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宪法政制中的司法权——从孟德斯鸠的一个古典论断说开去 被引量:16
1
作者 林来梵 刘练军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64-71,共8页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言:“司法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孟氏所言之此种司法权,虽亦存在于宪法政制的构想之中,但实质上乃是一种原生形态的司法权,即相当于“市民性的司法权”,显然有别于“政治性的司法权”,尚不具... 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曾言:“司法权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不存在的”。孟氏所言之此种司法权,虽亦存在于宪法政制的构想之中,但实质上乃是一种原生形态的司法权,即相当于“市民性的司法权”,显然有别于“政治性的司法权”,尚不具有现代宪法政制所赋予的本质属性,故成为政治上的“不存在”。以美国为代表的司法审查制度的确立使这种司法权进一步演化为一种“政治存在”。这是司法参与权力制衡以及人权保障的需要,也是对民主不信任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孟德斯鸠 司法权 司法审查制度 民主 不信任
下载PDF
领地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机制——以知识隐藏和不信任为连续中介 被引量:13
2
作者 郭梦瑶 张丽华 朱嫣婷 《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8-102,共15页
本文以知识隐藏与同事不信任为连续中介,从个体层面探究了领地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消极影响机制。通过对221份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直接管理者配对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领地性正向影响知识隐藏和同事不信任感,负向影响员工创新... 本文以知识隐藏与同事不信任为连续中介,从个体层面探究了领地性对员工创新行为的消极影响机制。通过对221份员工与员工、员工与直接管理者配对的样本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领地性正向影响知识隐藏和同事不信任感,负向影响员工创新行为;(2)知识隐藏中介领地性对同事不信任的影响;(3)同事不信任中介知识隐藏对创新行为的影响;(4)知识隐藏与不信任连续中介领地性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结合自我延伸理论和社会交换理论,揭示了领地性对创新行为的消极作用,研究结论对于管理员工领地性、减少知识隐藏与不信任关系,以及促进创新行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领地性 员工创新行为 知识隐藏 不信任
原文传递
对立还是共生: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信任关系研究 被引量:10
3
作者 许源源 涂文 《甘肃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7-107,128,共12页
在现实的合作情境中,传统的单维度视角无法解释合作双方之间复杂的信任关系。通过对《中国NGO口述史》的文献考察,可以将"信任"与"不信任"作为两个独立维度来考量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信任关系。通过分析发现,"... 在现实的合作情境中,传统的单维度视角无法解释合作双方之间复杂的信任关系。通过对《中国NGO口述史》的文献考察,可以将"信任"与"不信任"作为两个独立维度来考量政府与社会组织间的信任关系。通过分析发现,"信任"与"不信任"是政府与社会组织间信任关系的共生态,社会组织既接受政府权威,同时质疑政府的部分理念和作风;依赖政府,同时表达独立性的愿景;配合政府的工作,同时制约政府行动;与政府理性交流,同时保持审慎观望。而政府则给予社会组织一定的活动空间,但严格监控其行为;为社会组织提供不同形式的资助,但是条件苛刻甚至口实不一;依靠社会组织展开部分工作,但是态度傲慢甚至任人唯亲。双方的信任关系处于一种矛盾结构:政府对社会组织"低信任/高不信任"共存,而社会组织对政府兼具"高信任/高不信任"。要构建良性的信任关系,制度化是根本出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不信任 政府 社会组织 制度化
下载PDF
立信持疑:法官视角下司法信任的生产逻辑 被引量:8
4
作者 黄瑞 《法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74-88,193,共16页
司法信任是司法公信力产生的微观和具体化的过程,司法公信力是司法信任累积的结果。对司法信任生产逻辑的研究,通过聚焦于主体面对面的直接互动,可以提供对司法公信力形成的过程性认知。基于以上逻辑预设,在对Y市基层人民法院的田野调... 司法信任是司法公信力产生的微观和具体化的过程,司法公信力是司法信任累积的结果。对司法信任生产逻辑的研究,通过聚焦于主体面对面的直接互动,可以提供对司法公信力形成的过程性认知。基于以上逻辑预设,在对Y市基层人民法院的田野调查中发现,面对当事人,法官一方面需要努力建立当事人对自己的信任,另一方面则需要时刻保持对当事人的不信任,并充分利用这种不信任来开展工作。“立信持疑”是法官生产司法信任的独特逻辑。法院组织合法性的日常实践、法官对风险的把控、程序性权力的行使是这一逻辑形成的核心因素。上述结论进一步拓展了关于司法场域中信任问题的讨论,亦即研究法官等司法主体之信任行动的意义不容忽视,个体行动的“双面性”和“不信任”行动有着丰富的背景与意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立信持疑 司法信任 司法公信力 法官视角 不信任
