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准噶尔盆地东部滴水泉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特征与沉积演化模式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哲 金振奎 +3 位作者 刘学功 付晶 高白水 姚梦竹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82-291,共10页
在对区域地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东部滴水泉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八道湾组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可进一步细分为... 在对区域地质、岩心、测井及地震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准噶尔盆地东部滴水泉地区侏罗系八道湾组沉积特征、沉积相展布特征及沉积演化模式。结果表明:研究区八道湾组主要发育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湖泊3种沉积相类型,可进一步细分为辫状河道、泛滥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滨浅湖5种亚相类型,以及水道、心滩、湿地、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支流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和滨浅湖泥9种微相类型。J1b1段沉积期,由北东方向的克拉美丽山提供物源,分别向南、向西发育大范围砾质辫状河沉积;J1b2段沉积期,湖进开始由南西向北东方向上超,湖泊范围可达研究区内的古剥蚀区,分布了广阔的湖泊相沉积;J1b3段沉积期,构造活动强烈,物源供给充沛,大量碎屑物从克拉美丽山进入滴水泉地区,形成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准噶尔盆地侏罗纪沉积环境及背景条件具有'沟梁相间、盆大水浅、河长扇短、源多坡缓'的特点,结合研究区的沉积特征及沉积展布特征,提出研究区为辫状河—湖泊—辫状河三角洲相结合的沉积演化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滴水泉地区 八道湾组 沉积特征 演化模式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东部地区八道湾组沉积相与油气富集 被引量:3
2
作者 王哲 金振奎 +1 位作者 徐礼贵 付晶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61-469,共9页
准噶尔盆地东部滴水泉油田侏罗系八道湾组依据岩性在纵向上表现为"粗—细—粗"的变化,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三段,识别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3种沉积相以及5种沉积亚相,主要发育2套大的储盖组合,辫状河道砂体和辫状河三... 准噶尔盆地东部滴水泉油田侏罗系八道湾组依据岩性在纵向上表现为"粗—细—粗"的变化,将其自下而上划分为三段,识别出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湖泊3种沉积相以及5种沉积亚相,主要发育2套大的储盖组合,辫状河道砂体和辫状河三角洲分流河道砂体是最有利的储集砂体,主要发育于J1b1段和J1b3段中下部,区域性的泥岩盖层主要发育于J1b2段和J1b3段上部。不整合面、断裂和骨架砂体构成输导体系。目前已发现的油气主要富集在J1b1段辫状河道亚相中,且位于克拉美丽山前古斜坡带与古沟谷相交处。造成这种油气聚集差异主要包括不整合面和沟谷型古地貌两方面原因,识别出7个古沟谷,沟谷型古地貌可与J1b1段广泛分布的辫状河道砂体组合形成地层—岩性油气藏,是研究区最有利的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石地层 沉积特征 油气聚集 八道湾组 侏罗系 滴水泉地区 准噶尔盆地 新疆
原文传递
准噶尔盆地东缘J_1b^1扇三角洲沉积特征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许磊 王宗俊 +2 位作者 王盘根 商志垒 郭晓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16,共8页
发育于准噶尔盆地东缘滴水泉地区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一段(J_1b^1)是一套新发现的油气储集层,细化该层段的储层沉积研究对于认识该区域有利储层展布特征和储量潜力评估有着重要意义。以滴南凸起东部滴20井区为研究对象,从精细岩芯描述入... 发育于准噶尔盆地东缘滴水泉地区的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一段(J_1b^1)是一套新发现的油气储集层,细化该层段的储层沉积研究对于认识该区域有利储层展布特征和储量潜力评估有着重要意义。以滴南凸起东部滴20井区为研究对象,从精细岩芯描述入手,综合测井及露头测量资料,提出了"标志层约束,微相为基础,近距自旋回,远距定量库"原则,完成了成因砂体的空间对比,探讨了滴南凸起东部扇三角洲的沉积特征和沉积模式。结果表明,该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一段砂砾岩储集层为典型的由山间水流入湖形成的扇三角洲沉积,且具有"小平原,大前缘"的特征;微相类型可细分为水下分流河道、辫流坝、水下分流间湾、前缘席状砂、前三角洲泥等;滴水泉地区八道湾组一段储层属于卡拉麥里山前沉积,物源供给充沛,多形成近源的扇三角洲沉积,扇体形态则主要受控于古地貌特征和物源供给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噶尔盆地 滴水泉地区 八道湾组一段 扇三角洲 沉积特征 空间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