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同形态氮对富营养化水源藻华暴发的潜在影响 被引量:21
1
作者 陈文煊 王志红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22-27,共6页
富营养水源藻华的暴发是给水厂进行水质处理的一大难题。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下的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随藻类生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设计系列中,当N∶P=36时,藻类的生长数目达到最大;藻类在吸收N源时更倾向于... 富营养水源藻华的暴发是给水厂进行水质处理的一大难题。通过设计正交试验,研究了不同营养水平下的硝酸氮、亚硝酸氮、氨氮随藻类生长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设计系列中,当N∶P=36时,藻类的生长数目达到最大;藻类在吸收N源时更倾向于吸收有机氮DON而不是无机氮DIN;无机氮的利用中藻类倾向于先吸收氨氮而不是硝态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化 藻华 不同形态氮 氮磷比
下载PDF
微生物修复油污土壤过程中氮素的变化及菌群生态效应 被引量:15
2
作者 叶茜琼 吴蔓莉 +2 位作者 陈凯丽 李炜 袁婧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728-734,共7页
对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微生物修复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土壤中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含量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微生物修复对油污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对修... 对陕北地区石油污染土壤进行了微生物修复研究,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测定土壤中烷烃和多环芳烃的含量变化,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研究微生物修复对油污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对修复过程中土壤不同形态氮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经过18周的修复,土壤中烷烃含量由初始时的25 987.8mg·kg^(-1)降低为12 788.6 mg·kg^(-1),多环芳烃含量由初始时的5 322.9 mg·kg^(-1)降低为2 917.2mg·kg^(-1).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经过微生物修复处理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一些可降解烃类的菌群如厚壁菌门(Firmicutes)、拟杆菌门(Bacterodetes)、迪茨氏菌属(Dietzia)、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所占丰度增加.经过修复处理的土壤中总氮、氨氮含量呈降低趋势,硝态氮含量在修复前期呈降低趋势,修复后期基本保持不变.研究结果表明,微生物修复处理可去除土壤中的大部分烷烃和多环芳烃,烷烃和多环芳烃的降解效果与土壤中硝氮含量和烃降解菌所占丰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壤 微生物修复 GC—MS MiSeq高通量测序 不同形态氮
原文传递
厦门潘涂虾池及其附近内湾各态氮的季节性变化特征 被引量:7
3
作者 郭丰 聂鑫 +2 位作者 黄凌风 周时强 沈国英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44-48,共5页
1996年6月至1997年2月 ,对厦门市潘涂垦区两口虾池及附近内湾不同形态氮的含量与动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虾池的可溶性有机氮 (DON)含量明显高于邻近内湾 ,颗粒有机氮 (PN)多数时间也高于内湾 ,而邻近内湾可溶性无机氮 (DIN)含量则明显... 1996年6月至1997年2月 ,对厦门市潘涂垦区两口虾池及附近内湾不同形态氮的含量与动态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虾池的可溶性有机氮 (DON)含量明显高于邻近内湾 ,颗粒有机氮 (PN)多数时间也高于内湾 ,而邻近内湾可溶性无机氮 (DIN)含量则明显比池内的高。虾池中的氮主要以DON形态存在 (59.76 % ) ,DIN ,PN含量较少 (9.37 %和20.87 % ) ;邻近内湾则是以DIN为主 (59.97 % ) ,其次为DON(29.55 % ) ,PN所占比例最小 (10.48 % )。虾池与邻近内湾不同形态氮的季节变化也存在一定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对虾养殖垦区 虾池 海湾 氮形态 氮含量 季节性变化
