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2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69
1
作者 李振宙 吴闻文 +1 位作者 侯树勋 商卫林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09年第4期332-335,共4页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间盘源性腰痛,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内VAS评... 目的探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短期疗效。方法采用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25例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间盘源性腰痛,分析治疗前及治疗后6个月内VAS评分的变化及术后6个月MacNab评分。结果2例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破裂患者,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25例随访6~10个月,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4±0.97,术后1周VAS评分0.80±0.65,术后1、3、6个月VAS评分均为0(0~2),术后腰痛VAS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Kruskal-Wallis法秩和检验,H=61.680,P=0.000),且术后6个月内腰痛VAS评分无明显反弹。术前伴有下肢疼痛不适的4例术后下肢症状均缓解。按照MacNab评分标准,6个月随访时11例优,12例良,2例可,优良率92.0%(23/25)。结论侧后路经皮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间盘源性腰痛短期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射频 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术
下载PDF
椎间盘源性腰痛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6
2
作者 王宏杰 张永兴 赵庆华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8-250,共3页
盘源性腰痛严重影响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其机制仍未明确,因而逐渐受到人们重视。目前研究显示,盘源性腰痛的疼痛机制按照起因可大致分为压力改变、神经因素以及化学因子等。本文就盘源性腰痛的疼痛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疼痛机制 神经刺激 压力改变 化学因子
原文传递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被引量:44
3
作者 Bao-Gan Peng 《World Journal of Orthopedics》 2013年第2期42-52,共11页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is a serious medical and social problem, and accounts for 26%-42%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Recent studies found that the pathologic features of discs obtained from the patie...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is a serious medical and social problem, and accounts for 26%-42% of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low back pain. Recent studies found that the pathologic features of discs obtained from the patients with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were the formation of the zones of vascularized granulation tissue, with extensive innervation in fissures extending from the outer part of the annulus into the nucleus pulposus. Studies suggested that the degeneration of the painful disc might originate from the injury and subsequent repair of annulus fibrosus. Growth factors such as 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 and connective tissue growth factor, macrophages and mast cells might play a key role in the repair of the injured annulus fibrosus and subsequent disc degeneration. Although there exist controversies about the role of discography as a diagnostic test, provocation discography still is the only available means by which to identify a painful disc. A recent study has classified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into two types that were annular disruption-induced low back pain and internal endplate disruption-induced low back pain, which have been fully supported by clinical and theoretical bases. Current treatment options for discogenic back pain range from medicinal anti-inflammation strategy to invasive procedures including spine fusion and recently spinal arthroplasty. However, these treatments are limited to relieving symptoms, with no attempt to restore the disc's structure. Recently, there has been a growing interest in developing strategies that aim to repair or regenerate the degenerated disc biologicall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 DIAGNOSIS Treatment discogenic low back pain Classification INTERNAL DISC DISRUPTION INTERNAL annular DISRUPTION INTERNAL ENDPLATE DISRUPTION
