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夹层及物性遮挡带的成因及其对油藏的控制作用——以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三工河组为例 被引量:29
1
作者 王延章 林承焰 +1 位作者 董春梅 娄国全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9-321,共3页
针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厚层砂体内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藏圈闭类型难以识别等问题,从非均质性研究入手,揭示了夹层和物性遮挡带的成因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夹层不但在油藏顶部对油气起封堵作用,而且在油藏高度不大的情况下也... 针对准噶尔盆地莫西庄地区厚层砂体内油水分布关系复杂、油藏圈闭类型难以识别等问题,从非均质性研究入手,揭示了夹层和物性遮挡带的成因及其对油气分布的控制作用。夹层不但在油藏顶部对油气起封堵作用,而且在油藏高度不大的情况下也能够起到侧向封堵的作用,造成了上水下油的油水纵向分布状况和倾斜的油水界面;以成岩作用为主形成的横向物性遮挡带是油气侧向封堵的基础,这种物性遮挡带的存在提供了侧向遮挡条件,造成了物性遮挡带两侧油水关系的不同,控制了油气水的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 夹层 物性遮挡带 莫西庄地区
下载PDF
河流相储层构型及其对油水分布的控制 被引量:29
2
作者 渠芳 陈清华 连承波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4-18,共5页
针对传统的小层平面图油水分布复杂,难以掌握其分布规律的现象,以孤岛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层为例,对储层构型研究与传统沉积微相研究进行了对比,通过储层构型要素分析法建立了精细的单一成因砂体级别的储层剖面及平面构型,并以单砂层为... 针对传统的小层平面图油水分布复杂,难以掌握其分布规律的现象,以孤岛油田馆上段河流相储层为例,对储层构型研究与传统沉积微相研究进行了对比,通过储层构型要素分析法建立了精细的单一成因砂体级别的储层剖面及平面构型,并以单砂层为单位作主力层的小层平面图,分析了储层构型对油水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表明,储层构型研究在垂向及平面上的研究尺度均比传统沉积微相研究更加精细,建立精细的储层构型的关键是识别单一成因砂体,尤其是对单一河道砂体的识别,将直接影响剖面及平面构型的精准度。储层构型要素的空间展布及平面配置结构直接控制着油水分布。层状油气藏可以存在多个油水界面,在内含油边界以上通常形成"满注"型油藏;在内、外含油边界之间,多形成大片水层中夹透镜状或条带状分布的"水包油"型油气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相 储层构型 单一成因砂体 废弃河道 油水分布
下载PDF
油气充注方式对油藏内油水分布特征的影响——以东营凹陷永8断块油藏为例 被引量:7
3
作者 李恒清 杨少春 路智勇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9-11,15,共4页
针对东营凹陷永8断块油藏储层特征和圈闭情况,建立了油藏物理实验模型,设计了连续充注和幕式充注2种类型的油气充注实验方案。结果表明:连续充注受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和浮力的影响较为明显,油气首先充注构造高部位和渗透率最高的砂层,低... 针对东营凹陷永8断块油藏储层特征和圈闭情况,建立了油藏物理实验模型,设计了连续充注和幕式充注2种类型的油气充注实验方案。结果表明:连续充注受储层层间非均质性和浮力的影响较为明显,油气首先充注构造高部位和渗透率最高的砂层,低渗透砂层受高渗透层的屏蔽作用为水层;幕式充注实验中,在油气供应量充足和充注压力超过一定值的状态下,油气进入圈闭不受构造位置高低和渗透率大小的影响。该结果与永8断块油藏现存油气分布状态及动力来源的分析结果吻合较好,可以认为永8断块油气藏的形成以幕式油气充注方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块油藏 连续充注 幕式充注 油水分布特征 东营凹陷
下载PDF
酒西盆地鸭儿峡油田志留系潜山油藏地质特征及油水分布 被引量:6
4
作者 谢全民 李锋 马彩琴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1年第4期5-7,共3页
