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5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洞庭湖演变趋势探讨 被引量:73
1
作者 来红州 莫多闻 苏成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78-86,共9页
洞庭湖的演变主要受构造沉降、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三大因素的控制。目前 ,洞庭湖盆的构造沉降速率虽然较低 (3~ 10mm/a) ,但构造沉降量仍抵消了部分泥沙淤积量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洞庭湖日益萎缩的趋势。由于湖盆中泥沙淤积速率... 洞庭湖的演变主要受构造沉降、泥沙淤积和人类活动影响三大因素的控制。目前 ,洞庭湖盆的构造沉降速率虽然较低 (3~ 10mm/a) ,但构造沉降量仍抵消了部分泥沙淤积量 ,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洞庭湖日益萎缩的趋势。由于湖盆中泥沙淤积速率大于构造沉降速率 ,洲滩会继续发育和扩展 ,洞庭湖仍保持淤高的趋势。在“4 35 0工程”完成和三峡建坝后 80年内 ,湖盆泥沙淤积速率将降低到 1 79mm/a ,洞庭湖不断淤高的趋势将得到减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盆地 洞庭湖 构造沉降 泥沙淤积 人类活动影响
下载PDF
洞庭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演变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35
2
作者 皮建高 张国梁 +1 位作者 梁杏 张人权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6-10,共5页
利用水流能量指数 ,分析了洞庭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的演变特征。得出洞庭盆地主要为河流—过流型湖泊相互消长的沉积环境。沉积环境的演变及主要水流方向 ,受差异性构造沉降的控制。历史时期 ,人为作用对盆地沉积环境影响很大 ,并且是近... 利用水流能量指数 ,分析了洞庭盆地第四纪沉积环境的演变特征。得出洞庭盆地主要为河流—过流型湖泊相互消长的沉积环境。沉积环境的演变及主要水流方向 ,受差异性构造沉降的控制。历史时期 ,人为作用对盆地沉积环境影响很大 ,并且是近代洞庭湖区洪灾加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盆地 第四纪 沉积环境 分析 水流能量指数 差异性构造沉降 人为作用
下载PDF
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 被引量:31
3
作者 梁杏 张人权 +2 位作者 皮建高 张国梁 孙锡良 《地质科技情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1-14,共4页
利用沉积等厚线图 ,分析得出的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如下 :北北东及近东西向两组断裂将盆地切割为一系列断块 ;盆地西部为箕状断块 ,东部为箕状凹陷 ;早、中更新世为盆地的断陷阶段 ,晚更新世以来进入坳陷阶段 ;第四纪以来构造沉... 利用沉积等厚线图 ,分析得出的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如下 :北北东及近东西向两组断裂将盆地切割为一系列断块 ;盆地西部为箕状断块 ,东部为箕状凹陷 ;早、中更新世为盆地的断陷阶段 ,晚更新世以来进入坳陷阶段 ;第四纪以来构造沉降速率呈加速度增强 ;构造活动的时空变化控制着洞庭湖的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盆地 第四纪 新构造运动 构造沉降 等厚线图 时空变化
下载PDF
洞庭盆地第四纪红土地层及古气候研究 被引量:25
4
作者 来红州 莫多闻 李新坡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130-137,共8页
