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土壤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物质分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31
1
作者 刘培 蔡焕杰 王健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30-333,共4页
利用2008~2009年度田间小区冬小麦灌溉试验资料,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程度、不同水分胁迫时期对冬小麦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冬小麦株高、叶绿素、干物质积累以及籽粒产量受到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拔节中... 利用2008~2009年度田间小区冬小麦灌溉试验资料,研究了不同水分胁迫程度、不同水分胁迫时期对冬小麦生理生态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水分胁迫的加剧,冬小麦株高、叶绿素、干物质积累以及籽粒产量受到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拔节中期是冬小麦需水较为敏感时期,此时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各项生理、生化指标及产量具有重要影响;而灌浆中后期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千粒重影响较为严重。因此,冬小麦拔节期允许轻度的水分胁迫,而灌浆期则应尽量避免任何程度的水分胁迫。且适当减少小麦灌溉次数和灌水量对产量影响并不大,并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胁迫 冬小麦 生长发育 物质分配 产量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物质分配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被引量:28
2
作者 於琍 于强 +1 位作者 罗毅 刘敏华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105-112,共8页
通过设置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和不同生育期受旱处理,研究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从器官水平上详细考察了水分条件对小麦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产量和耗水量关系。在相对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茎秆所占比例较小,... 通过设置不同土壤水分条件和不同生育期受旱处理,研究土壤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从器官水平上详细考察了水分条件对小麦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的影响,并建立产量和耗水量关系。在相对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茎秆所占比例较小,为24%,穗部则占56%;而过度灌溉和水分亏缺条件下,茎秆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36%和37%,穗部比例相对较小,仅为43%和48%。各种条件下均以茎秆对产量的贡献量大。相对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茎秆对产量的贡献量最大,为0.308g/茎;水分亏缺条件下,叶鞘对产量贡献量较适宜土壤水分条件的叶鞘贡献量要大,分别为0.18克/茎和0.09克/茎;而过度灌溉条件下各器官对产量的贡献量均较小。根据实测产量和蒸散耗水量模拟的产量、水分利用效率与蒸散耗水量的关系可知:禹城地区在现有的肥力水平和栽培管理措施下冬小麦的理论最大产量为6240kg/hm2,蒸散耗水量为473mm,而获得最高水分利用效率的蒸散耗水量为403mm。由于该地区地下水埋深浅,地下水对冬小麦生育期需水量的补给作用明显,试验年份冬小麦拔节期至成熟期地下水补给量占同期耗水量的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分亏缺 冬小麦 物质分配 产量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0
3
作者 于志青 于卫卫 +2 位作者 谭秀山 叶宝兴 毕建杰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B12期149-154,共6页
采用盆栽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水分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从根、茎秆、叶、叶鞘、雌穗等器官水平上考察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物质积累、分配等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分处理下各器官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贡献率。分析发现,不... 采用盆栽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水分处理,研究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生长发育的影响。从根、茎秆、叶、叶鞘、雌穗等器官水平上考察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物质积累、分配等的影响,以及不同水分处理下各器官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贡献率。分析发现,不同水分条件下,叶片、茎秆和叶鞘三者是干物质积累的重要来源,在灌浆期以前,叶片是最主要的干物质积累器官。在灌浆前后期,叶片所占的比重分别为22%,21%;茎秆也是夏玉米干物质积累的来源之一,在抽雄初期,T3茎秆占总重的26%,在抽雄后期T4茎秆比重为30%。茎秆在吐丝期和灌浆后期的比重分别为24%和23%,而水分胁迫(T8)的叶鞘比重分别为21%和18%;在生殖生长阶段,植株对水分胁迫非常敏感;水分胁迫下有利于干物质的快速积累,即缩短灌浆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水分胁迫 干物质分配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14