下载PDF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特点与治疗 被引量:36
4
作者 郭钧 陈仲强 +2 位作者 郭昭庆 齐强 杨民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3期177-181,共5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1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术后腰痛和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伴有功能障碍的严重... 目的:探讨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表现特点,为其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治疗的21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术前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及术后腰痛和功能改善程度。结果: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主要临床表现为伴有功能障碍的严重腰痛,可伴随腹股沟、大腿前外侧痛或根性放射痛;病变椎间盘造影纤维环破裂明显,MRI上出现椎间盘纤维环后方高信号或终板信号改变者比率低;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术后疼痛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改善率分别为(82.2±3.4)%和(74.0±5.7)%。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特异性体征和影像表现少,椎间盘造影是可靠诊断方法,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疗效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临床特点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补肾活血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5
作者 朱立国 展嘉文 +4 位作者 冯敏山 王尚全 张平 于杰 王源 《世界中医药》 CAS 2017年第3期554-557,共4页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方内服治疗,连续服用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VAS和ODI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3例患者治疗第1周有效率为86....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43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补肾活血方内服治疗,连续服用2周,于治疗前、治疗后,随访时(疗程结束后1个月)进行VAS和ODI评分,并观察临床疗效。结果:43例患者治疗第1周有效率为86.04%,治疗第2周及随访时有效率为90.69%;在VAS评分及ODI评分上,治疗第1周、第2周与随访均与治疗前有明显差异(P<0.001),治疗第2周、随访与治疗第1周也有差异(P<0.05),但治疗第2周与随访时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有效改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症状,随访期疗效稳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补肾活血方 椎间盘源性腰痛 腰椎间盘退变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 被引量:32
6
作者 吴闻文 李振宙 +1 位作者 侯树勋 商卫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403-407,共5页
目的:观察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2007年4月~9月共收治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25例,其中伴有下肢疼痛不适4例,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4-0.97分,均采用... 目的:观察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2007年4月~9月共收治经椎间盘造影证实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25例,其中伴有下肢疼痛不适4例,术前腰痛VAS评分为6.24-0.97分,均采用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治疗,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时进行腰痛VAS评分,术后12个月时进行MaeNab评分。结果:2例于术后1周出现下肢“日光烧灼综合征”,均为L5/S1椎间盘纤维环破裂患者,经过脉冲电刺激治疗1周后缓解;无其他手术并发症发生。术前伴有下肢疼痛不适的4例患者术后下肢症状均缓解。随访12个月,术后1周腰痛VAS评分0.80±0.65分,术后1个月0.56±0.65分,术后3个月0.48±0.65分,术后6个月0.52±0.65分,术后12个月0.67±0.58分,术后各时间点评分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1),术后6个月和12个月评分较术后1周无明显反弹(P〉0.05)。按照MacNab评分标准,12个月随访时优11例,良12例,可2例,总有效率100%,优良率92%。结论:侧后路经椎间孔镜下髓核摘除、射频热凝纤维环成形术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有效、微创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髓核摘除术 射频 内窥镜
下载PDF
IL-1和IL-6的表达增强且与盘源性下腰痛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JOA)评分负相关 被引量:32
7
