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8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网店店主关系身份建构的语用研究 被引量:60
1
作者 何荷 陈新仁 《现代外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47-356,438,共10页
网络是公众呈现、建构身份的虚拟空间,由于缺少现实交际的诸多束缚,交际者可以根据需要建构最利于自己的身份。就商家而言,如何在缺乏实物接触的网络背景下构建特定的关系身份以呈现商品似乎已成为销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吸收... 网络是公众呈现、建构身份的虚拟空间,由于缺少现实交际的诸多束缚,交际者可以根据需要建构最利于自己的身份。就商家而言,如何在缺乏实物接触的网络背景下构建特定的关系身份以呈现商品似乎已成为销售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吸收学界将身份看作一种语用资源的观点,基于第一手语料,考察淘宝店铺商品描述中店主称呼语的使用情况,探讨店主通过称呼语的使用所构建的关系身份,进而发掘他们构建这些身份的原因。结果显示店主共采用8类称呼语,并借此构建了默认、变异、复合3种关系身份。其中变异关系身份出现频率最高,而默认关系身份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店店主 称呼语 关系身份 话语建构
原文传递
塑造理想母亲:变迁社会中育儿知识的建构 被引量:60
2
作者 陶艳兰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25-37,共13页
理想化的母亲形象的塑造是贯穿于中国现代性方案中的一条重要线索。文章通过对流行育儿杂志《父母必读》1980年以来相关文本的话语分析,探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母亲角色的育儿知识的话语建构。结果发现,不同历史阶段,理想化的母亲形象... 理想化的母亲形象的塑造是贯穿于中国现代性方案中的一条重要线索。文章通过对流行育儿杂志《父母必读》1980年以来相关文本的话语分析,探究了改革开放以来关于母亲角色的育儿知识的话语建构。结果发现,不同历史阶段,理想化的母亲形象的媒体再现不同。20世纪80年代杂志提倡父母共同育儿以及祖辈与父辈共同育儿。90年代强调母亲素质,好母亲应该提高自身素质以培养适应竞争社会的高素质儿童。21世纪以来,杂志中的母亲角色变得多元化,好母亲应该增进理性,遵从专家,利用育儿商品和服务,养育快乐的孩子。建构理想母亲的话语从20世纪80年代的国家话语、90年代的素质话语转变为当前的多元话语并存,在国家话语和素质话语之外,专家话语、商品话语以及性别话语都在不同程度上参与了当前母亲角色的建构,传播了专业技术主义、消费主义以及后女性主义的意识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母职 性别 育儿知识 话语建构
原文传递
南京城市形象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28
3
作者 袁周敏 《外国语言文学》 2018年第1期53-67,共15页
本研究以"十二五"期间《光明日报》和China Daily有关南京城市形象的报道为语料,结合话语建构论和文化话语研究框架,从话语主体、话语主题和话语形式三个方面考察了南京城市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发现,样本媒体中话语主体主要... 本研究以"十二五"期间《光明日报》和China Daily有关南京城市形象的报道为语料,结合话语建构论和文化话语研究框架,从话语主体、话语主题和话语形式三个方面考察了南京城市形象的话语建构。研究发现,样本媒体中话语主体主要集中在政府官员和企业组织成员上,但同时专家学者和普通居民话语权的增多也表明了话语主体多元化的趋势;针对话语主题,样本媒体均从政府民生、历史文化、经济发展、环境景观四个方面建构南京城市形象且均在历史文教方面笔墨最重,环境景观相对较少,同时体现出中国打造廉洁之都、创新之城的决心。样本报道主要采用事件通讯和概貌通讯,即倾向于事件描述、政策介绍再现南京城市形象,从而侧重于物化呈现,缺少人化叙事。南京城市形象建构体现了与城市历史、国家政治和传统文化间的互动。文章认为媒体话语反映了社会现实与社会变迁,同时也塑造着人们对南京的认知并且对城市形象建构产生现实的影响。文章最后对南京城市形象的话语建构提出了一些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京 城市形象构建 话语建构 文化话语研究 媒体话语
原文传递
未来话语:中国梦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26
4
作者 苗兴伟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24-28,81,共5页
以话语建构观为指导,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内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的讲话进行了话语分析,目的在于揭示中国梦是如何通过话语建构的。在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层面上分析中国梦的话语建构不仅有助于... 以话语建构观为指导,在系统功能语言学的框架内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的讲话进行了话语分析,目的在于揭示中国梦是如何通过话语建构的。在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的层面上分析中国梦的话语建构不仅有助于理解中国梦话语是一个激励中国人民为实现美好愿景不断奋斗的未来话语,而且对中国话语体系的建设和中国话语权的提升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话语建构 未来话语 系统功能语言学
