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 model for accurately calculating hyper-spectral, middle-shortwave infrared radiative transfer for remote sensing 被引量:6
1
作者 BAI WenGuang ZHANG Peng +2 位作者 ZHANG WenJian MA Gang QI ChengLi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8年第3期317-326,共10页
Although the calculation of radiative transfer in the middle-shortwave infrared band is important in the field of optical remote sensing, studies in this area of research are rare in China. Both solar reflection and a... Although the calculation of radiative transfer in the middle-shortwave infrared band is important in the field of optical remote sensing, studies in this area of research are rare in China. Both solar reflection and atmospheric emission should be considered when calculating radiative transfer in the middle-shortwave infrared band.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radiative transfer model based on the doubling and adding method. The new model uses approximate calculations of direct solar reflection,multiple scattering, and thermal emissions for a finitely thin atmospheric layer and considers both the solar and thermal sources of radiation. To verify its accuracy,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produced by the model for four typical scenarios(single layer at night,multi-layer aerosols, double-layer with ice and water clouds, and multi-layer with clouds and aerosols) were compared with those of the DISORT model. With the exception of a few channels, the absolute deviation between the two models was less than2×10^(-6) K. For the same calculation, the computation speed of the new model was approximately two to three times faster than that of the DISORT model. Sensitivity studies we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error resulting from using simplified calculation methods in the new model. The results obtained in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atmospheric thermal emission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 the measured radiance in the strong-absorption band(2230–2400 cm^(-1)), whereas solar radiation could be neglected in this region. However, neglecting solar radiation in the window region(2400–2580 cm^(-1)) introduced error on the order of dozens of K. Employing the average-layer temperature method simplified the calculation of thermal radiation but caused a larger error in the strong-absorption band than in the window region. In the doubling and adding method, the calculation error decreased as the value used for minimum optical thickness decreased.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atisfying the requirement of calculation precision, we can c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oubling and adding method Radiative transfer calculation Middle-shortwave infrared band Light scattering byclouds and aerosols
原文传递
玉米单倍体加倍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王文洁 周联东 +2 位作者 孙佩 刘经纬 王蕊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4年第25期8542-8543,共2页
