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封闭负压引流治疗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33
1
作者 王冰 刘宁宁 龚忠诚 《口腔医学研究》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2-157,共6页
目的:回顾性分析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探究合适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4月在我院颌面外科收治的咽旁间隙感染和纵隔感染患者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6~75岁,中... 目的:回顾性分析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探究合适的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1月~2018年4月在我院颌面外科收治的咽旁间隙感染和纵隔感染患者共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16~75岁,中位数年龄为54岁,应用封闭负压引流持续治疗。结果:重度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12例,极重度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6例,17例患者共有62个并发症,8例患者伴有系统性疾病,脓肿在入院后中位数6.125 h切开,植入封闭负压引流,多学科联合治疗,早期经验性抗生素对症支持治疗后,所有患者均好转,无死亡病例。结论:严重的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须准确诊断,早期切开,多学科支持联合治疗,封闭负压引流植入后脓液引流效果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 负压封闭引流 颈深部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下载PDF
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多学科协作诊疗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18
2
作者 郑宏雨 李紫璇 +5 位作者 牛志兴 苏蕾 赵军方 孙明磊 韩新光 孙强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52-957,共6页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策略及经验。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6例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对患者的...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诊疗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策略及经验。方法纳入2011年7月至2019年7月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口腔颌面外科收治的36例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对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患者性别、年龄、入院时症状、感染来源、术前及术后评估指标、多学科协作诊疗策略及预后等。结果36例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0例,年龄(51.6±17.6)岁(8~80岁),就诊前病程为(8.9±8.4)d(2~30 d)。患者均以颌面颈部肿胀、疼痛为主诉入院,其中牙源性感染占39%(14/36),咽喉口底肿胀疼痛者占25%(9/36),不明原因颌面肿胀者占36%(13/36)。28例患者行手术治疗,8例患者因全身合并症多不能耐受手术;治愈26例(72%),死亡10例(28%)。经手术为主的多学科协作诊疗患者术后各研究时间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较入院时均显著降低(P<0.05),患者住院时长与入院时C反应蛋白(r=0.545,P<0.05)、降钙素原水平(r=0.504,P<0.05)均呈正相关关系。经手术为主的多学科联合治疗患者生存率(26/28)显著好于未行手术患者(0/8)(P<0.01)。结论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病情危重,多学科协作诊疗对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C反应蛋白及降钙素原水平的监测可以有效地观察患者病情变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口腔颌面部及颈部多间隙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多学科协作诊疗
原文传递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11
3
作者 罗立峰 曹万英 +1 位作者 程庆书 周勇安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43-47,共5页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NM)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为临床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9年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诊治的8例DN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例;中位年龄49.5(21~98)岁。依据患...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NM)患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为临床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和治愈率提供依据。方法回顾分析2006~2009年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诊治的8例DNM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女1例;中位年龄49.5(21~98)岁。依据患者临床表现,颈、胸部CT扫描特征和分泌物细菌培养结果确诊。其中牙源性感染6例,合并糖尿病6例。治疗方法包括积极抗感染和手术切开引流等。本组患者仅行颈部切开、引流术2例,开胸手术5例,胸腔镜手术1例。结果痊愈6例,死亡2例,其中1例死于心功能衰竭,1例死于颈部血管破裂出血。细菌培养混合感染者6例,其中需氧菌和厌氧菌混合感染者4例。手术时间平均75.6 min,术中平均引流脓液量318.7 ml,平均住院时间18 d。6例生存患者随访6个月,生活质量提高。结论患者病史、症状和体征,颈、胸部CT检查和分泌物细菌培养是确诊DNM的有效方法。早期、足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根据CT分型采取个体化的切开引流,有效处理糖尿病等合并症和支持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外科引流