原文传递
攻击性与恶意创造力的关系:链式中介效应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王彬鈺 贡喆 《心理研究》 CSSCI 2021年第6期558-564,共7页
为考察不信任和创造性思维在攻击性与恶意创造力的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采用不信任倾向量表、Runco概念生成行为量表、攻击性问卷中文版和恶意创造力行为量表对6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不信任是攻击性与恶意创造力之间的中... 为考察不信任和创造性思维在攻击性与恶意创造力的关系中的链式中介效应,采用不信任倾向量表、Runco概念生成行为量表、攻击性问卷中文版和恶意创造力行为量表对64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不信任是攻击性与恶意创造力之间的中介变量;(2)创造性思维是攻击性与恶意创造力之间的中介变量;(3)不信任和创造性思维在攻击性与恶意创造力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信任 创造性思维 攻击性 恶意创造力
下载PDF
一种融合用户偏好和信任-不信任关系的社会化推荐方法 被引量:8
6
作者 虞胜杰 熊丽荣 王玲燕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2529-2535,共7页
引入辅助数据如社交关系信息是解决传统个性化推荐算法数据稀疏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大部分基于信任的推荐算法直接利用二值信任网络来提升推荐质量,然而,直接信任关系也是稀疏的.因此,本文利用社交网络中的信任信息,挖掘用户在推荐... 引入辅助数据如社交关系信息是解决传统个性化推荐算法数据稀疏问题的一种有效方法.目前大部分基于信任的推荐算法直接利用二值信任网络来提升推荐质量,然而,直接信任关系也是稀疏的.因此,本文利用社交网络中的信任信息,挖掘用户在推荐系统中的隐式信任关系,增加信任数据的密度.考虑到用户偏好信息的稀疏性,本文利用社交网络中信任信息和评分信息,结合矩阵分解的特征因子分析法缓解该影响.在线网络也存在不信任关系,如电子商务网站Epinions等.不信任信息对社交网络有重要意义,但很少有算法将不信任关系引入到推荐中.本文利用不信任信息对信任网络进行调节,选择符合社会平衡理论的稳定的路径,利用Jaccard系数的变体计算用户间的不信任权重,对于不信任权重大于设定阈值的用户,否定其局部信任度量的结果.实验结论证明,本文的信任模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相比于融合信任的传统协同过滤算法和已有的信任增强的矩阵分解推荐方法,本文的算法具有更好的推荐准确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化推荐 矩阵分解 信任度 不信任度 数据稀疏性
下载PDF
共享经济下消费者信任和不信任的形成机制——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和模糊集定性比较方法 被引量:7
7
作者 金晓玲 田一伟 《技术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9-107,共9页
以刺激-机体-反应模型和双因素理论为基础,通过情景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不同信息对信任和不信任的影响差异,以及信任和不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不同特征消费者关注的... 以刺激-机体-反应模型和双因素理论为基础,通过情景调查收集数据,运用结构方程模型(SEM)分析不同信息对信任和不信任的影响差异,以及信任和不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并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探讨不同特征消费者关注的信息类型。结果表明:信任和不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具有显著影响;图片展示和文字描述主要增加消费者信任,而卖家声誉主要降低消费者不信任;同时不同类型消费者对各种信息的重视程度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享经济 信任 不信任 刺激-机体-反应模型 双因素理论
下载PDF
信任、不信任与控制关系及其应用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5
8
作者 严中华 米加宁 关士续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7年第5期91-93,共3页
信任、不信任与控制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已成为当代众多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信任问题的子焦点之一。我们依据近年国外有关文献的调研,认为:缺乏一个以当代众多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理论命题为基础的、统一的科学、严谨、结构合理的三者关系... 信任、不信任与控制之间的关系及其应用,已成为当代众多社会科学学科研究信任问题的子焦点之一。我们依据近年国外有关文献的调研,认为:缺乏一个以当代众多社会科学领域重要的理论命题为基础的、统一的科学、严谨、结构合理的三者关系的分析框架,是当前深化和推进有关研究必须克服的一个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不信任 控制 电子商务 理论分析框架