主要综述了近年来玉米单倍体加倍方法的最新研究进展。自然加倍法和以秋水仙素及除草剂为加倍剂的化学加倍法是人们研究较多的加倍方法。
关键词 玉米单倍体 加倍方法 秋水仙素 除草剂
下载PDF
两种环境下玉米单倍体注射法与自然加倍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江禹奉 覃兰秋 +6 位作者 程伟东 周锦国 谭贤杰 谢和霞 曾艳华 谢小东 曾小军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20-23,共4页
以玉米杂交种正大619为母本,单倍体诱导系桂诱1号诱导其产生的单倍体为材料,在温室大棚和大田两种环境下,采用秋水仙素注射法和自然加倍法进行单倍体加倍处理,对两种环境下不同加倍方法的散粉率和吐丝率进行方差分析。对散粉率的分析表... 以玉米杂交种正大619为母本,单倍体诱导系桂诱1号诱导其产生的单倍体为材料,在温室大棚和大田两种环境下,采用秋水仙素注射法和自然加倍法进行单倍体加倍处理,对两种环境下不同加倍方法的散粉率和吐丝率进行方差分析。对散粉率的分析表明,在温室大棚环境下散粉率比在大田中有极显著提高,温室大棚中注射法与自然加倍散粉率分别是12.02%和13.97%,大田中分别为9.27%和6.87%。不同环境与加倍处理方法间的互作有显著差异,在温室大棚环境下,自然加倍法对提高散粉率的效果最好。对吐丝率的分析表明,吐丝率在温室大棚与大田环境之间有显著差异,大棚环境中注射法与自然加倍吐丝率分别是99.30%和99.37%,大田中分别为97.76%和96.36%。在育种基地创造适宜的玉米单倍体生长环境,自然加倍法也能够获得可观的雄穗散粉率,并提高雌穗吐丝率,从而提高单倍体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自然加倍 注射法 环境
原文传递
论程迥的古筮占研究及其儒学旨归 被引量:1
4
作者 林忠军 《周易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5-12,共8页
从现存文献来看,程迥是宋代最早系统研究《周易》古筮占的学者。他基于邵雍的加一倍法,把《系辞》的"易有太极"一节解读为筮法成卦的过程,并试图建立加一倍法与变卦的联系。程迥兼取挂扐法和揲蓍法,对大衍筮法的行蓍过程及相... 从现存文献来看,程迥是宋代最早系统研究《周易》古筮占的学者。他基于邵雍的加一倍法,把《系辞》的"易有太极"一节解读为筮法成卦的过程,并试图建立加一倍法与变卦的联系。程迥兼取挂扐法和揲蓍法,对大衍筮法的行蓍过程及相关筮数做了详细探讨,又以《左传》《国语》所载筮例为据总结了变占的原则。程迥的筮占研究是对儒家义理易学的补充,他将卜筮置于儒学视域当中,强调德义优先,肯定人在决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在解《易》理路上,程迥主张象辞变占并重、象数义理兼顾,表现出鲜明的儒学品性。程迥易学受到了当时和后世学者的高度评价,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程迥 加一倍法 大衍筮法 变占 儒学
原文传递
Advances in Doubling Methods of Haploids by in vivo Induction in Maize
5
作者 Zili ZHANG Haojie PU +4 位作者 Pengyu LIU Wenfeng DENG Shuisong YU Guanyin CHEN Feng JIANG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CAS 2015年第1期20-22,共3页
Haploid breeding can shorten the breed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breeding efficiency. Currently, in vivo haploid induc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com- monly used in maize ( Zea mays L. ).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Haploid breeding can shorten the breeding process and improve the breeding efficiency. Currently, in vivo haploid induction technology has been com- monly used in maize ( Zea mays L. ).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d in vivo haploid induction technologies, summarized doubling methods of maize haploids and described the significance and application of maize haploids, which provided the basis for further development of haploid breeding in maiz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AIZE HAPLOID doubling method Application
下载PDF
玉米活体诱导单倍体的加倍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
6
作者 刘鹏宇 张姿丽 +3 位作者 蒲浩杰 邓文峰 余水松 陈关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34期13147-13149,共3页
单倍体育种可缩短年限,加速育种进程。在玉米中最常用的是活体诱导单倍体再加倍的方法,文中介绍了活体诱导单倍体的技术,重点综述了单倍体加倍的方法,并在最后简要介绍了玉米单倍体的意义及运用,旨在为今后玉米单倍体育种的进一步发展... 单倍体育种可缩短年限,加速育种进程。在玉米中最常用的是活体诱导单倍体再加倍的方法,文中介绍了活体诱导单倍体的技术,重点综述了单倍体加倍的方法,并在最后简要介绍了玉米单倍体的意义及运用,旨在为今后玉米单倍体育种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单倍体 加倍方法 应用
下载PDF