下载PDF
公共政策的话语建构:政策过程的后实证主义理论解释 被引量:25
5
作者 张海柱 《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 2015年第3期86-96,共11页
"话语"是政策过程中的普遍性因素,公共政策是话语建构下的产物。在政策过程的话语建构解释模型中,特定时期内的政策选择与变迁,并非决策者对"客观"社会问题的直接回应,而是通过一定的话语论证策略对社会"问题&... "话语"是政策过程中的普遍性因素,公共政策是话语建构下的产物。在政策过程的话语建构解释模型中,特定时期内的政策选择与变迁,并非决策者对"客观"社会问题的直接回应,而是通过一定的话语论证策略对社会"问题"自身、相关群体的"身份"以及政策方案之"合理性"依据进行特定建构从而服务于自身意图的体现。政策过程在根本上体现为一个围绕特定议题的意义赋予、话语宣称与竞争的过程,最终的政策产出反映的是居于主导地位的政策话语的内容。影响政策话语竞争的因素除了话语自身的合理性之外,还包括宏观情境因素、话语行动者的资源、权力地位与策略使用,以及政策经验反馈的影响。缘于对话语因素的关注,政策过程可以被视为一个修辞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政策 政策过程 话语 话语建构 后实证主义
原文传递
养育快乐的孩子——流行育儿杂志中亲职话语的爱与迷思 被引量:23
6
作者 陶艳兰 《妇女研究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31-45,共15页
当前中国的亲职话语正在发生变化,大众媒体经常传播养育快乐的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育快乐的孩子。文章通过对流行育儿杂志《父母必读》2004年至2014年"特别策划"中部分文本的话语分析,探究了专业知识话语和消费文化的话语... 当前中国的亲职话语正在发生变化,大众媒体经常传播养育快乐的孩子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养育快乐的孩子。文章通过对流行育儿杂志《父母必读》2004年至2014年"特别策划"中部分文本的话语分析,探究了专业知识话语和消费文化的话语对当前理想儿童的建构。结果发现,杂志文本再现了儿童应该拥有属于自己的童话世界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建议父母对孩子进行"爱的教育",包括情感投入、时间投入、金钱投入和以孩子为中心、养育快乐的孩子。话语分析的结果显示,养育快乐的孩子不过是一种话语修辞。它承载和传播的是专业主义、密集亲职和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支持了当前的政府治理模式,参与促成儿童教育的"亲职转向",对母亲身份和角色的建构以及儿童照顾安排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育儿 亲职 话语建构
原文传递
想象、展演与权力:西藏旅游过程中的“他者性”建构 被引量:22
7
作者 钱俊希 张瀚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82-93,共12页
在旅游的过程中,东道主常常被刻写上"他者"的文化意涵。游客带着追求"文化差异"的诉求前往"他者的世界",在异域邂逅他者。文章以拉萨大昭寺广场及其周边的八廓街作为案例地,以藏族人在八廓街的转经、磕... 在旅游的过程中,东道主常常被刻写上"他者"的文化意涵。游客带着追求"文化差异"的诉求前往"他者的世界",在异域邂逅他者。文章以拉萨大昭寺广场及其周边的八廓街作为案例地,以藏族人在八廓街的转经、磕长头行为作为实证研究的切入点,以汉族游客和藏族人两类群体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在西藏旅游发展以及中国后改革时期转型背景下,藏族的"他者性"如何在汉-藏互动过程中被建构。文章认为,藏族的"他者性"并非具有先验的、一成不变的意涵,而是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与社会互动中不断生产的。文章关注"他者性"建构过程中的两个维度——我者对于他者的凝视,藏族人对于自身的他者性的展演。一方面,转经、磕长头行为使游客将藏族人视为神圣、美好、朴实的代名词,对他者的建构存在浪漫化-理想化的倾向。另一方面,藏族他者并非凝视的被动接受者。随着"职业磕头者"的出现,一部分藏族人将凝视转化为一种文化资本,通过他者性的展演,积极地响应游客建构的文化意义,以此获取一定的物质利益。总而言之,"他者性"的建构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对"他者"的研究不能忽略我者及他者所处的社会情境及诉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者性 话语建构 展演 文化差异 西藏
下载PDF
英美主流报刊关于“中国梦”的话语建构研究 被引量:21
8
作者 钱毓芳 黄晓琴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第4期15-21,80,共7页
