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0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椎间盘高度降低及退变对腰椎生物力学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6
1
作者 刘耀升 陈其昕 +3 位作者 廖胜辉 余世策 吴浩波 唐小君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66-570,共5页
目的:分析椎间盘高度降低及退变对腰椎活动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一种新型CAD方法精确构建腰椎L4~5活动节段正常高度椎间盘(NHD)、单纯高度降低椎间盘(PHDD)、椎间盘高度降低合并严重退变(DHDD)三种有限元模型。垂直压缩... 目的:分析椎间盘高度降低及退变对腰椎活动节段生物力学的影响。方法:首先采用一种新型CAD方法精确构建腰椎L4~5活动节段正常高度椎间盘(NHD)、单纯高度降低椎间盘(PHDD)、椎间盘高度降低合并严重退变(DHDD)三种有限元模型。垂直压缩载荷下,分别对3种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参数进行测试。结果:椎间盘高度降低及退变对腰椎活动节段轴向移位、后外侧椎间盘膨出、纤维环纤维应力最大值有明显的影响,DHDD模型的椎体-终板界面应力分布与NHD和PHDD模型明显不同。结论:高度降低后椎间盘刚度明显增加,DHDD最不易发生内层纤维环纤维破裂,关节突关节间隙与轴向移位比值是决定椎间盘承载力大小的关键因素,退变椎间盘对压缩应力有明显分散传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力学 有限元分析 验证 椎间盘高度 退变
下载PDF
合并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椎间盘形态改变及其意义 被引量:16
2
作者 许勇 郭昭庆 云才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398-400,共3页
目的:观察合并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滑脱(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患者的椎间盘影像学特点,探讨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隙角度及高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间的关系。方法:以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和石景山医院收... 目的:观察合并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滑脱(lumbar degenerative spondylo-listhesis,LDS)患者的椎间盘影像学特点,探讨椎间盘退变程度、椎间隙角度及高度与退变性腰椎滑脱间的关系。方法:以2009年10月~2011年11月我院和石景山医院收治的合并L4/5椎间盘突出的退变性腰椎滑脱患者37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同期单纯L4/5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作为对照组,对L4/5椎间盘退变程度按照Pfirrmann法分级,CT测定L4/5椎间盘正中矢状面的椎间隙角度和椎间隙高度,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观察组L4/5椎间盘MRI退变程度B、C、D、E级分别为1、25、8及1例,对照组分别为2、21、13及2例,两组椎间盘退变程度间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CT测量L4/5椎间隙角度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08°±1.87°和6.48°±2.92°,对照组椎间隙角度明显大于观察组(P<0.05);椎间隙高度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8.46±1.81mm和9.38±2.46mm,两组间比较差异没有显著性(P>0.05)。结论:椎间隙角度减小,可能是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病的重要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椎间盘突出症 椎间隙角度 椎间隙高度
下载PDF
解剖学因素在退变性腰椎滑脱发生中的意义 被引量:15
3
作者 张剑刚 丁文元 +3 位作者 申勇 徐佳欣 安志辉 杨少坤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443-447,共5页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解剖学危险因素。方法:以2009年7月~2010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60例DLS患者为观察对象(滑脱组),男20例,女40例,年龄51.75岁。平均65.3±7.8岁,L4...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滑脱(degenerative lumbar spondylolisthesis,DLS)的解剖学危险因素。方法:以2009年7月~2010年9月在我院确诊的60例DLS患者为观察对象(滑脱组),男20例,女40例,年龄51.75岁。平均65.3±7.8岁,L4滑脱42例,L5滑脱18例。以性别和年龄匹配无DLS的6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对照组)。在腰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腰椎前凸角(lumbar lordosis angle,LLA)、骶骨水平角(sacral horizontal angle,SHA)及滑脱节段(对照组取相应节段)的椎体指数(lumbar index,LI)、椎间盘角度(disc angle,DA)、椎间盘高度(disc height,DH),在腰椎正位X线片上测量L5横突的长度(the length of transverse process of L5,TPL)和宽度(the width of transverse process of L5,TPW)。采用t检验比较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应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影响退变性腰椎滑脱的解剖学危险因素。结果:滑脱组患者LLA、SHA、LI、DA、DH分别45.83°±10.42°、28.35°±11.16°、0.85±0.13、7.24°±3.83°、9.12±2.73mm;对照组分别为47.48°±10.75°、23.16°±10.68°、0.96±0.10、9.68°±5.54°、10.54±2.48mm,两组间SHA、LI、DA、DH有显著性差异(P〈0.05),LLA无显著性差异(P〉0.05)。滑脱组TPL、TPW分别为2.15±0.43cm、1.64±0.41cm,对照组为2.06±0.39cm、1.57±0.32cm,两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DLS与LI、DA有显著性相关关系,回归系数分别为-1.693、-1.406。结论:DLS患者的LI下降,DA减小,其可能是DLS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变性腰椎滑脱 腰椎前凸角 椎体指数 椎间盘高度