洞庭盆地周缘广泛发育着第四纪红土地层,我们在野外对典型红土剖面进行了考察,并在岳阳市月山红土剖面进行了取样,在室内对土壤样品进行了磁化率、粘土矿物和粒度等实验分析,从而对洞庭盆地第四纪红土地层的剖面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 洞庭盆地周缘广泛发育着第四纪红土地层,我们在野外对典型红土剖面进行了考察,并在岳阳市月山红土剖面进行了取样,在室内对土壤样品进行了磁化率、粘土矿物和粒度等实验分析,从而对洞庭盆地第四纪红土地层的剖面特征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洞庭盆地第四纪古气候变迁进行了探讨。月山红土剖面地层界限清晰,剖面特征明显,与中国南方其它的红土地层具有较好的地层对比性。月山红土剖面磁化率和粘土矿物分析表明:中更新世早期洞庭盆地气候干凉,中更新世晚期转为湿热;晚更新世早期气候仍保持湿热,晚更新世晚期则转为干凉;全新世以来洞庭盆地的气候再次转为湿热。粒度分析表明月山红土剖面第四纪沉积物的沉积环境为洪水盆地中的泛滥平原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盆地 红土 古气候 剖面 晚更新世 地层对比 粘土矿物 沉积环境 取样
下载PDF
第四纪洞庭盆地构造性质及动力机制探讨 被引量:23
5
作者 柏道远 李长安 +5 位作者 王先辉 马铁球 周柯军 彭云益 李纲 陈渡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17-330,共14页
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孔对第四纪洞庭盆地及周缘隆起区的地貌、沉积和断裂构造等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厘定洞庭盆地构造活动特征暨构造性质,并探讨其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洞庭盆地具断陷性质,具体表现在:①在边界正... 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孔对第四纪洞庭盆地及周缘隆起区的地貌、沉积和断裂构造等进行调查研究,进而厘定洞庭盆地构造活动特征暨构造性质,并探讨其动力机制。研究表明,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洞庭盆地具断陷性质,具体表现在:①在边界正断裂控制下盆地及其次级凹陷强烈沉降并充填厚度较大的河、湖相沉积;②临澧次级凹陷发育典型封闭性断陷湖盆沉积;③NNE向、NW向、EW向、SN向等多组方向控盆断裂的发育指示区域伸展构造体制。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洞庭盆地具坳陷性质,主要表现在:①中更新世晚期洞庭盆地与周缘隆起区发生较大幅度的构造抬升并遭受剥蚀,同时产生构造掀斜与褶皱变形;②晚更新世-全新世洞庭盆地坳陷沉降并接受沉积。分析提出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机制: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盆地的断陷沉降与地幔上隆背景下的深部物质迁出有关;中更新世晚期盆地构造抬升、掀斜和褶皱变形与深部迁出物质的回返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作用有关;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盆地坳陷沉降与区域挤压应力下的坳陷或拱坳变形有关,可能同时伴有NE向的深部物质流动与拉张;不同级次和不同规模范围的深部物质迁移运动,造成了第四纪洞庭盆地与其内部次级构造单元之间的叠加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洞庭盆地 断陷盆地 坳陷盆地 动力机制
下载PDF
第四纪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西缘构造-沉积特征与环境演化 被引量:22
6
作者 柏道远 李长安 +2 位作者 马铁球 王先辉 陈渡平 《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 CAS 2010年第2期120-129,共10页