下载PDF
增温和植物去除对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灌丛土壤不同形态氮的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刘美 马志良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470-477,共8页
研究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高寒灌丛土壤不同形态氮含量对增温和植物去除的响应,以理解高寒灌丛土壤氮转化和植物氮素营养过程。结果表明,增温仅在生长季中期和末期使去除植物样方的土壤全氮和有机氮含量显著降低... 研究青藏高原东部窄叶鲜卑花(Sibiraea angustata)高寒灌丛土壤不同形态氮含量对增温和植物去除的响应,以理解高寒灌丛土壤氮转化和植物氮素营养过程。结果表明,增温仅在生长季中期和末期使去除植物样方的土壤全氮和有机氮含量显著降低。同时,增温在去除植物样方使生长季末期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降低16.1%,使生长季初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显著升高37.7%;在不去除植物样方,增温分别使生长季中期土壤无机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显著升高17.5%和122.1%,使生长季末期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降低21.8%。与去除植物相比,不去除植物处理在对照样方(不增温)分别使生长季中期土壤无机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以及生长季末期土壤全氮和有机氮含量显著降低29.3%、68.9%、11.6%和12.1%,分别使生长季末期土壤无机氮含量和生长季初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显著升高18.7%和26.0%。而在增温样方,不去除植物处理分别使生长季中期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和生长季末期土壤无机氮含量显著升高49.2%和12.7%。以上结果表明,气候变暖和植物将显著改变青藏高原东部高寒灌丛生长季土壤不同形态氮含量,进而影响土壤氮转化和植物氮素营养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寒灌丛 增温 去除植物 不同形态氮 土壤氮转化
下载PDF
TiO2光催化降解染料中氮元素的矿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李海燕 龚丹 曾庆褔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846-1850,共5页
选择8种不同结构的含氮染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染料中不同形态氮(—NH2、—NO2、—NN—、—CN—)的TiO2光催化降解行为以及矿化生成NO-3和NH+4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离子色谱测定了染料降解矿化生成NO-3和NH+4的含量,并对甲基橙光... 选择8种不同结构的含氮染料作为研究对象,对染料中不同形态氮(—NH2、—NO2、—NN—、—CN—)的TiO2光催化降解行为以及矿化生成NO-3和NH+4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采用离子色谱测定了染料降解矿化生成NO-3和NH+4的含量,并对甲基橙光降解的中间产物进行了GC-MS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TiO2/UV反应体系中,染料中有机氮的降解既有氧化反应存在,又有还原反应发生.染料中不同形态的有机氮,均可通过不同反应路径被还原矿化为NH+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染料 不同形态的氮 矿化路径 TIO2 UV
下载PDF
稻秸秆添加强化沉水植物湿地对农田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果 被引量:3
6
作者 蔡敏 崔娜欣 +3 位作者 张旭 陈桂发 周丽 邹国燕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829-1838,共10页
