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近等基因系法对小麦显性矮源的研究 被引量:31
1
作者 傅大雄 阮仁武 +3 位作者 刘大军 宗学凤 殷家明 胡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55-664,共10页
【目的】开拓小麦育种新矮源,克服自小麦矮化育种“绿色革命”以来,仅使用Rht1、Rht2、Rht8等少数几个隐性矮源的局限性,为选育高度集约化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条件。【方法】将国内外已定名的5个显性矮源Rht10、Rht3、Rht12、Rht21、奥尔森... 【目的】开拓小麦育种新矮源,克服自小麦矮化育种“绿色革命”以来,仅使用Rht1、Rht2、Rht8等少数几个隐性矮源的局限性,为选育高度集约化的小麦新品种提供条件。【方法】将国内外已定名的5个显性矮源Rht10、Rht3、Rht12、Rht21、奥尔森矮(Olesen dwarf)和西南大学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培育与征集的7个致矮力弱的显性矮源回交导入4个中、高秆(85~105cm)轮回父本品种(BC4F1),建立了4套矮秆基因的近等基因系。2005~2006两年,在非竞争群体条件下开展了近等基因系的多因素品系比较试验,研究矮源及轮回父本遗传背景两个主因素对近等基因系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12个显性矮源在本试验统一遗传背景条件下株高为37.9~74.3cm,显性矮源的株高与其株粒重呈高度正相关(r=0.8884),株高每上升1cm,则株粒重增加0.24g。随显性矮源株高的提升、致矮力减弱,其近等基因系的农艺性状得到改善。显性矮源的株高提升到60cm以上时,即有可能达到和超过中、高秆轮回父本的单株生产力,从而作为新型矮源应用于小麦矮化育种。此外,12个显性矮源具有一致的延迟早熟轮回父本抽穗以及降低轮回父本千粒重的多效性效应,这些不利的多效性效应可以通过轮回父本遗传背景的修饰作用加以改良。【结论】株高在50cm以下的强致矮力显性矮源,难以直接用于小麦育种,但通过矮秆主基因突变以及特殊遗传背景的修饰等途径可以衍生出株高呈不同程度提升、以致达到70~80cm理想株高的弱致矮力显性矮源。加强株高提升的弱致矮力显性矮源的研究是将显性矮源应用于小麦杂交育种的有效途径。推荐株高在60~75cm的弱致矮力显性矮源SW07、SW05、女水妖矮、SW02、Rht21用于小麦矮化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显性矮秆基因 弱致矮力显性矮源 近等基因系 矮化育种
下载PDF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3及其衍生系统抗穗萌特性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傅大雄 阮仁武 +3 位作者 宗学凤 胡奎 张建奎 戴秀梅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01-407,共7页
采用近等基因系法及成熟种子室内萌发试验研究了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3及其衍生系统的抗穗萌特性,并对普通小麦13个显性、半显性、隐性矮秆基因的抗穗萌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Rht3基因及其株高提升的突变衍生系具有显著而稳定的抗穗... 采用近等基因系法及成熟种子室内萌发试验研究了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3及其衍生系统的抗穗萌特性,并对普通小麦13个显性、半显性、隐性矮秆基因的抗穗萌性能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Rht3基因及其株高提升的突变衍生系具有显著而稳定的抗穗萌特性。将Rht3基因回交导入不抗穗萌的普通小麦,受体品种成熟种子的α淀粉酶活性降低了6 8% ,浸润3d及6d的种子萌发率下降了5 4与6 0个百分点,抗穗萌性能提高2 .8与7.5倍,从而使不抗穗萌的品种变成了高抗穗萌的品系。此外,由Rht3基因制约的抗穗萌特性与普通小麦非Rht3基因制约的抗萌特性可以累加,通过杂交可以合成超亲遗传的强力抗萌遗传资源。矮秆基因资源抗穗萌性能评价的结果显示,Rht3是目前已知最抗穗萌的普通小麦矮秆基因,Rht12的抗性次之,Rht10、雨D、ⅡA、西南0 2等矮源具有较弱的抗性。已获得一批达到小麦矮化育种理想株高而又抗穗萌的Rht3血缘的突变衍生系,这将有利于突破Rht3基因植株过于矮化的缺点,最终将其作为矮秆与抗穗萌的基因资源应用于小麦育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显性矮秆基因 穗萌 Α-淀粉酶活性 矮化育种
下载PDF
水稻显性矮秆新基因的RAPD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张治国 童继平 +5 位作者 吴敬德 余增亮 郑乐娅 张瑛 朱伟 吴跃进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73-275,共3页
利用RAPD标记对中粳水稻新品种突变体Y98149中鉴定出的显性矮秆新基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50对随机引物中,两对引物SA1530和SB930在亲本和近等基因池(均由10个高秆或矮秆植株组成)之间表现出多态性。用这两对引物对高秆和矮秆的F2群... 利用RAPD标记对中粳水稻新品种突变体Y98149中鉴定出的显性矮秆新基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150对随机引物中,两对引物SA1530和SB930在亲本和近等基因池(均由10个高秆或矮秆植株组成)之间表现出多态性。用这两对引物对高秆和矮秆的F2群体的300个单株进行连锁分析,表明SA1530和SB930与新矮秆基因的连锁距离分别为15.3cM和9.3cM,两个RAPD标记位于同一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显性矮秆基因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下载PDF