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为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凹陷总体呈南北向,周边为正断裂。凹陷内第四系厚一般为100-220 m,最厚达300 m,自下而上... 通过地表观察和钻孔资料,对洞庭盆地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沉积特征和环境演化进行了研究,为江汉—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补充了新的资料。凹陷总体呈南北向,周边为正断裂。凹陷内第四系厚一般为100-220 m,最厚达300 m,自下而上依次为早更新世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和全新世湖冲积。第四系以砾石层、砂层为主,次为(含)粉砂质黏土、黏土,岩性、岩相横向变化大。安乡凹陷西缘(即太阳山隆起东缘),呈自西向东缓倾的丘岗地貌。区内主要发育中更新世白沙井组,其中南部下部以砂、砾石层为主,上部为黏土;北部以粉砂质黏土沉积为主,下部可发育砂层。根据地貌、沉积及控凹断裂特征,重塑安乡凹陷及其西缘第四纪构造活动与环境演化过程: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早期,凹陷西边的北北东向周家店断裂伸展活动,安乡凹陷不均匀沉降,总体具河流和过流性湖泊环境并接受沅水沉积;同期凹陷西缘构造抬升,处于剥蚀的山地环境。中更新世中期断陷活动向西扩展,凹陷区为过流性湖泊环境;凹陷西缘地区转为河流(南部)和湖泊(北部)环境并接受沉积。中更新世晚期安乡凹陷及其西缘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凹陷西缘同时具有自西向东的掀斜。晚更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河流和湖泊环境;同期凹陷西缘遭受剥蚀。晚更新世末受区域海平面下降影响,安乡凹陷遭受剥蚀。全新世安乡凹陷拗陷沉降,具泛滥平原之河流、湖泊环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安乡凹陷 沉降 抬升 沉积 剥蚀 洞庭盆地
下载PDF
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演化特征 被引量:21
7
作者 柏道远 王先辉 +5 位作者 李长安 马铁球 陈渡平 周柯军 彭云益 李纲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1-276,共16页
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探,以地貌和沉积为基础,对洞庭盆地及周缘地区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第四纪洞庭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洞庭盆地处于断陷阶段,区域构造活动的主要表现有:①盆地及次... 通过地表观察和第四系钻探,以地貌和沉积为基础,对洞庭盆地及周缘地区第四纪构造活动特征进行了研究。认为第四纪洞庭盆地的构造演化经历了3个阶段。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洞庭盆地处于断陷阶段,区域构造活动的主要表现有:①盆地及次级凹陷边界受NNE、NW、EW和SN向等4组正断裂控制;②各次级凹陷强烈沉降并接受沉积,沉降中心位于凹陷内部或中央而远离边界断裂;断裂上盘局部可具明显沉降;③随着盆地逐渐扩张,断陷活动向东、西边缘迁移;④盆地断陷活动具幕式特征,总体可分为为早更新世早期、早更新世晚期和中更新世早—中期等3个裂陷幕;⑤盆地北面的华容隆起具明显构造沉降,盆地周缘其它隆起及盆地内部的赤山隆起具有脉动式抬升;⑥赤山隆起构造较稳定期和构造抬升期分别对应于安乡凹陷缓慢沉降期和快速沉降期。中更新世晚期以来洞庭盆地处于坳陷阶段,其中中更新世晚期洞庭盆地整体抬升并遭受剥蚀,在盆地东缘和西缘产生倾向盆地的构造掀斜,局部第四系变形形成褶皱;晚更新世—全新世洞庭盆地主体产生坳陷沉降并接受沉积,盆地周缘部分地区存在小幅度抬升。上述不同阶段构造活动特征可以通过盆地及周缘深部物质迁移以及板块尺度的物质运动和挤压来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洞庭盆地 断陷 坳陷 动力机制
下载PDF