为提升稻田周边湿地对农田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的净化效率,有效拦截农田面源污染导致的氮磷流失,采用农业废物稻秸秆为有机碳源与沉水植物组合构建强化湿地系统,共设置不种植苦草且不添加稻秸秆(NS)、只种植苦草(VN)、只添加稻秸秆(SS)和... 为提升稻田周边湿地对农田径流中不同形态氮的净化效率,有效拦截农田面源污染导致的氮磷流失,采用农业废物稻秸秆为有机碳源与沉水植物组合构建强化湿地系统,共设置不种植苦草且不添加稻秸秆(NS)、只种植苦草(VN)、只添加稻秸秆(SS)和种植苦草并添加稻秸秆(VS)4个处理,研究强化湿地对不同形态氮农田径流的净化效果与机制。结果表明:1)在处理以氨氮(NH_(4)^(+)-N)为主要氮形态的农田径流时,VN和VS对废水中TN和NH_(4)^(+)-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表明种植苦草是提升湿地对NH_(4)^(+)-N农田径流净化效果的主要因素;2)处理以硝态氮(NO_(3)^(-)-N)为主要氮形态的农田径流时,SS和VS对废水中TN和NO_(3)^(-)-N的去除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P<0.05),表明添加稻秸秆显著提升了湿地对NO_(3)^(-)-N农田径流的净化效果。3)湿地中只种植苦草时对NO_(3)^(-)-N去除效果不佳,只添加稻秸秆时对NH_(4)^(+)-N去除效果较差,种植苦草并添加稻秸秆对2种形态氮均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同时二者对磷的去除效果与只种植苦草的湿地无显著差异。因此,稻秸秆添加强化沉水植物湿地在拦截净化农田面源污染中具有推广应用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径流 不同形态氮 人工湿地 苦草 稻秸秆 净化效果
下载PDF
茉莉酸甲酯对平邑甜茶光合、根构型及氮吸收的影响
7
作者 闫天聪 郭建卉 +2 位作者 乔雅茹 杨洪强 范伟国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4年第2期239-243,共5页
茉莉酸甲酯能够明显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为探索茉莉酸甲酯(MeJA)在苹果树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以苹果砧木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采用水培法开展叶面喷施茉莉酸甲酯对平邑甜茶光合、根系构型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喷施茉莉酸甲酯... 茉莉酸甲酯能够明显影响果树的生长发育。为探索茉莉酸甲酯(MeJA)在苹果树生长发育中的作用,以苹果砧木平邑甜茶幼苗为试材,采用水培法开展叶面喷施茉莉酸甲酯对平邑甜茶光合、根系构型及氮素吸收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喷施茉莉酸甲酯能促进平邑甜茶植株生长、改善根构型及增强根活力、提高叶片叶绿素含量与净光合速率,影响根系对氮素等养分的吸收利用。中等浓度(2.5μmol·L^(-1))喷施效果最显著,而喷施高浓度(250μmol·L^(-1))的茉莉酸甲酯对植株生长、光合作用等有一定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 茉莉酸甲酯 平邑甜茶根 光合 不同形态氮
下载PDF
秸秆配施不同形态氮肥对设施土壤养分转化的影响
8
作者 马玲 李惠霞 +3 位作者 王浩宇 王少燕 宋晓慧 阿依早合拉·艾西丁 《北方园艺》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67-74,共8页
以取自设施栽培园区土壤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施用不同秸秆(不施秸秆R0、油菜秸秆R1、稻草秸秆R2)和等氮量不同形态氮肥(不施氮肥N0、普通尿素N1、硝酸钾N2、控释尿素N3)进行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测定施入不同物料对土壤养分参数的... 以取自设施栽培园区土壤为试材,在日光温室条件下,施用不同秸秆(不施秸秆R0、油菜秸秆R1、稻草秸秆R2)和等氮量不同形态氮肥(不施氮肥N0、普通尿素N1、硝酸钾N2、控释尿素N3)进行双因素随机区组试验,测定施入不同物料对土壤养分参数的影响并分析各参数间的相关性,以期为西北设施栽培下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对土壤改良与配肥技术提供参考依据。结果表明:1)施用秸秆后,土壤脲酶活性显著提高,油菜秸秆和稻草秸秆较不施秸秆有机质分别提高10.6%和22.4%,矿物结合态有机碳提高5.7%和8.8%;速效钾提高25.9%和26.7%;2)施入油菜秸秆速效磷提高23.6%,硝态氮降低32.2%;施入稻草秸秆全氮、铵态氮分别提高14.8%和23.8%;3)施入等量不同形态氮肥后,N1、N2处理显著抑制土壤脲酶活性,N1、N3铵态氮含量分别是N0的41.5倍和13.9倍,各处理土壤硝态氮含量均显著提高,N1处理较N0速效磷增加47.4%;4)土壤有机质和矿物结合态有机碳、全氮及脲酶活性间呈显著正相关,土壤中硝态氮含量与EC值、速效钾含量呈显著正相关。综上,考虑设施栽培下土壤盐渍化、封闭环境易发生氨中毒及园艺作物的营养特性,建议油菜秸秆配施普通尿素进行设施土壤培肥与改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 不同形态氮肥 设施土壤 土壤养分
原文传递
水中无机氮形态变化对酮洛芬光降解的影响 被引量:2
9
