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5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胆汁酸代谢网络分析中药黄药子的肝毒性 被引量:45
1
作者 徐英 陈崇崇 +4 位作者 杨莉 王君明 季莉莉 王峥涛 胡之璧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9-44,共6页
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胆汁酸代谢网络分析方法评价黄药子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ion,ET)和单体化合物黄独素B(diosbulbin B,DB)致小鼠的肝毒性。通过小鼠毒性实验,ET和DB给药组小鼠都可见明显的肝脏毒性。血清... 本文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UPLC-MS)胆汁酸代谢网络分析方法评价黄药子乙醇提取物(ethanol extraction,ET)和单体化合物黄独素B(diosbulbin B,DB)致小鼠的肝毒性。通过小鼠毒性实验,ET和DB给药组小鼠都可见明显的肝脏毒性。血清胆汁酸含量测定结果经主成分分析后,空白组和给药组区分明显,ET和DB给药组矢量方向一致,但两者之间也有一定距离,提示DB是黄药子致肝毒性的主要毒性成分之一。经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后,结果表明牛磺酸结合型胆汁酸对表征ET和DB致小鼠肝毒性具有重要的贡献,且以牛磺酸结合型为主的胆汁酸与ALT和AST具有很好的相关性,因此以牛磺酸结合型为主的胆汁酸可作为评价黄药子致小鼠肝毒性的生物标识物。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入评价黄药子致肝毒性及致毒机制研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汁酸 黄药子 黄独素B 主成分分析 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 相关分析
原文传递
黄药子抗炎活性成分的研究 被引量:38
2
作者 谭兴起 阮金兰 +2 位作者 陈海生 王菊英 王杰松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7-679,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药子的抗炎活性成分。 方法 :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对黄药子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分别采用红外 (IR)、质谱 (MS)、核磁共振 (包括 1 H- NMR,1 3C- NMR以及 2 D- NMR)方法鉴定结构 ;并通过大鼠黄独乙素灌胃 ,考察... 目的 :研究黄药子的抗炎活性成分。 方法 :通过反复硅胶柱层析对黄药子氯仿部位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 ,分别采用红外 (IR)、质谱 (MS)、核磁共振 (包括 1 H- NMR,1 3C- NMR以及 2 D- NMR)方法鉴定结构 ;并通过大鼠黄独乙素灌胃 ,考察其对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跖肿胀及对大鼠棉球肉芽肿的影响。 结果 :分离鉴定了 5个化合物 ,黄独乙素 ( ) ,黄独丁素 ( ) ,硬脂酸 ( ) ,β-谷甾醇 ( ) ,胡萝卜苷 ( ) ;口服黄独乙素 5 0 m g/ (kg· d)及 2 0 0 mg/ (kg· d)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跖肿及大鼠棉球肉芽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结论 :黄独乙素是黄药子抗炎活性成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抗炎活性成分 研究 化学成分 反复硅胶柱层析 氯仿部位
下载PDF
中药黄独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31
3
作者 高慧媛 隋安丽 +2 位作者 陈艺虹 张晓燕 吴立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3期178-180,共3页
目的对从中药黄独 (DioscoreabulbiferaL .)乙醇 (w =0 75 )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 ,利用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 ,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 目的对从中药黄独 (DioscoreabulbiferaL .)乙醇 (w =0 75 )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 ,利用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 ,鉴定分离得到的化合物结构。