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1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蝇王》:“日神”与“酒神”的人性冲突
1
作者 袁芳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116-117,共2页
为揭示人性恶这一主题,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精心营造了一个观察人类本性的理想环境。在这里,人性的善恶借助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艺术冲突得以充分展现。这里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不是按照小说中拉尔夫和杰克这两个角色进行的二分法... 为揭示人性恶这一主题,威廉.戈尔丁在《蝇王》中精心营造了一个观察人类本性的理想环境。在这里,人性的善恶借助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的艺术冲突得以充分展现。这里的日神精神与酒神精神不是按照小说中拉尔夫和杰克这两个角色进行的二分法,而是两种精神在同属某个角色基础上的冲突和较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王》 人性恶 日神精神 酒神精神
下载PDF
欧里庇得斯悲剧的新酒神精神 被引量:3
2
作者 罗峰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38-48,共11页
欧里庇得斯悲剧的酒神精神备受历代思想家关注,也引发了诸多争议。欧里庇得斯看到,酒神精神代表着一种流动不居的原始自然力和越界的冲动,必然以追求自由、平等和快乐为旨归。这股力量是个体和城邦灵魂中充满诱惑却极为危险的要素。尽... 欧里庇得斯悲剧的酒神精神备受历代思想家关注,也引发了诸多争议。欧里庇得斯看到,酒神精神代表着一种流动不居的原始自然力和越界的冲动,必然以追求自由、平等和快乐为旨归。这股力量是个体和城邦灵魂中充满诱惑却极为危险的要素。尽管这种新酒神精神具有神圣与温和的一面,其暗含的激情和欲望同样有毁灭性的一面。酒神精神充满悖谬的双重面相,其实是人性固有的部分。这两部分共同构成了人性和政治生活的统一体,如何在灵魂与城邦中同时容纳二者,而不至于毁灭人类的道德、文明和政治秩序,乃是欧里庇得斯悲剧创作的主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欧里庇得斯 《酒神的伴侣》 新酒神精神 礼法 激情
原文传递
以尼采悲剧理论解析《纠正》中奇普形象 被引量:5
3
作者 张琪瑛 《遵义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75-77,82,共4页
《纠正》是二十世纪著名作家乔纳森·弗兰岑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以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对兰伯特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的描述,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一个中西部小镇圣裘德的故事。《纠正》中人物形象之一奇普,行为怪异、性格矛盾,... 《纠正》是二十世纪著名作家乔纳森·弗兰岑的一部长篇小说,作者以现实主义手法,通过对兰伯特家庭成员日常生活的描述,向读者讲述了一个发生在美国的一个中西部小镇圣裘德的故事。《纠正》中人物形象之一奇普,行为怪异、性格矛盾,他的矛盾与斗争交织着日神精神的理性和酒神精神的自我放纵。作者主要用尼采的悲剧理论对这一人物形象进行阐述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奇普 尼采 日神 酒神
下载PDF
为何及如何:“人生的艺术化”之必行与可能——论朱光潜美育理论之构造 被引量:4
4
作者 萧湛 《华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151-155,共5页
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命题,其内涵编码围绕"狄奥尼索斯精神"和"阿波罗精神"的辩证运动展开,其逻辑构造融合了众多西方近现代美学与伦理学资源。对朱光潜这一理论编织过程进行详细辨析,同时探讨其"... 朱光潜"人生的艺术化"命题,其内涵编码围绕"狄奥尼索斯精神"和"阿波罗精神"的辩证运动展开,其逻辑构造融合了众多西方近现代美学与伦理学资源。对朱光潜这一理论编织过程进行详细辨析,同时探讨其"人生的艺术化"之必行性及可能性,从而完整展现这一命题所提出的意图、构造程序及所欲达到的最终效果,这对完整深入理解朱光潜的美育理论,将大有裨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生的艺术化 朱光潜 狄奥尼索斯 阿波罗 审美
下载PDF
The Birth of Modern Poetry:Tradition and Individual Talent——An Understanding of T. S. Eliot's Critical Essay‘Tradition and Individual Talent'in comparison with Nietzsche's Spirits of Tragedy
5
作者 熊若琳 《海外英语》 2019年第2期210-213,共4页
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ritical essays of T.S.Eliot,Tradition and Individual Talent has defined writing as a process during which the primitive oneness has seized the individual writer of figurative descriptio... As one of the most significant critical essays of T.S.Eliot,Tradition and Individual Talent has defined writing as a process during which the primitive oneness has seized the individual writer of figurative descriptions to help represent itself.This theory has latter been practiced in Eliot’s