作者 邓芠 刘国光 +6 位作者 吕文英 陈平 王枫亮 潘夏玲 张利朋 马京帅 林晓璇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56-1462,共7页
研究了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水环境中不同形态氮(NO_3^-、NO_2^-和NH_4^+)对酮洛芬(KET)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KET在平均波长(200~450nm)下量子产率Φo为0.14.NO_3^-浓度从0.01mmol/L-增至1.0mmol/L时,KET光解速率常数从0.0109降至0.0085;NO_... 研究了模拟太阳光照射下水环境中不同形态氮(NO_3^-、NO_2^-和NH_4^+)对酮洛芬(KET)光解的影响.结果表明,KET在平均波长(200~450nm)下量子产率Φo为0.14.NO_3^-浓度从0.01mmol/L-增至1.0mmol/L时,KET光解速率常数从0.0109降至0.0085;NO_2^-浓度从0.01mmol/L增至1.0mmol/L时,KET光解速率常数从0.0095降至0.0069,NH_4^+对KET的光解基本无影响.NO_3^-的光掩蔽现象对KET光解的影响起主要作用;NO_2^-则通过光掩蔽现象和羟基自由基猝灭来抑制KET的光解.同时研究了当水环境中pE值发生变化而引起水中无机氮形态转化时,不同形态氮共存对KET光解的复合影响,随着pE值的增大,KET的光解速率先减小后增大;当NO_2^-和NH_4^+共存时,两者对KET光解的影响存在拮抗作用,这一拮抗作用也存在于NO_2^-和NO_3^-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酮洛芬 光降解 不同形态氮 量子产率 pE值 光屏蔽因子 羟基自由基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素对小白菜、茼蒿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马英杰 于锡宏 +2 位作者 蒋欣梅 李文亚 刘玉新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4期3256-3259,共4页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温室不同形态氮素对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和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两种叶菜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对小白菜和茼蒿体内的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存在差异,其各个时期的硝酸盐含... 通过随机区组试验,研究了温室不同形态氮素对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和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两种叶菜体内硝酸盐积累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素对小白菜和茼蒿体内的硝酸盐积累的影响存在差异,其各个时期的硝酸盐含量均表现为施用硝态氮>铵态氮>酰胺态氮>不施氮肥,整体上各形态氮素处理的硝酸盐含量随着时间均呈先增加后减少的趋势;硝酸还原酶活性与硝酸盐含量变化呈正相关,而谷氨酰胺合成酶活性则无明显的规律性。2种叶菜硝酸盐累积量表现为小白菜大于茼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形态氮素 小白菜(Brassica chinensis) 茼蒿(Chrysanthemum coronarium) 硝酸盐积累
下载PDF
四川省龙泉湖表层沉积物与表层水体中各种形态氮含量及其相关关系 被引量:1
11
作者 王华静 旦波 +5 位作者 赵超 刘梦 朱亚兰 杜鹃 李锦 徐留兴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85-88,共4页
以四川省龙泉湖湖泊表层沉积物和表层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表层沉积物的各种水溶性氮含量和表层水体的硝态氮和氨氮的含量。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水溶性总氮、水溶性氨氮和水溶性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64,1.22和2.83mg/kg,水体中... 以四川省龙泉湖湖泊表层沉积物和表层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表层沉积物的各种水溶性氮含量和表层水体的硝态氮和氨氮的含量。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水溶性总氮、水溶性氨氮和水溶性硝态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6.64,1.22和2.83mg/kg,水体中硝态氮和氨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5.09和0.05mg/L;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的硝态氮含量无显著相关关系,但表层水体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说明表层水体中氨氮可能是由沉积物释放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层沉积物 表层水体 各种形态氮
