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6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利血平抑郁模型的剂量探讨 被引量:23
1
作者 冯飞 许崇涛 《汕头大学医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223-225,共3页
目的:建立利血平抑郁模型的合适剂量,观察不同剂量利血平对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腹腔注射利血平2、4、6mg/kg)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溶剂),于注射后1h通过开场实验评价大鼠自发活动的改变。结果... 目的:建立利血平抑郁模型的合适剂量,观察不同剂量利血平对大鼠自发活动的影响。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腹腔注射利血平2、4、6mg/kg)和对照组(腹腔注射相同体积的溶剂),于注射后1h通过开场实验评价大鼠自发活动的改变。结果:腹腔注射利血平(2、4、6mg/kg)可引起大鼠抑郁样行为;4mg/kg组抑郁样行为与2mg/kg组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与6mg/kg组比无统计学意义;行为改变(48-72h)可随利血平剂量的增加而减少,继续增加剂量则呈现出一种平台样变化。结论:利血平能引起大鼠抑郁样行为,4mg/kg为制造抑郁模型较为合适的剂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血平 抑郁样行为 自发活动
下载PDF
自愿转轮运动对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脑组织神经Y肽及中央杏仁核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7
2
作者 崔建梅 苏晓云 +1 位作者 王昕 贺继平 《体育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5-22,共8页
目的:观察4周自愿转轮运动对慢性应激致抑郁大鼠抑郁样行为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神经Y肽(neuropeptide Y,NPY)及血浆皮质醇(Cort)含量和中央杏仁核(central amygdala,CeA)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模... 目的:观察4周自愿转轮运动对慢性应激致抑郁大鼠抑郁样行为及空间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神经Y肽(neuropeptide Y,NPY)及血浆皮质醇(Cort)含量和中央杏仁核(central amygdala,CeA)nNOS表达的影响。方法:45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应激模型组及应激运动组,应激模型组及应激运动组大鼠建立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chronic unpredictable mild stress,CUMS)抑郁模型,同时,应激运动组大鼠进行4周自愿转轮运动。运动及应激结束后通过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及八臂迷宫实验等方法测试大鼠行为学指标变化,放射免疫法测试大鼠脑组织NPY及血浆Cort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CeA区nNOS神经元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应激致抑郁大鼠糖水摄入量及糖水偏爱百分比均显著减少,强迫游泳实验中大鼠不动时间延长,八臂迷宫实验中应激大鼠完成八臂迷宫时间显著延长,工作记忆错误次数、参考记忆错误次数及总记忆错误次数均显著增加;应激大鼠肾上腺指数及血浆Cort水平显著升高,脑组织NPY水平下降、中央杏仁核nNOS表达显著增强;而长期自愿转轮运动可以显著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及学习记忆能力,脑组织NPY水平升高、肾上腺指数及血浆Cort水平下降,CeA区nNOS表达减弱。结论:自愿转轮运动可以改善抑郁模型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增强大鼠学习记忆能力,机理可能与长期自愿转轮运动增加抑郁大鼠脑组织NPY水平、降低血浆Cort水平及减弱CeA区nNOS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愿转轮运动 抑郁大鼠 学习记忆 抑郁行为 神经Y肽 血浆皮质醇 一氧化氮合酶 动物实验
下载PDF
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桂琴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7年第11期1630-1633,共4页
目的:探讨基于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 目的:探讨基于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对住院抑郁症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抑郁症患者102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基于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自杀态度问卷(QSA)评分、自杀行为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对自杀者的态度、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对安乐死的态度等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4.616~8.612,P<0.05);有悲观厌世言行及服药、自缢、撞墙、割脉等自杀行为总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141,5.132;P<0.05)。结论:基于自杀风险评估的分层护理干预有助于减小住院抑郁症患者的自杀风险,降低自杀行为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杀风险评估 分层护理干预 抑郁症患者 自杀行为
下载PDF
电针督脉和膀胱经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及海马NSE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4
作者 卓缘圆 皮敏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2年第4期833-835,共3页
