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红楼梦研究的现状与问题——兼论红学非学术 |
王文元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6 |
6
|
|
2
|
没有《红楼梦》,何来晚清——兼与王德威先生商榷 |
妥建清
|
《汕头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7 |
5
|
|
3
|
女娲神话的流转与《红楼梦》“顽石”意象的生成 |
段宗社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0 |
3
|
|
4
|
列藏本《红楼梦》研究四则 |
温庆新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2
|
|
5
|
从尤二姐与李瓶儿之死的同异看《红楼梦》之“深得金瓶壸奥” |
任竞泽
|
《阴山学刊》
|
2004 |
2
|
|
6
|
论红楼梦诗社与宋人“白战体”的关系 |
王献峰
|
《河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6 |
1
|
|
7
|
隔帘消息风吹透 捧心西子“泪”为魂——林黛玉之哭浅析 |
吴宝成
|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9 |
0 |
|
8
|
妙玉研究综述 |
曾少波
|
《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
2007 |
0 |
|
9
|
贾宝玉:一个移位的太阳英雄 |
单长江
单怡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09 |
2
|
|
10
|
余赵论争读解——百年红学研究中一个范例剖析 |
赵臻
|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
|
2010 |
1
|
|
11
|
从“林下”进入文本深处——《红楼梦》的“互文”解读 |
陈洪
|
《文学与文化》
|
2013 |
25
|
|
12
|
《红楼梦》中《葬花吟》两英译文比读与赏析 |
刘肖杉
|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2
|
|
13
|
《红楼梦》的方言构成及其演变——兼谈《红楼梦》方言研究与校勘中两种值得思考的倾向 |
胡文彬
|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21
|
|
14
|
《红楼梦》茶文化词语的翻译效果评析——基于目的论视角和两个英译本的比较 |
周维
|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3 |
23
|
|
15
|
权势与规约性——谈《红楼梦》中的称谓翻译 |
周方珠
|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20
|
|
16
|
语言形象再现的文类冲突——以《红楼梦》对联翻译为例 |
张小波
张映先
|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7
|
明清长篇家族小说及其叙事模式 |
王建科
|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14
|
|
18
|
《红楼梦》前80回与后40回某些文风差异的统计分析(两个独立二项总体等价性检验的一个应用) |
韦博成
|
《应用概率统计》
CSCD
北大核心
|
2009 |
19
|
|
19
|
中国历史上的人文主义思潮 |
李广柏
|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1 |
14
|
|
20
|
“杨宪益现象”的文学、文化阐释——兼谈文学翻译者主体性要素的构成 |
陈晓勇
|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