长期以来西方话语体系掌握了塑造中国形象的霸权,使中国始终处于"沉默的他者"状态中。西方话语框架已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障碍和阻力。本研究运用语料库和批判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文本进行主题词、搭配以及检索行分析,观... 长期以来西方话语体系掌握了塑造中国形象的霸权,使中国始终处于"沉默的他者"状态中。西方话语框架已成为世界理解中国的障碍和阻力。本研究运用语料库和批判话语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文本进行主题词、搭配以及检索行分析,观察英美主流报刊围绕"中国梦"话语轨迹,通过社会情境分析辨别、解读与阐释这些话语,以揭示西方媒体围绕"中国梦"的话语表征,以及这些表征所反映的意识形态特征,从而为"中国梦"的话语体系建构策略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梦 英美主流报刊 话语建构 批判话语分析
下载PDF
批评话语分析40年之话语形成——兼谈对学术话语体系建构的启示 被引量:17
9
作者 田海龙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1期1-12,158,共13页
不同于关注批评话语分析起源、连续性和总体性的文献综述,本文借助福柯关于话语形成的论述,对批评话语分析40年发展的话语实践在对象、陈述方式、概念和策略四个层面的话语形成进行考察,发现批评话语分析并非仅是学者发表其学术观点的... 不同于关注批评话语分析起源、连续性和总体性的文献综述,本文借助福柯关于话语形成的论述,对批评话语分析40年发展的话语实践在对象、陈述方式、概念和策略四个层面的话语形成进行考察,发现批评话语分析并非仅是学者发表其学术观点的表达行为,也不是简单地在推理体系中运作的学术写作活动,而是一部话语史,其中充满了对抗、变化和偶然。批评话语分析学者的权威和影响及相关话语的互动与角力构成了批评话语分析话语形成的主要内容。如此分析批评话语分析的发展对于思考学术话语体系构建的议题具有启发意义,由此提出相关的几个思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评话语分析 话语形成 话语史 话语实践 话语体系 构建 思考
下载PDF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与共同体身份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18
10
作者 苗兴伟 李珂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20年第2期88-99,160,共13页
共同体指的是具有某种共同的状况或者类似的经历而拥有相同视角、观点或者态度的一群人的集合体。共同体身份体现为个体与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和个体与共同体的归属关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共同体身份的建构... 共同体指的是具有某种共同的状况或者类似的经历而拥有相同视角、观点或者态度的一群人的集合体。共同体身份体现为个体与共同体的身份认同和个体与共同体的归属关系。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共同体意识的形成和共同体身份的建构为动员全社会开展疫情防控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以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新闻报道为语料,运用主体间性理论和评价系统的介入系统研究共同体身份的话语建构,以期探讨疫情防控过程中共同体意识的形成机制和共同体身份建构的话语策略。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报道中,新闻语篇通过主体间性语法资源和介入话语策略不仅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情感共鸣,而且坚定了人们共战疫情的信心和决心,并以此建构了共同体身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体身份 话语建构 主体间性 介入系统 新冠肺炎疫情
下载PDF
后现代语境下性别身份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18
11
作者 苗兴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54-160,共7页
就性别身份而言,建构主义反对本质主义的生物决定论和性别划分的二元对立。本质主义认为,性别身份是由基因决定的,是先天遗传的结果。与此相反,建构主义把性别身份看作是话语建构的过程。在后现代语境下,性别身份是人们在语言交流的过... 就性别身份而言,建构主义反对本质主义的生物决定论和性别划分的二元对立。本质主义认为,性别身份是由基因决定的,是先天遗传的结果。与此相反,建构主义把性别身份看作是话语建构的过程。在后现代语境下,性别身份是人们在语言交流的过程中通过在词汇语法系统中的选择建构的。性别身份的话语建构生产和再生产了不平等的性别关系和性别主义的意识形态。本文运用批评话语分析的方法,揭示话语中存在的性别偏见和不平等的性别关系以及语篇中隐含的性别主义意识形态,从而有助于从根本上消除语言中的性别歧视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性别身份 话语建构 后现代语境 批评话语分析
下载PDF
专家知识的话语建构及其合法化——一档电视节目中药品推广的话语策略分析 被引量:16
12
作者 赵芃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6年第6期24-28,79,共5页