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现状 被引量:17
8
作者 柏道远 李长安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1-8,14,共9页
从第四纪地层划分、环境、构造活动、近现代洞庭湖构造沉降特征与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了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现状。前人对洞庭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分别建立了覆盖区和露头区第四纪地层系统,其中覆盖区第四纪下限年龄达3Ma左右。不同研... 从第四纪地层划分、环境、构造活动、近现代洞庭湖构造沉降特征与发展趋势等方面,介绍了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现状。前人对洞庭盆地及其周缘地区分别建立了覆盖区和露头区第四纪地层系统,其中覆盖区第四纪下限年龄达3Ma左右。不同研究者对第四纪气候演化和全新世以来的气候与环境演化的认识存在程度不一的差异。对洞庭盆地周缘网纹红土的成因存在水成和风成两种不同观点。对盆地构造活动存在断陷、坳陷、先断陷后坳陷以及其他多种不同观点。对于构造因素和非构造因素对现代湖泊的控制作用存在不同看法。在洞庭湖未来演变趋势方面,由于研究问题的角度不一致,有的认为洞庭湖会逐渐加深扩大,有的认为不久将萎缩消亡。重复水准测量资料对比显示近现代洞庭湖构造沉降速率为3~10mm/a;而沉积速率法计算的晚更新世以来的平均沉降速率为0.06~0.25mm/a,局部为0.62mm/a。最后提出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是气候演化的多指标约束、各次级构造单元构造-沉积特征的详细解剖、覆盖区晚更新世—全新世沉积特征的精细调查以及洞庭湖现代沉降特征的GPS监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盆地 第四纪 地层 环境 构造活动 湖泊成因 沉降速率
下载PDF
洞庭盆地红土地层中网纹的成因探讨 被引量:17
9
作者 来红州 莫多闻 李新坡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40-248,共9页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 ,运用化学全量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微形貌分析等实验方法和手段 ,对洞庭盆地第四系红土地层中网纹的元素地球化学、矿物组合特征和微形貌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对洞庭盆地红土地层中 2种主... 在野外考察的基础上 ,运用化学全量分析、X射线衍射分析、红外光谱分析和扫描电镜微形貌分析等实验方法和手段 ,对洞庭盆地第四系红土地层中网纹的元素地球化学、矿物组合特征和微形貌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对洞庭盆地红土地层中 2种主要的网纹类型———蠕虫状网纹和根状网纹的成因进行了探讨。认为 :土壤孔隙空间的形成和化学元素的迁移是网纹产生的 2个必要条件。蠕虫状网纹孔隙空间的产生是由于地层静压力和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造成的 ,而根状网纹的孔隙空间则是植物根系腐烂分解后提供的。地下水和地表水强烈的淋溶作用使土壤中硅、铝、铁、锰等元素的迁移能力增强 ,土壤胶体粒子之间的化学反应 ,使得这些孔隙空间在后期逐渐被次生黏土矿物和石英所充填 ,最终 ,在洞庭盆地第四系红土地层中形成大量的蠕虫状和根状白色网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土 网纹 黏土矿物 洞庭盆地
下载PDF
江汉和洞庭盆地与周缘造山带盆山耦合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10
作者 林旭 刘静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99-520,共22页