下载PDF
颈椎前路不同融合方式维持椎间高度的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夏磊 王义生 +3 位作者 王利民 翟福英 王卫东 李军伟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6期1094-1097,共4页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自体植骨、环锯减压加椎间融合器(cage)以及自体植骨加钢板内固定对术后椎间高度的维持效果。方法对1998年3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117例接受颈椎前路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5例,女52例;年龄31~72岁,... 目的比较颈椎前路自体植骨、环锯减压加椎间融合器(cage)以及自体植骨加钢板内固定对术后椎间高度的维持效果。方法对1998年3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117例接受颈椎前路融合术的颈椎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65例,女52例;年龄31~72岁,平均57岁。117例患者中1个椎间隙受压91例,2个椎间隙受压26例。行单纯自体三面皮质髂骨植骨31例(单纯植骨组);环锯减压加cage自体植骨38例(cage融合组);自体三面皮质髂骨加自锁钢板固定48例(钢板内固定组)。融合节段高度测量采用融合节段上下终板中部高度。脊髓功能采用JOA评分方法。统计学方法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3~59个月,平均23个月。至最后随访时,单纯植骨组椎间高度平均丢失1.94 mm,明显高于cage融合组1.48 mm和钢板内固定组1.25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各组脊髓功能恢复均满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钢板内固定组有3例出现内固定失败,再手术后恢复满意。无其他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颈椎前路融合术中,合理选用cage或钢板内固定可有效维持术后椎间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脊柱融合术 前路 椎间高度
原文传递
针灸配合推拿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周道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9年第23期33-34,共2页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采取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仅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肢放... 目的:探讨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于本院进行治疗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8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4例。试验组采取针灸配合推拿治疗,对照组仅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肢放射性疼痛的视觉模拟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病变部位椎间盘的高度及临床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椎间盘高度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且试验组治疗后的VAS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椎间盘高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灸配合推拿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能较好的缓解疼痛,解决功能障碍,减小椎间盘高度,治疗总有效率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根型颈椎病 针灸 推拿 视觉模拟评分 颈椎功能障碍指数 椎间盘高度
原文传递
经关节突螺钉与椎弓根螺钉辅助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对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对比
6
作者 郎昭 袁强 +1 位作者 何达 孙宇庆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870-876,共7页
目的对比研究经关节突螺钉(TFS)和椎弓根螺钉(BPS)辅助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行经TFS或BPS辅助OLIF手术治疗单节段腰... 目的对比研究经关节突螺钉(TFS)和椎弓根螺钉(BPS)辅助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术(OLIF)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队列研究。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于北京积水潭医院脊柱外科行经TFS或BPS辅助OLIF手术治疗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间影像学指标和临床指标。影像学指标包括:术前、术后即刻(术后5 d内)和术后1年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和节段性前凸角,以及术后1年时椎间植骨融合情况。