利用三维地震解释、储层反演和相干数据体新技术 ,结合野外露头、地质、测井、钻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 ,对酒西盆地鸭儿峡志留系油藏的构造形态 (尤其是次一级构造 )、断裂系统、裂缝控制因素及发育区带、水体分布及运动规律、油气聚集特... 利用三维地震解释、储层反演和相干数据体新技术 ,结合野外露头、地质、测井、钻井及生产动态等资料 ,对酒西盆地鸭儿峡志留系油藏的构造形态 (尤其是次一级构造 )、断裂系统、裂缝控制因素及发育区带、水体分布及运动规律、油气聚集特征及剩余油分布进行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认为 :油藏的油气聚集主要受构造高部位、断层、裂缝发育、岩性 4大因素的控制 ;潜山顶部 ,白云岩分布区、侵入体拱起区的次一级构造高部位 ,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 ,也是目前剩余油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藏 地质特征 油水分布 三维地震 储层反演 相干数据库 酒西盆地 鸭儿峡油田志留系
下载PDF
夏9井区克下组成岩相及其对油水分布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5
作者 尚建林 王勇 王正允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23-27,共5页
夏9井区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其三叠系油藏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油藏是夏子街油田的组成部分。通过对三叠系克下组储层的成岩作用阶段及各阶段中的成岩作用类型的研究,识别出3个成岩相,即压实成岩相、铝硅酸盐及碳酸盐溶解成岩相、碳酸... 夏9井区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其三叠系油藏和下侏罗统八道湾组油藏是夏子街油田的组成部分。通过对三叠系克下组储层的成岩作用阶段及各阶段中的成岩作用类型的研究,识别出3个成岩相,即压实成岩相、铝硅酸盐及碳酸盐溶解成岩相、碳酸盐及自生粘土胶结成岩相,后者又分为深埋胶结亚相和复合成因的胶结亚相。成岩相的分布不仅控制了研究区的含油区带,同时也是造成区内南西段的背斜低部位含油,而东北段的背斜高部位仅含水或为干层的主导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三叠系克下组 储集岩 成岩相 油水分布 夏子街油田
下载PDF
LZ油田CO_(2)驱改善开发效果实践 被引量:3
6
作者 王婧 《辽宁化工》 CAS 2021年第3期413-415,共3页
LZ油田阜二段油藏具有储层薄、特低渗、强非均质性、及弱边水驱动的特征。油藏经压裂改造后能获得一定产能,但递减大;注水开发后,油井见效快水窜亦快,油藏进入低速低效开发。通过数模量化表征油水分布规律,开展CO_(2)驱改善开发效果研究... LZ油田阜二段油藏具有储层薄、特低渗、强非均质性、及弱边水驱动的特征。油藏经压裂改造后能获得一定产能,但递减大;注水开发后,油井见效快水窜亦快,油藏进入低速低效开发。通过数模量化表征油水分布规律,开展CO_(2)驱改善开发效果研究,通过数模进行参数优化,确定最优实施方案。矿场初期实践表明取得了较好增产效果,采油速度明显上升,预计最终提高采收率6.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低渗 水窜通道 油水分布 CO_(2)驱 提高采收率
下载PDF
隔夹层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研究——以文留油田25东区块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彦臣 尹艳树 +2 位作者 杜振惠 张义 尹欢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4年第6期44-47,72,共5页
文留油田25东区块已处于油田开发的中后期,开发历程从初步开发阶段向剩余油精细挖潜发展,油藏开发的主要矛盾也随层间平面矛盾向层内矛盾转移。针对此现状,以研究区密闭取芯检查井资料分析为基础,通过典型厚砂层岩心和剩余油解释,开展... 文留油田25东区块已处于油田开发的中后期,开发历程从初步开发阶段向剩余油精细挖潜发展,油藏开发的主要矛盾也随层间平面矛盾向层内矛盾转移。针对此现状,以研究区密闭取芯检查井资料分析为基础,通过典型厚砂层岩心和剩余油解释,开展岩心剩余油分析,分析隔夹层对油水分布以及开发中油水运动的影响。将隔层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情况分为异高程侧向拼接、同高程侧向拼接、侧向分离型、异位迁移型、垂向叠置型和垂向分离型6大类,夹层主要是在河道增生单元前积过程中形成的略微倾斜的泥质夹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隔夹层 剩余油 文留油田 油水分布