Wasteland,and shows its similarity with The Birth of Tragedy,written by Friedrick Nietzsche,the German philosopher.Eliot’s‘tradition’has been concluded by Nietzsche as‘Dionysian Spirit’,which represents oneness transcending good and evil,past and present,while‘individual talent’has resembled‘Apollonian Spirit’in the urge for original figuration as an apparatus.The paper aims to explain and compare the definitions of‘tradition’and‘individual talent’of Eliot’s work with that of‘Dionysian spirit’and‘Apollonian Spirit’in Nietzsche’s illustrations,so as to provide a deeper understanding of these two works by unveiling the individual and social sameness and difference of Eliot and Nietzsch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S.Eliot Friedrick NIETZSCHE TRADITION TRADITION and INDIVIDUAL TALENT TRAGEDY dionysian Spirit Modernity
下载PDF
吃火锅的人——成都西村·贝森大院评述 被引量:3
6
作者 青锋 《建筑师》 2016年第4期89-99,共11页
本文讨论了刘家琨新作成都西村·贝森大院的建筑特征及其内涵。文章分别分析了西村的城市性、具体的建筑处理手段与刘家琨以往建筑语汇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更深刻地切入现实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文章借用尼采对阿波罗与狄奥尼... 本文讨论了刘家琨新作成都西村·贝森大院的建筑特征及其内涵。文章分别分析了西村的城市性、具体的建筑处理手段与刘家琨以往建筑语汇之间的关系,以及建筑更深刻地切入现实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最后文章借用尼采对阿波罗与狄奥尼索斯两种趋向的划分,指出西村的核心特点是对现象的美化颂扬,这构成了刘家琨"处理现实"设计策略中一个新的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 粗野 现实 阿波罗 狄奥尼索斯
下载PDF
悲剧的他者——论尼采的悲剧观 被引量:2
7
作者 周键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2-27,共6页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早期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从题目上看是谈论艺术的,但尼采实际上借助对艺术的思考进行对悲剧的哲学解释,或者借助于艺术解释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旁注。历来的西方学者在解读《悲剧的诞生》时也仅仅从哲学单...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早期一部很重要的著作,这部著作从题目上看是谈论艺术的,但尼采实际上借助对艺术的思考进行对悲剧的哲学解释,或者借助于艺术解释对自己的哲学思想进行旁注。历来的西方学者在解读《悲剧的诞生》时也仅仅从哲学单一维度进行解读。因而,尼采的悲剧观与尼采的哲学观往往混同在一起而无法对尼采的悲剧观作真正的解读。针对以往西方学者解读尼采时存在的不足,本文试图运用法国后现代哲学家列维纳斯的"他者"理论,在确立悲剧作为艺术主体地位的同时,综合运用哲学、美学、伦理、宗教、神话等他性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多视角、多维度的解读。在运用"他者"视角进行解读的同时,又通过"他者"视角对尼采的悲剧观进行"非我"的特征观照,以进一步通过"他者"的确证来界定悲剧的自身特征,从而达到多视角、多维度对悲剧的自我确证的目的。总而言之,尼采的悲剧观是一种崭新的悲剧哲学,这种哲学全力弘扬生命本体特征,具有多元文化整合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观 酒神精神 日神精神 他者 艺术形而上学
下载PDF
梦境与醉境:叶芝“悲剧快感”解读 被引量:2
8
作者 刘智娟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 CAS 2012年第4期110-113,118,共5页
"悲剧快感"是叶芝诗歌中既意蕴深远又令人费解的一个主题。解读"悲剧快感"是理解叶芝哲学观、美学观及艺术创作的重要前提。尼采相信所有艺术的本质是提供审美的悲剧快感,而悲剧快感源自梦境(日神精神)和醉境(酒神... "悲剧快感"是叶芝诗歌中既意蕴深远又令人费解的一个主题。解读"悲剧快感"是理解叶芝哲学观、美学观及艺术创作的重要前提。尼采相信所有艺术的本质是提供审美的悲剧快感,而悲剧快感源自梦境(日神精神)和醉境(酒神精神)的二元对立、碰撞、融合的过程。尼采的悲剧理论对叶芝的"悲剧快感"主题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叶芝建构的"悲剧快感"主题深刻揭示了诗人的审美艺术体验及审美的人生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叶芝 悲剧快感 梦境 醉境
下载PDF
《蝇王》中日神与酒神精神的冲突 被引量:2
9
作者 黄淑琼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3期44-46,共3页
《蝇王》展示了人的内心和人类社会中日神与酒神精神的冲突。主要人物拉尔夫和杰克都具有两种冲动,日神力量主导拉尔夫的心灵,而酒神暴力则吞噬杰克的心灵。这两种力量的抗争以日神力量的崩溃告终,导致孩子们的退化和岛屿社会的瓦解。... 《蝇王》展示了人的内心和人类社会中日神与酒神精神的冲突。主要人物拉尔夫和杰克都具有两种冲动,日神力量主导拉尔夫的心灵,而酒神暴力则吞噬杰克的心灵。这两种力量的抗争以日神力量的崩溃告终,导致孩子们的退化和岛屿社会的瓦解。小说结局暗示酒神的威力必须要由日神力量加以克服,才能使人和社会不至于因为酒神的泛滥而毁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蝇王》 酒神 日神