临床指标包括:手术时间、出血量、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前和术后1年时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腰痛及下肢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等。结果TFS辅助OLIF组男4例,女10例,年龄(61.0±11.2)岁,BPS辅助OLIF组男9例,女12例,年龄(60.9±6.7)岁。TFS组和BPS组术前椎间隙高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即刻椎间隙高度TFS组为(12.9±2.1)mm,1年随访时为(10.4±1.7)mm,BPS组术后即刻为(12.9±2.1)mm,1年随访时为(11.9±2.1)mm,两组间在术后1年随访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7)。节段前凸角在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年时组内变化及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时,TFS组的融合率为92.9%(13/14),BPS组为95.2%(20/2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FS组手术时间为(164.3±33.9)min,出血量为(74.3±46.9)ml,BPS组则分别为(191.7±31.8)min和(124.8±54.0)ml,TFS组均优于BP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年两组ODI和VAS评分均较术前有明显改善,但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TFS辅助OLIF手术固定可有效恢复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椎间隙高度并缓解腰部及下肢疼痛。与BPS辅助OLIF手术相比,TFS组手术时间较短和出血量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管狭窄 斜外侧腰椎椎间融合 经关节突螺钉 椎弓根螺钉 腰椎管狭窄症 椎间隙高度
原文传递
椎间孔镜下黄韧带减压对腰椎曲度指数及椎间隙高度的影响 被引量:6
7
作者 李文升 冯良恩 张强 《广州医药》 2021年第4期31-34,共4页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切除黄韧带对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椎曲线指数及椎间隙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椎间孔镜术中切除部分黄韧带;对照组患者保... 目的探究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切除黄韧带对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椎曲线指数及椎间隙高度的影响。方法选择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椎间孔镜术中切除部分黄韧带;对照组患者保留黄韧带。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半年、1年及2年的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椎曲线指数及椎间隙高度。结果观察组术后半年、1年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椎曲线指数及椎间隙高度与对照组比较(P>0.05)。观察组术后2年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椎间孔镜下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保留黄韧带术后腰椎前凸角、骶骨倾斜角、腰椎曲线指数及椎间隙高度远期效果优于切除黄韧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孔镜 黄韧带 腰椎曲度指数 椎间隙高度
下载PDF
腰骶椎前路螺旋融合笼对脊柱腰骶部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马兆龙 许立 +2 位作者 杨惠林 杨同其 唐天驷 《骨与关节损伤杂志》 2000年第3期199-201,共3页
目的 定量测试前路螺旋融合笼 (AFC)对腰骶椎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管容积的影响。方法 在人尸腰骶椎节段标本 (8具 )、新鲜牛腰骶椎节段标准 (8具 )及临床病例 (5例 )上用特定方法定量测量AFC放置前后的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间... 目的 定量测试前路螺旋融合笼 (AFC)对腰骶椎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椎管容积的影响。方法 在人尸腰骶椎节段标本 (8具 )、新鲜牛腰骶椎节段标准 (8具 )及临床病例 (5例 )上用特定方法定量测量AFC放置前后的椎间隙前后缘高度、椎间孔高度、椎管容积的变化 ,对测得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上述三种实验对象在AFC放置后 ,三组测量值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P <0 0 5 )。后侧椎间隙高度与椎管容量的变化、椎间孔高度的变化相关性均较好。结论 AFC的适当使用可以不同程度地增加椎间隙高度、椎间孔高度及椎管容积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融合笼 椎间隙高度 椎间孔高度 椎管容积
下载PDF
C_(5/6)椎间隙不同撑开高度对临近椎间盘压力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2
9
作者 罗春山 赵国权 +4 位作者 梁栋柱 欧阳北平 陆廷盛 姚书眈 蒲兴魏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96-699,共4页
