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的完善及DH系创制 被引量:11
1
作者 邓英 唐兵 +3 位作者 付文苑 杨静 陶莲 吴康云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60-67,共8页
以3个优良的地方品种(杂合体)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胚诱导、植株再生、倍性分析和单倍体加倍技术进行研究,完善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创制优良DH系应用于育种实践中。在小孢子培养中,选取花蕾是小孢子培养成功的关键,花瓣... 以3个优良的地方品种(杂合体)为试材进行游离小孢子培养,对胚诱导、植株再生、倍性分析和单倍体加倍技术进行研究,完善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技术体系,创制优良DH系应用于育种实践中。在小孢子培养中,选取花蕾是小孢子培养成功的关键,花瓣长/花药长为3/4,花药为黄绿色可作为叶用芥菜小孢子培养选取花蕾的形态指标;供试3个品种都获得胚状体,但品种间出胚差异较大,MR-1共45个胚/皿,MR-2共198个胚/皿,MR-3共4个胚/皿;子叶形胚接种于再生培养基上成株率达98%,获得128株再生植株,利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出105株双单倍体,自然加倍率为82%,在组培苗期用0.1%的秋水仙素浸泡单倍体植株茎尖1h,加倍率为75%。从DH群体中筛选出4个优良DH系,通过品种比较试验鉴选出1个耐抽薹DH系,4月上旬开始抽薹开花,叶柄宽大肥厚,产量高,适合鲜食加工,可补充当地春淡市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芥菜 小孢子培养 技术体系 DH系
原文传递
玉米植株结构分析及其QTL定位 被引量:4
2
作者 李丁 刘志增 +3 位作者 张淑贞 黄亚群 祝丽英 陈景堂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9-52,共4页
选用83个玉米DH系及其亲本作为试验材料,对其植株结构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受中部节间长度影响最显著;穗位高主要是由基部节间长度控制;相邻节间长在发育上具有协同性。对DH系的株高、穗位高和节间长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4... 选用83个玉米DH系及其亲本作为试验材料,对其植株结构性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株高受中部节间长度影响最显著;穗位高主要是由基部节间长度控制;相邻节间长在发育上具有协同性。对DH系的株高、穗位高和节间长性状进行QTL定位,共检测到40个QTL,贡献率为7.98%~43.24%。每个性状检测到1~5个QTL,其中株高、穗位高和节间长检测到1个共同的QT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DH系 植株结构 QTL定位
下载PDF
甜玉米双单倍体系的纯度鉴定 被引量:3
3
作者 李高科 胡建广 +3 位作者 陈新振 韩福光 刘建华 文天祥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6-60,共5页
采用17对多态性SSR引物对"粤甜13"的79个DH系进行分子鉴定,并与DH系表型性状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SSR标记检测技术是鉴定甜玉米DH系材料是否纯合的有效手段,仅通过田间表型鉴定很难准确判断材料是否纯合。规范加... 采用17对多态性SSR引物对"粤甜13"的79个DH系进行分子鉴定,并与DH系表型性状鉴定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SSR标记检测技术是鉴定甜玉米DH系材料是否纯合的有效手段,仅通过田间表型鉴定很难准确判断材料是否纯合。规范加倍及扩繁程序是解决DH系混杂的根本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玉米 双单倍体系 纯度鉴定 SSR标记
原文传递
优良饲草大麦DH株系的创制及品质评价
4
作者 王亦菲 张述伟 +6 位作者 宗营杰 高茹雪 刘瑞 李颖波 陆瑞菊 高润红 刘成洪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9-46,共8页
为了创制饲草大麦专用品种的优异中间材料,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构建大麦品种花22和育种中间材料QS3的DH群体,以花22的株高(约80 cm)为参考,在田间筛选高秆、生长旺盛的后代DH株系,并对其农艺性状、抗倒伏性以及饲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 为了创制饲草大麦专用品种的优异中间材料,利用小孢子培养技术构建大麦品种花22和育种中间材料QS3的DH群体,以花22的株高(约80 cm)为参考,在田间筛选高秆、生长旺盛的后代DH株系,并对其农艺性状、抗倒伏性以及饲草品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在筛选到的63份高秆DH株系中有10份DH株系的抗倒伏能力显著优于亲本花22(P<0.05),其中有6份DH株系的鲜草和干草产量显著高于亲本花22(P<0.05);抗倒伏能力与基部第二节间的直径和充实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不同株系之间的饲草品质存在一定差异,其中1份DH株系的粗蛋白含量达到7.00%,2份DH株系的总淀粉含量达到30%以上,均高于花22,说明这3份DH株系的饲草品质优于花22。这些种质材料的获得为培育饲草专用型大麦品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DH株系 株高 抗倒伏 饲草品质
