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消化道瘘 被引量:18
1
作者 张红卫 黎洪浩 王捷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37-238,共2页
目的探讨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术后消化道瘘的效果。方法2002年10月至2005年3月对12例术后消化道瘘病人在B超定位局麻下经皮穿刺置管或经原手术切口破溃处放置腹腔冲洗管和引流管,进行持续腹腔冲洗引流,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结果全组... 目的探讨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治疗术后消化道瘘的效果。方法2002年10月至2005年3月对12例术后消化道瘘病人在B超定位局麻下经皮穿刺置管或经原手术切口破溃处放置腹腔冲洗管和引流管,进行持续腹腔冲洗引流,同时给予营养支持治疗。结果全组病人的消化道瘘均治愈,瘘道愈合所需的平均时间为36d。治疗过程中,1例病人出现上消化道出血,另1例出现腹腔出血,无腹腔感染、皮肤破溃感染及脓毒症等并发症。结论持续腹腔冲洗引流是一种创伤小、简单有效的治疗术后消化道瘘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冲洗 引流 消化道瘘
原文传递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 被引量:11
2
作者 邹宇 孙备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16年第4期282-285,共4页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且复杂多样,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其主要包括出血、消化道瘘、腹腔及腹膜后残余感染等。随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认识的深入及治疗观念的改变,我们对其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有了更新的认识,遵循损伤... 重症急性胰腺炎术后并发症发病率高,且复杂多样,具有较高的病死率。其主要包括出血、消化道瘘、腹腔及腹膜后残余感染等。随着对重症急性胰腺炎认识的深入及治疗观念的改变,我们对其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有了更新的认识,遵循损伤控制原则,以微创为先导的治疗理念及个体化的治疗模式在处理术后并发症中扮演重要角色。本文将对其术后并发症的防治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术后并发症 出血 感染 消化道瘘 重症急性胰腺炎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消化道瘘的护理 被引量:8
3
作者 豆秋江 罗新春 +3 位作者 叶海丹 曾巧玲 高丽 陈公云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6期1-3,共3页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消化道瘘的护理体会。方法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完成1173例次尸体肝移植,61例术后早期并发消化道瘘。回顾性分析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要点。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消化道瘘的发生率为5.20%。其... 目的总结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消化道瘘的护理体会。方法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完成1173例次尸体肝移植,61例术后早期并发消化道瘘。回顾性分析6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其护理要点。结果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消化道瘘的发生率为5.20%。其中胆瘘发生率为3.90%,胃瘘为0.42%,十二指肠瘘为0.08%,空肠瘘为0.34%,回肠瘘为0.08%,横结肠瘘为0.34%。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消化道瘘的时间为3~24d,临床表现有:发热,腹痛,腹胀,肠蠕动减弱,甚至发生感染性休克。实验室检查可出现白细胞计数升高或下降、肝酶学及总胆红素升高等。经保守或手术治疗后,4例胆瘘患者死亡,7例肠瘘患者死亡。其余50例康复出院。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消化道瘘的发生率低,但死亡率高。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争取早期诊断,及时恰当处理,以有效提高肝移植并发消化道瘘的治疗效果。同时做好心理护理、基础护理、饮食护理等,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消化道瘘 护理
原文传递
肝移植术后早期并发消化道漏的临床特点和诊治分析 被引量:7
4
作者 周健 鞠卫强 +8 位作者 何晓顺 巫林伟 朱晓峰 王东平 马毅 胡安斌 王国栋 邰强 黄洁夫 《中华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2-225,共4页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并发消化道漏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完成1173例次尸体肝移植,61例术后早期并发消化道漏。其中男性55例,女性6例,年龄36-61岁,中位年龄45岁。包括胆漏46例,胃漏5例,十二指... 目的探讨肝移植患者术后早期并发消化道漏的临床特点和诊治经验。方法2000年1月至2010年12月共完成1173例次尸体肝移植,61例术后早期并发消化道漏。其中男性55例,女性6例,年龄36-61岁,中位年龄45岁。包括胆漏46例,胃漏5例,十二指肠漏1例,空肠漏4例,回肠漏1例以及横结肠漏4例。其中10例胃肠道漏患者肝移植术前曾有过1-3次腹部外科手术史。28例胆漏行腹腔引流,其中8例还给予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内镜鼻胆管引流术并放置支架;另外18例胆漏采用再次开腹行胆漏修补术。