原文传递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诊治的回顾性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石嘉俪 王颖 +3 位作者 周争 邓星程 刘君 李吉平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1期78-83,共6页
目的探讨颈部坏死性筋膜炎(cervical necrotizing fasciitis,CNF)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外科医生对坏死性筋膜炎的认知度。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耳鼻咽喉科2011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颈... 目的探讨颈部坏死性筋膜炎(cervical necrotizing fasciitis,CNF)的病因、诊断和治疗,从而提高外科医生对坏死性筋膜炎的认知度。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耳鼻咽喉科2011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临床资料完整的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患者16例,所有患者在入院后接受紧急手术,其中10例患者接受了1次清创手术,6例患者接受了两次以上的清创手术,10例患者进行了气管切开术。结果 16例患者经手术及药物治疗均痊愈。其中3例合并糖尿病患者并发下行坏死性纵隔炎,经颈部清创术联合胸腔镜手术及药物治疗均痊愈;10例进行了气管切开术的患者出院前气管套管均拔除,均无气管狭窄等并发症。所有患者平均住院时间32 d,出院后随访3个月,无复发,情况良好。结论颈部坏死性筋膜炎是病情凶险、发展迅速、死亡率较高的颈部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彻底清创、联合应用敏感抗生素及配合全身支持治疗是诊治的关键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 下行坏死性纵隔炎 感染 清创
下载PDF
Negative pressure catheter drainage and jejunal feeding for 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 by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a retrospective study 被引量:6
5
作者 Gang Wu Meipan Yin +6 位作者 Yi Fang Gang Liu Yonggang Luo Weihong Xie Yaozhang Dai Jin Shi Xinwei Han 《Journal of Interventional Medicine》 2018年第2期106-111,共6页
Purpose: 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 is a lethal and acute suppurative disease. This report aimed to summarize our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DNM with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catheter drainage a... Purpose: 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 is a lethal and acute suppurative disease. This report aimed to summarize our experience in the treatment of DNM with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catheter drainage and transnasal jejunal feeding by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 Materials and Methods: W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 relevant clinical data of patients with DNM who underwent continuous negative pressure catheter drainage and transnasal jejunal feeding. All drainage catheters and jejunal feeding tubes were inserte d by interventional techniques. Results: In total, 21 patients were diagnosed with DNM by esophag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CT). Catheters for the drainage of mediastinal abscesses as well as transnasal jejunal feeding tubes were successfully placed in all patients, indicating a 100% success rate. Of all patients, 13 underwent insertion of abscess drainage catheters through percutaneous puncture under DynaCT guidance, while eight had drainage catheter insertion through fistula orifices in the posterior nasopharyngeal wall or esophagus under fluoroscopic guidance. In total, 26 drainage tubes were inserted. One patient with diabetes died of sepsis and diabetic ketoacidosis 5 days postoperatively, while the remaining 20 patients showed good recovery with successful removal of the drainage catheters. Durations of catheterization were 45.2±50.44 days. The overall clinical success rate was 95.2%. Conclusion: The above described methods are non-surgical, minimally invasive and efficacious, and may be alternative therapeutic tools for patients who are not eligible for surgical operation, have a high postoperative risk, or are more likely to choose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 drainage INTERVENTIONAL RADIOLOGY Intensive care