4
作者 盖江南 毕建杰 +1 位作者 刘建栋 张兴强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B10期5-9,共5页
试验采用盆栽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从器官水平上考察了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物质积累、分配等的影响,并建立了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方程。在水分适宜条件下,茎杆所占比例较小,为32%,穗部... 试验采用盆栽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研究不同土壤水分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从器官水平上考察了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物质积累、分配等的影响,并建立了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方程。在水分适宜条件下,茎杆所占比例较小,为32%,穗部占39%,而过度灌溉和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茎杆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3%和34%,穗部所占比例较小,仅为41%和27%。在不同等级水分条件下,均以茎杆对产量的贡献最大。相对适宜的土壤水分条件(70%~60%)时,茎杆对产量的贡献最大,为0.97 g/茎,水分胁迫严重条件下,叶片对冬小麦产量贡献比适宜土壤水分条件时的叶片贡献要大一些,为0.79 g/茎。根据试验产量和耗水量回归分析表明,泰安地区在现有的肥水水平和栽培技术条件下,冬小麦的理论最大产量为0.62 kg/m2,耗水量702.35 mm,最高水分利用率17.65%,冬小麦在拔节至扬花浇水显得尤为重要,生产上应特别注意加强扬花水、灌浆期水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胁迫 干物质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水分胁迫对冬小麦干物质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5
5
作者 王焱 毕建杰 刘建栋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5期7039-7042,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动态。[方法]采用盆栽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从器官水平考察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物质积累、分配等的影响,并建立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方程。[结果]在水分适宜... [目的]研究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冬小麦的生长发育、各器官的干物质积累动态。[方法]采用盆栽方法,通过设置不同的土壤水分条件,从器官水平考察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物质积累、分配等的影响,并建立产量和耗水量的关系方程。[结果]在水分适宜条件下,茎秆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较小,为32%,穗部占39%;而过度灌溉和严重水分胁迫条件下,茎秆干物质积累所占比例较大,分别为43%和34%,穗部所占比例较小,仅为41%和27%。[结论]水分条件对冬小麦生长的拔节至扬花期尤为重要,生产上应特别注意加强扬花期和灌浆期水分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小麦 水分胁迫 干物质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苎麻干物质积累和K素利用效率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刘飞虎 梁雪妮 +1 位作者 张寿文 朱俊英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2期189-194,共6页
最终单株总干物分配(%),麻骨40.2、叶片19.4、花器16.4、原麻14.0、麻壳8.1、叶柄1.8;各器官干物量对单株总干物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花器>麻壳>麻骨>叶柄>原麻>叶片。在生育后期,叶片、叶柄和花器含K... 最终单株总干物分配(%),麻骨40.2、叶片19.4、花器16.4、原麻14.0、麻壳8.1、叶柄1.8;各器官干物量对单株总干物量的直接通径系数,花器>麻壳>麻骨>叶柄>原麻>叶片。在生育后期,叶片、叶柄和花器含K率降低,麻骨中则升高,高产品种原麻含K率也升高;各器官最终含K率,麻壳>叶柄>麻骨>花器>原麻>叶片;麻壳、麻骨和原麻含K率与原麻产量呈显著正相关。K回报系数生育后期降低。高生物量、高产量、高耗K品种(如细叶青)在K肥充足条件下具有生产优势;中、低生物量和原麻产量、低耗K类型(如黄壳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 干物积累与分配 钾积累特性 钾利用效率
下载PDF
不同氮肥管理对春玉米干物质生产、分配及转运的影响 被引量:79
7
作者 戴明宏 陶洪斌 +1 位作者 王利纳 王璞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54-157,共4页
