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探究尖叶木樨榄天然林地不同土层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旨在探讨土层深度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尖叶木樨榄天然林地不同土层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研究尖叶木樨榄天然林地0~10、10~20、20~40、40~60 cm 4个...通过探究尖叶木樨榄天然林地不同土层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旨在探讨土层深度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尖叶木樨榄天然林地不同土层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研究尖叶木樨榄天然林地0~10、10~20、20~40、40~60 cm 4个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真菌、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尖叶木樨榄天然林土层所获得的细菌OTU隶属于31门126纲198目890科2624属83种;真菌OTU隶属于21门23纲34目18科69属152种。2)在门类水平上,尖叶木樨榄天然林土壤优势细菌群有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5门,表现为无显著差异;土壤优势真菌群落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其他菌门4门,表现为不同土层土壤真菌优势菌群子囊菌门相对丰度越高,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其他菌门真菌群落就会越低。3)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4)在属类水平上未分类的真菌和细菌占比都较高,分别为50%和60%。由此可见,尖叶木樨榄天然林地不同土层土壤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均存在一定差异,土壤优势细菌群有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5门,土壤优势真菌群落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其他菌门4门。4个土层土壤之间的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展开更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宏基因技术分析白酸汤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及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变化,并采用双向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function partial least squares,O2PLS)模型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酸汤在发酵过程中维氏乳杆...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和宏基因技术分析白酸汤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及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和变化,并采用双向正交偏最小二乘法(orthogonal function partial least squares,O2PLS)模型对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白酸汤在发酵过程中维氏乳杆菌(Lactobacillus vini)、法式醋酸杆菌(Acetobacter farinalis)是优势细菌,毛榛毕赤酵母(Pichia mandshurica)是优势真菌。白酸汤发酵过程中有机酸含量呈现先上升后平稳的趋势,以乳酸和乙酸为主,其含量分别达到5.58、1.04 mg/mL。通过O2PLS模型对微生物菌群与有机酸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15个与有机酸相关重要性指标[变量投影重要性(variable importance projection,VIP)(pred)]大于1的细菌及真菌种,包括Lactobacillus vini、Acetobacter farinalis、Pichia mandshurica等。该研究为揭示白酸汤发酵过程中的微生物多样性及有机酸动态变化规律,实现白酸汤发酵过程的精准调控,提升白酸汤品质稳定性提供理论依据。展开更多
文摘通过探究尖叶木樨榄天然林地不同土层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及多样性,旨在探讨土层深度与微生物群落的关系。尖叶木樨榄天然林地不同土层土壤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测序,分析研究尖叶木樨榄天然林地0~10、10~20、20~40、40~60 cm 4个不同土层深度的土壤真菌、细菌群落组成及其分布规律。结果表明,1)尖叶木樨榄天然林土层所获得的细菌OTU隶属于31门126纲198目890科2624属83种;真菌OTU隶属于21门23纲34目18科69属152种。2)在门类水平上,尖叶木樨榄天然林土壤优势细菌群有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5门,表现为无显著差异;土壤优势真菌群落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其他菌门4门,表现为不同土层土壤真菌优势菌群子囊菌门相对丰度越高,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其他菌门真菌群落就会越低。3)不同土层土壤微生物群落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4)在属类水平上未分类的真菌和细菌占比都较高,分别为50%和60%。由此可见,尖叶木樨榄天然林地不同土层土壤样品中的细菌和真菌群落结构均存在一定差异,土壤优势细菌群有变形菌门、放线菌门、芽单胞菌门、绿弯菌门和酸杆菌门5门,土壤优势真菌群落为子囊菌门、担子菌门、被孢霉门和其他菌门4门。4个土层土壤之间的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差异不显著,但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差异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