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19篇文章
< 1 2 3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超高产玉米品种干物质积累与分配特点的研究 被引量:158
1
作者 黄智鸿 王思远 +5 位作者 包岩 梁煊赫 孙刚 申林 曹洋 吴春胜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95-98,共4页
以4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超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高的生物产量是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高产和超高产品种的物质生产优势表现在生育中期和后期,玉米植株个体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变化;玉米干物质在各器官... 以4个玉米品种为试验材料,比较研究了超高产玉米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特点。结果表明:高的生物产量是获得高产的物质基础;高产和超高产品种的物质生产优势表现在生育中期和后期,玉米植株个体干物质积累呈S形曲线变化;玉米干物质在各器官的分配随生长中心的转移而发生变化,小喇叭口以前干物质主要分配在叶片,之后转为茎、叶;散粉后,各器官干物质开始向子粒转移,高产品种子粒产量主要来源于生育后期叶片制造的光合产物即成为光合产物的分配中心,并与抽雄后具有较高的叶面积指数且持续时间较长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产量
下载PDF
高产小麦耗水特性及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 被引量:110
2
作者 郑成岩 于振文 +2 位作者 马兴华 王西芝 白洪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1450-1458,共9页
在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小麦生长季降水量分别为128.0mm和246.4mm条件下,采用不同灌水量处理,研究了高产条件下冬小麦的耗水特性和小麦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底水和拔节水分别灌溉60mm处理(W2)在两个生长季获得了最高的... 在2005—2006年和2006—2007年小麦生长季降水量分别为128.0mm和246.4mm条件下,采用不同灌水量处理,研究了高产条件下冬小麦的耗水特性和小麦干物质的积累与分配。结果表明,底水和拔节水分别灌溉60mm处理(W2)在两个生长季获得了最高的籽粒产量,2005—2006年生长季其水分利用效率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灌水处理;2006—2007年生长季,其水分利用效率较高,降水量、灌水量和土壤供水量分别占农田耗水量的47.32%、23.04%和29.64%;与不灌水处理(W0)相比,灌水处理显著提高开花后干物质的积累量和开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对籽粒的贡献率,以W2处理最高,分别达8241.59kghm-2和84.18%。灌水量过多显著减少光合产物向籽粒的分配,使产量降低。随灌水量增加,小麦全生育期耗水量显著增大,灌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增加,降水量和土壤供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均降低,以土壤供水量所占比例降低最大。综合考虑小麦的籽粒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在本试验条件下,以底水和拔节水各60mm的灌溉量为最优。在小麦生长季降雨量为246.4mm条件下,仅灌60mm底水亦可获得较高的籽粒产量,其土壤供水量占农田耗水量的比例和灌溉水的利用效率高于底水和拔节水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耗水特性 干物质积累与分配 籽粒产量
下载PDF
不同水稻品种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 被引量:91
3
作者 童平 杨世民 +4 位作者 马均 吴合洲 傅泰露 李敏 王明田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505-511,共7页
对12个杂交水稻品种在两类生态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适应环境的能力主要由其自身因素决定,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品种间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差异均比生态区域间的差异更显著.产量与总干物质量和... 对12个杂交水稻品种在两类生态条件下的光合特性及干物质积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水稻适应环境的能力主要由其自身因素决定,品种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品种间的净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差异均比生态区域间的差异更显著.产量与总干物质量和净光合速率呈显著正相关,决定系数R2分别为0.584和0.590,与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转换率相关不显著.与低光强地区相比,高光强地区叶片厚度和干物质积累量增加,茎鞘物质输出率和茎鞘物质转换率降低.在光照充足的条件下,产量中来自于后期光合积累物质的比例较大;在光照不足的条件下,产量中来自于前期干物质积累及其转运的比例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生态条件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氮肥后移对绿洲灌区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 被引量:72