目的研究C_(5/6)椎间隙不同撑开高度对临近椎间盘压力的影响,以期能对临床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椎间撑开高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上的颈椎制作标本,将制作好的标本放在BOSE动/静态材料试验机上加载中立、屈伸、侧弯、旋转的... 目的研究C_(5/6)椎间隙不同撑开高度对临近椎间盘压力的影响,以期能对临床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椎间撑开高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6具新鲜成人尸体上的颈椎制作标本,将制作好的标本放在BOSE动/静态材料试验机上加载中立、屈伸、侧弯、旋转的多维运动,分别测试在不同运动载荷下C_(5/6)椎间隙撑开前,C_(5/6)椎间隙撑开基准高度100%、120%、140%、160%时C_(4/5)及C_(6/7)椎间盘压力变化,对测得的压力值进行多重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撑开器位置安装满意,统计分析显示:6例标本C_(5/6)的平均高度值为6.8 mm;在不同椎间撑开高度下,颈椎后伸30。位时椎间盘压力最小(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120%的基准高度时,颈椎后伸30°位、左右侧弯30°位时C_(4/5)与C_(6/7)椎间盘压力值分别比其它基准高度测得压力值小(P<0.05),有统计学意义;颈椎中立位时C_(4/5)与C_(6/7)椎间盘压力均小于100%、140%、160%时基准高度测得压力值,而大于未撑开前测得的椎间盘压力值;左右侧屈时,120%平均高度时C_(4/5),C_(6/7)椎间盘压力值小于140%平均高度(P<0.05),且两者与其他3种高度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左右旋转:各状态两两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1例标本在撑开160%的基准高度行前屈30°位时,出现关节突的关节囊韧带轻微撕裂。结论 C_(5/6)椎间盘摘除行椎间植骨时,选取基准高度的120%作为椎间隙撑开高度,对临近椎间盘压力变化影响较小,为合适的椎间隙撑开高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 椎间盘压力 撑开高度 临近节段
下载PDF
腰椎节段形态对峡部、小关节应力及小关节接触力影响的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耀升 陈其昕 +3 位作者 唐小君 李方财 廖胜辉 余世策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58-660,661,662,I0003,I0004,共7页
目的:探讨腰椎形态结构变化对峡部裂性滑脱及小关节退变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的“非种子区域分割方法”及非平行“最佳切割平面”等一系列新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方法精确建立包括椎间盘高度、腰椎小关节角、椎间盘前凸角... 目的:探讨腰椎形态结构变化对峡部裂性滑脱及小关节退变的作用和意义。方法:采用改良的“非种子区域分割方法”及非平行“最佳切割平面”等一系列新型计算机辅助设计(CAD)方法精确建立包括椎间盘高度、腰椎小关节角、椎间盘前凸角改变的L4~L5活动节段有限元模型;在2700N轴向压缩载荷条件下,分别对各有限元模型的峡部、小关节应力、小关节接触力以及椎间盘负载进行测试。结果:压缩载荷下,腰椎活动节段峡部、小关节等效应力及小关节接触力随椎间盘高度的减小而减小,随小关节角的增大而增加,随椎间盘前凸角的增加而减小。结论:椎间盘高度、腰椎小关节角、椎间盘前凸角等形态结构变化对腰椎节段有限元模型的峡部、小关节应力及小关节接触力有明显的影响。提示腰椎峡部应力性骨折及小关节退变的发生与椎间盘高度、腰椎小关节角、椎间盘前凸角等解剖形态因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限元方法 椎间盘高度 小关节角 椎间盘前凸角 峡部滑脱 小关节退变
下载PDF
磨片齿高对蔗、芒混合浆中浓打浆的影响 被引量:1
11
作者 刘士亮 陈中豪 +1 位作者 李世扬 曹国平 《中国造纸》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9期19-21,共3页
研究了在蔗、芒混合浆中浓打浆过程中,磨片齿高对打浆效果的影响,如打浆过程中纸浆物理强度和打浆电耗的变化。实验表明,随着磨片齿高的降低,打浆后成浆的物理强度性能指标呈下降趋势,而打浆电耗却增加显著。
关键词 磨片 磨损 中浓打浆 齿高
下载PDF
水稻钵盘投种过程中籽粒运动随落种高度变化的高速摄像验证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建民 李衣菲 +2 位作者 刘英楠 洪杰夫 何琴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年第6期68-70,共3页
为了研究播种装置投种机理、判别稻种投种过程中单个籽粒和多个籽粒运动速度与落种垂直高度之间的关系,通过Matlab仿真获得了稻种单个籽粒和多个籽粒的落种垂直高度与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在与仿真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利用高速摄像技... 为了研究播种装置投种机理、判别稻种投种过程中单个籽粒和多个籽粒运动速度与落种垂直高度之间的关系,通过Matlab仿真获得了稻种单个籽粒和多个籽粒的落种垂直高度与运动速度的变化规律,同时,在与仿真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利用高速摄像技术对仿真结果进行了验证对比分析,得出,投种过程中稻种的运动规律受稻种落种垂直高度影响,且呈线性递增的趋势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钵盘 投种过程 水稻 落种高度 高速摄像 MATLAB仿真
下载PDF
髓核摘除结合Dynesys动态稳定和单纯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VAS评分、ODI评分及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28
13
作者 魏书一 李同相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9年第4期55-59,共5页
目的分析髓核摘除结合Dynesys动态稳定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单纯髓核摘除术,n=40)与联合组(髓核摘除联合Dynesys动态固定,n=53),比较两组手术情... 目的分析髓核摘除结合Dynesys动态稳定与单纯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我院收治的93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常规组(单纯髓核摘除术,n=40)与联合组(髓核摘除联合Dynesys动态固定,n=53),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治疗效果、手术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AS)及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的变化,记录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手术节段、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活动度的变化,统计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联合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组,术中出血量、髓核摘除量多于常规组,开窗面积大于常规组,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P<0. 