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耳针作用的形态学基础—来自HRP神经示踪法的证据 被引量:33
1
作者 梅志刚 朱兵 +1 位作者 何伟 高昕妍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2675-2677,共3页
目的观察支配耳甲区迷走神经在延髓水平中枢的投射情况,探讨耳针作用机理。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外耳道口方向分离耳甲皮肤与皮下组织,微量注射器缝内注射40μl浓度为30%的HRP神经示踪剂,神经示踪技术观察标记细胞在延脑水平核团分... 目的观察支配耳甲区迷走神经在延髓水平中枢的投射情况,探讨耳针作用机理。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外耳道口方向分离耳甲皮肤与皮下组织,微量注射器缝内注射40μl浓度为30%的HRP神经示踪剂,神经示踪技术观察标记细胞在延脑水平核团分布情况。结果除了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外,在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运动背核以及其他核团也发现了标记神经元或神经纤维。结论耳甲区迷走神经分支与迷走初级中枢有神经联系,耳甲穴位针刺效应很可能是通过耳-迷走反射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孤束核 迷走神经运动背核 辣根过氧化物酶
下载PDF
大鼠胃迷走感觉纤维的中枢投射——光镜电镜研究 被引量:2
2
作者 程世斌 罗天锡 卢光启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CAS CSCD 1993年第4期252-255,共4页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光镜下见标记终扣主要分布在两侧孤束核(Sol)的内侧部.连合核和胶状核以及最后区。电镜下见Sol和最后区内的标记终扣主要与树突形成对称或非对称型突触。证实了迷走神经背核(DNV)也接受胃迷走感觉纤维的投射,胃迷... 将CB-HRP注入大鼠胃壁,光镜下见标记终扣主要分布在两侧孤束核(Sol)的内侧部.连合核和胶状核以及最后区。电镜下见Sol和最后区内的标记终扣主要与树突形成对称或非对称型突触。证实了迷走神经背核(DNV)也接受胃迷走感觉纤维的投射,胃迷走传入纤维与DNV中的胃运动神经元胞体和树突可直接形成突触联系。同时还证实了DNV中胃运动神经元树突可伸入Sol内并与其内的胃迷走感觉纤维形成突触联系,因而认为胃迷走-迷走单突触反射弧可能存在两条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觉纤维 电镜 光镜 大鼠 中枢 树突 胃运动 突触联系 最后区 迷走神经背核
下载PDF
大鼠延髓巨细胞网状核与脑干内脏运动核间的纤维投射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凤臣 郭华 高晓群 《现代医学》 2007年第4期261-264,共4页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延髓巨细胞网状核与脑干内脏运动核的神经联系。方法将顺、逆行神经示踪剂WGA-HRP注入一侧巨细胞网状核,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该核团与一般内脏运动核(迷走神经背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 目的研究成年大鼠延髓巨细胞网状核与脑干内脏运动核的神经联系。方法将顺、逆行神经示踪剂WGA-HRP注入一侧巨细胞网状核,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该核团与一般内脏运动核(迷走神经背核、上泌涎核、下泌涎核)和特殊内脏运动核(面神经核、疑核、三叉神经运动核)的纤维联系。结果在一般内脏运动核、双侧迷走神经背核、下泌涎核均可看到少量逆行标记细胞及神经纤维末梢,但上泌涎核未发现任何标记,在特殊内脏运动核的面神经核、疑核、三叉神经运动核团双侧均见逆行标记细胞及神经纤维终支。结论巨细胞网状核与大多数脑干内脏运动核有双向纤维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巨细胞网状核 神经示踪剂 迷走神经背核 疑核 大鼠
下载PDF
耳针效应的形态学基础-来自HRP神经示踪法的证据
4
作者 梅志刚 朱兵 +1 位作者 何伟 高昕妍 《实用医学进修杂志》 2009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观察支配耳甲区迷走神经在延髓水平中枢的投射情况,探讨耳针作用机理。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外耳道口方向分离耳甲皮肤与皮下组织,微量注射器缝内注射40μl浓度为30%的HRP神经示踪剂,神经示踪技术观察标记细胞在延脑水... 目的:观察支配耳甲区迷走神经在延髓水平中枢的投射情况,探讨耳针作用机理。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10只,外耳道口方向分离耳甲皮肤与皮下组织,微量注射器缝内注射40μl浓度为30%的HRP神经示踪剂,神经示踪技术观察标记细胞在延脑水平核团分布情况。结果:除了在三叉神经脊束核外,在孤束核和迷走神经运动背核以及其他核团也发现了标记神经元或神经纤维结论:耳甲区迷走神经分支与迷走初级中枢有神经联系,耳甲穴位针刺效应很可能是通过耳-迷走反射途径实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耳针 孤束核 迷走神经运动背核 辣根过氧化物酶
原文传递
