚路蓝缕、披荆斩棘的努力,建立起中国学界自己的研究队伍,并最终成立了专门研究和保护敦煌石窟与故宫的学术机构,遂将敦煌学与故宫学的研究一直引领至今。展望敦煌学与故宫学前景,故宫是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的见证,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中外文化交流的见证,故而应当从中国文化整体的视角来研究和发展敦煌学与故宫学。此外,还应加强基础研究与综合研究,重视文化遗产保护与公众普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故宫学 比较 中国文化 中外文化交流
下载PDF
论敦煌碑铭简化字的使用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亚丽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6期51-56,共6页
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现代简化字即现行汉字,有许多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历史上的简体字。敦煌碑铭写本中使用的文字简体较多,是对现行汉字追本溯源的第一手用字材料。这些简化字很好地记录和保存了汉字在这一时期简化过... 汉字简化是汉字发展史上的重要现象,现代简化字即现行汉字,有许多都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历史上的简体字。敦煌碑铭写本中使用的文字简体较多,是对现行汉字追本溯源的第一手用字材料。这些简化字很好地记录和保存了汉字在这一时期简化过程中的具体状态,其中的半繁半简过渡字体尤为值得注意,这些字体多不见于字书,仅见于这些碑铭抄本,如"贤""闢""■""与"等。通过研究敦煌碑铭中的简化字,可以探知当时的实际用字情况,更好地了解汉字的发展演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敦煌碑铭写本 简化字 《常何墓碑》写本 《李存惠墓志铭并序》 法藏敦煌文献 英藏敦煌文献
下载PDF
20世纪90年代以来敦煌俗字研究综述 被引量:3
13
作者 郭洪丹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2期50-54,共5页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敦煌研究的文章层出不穷,观点各异。其中对敦煌俗字的研究主要是从俗字考辨、俗字类型之划分、俗字审辨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俗字发展的受限因素、俗字与其他学科之关系等几方面展开的,研究涉及的范围及取用的材... 20世纪90年代以来,有关敦煌研究的文章层出不穷,观点各异。其中对敦煌俗字的研究主要是从俗字考辨、俗字类型之划分、俗字审辨方法(应注意的问题)、俗字发展的受限因素、俗字与其他学科之关系等几方面展开的,研究涉及的范围及取用的材料较为广泛,且研究手段呈现多样化趋势。但是在诸如俗字的分类、俗字传播的受限因素等问题上仍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分歧,研究视野也不够开阔,在材料的选用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正字 敦煌俗字 敦煌写本 写本学
下载PDF
佛教与敦煌信众死亡观的嬗变——以隋唐宋初敦煌写经题记为中心 被引量:5
14
作者 赵青山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3-69,共7页
死后世界是每个民族和文化共同关心和探讨的话题。佛教传入中国后,着力宣扬业力果报和六道轮回,深刻冲击了中土人生一世、魂归墓穴和羽化升天原有的认识,三世六道轮回成为信众思考逝后世界的新模式。为拯救亡灵于恶道,由原先为亡者陪葬... 死后世界是每个民族和文化共同关心和探讨的话题。佛教传入中国后,着力宣扬业力果报和六道轮回,深刻冲击了中土人生一世、魂归墓穴和羽化升天原有的认识,三世六道轮回成为信众思考逝后世界的新模式。为拯救亡灵于恶道,由原先为亡者陪葬实物这种重视物质的救济,转变成为拯救灵魂而做种种功德,抄写佛经即是其中一种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佛教 抄经 轮回 死亡观 死后世界
下载PDF
“敦煌学”一词的术语化过程 被引量:5
15
作者 秦桦林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9-136,共8页
石滨纯太郎、陈寅恪分别独立提出敦煌学一词,但该词在1950年之前的日本学术界并未发展成为公认的术语。敦煌学一词的术语化过程实际上主要由中国学者在20世纪40年代推动完成,并作为学科名被最终确立下来。
关键词 陈寅恪 敦煌学 术语 术语化
下载PDF
敦煌题材:文化内涵与品牌效应——“20世纪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系列论文 被引量:2
16
作者 张懿红 《甘肃高师学报》 2012年第3期1-7,共7页