目的:观察电针督脉经穴(百会、神庭)加膀胱经穴(心俞、肝俞)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和海马NSE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笼饲养制作大鼠抑郁症模型,用旷场法进行行为学测定以及计算大鼠糖水消耗量,并运用免疫... 目的:观察电针督脉经穴(百会、神庭)加膀胱经穴(心俞、肝俞)对实验性抑郁症大鼠行为学和海马NSE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应激结合孤笼饲养制作大鼠抑郁症模型,用旷场法进行行为学测定以及计算大鼠糖水消耗量,并运用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对抑郁症大鼠海马NSE阳性细胞表达数量的影响。结果:电针督脉加膀胱经穴可显著改善抑郁症大鼠的体重增加迟缓,糖水消耗增多,行为学评分升高,使抑郁症大鼠海马CA1、CA3区及齿状回(DG)神经元数目显著增加。结论:针刺督脉加膀胱经穴可以使抑郁大鼠活动增多、快感增加、体重增加,减轻海马神经元的损伤,从而促进大鼠抑郁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针 督脉 膀胱经 抑郁症 行为 NSE
下载PDF
柴胡白芍提取液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3
5
作者 张蕾 牟翔宇 +3 位作者 孙鹏 于洋 郜彦鑫 郭英慧 《医学研究杂志》 2019年第9期49-52,共4页
目的观察柴胡与白芍提取液合用对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是否具有改善作用,以期为研发抗抑郁新药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将150只雄性C57BL/6小鼠均分为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悬尾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和强迫游泳实验(tail sus... 目的观察柴胡与白芍提取液合用对小鼠的抑郁样行为是否具有改善作用,以期为研发抗抑郁新药提供实验支持。方法将150只雄性C57BL/6小鼠均分为旷场实验(open field test,OFT)、悬尾实验(forced swimming test,FST)和强迫游泳实验(tail suspension test,TST)3个实验,每个实验设计50只小鼠,每个实验设计分别分为5组,空白对照(control)组、氟西汀组、柴芍高剂量组、柴芍中剂量组、柴芍低剂量组,分别灌胃,给药7天后进行旷场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和悬尾实验,检测柴胡白芍提取液对小鼠抑郁样行为的影响。结果旷场实验中,柴芍高剂量组与柴芍低剂量组对比空白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柴芍中剂量组与氟西汀组可明显增加小鼠的中央区停留时间(P<0.05)。悬尾实验中,柴芍高、中、低剂量组对比空白组可明显缩短小鼠悬尾不动时间(P<0.05)。强迫游泳实验中,柴芍高、中、低剂量组对比空白组可明显缩短小鼠游泳不动时间(P<0.05)。结论柴胡白芍提取液合用对小鼠抑郁样行为具有较为明显的改善作用,但其具体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 白芍 抑郁样行为 小鼠 影响
下载PDF
帕罗西汀片对抑郁症大鼠模型抑郁行为的改善效果及相关作用机制分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松 张江涛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770-772,共3页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片对抑郁症大鼠模型抑郁行为的改善效果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各20只。模型组及实验组以孤养结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构建抑郁症大鼠模型,对照组则正常饲养。建模... 目的研究帕罗西汀片对抑郁症大鼠模型抑郁行为的改善效果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各20只。模型组及实验组以孤养结合慢性轻度不可预见刺激构建抑郁症大鼠模型,对照组则正常饲养。建模期间实验组灌胃帕罗西汀1. 8 mg·kg^(-1),qd,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等量0. 9%NaCl,均连续给药3周。Open-field实验及Morris水迷宫测试检分别检测大鼠抑郁行为及记忆,学习能力改善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海马CA3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酪氨酸激酶受体B(TrkB)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对照组,模型组和实验组大鼠自主活动次数分别为(35. 74±9. 38),(6. 57±2. 03),(18. 79±5. 42)次,不动时间分别为(13. 04±7. 12) s,(46. 92±8. 59) s,(20. 51±6. 73) s,定位航行实验第4 d潜伏期分别为(17. 96±2. 15),(24. 68±1. 99),(16. 79±1. 96) s,穿台次数分别为(12. 46±2. 87),(5. 11±2. 34),(9. 36±1. 98)次。对照组,模型组及实验组大鼠海马CA3区BDNF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58. 46±7. 94)%,(32. 17±8. 01)%,(47. 56±7. 62)%; TrkB蛋白阳性细胞百分比分别为(39. 15±6. 23)%,(18. 07±5. 97)%,(33. 46±5. 4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帕罗西汀片可有效改善抑郁症大鼠抑郁症状,提高其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海马CA3区BDNF,TrkB蛋白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帕罗西汀片 抑郁行为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酪氨酸激酶受体B
原文传递
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抑郁行为的关系 被引量:12
7
作者 刘国艳 陈玮玮 陈圆圆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502-505,共4页
目的 探索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抑郁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幼儿园1 311名4~6岁幼儿的母亲进行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CBCL,4~16岁)和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调查后,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 目的 探索父母婚姻质量与幼儿抑郁行为的关系.