13例胃肠道漏采用单纯穿孔处修补术,1例十二指肠漏行憩室部位切除、修补术,1例严重空肠漏行空肠部分切除、吻合术。本组病例均给予充分的营养支持治疗。结果本组消化道漏发生率为5.20%(61/1173)。6例胃肠道漏患者肝移植术中有不同程度的胃肠道损伤。本组患者治疗后共有11例死于严重腹腔感染致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为18.0%(11/61);其中胆漏4例,病死率为8.6%(4/46);胃肠道漏7例,病死率为7/15。其余50例经过1-3个月的综合治疗,康复出院。随访6-84个月,无消化道漏再发。结论肝移植术后早期消化道漏的发生率低,但病死率高,尤以胃肠道漏为著。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既往腹部手术史及术中医源性损伤可能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综合治疗是治愈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移植 手术后并发症 消化系统瘘 超声检查 综合疗法
原文传递
改良式封闭式负压吸引在手术后消化道瘘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5
5
作者 林御文 裴广华 诸葛晋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第19期215-217,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式封闭式负压吸引在手术后消化道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4月本科室收治的消化道瘘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均包含25例患者,甲组患者行开放式持续负压引流方案,乙组患者行改良式封闭式负压吸引... 目的探讨改良式封闭式负压吸引在手术后消化道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4月本科室收治的消化道瘘患者50例,并随机分为甲、乙两组,每组均包含25例患者,甲组患者行开放式持续负压引流方案,乙组患者行改良式封闭式负压吸引,对临床指标与瘘口相关指标、瘘口周边皮肤指标及术后舒适度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乙组患者住院天数、痊愈天数、渗出液体积、术后换药次数、吻合口狭窄例数、再次手术率、引流管周边皮肤感染例数、创口感染例数、敷料与衣服污染例数均低于甲组,而在活动能力、情绪、睡眠质量、疼痛感及社会参与感评分方面则均高于甲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式封闭式负压吸引用于治疗消化道瘘,能够缩短住院天数,减轻家庭经济压力,降低术后感染率与再次手术率,且能改善生活舒适度,值得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闭式负压吸引 消化道瘘 临床应用
下载PDF
内镜治疗消化道瘘的临床价值
6
作者 陈小松 许宏斌 +1 位作者 叶林茂 陈茂顺 《中外医疗》 2024年第10期31-33,38,共4页
目的分析、探讨食道、胃、结肠等外科术后瘘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瘘的内镜下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福建省漳州市第三医院外科收治的60例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 目的分析、探讨食道、胃、结肠等外科术后瘘及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瘘的内镜下应对策略。方法回顾性选取2020年1月—2023年3月福建省漳州市第三医院外科收治的60例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入选患者均接受内镜治疗,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钛夹治疗,30例)和观察组(金属架联合尼龙圈治疗,30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疼痛程度及安全性。结果观察组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道、胃、结肠等外科术后瘘及ESD术后瘘的内镜下应对策略中,选取合适的内镜下干预,效果确切,可明显改善患者疼痛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治疗 消化道瘘 疼痛程度 并发症
下载PDF
33例消化道瘘患者的治疗配合与护理 被引量:2
7
作者 李佩兰 芦雅琳 李扬 《河北医学》 CAS 2006年第2期172-174,共3页
目的:总结我院33例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配合与护理经验。方法:本组病例消化道瘘发生后治疗上采用营养支持、充分引流与腹腔感染控制、注重并发症的防治等。结果:护理上密切配合治疗,护理中我们加强营养支持护理、瘘口皮肤护理、... 目的:总结我院33例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治疗护理配合与护理经验。方法:本组病例消化道瘘发生后治疗上采用营养支持、充分引流与腹腔感染控制、注重并发症的防治等。结果:护理上密切配合治疗,护理中我们加强营养支持护理、瘘口皮肤护理、基础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等护理措施。结论: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治愈率为96.77%,取得了满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瘘 治疗配合 护理
下载PDF
25例消化道瘘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林志强 俞武生 +3 位作者 叶振伟 王在国 胡夏荣 何润沛 《岭南现代临床外科》 2008年第3期196-197,200,共3页