下载PDF
某油田油水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柳成志 费岳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5期541-544,共4页
朝阳沟油田某井区油水分布复杂,对开发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结合研究区构造、沉积相带、垂向上细分小层、平面上细分断块的测井解释结果,分析油气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油水分布可分为三种类型:第Ⅰ类,同一小层、同一断块内,同时发育油层、... 朝阳沟油田某井区油水分布复杂,对开发生产造成很大影响。结合研究区构造、沉积相带、垂向上细分小层、平面上细分断块的测井解释结果,分析油气分布规律。结果表明,油水分布可分为三种类型:第Ⅰ类,同一小层、同一断块内,同时发育油层、水层,呈现油高水低分布状态,属于典型构造油藏;第Ⅱ类,同一小层内,不同断块间水高油低,水层单独在一个断块,断层将水层与其他油层分开;第Ⅲ类,同一断块内,同时发育油层、水层,呈现水高油低分布状态。断层、沉积相、烃源岩三种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该区油水分布复杂。将该分布规律应用于新井部署,油层钻遇率得到提高,应用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 断层 沉积相 烃源岩
下载PDF
利用垂直线源电成像技术获得剩余油分布 被引量:1
9
作者 何福祥 朱涛 +3 位作者 徐苏欣 武翼昆 吕玉征 赵东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8年第4期370-373,379,共5页
垂直线源电成像技术将套管井作为供电电流源,大大地增加了探测深度和成像精度,且可在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实施作业。所获得的视电阻率经反演成像后可得到深部目标储层中的真电阻率,然后利用电阻率与含油(水)饱和度的关系,获得目... 垂直线源电成像技术将套管井作为供电电流源,大大地增加了探测深度和成像精度,且可在不影响油井正常生产的情况下实施作业。所获得的视电阻率经反演成像后可得到深部目标储层中的真电阻率,然后利用电阻率与含油(水)饱和度的关系,获得目标储层中剩余油分布状况。其与地质分析、示踪剂测试法和岩芯分析等结果综合后,可为油田制订挖潜方案提供依据,达到稳产、增产的目的。将该技术试验性地应用于某油田已经处于中后期生产的某区块,获得了其目标储层的剩余油分布,将之与该区块中试验探测期间各井的含水率分布图对比分析后发现,利用垂直线源电成像技术获得的剩余油分布是可靠的,可为油田中后期挖潜方案的制订提供可靠依据,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垂直线源 电成像 剩余油饱和度 水驱前沿 油水分布 油田挖潜
下载PDF
流体分布对电阻率的影响
10
作者 邵长金 李相方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62-364,共3页
利用有机玻璃浸没在盐水中的办法模拟油水分布,实验研究了不同流体分布下的等效电阻率。结果表明,电阻率和油水分布的对应关系是非唯一的,因此,由井间电磁成像反演油水分布时,必须寻求电阻率所对应的最可几分布。通过电阻的串、并联理论... 利用有机玻璃浸没在盐水中的办法模拟油水分布,实验研究了不同流体分布下的等效电阻率。结果表明,电阻率和油水分布的对应关系是非唯一的,因此,由井间电磁成像反演油水分布时,必须寻求电阻率所对应的最可几分布。通过电阻的串、并联理论,分析了流体分布对电阻率的影响,并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不同分布情况下的电场,直观说明等效电阻率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 电阻率 井间成像 ANSYS
下载PDF
海底管道缓蚀剂油水分配性测试方法研究及应用 被引量:1
11
作者 柳鹏 《天津化工》 CAS 2020年第2期60-63,共4页