通过分析一档电视节目中关于某药品专家知识话语建构的策略,讨论不同论题的惯用语句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形成专家知识,进而分析专家知识通过合法化被观众接受的机制。研究发现,专家身份的权威性和传播机构的社会认可度是专家知识被观众接... 通过分析一档电视节目中关于某药品专家知识话语建构的策略,讨论不同论题的惯用语句如何通过逻辑推理形成专家知识,进而分析专家知识通过合法化被观众接受的机制。研究发现,专家身份的权威性和传播机构的社会认可度是专家知识被观众接受的主要原因,而专家知识则是专家通过话语策略建构的具有一定价值倾向的话语再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专家知识 话语策略 话语建构 合法化 批评话语分析
下载PDF
多语旅游环境建构与旅游资源价值提升 被引量:16
13
作者 田海龙 沈长智 《天津商业大学学报》 2008年第1期43-47,共5页
语言不仅可以描述旅游资源,而且可以建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构建多语旅游环境更是对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具有特殊意义。从天津旅游资源的实际出发,运用话语建构理论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化都市文化旅游环境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讨... 语言不仅可以描述旅游资源,而且可以建构旅游资源,提升旅游资源的价值。构建多语旅游环境更是对提高旅游资源的价值具有特殊意义。从天津旅游资源的实际出发,运用话语建构理论的研究成果,在国际化都市文化旅游环境发展战略的指导下,讨论构建天津多语旅游环境的战略与措施,以期构建体系完善、功能齐全、特色突出的多语旅游环境,提升天津旅游资源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津旅游资源 多语旅游环境 话语建构 价值提升 战略与措施
下载PDF
话语秩序的动态特征:“价格垄断”的话语建构及其启示 被引量:14
14
作者 赵芃 《外语与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2-26,共5页
批评话语分析对话语秩序的关注在于话语秩序被看作是话语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连接体。以往对话语秩序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它所反映的话语主体间差异的社会地位方面。与此不同,本文通过分析两个媒体对"价格垄断"不同的话语建构... 批评话语分析对话语秩序的关注在于话语秩序被看作是话语结构与社会结构之间的连接体。以往对话语秩序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它所反映的话语主体间差异的社会地位方面。与此不同,本文通过分析两个媒体对"价格垄断"不同的话语建构及其相互博弈,试图说明话语秩序的不确定性和动态特征。研究表明,话语秩序在"主体隐形替换"话语策略的作用下,其对社会秩序的制约性受到挑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话语秩序 话语建构 动态特征 话语策略 批评话语分析
原文传递
立场表达视角下企业生态身份的话语建构对比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苗兴伟 李珂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26-135,共10页
生态身份是人们识解自我与自然关系的方式,体现为人类与生命共同体的认同。研究运用立场表达视角,基于立场表达和生态话语分析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探讨生态身份及其相关立场表达资源的异同。研究发现,企业可持续... 生态身份是人们识解自我与自然关系的方式,体现为人类与生命共同体的认同。研究运用立场表达视角,基于立场表达和生态话语分析理论,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进行生态话语分析,探讨生态身份及其相关立场表达资源的异同。研究发现,企业可持续发展话语建构的生态身份属于模糊生态身份,企业可持续发展话语属于模糊话语,并不完全利于人类保护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系统。生态身份的话语建构对比研究不仅能够阐释企业的生态观,而且有助于揭示企业可持续发展话语的本质,促进可持续发展话语体系的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话语 立场表达 生态身份 话语建构 生态话语分析
下载PDF
中国“新农人”形象的媒体话语建构——基于央视网《奋斗的新农人》栏目的分析 被引量:13
16
作者 孙莉 黄纯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6-93,共8页