下载PDF
在线购买信任、不信任与控制关系整合模式的中国实证研究 被引量:6
9
作者 严中华 李斌宁 +2 位作者 米加宁 毛创奇 鄢平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2008年第3期100-103,共4页
信任的缺失是使消费者不愿在线购买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供中国在线购买信任问题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基于对Cheung and Lee(2000)在线购买信任模式局限性的认识,本论文提出一个包括不信任和控制的修正模式并在中国大陆的情境下开展实证... 信任的缺失是使消费者不愿在线购买的主要原因之一。为提供中国在线购买信任问题一个有效的解决方案,基于对Cheung and Lee(2000)在线购买信任模式局限性的认识,本论文提出一个包括不信任和控制的修正模式并在中国大陆的情境下开展实证研究。研究结果显示,信任和不信任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消费者在线购买信任的产生更多体现在对安全控制的良好认知,而消费者在线购买不信任的产生更多体现在对不隐私控制的认知;安全控制不仅通过信任间接积极地影响购买意图而且对其也有直接强正作用,不隐私控制不仅通过不信任间接地积极影响不购买意图而且对其也有直接强正作用;另外,在线购买信任和不信任等变量在性别、年龄、学历水平、互联网使用时间和已消费的金额方面呈显著差异。这些发现对中国在线运营商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购买 信任 不信任 控制 实证研究
下载PDF
论现代社会系统中的不信任机制 被引量:5
10
作者 陈良斌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97-101,共5页
不信任作为信任的孪生物,可以被视为针对互动过程中被信任方所出现的预期与回馈之间不一致的主观回应,而在本质上,不信任则是一定社会存在条件下交往双方的利益关系的客观反映。在历史渊源上,不信任源自于西方的"共和"传统和&... 不信任作为信任的孪生物,可以被视为针对互动过程中被信任方所出现的预期与回馈之间不一致的主观回应,而在本质上,不信任则是一定社会存在条件下交往双方的利益关系的客观反映。在历史渊源上,不信任源自于西方的"共和"传统和"性恶论"信条,因此,不信任是巩固民主制的必要工具和制衡动力,但这项重要功能却常常为人们所忽略。因此在面对现实的信任危机时,人们应当反思是否还是延续一味强调信任的思路。本文认为应当尝试从不信任的角度出发,建构起一种全新的有限信任机制,在树立必要信任的同时,也应强调合理的不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社会 信任 不信任 有限信任
下载PDF
偏见、互疑与海权:论一战前英德关系的倒退及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顾全 《亚非纵横》 2015年第5期41-66,126-127,共26页
虽然一战前以"海军竞赛"为特征的英德矛盾是时下热门话题,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英德两国由合作走向纷争的过程与原因。在回顾和分析英德两国自19世纪后期起的决策思想与演变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英德关系之所以呈现上述倒退是因为... 虽然一战前以"海军竞赛"为特征的英德矛盾是时下热门话题,但更值得关注的是英德两国由合作走向纷争的过程与原因。在回顾和分析英德两国自19世纪后期起的决策思想与演变的基础上,本文认为,英德关系之所以呈现上述倒退是因为战前两国外交精英在各自"战略偏见"的指导下使双边政策互动陷入了一种"战略互疑"的泥潭之中。由此,两国关系在并无多少根本冲突或竞争的情况下渐趋冷淡、疏远和敌对。同时,由双边关系倒退导致的海上竞争不仅改变了英德关系的走向,而且也重塑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海权和战略格局,导致了英国世界霸权的加速衰退和列强地区争夺的加剧。这一发现不仅有助于深化对一战前国际关系史的理解,也能为今天的大国关系提供有益借鉴和教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见 互疑 海权 英德关系
下载PDF
信任二因素与线上线下协商治理效果——基于扎根理论与定量分析的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侯宝柱 《公共行政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9-141,181,182,共25页
信任是支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伦理观念和社会契约之一,线上线下协商治理效果的差异亦与信任有关。经过应用深度访谈和扎根研究方法对Y政府实施分析,结果表明:信任由信任与不信任两个因素构成,信任二因素均与线上线下协商治理效果有... 信任是支配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伦理观念和社会契约之一,线上线下协商治理效果的差异亦与信任有关。经过应用深度访谈和扎根研究方法对Y政府实施分析,结果表明:信任由信任与不信任两个因素构成,信任二因素均与线上线下协商治理效果有关联。信任与人际关系高度相关而紧密联系在一起,即信任的主要呈现方式是关系信任。人与人之间没有社会关系则没有信任,即信任的对立面是没有信任,而不是不信任。不信任与制度、文化和服务质量高度相关。不信任的对立面是没有不信任,而不是信任。应用统计分析发现,信任二因素对提升线上线下协商治理效果水平迥异,但呈现出有章可循的规律。随着信任度的提升,线上线下协商治理效果呈现出"平缓—增大—放缓—平稳"的渐变规律。而不信任度与线上线下协商治理效果存在线性负相关关系。因此,可通过完善信任制度、培育信任文化氛围和提高服务质量来消除居民的不信任,同时建立官民"血浓于水"的关系增强信任度,辅之以线上线下协商治理制度与协商文化建设,进而提升协商治理的回应性、满意度和总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系信任 不信任 协商治理效果 线上线下协商 信任二因素