方法 采用整群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深圳市幼儿园1 311名4~6岁幼儿的母亲进行儿童行为量表(父母问卷)(CBCL,4~16岁)和中国人婚姻质量问卷调查后,用SPSS统计软件包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①1311名幼儿中,抑郁行为问题检出率为3.28% (43/1311),不同性别幼儿抑郁行为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860,p>0.05),不同年龄段幼儿抑郁行为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146,P<0.01),且随年龄增长,幼儿抑郁行为问题不断增多;②行为发展正常的幼儿,其父母的婚姻质量总分[(63.65±14.86)分]及其体现婚姻质量的性格相容[(6.03±1.49)分]、夫妻交流[(6.04±1.48)分]及家庭角色[(6.03±1.48)分]等10项指标均好于存在抑郁行为幼儿的父母,两组幼儿父母的婚姻质量总分(t=4.415,P<0.05)及其夫妻交流(t=4.891,P<0.05)、化解冲突(t=4.229,P<0.05)和业余活动(t=4.084,P<0.05)等10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父母婚姻质量与不同年龄段幼儿抑郁行为偏异发生率均呈负相关(r=-0.070-0.352),父母婚姻质量越好,幼儿抑郁行为发生率越低,且父母婚姻质量对低龄幼儿的影响更为显著;④体现婚姻质量的指标中,夫妻交流(B=-0.318,P<0.01)和子女与婚姻(B=-0.275,P<0.01)两个指标对幼儿抑郁行为问题有预测作用.结论 改善父母婚姻质量,造就优良的家庭精神环境,对减少儿童抑郁问题行为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 抑郁行为 父母婚姻质量
原文传递
上海市自愿咨询检测门诊男男性行为者的抑郁症状及相关因素 被引量:10
8
作者 谢言 刘瑛 杨咏梅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248-1251,共4页
目的了解上海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就诊的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5年3~8月对上海市2个艾滋病VCT门诊就诊... 目的了解上海市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oluntary counseling and testing,VCT)门诊就诊的男男性行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抑郁症状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设计,于2015年3~8月对上海市2个艾滋病VCT门诊就诊的MSM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共调查738名MSM,抑郁症状检出率为38.8%(286/73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童年目睹家庭内躯体暴力(OR=1.80,95%CI:1.23~2.63,P=0.002)、不清楚性伴是否被诊断HIV(OR=1.70,95%CI:1.20~2.40,P=0.003)或性伴已被诊断HIV(OR=1.86,95%CI:1.07~3.24,P=0.028)的MSM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偏高;而年龄≥46岁(OR=0.13,95%CI:0.04~0.43,P=0.001)、性角色为“1”(OR=0.56,95%CI:0.39~0.82,P=0.003)、目前有固定男性性伴(OR=0.58,95%CI:0.42~0.80,P=0.001)的MSM出现抑郁症状的风险偏低。结论上海市VCT门诊MSM抑郁症状检出率高,建议将抑郁症状筛查加入VCT门诊服务并建立心理咨询门诊转介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男男性行为者 抑郁症状 童年期虐待 药物滥用 性行为
原文传递
Multifactorial study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in medical students: Relationship to health-related lifestyle, Type A behavior, and depressive state 被引量:8
9
作者 Masahiro Toda Satoko Ezoe 《Open Journal of Preventive Medicine》 2013年第1期99-103,共5页
We investigated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To 139 medical students, we administered a self-reporting questionnaire designed to evaluate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health-related lifestyle, patterns... We investigated factors contributing to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To 139 medical students, we administered a self-reporting questionnaire designed to evaluate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health-related lifestyle, patterns of behavior, and depressive stat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scores for poor health-related lifestyle, Type A behavior pattern, and presence of depression are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degree of mobile phone dependency.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persons with an unhealthy lifestyle, Type A behavior traits, or depression might benefit from mobile phone use guidan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bile PHONE DEPENDENCE HEALTH-RELATED LIFESTYLE Patterns of behavior depressive State Medical Students
下载PDF
脑室注射白介素-1β对大鼠行为及脑内单胺氧化酶和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9
10
作者 黄庆军 赵魏峰 +3 位作者 刘少文 李莹莹 刘慧敏 勾玲燕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CSCD 2006年第11期973-975,共3页