05)。术后不同时间两组VAS评分、ODI评分均降低,联合组低于常规组(P<0. 05)。末次随访,联合组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相邻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前无明显变化,但高于常规组;联合组手术节段活动度减少,但低于常规组(P<0. 05)。两组总治疗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髓核摘除联合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整体价值优于单纯髓核摘除术,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感,改善腰椎功能,且稳定性好,并发症少,可避免术后椎间隙高度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髓核摘除术 Dynesys动态稳定 椎间隙高度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MRI影像学疗效评价 被引量:20
14
作者 辛欣 刘新新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5年第9期6-8,21,共4页
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MRI影像学疗效评价。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及术后均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治疗优良率为87.5%。本组患者中2例出现术后... 目的探讨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的MRI影像学疗效评价。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腰间盘突出症患者32例作为研究对象,术前及术后均行磁共振成像(MRI)检查,评估临床疗效。结果本组32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治疗优良率为87.5%。本组患者中2例出现术后并发症,经针对性处理后均明显好转;治疗后VAS评分为(3.07±1.06)分较治疗前低,JOA评分为(23.94±3.27)分较治疗前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硬膜外压痕矢径、硬膜外压痕纵轴、椎间隙高度分别为(3.98±1.85)mm、(9.52±4.06)mm、(9.05±2.61)mm均较治疗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软骨退化程度较治疗前轻,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例椎间组织上T2WI明显回升;32例神经根增粗、变性明显改变,T2WI信号减低。结论 MRI可作为评价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疗效的重要影像学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间盘突出症 手术 磁共振成像 椎间隙高度
下载PDF
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CT影像学的客观评估 被引量:14
15
作者 郑淞文 孟仪 +2 位作者 龙钰函 徐哲 张泳华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6期5850-5855,共6页
背景:对于合并有显著的腰椎不稳定的患者,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突出的椎间盘部分切除,同时扩大变窄的神经根管以缓解腰神经根的压迫,并且在切除突出椎间盘和扩大神经根管的同时还需要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以解除不稳定... 背景:对于合并有显著的腰椎不稳定的患者,需要通过外科手术将突出的椎间盘部分切除,同时扩大变窄的神经根管以缓解腰神经根的压迫,并且在切除突出椎间盘和扩大神经根管的同时还需要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以恢复脊柱的稳定性,以解除不稳定因素所导致的腰神经根受压迫而产生的腰腿疼痛症状。有研究认为,CT检查可以准确的反映椎间盘是否发生突出,清楚显示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大小和部位。目的:CT影像学评估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至2017年7月在大连市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病历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联合椎间融合治疗。研究于2018-06-30通过大连市中心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结果与结论:①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且完成随访;②治疗后1,3个月和末次随访的腰腿痛目测类比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③随着时间的延长,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治疗后MacNab疗效的优良率逐渐显著增加(P<0.05);④治疗后各时间点的椎间盘腹侧高度、椎间盘背侧高度、椎间孔间最大高度、棘突顶距均显著性高于治疗前(P<0.05);影像学显示治疗后患者的腰椎角度逐渐恢复,病变节段椎间隙高度恢复,CT扫描检查显示椎弓根螺钉固定良好,没有断裂和松动现象;治疗前及治疗后随访,CT影像检查的椎间盘腹侧高度、椎间盘背侧高度、椎间孔间最大高度、棘突顶距离与腰痛目测类比评分、腿痛目测类比评分之间均呈负相关(P<0.05);⑤结果提示采用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联合椎体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疗效显著,使用CT影像学方法不但可以评估病情而且还可以评估椎间盘腹侧高度、椎间盘背侧高度、椎间孔间最大高度、棘突顶距恢复情况、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双侧椎弓根螺钉置入内固定 椎间融合 CT 椎间盘腹侧高度 椎间盘背侧高度 椎间孔间最大高度 棘突顶距