小麦显性矮秆基因Rht_3理想株高突变体的基因型检测 被引量:1
4
作者 傅大雄 余东 +2 位作者 阮仁武 罗明华 方宣钧 《分子植物育种》 CAS CSCD 2007年第1期84-90,共7页
本研究采用4BS染色体携带Rht3基因的小麦显性矮源“矮苏3”(55-60cm),经辐射与化学诱变,获得了一系列株高在70-85cm、具小麦育种理想株高的突变体。采用形态标记、生化标记及分子标记对上述理想株高突变体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经成熟... 本研究采用4BS染色体携带Rht3基因的小麦显性矮源“矮苏3”(55-60cm),经辐射与化学诱变,获得了一系列株高在70-85cm、具小麦育种理想株高的突变体。采用形态标记、生化标记及分子标记对上述理想株高突变体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经成熟种子萌发试验的生化标记检测表明,理想株高突变体仍具有显性矮秆基因Rht3成熟种子α-淀粉酶活性低而抗穗萌的特性。经采用位于4BS染色体上的“易组太谷核不育基因MN2(4BS)”作为形态标记基因来定位理想株高突变体携带的半显性矮秆基因,证实了理想株高突变体携带的半显性矮秆基因与MN2(4BS)连锁、因而与Rht3基因同位于普通小麦4B染色体上。基于通常认为Rht3与隐性矮秆基因Rht。同为4BS染色体上的复等位基因,经采用Ellis等开发的“perfect marker”SSR特异引物的分子标记检测,在矮苏3及其理想株高突变体上同时扩增出了与Rht-Blb相同的237bp的特征带。以上3种类型的基因标记检测的结果,均有利于说明矮苏3的理想株高突变体携带Rht3突变衍生的复等位基因,因其具理想株高而又抗穗萌,可望作为半显性创新矮源用于高度集约化的小麦“分子设计育种”,以克服小麦育种目前局限于使用隐性矮源的局面,实现自“绿色革命”以来小麦育种矮源的升级换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显性矮秆基因 复等位基因 Rhh3 矮化育种
下载PDF
基于残余杂合系的水稻显性矮秆基因的定位及KASP标记开发 被引量:1
5
作者 刘开强 崔中秋 +6 位作者 李军玲 孙玥 苏京平 王胜军 高菊 张嘉楠 闫双勇 《分子植物育种》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3657-3663,共7页
株高是和水稻高产、稳产密切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发掘可育种利用的矮秆基因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育种残余杂合系,鉴定了一个显性矮秆基因sd9,该基因能将株高降低18 cm。近等基因系F群体的遗传学分析显示矮秆植株与高秆植株的分... 株高是和水稻高产、稳产密切相关的重要农艺性状,发掘可育种利用的矮秆基因有重要的应用价值。本研究利用育种残余杂合系,鉴定了一个显性矮秆基因sd9,该基因能将株高降低18 cm。近等基因系F群体的遗传学分析显示矮秆植株与高秆植株的分离比为3:1,表明sd9为显性矮秆基因。构建了极高单株和极矮单株两个极端表型DNA混合池。利用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genotyping by target sequencing, GBTS)和40 k水稻SNP检测液相芯片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DNA混合池的基因型鉴定,将sd9基因定位于第9染色体14 976 197~14 993 586 bp区间。根据该区间的SNP开发了sd9连锁的KASP标记,验证了定位结果。分子标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区间内的分子标记和株高极显著相关。单个标记QTL检测LOD值为57.50,解释表型效应66.50%。利用育种残余杂合系鉴定的sd9及其KASP标记的开发,可以为水稻株型的分子育种提供可直接利用的基因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显性矮秆基因 育种残余杂合系 定位 靶向测序基因型检测
原文传递
矮秆小麦XN0004的矮秆基因Rht21的染色体臂定位(英文) 被引量:10
6
作者 杨天章 张晓科 +1 位作者 刘宏伟 王中华 《西北农业大学学报》 CSCD 1993年第4期13-17,共5页
XNOOO4是青431与小偃6号杂交选育的一个新的具有部分矮秆显性效应的小麦新矮源品系。和高秆亲本相比,其杂种F_1代的降秆作用平均为13.8%,对外源赤霉酸反应不敏感,在杂种小麦研究中,其配合力优良,增产显著,穗粒数增加,抗倒能力增强,收... XNOOO4是青431与小偃6号杂交选育的一个新的具有部分矮秆显性效应的小麦新矮源品系。和高秆亲本相比,其杂种F_1代的降秆作用平均为13.8%,对外源赤霉酸反应不敏感,在杂种小麦研究中,其配合力优良,增产显著,穗粒数增加,抗倒能力增强,收获指数提高等,无某些矮源对杂种F_1产生的不良效应,是杂种小麦比较理想的矮秆亲本,可作为常规育种的优良矮秆品种资源。用中国春缺—四体和双端体分析的方法,对XNOOO4丰矮秆显性基因进行了染色体定位,证明其矮秆显性基因位于2A染色体的短臂上,是一个不同于世界上已定位的20个Rht基因的新矮源,故暂定名为显性矮秆基因Rht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显性矮秆基因 染色体 育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