含CCK和CGRP的神经元在迷走神经背核中的分布——HRP与免疫细胞化学法结合研究
5
作者 朱家祥 朱长庚 +1 位作者 魏瑛 蔡秋云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2期241-245,共5页
本文用CB-HRP逆行追踪和PAP免疫细胞化学法结合研究大鼠迷走神经背核(DNVN)在脑干的定位及其中的CCK和CGRP能神经元的分布。结果表明:大鼠DNVN在脑干为一“Y”形的细胞柱,头端起自闩以上3.5mm,尾端延至延髓末端锥体交叉水平,全长约5mm... 本文用CB-HRP逆行追踪和PAP免疫细胞化学法结合研究大鼠迷走神经背核(DNVN)在脑干的定位及其中的CCK和CGRP能神经元的分布。结果表明:大鼠DNVN在脑干为一“Y”形的细胞柱,头端起自闩以上3.5mm,尾端延至延髓末端锥体交叉水平,全长约5mm左右。在DNVN中HRP与CCK双标细胞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68.6%,而HRP与CGRP双标记细胞占HRP标记细胞总数的48.7%。提示在DNVN中至少有一部分神经元可能含有CCK和CGRP两种神经递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背核 胆囊收缩素 CGRP
下载PDF
脑出血大鼠延髓内脏带内FOS蛋白表达与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王蕾 郭洪志 +2 位作者 相守武 齐新 孙海荣 《卒中与神经疾病》 2005年第5期284-287,共4页
目的研究脑出血大鼠延髓内脏带(MVZ)内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FOS蛋白表达变化规律,探讨MVZ在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方法(1)向大鼠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0.8 U建立脑出血模型,54只Wistar大鼠随机被分为对... 目的研究脑出血大鼠延髓内脏带(MVZ)内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FOS蛋白表达变化规律,探讨MVZ在脑源性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神经免疫调节作用.方法(1)向大鼠尾状核内注射Ⅶ型胶原酶0.8 U建立脑出血模型,54只Wistar大鼠随机被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及出血后4、8、12、24、36、48和72 h时相点的7个亚组;(2)应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观察各时相点MVZ内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FOS蛋白的表达变化规律.结果(1)在对照组和假手术组MVZ内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FOS蛋白阳性表达极少;出血组FOS蛋白阳性细胞在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密集表达,24~36 h达高峰,在72 h仍有阳性表达.结论孤束核、迷走神经背核FOS蛋白的阳性表达增多提示MVZ是脑出血致MODS的神经免疫调节中枢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多器官功能障碍 延髓内脏带 孤束核 迷走神经背核 FOS
原文传递
国人延髓动脉的观察 被引量:4
7
作者 张恩潭 夏家骝 《解剖学报》 CAS 1986年第3期237-243,共7页
本文观察了110例成人脑标本的延髓外部动脉;采用动脉X线造影法和透明法,在20例人脑标本上观察了延髓内部动脉的形态和供应。将延髓表面分为四区,供应各区的外部动脉可分为相应的4群。前正中群和前外侧群动脉主要来自脊髓前动脉,前正中... 本文观察了110例成人脑标本的延髓外部动脉;采用动脉X线造影法和透明法,在20例人脑标本上观察了延髓内部动脉的形态和供应。将延髓表面分为四区,供应各区的外部动脉可分为相应的4群。前正中群和前外侧群动脉主要来自脊髓前动脉,前正中群动脉供应舌下神经核、内侧丘系及部分锥体束等中缝两侧结构;前外侧群动脉供应大部分锥体束;外侧群动脉来自椎动脉、小脑下后动脉、基底动脉和小脑下前动脉,主要供应网状结构、脊髓丘脑束、三叉神经脊束及核、迷走神经背核等;后群动脉来自脊髓后动脉和小脑下后动脉,主要供应薄、楔束核等。本文还讨论了延髓外侧区的血液供应及“终动脉”等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髓 毛细血管网 舌下神经核 锥体束 网状结构 迷走神经背核 动脉
下载PDF
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多重神经支配的电镜研究 被引量:5
8
作者 朱长庚 张喜京 +2 位作者 刘庆莹 蔡秋云 魏瑛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23-127,T004,5,共7页