下载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行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后椎间隙高度和腰椎活动度的变化分析 被引量:14
16
作者 侯海燕 《颈腰痛杂志》 2020年第1期61-64,共4页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的变化情况。方法自2015年10月-2017年1月行PELD... 目的探讨经皮内窥镜下腰椎间盘切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的临床疗效,并观察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和活动度的变化情况。方法自2015年10月-2017年1月行PELD手术治疗41例LDH患者,术后均随访2年以上。于患者术前、出院时及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分别统计其腰痛、腿痛VAS评分和腰椎ODI指数,并测量其手术节段的椎间隙高度指数和腰椎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变化。结果41例患者均顺利完成PELD手术,出院时和术后1、3、6个月的椎间隙高度指数、ROM值较术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2个月和末次随访时,其椎间隙高度指数已呈明显下降、ROM值已明显升高,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的腰痛VAS评分、腿痛VAS评分和ODI指数均显著下降(P<0.05);但术后各时间点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优18例,良17,可2例,差4例,优良率为85.37%。结论PELD手术治疗LDH的疗效可靠,但手术后期可出现椎间隙高度明显丢失、活动度明显增加,提示术后远期有腰椎不稳定的潜在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内窥镜手术 髓核摘除 腰椎活动度 椎间隙高度 退行性变
下载PDF
影像学正常人群腰椎椎间高度指数、椎间角度及腰椎前凸角度的研究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龚克 胡学昱 +4 位作者 凃志鹏 解放 黄培培 王哲 罗卓荆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 CAS 2018年第2期19-24,共6页
目的测量影像学正常人群腰椎各个节段椎间高度指数(IHI)、椎间角度(IVA)及腰椎前凸角(LL),分析其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因腰腿痛就诊于西京医院骨科门诊患者。其检查结果提示腰椎无明显异常且各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分... 目的测量影像学正常人群腰椎各个节段椎间高度指数(IHI)、椎间角度(IVA)及腰椎前凸角(LL),分析其变化特点。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16年10月因腰腿痛就诊于西京医院骨科门诊患者。其检查结果提示腰椎无明显异常且各节段椎间盘Pfirrmann分级(P-c)为Ⅰ级和Ⅱ级,共纳入303人。将其按年龄分为五组:青年组(20~29岁),青中年组(30~39岁),中年组(40~49岁),中老年组(50~59岁),和老年组(60岁以上),测量腰椎各个节段IHI、IVA及LL,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 IHI从L_(1-2)向下逐渐增加,L_5-S_1节段达到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及P-c分级Ⅰ级和Ⅱ级之间,在相同节段I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VA从L_(1-2)向下逐渐增加,L_5-S_1节段达到最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IVA在L_(2-3)、L_(3-4)、L_(4-5)节段及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L_(1-2)、L_5-S_1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研究获得了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影像学正常人群腰椎各个节段IHI、IVA及LL的正常值范围。在椎间盘尚未发生退变的情况下,腰椎椎间高度指数保持相对稳定,不随年龄、性别的变化发生变化。腰椎各节段IVA及LL随年龄改变发生改变,自进入青中年组以后,随着年龄增长,角度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高度 椎间高度指数 脊柱-骨盆参数
下载PDF
圆盘涡轮式桨叶对搅拌槽混合特性影响的CFD研究 被引量:10
18
作者 贾慧灵 齐岩 李沼希 《化工进展》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18-1122,1169,共6页
利用CFD技术对圆盘涡轮式搅拌槽内的浓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主要考察了常见的平直桨叶(90°)、斜桨叶(60°和45°)的安装位置对混合时间θm、单位体积混合能Wr和浓度标准差σ的影响。在标准安装高度的平直桨叶下,对槽内速... 利用CFD技术对圆盘涡轮式搅拌槽内的浓度场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主要考察了常见的平直桨叶(90°)、斜桨叶(60°和45°)的安装位置对混合时间θm、单位体积混合能Wr和浓度标准差σ的影响。在标准安装高度的平直桨叶下,对槽内速度进行分析,得到的数据与实验值非常吻合。研究表明:圆盘涡轮式桨叶由标准安装高度降低时,搅拌槽内的流型由径向流转变为轴向流,并且90°、60°和45°的转变为轴向流的相对安装高度(C/H)分别为0.20、0.233和0.267;混合时间是由槽内顶部和底部检测位置决定的;桨叶的标准相对安装高度(C/H=1/3)并不是混合性能最优的位置,针对90°、60°和45°三种倾角的桨叶,在相对安装高度分别为0.213、0.267和0.320时的搅拌混合性能最佳;综合考虑省时、节能和混合均匀性的因素,倾角为45°的桨叶最佳,60°的桨叶次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盘涡轮式桨叶 混合性能 安装高度 倾角 计算流体力学
下载PDF