4
作者 魏廷邦 胡发龙 +4 位作者 赵财 冯福学 于爱忠 刘畅 柴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5期2916-2927,共12页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传统施氮技术下,全膜覆盖玉米生育后期土壤氮肥供应不足、早衰和减产等问题,探讨氮肥后移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于河西绿洲灌区进行大田试... 【目的】针对绿洲灌区传统施氮技术下,全膜覆盖玉米生育后期土壤氮肥供应不足、早衰和减产等问题,探讨氮肥后移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构成的影响,以期为优化试区氮肥管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2012—2015年,于河西绿洲灌区进行大田试验,在总施氮量相同且基肥和大喇叭口期追肥分别占总施氮量20%和40%条件下,设3个施氮处理:氮肥后移20%(拔节肥10%+花粒肥30%,M1)、氮肥后移10%(拔节肥20%+花粒肥20%,M2)和传统施氮(拔节肥30%+花粒肥10%,M3),研究不同氮肥追施制度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动态和产量构成的调控效应。【结果】氮肥后移增大了玉米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干物质平均增长速率,提前了干物质最大增长速度出现的天数。在氮肥后移20%施氮制度下,玉米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和干物质平均增长速率分别较传统施氮处理提高15.6%和6.6%,玉米干物质最大增长速率出现的天数较传统施氮提前2.9 d。施氮制度对玉米生物产量、籽粒产量、收获指数、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均有显著影响。氮肥后移20%施氮制度下,玉米生物产量较传统施氮处理高6.6%,但氮肥后移10%处理生物产量与传统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氮肥后移20%和10%处理玉米的籽粒产量分别较传统施氮处理提高14.1%和5.1%;氮肥后移20%施氮处理收获指数较传统施氮处理高7.5%,但氮肥后移10%施氮处理与传统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氮肥后移20%施氮处理下,玉米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分别较传统施氮处理高8.9%、12.9%、5.8%,但氮肥后移10%处理的千粒重与传统施氮处理差异不显著。通径分析表明,氮肥后移主要通过提高有效穗数,进一步提高穗粒数和千粒重,从而提高产量。说明氮肥后移20%施氮处理通过优化玉米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对产量产生了调控作用。【结论】在河西绿洲灌区,总施氮量450 kg·hm^(-2)时,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洲灌区 氮肥后移 玉米 干物质积累 产量构成
下载PDF
施磷对间套作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分配及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 被引量:69
5
作者 陈远学 李汉邯 +5 位作者 周涛 陈新平 黄蔚 刘静 张朝春 徐开未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2799-2806,共8页
要通过2011、2012年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间套作体系中不同施磷处理(小麦0、45、90、135、180kgP205·hm~,记为wPo、WP1、WP2、WP3、WP4;玉米0、37.5、75、112.5、150kgP20,·hm~,记为MPo、MP... 要通过2011、2012年连续两年田间试验,研究了“小麦/玉米/大豆”间套作体系中不同施磷处理(小麦0、45、90、135、180kgP205·hm~,记为wPo、WP1、WP2、WP3、WP4;玉米0、37.5、75、112.5、150kgP20,·hm~,记为MPo、MPl、MP2、MP3、MP4)对玉米叶面积指数、干物质积累动态和磷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玉米与小麦共生期,施磷明显增加了玉米叶面积指数(LAI)和群体光合势(LAD),促进了茎、叶干物质的积累(DMA);玉米拔节以后LAI、LAD、生长率(CGR)和DMA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最大值都出现在MP,或MP,处理;玉米生殖生长期营养器官的干物质输出随着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玉米籽粒产量和体系总产量均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少,都以P,处理为最高,分别为6588和11955kg·hm~.玉米磷肥表观利用率(PARE)以MP2处理最高(26.3%),分别比MP,(14.4%)、MP3(19.0%)、MP4(10.4%)处理高82.6%、38.4%和152.9%.综上,在麦/玉/豆间套作体系中,适量施用磷肥可促进玉米的生长、减轻小麦对玉米的影响,同时可提高玉米当季磷肥利用率,玉米的磷肥施用量在75~112.5kgP20,·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体系 玉米 干物质积累 产量 磷利用率
原文传递
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分配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5
6
作者 马尚宇 王艳艳 +5 位作者 刘雅男 姚科郡 黄正来 张文静 樊永惠 马元山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375-385,共11页
