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论狄公案故事的中西互动 被引量:20
1
作者 魏艳 《中国比较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80-92,共13页
本文讨论了围绕狄公案故事所发生的中西互动的三个阶段,即最初高罗佩于1949年将一部传统的中国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的前三十章翻译并介绍给了英语文学读者;接着,自1949年到1967年,高罗佩开始利用中国公案故事和相关素材。按... 本文讨论了围绕狄公案故事所发生的中西互动的三个阶段,即最初高罗佩于1949年将一部传统的中国公案小说《武则天四大奇案》的前三十章翻译并介绍给了英语文学读者;接着,自1949年到1967年,高罗佩开始利用中国公案故事和相关素材。按照西方侦探小说的结构套路创作狄公案故事系列;最后,中国译者自80年代起模仿宋元白话风格,将高罗佩的狄公案译成中文,以及后世作家继续创作同一题材的作品。这三个阶段构成了一个由“出1:2”、“改装”、“进口”最后再到“本土化”的文化回溯现象。通过对该现象的分析,本文探讨了中国传统公案小说和西方侦探小说这两种不同文体如何借助翻译的形式在中西文化之间穿梭“旅行”,并提出了“似曾相识”的概念.来分析中西读者在阅读狄公案中产生既熟悉又陌生的心理感受的深层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公案》 侦探小说 公案小说 荷兰高罗佩
原文传递
《狄公案》的中西流传与变异 被引量:10
2
作者 何敏 《山东外语教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04-108,共5页
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1910-1967)是荷兰伟大的汉学家与作家,他的《狄公案》系列创作在东西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狄公故事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出发,通过高罗佩的翻译进入异质文化并影响到他的创作,而后再次通过翻译... 高罗佩(Robert Van Gulik,1910-1967)是荷兰伟大的汉学家与作家,他的《狄公案》系列创作在东西方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详细分析了狄公故事从中国传统公案小说出发,通过高罗佩的翻译进入异质文化并影响到他的创作,而后再次通过翻译返销回中国本土的三个阶段。《狄公案》的流传与变异经历了起点—终点—返回起点的双向交流圆形循环过程,这是中西文化交流史上非常罕见的成功案例,反映了一种相互交流、反馈、共生与互补的关系。它代表着比较文学译介学的价值与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狄公案》 公案小说 侦探小说 高罗佩
下载PDF
侦探小说研究与文化现代性 被引量:8
3
作者 任翔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149-155,共7页
经过几代作家的开拓创新,侦探小说已不再是一种仅供读者消遣的低俗读物,而是作为一种另类经典昂首阔步于文学殿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诸多优秀批评家的目光。就欧美批评界对侦探小说新近的研究观之,有一种相当明显的趋向是:超越了形... 经过几代作家的开拓创新,侦探小说已不再是一种仅供读者消遣的低俗读物,而是作为一种另类经典昂首阔步于文学殿堂,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了诸多优秀批评家的目光。就欧美批评界对侦探小说新近的研究观之,有一种相当明显的趋向是:超越了形式主义结构批评的狭隘视野,将侦探小说的研究推向了文化研究的视域。这一趋向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侦探小说进行知识考古学的探索;二是对侦探小说与现代性关系的探索;三是对侦探小说和世俗神学关系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探小说 小说研究 文化现代性
原文传递
假作真时真亦假——清末民初第一部伪译侦探小说揭示的文化和文学现象 被引量:6
4
作者 齐金鑫 李德超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42-51,190,191,共12页