结果从中分得的 5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 3,5 ,3′ 三甲氧基槲皮素 ( 3,5 ,3′ trimethoxyquercetin ,Ⅰ )、山奈酚 3 O β D 吡喃半乳糖苷 (kaempferol 3 O β D galactopyranoside ,Ⅱ )、香草酸 (vanillicacid ,Ⅲ )、异香草酸 (isovanillicacid ,Ⅳ )及 ( + )表儿茶素( ( + )epicatechin ,Ⅴ )。结论化合物Ⅰ、Ⅱ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得的已知化合物 ,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黄独 黄酮 有机酸 薯蓣属
下载PDF
亚急性黄药子中毒的实验病理学研究 被引量:33
4
作者 苏莉 朱建华 +1 位作者 程利宝 李永宏 《法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3年第2期81-83,共3页
目的 研究黄药子对小鼠毒性作用的病理变化及其毒作用机制。方法 按1/4LD_(50),1/10LD_(50),1/30LD_(50)剂量给ICR小鼠连续灌服200%的黄药子水煎剂,观察中毒小鼠各主要器官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酶组织化学检查及血清生化检测。结果... 目的 研究黄药子对小鼠毒性作用的病理变化及其毒作用机制。方法 按1/4LD_(50),1/10LD_(50),1/30LD_(50)剂量给ICR小鼠连续灌服200%的黄药子水煎剂,观察中毒小鼠各主要器官的组织学与超微结构变化,酶组织化学检查及血清生化检测。结果 中毒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糖原增多,严重者可见灶性坏死;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通过酶组织化学方法发现肝脏SDH酶和G-6-P酶活性下降,血清ALT和BUN升高。结论 黄药子毒作用的主要靶器官或靶组织为肝和肾。毒作用机理是对线粒体、内质网等膜性结构的破坏导致酶活性的降低,影响代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中毒 黄药子 动物实验 法医病理学 酶组织化学 病理形态学
下载PDF
黄药子对小鼠肝脏毒性的表达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30
5
作者 李玉洁 刘树民 +1 位作者 罗明媚 刘红凤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 :探讨黄药子肝毒作用的指标和肝脏毒性产生的机理。方法 :黄药子 2g kg·d、10g kg·d、5 0g kg·d给予小鼠 ,连续给药 2 1d ,观察其生化指标变化 ,药物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及病理变化。结果 :黄药子可引起小鼠GPT、... 目的 :探讨黄药子肝毒作用的指标和肝脏毒性产生的机理。方法 :黄药子 2g kg·d、10g kg·d、5 0g kg·d给予小鼠 ,连续给药 2 1d ,观察其生化指标变化 ,药物代谢酶及抗氧化酶活性及病理变化。结果 :黄药子可引起小鼠GPT、GOT、ALP、TBIL值增高 ,GST、GSH PX、SOD活力降低 ,且呈一定剂量、时间相关性。病理变化可见肝细胞疏松、肿胀、胞核溶解、融合、坏死、汇管区炎细胞浸润 ,小胆管水肿、增生等。其毒性产生与抑制GST、GSH PX、SOD等酶的活性有关。结论 :黄药子的肝毒作用客观化指标为GPT、GOT、ATP、TBIL及组织学变化。其毒性产生的机理与抑制肝微粒体中抗氧化酶和药物代谢酶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肝脏毒性 指标 GST GSH-PX SOD
下载PDF
黄药子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9
6
作者 林厚文 张罡 +2 位作者 赵宏斌 张纯 刘皋林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75-177,共3页
综述了有关黄药子在化学成分、药理作用。
关键词 黄药子 diosbulbin 化学成分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中药 研究进展
下载PDF
中药黄独的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26
7
作者 高慧媛 卢熠 +1 位作者 吴立军 高栋才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3期185-188,共4页