玉米孤雌生殖诱导系杂交诱导单倍体育种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孙佩 冯留锁 +3 位作者 周联东 刘经纬 王文洁 王蕊 《现代农业科技》 2015年第15期46-46,48,共2页
介绍了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技术,包括基础材料的选择、杂交诱导、单倍体籽粒的挑选、单倍体的加倍、DH系的筛选与鉴定,同时展望了玉米单倍体育种技术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玉米单倍体 孤雌生殖诱导系 加倍方法 育种技术
下载PDF
浅析No363型倍捻机捻度不匀及控制
8
作者 高晓峰 《纺织器材》 2014年第1期42-43,54,共3页
为了降低No363型倍捻机捻度不匀率,分析了捻度不匀率产生的原因,通过工艺参数优选、关键配件的选配、设备的状态维护、加强操作管理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其捻不匀问题,使细号和高档股线捻度不匀由4.5%降低到2.0%以内,中粗号股线捻度不匀... 为了降低No363型倍捻机捻度不匀率,分析了捻度不匀率产生的原因,通过工艺参数优选、关键配件的选配、设备的状态维护、加强操作管理等措施,较好地解决了其捻不匀问题,使细号和高档股线捻度不匀由4.5%降低到2.0%以内,中粗号股线捻度不匀稳定在2.5%以内,生产效率达到98.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捻机 捻度不匀率 锭速 龙带 张力调节 操作方法
下载PDF
AN IMPROVED RECURSIVE DOUBLING ALGORITHM FOR THE PARALLEL SOLUTION OF LINEAR RECURRENCE R
9
作者 潘晓苏 《Transactions of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and Astronautics》 EI 1995年第2期218-220,共3页
An improved recursive doubling algorithm for solving linear recurrence R <n,1>is given,whose parallel time complexity is (τ++τ.) logn when n processors are available,achieving the lower bound in array processo... An improved recursive doubling algorithm for solving linear recurrence R <n,1>is given,whose parallel time complexity is (τ++τ.) logn when n processors are available,achieving the lower bound in array processor type comput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llel processing linear forms linear equations recursive doubling method linear recurrence systems
下载PDF
眼轮匝肌浅深层肌膜释放和眶隔高位重置在切开法重睑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0
作者 刘立强 范金财 +8 位作者 何乐人 杨涛 焦虎 杨增杰 甘承 田佳 张倜然 陈弋华 陈红波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533-537,共5页
目的探讨完全保留眼轮匝肌的切开法重睑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九科收治352例单睑患者,女337例,男15例,年龄18~65岁,平均26岁.均行切开重睑成形术,术中完全保留切口附近及睑... 目的探讨完全保留眼轮匝肌的切开法重睑术的手术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2009年6月至2017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整形九科收治352例单睑患者,女337例,男15例,年龄18~65岁,平均26岁.均行切开重睑成形术,术中完全保留切口附近及睑板前眼轮匝肌,对保留的眼轮匝肌肌肉进行深、浅层释放,形成肌皮瓣,然后完全打开眶隔暴露上睑提肌腱膜,将保留的肌肉瓣游离缘向上高位固定于上睑提肌腱膜,并同时修复眶隔.结果本组352例,手术切口均一期愈合,无感染、血肿等并发症.52例获6~60个月随访,平均27个月,随访时见患者睁眼重睑线流畅,形态饱满,未见"肉条"外观;闭眼时切口隐蔽平整,无凹陷、沟痕和台阶样畸形,45例效果非常满意;7例不满意,其中2例单侧重睑线变浅,1例经再次手术修复,2例出现双侧重睑线宽度不对称,2例单侧出现睑缘轻度外翻(未修复).结论眼轮匝肌深、浅层肌膜释放和眶隔高位重置技术的联合应用使再造的重睑呈现自然、动态、逼真的效果,是接近人体生理解剖结构的仿生动态自然重睑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轮匝肌 眶隔重置 切开法重睑成形术
原文传递
隐伏活断层钻孔联合剖面对折定位方法 被引量:33
11
作者 雷启云 柴炽章 +3 位作者 孟广魁 杜鹏 王银 谢晓峰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5-55,共11页
基于城市隐伏活断层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的多次实践,总结出一种优化的断层定位方法——对折法。其步骤为:首先实施剖面两端的钻孔,在确保断层在两孔间之后,在两孔中间位置布设第3孔;继续确定断层所在区段,然后在其间二分之一处布设下一钻孔... 基于城市隐伏活断层钻孔联合剖面探测的多次实践,总结出一种优化的断层定位方法——对折法。其步骤为:首先实施剖面两端的钻孔,在确保断层在两孔间之后,在两孔中间位置布设第3孔;继续确定断层所在区段,然后在其间二分之一处布设下一钻孔,依次类推,逐渐限定出断层的准确位置。同时,引入孔间标志层位坡降这一量化指标替代落差分析,并归纳出2个判据:1)若两孔间主要标志层位坡降>0,且坡降由浅至深递增,表明断层位于两孔之间;2)两孔间实施第3孔之后,若两孔间标志层位坡降相对之前及相邻区段显著增大,且随埋深递增,则为断层所在区段,而正常层位区段孔间标志层位坡降显著减小。应用实例表明,这种方法可较好地实现隐伏活断层的准确定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伏活断层 钻孔联合剖面 对折法 层位坡降