为明确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于 2016-2017 年和 2017-2018 年两个小麦生长 季, 采用 3 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以播期为主区[10 月 12 日播种(适播, ST)和 11 月 12 日播种(晚播, LT)], 播量为 裂区[2.25×106 株&#... 为明确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产量形成的影响, 于 2016-2017 年和 2017-2018 年两个小麦生长 季, 采用 3 因素裂区试验设计, 以播期为主区[10 月 12 日播种(适播, ST)和 11 月 12 日播种(晚播, LT)], 播量为 裂区[2.25×106 株·hm 2(M1)、3.00×106 株·hm 2(M2)和 3.75×106 株·hm 2(M3)], 每个播量设置 3 个施氮量[纯 N 150 kg·hm 2(N1)、225 kg·hm 2(N2)和 300 kg·hm 2(N3)], 研究播期、播量和施氮量对小麦干物质积累、转运和 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播期、播量和施氮量 3 因素互作显著影响了小麦产量及其构成要素、氮素利 用效率、干物质积累量、花前干物质转运、花后干物质积累以及成熟期干物质在各器官中的分配。其中, ST 处理显著提高了开花期群体干物质量、成熟期干物质量、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小麦穗数、 穗粒数、千粒重和产量显著高于 LT 处理。在 ST 和 LT 处理条件下, M2 和 M3 处理有效穗数、开花期干物质 量和成熟期干物质量显著高于 M1, M2 处理穗粒数、花后干物质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单茎中籽粒重量及 其在单茎中所占比例较高, 显著高于 M1 和 M3。N3 处理的有效穗数、开花期群体干物质量、成熟期干物质 量和花后干物质量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显著高于 N1 和 N2。在 ST 处理条件下 M1、M2 处理和 LT 处理条件下 所有播量处理均以 N3 的穗粒数、千粒重和单茎籽粒干重及其在单茎中所占比例较高。本试验条件下, 增施氮 肥和适当增大播量有利于小麦产量的提高。小麦‘安农大 1216’在 10 月 12 日播种, 播种密度 3.00×106 株·hm 2、 施氮量为 300 kg·hm 2 时可以获得较好的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播期 播量 施氮量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产量 氮素利用效率
下载PDF
剪叶对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干物质积累及籽粒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55
7
作者 刘万代 尹钧 朱高纪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353-1360,共8页
【目的】为了探讨高产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产量的贡献。【方法】选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剪叶对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地上干物质积累、茎节重、籽粒结实与粒重的影响。【结果】抽穗期剪叶均导致两种穗型... 【目的】为了探讨高产条件下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产量的贡献。【方法】选用两种穗型小麦品种为试验材料,研究了抽穗期剪叶对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地上干物质积累、茎节重、籽粒结实与粒重的影响。【结果】抽穗期剪叶均导致两种穗型品种的干物质积累量下降和籽粒产量降低,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受影响较大;剪叶提高了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以多穗型品种豫麦49增幅较大;剪叶提高了茎秆内贮存物质的转移率,以大穗型品种宿2001转移率增幅较大,表现为茎节干重明显减轻。剪叶后,剩余叶片净光合速率和茎秆内贮存物质转移率的提高,均不足以弥补剪叶造成的损失,最终表现为结实粒数减少,粒重降低;随被剪叶片数增加、叶位升高,结实粒数和粒重降低更多。【结论】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叶片对籽粒产量的贡献存在差异,多穗型品种大于大穗型品种,因此,在小麦抽穗后,多穗型品种叶片对增加籽粒产量起着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穗型 剪叶 光合速率 干物质积累 籽粒产量
下载PDF
高产大豆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45
8
作者 孙贵荒 刘晓丽 +1 位作者 董丽杰 陈艳秋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99-202,共4页
本研究采用具高产潜力的三个大豆新品种 (系 ) ,研究了在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水平下大豆干物质积累动态、作物生长率等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干物质积累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品种间、不同施肥量间、不同种植密度间的干物质积... 本研究采用具高产潜力的三个大豆新品种 (系 ) ,研究了在不同密度、不同施肥水平下大豆干物质积累动态、作物生长率等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干物质积累与经济产量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 :品种间、不同施肥量间、不同种植密度间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均存在较大差异 ;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经济产量呈正相关变化趋势 ,其中盛花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 ,结荚鼓粒期干物质积累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物质积累 大豆 经济产量 生物产量 作物生产率