下载PDF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一项基于我国近10年已发表数据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晨曦 赵冉冉 +4 位作者 孙清超 龚忠诚 刘慧 张维娜 丁明超 《口腔疾病防治》 2024年第2期123-130,共8页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临床特征、诊治策略、预后,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DNM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我国已发表的DNM文献(2012年6月至2023年6月)并进行全面回顾评估,分析DNM感染原...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临床特征、诊治策略、预后,为早期诊断、及时治疗DNM提供参考。方法计算机检索我国已发表的DNM文献(2012年6月至2023年6月)并进行全面回顾评估,分析DNM感染原因、致病微生物、主要症状、合并症、治疗方法等。结果共检索到781例DNM病例,平均年龄(52.97±5.64)岁,其中554例男性,227例女性。牙源性感染来源、扁桃体和咽喉脓肿、唾液腺炎、上呼吸道感染、异物损伤或医源性创伤操作是DNM常见病因的来源,其中牙源性感染来源最多见。链球菌属(n=217)和葡萄球菌属(n=82)是感染灶最常分离得到的菌群,其次是肺炎克雷伯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为59例)。有69.4%(542/781)的DNM患者存在各种合并症,其中超过1/3的患者(n=185)患有糖尿病。碳青霉烯类是治疗DNM最广泛应用的抗生素,万古霉素则是最多的联合用药选择。纵隔引流方法变化多样,但最佳方案尚存争议。本研究发现,72例DNM患者接受了电视辅助胸腔镜/纵隔镜手术引流,22例患者经皮穿刺引流,30例患者单独采用经颈平行入路引流,40例患者进行了开胸手术,617例根据感染病灶具体部位选择相应联合术式进行外科引流。781例DNM患者总死亡率为11.2%。结论DNM最有效的诊治措施为保持高度的临床警觉,及时采取充分的外科引流,并进行重症监护,包括血流动力学监测和营养支持以及必要多次的计算机断层扫描检查、全身抗生素联合用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感染 腺源性感染 口腔颌面部多间隙感染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回顾性分析 循证医学
下载PDF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6
7
作者 罗立峰 程庆书 《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 CAS 2009年第5期392-395,共4页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是由牙源性或颈部感染沿颈筋膜扩散侵及纵隔所致的急性纵隔炎,其临床特点为发病罕见、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和病死率高,发病过程与颈、纵隔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可降低病死率,胸部CT检查...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是由牙源性或颈部感染沿颈筋膜扩散侵及纵隔所致的急性纵隔炎,其临床特点为发病罕见、病情危重、进展迅速和病死率高,发病过程与颈、纵隔的解剖生理特点有密切的关系。早期诊断和有效的治疗可降低病死率,胸部CT检查是早期诊断该病的有效方法;早期、足量应用广谱抗生素,根据胸部CT分型采取个体化的及时切开引流、冲洗,彻底清除坏死组织是降低病死率的有效手段,必要时应会同各有关科室,如口腔、头颈外科、胸外科、重症监护、感染科等协同处理治疗;同时对易导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发生和恶化的原有全身系统性疾病,如糖尿病以及体质不良者,应加以关注和治疗,以降低致死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治疗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 外科引流
下载PDF
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总结 被引量:6
8
作者 童永青 陈申国 +3 位作者 戴杰 施更生 叶中瑞 朱蔚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1期56-59,共4页
目的:总结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了5例牙源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54.6岁。病因分析,下颌智齿冠周炎3例,上... 目的:总结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表现、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以提高该病的早期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回顾分析了5例牙源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资料,男2例.女3例.平均年龄54.6岁。病因分析,下颌智齿冠周炎3例,上、下颌磨牙根尖脓肿各1例。均据临床表现、脓液细菌培养、CT等检查明确诊断。积极采用经颈或联合颈胸手术切开引流,其中经颈切开引流3例,应用胸腔镜行胸部引流2例。同时进行全身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结果:5例患者经及时手术和药物治疗,出院前复查胸部CT,显示纵隔恢复正常,均痊愈出院.住院时间23~51d,平均29.2d。结论: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病情发展迅速.早期确诊、及时切开引流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外科引流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负压封闭引流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9
作者 赵冉冉 李晨曦 +1 位作者 热孜万古丽·亚森 龚忠诚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4年第2期153-157,共5页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7月—2023年7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采用负压... 目的:探讨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2014年7月—2023年7月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53例DNM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53例患者中,3例放弃治疗,1例死亡,其余患者均治愈出院。平均住院天数(25.3±13.75)d,VSD平均放置时间(16.15±8.22)d,ICU平均监护时间(12.02±11.56)d,平均更换VSD次数(1.57±1.32)次。患有糖尿病患者与血糖正常患者的住院天数、ICU监护时间、VSD使用时长、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总费用,入院时中性粒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数比值(N/L值)、白介素6(IL-6)及D-二聚体(D-D)值均有显著差异。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在颌面颈部间隙感染致下行性纵隔炎的治疗中创伤小,能促进炎症吸收,减轻患者病程中换药的痛苦,对于感染至前下纵隔及全纵隔的病例,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或纵隔切开引流,效果肯定,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糖尿病