为探索华北地区春玉米高产可持续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氮素管理(不施氮、推荐施氮、经验施氮)对春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条件下,第一年推荐和经验施氮同不施氮相比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籽粒... 为探索华北地区春玉米高产可持续栽培技术,研究了不同氮素管理(不施氮、推荐施氮、经验施氮)对春玉米的干物质积累、分配及转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高肥力土壤条件下,第一年推荐和经验施氮同不施氮相比在干物质积累、叶面积指数、籽粒产量、穗位叶光合速率等方面都没有起到明显的促进作用,但在第二年不施氮处理产量比推荐施氮和经验施氮分别下降了12.0%和11.6%。推荐施氮的优势不仅体现在减少氮肥投入的前提下保持产量的稳定,同时也明显促进了生育后期植株营养体干物质向籽粒的转运,各器官干物质转运总量占籽粒总干质量的22.1%,比经验施氮高6.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玉米 干物质分配 干物质转运
下载PDF
不同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 被引量:66
8
作者 林瑞余 梁义元 +2 位作者 蔡碧琼 何海斌 林文雄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2期185-190,共6页
2003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教学农场以晚季稻汕优63(三系杂交稻)、两优2186(二系杂交稻)和IR64(常规稻)为材料,研究了3种晚季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生育期的变化趋势相... 2003年在福建农林大学教学农场以晚季稻汕优63(三系杂交稻)、两优2186(二系杂交稻)和IR64(常规稻)为材料,研究了3种晚季水稻产量形成过程的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征。结果表明,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积累量在各生育期的变化趋势相似,干物质积累量间亦无显著差异。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积累量均在黄熟期最高,依次达到2074.13g/m2、1976.10g/m2和1924.14g/m2,完熟期时依次降低到1926.38g/m2、1933.80g/m2和1842.30g/m2,完熟过程中损耗的干物质分别占其干物质积累量的7.12%、2.63%和4.25%,这与呼吸消耗增强,稻株自然衰老有关。汕优63和IR64的群体生长率均以孕穗初期最大,分别为52.13g/(m2·d)和44.26g/(m2·d),两优2186的CGR以齐穗期最大(45.15g/<m2·d>),3种水稻各生育期CGR的大小依次为:孕穗初期(齐穗期)>灌浆期>黄熟期>分蘖盛期>分蘖初期。3种水稻的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比例均以籽粒的最大,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的干物质分配在籽粒中的比例分别为47.94%,41.14%和45.69%。灌浆过程中,汕优63、两优2186和IR64总干物质的表观转化率依次为46.87%、24.98%和34.41%。汕优63(三系杂交稻)在物质转化和分配方面比两优2186(二系杂交稻)和IR64(常规稻)更优。采用三次曲线模型和Logistic模型对3种水稻产量形成过程干物质积累变化进行拟合的结果表明,三次曲线模型拟合的精度均比Logistic模型高,R2均大于0.9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物质 积累 分配 群体生长率 模型
下载PDF
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0
9
作者 黄元财 王术 +3 位作者 吴晓冬 王祥九 刘向英 王德伟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4期346-349,共4页
研究了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正相关,杂交稻抽穗后的物质积累优势明显,而高产常规粳稻抽穗前干物质净积累量较大;肥水充足能促进干物质的再分配,增加籽粒产量,肥水不足会对干... 研究了肥水条件对不同类型水稻物质积累与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产量与总干物质积累量显著正相关,杂交稻抽穗后的物质积累优势明显,而高产常规粳稻抽穗前干物质净积累量较大;肥水充足能促进干物质的再分配,增加籽粒产量,肥水不足会对干物质的输出产生抑制作用;水稻叶片的干物质输出和转换率高于茎鞘,对产量贡献较大;直立穗型品种叶片及茎鞘的干物质输出能力均较强,对高产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干物质积累 干物质分配 肥水条件
下载PDF
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5
10
作者 骆宗强 石春林 +3 位作者 江敏 刘杨 宣守丽 金之庆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26-334,共9页
为探讨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以南粳45与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于孕穗期设置不同高温强度和不同持续天数处理,分析水稻光合速率、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等对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孕穗期高温... 为探讨孕穗期高温对水稻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的影响,以南粳45与两优培九为供试品种,于孕穗期设置不同高温强度和不同持续天数处理,分析水稻光合速率、物质分配及产量结构等对不同强度和持续时间高温胁迫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孕穗期高温处理后,水稻光合速率和产量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降低,且温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降低幅度越大。与CK相比,41℃高温处理7d时,两优培九、南粳45光合速率降幅分别为44.6%、28.8%;减产率分别为81.6%、87.7%。高温导致颖花结实率降低、颖花量减少,光合物质向穗部运移不畅,进而导致水稻经济系数降低。41℃高温处理6d时,两优培九和南粳45茎秆占植株生物量的比重均超过70%。高温处理后水稻穗粒数、结实率和千粒重均呈减少趋势,其降低幅度与高温强度、持续时间有关。在41℃高温处理7d时,两优培九穗粒数减少41.9%,结实率降低93.5%,千粒重降低25.3%;南粳45穗粒数减少50.1%,结实率降低79.6%,千粒重降低23.7%。由此可见,孕穗期高温对水稻产量构成要素中结实率影响最大,穗粒数次之,千粒重受其影响最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孕穗期 高温 物质分配 产量结构