下载PDF
土壤耕作和施肥方式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60
9
作者 周宝元 孙雪芳 +2 位作者 丁在松 马玮 赵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129-2140,共12页
【目的】改善土壤耕作方式和氮肥施用技术是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拟通过分析浅旋、免耕和条带深松3种耕作方式下缓释肥和常规施肥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阐明其产量及氮肥效率差异形... 【目的】改善土壤耕作方式和氮肥施用技术是进一步提高玉米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的重要措施。本研究拟通过分析浅旋、免耕和条带深松3种耕作方式下缓释肥和常规施肥对夏玉米干物质积累、转运及光合特性的影响,阐明其产量及氮肥效率差异形成的生理过程。【方法】试验于2013—2014年在河南新乡进行。采用裂区设计,耕作方式为主区,设浅旋耕作(rotary tillage,R),免耕直播(no-tillage,N)和条带深松(sub-soiling,S)3种耕作方式;肥料类型为副区,设缓释肥(slow release fertilizer,SRF)和常规施肥(conventional compound fertilizer,CCF)2个处理。【结果】与传统施肥和土壤耕作方式比,施用缓释肥与条带深松耕作均能维持植株开花后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且条带深松与缓释肥耦合处理的值最大。成熟期,3种耕作方式下,缓释肥处理叶面积指数降幅两年平均分别低于常规施肥处理7.5%(N)、9.7%(R)和11.8%(S);缓释肥处理净光合速率降幅两年平均分别低于常规施肥处理7.3%(N)、11.5%(R)和16.8%(S)。条带深松耕作下缓释肥处理LAI高于其他处理16.0%—47.9%,穗位叶光合速率较其他处理高14.5%—52.3%。花后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光合速率可促进玉米中后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及积累持续期的增加,从而显著提高花后光合产物的积累量及同化量。3种耕作方式下,缓释肥处理花后干物质同化量较常规施肥处理两年平均分别提高1.5%(N)、21.4%(R)和24.4%(S);缓释肥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较常规施肥处理两年平均分别提高11.0%(N)、12.2%(R)和17.0%(S)。其中条带深松耕作与缓释肥耦合处理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和同化量显著高于其他处理,两年平均增幅分别为13.4%—28.9%和17.4%—39.6%。玉米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同化量的增加是玉米籽粒产量提高的主要原因。因此,施用缓释肥通过增加千粒重,条带深松耕作通过增加收获穗数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缓释肥 耕作方式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产量
下载PDF
氮肥施用时期与比例对超高产冬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37
10
作者 姜丽娜 邵云 +1 位作者 金毓翠 李春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70-73,共4页
选用具有超高产潜力的豫麦 4 9号 ,研究了总施氮量 2 70 kg.hm- 2 时不同氮肥施用时期与比例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干物质积累量及日积累量在拔节期以前随底施氮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又受追施氮肥的影响。植株... 选用具有超高产潜力的豫麦 4 9号 ,研究了总施氮量 2 70 kg.hm- 2 时不同氮肥施用时期与比例对小麦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1干物质积累量及日积累量在拔节期以前随底施氮肥比例的增加而增加 ,同时又受追施氮肥的影响。植株地上部干物质日积累量高峰值出现在抽穗~灌浆初期 ;2药隔期追施氮肥 ,可以改善产量性状 ,提高产量。扬花期喷施氮肥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比例 超高产 冬小麦 氮肥 干物质积累 疸施肥 施肥时期
下载PDF
不同施氮方式对玉米干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4
11
作者 王进军 柯福来 +1 位作者 白鸥 黄瑞冬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392-395,共4页