作者 杨剑 康建平 +2 位作者 冯大雄 王松 杨函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8-91,共4页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患者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评估、记录其腰痛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 JOA)评分,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同种族同地区30例45~65岁DLBP患者,另取10例以1年内无腰腿痛病史,因外伤... 目的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和IL-6在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患者退变椎间盘中的表达,评估、记录其腰痛改良日本骨科学会(m JOA)评分,分析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同种族同地区30例45~65岁DLBP患者,另取10例以1年内无腰腿痛病史,因外伤导致腰椎骨折需行手术治疗,影像学资料未提示腰椎间盘退变作为对照。以腰痛m JOA评分评估DLBP的程度。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DLBP组与对照组椎间盘组织中IL-1和IL-6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椎间盘组织中IL-1和IL-6的含量,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探讨IL-1、IL-6与m JOA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DLBP组椎间盘组织IL-1、IL-6表达明显增强。Western blot实验证实DLBP组椎间盘组织IL-1、IL-6水平明显升高。DLBP组术前m JOA评分最低分7分,最高分16分。DLBP组IL-1、IL-6含量与m JOA评分显著负相关。结论 IL-1和IL-6在DLBP退变椎间盘含量增加,且与下腰痛m JOA评分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DLBP)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改良日本骨关节学会(mJOA)评分
下载PDF
腰椎间盘造影一致性疼痛反应和纤维环破裂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9
8
作者 彭宝淦 孙金烈 +4 位作者 王晓宁 张健 李振宙 吴闻文 侯树勋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90-192,共3页
  目的: 研究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病人纤维环破裂程度和腰椎间盘造影一致性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 105例慢性下腰痛且无椎间盘突出的病人, 行腰椎间盘造影术。询问造影时病人疼痛反应, 分析造影后的X线片和造影后的CT片, 比较纤维环破...   目的: 研究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病人纤维环破裂程度和腰椎间盘造影一致性疼痛之间的关系。方法: 105例慢性下腰痛且无椎间盘突出的病人, 行腰椎间盘造影术。询问造影时病人疼痛反应, 分析造影后的X线片和造影后的CT片, 比较纤维环破裂程度与腰椎间盘造影一致性疼痛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105例病人中的 285个造影的腰椎间盘中, 67个腰椎间盘诱发一致性疼痛反应, 且全部呈现 2级以上的纤维环破裂。纤维环破裂分级越高, 椎间盘造影时一致性疼痛比例越大, 两者之间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结论: 椎间盘造影诱发的一致性疼痛反应比例和纤维环外层破裂程度呈正相关, 研究结果表明纤维环外层撕裂是疼痛复制的起源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造影术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一致性疼痛反应 纤维环破裂
下载PDF
中药熏蒸联合洪都督脉经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6
9
作者 范少勇 胡梁深 周明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9年第6期824-826,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洪都督脉经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观察组在中药熏蒸基础上使用洪都督脉经手法治疗,疗程... 【目的】观察中药熏蒸联合洪都督脉经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单纯使用中药熏蒸疗法治疗,观察组在中药熏蒸基础上使用洪都督脉经手法治疗,疗程为2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腰腿部疼痛视觉模拟法(VAS)评分的变化情况,评价2组的疗效和安全性。【结果】(1)治疗2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6.7%,对照组为75.0%,组间比较,观察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1周和2周后,2组患者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对VAS评分的降低作用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期间,2组患者均无明显的不良反应情况发生。【结论】中药熏蒸联合洪都督脉经手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显著,能有效减轻患者疼痛,其疗效优于单纯中药熏蒸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中药熏蒸疗法 洪都督脉经手法
原文传递
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治疗盘源性腰痛疗效观察 被引量:24
10
作者 吴叶 侯树勋 +3 位作者 吴闻文 商卫林 彭宝淦 王晓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5-137,共3页
目的:通过对盘源性腰痛患者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治疗1年后随访资料的分析,评估该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2~2003年,我们对26例通过椎间盘造影复制腰痛试验诊断为盘源性腰痛、经过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髓核成... 目的:通过对盘源性腰痛患者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治疗1年后随访资料的分析,评估该技术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2002~2003年,我们对26例通过椎间盘造影复制腰痛试验诊断为盘源性腰痛、经过正规保守治疗3个月无效的患者,采用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治疗,所有患者术后1年随访。通过患者手术后2天内与1年后症状改善率[(术前VAS评分术后VAS评分)/术前VAS评分×100%]和主观满意程度进行分析,评价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对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效果。结果:所有26例患者术后2天内症状改善率为65%,患者主观满意率达88.5%;术后1年症状改善率为44%,患者主观满意率达30.8%。术后2天内及术后1年随访患者症状改善率和主观满意率与术前相比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对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术后短期内可以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但1年后治疗效果会明显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髓核成型术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疗效