下载PDF
灌溉施肥深度对玉米同化物分配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4
11
作者 何华 康绍忠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54-458,共5页
以夏玉米 (ZeamaysL .) (陕单 9号 )为供试材料 ,采用置于遮雨棚下的模拟土柱的方法 ,进行了不同灌溉施肥深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地上与地下部分同化物分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的试验研究。灌溉施肥深度分 4个处理 :表面灌施 ;2 ... 以夏玉米 (ZeamaysL .) (陕单 9号 )为供试材料 ,采用置于遮雨棚下的模拟土柱的方法 ,进行了不同灌溉施肥深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地上与地下部分同化物分配、产量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的试验研究。灌溉施肥深度分 4个处理 :表面灌施 ;2 0cm深度灌水施肥 ;30cm深度灌水施肥和 40cm深度灌水施肥。后 3个处理为土表下灌施处理。 4个重复。试验结果表明 :土表下灌施抑制了玉米生育早期的地上部分生长 ,使根系向土壤中下层的分布加强 ,从而保证了作物中后期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 ,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 ,玉米生长的最佳灌施深度为 3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 施肥深度 玉米 同化物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行距对机采棉干物质积累及氮磷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12
作者 尔晨 林涛 +5 位作者 张昊 田立文 崔建平 郭仁松 邓方宁 汤秋香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77-90,共14页
【目的】新疆棉花生产的主要环节均已实现机械化,但采摘环节仍大量使用人工,农机农艺不协调是导致机收比例低的主要原因。优化机采棉行距配置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的有效途径,因此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机采棉行距,探究其对棉花产量形成及... 【目的】新疆棉花生产的主要环节均已实现机械化,但采摘环节仍大量使用人工,农机农艺不协调是导致机收比例低的主要原因。优化机采棉行距配置是实现农机农艺融合的有效途径,因此本研究通过设置不同的机采棉行距,探究其对棉花产量形成及养分利用的影响,为机采棉行距配置的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随机区组设计,选择生产中最佳密度,在密度一致基础上,设置"一膜三行"(S1,平均行距76 cm)、"一膜四行"(S2,平均行距57 cm)、"一膜六行"(S3,平均行距38 cm)3种行距,其中S3处理为常规机采行距(CK),研究行距对棉花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对产量形成及氮、磷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不同行距下棉花干物质的积累符合Logistic生长函数模型。2年均值表明随着平均行距的降低,单株干物质积累总量降低43.3%,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降低(1.4 g·株-1·d-1),快速积累期起始时间从出苗后51.4 d逐渐推迟至62.5 d,但快速积累持续时长从19.7 d增加至35.1 d。增加行距显著提高单株成铃(0.9个),对铃重及衣分无显著影响,籽棉及皮棉产量显著增加16.7%和17.4%。行距对植株养分积累与分配有显著的影响,S1处理氮积累总量(907.0 kg·hm-2)、磷积累总量(58.3 kg·hm-2)、吐絮期经济器官氮分配率和磷分配率(N 55.7%和P2O569.1%)、每100 kg皮棉氮素吸收量(32.1 kg)均最高;而S3处理氮积累总量(664.5 kg·hm-2)、磷积累总量(38.9 kg·hm-2)最低,S2处理吐絮期经济器官氮分配率和磷分配率(N 48.5%和P2O560.3%)、每100 kg皮棉氮素吸收量(28.6 kg)最低。【结论】综合来看,一膜三行下植株养分指标及产量均优于其他行距,更适宜作为高效机采的行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距 机采棉 干物质积累 氮分配率 磷分配率 氮利用效率 磷利用效率
下载PDF
播种季节对玉米生长发育及干物质生产和分配的影响 被引量:21
13
作者 张石宝 李树云 +2 位作者 胡丽华 尹树华 普琼芬 《云南植物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3-250,共8页