为了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方面研究高效实用的尿素施用方法,通过不同量的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和普通尿素一次追施对玉米进行处理,研究其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施氮增加了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普通尿素一次追施的干物质最大... 为了从干物质积累和产量方面研究高效实用的尿素施用方法,通过不同量的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和普通尿素一次追施对玉米进行处理,研究其干物质积累、分配以及产量情况。结果表明:施氮增加了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普通尿素一次追施的干物质最大积累速率大于缓释尿素一次基施。缓释尿素一次基施的碳转移量大于普通尿素一次追施,但光合碳量却小于普通尿素一次追施。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和普通尿素一次追施处理均提高了玉米产量,其中普通尿素一次追施处理的籽粒产量显著大于缓释尿素一次基施处理。由于缓释尿素肥力释放平稳,一次基施使得干物质积累速率较小。虽然后期干物质向籽粒转移的量较大,但增产幅度较小。因此,玉米生产应注意后期氮素供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物质积累 产量 氮肥
下载PDF
施肥量对烟田土壤氮素供应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42
12
作者 李宏光 赵正雄 +3 位作者 杨勇 孙建锋 李少明 徐发华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7-42,共6页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肥料施用水平对烟田土壤氮素供应、烟株生物学性状和体内物质累积、养分吸收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水平明显影响到烟株生长初期根系生长密集区域土壤的无机氮供应状况.氮肥施用水平愈高,团棵时根系生长密... 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肥料施用水平对烟田土壤氮素供应、烟株生物学性状和体内物质累积、养分吸收及产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氮肥施用水平明显影响到烟株生长初期根系生长密集区域土壤的无机氮供应状况.氮肥施用水平愈高,团棵时根系生长密集区域土壤无机氮供应也愈多.但烤烟根部以及整株的干物质积累在一定的施氮量范围内,随着施氮量增加而增加;但施肥量过多对烟株生长前期的根部以及整株体内干物质积累有一定的抑制,而后期则表现出促进.打顶前烟株体内氮、磷、钾养分的累积在不同施氮量处理间无明显差异,而在打顶后总体上表现出随施肥量增加而增加的趋势,但不同施肥量间增加幅度存在较大的差异.在适宜施氮量及其以下时,烟株打顶后体内的氮素累积量与打顶时相比增幅不大,而过高的氮肥施用水平会导致烟株生长后期体内有过多氮的积累,致使中、上部叶片变厚、叶片扩展不好,而不利于烟叶质量的提高.综合衡量,在本试验条件下,施肥量以纯氮75 kg/hm2为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施肥量 土壤氮供应 叶片扩展 吸氮量 干物质累积 产值量
下载PDF
氮钾配施和栽插密度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6
13
作者 贾赵东 马佩勇 +2 位作者 边小峰 郭小丁 谢一芝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2期320-327,共8页
以兼用型甘薯品种苏薯15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与氮、钾肥配施对甘薯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钾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和经济产量的形成有较大影响。薯干产量与干物率、基部... 以兼用型甘薯品种苏薯15号为材料,采用田间小区试验,研究了不同栽插密度与氮、钾肥配施对甘薯产量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氮、钾肥施用量和栽插密度对甘薯干物质积累和经济产量的形成有较大影响。薯干产量与干物率、基部分枝数呈显著正相关,与蔓薯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茎粗呈显著负相关;薯块干物率与最长蔓长、茎粗、基部分枝数都呈负相关关系,其中与茎粗呈极显著负相关。供试18种处理组合中低氮低钾低密度处理经济产量最高,蔓薯比最佳;在对块根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效应中,施钾量>栽插密度>施氮量,且施钾量和栽插密度有显著的互作效应;施氮量和栽插密度是影响地上部干物质积累的主要因素。因此,生产中保持合理的栽插密度是获得高产的基本条件,欲通过增加栽插密度来获取超高产的可能性不大。从本试验来看,纯氮120 kg/hm2、K2O180 kg/hm2与栽插密度4.95×104株/hm2的肥密组合有利于苏薯15号发挥其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氮钾配施 栽插密度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播期与密度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46
14
作者 于吉琳 聂林雪 +5 位作者 郑洪兵 张卫建 宋振伟 唐建华 林志强 齐华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80,共5页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与密度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密度和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关系紧密,早播密植、晚播稀植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积累;随播期推迟,产量呈下降趋势,且播期越晚,产量下降越显著。产量构成因... 以郑单958为试验材料,研究播期与密度对玉米物质生产及产量形成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与密度和玉米群体干物质积累关系紧密,早播密植、晚播稀植有利于群体干物质积累;随播期推迟,产量呈下降趋势,且播期越晚,产量下降越显著。产量构成因素对产量的贡献率因气象条件而异,穗数和千粒重对产量贡献率较大,且随播期推迟均有所降低;花前充足的光辐射、花期适量的降水及花后适宜的有效积温对玉米产量有明显促进作用。苗后50~60 d的光辐射对穗数影响极显著,光辐射及降雨量与穗粒数也呈显著正相关;苗后70 d至成熟期的有效积温对千粒重影响显著。因此,适当调节播期,使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处于最适的气象条件有利于发挥玉米高产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播期 密度 干物质积累 产量
