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激素受体阳性转移性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 被引量:7
1
作者 张金凤 胡夕春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881-884,共4页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欧美国家发病率最高。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环境、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变化,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2013年中国肿瘤... 乳腺癌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以欧美国家发病率最高。随着我国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环境、饮食结构等因素的变化,我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国家癌症中心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2013年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报道,全国肿瘤登记地区城市乳腺癌发病率2010年为47.79/10万,农村为27.72/10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肿瘤转移 药物疗法 激素受体阳性 内分泌治疗 氟维司群
原文传递
盐酸厄洛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哲峰 赵宏 焦顺昌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9年第2期119-121,共3页
目的分析盐酸厄洛替尼一线治疗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中位生存期、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以及对相关症状的控制,探索盐酸厄洛替尼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33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病理证实的ⅢB期或Ⅳ期非小细胞... 目的分析盐酸厄洛替尼一线治疗33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中位生存期、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以及对相关症状的控制,探索盐酸厄洛替尼作为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一线治疗方案的可行性。方法33例经组织学或细胞学病理证实的ⅢB期或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初治患者口服盐酸厄洛替尼150mg/d,直至患者死亡或肿瘤进展或发生不可耐受的毒副反应,服药前和服药后每月复查胸部CT进行肿瘤评估。结果客观缓解率为30.3%,疾病控制率为75.8%,性别、年龄、病理、体力状态评分等各亚组之间疗效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吸烟患者的疗效优于吸烟患者(P<0.05)。中位疾病进展时间5.9个月,中位生存期9.3个月,最常见毒副反应为皮肤毒性,未观察到血液学毒性。结论盐酸厄洛替尼一线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显示出良好的耐受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药物疗法 盐酸厄洛替尼
下载PDF
氯吡格雷治疗高龄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 被引量:1
3
作者 武云涛 陈艳梅 +4 位作者 于忠和 曹丹阳 曹晶晶 姚依群 周书明 《中华保健医学杂志》 2008年第3期177-179,共3页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将入选口服氯吡格雷的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高龄老年组7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8.16岁;老年组60例,年龄60~79岁,平均76.50±7.16岁;对照组82例,年龄≤59岁,平均56.50&#... 目的观察氯吡格雷治疗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方法将入选口服氯吡格雷的患者按年龄分为3组:高龄老年组70例,年龄≥80岁,平均84.50±8.16岁;老年组60例,年龄60~79岁,平均76.50±7.16岁;对照组82例,年龄≤59岁,平均56.50±3.16岁。分别口服氯吡格雷75mg/d后6个月、12个月检测肝功、肾功、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及血脂的变化,并观察各组发生胃肠道出血及其他不良反应,比较高龄老年组、老年组和对照组患者口服氯吡格雷的安全性。结果治疗前后3组患者肝功、肾功、血小板计数、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同时服用他汀类调脂药,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治疗后6个月、12个月低于治疗前(P<0.05),而治疗后6个月与治疗后12个月结果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龄老年冠心病患者口服氯吡格雷安全性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药物疗法 氯吡格雷
下载PDF
复方白芨膜剂治疗口腔溃疡100例报告
4
作者 徐萍 芦志忠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89年第1期24-26,共3页
本药膜以中药白芨为成膜材料,既有药效,又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粘着性,还载有肿节风、三七、板兰根、冰片等中药,在口腔内药效时间长。应用于口腔溃疡性病变,包括复发性口疮,扁平苔癣、创伤性溃疡、疱疹性口炎、慢性唇炎、腭皱襞区剥脱性... 本药膜以中药白芨为成膜材料,既有药效,又有良好的成膜性能和粘着性,还载有肿节风、三七、板兰根、冰片等中药,在口腔内药效时间长。应用于口腔溃疡性病变,包括复发性口疮,扁平苔癣、创伤性溃疡、疱疹性口炎、慢性唇炎、腭皱襞区剥脱性炎症等治疗,经随访100例,显效和好转率为9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溃疡 复方白芨膜剂 中药疗法 临床观察
下载PDF
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附12例报告)
5
作者 胡祖文 《江西医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61-63,共3页
报道12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PVT)患者。其中冠心病8例;感染性休克2例;家族性QT延长综合症1例;乙胺碘呋酮作用1例。临床心电图检查有9例伴QT延长;3例QT正常,治疗原则为除去病因、治疗原发病、中止PVT发作。并就MgSO_4、异丙肾上腺素和... 报道12例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PVT)患者。其中冠心病8例;感染性休克2例;家族性QT延长综合症1例;乙胺碘呋酮作用1例。临床心电图检查有9例伴QT延长;3例QT正常,治疗原则为除去病因、治疗原发病、中止PVT发作。并就MgSO_4、异丙肾上腺素和电复律对PVT的作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动过速 病因学 药物疗法 硫酸镁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