下载PDF
理工科硕士研究生金钱态度的现状及特点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馨竹 常若松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年第9期1105-1106,共2页
目的了解当代理工科硕士研究生金钱态度的现状及特点,为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金钱态度量表(MA S)对444名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试在权力名望维度上的得分没有超过维度均分3.5,... 目的了解当代理工科硕士研究生金钱态度的现状及特点,为培养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基本情况调查问卷和金钱态度量表(MA S)对444名理工科硕士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被试在权力名望维度上的得分没有超过维度均分3.5,而在维持保留、不信任和金钱焦虑维度上的得分都超过了3.5。男女被试在金钱焦虑维度上的得分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17.088,P<0.001),但有无工读经历和有无货款经历的被试在金钱态度4个维度上的得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513,3.489;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被试不太看重金钱的象征性意义,在使用金钱时是经过谨慎规划,且持有犹豫不决的态度,并经常把金钱看成是引发焦虑的来源。性别是影响他们金钱态度差异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钱态度 理工科硕士研究生 权力名望 维持保留 不信任 金钱焦虑
下载PDF
中国消费者网络购物中信任与不信任的形成机制 被引量:4
14
作者 陈艺妮 金晓彤 《科学决策》 2013年第10期1-14,共14页
信任作为制约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关键因素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是目前对于不信任的研究还很缺乏,尤其是在中国人"信任自己人,不信任外人"的信任模式下,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所面对的恰恰都是所谓的"外人",这就使得对于&q... 信任作为制约消费者网络购物的关键因素已经得到普遍认可,但是目前对于不信任的研究还很缺乏,尤其是在中国人"信任自己人,不信任外人"的信任模式下,消费者在网络购物中所面对的恰恰都是所谓的"外人",这就使得对于"不信任"的研究在我国尤为重要。论文把不信任纳入到研究模型中来,分析了信任的三个维度:能力、正直和善意分别对信任和不信任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能力发挥了"激励因素"的作用,而正直和善意发挥了"保健因素"的作用;同时论文还进一步分析了信任和不信任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发现信任和不信任对消费者信息提供意愿的影响不显著,但是不信任比信任对消费者购买意愿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力 正直 善意 信任 不信任
下载PDF
转型期失信行为探源——基于社会关系的分析视角
15
作者 鲁良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54-159,共6页
失信是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对他人所实施的背离对方信任期待、有损他人利益的行为。失信行为折射出社会人际关系的病态化特征,社会关系弱化是失信行为盛行的根源,失信行为广泛存在于亲人、熟人与陌生人中,但是三者遭遇的失信风险具有强烈... 失信是个体在社会互动中对他人所实施的背离对方信任期待、有损他人利益的行为。失信行为折射出社会人际关系的病态化特征,社会关系弱化是失信行为盛行的根源,失信行为广泛存在于亲人、熟人与陌生人中,但是三者遭遇的失信风险具有强烈的差序化特征。亲人失信中,社会关系从单向依赖到独立平等;在熟人失信中,社会关系从实体型到虚拟化;生人失信中,概化道德让位于纯工具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信 社会信任 亲人失信 熟人失信 生人失信
原文传递
我国大众在核电发展中的“不信任”:基于两个分析框架的案例研究 被引量:3
16
作者 方芗 《科学与社会》 CSSCI 2012年第4期63-78,共16页
本文运用"风险社会"和"科学知识社会学"这两个理论框架说明我国大众在核电发展中的"不信任"问题。"风险社会"理论认为核风险的特殊性和科学的自反性是引发"信任危机"的关键。而"... 本文运用"风险社会"和"科学知识社会学"这两个理论框架说明我国大众在核电发展中的"不信任"问题。"风险社会"理论认为核风险的特殊性和科学的自反性是引发"信任危机"的关键。而"科学知识社会学"理论认为专家系统把大众排除在核风险的定义和处理系统之外,忽略"非专家知识"是引发"信任危机"的关键。从对韩江上游拟建内陆核事件的案例研究结果来看,大众确实依赖专家系统来定义和处理核风险。而他们表达的"不信任"在现阶段并不体现为对专家系统的挑战,而是希望引起政府的重视,使核电向着更为科学和民主的方向发展。两个理论对实际例子均有一定的解释度,且互为补充,但需要进一步的丰富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风险 不信任 风险社会 科学知识社会学