下载PDF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评价 被引量:24
11
作者 胡永胜 阿曼 +4 位作者 周刚 田慧中 郑君涛 黄卫民 刘伟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5期1497-1501,共5页
[目的]探讨采用臭氧髓核消融术、腰椎融合术二种方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并且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3月临床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共86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2岁(22~58岁),病程平均9.3个月(... [目的]探讨采用臭氧髓核消融术、腰椎融合术二种方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并且分析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1年3月临床诊断椎间盘源性腰痛共86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35例;平均年龄42岁(22~58岁),病程平均9.3个月(6周~8年)。病例均为单节段:L3、4椎间盘6例,L4、5椎间盘42例,L5S1椎间盘38例。治疗分为二组:A组使用臭氧髓核消融术49例。B组采用腰椎融合术37例。二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比较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及功能障碍评分变化和按改良MacNab功能评价标准评价患者对治疗主观满意度。[结果]全部病例均成功完成手术;无神经损伤、大出血、死亡病例。术后随防18~36个月,平均25.1个月。二组病例术后VAS和ODI评分进行对照:二种治疗方法术后VAS评分依次降低为(3.8±1.2),(6.5±1.5);(t=9.27,P=0.000);A和B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ODI评分依次降低为(12.4±3.6),(27.5±4.8);(t=16.68,P=0.000);A和B组之间有统计学差异(P<0.05)。患者满意度:A组73.5%,B组91.2%。[结论]二种治疗方法对于椎间盘源性腰痛均为有效治疗。腰椎融合术与臭氧髓核消融术相比较,前者在改善患者疼痛和功能方面有明显的优势。但手术创伤大,治疗过程复杂,应做为本病终末治疗手段。而臭氧髓核消融术属微创治疗,简单安全,可作为此病的初期或中期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臭氧髓核消融术 腰椎融合术
原文传递
督脉盘龙灸法治疗瘀阻督脉型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2
作者 杨少锋 郭彦涛 宋水燕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41-44,共4页
目的:探讨以葛根泥为媒介的盘龙灸法在盘源性腰痛治疗中的可能机制及其疗效。方法:将90例诊断为瘀阻督脉型盘源性腰痛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葛根泥盘龙灸法组(治疗组)、生姜盘龙灸法组(对照组)及传统中医定向透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 目的:探讨以葛根泥为媒介的盘龙灸法在盘源性腰痛治疗中的可能机制及其疗效。方法:将90例诊断为瘀阻督脉型盘源性腰痛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葛根泥盘龙灸法组(治疗组)、生姜盘龙灸法组(对照组)及传统中医定向透药组(空白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治疗2周、4周不同时间点的腰部疼痛、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表评分变化,检测上述时间点三组患者血常规、血沉、C-反应蛋白,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治疗组及对照组在治疗2周、4周两个时间点腰部疼痛评分、Oswestry调查量表评分及血沉、C-反应蛋白检测,均较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葛根泥为媒介的盘龙灸可有效减轻该类患者的炎症反应,缓解腰部疼痛,改善腰背功能及健康状况,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督脉 盘龙灸法 盘源性腰痛 外治法
原文传递
TNF-α和PGP9.5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中的表达 被引量:22
13
作者 任东风 侯树勋 +1 位作者 吴文闻 商卫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725-728,共4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与腰椎间盘MRI高信号的关系。方法:26例经椎间盘造影诊断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26~65岁,疼痛源性椎间盘MRIT2像均可见高信号区(HIz区),...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蛋白基因产物9.5(PGP9.5)与腰椎间盘MRI高信号的关系。方法:26例经椎间盘造影诊断的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男16例,女10例,年龄26~65岁,疼痛源性椎间盘MRIT2像均可见高信号区(HIz区),均行手术治疗,取手术切除的椎间盘组织行TNF—α和PGP9.5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并与4例脊柱侧凸患者矫形手术时取出的椎间盘组织进行对比。结果:椎间盘源腰痛患者椎间盘HIZ区对应部位的椎间盘组织表现为血管化肉芽组织和不同退变程度的髓核,可见大量增生的软骨样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免疫组化染色均可观察到TNF-α免疫染色阳性细胞和PGP9.5免疫阳性细胞;对照组没有观察到TNF-α免疫染色阳性细胞和PGP9.5免疫染色阳性细胞。HIZ区TNF—α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多于HIZ区周边纤维环组织和对照组(P〈0.05).PGP9.5免疫阳性细胞亦明显多于HIZ区周边纤维环组织和对照组(P〈0.05)。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腰椎间盘MRI的HIZ区中有大量TNF—α免疫阳性细胞和PGP9.5免疫阳性细胞表达,其可能是HIZ作为致痛源性椎间盘特异性影像标志物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高信号区 磁共振成像 肿瘤坏死因子-α 蛋白基因产物9.5 免疫组化