下载PDF
生命悲剧的审美救赎——论尼采的审美人生观 被引量:2
10
作者 朱芳辉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4期664-668,共5页
尼采的美学思想都是围绕"为人生而艺术"这一要义而阐发的,这也是尼采面对生命的悲剧性而开出的良方。他认识到生存是充满苦难的,但并未由此而否定生命的意义,悲观厌世。而是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不可改变,主张笑对悲剧性的命运,... 尼采的美学思想都是围绕"为人生而艺术"这一要义而阐发的,这也是尼采面对生命的悲剧性而开出的良方。他认识到生存是充满苦难的,但并未由此而否定生命的意义,悲观厌世。而是肯定人生的悲剧性不可改变,主张笑对悲剧性的命运,用艺术来拯救人生,用审美的眼光来看待人生通过艺术的审美观来提升人的生命强力克服人生的悲剧性。他褒扬希腊悲剧艺术,歌颂酒神精神,发现了潜藏在悲剧艺术中的人的强大生命力量和克服人生悲剧性的希望。并用悲剧艺术解读人生,诠释生命,把人引入神圣的艺术审美境界,使个体生命与本体生命融为一体,在艺术审美中体味真实的生命感并获得了与世界本体融合的最高欢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悲剧 审美 酒神 艺术
下载PDF
酒神视角下的尼采哲学 被引量:1
11
作者 何泳瑞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33-36,共4页
酒神精神是尼采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思想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底蕴。从酒神精神的概念出发,追寻了这一思想提出的渊源与意义,并且阐释了酒神精神与尼采其他思想之间的关联性,然后从尼采哲学中窥探出酒神精神肯定生命与勇于探索的现... 酒神精神是尼采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其思想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底蕴。从酒神精神的概念出发,追寻了这一思想提出的渊源与意义,并且阐释了酒神精神与尼采其他思想之间的关联性,然后从尼采哲学中窥探出酒神精神肯定生命与勇于探索的现实意义,希望当下青年人可以从中有所启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神精神 尼采哲学 生命维度
下载PDF
尼采酒神精神与以嵇康为代表的魏晋酒文化的比较 被引量:1
12
作者 李天鸽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第9期147-150,共4页
尼采和魏晋风度都有'酒'的思想主题。尼采的酒神精神贯穿了其哲学思想,'酒'是魏晋风度的核心。从'酒'角度分析两种思想,得出两者产生于相似的时代环境,都认识到了生命的悲剧本质,同时又有着理性与非理性、个人... 尼采和魏晋风度都有'酒'的思想主题。尼采的酒神精神贯穿了其哲学思想,'酒'是魏晋风度的核心。从'酒'角度分析两种思想,得出两者产生于相似的时代环境,都认识到了生命的悲剧本质,同时又有着理性与非理性、个人主义与非个人主义的差异,它们都对自己的时代和后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尼采 嵇康 酒神精神 魏晋风度
下载PDF
《弗兰妮与祖伊》:酒神精神与艺术的“自我”驯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黄羽 《外国语文研究》 2018年第6期78-85,共8页
美国作家J. D.塞林格在中篇小说《弗兰妮与祖伊》中着重探析了如何应对现代生活中的"虚伪"问题。藉由主人公祖伊帮助弗兰妮解决其精神危机这一故事,塞林格构想了一个可行的方案,通过艺术来使世俗生活合理化,并借此获得内心的... 美国作家J. D.塞林格在中篇小说《弗兰妮与祖伊》中着重探析了如何应对现代生活中的"虚伪"问题。藉由主人公祖伊帮助弗兰妮解决其精神危机这一故事,塞林格构想了一个可行的方案,通过艺术来使世俗生活合理化,并借此获得内心的宁静。这是塞林格不断探索宗教和形而上学以及内省之后提出的突破性解决方案。这个构想与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对日神精神、酒神精神及苏格拉底式乐观理性主义的阐述相呼应,后者亦主张艺术能够减轻生命中的不可避免之痛。本论文分析了小说中以艺术驯化"自我"这一主题,即如何通过艺术体验消弭个体之间的差异和界限,以此达成原初统一体的生命体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神精神 塞林格 自我 艺术 统一体
下载PDF
Nietzsche and the Total Experience of Black Swan
14
作者 A. Andreas Wansbrough 《Journal of Philosophy Study》 2013年第6期538-543,共6页
This paper argues that Nietzsche's view of tragedy as involving the Apollinian and the Dionysian may explain the appeal of the popular film Black Swan. The basis for this argument rests on Nietzsche's innovation in ... This paper argues that Nietzsche's view of tragedy as involving the Apollinian and the Dionysian may explain the appeal of the popular film Black Swan. The basis for this argument rests on Nietzsche's innovation in The Birth of Tragedy, namely, his emphasis on spectacle. Nietzsche argues for a collective experience, where the ego is abandoned in a renewed and shared sense of life. Black Swan provides a spectacle outside the confines of