当代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有以下规律:一、各类创作的艺术水准不均衡,敦煌历史文化蕴含的诗性表达是决定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但艺术水准并非决定社会影响力的唯一因素。二、敦煌题材文艺作品以多种方式借鉴敦煌学、敦煌艺术和敦... 当代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与传播有以下规律:一、各类创作的艺术水准不均衡,敦煌历史文化蕴含的诗性表达是决定作品艺术水准的重要因素,但艺术水准并非决定社会影响力的唯一因素。二、敦煌题材文艺作品以多种方式借鉴敦煌学、敦煌艺术和敦煌历史文化,这是一个文化意义生成过程和审美价值增加过程,有助于敦煌学的普及。三、文艺作品对敦煌的认知和阐释是社会集体想象物的产物,其中的经典之作影响后继创作,造成敦煌形象的定型化效应。反之,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也会培养、影响受众对敦煌的感知、理解和信仰,产生锚定效应,制造关于敦煌的共享价值,并培养受众对此类作品的选择性心理。四、当代敦煌题材文艺作品塑造的敦煌形象参与了中国—甘肃—敦煌的文化发展和经济社会发展。但是,以政府介入的形式扶持敦煌题材文艺创作也存在一些问题,关系到此类创作的理性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题材文艺创作 敦煌学 敦煌形象
下载PDF
东方学背景下的敦煌学 被引量:4
17
作者 刘进宝 《敦煌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8-15,共8页
"敦煌学"一词,一般都认为是陈寅恪于1930年首先提出的,后来发现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1925年使用"敦煌学"的材料。从敦煌学的发展、影响、实际效果和"敦煌学"一词的术语化过程来看,说陈寅恪是"敦煌学... "敦煌学"一词,一般都认为是陈寅恪于1930年首先提出的,后来发现日本学者石滨纯太郎于1925年使用"敦煌学"的材料。从敦煌学的发展、影响、实际效果和"敦煌学"一词的术语化过程来看,说陈寅恪是"敦煌学"的首创者是没有问题的。需要正视的是,在陈寅恪之前,石滨纯太郎已经使用了"敦煌学"一词。因而有必要探讨敦煌学出现的背景,即当时国际学术的潮流是东方学,而东方学又是在西方对东方的侵略或占领下逐渐形成的一门学科,具有殖民主义的成分。虽然东方学是殖民主义的产物,敦煌学也是在西方殖民背景下提出的,但不能因为提出的背景而否认其科学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陈寅恪 石滨纯太郎 东方学
下载PDF
摹本借鉴与艺术整理——关山月敦煌临稿研究
18
作者 冯菡子 《艺术探索》 2023年第4期27-34,共8页
1943年关山月与赵望云、张振铎同行至敦煌,留有敦煌临稿82幅。此前学界认为这些临稿全部是由关山月直接选临自敦煌壁画。实际上其中4幅白描临稿并非直接临摹自敦煌壁画,而是选临自张大千敦煌临稿。关山月与张大千情谊深厚,他与张大千交... 1943年关山月与赵望云、张振铎同行至敦煌,留有敦煌临稿82幅。此前学界认为这些临稿全部是由关山月直接选临自敦煌壁画。实际上其中4幅白描临稿并非直接临摹自敦煌壁画,而是选临自张大千敦煌临稿。关山月与张大千情谊深厚,他与张大千交流、学习其敦煌临画合乎常理。且1943年关山月一行在敦煌期间未曾到西千佛洞考察临摹,因此其临摹千佛洞的画乃出自张大千。比较关山月4幅白描临稿与张大千《大风堂临摹敦煌壁画》(第一集、第二集)中画稿的画法、风格、题跋等方面,亦可确认关山月临稿的出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山月 张大千 敦煌临稿 研究
下载PDF
1909年北京学界公宴伯希和事件补考——兼论王国维与早期敦煌学 被引量:4
19
作者 秦桦林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4-56,共13页
1909年北京学界于六国饭店公宴伯希和是早期敦煌学史上的一桩标志性事件,学者们对此多有考订。根据新公布的《江瀚日记》影印本,可确认公宴时间为1909年10月4日,另外此次公宴的参会人员有18人,包括王国维,此日记为考察王国维与早期敦煌... 1909年北京学界于六国饭店公宴伯希和是早期敦煌学史上的一桩标志性事件,学者们对此多有考订。根据新公布的《江瀚日记》影印本,可确认公宴时间为1909年10月4日,另外此次公宴的参会人员有18人,包括王国维,此日记为考察王国维与早期敦煌学之间的学术因缘提供了珍贵史料。此次公宴原本具有双重意图,既有对外联络西方学者、推动敦煌文献刊布的目的,也有对内促成学部、京师大学堂的主事官员同意购买、保存劫余敦煌写卷的用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敦煌学 《江瀚日记》 伯希和 王国维
原文传递
敦煌学与陈寅恪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以陈寅恪有关《敦煌零拾》读书札记为中心
20
作者 刘克敌 《敦煌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126-134,共9页
对于敦煌学学科的建立,陈寅恪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充分利用海外敦煌文献,对残留于国内的有关文献进行比对研究,由此生发出对中外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宗教和历史方面的深入研究,他对《敦煌零拾》所作札记以及由此所写数篇论文... 对于敦煌学学科的建立,陈寅恪作出了重大贡献。他充分利用海外敦煌文献,对残留于国内的有关文献进行比对研究,由此生发出对中外文化交流、中国古代文学、语言、宗教和历史方面的深入研究,他对《敦煌零拾》所作札记以及由此所写数篇论文就是这方面的极好展示。由其所作札记及所撰写论文的比较中,还可以发现陈寅恪独特的治学方法和严谨的治学态度,以及他对中国文化、文学的发展演变所具有的宽广视野和悲天悯人的胸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寅恪 敦煌学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现代学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