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2篇文章
< 1 2 3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解读:超声部分 被引量:211
1
作者 张波 徐景竹 吴琼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24,共6页
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简称《2015版指南》)的超声部分内容非常详尽,包括甲状腺超声检查的适应证和评估内容、结节的恶性风险评估、选择诊断治疗方案的... 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简称《2015版指南》)的超声部分内容非常详尽,包括甲状腺超声检查的适应证和评估内容、结节的恶性风险评估、选择诊断治疗方案的超声依据、超声在良性结节随访中的作用以及超声在监测疗效、评估复发转移癌中的作用。与2009年的版本相比,文献证据明显增多,尤其在结节评估方面有了重大进展。其中最为显著的是综合分析了多项甲状腺超声特征,提出了恶性风险分层的概念,并且对有关概念的定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为细针抽吸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指征的把握提供了最新的指南依据。总之,《2015版指南》更加明确了超声在甲状腺结节和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全程诊治管理中的作用,充分理解指南,并加以合理运用,有利于规范甲状腺超声检查的流程和提高诊断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美国甲状腺学会 指南 超声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专家共识(2017版) 被引量:145
2
作者 徐震纲 刘绍严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85-991,共7页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也是头颈部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颈侧区淋巴结清扫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2015年美国甲状腺学会《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解读:分化型甲状腺癌^(131)I治疗新进展 被引量:121
3
作者 林岩松 李娇 《中国癌症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12,共12页
近年来,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于2006年制定了《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以规范甲状腺结节和DTC的诊断... 近年来,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美国甲状腺学会(American Thyroid Association,ATA)于2006年制定了《成人甲状腺结节与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指南》,以规范甲状腺结节和DTC的诊断和治疗。2009年ATA对该指南进行了首次更新(《2009版指南》),近几年有关甲状腺结节的诊断评估及处置和DTC手术、术后^(131)I治疗等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ATA于2015年再次更新了指南(《2015版指南》)。该文重点针对《2015版指南》的^(131)I治疗相关更新内容进行解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15年ATA指南 分化型甲状腺癌 131I治疗 研究进展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0版) 被引量:85
4
作者 田文 张浩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21-1028,共8页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5%以上,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Hürthle细胞癌和低分化癌[1]。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 甲状腺癌是内分泌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rcinoma,DTC)占所有甲状腺癌的95%以上,主要包括乳头状癌、滤泡状癌、Hürthle细胞癌和低分化癌[1]。近年来,甲状腺癌的发病率呈持续上升趋势,2019年已跃居女性恶性肿瘤第4位[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术后管理 专家共识
原文传递
甲状腺全切除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49
5
作者 崔勇 孙茂伟 赵东旭 《实用癌症杂志》 2017年第7期1214-1215,共2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中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48例,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12例。结果48例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发...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6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其中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48例,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12例。结果48例进行甲状腺全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发生低钙及声嘶5例(10.42%),1年间甲状腺癌复发1例(2.08%);12例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发生低钙及声嘶6例(50.00%),1年间甲状腺癌复发5例(41.67%)。采用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治疗的患者更易出现术后并发症(P=0.042),且1年间甲状腺癌的复发率更高。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一种有效方式,但采用甲状腺全切除术对患者进行治疗时要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除 分化型甲状腺癌 并发症 外科治疗 甲状腺次全切除
下载PDF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44
6
作者 王建宏 饶远生 +2 位作者 刘海鹰 阎晓娟 房居高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7期1190-1193,共4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病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双侧病变)给予甲状腺全切术,对照组(单侧病变)行保留对侧部分...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对甲状旁腺激素及血钙变化的影响。方法选择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的病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71例,观察组(双侧病变)给予甲状腺全切术,对照组(单侧病变)行保留对侧部分腺体近全切除术,记录甲状旁腺激素(PTH)及血钙变化。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两组的术后住院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第1 d、术后第3 d的血钙与PTH值都低于术前,观察组术后第1 d、术后第3 d的血钙与PTH值低于对照组(P<0.05),且低钙血症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率也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皮下气肿、皮下积液、淋巴漏并发症发生率为15.5%,对照组为12.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对于次全切术,甲状腺全切术能有效根治双侧甲状腺分化型癌病变,且不会影响患者的康复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且低钙、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可以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甲状腺全切术 甲状旁腺激素 血钙
下载PDF
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3
7
作者 乐飞 游小龙 +1 位作者 陈雯 程红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第2期227-229,共3页