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翻译的繁荣,代表了时人对侦探小说这种“舶来品”的欢迎程度。通过研究清末民初第一部侦探小说的翻译,本文发现,从语言风格、体裁特征、叙述手法等文本内因素和文本外因素分析,该作品应属伪译之作。侦探小说这种异域文... 清末民初侦探小说翻译的繁荣,代表了时人对侦探小说这种“舶来品”的欢迎程度。通过研究清末民初第一部侦探小说的翻译,本文发现,从语言风格、体裁特征、叙述手法等文本内因素和文本外因素分析,该作品应属伪译之作。侦探小说这种异域文学体裁对于当时社会而言属于异质文化,为了能将其引入,张坤德按照传统叙述结构、以符合当时社会主流文学规范的语言,名为翻译、实为创作了这篇侦探小说。这与当今普遍认为伪译者会偏离目的语文学规范、夸大源语文本特征相冲突。本研究发现有助于我们了解伪译在中国早期传播的形式和途径,并有助于建构关于伪译这种特殊文学及文化现象的翻译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探小说翻译 伪译 文学体裁 文学规范
原文传递
图像与拟真——后现代的“美”与“真” 被引量:5
5
作者 史良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68-179,共12页
后现代时期的艺术迎来了一种异样的繁荣,艺术创作与消费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与这种普遍化的美学诉求相伴而生的庸俗化却也使艺术失去了崇高感,高雅与通俗艺术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在大众媒介的推动下,后现代社会沦为一个被图像... 后现代时期的艺术迎来了一种异样的繁荣,艺术创作与消费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然而与这种普遍化的美学诉求相伴而生的庸俗化却也使艺术失去了崇高感,高雅与通俗艺术之间的界限日趋模糊。在大众媒介的推动下,后现代社会沦为一个被图像充溢和编织的世界。这一趋势带来的问题在于,图像不再满足于充当世界的呈现载体,而是开始担当现实的生产机制。图像利用表象和幻象生产现实,将现实内化于自身之中,并最终以一种"拟真"的方式完成对整个世界的吞噬。在这一过程中,传统意义上图像与现实之间的模仿关联被颠覆,这一切均迫使美学面临重新界定自身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德语文学以其特有的批判性与反思性提供了应对后现代的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拟真 后现代性 图像时代 相对主义 侦探小说
原文传递
文本阅读与游戏体验:英美侦探小说的智力艺术 被引量:3
6
作者 萧莎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28-139,共12页
侦探小说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通俗文类,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英美侦探小说创作进入公认的"黄金时代"。阅读侦探小说是一种特别的游戏体验,该游戏的智力属性是各知... 侦探小说作为大众喜闻乐见的一种通俗文类,兴起于19世纪下半叶。20世纪上半叶,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间,英美侦探小说创作进入公认的"黄金时代"。阅读侦探小说是一种特别的游戏体验,该游戏的智力属性是各知识层读者皆趋之若鹜的原因。本文试图从文学研究的角度思考几个问题:游戏最基础最核心的部分在于规则,规则决定了游戏的趣味和精彩程度,那么,侦探小说是依据什么游戏规则构建其智力博弈空间的?侦探小说以游戏性和娱乐性招徕读者,它是否真如批评家埃德蒙·威尔逊所言,丝毫没有文学的严肃性?假如侦探小说也具有严肃的文学性,那么如何理解它与主流现实主义小说的共性和差异?侦探小说的流行具有什么样的意识形态规训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探小说 侦探游戏 娱乐性和严肃性 意识形态规训
原文传递
侦探小说中的溯因推理与观看
7
作者 苗思萌 《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48-67,共20页
侦探小说承载着现代理性精神,它通过遵循“因果链”模式,在封闭的文本装置中不断执行“排除法”程序,让扑朔迷离的事件回归“秩序”。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古典推理正是这一模式的典范。侦探推理的方法论是皮尔士的溯因推理,它的关键不是... 侦探小说承载着现代理性精神,它通过遵循“因果链”模式,在封闭的文本装置中不断执行“排除法”程序,让扑朔迷离的事件回归“秩序”。20世纪20年代兴起的古典推理正是这一模式的典范。侦探推理的方法论是皮尔士的溯因推理,它的关键不是推论的必然性,而是发现“惊奇”的可能性。“发现”是一种有“理论渗透”的观看。侦探小说中,“因果链”装置以反事实句的形式呈现了偶然事物的关联,而核心诡计往往利用反事实句前件的“相关条件”设下迷障,通过识别这一诡计,侦探得以“看到”那些被成规遮蔽的“惊奇”。随着“后期奎因问题”的提出,侦探小说的封闭性受到挑战,侦探故事不再是向着必然性进发,而是被不断发现新的“惊奇”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探小说 溯因推理 理论渗透 福尔摩斯
下载PDF
现代文明与侦探小说中的“死亡”
8