下载PDF
冰水混合云对可见光的吸收和散射特性 被引量:21
12
作者 孙贤明 韩一平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82-687,共6页
根据Mie理论,分别计算了由纯水、纯冰和冰-水同心球形粒子构成的云层在可见光波段的单次散射特性.根据辐射传输理论,利用叠加法数值计算了这三种不同构成的云层的反射函数,以及它们的平面反照率、透过率和吸收率.结果表明,冰云和冰_水... 根据Mie理论,分别计算了由纯水、纯冰和冰-水同心球形粒子构成的云层在可见光波段的单次散射特性.根据辐射传输理论,利用叠加法数值计算了这三种不同构成的云层的反射函数,以及它们的平面反照率、透过率和吸收率.结果表明,冰云和冰_水云的反射函数和平面反照率在大部分散射角下要略小于水云,而透过率却比水云的大.通过具体的数值计算结果和理论分析,研究了水云的异常吸收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水粒子 MIE理论 叠加法 光散射
原文传递
电光调制中半波电压测量方法的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孙鉴 牟海维 +2 位作者 刘世清 李玉洋 张雨 《大学物理》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40-43,共4页
半波电压是表征电光调制时电压对相位差影响大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以铌酸锂(LiNbO3)晶体的横向电光调制为例,具体分析了半波电压的物理意义,讨论了输出光强与外加电压的关系,介绍了3种测量方法(光通信模拟法、极值测量法、倍频调... 半波电压是表征电光调制时电压对相位差影响大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以铌酸锂(LiNbO3)晶体的横向电光调制为例,具体分析了半波电压的物理意义,讨论了输出光强与外加电压的关系,介绍了3种测量方法(光通信模拟法、极值测量法、倍频调制法)的测量原理和操作过程,对3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讨论,并且提出了两种改进线性调制的方法.最后介绍了电光开关的一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波电压 光通信模拟法 极值测量法 倍频调制法
下载PDF
电光调制晶体半波电压倍频测量方法的讨论 被引量:18
14
作者 郭明磊 韩新风 章毛连 《应用光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5-109,共5页
在电光调制晶体的半波电压倍频法测量中,基于晶体电光效应分析了不同偏压下输出信号与调制信号之间的线性与倍频关系,并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了调制信号的调制幅度对倍频信号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倍频信号受高阶谐波分量的干扰产生波形畸变... 在电光调制晶体的半波电压倍频法测量中,基于晶体电光效应分析了不同偏压下输出信号与调制信号之间的线性与倍频关系,并利用计算机模拟分析了调制信号的调制幅度对倍频信号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倍频信号受高阶谐波分量的干扰产生波形畸变,不利于晶体半波电压的倍频法测量。提出利用李萨如图形的对称性来确定电光调制的倍频位置,克服了调制幅度波形畸变问题的干扰。通过对半波电压不同测量方法的实验测量和对比分析,说明该方法可操作性好,测量精确度也比直接观察倍频信号输出波形要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光调制 半波电压 倍频法
下载PDF
船舶横摇运动的非线性振动与混沌 被引量:10
15
作者 欧阳茹荃 朱继懋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展(A辑)》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334-340,共7页
本文针对船舶非线性横摇运动模型,以波浪尺度为变参数,运用平均化方法和范德坡变换,确定系统的振动解随参数变化的定性情况;然后通过数值积分和胞映射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系统的多种形式的振动解。可以看到胞映射法能灵活地处理各种... 本文针对船舶非线性横摇运动模型,以波浪尺度为变参数,运用平均化方法和范德坡变换,确定系统的振动解随参数变化的定性情况;然后通过数值积分和胞映射相结合的方法,确定系统的多种形式的振动解。可以看到胞映射法能灵活地处理各种不同形式的吸引子,如周期解,各阶亚谐解乃至混沌吸引子并能方便快速地求解。横摇运动的大量非线性现象,如吸引子共存,对称性破缺,倍周期分岔等现象都被观察到。文中还给出了由一系列倍周期分岔导致的混沌运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船舶横摇 分岔 混沌胞映射法 非线性振动
下载PDF
复杂海洋环境下天空光偏振特性模拟研究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肃 战俊彤 +1 位作者 付强 姜会林 《光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1-9,共9页
基于矢量辐射传输方程的基本理论,考虑不同性质云层和不同海雾浓度的影响,将现有简化的两层大气结构细化为三层进行处理,采用倍加累加方法仿真天空光经过多层大气环境的散射过程,基于Rayleigh散射和Mie散射算法分别对每层粒子分布特性... 基于矢量辐射传输方程的基本理论,考虑不同性质云层和不同海雾浓度的影响,将现有简化的两层大气结构细化为三层进行处理,采用倍加累加方法仿真天空光经过多层大气环境的散射过程,基于Rayleigh散射和Mie散射算法分别对每层粒子分布特性进行描述,建立适用于不同典型海洋环境下天空光的偏振分布模式。在太阳子午线位置处,研究海面观测高度角与下行辐射偏振特性的变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天空光偏振度随观测高度角呈规律性变化,随着云层和海雾粒子的增大及光学厚度的增加,偏振度逐渐增大。本研究为复杂海洋环境下垂直探测时天气环境及观测位置的选择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光学 辐射传输 倍加累加法 多层海雾环境 天空光 偏振特性