下载PDF
臭氧溶核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远期随访 被引量:20
14
作者 刘延青 王应德 丁晓宁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5期262-265,共4页
目的:观察臭氧溶核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远期疗效,并对照研究经典椎间盘造影术和臭氧椎间盘造影术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价值。方法:对207例需进行臭氧溶核术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行前瞻性研究,在术中对疑似病变椎间盘先后进行... 目的:观察臭氧溶核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远期疗效,并对照研究经典椎间盘造影术和臭氧椎间盘造影术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价值。方法:对207例需进行臭氧溶核术的椎间盘源性下腰痛患者行前瞻性研究,在术中对疑似病变椎间盘先后进行经典椎间盘造影和臭氧椎间盘造影,分别观察诱发疼痛反应及病理分型。随访术后1年、2年、3年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对术前和术后的VAS进行加权处理并评价疗效,同时对两种椎间盘造影术诱发疼痛试验阳性率进行对照,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实际随访到病例181例,占入组随访病例的87.4%。术后随访1年、2年、3年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8%、72%、78%,优良率为67%、63%、57%。在治疗有效者的243个间盘和治疗无效的62个间盘中臭氧诱发痛发生率分别为89.7%和45.2%,比较有明显差异。臭氧椎间盘造影诱发疼痛试验阳性率比经典椎间盘造影明显升高(57%:25%)。结论:臭氧溶核术治疗椎间盘源性下腰痛的远期疗效稳定,术中臭氧诱发痛与疗效呈正相关,且诱发疼痛试验阳性率明显高于经典椎间盘造影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下腰痛 臭氧溶核术 远期随访 诱发疼痛试验
下载PDF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初步报告 被引量:19
15
作者 青祖宏 刘明 +2 位作者 高巍 刘杨 李永焕 《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 CAS 2011年第3期31-33,共3页
目的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对5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进行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治疗,在治疗开始时、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整个疗程结束时都对患者进行腰椎活动度、压痛点、双... 目的观察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方法对5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进行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治疗,在治疗开始时、治疗1周后、治疗2周后、治疗4周后、整个疗程结束时都对患者进行腰椎活动度、压痛点、双下肢运动感觉、肌力、神经反射的检查并记录,填写《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表》,根据分值的变化对疗效进行评估。50例患者均完成了20次治疗。结果 50例患者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平均分从治疗前的24.64分,变为治疗1周后13.12分,治疗2周后11.74分,治疗4周后9.70分,治疗结束后9.22分。治疗有效率为86%。将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的分值换算为功能障碍指数(CODI)后,发现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CODI降低的人数逐渐增多。随访50例患者,得到其中36人完整资料,平均随访时间6.2个月,汉化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平均分为5.75分。结论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恢复良好,效果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手术脊柱减压系统DRX9000 椎间盘源性腰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
原文传递
疏肝补肾汤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19
16
作者 王永铭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16年第22期2414-2417,共4页
目的观察疏肝补肾汤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乐葆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试验组给予疏肝补肾汤配合运动疗法治疗,2组均以4周为... 目的观察疏肝补肾汤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西乐葆配合运动疗法治疗,试验组给予疏肝补肾汤配合运动疗法治疗,2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2组临床疗效;观察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2个月、3个月VAS评分及JOA评分,治疗前及治疗后4周SF-36生存质量量表积分。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4周、2个月、3个月VAS、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试验组改善程度更明显(P均<0.05);2组治疗后4周SF-36生存质量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试验组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疏肝补肾汤配合运动疗法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疗效好,可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疏肝补肾汤 运动疗法 椎间盘源性腰痛 生存质量
下载PDF
IL-1、IL-6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17