1996~1997年,在蒙自草坝对春、夏、秋、冬四季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生产与分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冬玉米生育期最长达171天,而夏玉米只有101天。2.春玉米花丝期前生产了较多的干物质,其它的则是花丝... 1996~1997年,在蒙自草坝对春、夏、秋、冬四季玉米的生长发育和干物质生产与分配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1.冬玉米生育期最长达171天,而夏玉米只有101天。2.春玉米花丝期前生产了较多的干物质,其它的则是花丝期后生产的干物质更多,干物质生产量与日照时数和LAI的乘积正相关。3.灌浆期籽粒重占总增重的比例与各季玉米灌浆期≥10℃的积温正相关。4.春玉米籽粒生产除灌浆期的光合产物外,动用了前期贮存物的11.1%,其他玉米完全依赖于灌浆期的光合产物,并有不同比例光合产物贮存于营养体中。说明春玉米的产量受限于灌浆期的光合产物,其它玉米则受库容小或运输不畅的限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亚热带地区 播种季节 生长发育 干物质生产 营养分配
下载PDF
高产棉花太阳辐射能利用率及干物质分配规律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潘学标 邓绍华 +5 位作者 蒋国柱 吴同礼 董占山 崔秀稳 潘晓康 龙腾芳 《棉花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X期53-62,共10页
通过对1988~1989年高产棉花栽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棉花的太阳辐射利用率在叶面积系数小于2.0时随叶面积系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大于2.0时增加变缓。从生育时间看,7月中旬前太阳辐射利用率指数上升,7月中旬至8月底相对稳定在1.2~1.4... 通过对1988~1989年高产棉花栽培试验结果进行分析发现,棉花的太阳辐射利用率在叶面积系数小于2.0时随叶面积系数的增加而线性增加,大于2.0时增加变缓。从生育时间看,7月中旬前太阳辐射利用率指数上升,7月中旬至8月底相对稳定在1.2~1.4克/兆焦左右,9月以后又不同程度线性下降。生长季内子棉太阳辐射经济效率1988和1989年分别为0.14和0.15克/兆焦。收获指数与最大叶面积系数呈显著负相关;盛花期之前棉株各器官之间的同伸关系或明显,盛花期后器官的生长相互间无明显的确定性关系。如能调节密度与叶面积系数的关系,使得既提高5~6月的辐射能利用率,同时使7~8月叶面积系数维持在3.0~3.5的适宜范围内,9~10月群体又不早衰,则有利于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 光能利用率 干物质分析
全文增补中
甘薯干物质分配及产量形成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5
作者 张晓艳 刘锋 +4 位作者 王风云 刘淑云 封文杰 王殿昌 朱建华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8年第12期505-510,共6页
根据甘薯器官生长与温度和辐射的关系,建立了基于累积辅热积的甘薯干物质分配及产量形成的模拟模型,并利用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对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和块根干重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均符合较好,模拟结果... 根据甘薯器官生长与温度和辐射的关系,建立了基于累积辅热积的甘薯干物质分配及产量形成的模拟模型,并利用试验资料对模型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模型对地上部分干重、地下部分干重和块根干重的模拟结果与实测值均符合较好,模拟结果与实测值之间的拟合度值分别为0.97、0.96、0.95(均为0.01水平显著相关),预测相对误差分别为1.23%、1.89%、2.45%。模拟系统是采用C++Builder6.0为编程语言,在Pentium(R)4CPU、512MB内存计算机、中文Windows XP操作平台上开发的可执行模型系统。与已有的大田作物生长模型相比,建立的模型不仅预测精度较高和功能全面,而且模型参数易获取,具有较强实用性。模型能够预测甘薯干物质分配及产量指标,从而为甘薯生产管理和环境调控的优化提供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干物质分配 产量
下载PDF
灌溉施肥部位对玉米同化物分配和水分利用的影响 被引量:6
16
作者 何华 康绍忠 曹红霞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8期1458-1461,共4页
用土柱管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深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地上地下部分同化物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表下灌施抑制了玉米生育早期的地上部分生长,使根系向土壤中下层的分布加强,从而保证了作物中后期对... 用土柱管栽试验方法研究了不同灌溉施肥深度对夏玉米生长发育、地上地下部分同化物分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土表下灌施抑制了玉米生育早期的地上部分生长,使根系向土壤中下层的分布加强,从而保证了作物中后期对水分养分的吸收利用,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玉米生长的最佳灌施深度为30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灌溉施肥深度 玉米 同化物分配 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292”菜用大豆干物质与其氮磷钾含量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黄建成 蔡赐喜 +2 位作者 林国强 罗英 陈益明 《福建省农科院学报》 CAS 1996年第4期52-55,共4页