沉积盆地与造山带是大陆构造的2个重要的组成单元,具内在成因联系。对其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恢复和重建岩石圈深部运动过程,了解近地表构造与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江汉和洞庭盆地位于长江中游,与周缘造山带具有清晰的盆山边界,盆内河... 沉积盆地与造山带是大陆构造的2个重要的组成单元,具内在成因联系。对其耦合关系进行研究,可以恢复和重建岩石圈深部运动过程,了解近地表构造与气候之间的相互作用。江汉和洞庭盆地位于长江中游,与周缘造山带具有清晰的盆山边界,盆内河流水系十分发育,是一个多物源沉积盆地,是探讨从山(源)到盆(汇)沉积过程的天然实验室。文中对江汉盆地盆山耦合的研究结果进行了总结和梳理,介绍了造山带基岩、盆地和河流沉积物低温热年代学的应用方法,提出了新的研究切入点,建议今后在江汉和洞庭盆地开展盆山耦合研究时,将造山带基岩和河流碎屑矿物低温热年代学结果相结合,同时开展同一目标矿物的物源示踪研究,综合分析造山带隆升信息与物源信息,并与周缘构造和沉积学研究结果相互检验,可得到详细的盆山耦合演化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汉盆地 洞庭盆地 盆山耦合 低温热年代学
下载PDF
盆山耦合关系的讨论——以洞庭盆地与周边造山带为例 被引量:11
11
作者 戴传瑞 张廷山 +5 位作者 郑华平 叶舟 梁兴 姜照勇 黄世伟 胡清雄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657-665,共9页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貌等资料,系统分析了洞庭盆地与雪峰、幕阜造山带之间的结构样式、变形特征及形成演化,认为该区中、新生代造山带与盆地之间存在极其明显的耦合关系:1)燕山早中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研究区的物源来自周边的山... 根据地质、地球物理和地貌等资料,系统分析了洞庭盆地与雪峰、幕阜造山带之间的结构样式、变形特征及形成演化,认为该区中、新生代造山带与盆地之间存在极其明显的耦合关系:1)燕山早中期(晚侏罗世—早白垩世),研究区的物源来自周边的山地,盆—山耦合所表现的只是地表高处剥蚀、低处堆积的填平补齐关系。2)燕山晚期的盆山耦合(晚白垩世早中期),洞庭盆地的形成与当时雪峰、幕阜造山带后期的伸展塌陷构成盆山耦合现象,此期由于受到太平洋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作斜向俯冲作用影响,造山带的快速隆升造成沿着扭张性断层的走向发育一系列的雁行断块,控制着盆地的发展,二者之间形成耦合作用。3)早喜马拉雅期(晚白垩世晚期—早第三纪),受张裂的大地构造环境的影响,盆内被强烈的伸展变形,箕状断陷盆地的特征更加明显,湖盆扩大。4)晚喜山期(晚第三纪—第四纪),自渐新世喜马拉雅运动主幕以来,雪峰、幕阜造山带总体表现为弱挤压—压扭造山隆升及逐渐被剥蚀,并为洞庭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坳陷型沉积提供物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盆地 断陷盆地 雪峰-幕阜造山带 盆山耦合
下载PDF
洞庭盆地两护村孔孢粉组合及其气候与地层意义 被引量:13
12
作者 柏道远 李长安 +2 位作者 张文卿 陈渡平 周柯军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125-1138,共14页
两护村ZKC1孔位于洞庭盆地安乡凹陷的东南部,孔内第四系(底部跨上新世)厚达294 m,为河流和湖泊沉积,自下而上依次为上新世—早更新世华田组、早更新世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以及全新统等。对ZKC1孔第四系进行了详细... 两护村ZKC1孔位于洞庭盆地安乡凹陷的东南部,孔内第四系(底部跨上新世)厚达294 m,为河流和湖泊沉积,自下而上依次为上新世—早更新世华田组、早更新世汨罗组、中更新世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以及全新统等。对ZKC1孔第四系进行了详细的孢粉分析,自下而上划分出16个孢粉组合带。ESR年龄和孢粉组合及其反映的气候特征指示华田组下段形成于上新世末。根据孢粉组合特征,结合构造—沉积演化和区域气候背景,重塑洞庭盆地上新世末以来的气候演化过程:上新世末期由孢粉带Ⅰ和Ⅱ指示具暖干气候。