薯蓣属植物中药黄独 (DioscoreabulbiferaL .)的 75 %乙醇提取物经系统溶剂萃取后 ,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 ,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鉴定为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Ⅰ ) ,黄独素B(diosbulbin B ,Ⅱ ) ,7,3′ ,4′ 三... 薯蓣属植物中药黄独 (DioscoreabulbiferaL .)的 75 %乙醇提取物经系统溶剂萃取后 ,从乙酸乙酯萃取部分分离得到 5个化合物 ,根据理化性质和谱学分析鉴定为 β 谷甾醇 (β sitosterol,Ⅰ ) ,黄独素B(diosbulbin B ,Ⅱ ) ,7,3′ ,4′ 三羟基 3 ,5二甲氧基黄酮 (caryatin ,Ⅲ ) ,7,4′ 二羟基 3 ,5 二甲氧基黄酮 (7,4′ dihydroxy 3 ,5 dimethoxyflavone ,Ⅳ ) ,5 ,7,3′ ,4′ 四羟基黄烷 3 醇 (5 ,7,3′ ,4′ tetrahy droxyflavan 3 ol,Ⅴ )。其中 (Ⅲ )、(Ⅳ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 黄独 黄独素 黄酮 化学成分
下载PDF
当归对黄药子的减毒作用 被引量:25
8
作者 刘树民 李玉洁 +1 位作者 罗明媚 任润和 《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 CAS 2004年第4期216-218,共3页
目的 :观察当归与黄药子合用时 ,当归对黄药子的减毒作用及不同比例当归对黄药子毒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减毒机制。方法 :对比黄药子组、黄药子当归 1∶1、 1∶2、 2∶1组小鼠在给药 2 1天后肝脏生化指标、病理及肝微粒体中SOD、GST活性... 目的 :观察当归与黄药子合用时 ,当归对黄药子的减毒作用及不同比例当归对黄药子毒性的影响。并探讨其减毒机制。方法 :对比黄药子组、黄药子当归 1∶1、 1∶2、 2∶1组小鼠在给药 2 1天后肝脏生化指标、病理及肝微粒体中SOD、GST活性。结果 :当归各比例组对黄药子引起的GTP、GOT、ALP、TBil升高及病理变化的改变有明显抑制作用 ;黄药子当归 1∶2组作用最好。肝微粒体中SOD、GST活性增强。结论 :当归各比例组对黄药子毒性均有抑制作用 ,其中黄药子当归 1∶2组作用最好。其减毒机制与对抗肝微粒体生物氧化酶和药物代谢酶活性抑制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当归 黄药子 减毒作用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黄药子与当归配伍对大鼠肝脏CYP1A2、CYP2E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3
9
作者 刘树民 张琳 +1 位作者 李颖 罗明媚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97-98,共2页
目的:观察单用黄药子和黄药子配伍当归后对大鼠肝CYP1A2、CYP2E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大鼠肝CYP1A2、CYP2E1基因mRNA在给药后的变化。结果:黄药子组明显诱导CYP1A2、CYP2E1基因mRNA表达,黄药... 目的:观察单用黄药子和黄药子配伍当归后对大鼠肝CYP1A2、CYP2E1基因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测定大鼠肝CYP1A2、CYP2E1基因mRNA在给药后的变化。结果:黄药子组明显诱导CYP1A2、CYP2E1基因mRNA表达,黄药子配伍当归后mRNA表达受到抑制。结论:黄药子诱导P450酶系CYP1A2和CYP2E1mRNA的表达,导致肝中毒。当归配伍黄药子后抑制mRNA表达拮抗肝中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当归 配伍 RT-PCR CYP1A2 CYP2E1
下载PDF
几种传统中药中多糖的提取及抗肿瘤活性研究 被引量:21
10
作者 张赛丹 方岩雄 +2 位作者 陈敏敏 黄敬平 张焜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179-182,共4页
采用超声提取黄药子、黄药子+当归(质量比3∶2)、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质量比3∶2)三味传统中药的单复方药中的多糖成分,并应用比色法原理对提取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其中黄药子+当归(质量比3∶2)的粗多糖含量最大,为16.509%。经测定3种多... 采用超声提取黄药子、黄药子+当归(质量比3∶2)、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质量比3∶2)三味传统中药的单复方药中的多糖成分,并应用比色法原理对提取的多糖含量进行测定,其中黄药子+当归(质量比3∶2)的粗多糖含量最大,为16.509%。经测定3种多糖都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其活性次序为黄药子+当归(3∶2)>白花蛇舌草+半枝莲(3∶2)>黄药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糖 提取 黄药子 当归 白花蛇舌草 半枝莲 抗肿瘤活性
下载PDF
黄独块茎的甾体类成分 被引量:22
11
作者 李石生 邓京振 赵守训 《植物资源与环境》 CSCD 1999年第2期61-62,共2页