对菜用大豆品种“292”分别于二复叶期、始花期、结英期、采青期的植株进行化验分析的结果表明:(1)结荚至采青期为于物质积累最快时期,占总积累量的43.98%,始花至结荚为日增重最快阶段。(2)苗期至始花期氮、磷均以叶... 对菜用大豆品种“292”分别于二复叶期、始花期、结英期、采青期的植株进行化验分析的结果表明:(1)结荚至采青期为于物质积累最快时期,占总积累量的43.98%,始花至结荚为日增重最快阶段。(2)苗期至始花期氮、磷均以叶中含量最高,钾以茎中含量最高。采青期荚中氮、磷、钾含量最高。(3)不同器官中全氮、磷、钾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氮含量叶>花荚>茎、磷含量花荚>叶>茎、全钾含量茎>叶>花荚。(4)每100kg青英需N1.73kg,P2O50.19kg,K2O0.94kg,氮、磷、钾比例为1:0.11:0.5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用大豆 干物质 分配 大豆
下载PDF
6个甘薯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程鹏 田欢 +5 位作者 王佳佳 李静 黄雨 王璐璐 陈晓玲 傅玉凡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00-1705,共6页
以高干型(渝薯1号和渝薯27)、中干型(渝苏303、渝苏8号和渝薯99)和低干型(潮薯1号)甘薯为研究对象,考察移栽15、30、60、90、120d后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特性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中、低干型品种比较,高干型品种前期(1... 以高干型(渝薯1号和渝薯27)、中干型(渝苏303、渝苏8号和渝薯99)和低干型(潮薯1号)甘薯为研究对象,考察移栽15、30、60、90、120d后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特性及其与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与中、低干型品种比较,高干型品种前期(15~60d)干物质积累多,增速快,地上部干物质分配比例高,在中期(60~90d)地上部干物质增长速度达到最高值为2.31g/(plant·d),生长前、中期净同化率较高,最高达12.018g/(m^2·d)。各时期生物总干产均与叶片干物质积累呈极显著正相关,而与各部位干物质分配比例没有相关性,块根干产与块根干物质分配比例在60d前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高干型品种中期茎叶稳健生长,干物质向块根转移早,后期(90~120d)叶面积和叶片干产不衰减,这些特点有利于品种高产。本研究为甘薯品质育种和产业化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干物质 积累与分配 净同化率 农艺性状 相关性
下载PDF
覆膜和生物炭对马铃薯干物质量积累与分配动态的影响 被引量:2
19
作者 宋明丹 李正鹏 +1 位作者 詹舒婷 李飞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48-456,共9页
缺水和土壤肥力低下是限制青藏高原东部农业区马铃薯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采用田间试验,研究覆膜和施用生物炭对马铃薯干物质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覆膜和生物炭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马铃薯生长的高峰期分别... 缺水和土壤肥力低下是限制青藏高原东部农业区马铃薯产量提升的关键因素,采用田间试验,研究覆膜和施用生物炭对马铃薯干物质量积累与分配的影响,进一步揭示覆膜和生物炭对马铃薯生长和产量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马铃薯生长的高峰期分别为块茎形成期和淀粉积累期。Logistic方程能较好地模拟马铃薯总干物质量和块茎干物质量的累积过程,块茎进入快速生长期的时间比植株晚200 GDD(Growing Degree Day)。覆膜在播后75 d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分别使植株和块茎的快速生长期延长420和196 GDD;生物炭在播后130 d显著促进植株生长,分别使快速生长期延长449和336 GDD,覆膜和施生物炭的交互作用不显著。马铃薯根系和叶片分配指数随播后时间呈幂函数递减,且根系的下降速率明显大于叶片。播后62 d,生物炭和覆膜的根系分配指数分别是对照的1.5和0.79倍,在块茎膨大期以前,生物炭提高根系分配指数,覆膜则降低根系分配指数。覆膜和生物炭分别提高马铃薯产量49.2%和28.0%,且覆膜的增产幅度明显大于生物炭。此外,生物炭使马铃薯蛋白质和淀粉含量分别降低13.3%和4.9%。综合来看,覆膜仍然是该地区马铃薯增产提质的首选措施。该研究为生物炭的应用和马铃薯的高产栽培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膜 生物炭 LOGISTIC方程 干物质量 分配指数
下载PDF
北方杂交粳稻干物质积累转移特点及其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房闵 唐亮 +2 位作者 徐海 王嘉宇 徐正进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759-766,共8页
为了分析北方杂交粳稻高生物量,而产量优势不突出的原因,以140份恢复系材料与不育系辽99A杂交组配而成的140个杂交粳稻组合为试材,研究北方杂交粳稻物质生产和分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粳稻生物产量大,叶片和叶鞘在齐穗期后... 为了分析北方杂交粳稻高生物量,而产量优势不突出的原因,以140份恢复系材料与不育系辽99A杂交组配而成的140个杂交粳稻组合为试材,研究北方杂交粳稻物质生产和分配及其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杂交粳稻生物产量大,叶片和叶鞘在齐穗期后干物质输出率低,而引起结实率和千粒重低,是制约杂交粳稻产量优势不突出的主要因素。产量与齐穗期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齐穗期后叶片干物质转换率、叶鞘干物质转换率和输出率与产量和经济系数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总体在巩固杂交粳稻生物量大这个优势的基础上保证大穗,提高齐穗期后干物质生产的同时提高叶片和叶鞘干物质的转换率有利于高产杂交粳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产量 干物质积累转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