下载PDF
普通小麦农大3338×京冬6号DH系群体株高及节间长度的QTL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逯腊虎 魏强 +7 位作者 王飞 刘刚 秦丹丹 关攀锋 倪中福 姚颖垠 孙其信 彭惠茹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8,共8页
采用普通小麦农大3338和京冬6号的组合构建的包含216个株系的DH系为材料,以包含379个标记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通过一年两点田间试验,对株高及其组成成分不同节间长度的QTL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两点最终... 采用普通小麦农大3338和京冬6号的组合构建的包含216个株系的DH系为材料,以包含379个标记的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为基础,利用复合区间作图法,通过一年两点田间试验,对株高及其组成成分不同节间长度的QTL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一年两点最终株高共定位到8个QTL,分布在染色体2D,4B,4D,5A,6D,7A上,共解释株高变异为91.86%(北京)、92.63%(临汾)。各节间表型数据总共定位到28个QTL,分布在染色体2B,2D,3B,4A,4B,4D,5A,6A,6D,7A上。这些QTL基本包括了影响最终株高的8个位点,各节间长度还有部分特有的QTL。上述结果为在育种中实现对株高、穗下节长和其他节间长度的精细遗传操作及深入解析株高性状形成的遗传学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节间长度 数量性状位点 加倍单倍体系
原文传递
大麦株高类性状的遗传分析与QTL定位 被引量:1
6
作者 姚佳延 于国琦 +2 位作者 洪益 吕超 许如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8-32,共5页
为发掘大麦株高类性状的QTL位点,改良大麦品种株高性状。以我国饲用大麦泰兴9425与日本啤酒大麦Naso Nijo构建的177份DH群体及亲本为材料,考查2种环境下参试材料的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3个株高类性状,结合已构建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 为发掘大麦株高类性状的QTL位点,改良大麦品种株高性状。以我国饲用大麦泰兴9425与日本啤酒大麦Naso Nijo构建的177份DH群体及亲本为材料,考查2种环境下参试材料的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3个株高类性状,结合已构建的分子标记连锁图谱,采用基于完备区间作图法的Windows QTL IciMaping V4.1.0.0软件进行QTL定位分析并分析株高类性状的遗传特性。结果表明:株高、穗长、穗下节间长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同时受试点的生态条件和生产条件影响,3个株高类性状的遗传力分别为78.98%,89.31%,84.50%。株高与穗长、株高与穗下节间长、穗长与穗下节间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88,0.862和0.600,表明株高越高其穗长、穗下节间长越长。2个试点定位到6个株高QTL、5个穗长QTL及4个穗下节间长QTL,共15个QTL,除第1,6号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上均有分布,LOD值为3.50~32.46,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1.53%~38.30%。其中qPH-4-1、qPH-7-2、qSL-2-1、qSL-2-2、qSIL-2-1、qSIL-3-2均未见报道,可能为新位点,为大麦株高类性状的改良与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株高类性状 QTL定位 DH群体 遗传分析
下载PDF
大麦苗期根系和茎叶性状的QTL定位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栾海业 吕超 +7 位作者 张新忠 陈和 陈健 沈会权 陶红 乔海龙 臧慧 许如根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8-102,共5页
以耐湿大麦品种泰兴9425与湿害敏感品种Franklin构建的DH系及亲本为材料,在湿害胁迫条件下,考察了大麦苗期与耐湿性相关的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茎叶鲜质量和茎叶干质量,各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 以耐湿大麦品种泰兴9425与湿害敏感品种Franklin构建的DH系及亲本为材料,在湿害胁迫条件下,考察了大麦苗期与耐湿性相关的根长、根鲜质量、根干质量、茎叶鲜质量和茎叶干质量,各性状均表现为连续分布,且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双向超亲遗传类型,为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结合已构建的分子连锁图谱,采用Windows QTL Cartog-rapher 2.5软件中的复合区间作图法进行QTL定位分析。5个根系及茎叶性状共检测到13个QTL,除第2、5染色体外,其他染色体上均有分布,LOD值为2.59-3.83,对表型变异的解释率为10.99%-20.7%。其中最大根长检测到2个QTL,控制根系鲜质量和干质量的QTL分别为2,3个,与茎叶鲜质量和干质量相关的均为3个。在第6、7染色体存在QTL成簇分布的现象,表明可能存在一因多效或QTL紧密连锁的情况。为大麦苗期耐湿相关根系性状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麦 苗期 加倍单倍体( DH)群体 数量性状基因座( QTL) 根系和茎叶性状