为了探讨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的突触调控机制,本文用电镜细胞化学与免疫电镜双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的多重神经支配。即先用6-OHDA损毁CA能神经末梢,再于振动切片上用包埋前免疫电镜法,分别以DA... 为了探讨下丘脑神经内分泌的突触调控机制,本文用电镜细胞化学与免疫电镜双标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鼠下丘脑室旁核神经元的多重神经支配。即先用6-OHDA损毁CA能神经末梢,再于振动切片上用包埋前免疫电镜法,分别以DAB和TAB为呈色剂先后对肽能(OT或SP)神经元和GABA神经元进行双重标记。电镜观察结果表明:在下丘脑室旁核内存在肽能(OT、SP)和氨基酸(GABA)能神经元及CA神经末梢;OT神经元通过轴一树突触接受GABA和CA神经支配;SP神经元通过轴-树突触接受CA和SP神经支配;GABA神经元则可通过轴-树突触接受OT、SP、CA和GABA等神经支配。本研究首次得到了下丘脑神经元接受多重神经支配的超微结构证据,其意义在于为同时研究下丘脑神经内分泌活动的多种突触调控提供形态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丘脑 室旁核 神经内泌 神经元
下载PDF
蛋白酶激活受体在炎性肠病大鼠模型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的表达及作用 被引量:5
9
作者 王辉 黄美近 +4 位作者 康亮 张炜真 汪建平 吴晓滨 Michael W.Mulholland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8-1003,共6页
目的:研究炎性肠病大鼠模型的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DMNV)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PAR-2)存在的情况,并阐明该受体激活的机制。方法:制备20只炎性肠病的大鼠模型中取DMNV组织检测PAR-1和PAR-2;培养新出生的大鼠DMNV原代细胞,利用钙离子荧光... 目的:研究炎性肠病大鼠模型的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DMNV)蛋白酶激活受体(PAR-1,PAR-2)存在的情况,并阐明该受体激活的机制。方法:制备20只炎性肠病的大鼠模型中取DMNV组织检测PAR-1和PAR-2;培养新出生的大鼠DMNV原代细胞,利用钙离子荧光探针Fura-2-AM检测PAR-1和PAR-2及各种影响因素对细胞钙内流的影响。结果:凝血酶和其类似物PARP-1可以分别激活PAR-1出现最大钙离子内流223.3%±23.5%和145.6%±17.2%;胰蛋白酶和其类似物PARP-2分别激活PAR-2出现最大钙离子内流242.7%±28.7%和236.7%±19.8%。使用1μmol/L磷脂酶C抑制剂U73312可以降低PAR-1激活的细胞钙离子内流140.1%±16.5%到20.7%±2.5%;降低PAR-2激活的钙离子内流225.4%±20.5%到45.4%±5.6%。钙离子抑制剂2APB可以降低PAR-1和PAR-2激活钙离子内流149.7%±13.4%和195.1%±21.5%分别到63.2%±4.3%和75.3%±13.5%。结论:在DMNV中存在PAR-1和PAR-2,它们激活后通过磷脂酶C激活和1,4,5-三磷酸肌醇信号通路参与进行调解钙离子内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体 蛋白酶激活 炎性肠疾病 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
下载PDF
SNAP94847经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对焦虑大鼠胃黏膜损伤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颜君 郭菲菲 +7 位作者 张娜娜 李俊姝 姚守恒 任翔 王怡茹 马鑫奇 尚高昊 刘华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78-987,共10页
目的:探究黑色素浓集激素(MCH)受体1(MCHR1)拮抗剂SNAP94847能否作用于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VTA-DMV)神经通路,进而参与调控大鼠应激性焦虑所致胃黏膜损伤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V... 目的:探究黑色素浓集激素(MCH)受体1(MCHR1)拮抗剂SNAP94847能否作用于腹侧被盖区至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VTA-DMV)神经通路,进而参与调控大鼠应激性焦虑所致胃黏膜损伤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金逆行追踪结合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法检测VTA-DMV的MCHR神经通路(n=10);采用单细胞外放电记录法检测大鼠VTA微量注射MCH或SNAP94847对多巴胺(DA)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n=30);18只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生理盐水(NS)组、焦虑+NS组和焦虑+SNAP94847组,观察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后大鼠行为学变化、胃黏膜炎症损伤及相关炎症指标的变化(n=6);24只焦虑模型大鼠随机分为假损毁+NS组、假损毁+SNAP94847组、电损毁+NS组及电损毁+SNAP94847组,观察电损毁DMV后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对胃黏膜炎症损伤相关炎症指标的影响(n=6)。