目的总结25例消化道瘘的初步诊治经验。方法对25例消化道瘘的出现的时间、发生部位和原因、手术类型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至发生消化瘘的平均时间为4.8d,治愈率为92%,自愈率为80%,病死率为9%,手术成功率75%。结论术前纠... 目的总结25例消化道瘘的初步诊治经验。方法对25例消化道瘘的出现的时间、发生部位和原因、手术类型及治疗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至发生消化瘘的平均时间为4.8d,治愈率为92%,自愈率为80%,病死率为9%,手术成功率75%。结论术前纠正诱发因素,操作规范仔细,术后病因治疗是预防消化道瘘的关键。早期有效引流,控制感染,营养支持治疗,早期序贯应用生长抑素加生长激素,能有效提高消化瘘自愈率,降低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瘘 病因 预防 治疗
下载PDF
无堵塞引流管强负压吸引治疗消化道瘘 被引量:1
9
作者 朱新生 杨杰 +1 位作者 章跃民 王成友 《安徽医学》 2010年第2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无堵塞引流管,封闭皮肤瘘口,强负压吸引治疗消化道瘘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采用自行研制的无堵塞引流管和规范治疗方法治疗消化道瘘9例,观察消化道瘘治疗过程中每日引流量的变化、治愈时间、... 目的探讨和评价应用无堵塞引流管,封闭皮肤瘘口,强负压吸引治疗消化道瘘的效果和临床价值。方法2006年10月至2009年9月采用自行研制的无堵塞引流管和规范治疗方法治疗消化道瘘9例,观察消化道瘘治疗过程中每日引流量的变化、治愈时间、是否有引流管堵塞及并发症发生等情况。结果本组9例消化道瘘患者均治愈,平均愈合时间10.7 d。治疗过程中,未发现引流管堵塞情况,未见腹腔内出血、腹腔感染、肠梗阻及败血症等并发症。结论采用无堵塞引流管不仅能够保证瘘管充分有效地引流,同时,强负压可以达到闭合软组织内死腔、促进深部组织粘结,进而达到吸引瘘口周围软组织压迫堵塞,直接闭合瘘口,恢复消化道完整性的治疗效果,是一种消化道瘘早期引流性治疗的理想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负压引流 消化道瘘 治疗
下载PDF
改良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联合造口袋在消化道瘘患者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0
作者 陈小群 诸葛晋 张哲瑜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第19期124-126,共3页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联合造口袋治疗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消化道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各2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改良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联合造口袋治疗,单纯治疗组采用单纯引流管... 目的探讨改良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联合造口袋治疗消化道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40例消化道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联合治疗组和单纯治疗组,各20例。联合治疗组采用改良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联合造口袋治疗,单纯治疗组采用单纯引流管持续负压吸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渗出量、愈合时间、换药频率、每日敷料消耗量、每次换药时间、住院时间。结果两组患者渗出量、愈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治疗组患者换药频率(1.65±1.48)次/d、每日敷料消耗量(5.45±2.47)块、每次换药时间(20.40±5.30)min、住院时间(18.52±4.34)d均明显少于单纯治疗组的(3.50±1.55)次/d、(13.48±4.16)块、(39.90±4.75)min、(38.48±3.69)d,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联合造口袋治疗消化道瘘可有效降低换药频率,减少敷料消耗量、住院时间等,减轻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同时也降低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瘘 封闭式持续负压吸引 造口袋
下载PDF
消化道瘘6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陆锋 王世伟 +1 位作者 刘如南 叶古祥 《腹部外科》 2002年第1期25-26,共2页
目的 为探讨术后消化道瘘发生的病因 ,寻找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以术后消化道瘘 6 2例 ,对其发生率、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率占同期消化系手术的0 .4 9% ,术后至发生消化道瘘的时间平均 4 .6d。 6 9.4 %是... 目的 为探讨术后消化道瘘发生的病因 ,寻找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 以术后消化道瘘 6 2例 ,对其发生率、发生时间、临床表现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 发生率占同期消化系手术的0 .4 9% ,术后至发生消化道瘘的时间平均 4 .6d。 6 9.4 %是由医源性损伤所造成的 ,再次手术 2 3例 ,占 37.1% ,全组死亡 19例 ,死亡率 30 .7%。老年人术后消化道瘘发生率显著高于成年人 (P <0 .0 1)。结论 加强责任感 ,是预防消化道瘘的关键。加强围手术期营养支持 ,控制血糖 ,及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瘘 手术后 治疗 病因 临床分析
下载PDF
CT诊断胰腺假性囊肿并消化道内瘘致消化道出血2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何刊 王景宇 +1 位作者 吕游 王淑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2106-2107,共2页