目的探讨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9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接受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果观察... 目的探讨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根据手术方式将9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观察组(45例)与对照组(52例),观察组接受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手术治疗。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拆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组患者淋巴结清扫个数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低钙血症、切口感染、声音嘶哑发生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切口腔镜辅助甲状腺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具有手术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腔镜辅助手术 开放手术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应用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38
8
作者 徐校成 王可敬 《中华全科医学》 2015年第5期740-742,共3页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疗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6例DTC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3)与对照组(n=73),观察组给予TSH抑制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3年及...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疗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146例DTC术后、放射性131I治疗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73)与对照组(n=73),观察组给予TSH抑制治疗,对照组给予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对比2组患者术后3年及5年肿瘤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远处转移率。所有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实施甲状腺切除术,其中112例行甲状腺全切术,其余34例患者行甲状腺次全切术,对于术中快速病理提示淋巴结转移患者,给予颈部淋巴结功能性清扫术。结果观察组术后3年肿瘤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1.4%、2.7%、2.7%,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1.0%、15.1%和12.3%(P<0.05或P<0.01);术后5年观察组肿瘤复发率、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远处转移率分别为4.1%、2.7%和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0.5%、19.2%和16.4%(P<0.05或P<0.01)。结论 DTC患者术后的TSH抑制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肿瘤复发率、淋巴结转移以及远处转移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 临床效果
原文传递
甲状腺全切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和并发症分析 被引量:32
9
作者 张滨 李福荣 +6 位作者 冯江 连凌云 李小毅 牛福勇 侯建峰 李发智 艾剑锋 《现代肿瘤医学》 CAS 2013年第9期1967-1969,共3页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及相关风险。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甲状腺次全切或近全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2例患者实施甲状腺全切手术为全切组;86例患者实施次全切或近...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临床意义及相关风险。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行甲状腺全切术及甲状腺次全切或近全切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92例患者实施甲状腺全切手术为全切组;86例患者实施次全切或近全切术为双叶组,20例患者复发后二次手术行全切术为复发组,分析患者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和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结果:甲状腺全切组术后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明显高于双叶组(P<0.05),而复发组则明显高于全切组(P<0.05);甲状腺全切组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则与另外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全切组中有腺体外侵犯组的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及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腺体外侵犯组(P<0.05),而根治性颈清组并发症发生率与中央区颈清组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增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而不增加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率;复发二次手术会增加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的发生,对喉返神经损伤的发生无显著影响;存在腺体外侵是增加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是否行根治性颈清术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该有选择的施行甲状腺全切除手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并发症
下载PDF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6
10
作者 马峻峰 唐波 +1 位作者 李铁汉 张捷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48-350,355,共4页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疗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0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行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分别行TSH抑制治疗(TSH抑制治疗组)或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通过Wilcoxon(Gehan比...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疗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106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行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分别行TSH抑制治疗(TSH抑制治疗组)或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通过Wilcoxon(Gehan比分)检验分析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无复发和(或)无转移率。结果TSH抑制治疗组3年、5年及10年的无复发和(或)无转移率分别为98.31%、92.41%及75.45%,甲状腺素替代治疗组分别为93.57%、84.18%及52.06%,前组明显高于后组(P=0.0465)。结论TSH抑制疗法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 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复发率 转移率
下载PDF
超声联合血清VEGF、TSGF检查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价值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 被引量:28
11