下载PDF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临床诊疗及预后分析 被引量:1
10
作者 蔺栋鹏 王买全 +4 位作者 侯明 彭利伟 魏文静 王广科 王永功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65-571,共7页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诊疗的22例DNM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29~79岁。患者...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临床特点、治疗经验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在河南省人民医院诊疗的22例DNM患者资料,其中男性16例,女性6例,年龄29~79岁。患者入院后均行颌面颈胸CT连续扫描,急诊行切开引流,颈部切口使用持续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根据预后分为治愈组和死亡组,分析预后影响因素。采用SPSS 25.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主诉以吞咽困难(45.5%,10/22)和呼吸困难(50.0%,11/22)为主;牙源性感染占45.5%(10/22),口咽源性感染占54.5%(12/22)。治愈组16例,死亡组6例,总死亡率为27.3%;DNMⅠ型死亡率为16.7%,Ⅱ型死亡率为40.0%。与治愈组相比,死亡组中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感染性休克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2组中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和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Ⅱ,APACHEⅡ)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0.43(137.64)ng/ml比2.92(6.33)ng/ml,M(IQR),Z=3.023,P<0.05;(16.10±2.40)分比(6.75±3.19)分,xˉ±s,t=6.524,P<0.05]。结论:DNM罕见、病死率高,感染性休克、PCT值与APACHEⅡ评分增高、合并糖尿病、冠心病是DNM患者预后不良的因素。尽早切开引流与VSD技术联合使用是治疗DNM的一种较好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负压封闭引流 预后
原文传递
负压引流联合胸腔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11
作者 杨学明 李玲 +3 位作者 丁国文 刘竞 徐蓓 高继宾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5期308-313,共6页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诊疗经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 目的:总结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诊疗经历,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于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及口腔科治疗的3例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伴DNM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共3例患者,男性2例,女性1例,年龄41~53岁,经颌面颈胸部CT检查确诊,均在全麻下行颈部切开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颈部VSD装置于术后1周左右在全身麻醉下取出,胸腔闭式引流管置管约36 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48 d(44~57 d),术后随访33~50个月,感染未复发。结论:VSD联合胸腔镜下闭式引流治疗颌面颈部多间隙感染合并DNM,引流效果可靠、手术创伤小,患者满意,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负压封闭引流 胸腔镜 多间隙感染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下载PDF
70例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临床分析 被引量:4
12
作者 夏韫晖 曲禄瑶 +5 位作者 梁翔 姜滨 钱文涛 蔡协艺 张伟杰 管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171-175,共5页
目的 :分析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收集、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来源、临床... 目的 :分析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的临床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收治的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收集、分析患者的一般资料、感染来源、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细菌培养、治疗和预后。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70例患者中,男57例,女13例,平均年龄57.8±11.42岁。主要的发病来源为下颌前磨牙及第一、第二磨牙(38.6%)。根尖周炎是最常见的牙源性感染的病因。治疗包括抗生素和经颈部纵隔引流(63例)、胸廓切开术(7例)。死亡率为5.7%。影响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为发生并发症(P<0.005)和严重脓毒症或败血性休克(P<0.002)。结论:成功治疗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关键是对疑似症状的迅速诊断、快速CT扫描和彻底的纵隔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源性感染 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纵隔引流
下载PDF
111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诊断与治疗 被引量:4
13
作者 曲禄瑶 姜滨 +4 位作者 钱文涛 蔡协艺 张伟杰 梁翔 管欣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60-63,共4页