病例1:男,64岁,鲜血便1h。杏体:心率90次/分,血压100mmHg/70mmHg,贫血貌,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血淀粉酶291U/L,尿淀粉酶450U/L。结肠镜于约横结肠近结肠脾曲处见大精血凝块堵塞肠腔。CT:胰腺萎缩,胰管扩张,胰头可... 病例1:男,64岁,鲜血便1h。杏体:心率90次/分,血压100mmHg/70mmHg,贫血貌,腹部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血淀粉酶291U/L,尿淀粉酶450U/L。结肠镜于约横结肠近结肠脾曲处见大精血凝块堵塞肠腔。CT:胰腺萎缩,胰管扩张,胰头可见钙化灶.胰腺体尾部见7cm×8cm类圆形低密度影,CT值36HU,局部与结肠脾曲相延续,增强后可见对比剂溢入其内(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假性囊肿 消化道内瘘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下载PDF
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消化道瘘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董晓利 周桂云 《现代医学》 2015年第7期863-866,共4页
目的:探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消化道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消化道瘘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微生态制剂治疗,观察两... 目的:探讨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消化道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消化道瘘患者65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33)和对照组(n=32)。对照组采用常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微生态制剂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0 d、30 d时的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的改变情况及消化道症状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10 d、30 d患者的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较同组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30 d时,观察组体重、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消化道症状发生率为21.2%,明显低于对照组(46.9%)(P<0.05)。结论:肠内肠外营养支持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消化道瘘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增加体重,纠正微生态失衡,减少胃肠道症状,促进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肠内营养支持 肠外营养支持 微生态制剂 消化道瘘
原文传递
应用德尔菲法构建胃肠手术后消化道瘘临床观察评价体系
14
作者 周静 皮红英 潘立茹 《护理研究(中旬版)》 2017年第10期3649-3653,共5页
[目的]构建胃肠手术后消化道瘘的临床观察评价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从事专科临床医疗、临床护理等方面的2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结果]两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6.96%,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3,专家意见协... [目的]构建胃肠手术后消化道瘘的临床观察评价体系。[方法]采用德尔菲法对北京市三级甲等医院从事专科临床医疗、临床护理等方面的20名专家进行两轮函询。[结果]两轮问卷有效回收率分别为86.96%,100.00%,专家权威系数为0.83,专家意见协调程度好。构建的胃肠手术后消化道瘘临床观察评价体系包括:腹腔引流液的观察,腹部症状及体征的观察,生命体征、寒战及精神状况的观察,病人一般情况,实验室和辅助检查5个条目25项内容。[结论]构建的胃肠手术后消化道瘘临床观察评价体系有助于医务人员观察胃肠手术后病人的消化道瘘发生情况,提高病人的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手术 消化道瘘 评价体系 德尔菲法 生命体征 腹部症状 腹腔引流液
下载PDF
思华龙引流管治疗消化道瘘16例报告
15
作者 李岩 吴新军 +4 位作者 张万芬 闫争强 金建云 薛明辉 孙培胜 《中国民康医学》 2013年第16期1-2,5,共3页
目的:评价思华龙引流管在消化道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消化道瘘患者应用思华龙引流管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4例。在冲洗引流后2个月后瘘口仍未闭合,腹腔炎症消退后行二次手术痊愈2例。治愈时间16天~3个月... 目的:评价思华龙引流管在消化道瘘治疗中的价值。方法:对16例消化道瘘患者应用思华龙引流管的治疗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经非手术治疗痊愈14例。在冲洗引流后2个月后瘘口仍未闭合,腹腔炎症消退后行二次手术痊愈2例。治愈时间16天~3个月,中位时间36天。痊愈后随访未见消化道瘘复发、吻合口狭窄及腹腔残余脓肿。结论:使用思华龙引流管冲洗引流是消化道瘘治疗的有效方法,可以有效清除腹腔渗液,降低腹腔炎症反应,缩短消化道瘘的治愈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瘘 思华龙引流管
下载PDF
油纱烟卷换药法在消化道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16
作者 罗健 黄卫 黄斌 《西部医学》 2010年第9期1678-1679,共2页