作者 王珊珊 戚建国 +3 位作者 王洲 李健 任永凤 殷延华 《川北医学院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37-441,共5页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查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诊断价值及与D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1例DTC患者为观察组,6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再依据腺癌类型分...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血清血管内皮生成因子(VEGF)、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检查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的诊断价值及与DTC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51例DTC患者为观察组,63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再依据腺癌类型分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组(PTC组,n=106)和甲状腺滤泡状癌组(FTC组,n=45)。比较各组患者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血清VEGF及TSGF水平,分析超声联合血清VEGF、TSGF检查对DTC的诊断价值及与DT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超声检查不同病灶边界、形态、内部结构、回声、钙化、周围组织浸润及甲状腺周围淋巴结肿大患者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VEGF、TSGF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PTC组与FTC组患者超声检查不同病灶边界、形态、回声、钙化患者的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TC组患者血清VEGF、TSGF水平低于FTC组(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VEGF、TSGF水平与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有关,且肿瘤越大、发生淋巴结转移患者者血清VEGF、TSGF水平越高(P<0.05)。超声联合血清VEGF、TSGF诊断DTC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单一超声诊断(P<0.05)。结论:DTC患者的超声表现、血清VEGF、TSGF水平存在异常,且血清VEGF、TSGF水平与DTC患者肿瘤的侵袭、转移能力有关;超声联合血清VEGF、TSGF检测可提高DTC诊断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超声检查 血管内皮生成因子 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 诊断价值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在不同手术方式后喉返神经损伤及术后低钙血症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6
12
作者 马芸 焦泽龙 卢灿荣 《医学综述》 2016年第8期1662-1664,共3页
目的对比分化型甲状腺癌在不同手术方式后喉返神经损伤及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于92857部队门诊部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58例,发生率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的发生情况。... 目的对比分化型甲状腺癌在不同手术方式后喉返神经损伤及术后低钙血症的发生情况。方法选取2013年6月至2014年10月于92857部队门诊部手术治疗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158例,发生率比较不同手术方式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及低钙血症的发生情况。结果不同手术方式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状腺全切除术与非全切除术术后低血钙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61%(10/51)比4.67%(5/97)];甲状腺全切除术低血钙发生率显著高于甲状腺腺叶及峡部切除术[20.0%(5/25)比0];甲状腺全切除术+颈清术低血钙发生率显著高于腺叶及峡部切除术[20.0%(5/26)比0];甲状腺全切除术和甲状腺全切除术+颈清术的低血钙发生率均与腺叶及峡部切除术+对侧大部切除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甲状腺全切除术术后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与非甲状腺全切除术无差异,低钙血症发生率高于非甲状腺全切除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喉返神经损伤 低钙血症
下载PDF
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及术后复发因素分析 被引量:26
13
作者 王纯娜 林珍妃 汪冬艳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22年第8期834-838,共5页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在术后的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手术患者,将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 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采用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并分析患者在术后的复发因素。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2月至2020年12月海南省琼海市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48例分化型甲状腺癌行手术患者,将其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传统开放手术,n=24)和实验组(经乳晕入路腔镜手术,n=24)。对比两组患者接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后各项围术期指标情况以及预后状况,并对引起术后患者再次复发的相关因素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为(108.29±20.13)min,长于常规组[(91.18±17.05)min],但术中出血量、术后总引流量为(48.20±15.39)m L、(28.19±4.91)m L,少于常规组[(62.42±14.63)m L、(34.10±7.04)m L],疼痛评分为(3.28±0.47)分,低于常规组[(4.81±0.31)分],住院时间为(8.10±1.82)d,短于常规组[(12.93±1.47)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淋巴清扫数目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17%,明显低于常规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切口瘢痕形成率为12.5%,显著低于常规组(5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满意度为87.50%,显著高于常规组6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单因素分析,复发组患者传统开放手术、肿瘤最大直径≥2 cm、进行淋巴清扫的患者比率显著高于未复发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分析,结果发现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肿瘤最大径≥2 cm、采取传统开放性手术以及没有进行淋巴清扫(OR=2.339,95%CI为1.230~4.468;OR=2.783,95%CI为1.112~6.753;OR=6.193,95%CI为3.501~11.873)。结论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治疗中具有十分显著的优越性,对患者的损伤小,手术安全性高,术后出现并发症的风险低,有助于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经乳晕入路腔镜甲状腺手术 疗效 术后复发因素
下载PDF
放射性^(131)Ⅰ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与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5
14
作者 刘晔 晋建华 +3 位作者 刘建中 李思进 武志芳 陆克义 《中国药物与临床》 CAS 2013年第5期556-558,共3页