原文传递
大豆不同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与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35
15
作者 张晓艳 杜吉到 +4 位作者 郑殿峰 冯乃杰 张玉先 梁喜龙 丁希武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6年第11期161-163,共3页
以垦农4号和垦鉴21号大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大豆在3种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在不同群体条件下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趋势大致呈一抛物线,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在V3和R1达显著水平,R3... 以垦农4号和垦鉴21号大豆为试验材料,研究了大豆在3种不同密度条件下的叶面积指数及干物质积累动态与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各品种在不同群体条件下叶面积指数的变化趋势大致呈一抛物线,叶面积指数与产量的相关性在V3和R1达显著水平,R3、R5和R6达极显著水平;不同种植密度、品种间的干物质积累动态均存在差异;各阶段干物质积累量与产量的关系,在R3呈显著正相关,R5呈极显著正相关;KJ21后期群体发育在高密度下仍能维持较高的叶面积指数和干物质积累量,适合密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LAI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不同栽培模式对旱地春玉米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45
16
作者 张仁和 胡富亮 +4 位作者 杨晓钦 高杰 郝引川 张兴华 薛吉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619-1627,共9页
明确旱地春玉米高产与水分高效协调的栽培技术及其生理原因,对提高水分限制条件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玉米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郑单958为材料,于2010年和2011年在陕西长武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当地农户栽培(对照)、高产高效栽培... 明确旱地春玉米高产与水分高效协调的栽培技术及其生理原因,对提高水分限制条件下玉米水分利用效率及玉米可持续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郑单958为材料,于2010年和2011年在陕西长武进行大田试验,设置当地农户栽培(对照)、高产高效栽培、超高产栽培和再高产高效栽培等4种栽培模式,比较了其对春玉米光合特性和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地农户栽培、高产高效栽培、超高产栽培和再高产高效栽培产量平均达7.7、9.2、11.7和10.6 t hm^(-2),高产模式较对照产量分别提高20.1%、52.9%和37.7%,水分利用效率分别提高27.8%、60.9%和45.1%。与当地农户栽培相比,高产高效栽培、超高产栽培和再高产高效栽培提高了花后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和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UEL)、相对电子传递速率(ETR)、PSII实际量子产额(ΦPSII)和光化学猝灭(qP);延缓了叶片衰老;花后干物质积累量分别增加29.0%、82.3%和56.1%。结果说明通过地膜覆盖、增加密度和氮肥运筹等关键栽培技术的集成与优化,可实现旱地春玉米高产与水分高效30%以上的目标;其增产增效的主要原因在于显著增强玉米花后叶片光捕获能力与光化学效率,延缓叶片早衰,促进花后干物质积累及其对籽粒的贡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栽培模式 光合特性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产量与水分利用效率
下载PDF
氮素基蘖穗肥不同施入比例对超级稻生育及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4
17
作者 付立东 王宇 +3 位作者 隋鑫 任海 李旭 李宝军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34-38,共5页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素基蘖穗肥不同施入比例对滨海稻区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2∶5∶3处理(B)的单产9780kg/hm2,比A(2∶4∶4)、C(2∶6∶2)、CK(2∶8... 以超级稻"盐丰47"为材料,采用小区对比试验方法,研究了氮素基蘖穗肥不同施入比例对滨海稻区水稻生育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2∶5∶3处理(B)的单产9780kg/hm2,比A(2∶4∶4)、C(2∶6∶2)、CK(2∶8∶0)处理分别增产了0.6%、3.4%和5.6%;其单位面积有效穗数及颖花数、生物产量及抽穗至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均高于A、C、CK处理。随着穗肥施入比例的加大,齐穗期水稻群体的高效叶面积率、功能叶片SPAD值逐渐增大,且乳熟期、蜡熟期、黄熟期功能叶片SPAD仍维持较高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氮素基蘖穗肥 叶龄 叶面积指数 干物质积累量 产量