原文传递
电光调制实验中半波电压的测量 被引量:10
17
作者 孙鉴 牟海维 +2 位作者 刘世清 李玉洋 张雨 《光电子技术》 CAS 2007年第3期212-215,共4页
半波电压是表征电光调制时电压对相位差影响大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根据其物理意义,介绍了三种测量方法:光通信模拟法、极值测量法、倍频调制法。具体介绍三种方法的测量原理和操作过程,把测量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并对三种方法的... 半波电压是表征电光调制时电压对相位差影响大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物理量。根据其物理意义,介绍了三种测量方法:光通信模拟法、极值测量法、倍频调制法。具体介绍三种方法的测量原理和操作过程,把测量值与理论值进行比较,并对三种方法的测量结果进行对比讨论。最后介绍了电光开关的一种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半波电压 光通信模拟法 极值测量法 倍频调制法
下载PDF
多种天气条件下的天空光偏振模型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颖 张熠 赵慧洁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453-459,共7页
天空光偏振模型能够仿真天空光偏振态的分布规律,是研究天空光偏振态分布与大气特性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的重要工具.首先,基于倍加累加法的辐射传输模型和T矩阵法计算粒子散射特性,建立了适用于多种天气条件下的天空光偏振模型,可覆盖可... 天空光偏振模型能够仿真天空光偏振态的分布规律,是研究天空光偏振态分布与大气特性参数之间的定量关系的重要工具.首先,基于倍加累加法的辐射传输模型和T矩阵法计算粒子散射特性,建立了适用于多种天气条件下的天空光偏振模型,可覆盖可见光波段到近红外波段;其次,在比较实验中,所建立模型的仿真结果与Hovenier等人的计算结果有95%的全天空光仿真点的相对误差小于5%;最后,利用基于液晶相位可变延迟器(liquid crystal variable retarders,LCVR)的全偏振成像探测系统进行全天空光探测实验,结果表明,所建模型的仿真精度优于传统模型,并且在80%的区域内与实际观测结果保持一致.由此可以得出结论,所建立的天空光偏振模型能够比较准确模拟多种天气下的全天空范围内天空光偏振态分布规律,为不同天气条件下偏振遥感探测和偏振导航等技术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空光 偏振模型 辐射传输 倍加累加法 T矩阵法
下载PDF
典型矢量辐射传输模式计算精度与效率的初步比较 被引量:10
19
作者 高扬 段民征 黄兴友 《遥感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839-851,共13页
辐射传输模式是建立遥感反演方法和气候模式中辐射参数化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全偏振的矢量辐射传输模式对于精确理解地气系统中的辐射过程至关重要。PolRadtran/RT3(polarized radiative transfer)、SOSVRT(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bas... 辐射传输模式是建立遥感反演方法和气候模式中辐射参数化的重要工具,尤其是全偏振的矢量辐射传输模式对于精确理解地气系统中的辐射过程至关重要。PolRadtran/RT3(polarized radiative transfer)、SOSVRT(vector radiative transfer based on successive order of scattering)和VDISORT(vector DIScrete ordinate radiative transfer)是基于不同物理原理求解矢量辐射传输的三个代表性数值模式。对这三个模式进行计算时间和计算精度的比较,发现,基于逐次散射法的SOSVRT计算效率最高,计算时间基本不随流数的增加而增长,但随单层光学厚度的增大,其计算时间有较为明显的增加,在米散射情况下,光学厚度从0.5增加到1.0时,其计算时间增加了1倍;基于倍加累加法的RT3和基于矩阵特征矢量求解方法的VDISORT计算效率较低,尤其是采用大流数计算时,RT3和VDISORT的计算时间随流数的增加迅速增长,特别是在瑞利散射条件下,波长为400nm,流数为40时,其计算时间分别为SOSVRT的23倍和7倍。但是,两模式随光学厚度增加计算时间却无明显的增加。在计算精度方面,3个模式比较接近,只是VDISORT在大流数的情况下会有震荡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矢量辐射传输 倍加累加法 逐次散射法 离散坐标法
原文传递
离体猪鼻咽组织的光学特性参数测量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步洪 谢树森 陆祖康 《中国激光》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73-376,共4页
利用单积分球技术测定了在He Ne激光照射下离体猪鼻咽组织的反射率和透射率以及准直透射率 ,并应用反向倍加 (IAD)方法间接获得了猪鼻咽组织的光学特性参数。结果表明 ,猪鼻咽组织具有低吸收和强前向散射的特性 ,其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 利用单积分球技术测定了在He Ne激光照射下离体猪鼻咽组织的反射率和透射率以及准直透射率 ,并应用反向倍加 (IAD)方法间接获得了猪鼻咽组织的光学特性参数。结果表明 ,猪鼻咽组织具有低吸收和强前向散射的特性 ,其吸收系数和散射系数分别为 0 96cm-1和 6 2 7cm-1,散射异向因子为 0 92 ,光学穿透深度为 0 2 4 1cm。这些参数为模拟计算光能流率在人体鼻咽组织中的分布提供了理论数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鼻咽组织 光学特性 单积分球技术 反向倍加法 反射率 透射率 准直透射率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