早更新世经历了凉干(孢粉带Ⅲ、Ⅳ)→暖湿间凉干(孢粉带Ⅴ~Ⅶ)→冷干间温湿(孢粉带Ⅷ~Ⅹ)→暖较湿(孢粉带Ⅺ,Ⅻ)的气候演变过程。中更新世早期无孢粉样品(洞庭湖组下部砾石层),其沉积环境暗示冷干气候条件;中期由孢粉带ⅩⅢ反映出暖稍湿的气候特征;晚期因构造抬升缺失沉积,同期湿热化事件指示暖湿气候。晚更新世早期缺乏沉积,据区域对比应为寒冷气候;中期由孢粉带ⅩⅣ指示温较湿的气候特征;晚期缺失沉积,系寒冷气候下区域海平面下降所致。全新世经历了暖稍湿(孢粉带ⅩⅤ)→暖稍干(孢粉带ⅩⅥ)的演变。上述气候演变过程与ZKC1孔化学蚀变指数曲线反映的气候演变过程以及中国东部第四纪气候演化基本吻合。以孔深140 m为界,上部孢粉数量显著高于下部,种属也更为丰富。这一变化很可能对应于一次重要的地质事件,其成因有待今后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护村孔 上新世 第四纪 孢粉 气候 洞庭盆地
下载PDF
化学风化指数和磁化率对洞庭盆地第四纪古气候变化的响应 被引量:11
13
作者 柏道远 李长安 +2 位作者 陈渡平 周柯军 黄文义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79-785,共7页
在安乡凹陷东南部两护村新施工揭穿第四系的ZKC1孔,孔内第四系为河流和湖泊沉积,地层组成自下而上依次为上新世—早更新世华田组、早更新世汨罗组、中更新世早期—中期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以及全新统等。对钻孔岩心进行了系统的主... 在安乡凹陷东南部两护村新施工揭穿第四系的ZKC1孔,孔内第四系为河流和湖泊沉积,地层组成自下而上依次为上新世—早更新世华田组、早更新世汨罗组、中更新世早期—中期洞庭湖组、晚更新世坡头组以及全新统等。对钻孔岩心进行了系统的主量元素及磁化率分析,进而从陆相沉积物化学风化指数(CWI)与温度和湿度正相关、磁化率与温度和湿度负相关的理论出发,探讨洞庭盆地第四纪气候演变。结合其他资料,CWI曲线特征指示洞庭盆地第四纪气候演变过程:早更新世为冷干→暖湿→冷干→暖湿,中更新世为冷干→暖湿→冷干—温湿→暖湿,晚更新世为寒冷→温湿→寒冷,全新世总体为温湿-暖湿。这一结论与ZKC1孔孢粉组合特征反映的气候演变过程及中国东部第四纪气候演化基本吻合,说明沉积物CWI对第四纪气候演变具有较好的响应。变化曲线及相关系数(-0.32)表明磁化率值与CWI值呈较明显的负相关,暗示温度和湿度对磁化率具有明显的控制作用。但可能受盆地升降等因素的影响叠加,磁化率曲线未能如CWI一样明确反映出第四纪气候的阶段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风化指数 磁化率 第四纪 气候演变 洞庭盆地
下载PDF
洞庭盆地第四纪地层格架初拟 被引量:10
14
作者 陈渡平 李长安 +3 位作者 柏道远 何禹 蒋启生 陈帅奇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7-73,共7页
洞庭盆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盆地之一,第四系发育完整,地层最大厚度300余米。早更新世洞庭盆地由澧县、临澧、常德—安乡、沅江—湘阴、广兴洲5个相对独立的次级凹陷盆地组成,早更世末湖盆全部连通。地层序列分覆盖区和露头区。覆盖区划分... 洞庭盆地是长江流域的重要盆地之一,第四系发育完整,地层最大厚度300余米。早更新世洞庭盆地由澧县、临澧、常德—安乡、沅江—湘阴、广兴洲5个相对独立的次级凹陷盆地组成,早更世末湖盆全部连通。地层序列分覆盖区和露头区。覆盖区划分为:下更新统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统洞庭湖组,上更新统坡头组,全新统沅江组、团洲组、赤沙组。露头区划分为:下更新统华田组、汨罗组,中更新统新开铺组、白沙井组、马王堆组,上更新统白水江组,以及全新统冲、湖积层。下更新世华田组与汨罗组、汨罗组与中更新统洞庭湖组、洞庭湖组与上更新统坡头组、坡头组与全新统沉积界面清晰。早更新世次级盆地中心沉降幅度大,沉积物以湖相沉积为主,空间分异明显。中更新世沉降中心向河口迁移,沉积物以冲积、冲湖积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盆地 第四纪 地层序列 地层格架 盆地结构
下载PDF