作者 聂世昌 《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68-86,共19页
在大多数侦探小说中,受害者的死亡往往在为侦探以及读者搭建了一个可以实现其智力旨趣的舞台后,被当作犯罪的剩余而遭到抛弃。尽管在故事的结尾,侦探会以“唯一真相”的名义揭示受害者死亡的经过,但这一真相毫无疑问也排除了或者遗忘了... 在大多数侦探小说中,受害者的死亡往往在为侦探以及读者搭建了一个可以实现其智力旨趣的舞台后,被当作犯罪的剩余而遭到抛弃。尽管在故事的结尾,侦探会以“唯一真相”的名义揭示受害者死亡的经过,但这一真相毫无疑问也排除了或者遗忘了死亡与独异个体的必要关联。对此,有论者认为侦探小说是败坏道德、宣扬暴力的作品,因为读者从不会由于对受害者的同情而有所触动,但在克拉考尔等左翼理论家看来,侦探小说对于死亡的态度,事实上是现代文明社会的一个症候。因此,对于侦探小说中受害者“死亡”的讨论与理解,也必须在现代文明的语境中展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侦探小说 死亡 偶然宇宙 透明社会 麦格芬
下载PDF
《嫌疑人X的献身》:推理的消解 被引量:4
9
作者 罗琳 《电影艺术》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8-60,共3页
小说改编一直是电影创作的难题,推理小说的改编尤其如此。因为推理需要逻辑和语言,而电影依靠的是动作和冲突。本文试图从"推理转化为动作"来分析《嫌疑人X的献身》在改编中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东野圭吾 推理小说 电影改编
原文传递
《武则天四大奇案》散论 被引量:4
10
作者 苏兴 《大连大学学报》 2006年第1期39-41,共3页
《武则天四大奇案》,与《龙图耳录》及其原型《龙图公案》的影响分不开。从借题抨击时政这一角度看待《武则天四大奇案》一书,它的思想价值比仅从公案侠义合流的小说角度评价,要高出一大截。该书叙述前三个案件,回环纠结,情节勾连,气氛... 《武则天四大奇案》,与《龙图耳录》及其原型《龙图公案》的影响分不开。从借题抨击时政这一角度看待《武则天四大奇案》一书,它的思想价值比仅从公案侠义合流的小说角度评价,要高出一大截。该书叙述前三个案件,回环纠结,情节勾连,气氛炽烈,较耐人寻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则天四大奇案》 公案小说 晚清小说 抨击时政
下载PDF
“反对侦探”:从吐温到菲尔斯基的一种实用主义政治思想
11
作者 高卫泉 《文化研究》 2023年第1期3-27,共25页
从马克·吐温对“福尔摩斯热”的讽刺,到芮塔·菲尔斯基对当下“侦探小说”式文学批评模式的批判,“反对侦探”成为美国思想史中的一股实用主义政治思想暗流。“侦探小说”诞生于美国,但在19世纪末招致美国思想界的反拨,与詹姆... 从马克·吐温对“福尔摩斯热”的讽刺,到芮塔·菲尔斯基对当下“侦探小说”式文学批评模式的批判,“反对侦探”成为美国思想史中的一股实用主义政治思想暗流。“侦探小说”诞生于美国,但在19世纪末招致美国思想界的反拨,与詹姆斯实用主义这一本土思想的发展密切相关;而在当下,“侦探小说”被当作高理论氛围下文学批评模式的结构性隐喻加以反拨,乃是源于菲尔斯基对博尔坦斯基法国实用主义社会学的误读。两次反拨均强调侦探式的真理探究模式忽略了对实际效果的考察,使探究或批判沦为远离人与社会现实的无意义的符号行为,但反拨本身却均陷于对美利坚民族/帝国主义意识形态予以默认的政治无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吐温 菲尔斯基 侦探小说 实用主义 帝国
下载PDF
幻影迷宫——论阿加莎·克里斯蒂小说的魅力元素 被引量:4
12
作者 崔迪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70-73,共4页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西方社会家喻户晓的侦探小说作家。随着其作品《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进入中国,其作品魅力逐渐折服了东方读者。情节上,作者创造了"最有可能的"、"最不可能的"和"圈内人&qu... 阿加莎.克里斯蒂是西方社会家喻户晓的侦探小说作家。随着其作品《尼罗河上的惨案》、《东方快车谋杀案》进入中国,其作品魅力逐渐折服了东方读者。情节上,作者创造了"最有可能的"、"最不可能的"和"圈内人"三种侦探模式;推理中,作者对犯罪心理匠心独具;表达上,作者借用暗示、民谣、谚语,渲染气氛,烘托情节;人物上,作者塑造了"红玫瑰和白雪花"两种对立的女性。所有这些也许并不都符合传统的文学评价标准,但他们确实成了克里斯蒂小说不可或缺的魅力元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克里斯蒂 侦探小说 情节 犯罪心理
下载PDF
侦探外衣里的诗心--旅美华裔作家裘小龙访谈 被引量:3
13
作者 陈璇 《长江学术》 2016年第1期5-13,共9页