髂嵴高度对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宁 黄良诚 +3 位作者 车路阳 郭清华 武成志 黄鹏 《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探讨髂嵴高度对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172例行PETD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腰... 目的探讨髂嵴高度对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transforaminal discectomy,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10月-2015年10月172例行PETD治疗的L5/S1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腰椎侧位X线片中髂嵴最高点与L4、L5椎弓根的位置关系分为3组:髂嵴高度在L5椎弓根上缘水平线以下的为Ⅰ组,髂嵴高度在L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及L5椎弓根上缘水平线之间的为Ⅱ组,髂嵴高度在L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以上的为Ⅲ组。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透视时间、并发症,并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和改良Mac Nab标准评价各组临床疗效。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实施了手术,Ⅰ~Ⅲ组手术时间分别是(50.6±7.0)min、(61.9±9.6)min、(73.1±8.0)min,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Ⅲ组术中透视时间分别是(4.7±2.2)s、(7.4±3.1)s、(10.3±2.5)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各组术后1 h、3个月VAS评分和ODI评分与术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0 1)。相同时间点各组间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照改良Mac Nab评分标准,Ⅰ~Ⅲ组术后3个月疗效满意率分别为89.7%、89.6%、87.5%。结论 PETD治疗L5/S1椎间盘突出症,当髂嵴高度在L5椎弓根上缘水平线以下时,手术一般能顺利完成;当髂嵴高度在L4椎弓根下缘及L5椎弓根上缘水平线之间时,手术经验丰富者可以完成;当髂嵴高度L4椎弓根下缘水平线以上时,建议改用其他入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间盘突出症 经皮内镜椎间孔入路 髂嵴高度 L5/S1椎间盘
下载PDF
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与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评价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锋 龙耀武 +2 位作者 赵睿 袁智瑞 赵晓东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6期2511-2515,共5页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但有颈椎不稳、融合率低等缺点,钛板融合器可以弥补这些缺点,但仍有一些常见并发症发生。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支持和固定椎体的一体式颈前路零切迹(Zero-P)椎间融合器在... 背景: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植骨融合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显著,但有颈椎不稳、融合率低等缺点,钛板融合器可以弥补这些缺点,但仍有一些常见并发症发生。一种新型的同时具有支持和固定椎体的一体式颈前路零切迹(Zero-P)椎间融合器在临床广泛应用。目的:对比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与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7年6月在佛山市禅城区中心医院接受治疗的42例单节段颈椎病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2组,其中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治疗组(Zero-P组)21例,颈前路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组(钛板组)21例。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及其改善率、吞咽困难程度、Cobb角、融合节段椎体间高度及其增加率。结果与结论:①Zero-P组术中出血量与钛板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Zero-P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钛板组(P <0.05);②术后3,6,18个月时2组的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增加(P <0.05),但在相同随访时间2组的日本骨科学会评分及其改善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③术后6个月钛板组有2例(10%)发生轻度吞咽困难,而Zero-P组吞咽困难症状消失;术后18个月钛板组仍有1例(5%)发生轻度吞咽困难;④Zero-P组Cobb角术后3,6,18个月与钛板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05);⑤2组椎体间高度增加率术后3个月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而术后6,18个月Zero-P组椎体间高度增加率显著高于钛板组(P <0.05);⑥提示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实施颈前路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与钛板融合器内固定治疗均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但零切迹椎间融合内固定更有利于维持颈椎曲度及椎体间高度,并降低术后吞咽难的发生率,因此更具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椎间盘突出症 颈前路 零切迹椎间融合 钛板融合器 内固定 融合节段椎体高度 颈椎曲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