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兰察布市旱作农业区发展荞麦种植业的政策研究 被引量:4
1
作者 贾海波 韩明玉 《内蒙古农业科技》 2010年第2期12-13,共2页
荞麦作为乌兰察布市特色产业,其生态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其产业化发展道路仍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制约荞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国家政策引导、种植技术改良以及加强生态意识、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手段,大力发展荞麦产业... 荞麦作为乌兰察布市特色产业,其生态效益显著,市场前景广阔,但是其产业化发展道路仍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分析了制约荞麦产业发展的主要问题,提出通过国家政策引导、种植技术改良以及加强生态意识、提升产品附加值等手段,大力发展荞麦产业,引导乌兰察布市旱作农业走向可持续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荞麦 乌兰察布市 旱作农业区 政策研究
下载PDF
陕西旬邑西头遗址鱼嘴坡地点炭化植物遗存分析
2
作者 豆海锋 叶之童 李亚萍 《西部考古》 2022年第2期228-240,共13页
西头遗址鱼嘴坡地点位于陕西省旬邑县张洪塬的西侧边缘地带,考古发现有商周时期和汉代的文化遗存,以商周时期为主。我们通过系统的浮选工作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黍、大麦、小麦、大豆五种农作物,以及藜、野大豆、狗尾... 西头遗址鱼嘴坡地点位于陕西省旬邑县张洪塬的西侧边缘地带,考古发现有商周时期和汉代的文化遗存,以商周时期为主。我们通过系统的浮选工作获得了较为丰富的炭化植物遗存,包括粟、黍、大麦、小麦、大豆五种农作物,以及藜、野大豆、狗尾草、马鞭草、野燕麦等非农作物,浮选结果说明鱼嘴坡地点先民从事以粟黍为主的旱作农业生产。鱼嘴坡地点的植物遗存中还存在粟的颖果、带稃颖果及粟稃共存现象,说明该区域存在一定规模的粟类加工活动。通过对古豳地各个遗址动植物考古工作的总结分析,发现古豳地先民具有基本相似的生业模式,即以旱作农业为主,兼营畜牧业,这种混合型生业经济为周人崛起之后“小邦周”灭“大邑商”提供了稳固的经济基础。各个遗址对农业和畜牧业的不同偏重或可为探索先周文化提供另外一种行之有效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头遗址鱼嘴坡地点 植物遗存 旱作农业 古豳地 生业经济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