黄独(DioscoreabulbiferaL.)又名黄药子、黄药脂等,药用其块茎。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甲状腺疾病和多种癌症。对食道癌、胃癌、直肠癌的近期疗效确切,对乳腺癌、宫颈癌、膀胱癌、肺癌及肉瘤均有一定疗效[1]。关... 黄独(DioscoreabulbiferaL.)又名黄药子、黄药脂等,药用其块茎。主要用于治疗各种甲状腺疾病和多种癌症。对食道癌、胃癌、直肠癌的近期疗效确切,对乳腺癌、宫颈癌、膀胱癌、肺癌及肉瘤均有一定疗效[1]。关于黄独中甾体皂甙类成分的报道颇具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独 甾体类 化学成分 化学分类
下载PDF
黄药子中二萜内酯类成分对大鼠肝细胞损伤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王加志 刘树民 +1 位作者 赵艳 汤青 《药物不良反应杂志》 2009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观察黄药子中二萜内酯成分对大鼠肝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黄药子饮片3kg,用75%乙醇提取,氯仿萃取得萃取物22g,取萃取物18g与40ml吐温80(聚山梨酯80)研均,加蒸馏水配成0.044g/ml的混悬液。20只雄性SD大鼠分成2组:萃取物组及对照组,... 目的:观察黄药子中二萜内酯成分对大鼠肝细胞的损伤作用。方法:黄药子饮片3kg,用75%乙醇提取,氯仿萃取得萃取物22g,取萃取物18g与40ml吐温80(聚山梨酯80)研均,加蒸馏水配成0.044g/ml的混悬液。20只雄性SD大鼠分成2组:萃取物组及对照组,每组10只,萃取物组给予萃取物混悬液2.5~3ml(按体重计算,1.19g/kg)灌胃,对照组给予含同浓度吐温80的等体积蒸馏水,均2次/d,连续灌胃7d。观察大鼠外观、活动、饮食,于7d后称体重,检测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计算肝脏指数,透射电镜观察肝细胞超微结构。结果:萃取物组大鼠皮毛明显枯槁无光泽、脱毛,少动蜷卧,食量减少;萃取物组与对照组比较体重变化率分别为(0.929±0.032)%与(1.171±0.0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的肝脏指数分别为14.541±2.154与8.602±0.170,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GSH-PX、CAT及SOD分别为(157.63±57.44)U/L、(0.92±0.61)U/L和(131.12±27.54)U/L与(375.41±46.92)U/L、(6.44±2.25)U/L和(253.05±34.84)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电子显微镜观察萃取物组大鼠可见肝细胞内脂滴和滑面内质网明显增多,线粒体肿胀、髓样改变,肝细胞表面微绒毛融合,肝血窦周围间隙结构不清。结论:黄药子萃取物中二萜内酯类成分具有肝细胞毒性,其机制可能与该成分引起线粒体的氧化损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二萜内酯类 肝细胞损伤 大鼠
原文传递
黄独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22
13
作者 郑玉红 夏冰 +3 位作者 杭悦宇 周义峰 王筱璐 吴宝成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2011-2017,共7页
采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了我国14个黄独样品的遗传多样性.从55条简单重复序列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70条带,其中67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95.71%,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8条带.黄独原变种内Nei s基因多样性(h)为0.294 9,有效... 采用ISSR标记技术研究了我国14个黄独样品的遗传多样性.从55条简单重复序列引物中筛选出9条多态性引物,共扩增出70条带,其中67条多态性带,多态性比率为95.71%,平均每条引物扩增出7.8条带.黄独原变种内Nei s基因多样性(h)为0.294 9,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491 1,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444 8.种水平h为0.326 3,Ne为1.552 9,I为0.488 3.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782 1,基因流(Nm)为0.139 3.聚类分析表明来自海南省和台湾省的样品与我国内陆的样品较早分离.据此可将来自我国内陆的样品分为5组.ISSR聚类分析基本上支持依据形态特征对黄独变种的划分.同时实验结果也表明,云南可能是黄独在我国的分化中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独 遗传多样性 ISSR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五味子影响黄药子肝肾毒性的实验观察 被引量:18
14