在侦探小说中加入大量的中国古典以及西方现代派诗歌,是裘小龙写作的一大特色,现代诗歌翻译家与诗人的背景和身份使他的侦探小说别具一格。裘小龙不仅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陈查理(Charlie Chan)的东方形象,而且还让西方社会看到了一个... 在侦探小说中加入大量的中国古典以及西方现代派诗歌,是裘小龙写作的一大特色,现代诗歌翻译家与诗人的背景和身份使他的侦探小说别具一格。裘小龙不仅塑造了一个完全不同于陈查理(Charlie Chan)的东方形象,而且还让西方社会看到了一个更商业、更现代的中国。访谈内容主要围绕着裘小龙的诗歌和小说创作展开,即便"这不是一个写诗的年代",但是裘小龙却以独特的方式在他的侦探小说中继续着诗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诗歌 意象派 翻译 侦探小说 历史反思
下载PDF
论阿加莎·克里斯蒂侦探小说的叙事技巧 被引量:3
14
作者 潘小玉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83-86,共4页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罪案小说女王"。她的小说充满了奇妙的构思、精妙的人设和独特的背景,其独具特色的叙事技巧更是为读者所津津乐道。她原创的叙事技巧包括限制读者的视野,运用故事的凶手是故事的叙述者&... 阿加莎·克里斯蒂被誉为"举世公认的罪案小说女王"。她的小说充满了奇妙的构思、精妙的人设和独特的背景,其独具特色的叙事技巧更是为读者所津津乐道。她原创的叙事技巧包括限制读者的视野,运用故事的凶手是故事的叙述者"我"的叙事方法,还有留白设疑的叙述手段。与此同时,她还是将"暴风雪山庄"模式发扬光大的作家之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不仅增加了传统推理小说的趣味性,也突破了经典推理小说的叙事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加莎·克里斯蒂 侦探小说 悬念 叙事技巧 影响
下载PDF
虚构游戏中体验“真实的现实”——试论彼得·汉德克早期创作美学与真理观 被引量:2
15
作者 史良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1-28,共8页
彼得·汉德克的早期叙事作品以实验性和颠覆性著称。他以游戏的方式徜徉于语言与文学传统之间,不断对传统叙事形式进行革新。但不同于“为形式而形式”,汉德克的每一种叙事方式都对应着一种“真实的现实”。他以文学创作的形式,邀... 彼得·汉德克的早期叙事作品以实验性和颠覆性著称。他以游戏的方式徜徉于语言与文学传统之间,不断对传统叙事形式进行革新。但不同于“为形式而形式”,汉德克的每一种叙事方式都对应着一种“真实的现实”。他以文学创作的形式,邀请读者进入形式各异的虚构空间,使其获得对现实/真实进行体验和思考的可能。文章从汉德克的创作美学出发,分析其纷繁复杂的形式实验背后所奉行的文学理念,借以探求作品背后所蕴含的区别于绝对真理论的现代、后现代真理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彼得·汉德克 模仿论 文学游戏观 现实与虚构 真理观 侦探小说
下载PDF
《狄公探案》:早期“重访历史”类后现代小说
16
作者 袁洪庚 陈玉洪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98-108,共11页
高罗佩系列小说《狄公探案》并非西人所撰公案小说,而是一种杂糅式侦探小说,亦是启迪众多后辈作家的早期后现代小说。高罗佩以现代英美侦探小说的笔法,博采众家之长,重新演绎《武则天四大奇案》等"前文本"公案小说中的情节,... 高罗佩系列小说《狄公探案》并非西人所撰公案小说,而是一种杂糅式侦探小说,亦是启迪众多后辈作家的早期后现代小说。高罗佩以现代英美侦探小说的笔法,博采众家之长,重新演绎《武则天四大奇案》等"前文本"公案小说中的情节,淡化断案,突出探案。文本中各种"混仿"与"戏仿"技巧繁衍作为"互文"的母本中反复出现的犯罪素材,文史互证,亦虚亦实。在文本的迁徙中,以"重访历史"为指归的品格得以充分展示。这些作品以遥远时空背景中的陌生化情节迎合英文读者的猎奇心态,将前现代叙事重置于读者熟悉的当代语境中,是此后付梓的《法国中尉的女人》《玫瑰之名》等以"重访"并重塑历史为宗旨的后现代小说之预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罗佩 《狄公探案》 侦探小说 公案小说 重访历史 后现代小说
下载PDF
公案小说的精神风尚与清官文化的美学质性 被引量:2
17
作者 何世剑 《集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57-62,共6页
公案小说作为小说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明显的尚"清"、崇"法"、重"理"的精神风尚,它通过清官这一载体得以显现,从而赋予清官文化"激清扬浊"、"情法相容"、"循理而治"... 公案小说作为小说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明显的尚"清"、崇"法"、重"理"的精神风尚,它通过清官这一载体得以显现,从而赋予清官文化"激清扬浊"、"情法相容"、"循理而治"的美学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案小说 清官文化 激清扬浊 情法相容 循理而治