high culture and philosophical categories, where destructive and bestial nature is presented in an illusory and safe way for the audience. From a Nietzschean perspective, tragedy and Black Swan achieve this effacement of the ego through the aesthetic marriage of clarity and confusion, ugliness and beauty, music and image, inducing an experience in the audience that goes beyond moral judgment. This Nietzschean prism provides a case for the film's artistic merits where traditional conceptions of aesthetics and morality arguably fail to provide insigh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ionysian Apollinian CULTIVATION art UGLINESS TERROR SPECTACLE
下载PDF
浅析酒神精神对凯鲁亚克小说主题的影响——以《孤独天使》为例
15
作者 周乐宜 《科教文汇》 2012年第4期72-73,共2页
杰克·凯鲁亚克是二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其多部作品被认为不遵守传统创作的常规和有大量的性场面描写而广受争议。肯定生命是酒神精神的核心,否定生命是基督教精神及禅宗的核心。本文以《孤... 杰克·凯鲁亚克是二战后风行于美国的文学流派"垮掉的一代"的代表人物,其多部作品被认为不遵守传统创作的常规和有大量的性场面描写而广受争议。肯定生命是酒神精神的核心,否定生命是基督教精神及禅宗的核心。本文以《孤独天使》为例从哲学的角度探讨酒神精神对凯鲁亚克小说主题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酒神精神 凯鲁亚克 禅宗 基督教
下载PDF
The Comparison Between“Winebibber Spirit”and“Dionysian Spirit”in Wine Poetry
16
作者 LI Xiaoye 《Sino-US English Teaching》 2020年第1期28-38,共11页
Wine in the West and China,as the core of wine culture,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social life.This paper analyzes wine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through wine poetry,which is ... Wine in the West and China,as the core of wine culture,has been playing an important role in people’s social life.This paper analyzes wine culture on the basis of the previous researches through wine poetry,which is the result of the convergence of wine culture and Romantic poetry.On one hand,it is known that“intoxication”is the essence of wine culture:People seek freedom and independent personality in a drunk state.On the other hand,subjectivity,individuality,and self-awareness,as the features of Romanticism,share some ideological similarities with the essence of wine culture.What’s more,wine poetry,as a special category of romantic poetry,is found to present these features to a great degree.With the similarities and features mentioned above as the foundation of further study,this paper intends to make a comparative study of the wine culture in China and the West by analyzing wine poetry.Finally,the author further demonstrates the previous researchers’conclusion of Chinese“Winebibber Spirit”and the Western“Dionysian Spirit.”Meanwhile,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deeper reasons for the differences,and suggests that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wine culture in China and the West can promote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INE POETRY ROMANTIC Winebibber SPIRIT dionysian SPIRIT
下载PDF
Lexis in Dionysius the Areopagite
17
作者 Jose Maria Nieva 《Journal of Literature and Art Studies》 2014年第2期129-136,共8页