海底管道长距离输送油气水混合流体过程中,油气水存在分离现象造成海底管道底部含水率偏高,由于二氧化碳、硫化氢等腐蚀性气体易溶于水,管道底部受腐蚀影响更为严重。不同缓蚀剂在管道油相、水相中的溶解分配情况与缓蚀剂特性及输送流... 海底管道长距离输送油气水混合流体过程中,油气水存在分离现象造成海底管道底部含水率偏高,由于二氧化碳、硫化氢等腐蚀性气体易溶于水,管道底部受腐蚀影响更为严重。不同缓蚀剂在管道油相、水相中的溶解分配情况与缓蚀剂特性及输送流体的含水率有关,发挥管道腐蚀保护作用的缓蚀剂主要是溶解在水中的缓蚀剂。高压釜动态失重腐蚀测试和电化学腐蚀测试是海底管道缓蚀剂缓蚀效果室内评价的常用方法,此两种实验方法均未考虑缓蚀剂在油相和水相中的溶解性对防腐效果的影响。为完善现有缓蚀剂评价方法,充分考虑缓蚀剂油水分配性对其效果评价的影响,使室内实验评价条件更接近管道实际运行工况,本项目开展了缓蚀剂油水分配性测试方法研究,并将此方法应用于缓蚀剂评价试验,大大提高了缓蚀剂评价工作的准确性,为海底管道安全运营提供了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缓蚀剂 油水分配性 模拟实验 经济性
下载PDF
构造坡折带层序地层边界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4
12
作者 孟阳 何瑞武 +1 位作者 肖勇 刘延峰 《河南石油》 2002年第4期16-18,共3页
从构造坡折带层序边界在层序发育中的沉积学、地史学和石油地质学意义出发,通过分析层序界面上下的隐蔽圈闭的发育机理,探讨了隐蔽油气藏的沉积的动力学条件;通过解剖层序边界上下的隐蔽油气藏的内部结构,从储层流动单元层次上研究了油... 从构造坡折带层序边界在层序发育中的沉积学、地史学和石油地质学意义出发,通过分析层序界面上下的隐蔽圈闭的发育机理,探讨了隐蔽油气藏的沉积的动力学条件;通过解剖层序边界上下的隐蔽油气藏的内部结构,从储层流动单元层次上研究了油藏内部的油水层分布规律,得出‘在构造坡折带高分辨率层序地层边界是有利的隐蔽油气聚集带’这一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坡折带 油气成藏 控制作用 层序地层学 层序边界 隐蔽气藏 隐蔽砂体 油水层分布
下载PDF
塔南凹陷19区块南二段油水的分布特征与成藏模式 被引量:3
13
作者 胡玉双 董桂彤 王鹏 《黑龙江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04-408,共5页
塔木察格盆地断裂复杂,物源来自多个方向,受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影响,断层复杂,构造破碎,有着很强的非均质性,对于油水分布规律与成藏模式的研究难度较大。通过研究塔南凹陷的构造格局与生、储、盖条件,建立了油气沿反向断层垂向至高部位... 塔木察格盆地断裂复杂,物源来自多个方向,受多期次的构造运动影响,断层复杂,构造破碎,有着很强的非均质性,对于油水分布规律与成藏模式的研究难度较大。通过研究塔南凹陷的构造格局与生、储、盖条件,建立了油气沿反向断层垂向至高部位聚集成藏的成藏模式。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局部构造是油气重点潜力区,反向断层控制油气聚集成藏,高部位是油气富集区,反向断层下降盘仍有一定的含油潜力。油气运移是油气充注以高部位“呈伞状”优先充注,其中,烃源内,排烃强大,构造高部位优先成藏;烃源外,油源条件相对有限,油源断层、砂体、不整合面长距离运移聚集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藏模式 塔木察格盆地 南二段 油水分布规律
下载PDF
长垣南部低孔渗、低电阻率储层评价方法研究与应用
14
作者 吕洁 李砚明 +2 位作者 李汉川 苗清 任莉 《国外测井技术》 2012年第6期56-60,67,共6页
本文针对长垣南部扶杨储层泥质含量高、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电阻率的特点,利用岩心数据结合测井资料,建立了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岩心分析确定伊利石为扶杨油层主要粘土矿物类型,阳离子交换能力强,利用泥质砂岩阳离... 本文针对长垣南部扶杨储层泥质含量高、低孔隙度低渗透率、低电阻率的特点,利用岩心数据结合测井资料,建立了储层孔隙度、渗透率参数的计算方法。通过岩心分析确定伊利石为扶杨油层主要粘土矿物类型,阳离子交换能力强,利用泥质砂岩阳离子交换容量求取粘土束缚水饱和度。由于储层孔隙结构复杂,微孔隙发育,采用有效介质对称电导率模型作为计算含水饱和度的方法。应用在长垣南部扶杨油层的测井资料解释中,提高了测井解释符合率,取得了较好的地质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杨油层 油水分布规律 微孔隙水