作者 杨辉 李多娇 +7 位作者 王彦云 牟稷征 崔向青 李冀湘 杨承 李连颖 杨洋 苑景春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2008年第1期29-34,共6页
目的观察五味子与黄药子合用时,对黄药子所致生化及肝肾病理改变的缓解作用。方法对比黄药子组、拮抗组小鼠在给药60d后观察肝脏生化指标、病理。结果拮抗各剂量组对相应剂量黄药子所致的ALT升高及病理改变有明显的缓解和抑制作用。
关键词 黄药子 五味子 拮抗 肝肾损害
下载PDF
黄独的化学成分 被引量:14
15
作者 黄开毅 张冬松 +1 位作者 高慧媛 吴立军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45-147,共3页
目的研究中药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 目的研究中药黄独(Dioscorea bulbifera L.)乙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的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理化性质和1H-NMR13C-NMR等谱学技术,对分离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从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其结构鉴定为(+)儿茶素(catechin,1)、3,5-二甲氧基山柰酚(3,5-dimethoxykaempferol,2)、山核桃素(caryatin,3)、山柰酚(kaempferol,4)、山柰酚-3-O-β-D-吡喃半乳糖苷(kaempferol-3-O-β-D-galactopyranoside,5)、山柰酚-3-O-β-D-吡喃葡萄糖苷(kaempferol-3-O-β-D-glucopyranoside,6)。结论化合物4、6为首次从薯蓣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的已知化合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黄独 化学成分 黄酮 薯蓣属
下载PDF
黄药子水提物对小鼠肝毒性及其线粒体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抗氧化机制 被引量:14
16
作者 齐静 侯红平 +4 位作者 张广平 杨依霏 马丽娜 杨红 叶祖光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802-807,共6页
目的探讨黄药子水提物(WED)对小鼠肝毒性,以及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分别ig给予WED 19.6,28.0和40.0 g·kg^(-1)连续给药14 d,检测肝系数,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 目的探讨黄药子水提物(WED)对小鼠肝毒性,以及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抗氧化作用机制。方法雄性ICR小鼠分别ig给予WED 19.6,28.0和40.0 g·kg^(-1)连续给药14 d,检测肝系数,血清中碱性磷酸酶(ALP)、谷丙转氨酶(GPT)和谷草转氨酶(GOT)活性,肝组织中ATP、活性氧(ROS)和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的含量以及总SOD酶活性;同时,检测肝组织线粒体Na^+-K^+-ATP酶、Ca^(2+)-Mg^(2+)-ATP酶和Mn2+-SOD酶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WED 28.0和40.0 g·kg^(-1)组小鼠肝系数升高(P<0.01),WED 40.0 g·kg^(-1)组小鼠血清中ALP,GPT和GOT活性增加(P<0.05),WED 19.6,28.0和40.0 g·kg^(-1)组小鼠肝组织ATP含量降低(P<0.01),MDA和ROS含量升高(P<0.05);WED 40.0 g·kg^(-1)组肝线粒体Na^+-K^+-ATP酶和Ca^(2+)-Mg^(2+)-ATP酶活性降低(P<0.05),Mn2+-SOD酶活性升高(P<0.05)。结论WED引起小鼠肝损伤的机制与ATP合成减弱、线粒体抗氧化损伤增强等相关,线粒体损伤可能是黄药子造成肝毒性的重要作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肝毒性 线粒体 氧化损伤
下载PDF
黄药子对小鼠毒性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17
作者 杨辉 牟稷征 +5 位作者 杨承 崔向青 李多娇 王彦云 苑景春 李冀湘 《中国药师》 CAS 2009年第6期706-709,共4页