下载PDF
异位生态组合修复技术对九龙江支流水体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应
12
作者 刘杰 方宏达 +5 位作者 李剑捷 刘婉欣 何俊铭 林佳慧 蓝伟斌 郭沛涌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790-1802,共13页
为探讨异位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应及去除机理,分析异位生态组合修复技术对水体氮形态百分含量影响及不同氮形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文以实际工程九龙江支流浦林溪段污染水体异位生态组合修复系统为依托开展研究。结... 为探讨异位生态修复技术对水体不同形态氮的去除效应及去除机理,分析异位生态组合修复技术对水体氮形态百分含量影响及不同氮形态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本文以实际工程九龙江支流浦林溪段污染水体异位生态组合修复系统为依托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异位生态组合修复技术对NH_(4)^(+)-N的去除率平均值为88.03%,显著高于对其他形态氮的去除率(P<0.05),具有最好的去除效应;对水体中总氮(TN)和可溶性总氮(DTN)的去除效应明显,去除率平均值分别为73.35%和77.67%。泥膜共生高效混凝净水系统对NH_(4)^(+)-N有一定的去除效应,出水NH_(4)^(+)-N浓度为7.72 mg·L^(-1)。生态塘1对NH_(4)^(+)-N去除效应最好且具有稳定性,去除率为63.55%,出水NH_(4)^(+)-N浓度为2.19 mg·L^(-1)。生态塘2处理后NO_(3)^(-)-N、NO_(2)^(-)-N和NH_(4)^(+)-N的出水浓度分别降至0.99、0.73 mg·L^(-1)和0.58 mg·L^(-1)。生态塘3对NO_(3)^(-)-N的去除效应最好,NO_(3)^(-)-N出水浓度为0.64 mg·L^(-1)。在各异位生态修复技术处理单元中,水体氮以可溶性无机氮(DIN)为主要存在形式。泥膜共生高效混凝净水系统、生态塘1、生态塘3中的NH_(4)^(+)-N在DIN中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62.51%、37.02%、37.88%。生态塘2中NO_(3)^(-)-N在DIN中占比最高,为45.23%。各异位生态组合修复处理单元出水不同氮形态与环境因子(溶解氧、温度、pH和浊度)之间表现出不同的相关性。研究表明,异位生态组合修复技术主要通过悬浮污泥滤沉技术、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沉水植物直接吸收及植物增效作用实现对不同形态氮的去除,其对污染水体修复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位生态组合修复技术 不同形态氮 去除效应 环境因子
下载PDF
乌梁素海全季不同形态氮磷及浮游植物分布特征 被引量:6
13
作者 孙鑫 李兴 李建茹 《生态科学》 CSCD 2019年第1期64-70,共7页
为监测乌梁素海全季不同形态氮磷及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研究了乌梁素海2016年4—11月和2017年1月的不同形态氮磷和藻类的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总氮浓度秋季最高,总磷浓度冬季最高,应加强对河套灌区农事行为的管理以减少氮磷等营养盐排... 为监测乌梁素海全季不同形态氮磷及浮游植物分布特征,研究了乌梁素海2016年4—11月和2017年1月的不同形态氮磷和藻类的浓度变化。实验结果表明:总氮浓度秋季最高,总磷浓度冬季最高,应加强对河套灌区农事行为的管理以减少氮磷等营养盐排入;对乌梁素海12个监测点浮游植物镜检知共监测到浮游植物6门69属,全年以硅藻、绿藻种群占优势;乌梁素海各采样点浮游植物丰度在6.88×10~7—96.66×10~7cell·L^(-1)间变化,浮游植物各种群丰度表现为春冬季低,夏秋季高;空间采样点丰度值由大到小顺序为南部明水区和出水口、N13(芦苇区)、进水口附近点位和Q10(旅游区)。掌握全季不同形态氮磷及浮游植物分布特征对各季度有针对性地治理湖泊水体意义重大,为乌梁素海以及寒区富营养化湖泊的进一步修复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梁素海 不同形态氮磷 浮游植物 群落结构
下载PDF
氮肥形态对山苍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的影响
14