目的 :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治的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病例,总结其性别、年龄、合并症、感染源、影... 目的 :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 ,以降低该病的死亡率。方法 :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6年10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诊治的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病例,总结其性别、年龄、合并症、感染源、影像学检查结果、细菌学检查结果、治疗手段和治疗结果。结果:共收集111例患者,平均年龄56.6±12.5岁,男女比为5.9:1。主要感染源为牙源性感染,其次为腺源性感染。52例(46.8%)患者有合并症,其中以Ⅱ型糖尿病最常见。所有患者均行颈胸部CT检查。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所有患者均行全身抗感染治疗和颈部切开排脓,106例患者经颈部切口行上纵隔引流,9例行开胸手术清创引流。死亡率为6.3%。结论:胸部CT检查是早期诊断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有效手段。早期诊断、有效的抗菌治疗、充分的切口引流及全身支持治疗是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纵隔引流 胸廓切开术 牙源性感染
下载PDF
严重和复杂颈深部间隙感染治疗的思考
14
作者 宿嘉宣 余志坚 +2 位作者 郭杰峰 罗彬 谢民强 《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5期81-86,共6页
目的近年来颈深部间隙感染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有时治疗十分棘手,本文通过复杂病例的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再认识和治疗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7例严重和复杂颈深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 目的近年来颈深部间隙感染的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有时治疗十分棘手,本文通过复杂病例的分析以提高临床医生对本病的再认识和治疗选择。方法回顾分析2018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7例严重和复杂颈深部间隙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7例患者中男5例,女2例;年龄40~72岁,平均年龄56.86岁,其中大于50岁5例,小于50岁2例。4例患者合并糖尿病,感染部位以咽旁隙(6例)多见,其次是下颌下间隙(5例)和气管前间隙(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手术和抗生素治疗,其中5例颈侧切开包括2例颈胸联合切开引流,1例口内切开引流,1例经皮纵隔穿刺引流,1例气管切开。所有患者均治愈。最常见并发症是低蛋白血症(4例),其次是下行坏死性纵隔炎(3例)。结论复杂颈深部间隙感染多见于老年男性和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是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关键,针对不同部位的感染,采用个体化治疗有助于缩短病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深部 间隙 细菌感染 咽旁隙 下行坏死性纵隔炎
下载PDF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临床特征、诊断及治疗 被引量:2
15
作者 杨震 欧阳询 +3 位作者 钟渝巍 张震 李旭 刘鑫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5-248,共4页
目的总结颈部坏死性筋膜炎(CNF)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NM)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CNF伴DNM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6例均早期行颈部清创引流,其中2例行胸腔镜... 目的总结颈部坏死性筋膜炎(CNF)伴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NM)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2020年5月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例CNF伴DNM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6例均早期行颈部清创引流,其中2例行胸腔镜纵隔切开引流术,1例行胸壁清创术;5例患者因气管压迫引起呼吸困难行气管切开。术后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使用抗菌药物,继续抗感染、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每日冲洗伤口,加强换药,2例术后分别再清创1次及4次。6例患者病程中均有发热,并出现颈胸部症状,进展迅速,感染指标降钙素原(PCT)及C反应蛋白(CRP)均较高,颈胸部CT可见颈部多发蜂窝状积气影(“气泡征”),并延伸至纵隔。3例治愈,3例死亡。治愈病例随访1~4年未见复发。结论颈胸部CT“气泡征”是早期诊断CNF伴DNM的“金标准”,救治关键在于早期诊断及尽早手术清创引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部坏死性筋膜炎 坏死性纵隔炎 气泡征 清创引流
下载PDF
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治疗及护理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莉 胡敏 董红革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499-503,共5页
目的:总结牙源性感染累及前纵隔的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护理经验。方法:14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5岁).均为牙源性感染。其中,前上纵隔感染9例,整个前纵隔感染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 目的:总结牙源性感染累及前纵隔的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护理经验。方法:14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患者(年龄30,70岁.平均年龄45岁).均为牙源性感染。其中,前上纵隔感染9例,整个前纵隔感染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心理护理、呼吸道护理.同时加强营养支持.积极治疗及控制基础疾病;术后根据引流管位置,做好双套管冲洗及胸腔冲洗.确保引流通畅。结果:除1例患者早期因感染性休克死亡外,其余患者均痊愈,死亡率为8.3%,发生肺部感染6例.ARDS2例,肾功能不全1例。结论: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需根据感染的部位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通畅的引流及科学的呼吸道护理.是控制病情发展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清创 引流 护理