下载PDF
基于双因素理论在线购买不信任与信任前置因素差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严中华 张曦文 +2 位作者 杨晓红 邓柏城 林海 《科技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171-175,共5页
最近的许多实证研究证明,不信任和信任是两个相互关联但不同结构的一对概念。但是,到目前为此,人们对不信任和信任前置因素的差异还缺乏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此,试图应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加纳模型以及结构方程,探讨不信任和信... 最近的许多实证研究证明,不信任和信任是两个相互关联但不同结构的一对概念。但是,到目前为此,人们对不信任和信任前置因素的差异还缺乏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为此,试图应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和加纳模型以及结构方程,探讨不信任和信任前置因素的差异;实证研究证明,不信任与信任存在不同的前置因素,但激励因素对信任的影响和保健因素对不信任的影响并不像假设的一样,完全一一对应。这些发现对中国电子商务运营商具有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因素理论 不信任 信任 前置因素
下载PDF
在线购买不信任与信任前因后项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严中华 林海 +1 位作者 张曦文 杨晓红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5-78,共4页
不信任和信任是两个相互关联但不同结构的一对概念,对此,学术界并没有达成共识。本文通过纵向实证研究,以在线购买为情境,再次验证了这一观点;并且发现,不信任和信任及其前因后项在性别、学历水平、互联网使用时间和网购次数、消费金额... 不信任和信任是两个相互关联但不同结构的一对概念,对此,学术界并没有达成共识。本文通过纵向实证研究,以在线购买为情境,再次验证了这一观点;并且发现,不信任和信任及其前因后项在性别、学历水平、互联网使用时间和网购次数、消费金额方面存在显著差异;消费者在线购买信任的产生更多体现在对安全控制的良好感知,而消费者在线购买不信任的产生更多体现在对不隐私保护的认知;安全控制不仅通过信任间接积极地影响购买意图而且对其也有直接强正作用,不隐私保护不仅通过不信任间接地积极影响不购买意图而且对其也有直接强正作用。这些结论与本论文作者2007年相关的研究结论保持基本一致。该结论将再次对电子商务运营商提供重要启示,即要增加消费者的在线购买信任和意图着力点必须在安全控制,而消除不信任和不购买意图更重要是消除不隐私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在线购买 不信任 信任 前因后项 实证研究
下载PDF
网络消费购后后悔与转换行为研究——基于顾客不信任感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巫月娥 尤晨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6期49-53,共5页
网络购物购后情绪和行为研究是网络营销的新研究热点。以消费者网络购后后悔的负面情绪为视角,探讨网络购后后悔与转换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购后质量后悔、价格后悔、服务后悔均与转换行为显著正相关。顾客不信任感对不同类型... 网络购物购后情绪和行为研究是网络营销的新研究热点。以消费者网络购后后悔的负面情绪为视角,探讨网络购后后悔与转换行为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网络购后质量后悔、价格后悔、服务后悔均与转换行为显著正相关。顾客不信任感对不同类型的购后后悔和转换行为起到不同的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消费 购后后悔 不信任感 转换行为
下载PDF
联邦德国与第二次柏林危机前期美苏谈判中的德美关系 被引量:2
20
作者 叶晓东 吴友法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31-336,共6页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在欧洲的一次正面交锋,这次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德国和柏林问题。为使危机得到缓解,艾森豪威尔政府领导西方阵营与苏联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联邦德国作为危机的利益攸关方,对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谈... 第二次柏林危机是冷战时期东西方在欧洲的一次正面交锋,这次危机的核心问题是德国和柏林问题。为使危机得到缓解,艾森豪威尔政府领导西方阵营与苏联进行了一系列谈判。在谈判过程中,联邦德国作为危机的利益攸关方,对艾森豪威尔政府的谈判政策表现出了充分的不信任。这种不信任反映了在冷战背景下,作为超级大国的盟友的不安全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战 第二次柏林危机 联邦德国 美苏谈判 不信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