作者 冯楠可 谷战英 +6 位作者 龚佳亮 熊荟璇 李扬 邓黎明 卢雨析 罗彪 缪嘉健 《经济林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2-80,共9页
【目的】筛选适宜的氮素肥料,为山苍子苗期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同一家系1年生山苍子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硝态氮、铵态氮、硝铵态氮、酰胺态氮、氨基酸态氮共6个处理,施肥处理结束3个月后,测定苗高、地径生长量、地上部生... 【目的】筛选适宜的氮素肥料,为山苍子苗期施肥提供参考。【方法】以同一家系1年生山苍子幼苗为试验材料,设置不施肥、硝态氮、铵态氮、硝铵态氮、酰胺态氮、氨基酸态氮共6个处理,施肥处理结束3个月后,测定苗高、地径生长量、地上部生物量、地下部生物量、叶绿素a含量、叶绿素b含量和总叶绿素含量、叶片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光响应曲线参数和叶片养分含量指标,分析山苍子幼苗生长及生理特性对不同形态氮肥的响应。【结果】与不施肥的对照相比,不同形态氮肥处理均不同程度地促进了山苍子幼苗生长,增大了其生物量,以酰胺态氮处理的效果最为显著;仅酰胺态氮处理显著增加了叶片叶绿素的含量;不同形态氮肥对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不同,所有氮肥处理均提高了净光合速率,酰胺态氮处理显著提高了气孔导度,硝态氮、铵态氮、硝铵态氮显著降低了蒸腾速率且显著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酰胺态氮处理显著提高了最大净光合速率、铵态氮显著降低最大净光合速率,各处理中表观量子效率、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无显著差异;所有氮肥处理均显著提高了叶片氮含量,硝铵态氮、酰胺态氮处理降低了叶片磷含量,除氨基酸态氮处理外其余氮肥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片钾含量。【结论】不同形态氮肥对山苍子幼苗生长和生理特性的影响不尽相同,按照肥效由优到劣排序依次为酰胺态氮、硝铵态氮、铵态氮、氨基酸态氮、硝态氮、对照,酰胺态氮更有利于促进山苍子幼苗生长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同形态氮肥 山苍子 生长量 光合特性 叶片养分含量
下载PDF
不同氮肥处理对慈竹笋生长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谈佳瑞 陈宇鹏 +3 位作者 徐刚 任鹏 曹颖 胡尚连 《竹子学报》 2020年第1期79-85,共7页
研究浆用慈竹笋生长发育的适宜氮肥形态,对提高竹笋发笋量、生长量以及促进次生细胞壁的增厚和减少林田的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为慈竹的合理调控和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设置4个处理,对照组(CK)仅施入磷肥和钾肥,T1施入酰胺态氮及... 研究浆用慈竹笋生长发育的适宜氮肥形态,对提高竹笋发笋量、生长量以及促进次生细胞壁的增厚和减少林田的氮污染具有重要意义,为慈竹的合理调控和优质栽培提供理论依据。研究设置4个处理,对照组(CK)仅施入磷肥和钾肥,T1施入酰胺态氮及磷肥和钾肥,T2施入硝态氮及磷肥和钾肥,T3施加铵态氮及磷肥和钾肥,研究不同形态氮肥对慈竹生长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氮肥处理的竹笋发笋量的动态变化都呈现出"S"型曲线。酰胺态氮处理的累计日均发笋量最高,是未施入氮肥处理的1.23倍,其次为硝态氮处理,是未施入氮肥处理的119%,铵态氮处理最低。酰胺态氮肥处理竹笋的发笋量最多,而不施氮处理的最小。铵态氮肥处理的竹笋木质化要早于酰胺态氮和硝态氮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慈竹 不同形态氮肥 发笋量 竹笋基茎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配比对植烟土壤无机氮分布及烟叶产质量的影响
16
作者 贺帅 吴学巧 +7 位作者 陈建国 谢德山 刘琦 冯豪 游龙飞 杨旋 陈翔 聂春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11期164-168,共5页
为探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植烟土壤氮素分布、产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参试品种,试验设T1(100%NO^3--N)、T2(70%NO^3--N:30%NH^4+-N)、T3(50%NO^3--N:50%NH^4+-N)、T4(30%NO^3--N:70%NH^4+-N)、T5(100%NH^4+-N)5个处理,对0~40cm土层植... 