洞庭盆地南缘常德-益阳-长沙断裂中段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韩竹军 向宏发 姬计法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839-854,共16页
通过对洞庭盆地南缘常德-益阳-长沙断裂中段较为详细的浅层物探、钻探、年代学测试以及地表地质地貌调查和综合分析等方面的工作,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常德-益阳-长沙断裂中段(隐伏断裂)表现为一条倾向NNE的正断裂,断错了古近纪基岩顶界... 通过对洞庭盆地南缘常德-益阳-长沙断裂中段较为详细的浅层物探、钻探、年代学测试以及地表地质地貌调查和综合分析等方面的工作,获得了一些新的认识:常德-益阳-长沙断裂中段(隐伏断裂)表现为一条倾向NNE的正断裂,断错了古近纪基岩顶界面,并向上切错下更新统的华田组(Q1pht)、汩罗组(Q1pm)和中更新统下段新开铺组(Q2px)底界面,而中更新统中段的白砂井组(Q2pb)则平整地覆盖在断裂之上,无任何变形和位错形迹。断裂的最新活动时代在中更新世早期,中更新世中晚期以来已无活动迹象。断裂两盘基岩顶界面(或下更新统底界面)垂直落差(即第四纪以来总断距)为16.10m;越往上断距越小。同一层位,断层上盘的华田组(Q1pht)和汩罗组(Q1pm)的沉积厚度远大于断层下盘的沉积厚度,表明该断裂的活动具有较多的边沉边断的同生性质。以与洞庭盆地南缘常德-益阳-长沙断裂中段对应的安乡-汉寿凹陷为例,通过对第四纪以来断裂控制的差异性沉降幅度与凹陷内沉积厚度的对比分析,初步认为安乡-汉寿凹陷主要是通过拗陷作用形成的,而不是断陷作用。洞庭盆地与周边隆起山地之间不但断裂发育,同时也是中强地震集中发生的地带。一条断裂是否存在断错早、中更新世地层的构造现象,是判断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一个重要标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盆地 常德-益阳-长沙断裂中段 盆地构造属性 中强地震构造
下载PDF
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研究进展——1∶25万常德市幅和岳阳市幅区域地质调查主要成果 被引量:9
16
作者 柏道远 马铁球 +5 位作者 王先辉 陈渡平 彭云益 周柯军 李纲 黄文义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11年第4期273-285,共13页
1∶25万常德市幅和岳阳市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大量的钻孔资料和分析测试工作基础上,对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特征及演化进行了重点研究,取得以下重要进展:①厘定了洞庭盆地及周缘隆-凹构造格局;重新建立了露头区及覆... 1∶25万常德市幅和岳阳市幅区域地质调查项目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大量的钻孔资料和分析测试工作基础上,对洞庭盆地第四纪地质特征及演化进行了重点研究,取得以下重要进展:①厘定了洞庭盆地及周缘隆-凹构造格局;重新建立了露头区及覆盖区地层系统。②分别对洞庭盆地各次级构造单元及其周缘地区的第四纪构造活动、沉积特征及环境演化等进行了详细解剖,从而揭示出盆地第四纪构造-沉积作用的横向差异。③查明洞庭盆地早更新世-中更新世中期处于断陷阶段,盆地及周缘的构造活动表现主要有多组方向正断裂活动、盆内次级凹陷区的差异性和幕式构造沉降、盆地周缘及盆内隆起区的脉动式抬升等;中更新世晚期以来盆地处于坳陷阶段,其中中更新世晚期发生抬升、掀斜及褶皱作用,晚更新世-全新世盆地主体处于坳陷沉降中。提出了新的不同阶段构造活动动力机制模式,较好地解释了构造活动的各种特征。④通过两护村ZKC1孔孢粉组合、化学蚀变指数和微量元素含量等变化,重塑了第四纪气候演化过程。⑤通过ZKC1孔重矿物分析,探讨了洞庭盆地南部早-中更新世沉积环境暨河湖变迁以及构造沉降过程。⑥研究发现津市黄牯山泥砾混杂堆积为泥石流产物,而非前人所认为的冰川成因。⑦提出构造-沉积地貌类型的概念,于图区划分出10种构造-沉积地貌类型,提供了直观表达不同地区地貌状况,以及第四纪地层和构造特征及其反映的地质与环境演化过程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四纪 沉积与地貌 构造活动 环境演化 洞庭盆地
下载PDF