下载PDF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诊疗进展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晗懿 石欢 郑凌艳 《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2年第1期64-67,共4页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ortizing mediastinitis,DNM)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重症并发症,最常见的病因为牙源性感染和咽部感染,当感染沿着颈部间隙扩散至纵隔时,临床表现为颌面部肿胀,颈胸部发红、肿胀,呼吸困难等。DNM的早期诊...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descending necortizing mediastinitis,DNM)是口腔颌面部感染的重症并发症,最常见的病因为牙源性感染和咽部感染,当感染沿着颈部间隙扩散至纵隔时,临床表现为颌面部肿胀,颈胸部发红、肿胀,呼吸困难等。DNM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可有效降低死亡率。目前,DNM的治疗尚无标准化的通用指南,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多为外科手术清创引流联合抗生素治疗。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有关DNM诊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颌面部间隙感染 清创引流
下载PDF
26例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的CT影像学特点分析 被引量:2
18
作者 管欣 梁析 +3 位作者 梁翔 王峰 郭翔 周耀东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14年第5期470-474,共5页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26例牙源性DNM患者进行颈部和胸部扫描,描述感染的部位、范围、扩散途径等影像学特征。结果:DNM的CT影像表现为脓肿... 目的:探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descending necrotizing mediastinitis,DNM)的CT影像学特点。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对26例牙源性DNM患者进行颈部和胸部扫描,描述感染的部位、范围、扩散途径等影像学特征。结果:DNM的CT影像表现为脓肿、非包裹性积液和积气。26例患者均出现颈部多间隙感染。其中,18例咽喉部肿胀、移位。颈部均为皮下组织蜂窝织炎和(或)深筋膜间隙感染。气管间隙、颈动脉间隙、椎前间隙是炎症向下扩散的通道。胸部前上纵隔感染11例,前纵隔感染4例,后纵隔脓肿4例,全纵隔感染7例。依据CT影像,采取不同清创引流方法,全组死亡1例,死亡率为3.8%。结论:头颈、胸部增强CT扫描对DNM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还可为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 CT影像 筋膜间隙感染
下载PDF
2种早期预警评分方法对牙源性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患者病情及风险的评估比较 被引量:1
19
作者 李莉 沈萍 +2 位作者 季萍萍 杨志胤 侯黎莉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CAS 2021年第2期146-150,共5页
目的:比较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与修正MEWS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胸外科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5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 目的:比较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odified early warning score,MEWS)与修正MEWS在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胸外科2018年7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5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患者是否发展为重症作为观察指标,分别用MEWS与修正MEWS对患者进行评估,比较2种评分方法评估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灵敏度及特异度。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种评分表在对患者疾病严重程度的预测能力上均具有中等程度的分辨度,修正MEWS评分显著高于MEWS评分(Z=2.257,P=0.024),MEW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69(95%<:CI:0.538~0.800,P=0.023),修正MEWS的KOC曲线下面积为0.818(95%CI:0.718~0.917,P=0.000).结论:修正MEWS能更有效地反映患者人院时病情危重程度,有利于医护人员早期发现患者潜在的病情风险,及时做好应急处置,保证护理安全,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修正改良早期预警评分 预警评分值
下载PDF
Ⅰ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两种手术方式疗效分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周振强 辛五群 +4 位作者 赵璞 刘青锋 董冠中 汤金星 何苡 《重庆医学》 CAS 2020年第6期942-945,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治疗Ⅰ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河南大学人民医院采取颈纵隔脓肿切开引流术(A组)及颈部联合胸腔镜下纵隔脓肿切开引流术(B组)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Ⅰ型下行性纵隔炎患者各30... 目的对比分析治疗Ⅰ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的最佳手术方式。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河南大学人民医院采取颈纵隔脓肿切开引流术(A组)及颈部联合胸腔镜下纵隔脓肿切开引流术(B组)两种手术方式治疗的Ⅰ型下行性纵隔炎患者各30例,研究手术预后。结果A组死亡2例、再次手术者9例,B组死亡1例,再次手术者2例,B组再次手术率低于A组、平均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年龄、病死率、手术切口缝合时间、体质量指数(BMI)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部联合胸腔镜下纵隔脓肿切开引流术治疗Ⅰ型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再次手术率低、住院时间短、预后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行性坏死性纵隔炎 颈部切开纵隔引流 电视胸腔镜手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