In his Commentary on Plato's Phaedo, Damascius establishes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destination (lexis), divine Justice, and life dignity (kat'aian) of every soul. Among several meanings of destination, the most... In his Commentary on Plato's Phaedo, Damascius establishes a close relation between destination (lexis), divine Justice, and life dignity (kat'aian) of every soul. Among several meanings of destination, the most relevant one is related to the condition of the soul after death. Consequently, the purpose of this paper is to consider how this neoplatonic term is conceived in Dionysius Areopagite. For that purpose, the author will analyze such term widely used in the chapter 7 of Ecclesiastic Hierarchy in which Dionysius deals with the funerary rite and in which the notes of the dionysian eschatology are found. In other words, Dionysius' use of this term combines a spiritual and a metaphysic perspective. The former is part of 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dionysian universe in which even the angels receive the name of lexeis and are distinguished by their never ending movement around the Thearchia; the latter is present among humans as a call to imitate such angelic condition. Such imitation is not possible without the effort needed to behave in agreement with an honorable lifestyle (kat'axian, neoplatonic expression also used by Dionysius) that opens the door to a condition or rank granted to man after deat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EOPLATONISM DESTINATION dionysian eschatology
下载PDF
阿波罗、狄俄尼索斯与莎乐美的变容
18
作者 张婕妤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1-14,共4页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他认为这两种貌似“对抗”力量的完美融合造就了古希腊悲剧。借此角度,本文重审王尔德悲剧《莎乐美》,着重分析莎乐美,叙利亚军官与乔卡南这组人物。莎乐美具有“日神-酒神”双重身份,...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他认为这两种貌似“对抗”力量的完美融合造就了古希腊悲剧。借此角度,本文重审王尔德悲剧《莎乐美》,着重分析莎乐美,叙利亚军官与乔卡南这组人物。莎乐美具有“日神-酒神”双重身份,而叙利亚人和先知分饰日神与酒神,她从阿波罗向狄俄尼索斯的变容经历了前两者的死亡以及自身的悲剧结尾。日神精神的消亡,酒神精神的觉醒,以及酒神仪式般的疯狂结尾,是莎乐美的历程,也是悲剧的释放过程,更是这部希腊风格的法语杰作的魅力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日神精神 酒神精神 《莎乐美》 王尔德 莎乐美 乔卡南
下载PDF
柏拉图、尼采与主体性
19
作者 张杰 《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CAS 2006年第5期57-60,共4页
尼采一直被视为非理性主义的鼻祖,并被定位成极端个人主义的代表,但在他的早期著作《悲剧的诞生》中,我们可以惊人地发现他与理念主义的代表柏拉图的巨大相似,尤其体现在他从古希腊提取出的“狄俄尼索斯精神”“阿波罗精神”与后者的“... 尼采一直被视为非理性主义的鼻祖,并被定位成极端个人主义的代表,但在他的早期著作《悲剧的诞生》中,我们可以惊人地发现他与理念主义的代表柏拉图的巨大相似,尤其体现在他从古希腊提取出的“狄俄尼索斯精神”“阿波罗精神”与后者的“理念说”“迷狂说”中。通过创作主体这一切入口,对二者关于主体性的理论作一对比性梳理之后,尼采作为极端个人主义者的传统定位应该被重新加以思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念 狄俄尼索斯精神 阿波罗精神 主体性
下载PDF
希律王与希罗底:《莎乐美》中的阿波罗与狄俄尼索斯
20
作者 张婕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29-131,共3页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他认为这两种貌似“对抗”力量的完美融合造就了古希腊悲剧。借此角度,要重新审视王尔德悲剧《莎乐美》中作为日神的希律王和作为酒神的希罗底这两个重要角色。现有的文本解读鲜有关注... 尼采在《悲剧的诞生》中提出了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他认为这两种貌似“对抗”力量的完美融合造就了古希腊悲剧。借此角度,要重新审视王尔德悲剧《莎乐美》中作为日神的希律王和作为酒神的希罗底这两个重要角色。现有的文本解读鲜有关注这两个角色,而解读也时常偏向现实主义,对于《莎乐美》这样具有高度象征性的悲剧而言,缺乏说服力和完整性。而且,《莎乐美》中希律王和希罗底亚这两个剪影般的人物,并非是简单对立的日神和酒神,而是体现了阿波罗和狄俄尼索斯之间对比而不对立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悲剧 日神精神、酒神精神 《莎乐美》 王尔德 希罗底 希律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