作者 杜志坡 张敬宾 +2 位作者 李警 张朝 王建波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2期167-170,共4页
目的探讨IL-1、IL-6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行常规MRI检查,测定T2相对值(T2ratio)。按照JOA评分标准对患者的主观症状、体征、日常生活动作、膀胱... 目的探讨IL-1、IL-6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椎间盘退变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7年12月收治的30例椎间盘源性腰腿痛患者,行常规MRI检查,测定T2相对值(T2ratio)。按照JOA评分标准对患者的主观症状、体征、日常生活动作、膀胱功能进行评定。所有患者进行腰椎后路椎间盘髓核切除术,术中取出穿刺所得椎间盘,测定椎间盘组织中IL-1、IL-6浓度。分析T2ratio与IL-1、IL-6、JOA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IL-1和IL-6水平与T2ratio呈显著负相关(r=-0.781和-0.852,P=0.000);T2ratio与JOA评分呈显著正相关(r=0.764,P=0.000)。结论 IL-1、IL-6在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椎间盘退变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与疼痛症状的发生有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核磁共振成像 白细胞介素-1 白细胞介素-6
下载PDF
火龙灸法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TNF-α及疼痛症状的影响 被引量:17
18
作者 闫仲凯 黄炜 +3 位作者 李素丽 张卫静 胡宇清 刘春静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121-1123,共3页
目的:探讨火龙灸法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循督脉线行火龙灸法,每天1次;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每天1次。两组均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治... 目的:探讨火龙灸法对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疼痛症状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5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循督脉线行火龙灸法,每天1次;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配合推拿治疗,每天1次。两组均每周治疗6天,休息1天,治疗3周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积分以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疼痛积分及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疼痛积分:1.95±0.61vs 2.11±0.61;TNF-α含量:(1.33±0.30)nmol/L vs(1.55±0.48)nmol/L,(均P<0.05)。结论:火龙灸疗法可显著减轻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的疼痛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TNF-α含量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源性腰痛 火龙灸 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 疼痛积分
原文传递
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意义 被引量:16
19
作者 彭宝淦 侯树勋 +3 位作者 吴闻文 王晓宁 张建 孙金烈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6期331-333,共3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HIZ)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CT影像上无腰椎间盘突出的下腰痛患者行腰椎MRI检查和腰椎间盘造影术,分析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与腰椎间盘造影诱发的下腰痛之间的关系...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HIZ)在诊断椎间盘源性下腰痛中的作用。方法:对52例经保守治疗无效、CT影像上无腰椎间盘突出的下腰痛患者行腰椎MRI检查和腰椎间盘造影术,分析腰椎间盘MRI高信号区与腰椎间盘造影诱发的下腰痛之间的关系。结果:在行腰椎间盘造影的142个椎间盘中,共有38个椎间盘呈现疼痛复制反应,其中17个椎间盘显示高信号区。这17个有高信号区的椎间盘在椎间盘造影过程中全部呈现2~3级的纤维环破裂和疼痛复制反应。结论:无椎间盘突出的下腰痛患者在腰椎MRI上存在椎间盘内高信号区,可表明该椎间盘是产生腰痛的破裂椎间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问盘源性下腰痛 磁共振 高信号区 椎问盘造影术 纤维环破裂 椎问盘退变
下载PDF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与炎症介质关系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5
20
作者 吴闻文 吴叶 侯树勋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38-139,共2页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程度与病变髓核及脑脊液中多种介质含量的关系。方法:腰椎间盘源性腰痛行髓核摘除手术患者,31例术前检测脑脊液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20例术中取出髓核组织测定磷脂酶A2活性。结果:所有手术患者脑脊...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程度与病变髓核及脑脊液中多种介质含量的关系。方法:腰椎间盘源性腰痛行髓核摘除手术患者,31例术前检测脑脊液中P物质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20例术中取出髓核组织测定磷脂酶A2活性。结果:所有手术患者脑脊液中神经肽类介质(P物质、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并与疼痛程度相关。病变椎间盘髓核中磷脂酶A2活性水平明显高于自体血和健康人,其疼痛程度与磷脂酶A2活性水平显著相关。结论: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脑脊液中神经肽类介质含量较正常人高,椎间盘髓核中炎症介质与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源性腰痛 磷脂酶A2 P物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