目的研究应用放射性131Ⅰ首次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DTC患者51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48例,滤泡状癌3例。所有DTC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平均15个月内给予131I治疗,剂量为(2.96~5... 目的研究应用放射性131Ⅰ首次去除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DTC患者51例,其中,甲状腺乳头状癌48例,滤泡状癌3例。所有DTC患者均行外科手术治疗,并于术后平均15个月内给予131I治疗,剂量为(2.96~5.55)GBq(80~150mCi),131Ⅰ治疗后平均6个月行第2次大剂量131Ⅰ治疗,并于7d后行131Ⅰ全身显像,甲状腺部位无残留甲状腺组织显影被认为首次"清甲"成功。影响因素采用t检验、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binary Logistic回归方法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 51例DTC患者,首次"清甲"成功者22例(占43%)、未成功者29例(占57%)。残留甲状腺组织的大小(χ2=4.965,P=0.026)、首次手术距"清甲"治疗的时间(Z=-2.631,P=0.009)、"清甲"前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Z=-2.149,P=0.032)、"清甲"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水平(Z=-2.815,P=0.005)及"清甲"前有无转移(χ2=12.466,P=0.002)是"清甲"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清甲"前血清TSH(Wald=4.209,P=0.040)及Tg水平(Wald=4.563,P=0.033)是"清甲"成功与否的影响因素。结论 131Ⅰ首次去除DTC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患者术后残留甲状腺组织少、首次手术距"清甲"治疗间隔时间短、TSH水平高、Tg水平低及无甲状腺外转移者,其"清甲"成功率较高。其中,"清甲"前血清TSH及Tg水平是影响首次"清甲"成功率的最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治疗 影响因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性碘131Ⅰ
下载PDF
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观察及临床研究探讨 被引量:25
15
作者 刘庆 杨华夏 +2 位作者 史方富 刘志为 王春喜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8年第18期3576-3579,共4页
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观察及临床研究探讨。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次全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 目的:研究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观察及临床研究探讨。方法:收集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收治的9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按抽签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次全切除术治疗,实验组采用甲状腺全切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复发率、治疗前后血清TNF-α、IL-6、Gal-3、VEGF水平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实验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3%(42/45)vs68.89%(31/45)](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复发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70.36±12.72)min vs(109.75±15.37)min,(50.28±10.64)mL vs(91.62±13.50)mL,2.22%(1/45)vs15.56%(7/45)](P<0.05);治疗后血清TNF-α、IL-6、Gal-3、VEGF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506.30±78.23)pg/mL vs(621.25±83.54)pg/mL,(73.29±10.32)pg/mL vs(102.58±12.49)pg/mL,(3.40±0.80)ng/mL vs(4.82±0.81)ng/mL,(16.21±4.02)pg/mL vs(20.75±5.23)pg/mL](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15.56%、6.6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状腺全切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优于次全切除术治疗,可彻底清除病灶,降低复发率,可能与有效降低患者血清TNF-α、IL-6、Gal-3、VEGF水平有关,但其并发症较多,对于低危或术后无需放射治疗的患者可采用次全切除术治疗,应慎重选择手术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全切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半乳糖血凝素-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原文传递
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对相关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5
16
作者 李昌盛 郜建姣 《癌症进展》 2019年第13期1569-1572,共4页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TET)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甲状腺球蛋白(T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和... 目的探讨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TET)治疗分化型甲状腺癌的疗效及对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甲状腺球蛋白(Tg)、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将87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n=45)和对照组(n=42),观察组给予TET治疗,对照组给予传统开放手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围手术期指标,视觉模拟评分(VAS),美容满意度,并发症发生情况,同时检测手术前后CRP、TNF-α、Tg和VEGF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患者术后24h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美容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后24hCRP和TNF-α水平均升高,VEGF和Tg水平均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CRP、TNF-α、VEGF和Tg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TET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具有出血量少,美容效果好,炎性反应轻,有效降低CRP、TNF-α、Tg、VEGF水平的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完全腔镜下甲状腺手术 分化型甲状腺癌 C反应蛋白 肿瘤坏死因子-Α 甲状腺球蛋白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Tg、TgAb及TSH水平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17
作者 张雷 何流 +3 位作者 龙佩 颜露 刘春燕 经继生 《中国医学装备》 2017年第10期97-100,共4页