下载PDF
吐丝期干旱胁迫对玉米生理特性和物质生产的影响 被引量:43
18
作者 张仁和 郭东伟 +5 位作者 张兴华 路海东 刘建超 李凤艳 郝引川 薛吉全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884-1890,共7页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抗旱性强)和陕单902(抗旱性弱)为材料,采用抗旱池栽控水试验,研究了2个品种叶片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以及干物质转运对吐丝期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吐丝期干旱胁迫下2个品种产量分别降低39.10%和44.87%;叶片净... 以玉米品种郑单958(抗旱性强)和陕单902(抗旱性弱)为材料,采用抗旱池栽控水试验,研究了2个品种叶片光合特性、保护酶活性以及干物质转运对吐丝期干旱胁迫的响应。结果表明,在吐丝期干旱胁迫下2个品种产量分别降低39.10%和44.87%;叶片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显著下降,胞间CO2浓度(Ci)先升后降。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实际量子产额(ΦPSII)、光化学猝灭(qP)降低,非光化学猝灭(qN)升高;抗氧化酶(SOD、POD和CAT)活性先升高后降低,而丙二醛(MDA)含量一直升高。吐丝期干旱胁迫增加了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率)及其对籽粒转运的贡献率;但郑单958受干旱影响程度小于陕单902。抗旱品种郑单958具高抗氧化酶活性清除活性氧,使得膜脂过氧化程度轻,维持较高的光化学效率,延长叶片光合功能期,促进花前营养器官贮藏同化物转运量对籽粒的贡献率。这可能是其在干旱胁迫下仍能获得较高产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干旱胁迫 生理特性 干物质积累与转运 籽粒产量
下载PDF
玉米群体根系活力与物质积累及产量的关系 被引量:30
19
作者 陆卫平 张其龙 +2 位作者 宗寿余 卢家栋 王昭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718-722,共5页
以玉米中熟种苏玉9号为材料,通过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群体根系伤流强度动态和节根组成与物质积累、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群体气生根数与节根量、灌浆结实期根系伤流强度、总粒数、抽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呈正相关.生育... 以玉米中熟种苏玉9号为材料,通过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处理,研究群体根系伤流强度动态和节根组成与物质积累、产量构成的关系.结果表明:玉米群体气生根数与节根量、灌浆结实期根系伤流强度、总粒数、抽丝后干物质积累量及产量呈正相关.生育过程中抽丝期的群体根系伤流量强度与抽丝后于物质积累量、总干物质积累量及籽粒产量相关最密切.气生根的多少和抽丝期根系伤流强度的高低可作为玉米高产栽培群体质量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根系 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两种生态条件下氮素调控对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42
20
作者 李旭毅 孙永健 +4 位作者 程洪彪 郑宏祯 刘树金 胡蓉 马均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773-781,共9页
以Ⅱ优498水稻为试材,在温江和汉源两种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方式对宽窄行、三角形、扩行减株稀植和抛秧栽培4种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栽培方式在两地最佳施氮量均为N 180 kg/... 以Ⅱ优498水稻为试材,在温江和汉源两种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方式对宽窄行、三角形、扩行减株稀植和抛秧栽培4种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栽培方式在两地最佳施氮量均为N 180 kg/hm2。在此施氮量下,宽窄行和三角形栽培氮肥运筹措施以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6∶3∶1最佳,扩行减株稀植栽培方式以5∶2∶3最佳,抛秧栽培温江点和汉源点分别为4∶1∶5和5∶2∶3最佳。不同栽培方式在温江点均可通过适宜的氮肥调控,提高群体颖花量和生物产量而获得高产;汉源点三角形栽培通过适宜的氮肥调控措施不仅生物产量极显著提高,还维持了较高的收获指数(H I),增产潜力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方式。此外,宽窄行栽培较扩行减株稀植栽培具有一定的边际效应,生态条件和氮肥调控措施的改变对其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与后期群体大小和温光条件有关;抛秧栽培抽穗前干物质生产优势明显,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采取适宜的氮肥后移措施来提高其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是其高产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生态条件 栽培方式 氮素调控 干物质积累 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