下载PDF
玉米单倍体高效加倍技术规范 被引量:7
8
作者 李杰文 刘长虹 +5 位作者 刘治先 杨菲 李文才 孙琦 于艳丽 丁照华 《山东农业科学》 2013年第10期121-124,130,共5页
根据多年来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国内外单倍体育种的成功经验,组装集成了"玉米单倍体高效加倍技术规范"(仅供参照试用)。本规范是玉米单倍体人工(化学)加倍的基本操作程序,适用于利用杂交诱导单倍体快速选育... 根据多年来玉米单倍体育种研究的理论和实践,结合国内外单倍体育种的成功经验,组装集成了"玉米单倍体高效加倍技术规范"(仅供参照试用)。本规范是玉米单倍体人工(化学)加倍的基本操作程序,适用于利用杂交诱导单倍体快速选育玉米自交系技术,主要包括单倍体种植、单倍体植株确认、高效加倍技术、单倍体植株的授粉与收获、获得DH系等5个技术环节。按此技术规程操作,可显著提高单倍体的加倍率和育种成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单倍体 标记性状 DH系 化学加倍 注意事项
下载PDF
油菜双单倍体诱导育种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杨美翠 赵诗慧 +11 位作者 高源 石浩然 李云 龚万灼 杨进 王继胜 邹琼 陶兰蓉 康泽明 唐蓉 郭世星 付绍红 《生物技术进展》 2022年第5期655-663,共9页
油菜是食用油、优质饲料蛋白的重要来源,杂种优势利用是油菜培育优势性状最重要的手段,且提高亲本的选育效率对优质品种的培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有油菜育种技术存在效率低、周期长、盲目性大、应用范围有限等诸多问题,不适于油菜... 油菜是食用油、优质饲料蛋白的重要来源,杂种优势利用是油菜培育优势性状最重要的手段,且提高亲本的选育效率对优质品种的培育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现有油菜育种技术存在效率低、周期长、盲目性大、应用范围有限等诸多问题,不适于油菜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双单倍体诱导育种技术是近年来新兴的一种快速选育油菜新品种的技术方法。该技术以操作简便、应用范围广、效率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油菜新品种的选育过程中。从油菜双单倍体诱导技术创新研究的发现、作用表现、诱导机制、作用价值等方面系统地综述了油菜双单倍体诱导技术的研究进展,展望了油菜双单倍体诱导技术的应用前景,以期为未来油菜双单倍体诱导技术以及其他作物诱导系的研究和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杂种优势利用 双单倍体 双单倍体诱导系 杂交育种
下载PDF
油菜每角果粒数差异的细胞学基础和分子机理 被引量:2
10
作者 李永鹏 程焱 +2 位作者 蔡光勤 范楚川 周永明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822-831,共10页
每角果粒数在油菜不同品种、品系或其他种质资源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变异.该性状的研究对于利用优良变异提高油菜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多个DH系和常规栽培种进行分析,研究了油菜每角果粒数差异形成的细胞学基础和分子机理.结果表明,部分胚... 每角果粒数在油菜不同品种、品系或其他种质资源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变异.该性状的研究对于利用优良变异提高油菜产量具有重要意义.对多个DH系和常规栽培种进行分析,研究了油菜每角果粒数差异形成的细胞学基础和分子机理.结果表明,部分胚珠原基在发育过程中败育而不能最终形成成熟的种子,正常发育胚珠百分比是每角果粒数差异的重要决定因素.细胞学分析确定了胚珠败育发生的时期是在大孢子退化之后,单核期配子体形成之前.研究结果还显示,油菜胚珠败育率的差异可能是由BRs-BRI1信号途径调控水平的差异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菜 每角果粒数 DH系 胚珠发育 油菜素内酯
原文传递
青花菜DH系带柄子叶高频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
11
作者 盛小光 顾宏辉 +2 位作者 虞慧芳 王建升 赵振卿 《中国蔬菜》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X期44-48,共5页