目的:探讨罗氏e601免疫分析仪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抽取在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4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以病理结果作为甲状腺结节... 目的:探讨罗氏e601免疫分析仪检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血清甲状腺球蛋白(Tg)、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ATG)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及其临床预测价值。方法:抽取在医院住院接受手术治疗的244例甲状腺结节患者,以病理结果作为甲状腺结节性质诊断的金标准,将其中符合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分为甲状腺癌组(110例);符合良性结节的患者分为良性结节组(134例);同期抽取医院健康体检中心健康人员分为健康对照组(100名)。采用罗氏e601免疫分析仪检测3组研究对象血清Tg、TAb及TSH水平。结果:3组检测血清Tg、Tg Ab及TSH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8.645,F=68.258,F=13.286;P<0.01);甲状腺癌组血清Tg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67,t=241.808;P<0.01);甲状腺癌组血清Tg Ab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814,t=46.281;P<0.01);甲状腺癌组血清TSH水平明显高于良性结节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585,t=24.256;P<0.01);3组研究对象血清Tg、Tg Ab及Tg联合Tg Ab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24.00,x^2=43.246,x^2=90.737;P<0.01);甲状腺癌组、良性结节组血清Tg、Tg Ab及Tg联合Tg Ab阳性率均高于健康对照组(x^2=31.777,x^2=37.228,x^2=113.605;x^2=37.632,x^2=12.722,x^2=53.456;P<0.01),血清Tg阳性率,甲状腺癌组与良性结节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169,P>0.05),Tg Ab及Tg联合Tg Ab阳性率甲状腺癌组与良性结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050,x^2=7.950;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血清Tg Ab阳性、血清TSH升高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OR=0.321,OR=0.192;P<0.05)。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前血清Tg Ab阳性、TSH升高是分化型甲状腺癌的危险因素,血清Tg Ab及TSH水平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术前诊断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e601免疫分析仪 甲状腺球蛋白 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促甲状腺激素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TSH抑制治疗对骨密度影响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王玉 贺亮 +4 位作者 蒋森 张浩 李玉姝 单忠艳 滕卫平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2,共7页
目的观察分析TSH抑制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30例,术后应用L-T4行TSH抑制治疗,分别按随访时间、钙剂补充、性别及月经情况分成不同治疗组,术前及随访终末行腰椎和双侧髋关节... 目的观察分析TSH抑制治疗对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骨密度及骨代谢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30例,术后应用L-T4行TSH抑制治疗,分别按随访时间、钙剂补充、性别及月经情况分成不同治疗组,术前及随访终末行腰椎和双侧髋关节骨密度测定及骨转换标志物(β-胶原特殊序列、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的检测。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 Laps)下降(P<0.05),总I型胶原氨基酸延长肽(PINP)增加(P<0.05);随访时间长短与腰椎L3段及全部腰椎骨密度正相关,与整体髋关节骨密度负相关(P<0.05);随访1年组的β-Crosslaps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补钙组血清β-Crosslaps水平较不补钙组明显降低(P<0.05);随访不足1年组腰椎L3骨密度和Z值在绝经前女性较男性明显降低(P<0.05);随访1年组腰椎L3骨密度Z值男性较女性明显降低(P<0.05);全部腰椎骨密度变化与TSH呈正相关,整体髋关节骨密度变化与TSH呈负相关。结论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应用L-T4使TSH抑制时间越长,髋关节骨密度降低越明显,腰椎骨密度却有所增加。骨密度的变化结果及回归分析显示TSH抑制治疗对腰椎无负影响,但与髋关节骨密度降低相关,以绝经后女性变化最显著;TSH抑制治疗影响骨转换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促甲状腺激素 左旋甲状腺素 分化型甲状腺癌 骨代谢 骨密度
下载PDF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20
19
作者 李志红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3年第9期107-108,共2页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疗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3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于甲状腺切除术后分别行TSH抑制治疗(观察组)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无复发和/或无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术后...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疗法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130例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于甲状腺切除术后分别行TSH抑制治疗(观察组)和甲状腺素替代治疗(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术后无复发和/或无转移率。结果观察组术后3、5、10年的无复发和/或无转移率分别为98.76%、93.21%及79.54%,对照组分别为92.17%、82.36%及51.25%,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SH抑制疗法是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行全或近全甲状腺切除术后的有效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促甲状腺激素抑制疗法 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下载PDF
分化型甲状腺癌^(131)Ⅰ疗效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20
作者 傅宏亮 杜学亮 +3 位作者 顾振辉 邹仁健 吴真 王辉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249-252,共4页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实施放射性碘(^(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清甲)治疗,分析影响清甲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DTC术后接受^(131)I清甲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和x^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和年龄、DT... 目的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患者实施放射性碘(^(131)I)清除残余甲状腺(清甲)治疗,分析影响清甲效果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DTC术后接受^(131)I清甲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和x^2检验,分析患者性别和年龄、DTC的病理学类型和有无转移、甲状腺残余组织大小、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甲状腺摄碘率和^(131)I治疗剂量对清甲疗效的影响。结果共收集183例患者资料,其中一次清甲完全者109例,占59.56%。Binary 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I治疗剂量分别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Wald=8.59,P=0.003;Wald=6.40,P=0.011)。x^2检验结果显示,与血清TSH水平≥30μIU/mL患者比较,血清TSH水平<30μIU/mL患者的清甲效果较差(x^2=7.291,P=0.007);而血清TSH水平<60μIU/mL与≥60μIU/mL患者间清甲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分化型甲状腺癌患者的^(131)I清甲治疗中,残余甲状腺大小和^(131)I治疗剂量是影响清甲效果的主要因素。血清TSH水平≥30μIU/mL者的清甲疗效较好,而过高的血清TSH水平则并不能使清甲效果进一步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化型甲状腺癌 放射性碘 清甲治疗 残余灶 治疗剂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