下载PDF
松辽盆地葡西地区补充射孔研究
15
作者 李智阳 马世忠 +1 位作者 王昭 邓明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1-176,共6页
松辽盆地葡西地区开发区内井网较密,但仍存在剩余油相对富集的区域。重点研究开发区内黑Ⅱ油层的油水分布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指导补充射孔。研究表明:该区油水分布明显受断层控制,断层附近油气富集程度与断层的发育特征密切相关。正向... 松辽盆地葡西地区开发区内井网较密,但仍存在剩余油相对富集的区域。重点研究开发区内黑Ⅱ油层的油水分布特征、储层物性特征,指导补充射孔。研究表明:该区油水分布明显受断层控制,断层附近油气富集程度与断层的发育特征密切相关。正向微幅度构造控制了油气的局部富集。不同沉积微相的物性差异明显,同一沉积微相不同部位物性也存在差异,砂岩的这种物性差异控制了油气的局部富集。整个黑Ⅱ油层没有统一的油水界面;但是每个沉积时间单元,却有该层的油水界面。明确了油水分布特征,在补充射孔时要优先考虑动用断层边部、正向微幅度构造处、物性好的砂岩较发育处的含油层位。不同韵律的砂岩的含油部位不同,河道砂岩在砂岩下部射孔,河口坝和远砂坝砂岩在砂岩的上部射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水分布特征 补充射孔 断层 正向微幅度构造 物性
下载PDF
RFT在二连油田油水层系识别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6
作者 宋长伟 吴秀田 +3 位作者 李刚 郭志强 闫睿昶 肖红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1年第3期235-238,共4页
分析了 RFT压力资料精度检验方法 ,以及确定油水界面、预测油柱高度和求取流体密度等方法 ,与地质、工程实际情况相吻合。 RFT与测井资料相结合 ,经综合分析 ,在二连油田 S6 1-×井中不足 15 0 m的井段内共识别出 5套油水层系 。
关键词 重复式地层测试器 测井解释 油气藏分布 油水界面 二连盆地 油水层系识别
下载PDF
吉林油田花敖泡地区青山口组青一段油藏特征分析
17
作者 刘吉余 王猛 唐美涛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1年第11期2441-2445,共5页
为搞清吉林油田花敖泡地区青一段储量分布情况,为勘探部署工作提供更好的理念依据。通过对花敖泡地区沉积特征、砂岩分布特征、成藏条件、油水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的分析,确定了该区砂体及油水分布情况、油藏类型。花敖泡地区在青一... 为搞清吉林油田花敖泡地区青一段储量分布情况,为勘探部署工作提供更好的理念依据。通过对花敖泡地区沉积特征、砂岩分布特征、成藏条件、油水分布规律及油气成藏规律的分析,确定了该区砂体及油水分布情况、油藏类型。花敖泡地区在青一段沉积时期主要受西南部沉积体系控制,砂体主要分布在Ⅱ—Ⅳ砂组。油层主要分布于Ⅲ、Ⅳ砂组。本区存在两种油藏,即岩性油藏和断层-岩性油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岭凹陷 青山口组一段 砂体分布 油水分布规律 油藏类型
下载PDF
核磁共振测井在桩1区块底水稠油油藏开发中的应用
18
作者 史秋贤 冯斌 +1 位作者 王朝安 吴永红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3年第B04期23-24,32,共3页
针对桩1区块特高含水期底水稠油油藏的开发特点,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定量评价其孔隙流体流动特性,准确划分产层,直接识别油、水层,准确地评价了区块剩余油分布情况。依此部署了水平井,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实践证明,核磁共振测井具... 针对桩1区块特高含水期底水稠油油藏的开发特点,利用核磁共振测井资料定量评价其孔隙流体流动特性,准确划分产层,直接识别油、水层,准确地评价了区块剩余油分布情况。依此部署了水平井,取得了很好的开发效果。实践证明,核磁共振测井具备常规测井所不具备的某些技术优势,能解决一些特殊的地质问题,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磁共振测井 桩1区块 底水稠油油藏开发 应用 剩余油 水平井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