下载PDF
The Artistic Value of Works of Agatha Christie
18
作者 王慧 《海外英语》 2011年第11X期258-259,274,共3页
As the world-famous Queen of Crime,Agatha Christie not only won great honor for detective fiction but also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wards helping popular novels step into the palace of elegant culture.The met... As the world-famous Queen of Crime,Agatha Christie not only won great honor for detective fiction but also made a significant contribution towards helping popular novels step into the palace of elegant culture.The methods like analysis and contrast are used in this paper to analyze its unique artistic value of her detective works from the artistic technique employed and her antiheroic qualities as a feminine detective fiction writer.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tective fiction POPULAR NOVELS ARTISTIC technique anti-heroism
下载PDF
中国形象与西方想象——解码西方世界的裘小龙侦探小说热 被引量:2
19
作者 李时学 《华文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08-116,共9页
裘小龙的系列侦探小说所拥有的某种完全非西方的"中国性"契合了西方世界的需要,作品呈现的异质于西方的中国形象触动了西方读者内心某些隐秘的期待与恐惧。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小说中表述和制作的政治中国、人伦中国和诗性中国... 裘小龙的系列侦探小说所拥有的某种完全非西方的"中国性"契合了西方世界的需要,作品呈现的异质于西方的中国形象触动了西方读者内心某些隐秘的期待与恐惧。本文试图通过解读小说中表述和制作的政治中国、人伦中国和诗性中国三种中国形象,透析西方面对中国"他者"时的文化无意识心理欲求,解开裘小龙侦探小说在西方获得成功的密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形象 西方想象 裘小龙 侦探小说 成功密码
下载PDF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中的“真相” 被引量:2
20
作者 袁洪庚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132-141,共10页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作《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以一起凶杀案的始末激发读者的解读欲望。作者在侦探小说叙事模式内杂糅式地纳入其他文体,探究民间习俗、性别、种族、贫富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种种当代社会文化问题,其实质是现代人的生... 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名作《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以一起凶杀案的始末激发读者的解读欲望。作者在侦探小说叙事模式内杂糅式地纳入其他文体,探究民间习俗、性别、种族、贫富等方面的差异造成的种种当代社会文化问题,其实质是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貌似明朗的案情引发一系列次生神秘事件,迫使读者重构与惨案有关却无法证实的“真相”。作品的古典悲剧丰富内涵在这一现代叙事的“化石”中以反讽、戏仿等方式呈现,跌宕起伏的情节中一系列发现与突转不仅带来阅读快感,亦令读者思索劫难之后的幸存者在残酷无情的世间如何生活下去这一本体论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克斯 《一桩事先张扬的凶杀案》 侦探小说 悲剧性 心理现实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