结果:逆行追踪结合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VTA可见部分MCHR和荧光金双重标记神经元;MCH可改变大鼠VTA内DA神经元放电活动,且对焦虑模型大鼠的影响更显著(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中,与对照组相比,焦虑+SNAP94847组进入闭合臂次数和时间百分比显著增加(P<0.05);焦虑模型大鼠炎症标志物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5),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及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VTA微量注射SNAP94847可显著减轻焦虑模型大鼠胃黏膜炎症损伤(P<0.05);与假损毁+SNAP94847组相比,电损毁+SNAP94847组焦虑模型大鼠CAT活性和GSH-Px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MPO活性及MDA、TNF-α和IL-6含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VTA-DMV的MCHR信号通路可能参与应激所致焦虑大鼠胃黏膜炎症损伤及焦虑样行为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侧被盖区 迷走神经背侧运动核 黑色素浓集激素受体 SNAP94847 焦虑
下载PDF
大鼠内吗啡肽2和μ阿片受体参与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的形态学证据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小莉 牛乐 +3 位作者 吕伯昌 张婷 高晓群 李云庆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33-238,共6页
目的:寻找内吗啡肽2(EM2)和μ阿片受体(MOR)在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形态学证据。方法:(1)麦芽糖凝集素(WGA)示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的多重标记方法;(2)用稀盐酸刺激胃,制作内脏痛动物模型;(3)免疫荧光组织... 目的:寻找内吗啡肽2(EM2)和μ阿片受体(MOR)在内脏感觉和运动调控过程中发挥作用的形态学证据。方法:(1)麦芽糖凝集素(WGA)示踪与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染色技术相结合的多重标记方法;(2)用稀盐酸刺激胃,制作内脏痛动物模型;(3)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多重染色方法。结果:(1)将WGA注入大鼠胃壁,在结状神经节(NG)内可见WGA标记神经元和WGA/EM2/MOR三标神经元;在孤束核(NTS)可见WGA跨节标记的纤维和终末以及WGA/EM2/MOR三标纤维和终末;在迷走神经运动背核(DMV)可见WGA逆标神经元和WGA/MOR双标神经元及其与EM2阳性纤维或终末形成的紧密接触。(2)将稀盐酸注入胃后,NG和NTS神经元内的FOS表达明显增多;在NG内可见EM2/FOS双标神经元;在NTS内可见EM2阳性纤维和终末与SP受体/FOS双标神经元形成紧密接触。结论:EM2和MOR可能影响内脏感觉和运动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吗啡肽2 Μ阿片受体 内脏感觉 内脏运动 结状神经节 孤束核 迷走神经运动背核 大鼠
下载PDF
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的细胞构筑及其P物质分布的免疫组化研究
12
作者 顾桂宝 张素贞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1987年第2期177-184,267,共9页
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细胞参数、免疫组化技术结合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P物质样免疫反应颗粒的吸光率,对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的细胞构筑及其P物质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探讨。1.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细胞可分为小、中及较大三型,分别占所测细胞总数的50.83... 用图像分析仪测量细胞参数、免疫组化技术结合显微分光光度计测定P物质样免疫反应颗粒的吸光率,对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的细胞构筑及其P物质的分布情况进行了探讨。1.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细胞可分为小、中及较大三型,分别占所测细胞总数的50.83%、44.17%及5%。小细胞主要分布于核团吻侧部,中细胞散在于吻、中、尾各部,较大细胞仅位于中间部及尾侧部。各型细胞在核团内、中、外三份的分布无一定规律。2.P物质样免疫反应细胞主要位于大鼠迷走神经背核的尾侧部,大多呈椭圆及圆形,可见1~2个突起,并多数分布于核团的内侧份。3.大鼠迷走神经背核有丰富的P物质样免疫反应纤维,核团吻侧部及中间部纤维呈密集点状,尾侧部为短串珠状。4.核团吻侧部及中间部P物质相对含量明显多于尾侧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迷走神经背核 细胞构筑 P物质 免疫组织化学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