江汉——洞庭盆地地震活动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蓉川 吴兴国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3期255-262,共8页
在收集了江汉—洞庭盆地及其邻近地区的历史地震及仪器观测地震资料的基础上,本文对江汉—洞庭盆地的地震时空分布、震源应力场特征以及未来地震活动的发展趋势作了探讨。
关键词 地震 活动性 江汉盆地 洞庭盆地
下载PDF
洞庭盆地的第四纪构造活动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石钧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1期32-40,共9页
依据第四系分统等厚度图,分析了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的演变。早更新世及晚更新世表现为盆地东西两侧对边掀斜,沉积中心呈近南北向伸延;中更新世及全新世,迎丰桥-北景港断裂两侧断块反向扭动掀斜,以致盆地西北角和东南角掀升,并形成... 依据第四系分统等厚度图,分析了洞庭盆地第四纪构造活动的演变。早更新世及晚更新世表现为盆地东西两侧对边掀斜,沉积中心呈近南北向伸延;中更新世及全新世,迎丰桥-北景港断裂两侧断块反向扭动掀斜,以致盆地西北角和东南角掀升,并形成与此主掀升部位相应的俯伏部位,其伸延方向与主掀升部位的掀斜方向垂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湖 盆地 第四线 构造活动
下载PDF
洞庭盆地S3-7孔第四纪年代地层 被引量:8
19
作者 赵举兴 李长安 +2 位作者 张玉芬 强小科 熊德强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33-643,共11页
洞庭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对长江中游乃至中国中部的地质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但区内的第四纪年代地层研究一直不足.以洞庭盆地沉积中心——沅江凹陷的典型钻孔S3-7孔(孔深255.1m)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沉积物岩性描述和岩石地层划分的基础上... 洞庭盆地的形成与演化对长江中游乃至中国中部的地质环境变迁具有重要意义,但区内的第四纪年代地层研究一直不足.以洞庭盆地沉积中心——沅江凹陷的典型钻孔S3-7孔(孔深255.1m)为研究对象,在详细的沉积物岩性描述和岩石地层划分的基础上,系统地进行了古地磁、ESR、AMS^(14)C等测试,并建立了S3-7孔的年代地层序列.通过与其他两口典型钻孔的对比分析,初步建立了研究区的区域年代地层格架,结果显示洞庭盆地沉积中心下更新统底界位于各钻孔底部240~300m,中更新统底界位于90~95m,上更新统底界位于28~50m,全新统底界位于1.5~3.1m.平均沉积速率和分段线性方程的结果表明洞庭盆地覆盖第四纪区岩石地层单位的时代为:华田组的地质年龄为2 590~1 600ka BP,湘阴组的地质年龄为1 600~920ka BP,洞庭湖组的地质年龄为920~120ka BP,安乡组的地质年龄为120~11ka BP,全新统的地质年龄为11ka BP至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洞庭盆地 第四纪 年代地层 古地磁 地质年代学 地层学
原文传递
洞庭湖盆地白垩纪早第三纪的岩石地层与生物地层 被引量:6
20
作者 胡济民 曾德敏 《湖南地质》 1996年第4期193-197,共5页
本文应用生物地层带的顺序和定量数据,采用排序法研究了它们的相对秩序,分析了同时事件与生物地层带的交叉、延限、重叠现象。对洞庭盆地不同剖面不同钻井做了地层对比,以确定其地质时代。着重论述了地层轮藻、介形、孢粉的生物地层... 本文应用生物地层带的顺序和定量数据,采用排序法研究了它们的相对秩序,分析了同时事件与生物地层带的交叉、延限、重叠现象。对洞庭盆地不同剖面不同钻井做了地层对比,以确定其地质时代。着重论述了地层轮藻、介形、孢粉的生物地层分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垩纪 早第三纪 岩石地层 生物地层 洞庭盆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