近几年,我国农村涌现的农民新群体——“新农人”,日益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本研究从微观媒体话语的文本结构和话语策略以及宏观社会意义两个层面分析央视网“三农”频道《奋斗的新农人》栏目报道对于“新农人”形象的建构... 近几年,我国农村涌现的农民新群体——“新农人”,日益成为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的生力军。本研究从微观媒体话语的文本结构和话语策略以及宏观社会意义两个层面分析央视网“三农”频道《奋斗的新农人》栏目报道对于“新农人”形象的建构。研究发现:新闻媒体对“新农人”形象的塑造主要集中于对其坚韧不拔、勤于钻研、创造求新和具有社会责任感等良好品质的刻画;此外,该栏目通过指称策略、述谓策略、视角化策略和强化策略构建了有情怀、有工匠精神、有创新精神、具有社会责任感的“新农人”形象,改变了传统农民群体愚昧、守旧、蛮干、落后等消极刻板形象,并且农民作为媒体话语权力体系中的“他者化”地位被削弱,其话语权不再被忽略和漠视。媒体话语背后隐藏的话语权以及国家对“新农人”的支持和引导影响着社会大众对“新农人”形象的认知,对促进更多“新农人”参与农业发展和农村建设、带动农民致富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农人”形象 媒体话语 话语建构 批评话语分析
下载PDF
再语境化视角下企业生态身份的话语建构 被引量:13
17
作者 苗兴伟 李珂 《外语教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6,共6页
生态身份是指人们从个性、价值观、行为与自我意识方面识解自我与自然关系的不同方式。本文将运用再语境化视角,分别从词汇语法手段、话语实践的再语境化以及企业与生态的互动三个维度,探讨可持续发展话语再语境化过程中的企业生态身份... 生态身份是指人们从个性、价值观、行为与自我意识方面识解自我与自然关系的不同方式。本文将运用再语境化视角,分别从词汇语法手段、话语实践的再语境化以及企业与生态的互动三个维度,探讨可持续发展话语再语境化过程中的企业生态身份的话语建构。生态身份的话语建构研究不仅有助于可持续发展话语体系的建设,而且对于促进企业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持续发展话语 再语境化 生态身份 生态话语分析 话语建构
原文传递
国内主流英文报刊China Daily中甘肃形象话语建构研究 被引量:13
18
作者 张雅萍 任育新 《天津外国语大学学报》 2019年第4期36-49,159,共15页
以China Daily2015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有关甘肃形象的报道为语料,从报道主题、话语方式和话语倾向三个方面考察了甘肃形象的建构。从主题来看,甘肃报道的文化、经济、生态环境、政治和社会民生五大主题中,最后一类报道最多,同时每... 以China Daily2015年5月1日至2018年5月31日有关甘肃形象的报道为语料,从报道主题、话语方式和话语倾向三个方面考察了甘肃形象的建构。从主题来看,甘肃报道的文化、经济、生态环境、政治和社会民生五大主题中,最后一类报道最多,同时每个主题都凸显了甘肃形象的不同层面。在话语方式上,单模态和多模态话语表征方式共同建构甘肃形象,文字加图片的多模态呈现方式为主要话语模式。在话语倾向上,关于甘肃的报道主要表现为积极、消极和中立,文化、经济、生态环境和政治类主题报道中以建构积极的甘肃形象为主,社会民生类报道中以中性话语倾向为主。本研究对全球化语境下区域形象与城市形象建构与传播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报道 话语建构 甘肃形象
下载PDF
形象建构的内涵、类型与话语实践 被引量:9
19
作者 陈新仁 金颖哲 《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12,共12页
形象一直以来是哲学、社会心理学、文学等学科的经典话题,但相关研究往往采用宏观视角。受社会建构论思潮的影响,形象研究迎来了“话语转向”,形象建构与传播开始引发话语分析、语用学等领域学者的关注。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基于话语... 形象一直以来是哲学、社会心理学、文学等学科的经典话题,但相关研究往往采用宏观视角。受社会建构论思潮的影响,形象研究迎来了“话语转向”,形象建构与传播开始引发话语分析、语用学等领域学者的关注。尽管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基于话语分析或会话分析探讨形象建构问题,但这些研究因缺乏合适的分析框架而总体显得片面、主观。为此,本研究在现有文献基础上,以形象的话语建构观为理论导向,尝试对形象建构的内涵、类型和话语实践方式作系统考察,以期能够为未来的形象研究提出一个可操作的分析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象 形象建构 自我呈现 话语实践
原文传递
归纳式回音的话语策略及其意义建构 被引量:5
20
作者 秦乐琦 《全球教育展望》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5-38,共14页
归纳式回音包含哪些话语策略?它们对课堂教学来说意味着什么?本文首先展示归纳式回音的话语策略,随后在具体的对话情境中分析归纳式回音的功能和意义。归纳式回音包含重复、改述和描述这三大话语策略。研究发现,长期被低估的教师重复是... 归纳式回音包含哪些话语策略?它们对课堂教学来说意味着什么?本文首先展示归纳式回音的话语策略,随后在具体的对话情境中分析归纳式回音的功能和意义。归纳式回音包含重复、改述和描述这三大话语策略。研究发现,长期被低估的教师重复是教师倾听的证据,它标志着教师向学生立场的靠近;教师改述能够帮助学生习得专业的数学话语,对教师改述的技巧性使用有可能促使学生进一步解释自己的观点,或扩大课堂互动的范围;教师描述传递了教师对学生所持观点的理解,特定情境中的教师描述可能成为教师“自证”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回音 归纳式回音 话语策略 意义建构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