为探究不同形态氮素配比对植烟土壤氮素分布、产质量的影响,以云烟87为参试品种,试验设T1(100%NO^3--N)、T2(70%NO^3--N:30%NH^4+-N)、T3(50%NO^3--N:50%NH^4+-N)、T4(30%NO^3--N:70%NH^4+-N)、T5(100%NH^4+-N)5个处理,对0~40cm土层植烟土壤不同形态无机氮分布、烟株农艺性状及产质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各处理0~2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在栽后30 d时随硝态氮施用比例增加而逐渐降低,60、75 d时,单一施用铵态氮(T5)处理硝态氮含量显著大于其他处理。栽后30、45 d,20~40cm土层土壤硝态氮含量随硝态氮施用比例的增加而增加。20~40cm土层土壤铵态氮含量生育期内与硝铵态氮施入量无明显关系。0~40cm土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在生长前期受施氮影响较大,30 d后各土层无机氮含量无明显规律。不同硝铵态氮配比对烤烟产值的影响不大,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烟碱含量、总氮含量和氯离子含量与硝铵态氮比值呈极显著负相关,总糖含量、还原糖含量和钾离子含量与硝铵态氮比值呈极显著正相关,不同形态氮配比对烤烟常规化学成分含量的影响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烤烟 不同形态氮配比 产质量
下载PDF
不同形态氮对大豆根瘤生长及固氮的影响 被引量:25
17
作者 严君 韩晓增 +2 位作者 王守宇 王树起 李晓慧 《大豆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674-677,共4页
采用框栽的培养方法,通过施用不同形态氮肥,探讨不同形态氮对大豆根瘤生长、含氮量、氮积累量以及固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氮源,对根瘤干重、数量有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了根瘤中的含氮量和氮积累量。根瘤干重及数量的变化... 采用框栽的培养方法,通过施用不同形态氮肥,探讨不同形态氮对大豆根瘤生长、含氮量、氮积累量以及固氮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形态的氮源,对根瘤干重、数量有促进作用,同时增加了根瘤中的含氮量和氮积累量。根瘤干重及数量的变化均为铵态氮(N2)>蛋白氮(N4)>硝态氮(N1)>氨基酸态氮(N3)>酰胺态氮(N5)>生物固氮(N0),其中N0处理的根瘤干重、数量最少,而N2处理的根瘤干重和数量最多。根瘤含氮量的变化为N1>N4>N5>N2>N3>N0,其中N1处理下的根瘤中的根瘤含氮量最高,N1、N4和N5各处理与N0处理间差异显著(P<5%)。而氮积累的变化为N2>N4>N1>N5>N3>N0,各处理与N0处理相比,差异极显著(P<1%),与含氮量的变化趋势略有不同。添加不同形态的氮源对根瘤固氮酶活性有抑制作用,其变化趋势为N0>N5>N3>N2>N4>N1,N0处理的固氮酶活性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瘤 固氮酶活性 不同形态氮 大豆
下载PDF
土壤速效钾含量和追施不同形态氮肥对棉花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2
18
作者 李鹏程 郑苍松 +4 位作者 孙淼 冯卫娜 邵晶晶 朱海勇 董合林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23-28,共6页
盆栽试验于2017~2018年进行,研究不同土壤速效钾含量条件下,初花期追施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6种不同速效钾含量土壤(71.1、79.7、86.8、95.5、122.6、154.1 mg·kg^(-1)),副区为... 盆栽试验于2017~2018年进行,研究不同土壤速效钾含量条件下,初花期追施铵态氮肥和硝态氮肥对棉花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区为6种不同速效钾含量土壤(71.1、79.7、86.8、95.5、122.6、154.1 mg·kg^(-1)),副区为初花期追施2种相同有效含量的不同形态氮肥(硫酸铵和硝酸钙)。结果表明,2个年度,土壤速效钾含量均显著影响了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成铃数和籽棉产量,但对单铃重无显著影响,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成铃数和籽棉产量均随土壤速效钾含量的增加呈开口向下的二次曲线增加;初花期追施硫酸铵和硝酸钙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成铃数、单铃重和单株籽棉产量均影响不显著,2017和2018年初花期追施硝酸钙比追施硫酸铵单株籽棉产量分别高5.6%和1.9%。土壤速效钾含量和初花期追施硫酸铵和硝酸钙对棉花单株干物质质量、成铃数、单铃重和单株籽棉产量的交互作用均未达到显著水平。本研究结果为不同土壤钾肥力条件下氮肥的合理施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速效钾 不同形态氮肥 棉花产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