目的探讨油纱烟卷换药法在消化道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使用油纱烟卷换药法治疗17例复杂消化道瘘的经验,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评价。结果 17例患者均于瘘后40天内痊愈,恢复经口进食。结论油纱烟卷引流法在充分引流同时通过油纱... 目的探讨油纱烟卷换药法在消化道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总结我院使用油纱烟卷换药法治疗17例复杂消化道瘘的经验,结合文献资料进行评价。结果 17例患者均于瘘后40天内痊愈,恢复经口进食。结论油纱烟卷引流法在充分引流同时通过油纱隔离有效保护创面,减轻了腐蚀及炎症反应,最大限度促进瘘口自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瘘 油纱烟卷换药法 保护创面
下载PDF
OTSC在消化道疾病内镜下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9
17
作者 李晨希 于红刚 +2 位作者 李素琴 李夏 朱晓芸 《医学综述》 2018年第9期1828-1832,共5页
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及消化道瘘和漏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内镜下治疗及手术治疗,而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上述疾病均能在内镜下得到良好的治疗。消化道出血可以通过内镜下局部注射药物、热凝及机械法止... 消化道出血、消化道穿孔及消化道瘘和漏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临床上的治疗方式包括保守治疗、内镜下治疗及手术治疗,而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上述疾病均能在内镜下得到良好的治疗。消化道出血可以通过内镜下局部注射药物、热凝及机械法止血;消化道穿孔及消化道瘘和漏可以通过内镜下缝合、放置支架、纤维蛋白胶封堵及金属夹夹闭等方法治疗。OTSC是一种内镜下使用的新型金属夹,它直径大、咬合力强,可以封闭较大的创面,为内镜治疗提供了更大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TSC 消化道出血 穿孔 消化道瘘和漏
下载PDF
食管癌切除术后并发消化道-呼吸道瘘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18
作者 向宗骏 万志渝 +4 位作者 鲁勇国 张帆 牟海德 李晓明 黄静 《四川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733-737,共5页
目的 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消化道-呼吸道瘘的原因,总结其诊断、治疗、预防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同时并发消化道-呼吸道瘘的食管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手段和预后状态。结果 共收集32例消化道... 目的 分析食管癌术后并发消化道-呼吸道瘘的原因,总结其诊断、治疗、预防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至2020年12月我院胸外科行手术治疗同时并发消化道-呼吸道瘘的食管患者临床特征、治疗手段和预后状态。结果 共收集32例消化道-呼吸道瘘,其中30例与消化道瘘相关,2例为气管切开时的机械损伤。32例中,14例瘘口愈合,平均愈合时间(3.15±1.90)个月。32例中24例经保守治疗,9例愈合;6例行支架封堵,4例愈合;2例行手术治疗,1例愈合;患者1年内死亡率为50%,中位生存时间为(9.50±2.14)个月。结论 术中气管损伤、术后气管插管、长时间机械通气、消化道瘘等是发生消化道-呼吸道瘘的重要原因;患者早期死亡原因为肺部感染与呼吸衰竭,晚期死亡原因主要为肿瘤复发;食管或气管支架可能在消化道-呼吸道瘘的治疗中更具有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化道-呼吸道瘘 食管癌 食管切除术
下载PDF
胃肠道外营养在上消化道瘘早期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韩国栋 赵永捷 丁钋 《中华临床营养杂志》 CAS 1996年第3期11-13,共3页
1980~1994年应用PN治疗上消化道109例的临床经验,对瘘早期临床表现: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营养代谢障碍,瘘继发的腹腔感染及并发症进行讨论。在瘘的早期治疗中着重阐述PN营养支持对迅速纠正高位、高流量肠瘘所起的重要“人工肠道”作用... 1980~1994年应用PN治疗上消化道109例的临床经验,对瘘早期临床表现:水、电解质、酸碱失衡,营养代谢障碍,瘘继发的腹腔感染及并发症进行讨论。在瘘的早期治疗中着重阐述PN营养支持对迅速纠正高位、高流量肠瘘所起的重要“人工肠道”作用,介绍开展PN治疗的技术和改进方法,提出减少PN治疗中并发症的防治意见。临床资料显示PN营养支持治疗比60年代瘘的自愈率提高了62%,死亡率明显下降到10%,缩短了临床治愈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N 上消化道瘘
原文传递
《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介入诊治专家共识》解读 被引量:1
20
作者 王洪武 《西部医学》 2019年第1期4-6,共3页
《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介入诊治专家共识》(简称《共识》)自2018年发表以来,在业内引起广泛的反响,受到高度关注,此《共识》由王洪武、柯明耀、李闻等38位专家经过多轮讨论修改达成,是国际上第一个关于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介入诊治专家... 《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介入诊治专家共识》(简称《共识》)自2018年发表以来,在业内引起广泛的反响,受到高度关注,此《共识》由王洪武、柯明耀、李闻等38位专家经过多轮讨论修改达成,是国际上第一个关于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介入诊治专家共识。本文对《共识》结合临床进行解读,阐述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的介入诊断及治疗方法,以指导临床医生学习与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继发性气道-消化道瘘 介入诊治 专家共识解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