以青花菜DH系3-6、3-7和3-9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其高频离体再生体系,比较了不同基因型、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时期苗龄外植体及不同浓度AgNO3添加剂对不定芽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筛选出3-6和3-7两个基因型:8d苗龄外植体... 以青花菜DH系3-6、3-7和3-9带柄子叶为外植体,研究其高频离体再生体系,比较了不同基因型、不同质量浓度植物生长调节剂、不同时期苗龄外植体及不同浓度AgNO3添加剂对不定芽再生频率的影响。结果筛选出3-6和3-7两个基因型:8d苗龄外植体不定芽的再生频率分别为96.9%和97.8%(培养基:MS+0.02mg·L-1NAA+1.0mg·L-16-BA+4mg·L-1AgNO3+10g·L-1琼脂+30g·L-1蔗糖),平均外植体的再生芽数分别为15、14个,生根培养诱导生根率均为100%(培养基:1/2MS+0.05mg·L-1NAA+7g·L-1琼脂+30g·L-1蔗糖),驯化移栽成活率均达10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花菜 DH系 带柄子叶 离体培养 高频再生
下载PDF
同一来源玉米DH系的性状分离分析
12
作者 邢锦丰 张如养 +4 位作者 赵久然 段民孝 刘新香 王元东 王文广 《作物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5-28,共4页
利用单倍体诱导系对遗传背景相近的玉米自交系MC1和MC2所组配的F1进行杂交诱导获得单倍体,经过自然加倍得181份纯系(DH系),分析DH系农艺性状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181个DH系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穗行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等数... 利用单倍体诱导系对遗传背景相近的玉米自交系MC1和MC2所组配的F1进行杂交诱导获得单倍体,经过自然加倍得181份纯系(DH系),分析DH系农艺性状的分离情况。结果表明:181个DH系株高、穗位高、穗长、秃尖长、穗行数、百粒重和单穗粒重等数量性状的次数分布符合正态分布;所得DH系各数量性状的变异类型丰富,且在产量性状上存在优于两亲本的分离;两亲本的21对SSR核心引物分子标记带谱在DH系中的分布都近似于1∶1比率,未出现偏分离。因此,通过遗传诱导的方法所得DH系类型多样,可以满足育种上的需要。单倍体育种是一种选育优良玉米纯系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DH系 性状 分离 育种
原文传递
玉米杂交诱导单倍体选育自交系技术规范(修订版) 被引量:29
13
作者 才卓 徐国良 +6 位作者 任军 张铭堂 代玉仙 李淑华 于明艳 刘小丹 王丽娜 《玉米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5,共5页
分析近年国内外单倍体育种研究理论与经验,经美国著名单倍体育种家张铭堂指导,组装集成出本技术规范,供试用参照。本规范制定了杂交诱导单倍体生殖方法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操作程序,将单倍体杂交诱导、子粒鉴选、植株确认、自然与人工加倍... 分析近年国内外单倍体育种研究理论与经验,经美国著名单倍体育种家张铭堂指导,组装集成出本技术规范,供试用参照。本规范制定了杂交诱导单倍体生殖方法选育自交系的基本操作程序,将单倍体杂交诱导、子粒鉴选、植株确认、自然与人工加倍及双单倍体获得5个环节作出技术规定。首次提出"诱导系杂交组合"、"二环双单系"的概念与应用效果。化学加倍环节是技术关键,属各公司商业机密范畴,未加细化,仅就要点说明。经多年实践验证,规模化应用该规范程序,只需2~3个生育世代即可批量选育出遗传高度纯合的玉米自交系(DH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自交系 单倍体育种 诱导系杂交组合 双单系(DH系) 双单(DH)二环系
原文传递
茄子花培后代的观察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惠志明 蒋钟仁 +1 位作者 张树根 李春玲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9期177-183,共7页
为分析茄子花培后代群体内性状分离及品系内主要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和整齐性,对由长茄杂交种‘牟尼卡’(编号06-1001)进行花药培养获得的花培品系二代(DH2)和三代(DH3)的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结果表明,从同一接种材料可以获... 为分析茄子花培后代群体内性状分离及品系内主要性状的遗传稳定性和整齐性,对由长茄杂交种‘牟尼卡’(编号06-1001)进行花药培养获得的花培品系二代(DH2)和三代(DH3)的主要植物学性状进行了观察与比较。结果表明,从同一接种材料可以获得不同类型的花培品系,其始花节位、果形指数和单果重变异幅度很大,15个二代品系中,有46.7%的品系始花节位与接种材料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标准,有40.0%的品系果形指数与接种材料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标准,有33.3%的品系单果重与接种材料达到显著或极显著差异标准。同一品系不同世代间始花节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单果重能稳定遗传;品系内个体间始花节位、果实横径、果实纵径、果形指数和单果重变异系数较小(<10%),系内整齐一致。此外,初步选育的花培品系‘06-139’和以花培品系为亲本的杂交组合‘05-203’开始在农业生产中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花药培养 植物学性状 DH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