目的:探讨黄药子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病理改变。方法:确定小鼠对黄药子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并按1/4 MTD、1/8 MTD连续给药15,30,60d观察其生化指标变化及病理改变。结果:黄药子1/4 MTD组、1/8 MTD组小鼠ALT、肝脏指数等指标较对照组... 目的:探讨黄药子对肝肾功能的影响及其病理改变。方法:确定小鼠对黄药子的最大耐受剂量(MTD);并按1/4 MTD、1/8 MTD连续给药15,30,60d观察其生化指标变化及病理改变。结果:黄药子1/4 MTD组、1/8 MTD组小鼠ALT、肝脏指数等指标较对照组异常增高,与给药剂量和时间呈现一定的相关性,停药后给药组小鼠的肝脏指数和生化指标及病理改变均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病理变化可见肝细胞混浊肿胀、坏死、炎细胞浸润等组织学改变。结论:黄药子主要损伤小鼠的肝脏和肾脏。其对肝脏的影响包括对肝脏细胞的直接损伤和破坏肝细胞代谢途径所导致的肝结构损害;对肾脏的损害主要是对肾小球和肾小管的直接细胞毒性和严重实质性肝损伤所导致的急性肾小管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肝损害 肾损害
下载PDF
黄独脱毒苗叶片和茎段再生体系的建立 被引量:12
18
作者 尹明华 洪森荣 《植物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92-499,共8页
以黄独茎尖再生苗为试材,研究不同因素对黄独脱毒苗叶片和茎段再生体系的影响,以期对黄独脱毒苗的再生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叶片和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2mg.L-1+2,4-D2mg.L-1;叶片和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蔗糖浓度... 以黄独茎尖再生苗为试材,研究不同因素对黄独脱毒苗叶片和茎段再生体系的影响,以期对黄独脱毒苗的再生体系进行优化。结果表明,叶片和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2mg.L-1+2,4-D2mg.L-1;叶片和茎段诱导愈伤组织的最佳蔗糖浓度分别为30和50g.L-1;叶片和茎段在黑暗中较容易诱导出愈伤组织;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分化的最佳培养基是MS+KT4mg.L-1+NAA0.1mg.L-1;继代2次的叶片和茎段愈伤组织较容易分化;黄独不定芽生根的最佳培养基是1/2MS+IBA0.1mg.L-1+NAA0.5mg.L-1+PP3331mg.L-1。本实验成功建立了黄独脱毒苗叶片和茎段的再生体系,为黄独脱毒苗的工厂化生产奠定了技术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独 脱毒苗 叶片 茎段 再生体系
下载PDF
黄药子肝毒作用影响因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0
19
作者 刘树民 李玉洁 +1 位作者 罗明媚 郑晓俊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7期597-598,共2页
目的观察黄药子毒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比较小鼠雌、雄之间及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小鼠肝脏指数、GPT、GOT、ALP、TBIL的变化,观察黄药子毒性与性别、剂量、给药时间的关系及可逆性。结果黄药子引起的肝脏指数、GPT、GOT变化无显著差异... 目的观察黄药子毒性的影响因素。方法比较小鼠雌、雄之间及不同剂量、不同给药时间小鼠肝脏指数、GPT、GOT、ALP、TBIL的变化,观察黄药子毒性与性别、剂量、给药时间的关系及可逆性。结果黄药子引起的肝脏指数、GPT、GOT变化无显著差异性;低、中、高剂量组黄药子毒性显著升高,GPT、GOT、ALP于7d时达到高峰,随给药时间延长反有降低趋势;GOT、TBIL则随给药时间延长不断升高;在1.5kg以内,黄药子的毒性是可逆的,超出此范围则有不可逆倾向。结论黄药子毒性大小与性别无关,与剂量、时间呈一定相关性,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其毒性可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药子 肝脏毒性 性别 剂量 时间 可逆性
下载PDF
2D NMR研究新呋喃二萜类化合物的结构 被引量:9
20
作者 傅宏征 林文翰 +3 位作者 高志宇 小池一男 李巍 二阶堂保 《波谱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9-55,共7页
从中药黄独 Dioscorea bulbifera L.中通过柱层析色谱分离得到 3个化合物.其中 1个 为新骨架的呋喃二萜类化合物命名为neodiosbulbin,采用核磁共振(1H,13C,DEPT,1H-1H CO... 从中药黄独 Dioscorea bulbifera L.中通过柱层析色谱分离得到 3个化合物.其中 1个 为新骨架的呋喃二萜类化合物命名为neodiosbulbin,采用核磁共振(1H,13C,DEPT,1H-1H COSY,HMQC,HMBC,NOESY and TOCSY)的波谱方法确定了它的结构和相对构型,其余 的 2个化合物分别为 Diosbulbin B,5-ureidohydauto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独 呋喃二萜类化合物 中药分析 结构分析 2DNMR 相对构型 二维核磁共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