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湖北襄阳方言中表比较义的介词“赶”
被引量:2
- 1
-
-
作者
朱莹
-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
出处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4年第4期24-27,共4页
-
文摘
"赶"字作介词表示比较义是湖北襄阳方言的一个特色。其结构形式可分为平比、差比和不及三种形式。在普通话中"赶"字没有做介词表示比较的用法,古汉语书面文献中也鲜有存在。文章认为是由"追赶、驱逐"之义引申而来。
-
关键词
湖北襄阳
方言
“赶”
-
Keywords
Xiangyang(Hubei Province)
dialet
"Gan(赶) "
-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广州方言读本》同音字汇
- 2
-
-
作者
施伟宝
-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
-
出处
《方言》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09-127,共19页
-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楚语与中国南方语言格局形成之关系研究”(23&ZD316)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战国以降楚地方言分布、接触、演变研究及数据库建设”(20BYY140)
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汉语方言被动标记的来源及演变研究”(22CYY006)的资助。
-
文摘
《广州方言读本》由美国传教士禅治文(Elijah Coleman Bridgman)编写并于1841年出版。该读本详细记录了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前后粤方言广州话的声韵调。本文归纳其声韵调,并整理出同音字汇.
-
关键词
《广州方言读本》
十九世纪
广州话
声韵调
同音字汇
-
Keywords
Chinese Chrestomathy in the Canton dialet《广州方言读本》
the 19^(th)century
Guangzhou dialect
the phonological system
the homophony syllabary
-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基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云南摩梭话活态研究
- 3
-
-
作者
陈丽梅
-
机构
云南师范大学华文学院
-
出处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99-204,共6页
-
基金
云南省哲社项目“云南宁蒗摩梭话活态保护研究”(项目编号:QN2018042)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文章基于云南摩梭人聚居的8个乡镇14个村委会20个自然村所获得的第一手调查材料,发现云南摩梭话活态可分为旺盛、活跃、保持及衰退4种类型。这4种类型的形成与摩梭人的居住环境、民族认同度、达巴文化兴衰、社会经济发展等语言生态密切相关。摩梭话活态维护,有利于语言生态和谐发展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意识。
-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云南宁蒗
摩梭话
活态现状
活态类型
-
Keywords
The consciousness of the Chinese national community
Ninglang,Yunnan
Mosuo dialet
Living status
Living type
-
分类号
H2
[语言文字—少数民族语言]
-
-
题名广西龙胜伟江苗话音系及其特点
- 4
-
-
作者
郭晓芹
-
机构
山东菏泽家政职业学院
-
出处
《柳州师专学报》
2015年第3期33-37,共5页
-
文摘
对广西龙胜伟江苗话声韵调系统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描写,同时分析了声韵调的语音特点。
-
关键词
伟江苗话
声韵调系统
语音特点
-
Keywords
Weijiang dialet
phonological system
phonological features
-
分类号
H179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龙胜伟江苗话中保留的少数民族底层语言现象分析
- 5
-
-
作者
郭晓芹
-
机构
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基础教学部
-
出处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6期42-45,共4页
-
文摘
龙胜伟江苗话在整体面貌上属于汉语方言,但仍保留了少数民族底层语言成分:语音层面有复辅音的残留;词汇既保留了少量苗瑶语底层词,也有少量壮侗语底层词;语法层面表远指的指示代词后置,程度副词"很"作状语后置。
-
关键词
伟江苗话
底层语音现象
底层词汇现象
底层语法现象
-
Keywords
Weijiang dialet
the bottom phonetics
the bottom lexicon
the bottom syntax
-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
-
题名从汉语方言形成的多元性看汉语方言研究
- 6
-
-
作者
朴炯春
-
机构
韩国鲜文大学中文系
-
出处
《保定师专学报》
2001年第1期64-66,共3页
-
文摘
汉语自古就有方言差异。汉语方言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分合变迁,其演变路线错综复杂。考察现代汉语各方言形成的历史轨迹,可以发现汉语方言的形成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元的。现代汉语各方言是独立发展与相互影响共同作用而形成的层次复杂的综合体。研究汉语方言要重视这一客观事实,采取相应的理论和方法。
-
关键词
汉语方言形成
多元性
方言研究
-
Keywords
chinese dialet
multi- layer compound
dialect study.
-
分类号
H17
[语言文字—汉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