目的探讨脑内注射白介素-1β(IL-1β)对大鼠行为的影响,并分析IL-1β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相互关系与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侧脑室注射IL-1β(60ng/kg),注射后1.5h,用计算机控制的自主行为检测系统... 目的探讨脑内注射白介素-1β(IL-1β)对大鼠行为的影响,并分析IL-1β与脑内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和多巴胺(DA)的相互关系与机制。方法雄性成年SD大鼠侧脑室注射IL-1β(60ng/kg),注射后1.5h,用计算机控制的自主行为检测系统检测并分析大鼠5min内的自主活动行为。行为学实验结束后立即处死大鼠,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下丘脑、海马和纹状体内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含量,分光光度法检测单胺氧化酶的活性。结果大鼠的活动总路程、中央活动路程和活动时间:生理盐水对照组分别为(15.13±1.91)m、(6.47±0.93)m和(249.12±24.31)s;脑室注射IL-1β组分别为(5.84±0.97)m、(1.87±0.21)m和(119.42±20.67)s。脑室注射IL-1β后大鼠的活动总路程、中央活动路程和活动时间显著减少,提示IL-1β可导致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同时,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含量由对照组的(1.41±0.24)ng/mg组织显著升高到(2.57±0.19)ng/mg组织;5-HT含量由对照组的(1.97±0.17)ng/mg组织显著降低到(1.23±0.19)ng/mg组织;海马内5-HT含量由对照组的(1.82±0.15)ng/mg组织显著降低到(1.04±0.11)ng/mg组织。各个部位的DA均无显著性变化,表明脑室注射IL-1β可导致不同脑区单胺神经递质含量的改变。上述脑区B型单胺氧化酶活性出现不同程度升高(与NS组比较,P<0.05,ANOVA),海马内A型单胺氧化酶活性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脑内IL-1β可诱导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不同脑区NA和5-HT水平的改变,可能是IL-1β所致的大鼠抑郁行为的直接或间接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细胞介素-1 单胺类神经递质 单胺氧化酶 抑郁行为
下载PDF
中风解郁汤对卒中后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和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11
作者 任伟华 贾奎 +6 位作者 吴标 刘彩莉 赵振霞 刘振洲 王珍 赵福成 韩艳茹 《中医学报》 CAS 2019年第7期1460-1463,共4页
目的:探讨中风解郁汤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IL-23与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对照分组方法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早期干预治疗组、进... 目的:探讨中风解郁汤对卒中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PSD)模型大鼠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IL-23与大鼠行为学的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按照随机对照分组方法随机分为6组,分别为正常组、模型组、早期干预治疗组、进展期干预治疗组、早期对照组、进展期干预组,每组均为10只。应用改良的线栓法阻断SD大鼠的右侧大脑中动脉以制备梗死模型,再采用慢性不可预见的温和性应激及孤养法制备PSD大鼠模型,并在早期及进展期给予不同干预措施,早期界定于6 h以内,进展期界定于12 h^1周。治疗组给予中风解郁汤,对照组给予氟西汀胶囊,正常组、模型组不予任何处理,自由饮水、进食。14 d后,比较各组大鼠血清IL-10、IL-23水平,体质量,神经功能评分及行为学情况。结果:①神经评分方面:早期干预治疗组与进展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3<0.05)。②行为学方面:早期干预治疗组水平穿越格数与进展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0.05);早期干预治疗组站立次数与进展期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1>0.05)。③炎症因子:早期干预治疗组IL-10与进展期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早期对照组与进展期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0.01);早期干预治疗组IL-23与进展期干预治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1)。结论:中风解郁汤能改善PSD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及抑郁行为,可显著降低卒中后抑郁大鼠模型血清炎症因子的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后抑郁 中风解郁汤 白细胞介素-10 白细胞介素-23 神经功能评分 抑郁行为 大鼠
下载PDF
玫瑰花颗粒对抑郁小鼠行为学及血清5-HT的影响 被引量:9
12
作者 梁明坤 韦宇婷 +2 位作者 梁杏秋 覃辉 钟静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0-74,共5页
观察玫瑰花颗粒抗抑郁行为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治疗抑郁症可能的作用机制.选用健康、雄性成年ICR小鼠60只,采用21 d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方法造模;分别在给药7 d、14 d、28 d通过体重变化、悬尾实验(TST)、强迫游泳实验(FST)... 观察玫瑰花颗粒抗抑郁行为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治疗抑郁症可能的作用机制.选用健康、雄性成年ICR小鼠60只,采用21 d孤养结合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刺激方法造模;分别在给药7 d、14 d、28 d通过体重变化、悬尾实验(TST)、强迫游泳实验(FST)和旷场实验(OFT)观察小鼠抑郁行为,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5-羟色胺(5-HT)的变化.结果发现,用药前后各组小鼠体重均无明显变化;玫瑰花颗粒高、中剂量组能明显缩短小鼠强迫游泳不动时间;玫瑰花颗粒高剂量组能显著减少小鼠悬尾不动时间;玫瑰花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加小鼠旷场实验的总运动距离;给药7 d,玫瑰花颗粒各剂量组均能明显增加小鼠进入中心方格的次数;且玫瑰花各剂量组均能显著升高小鼠血清5-HT含量.玫瑰花颗粒可以改善抑郁模型小鼠的行为,且能显著提高小鼠血清中5-HT的含量,提示玫瑰花颗粒可能是通过影响5-HT水平改善抑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玫瑰花颗粒 抑郁行为 5-HT
下载PDF
Fava半定式访谈工具在中国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中的运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李磊 张钰群 +7 位作者 杜向东 沈鑫华 杨忠 石元洪 刘瑞 王桥 吴爱勤 袁勇贵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07-811,共5页
目的应用Fava半定式访谈工具(DCPR)筛查中国抑郁和焦虑障碍人群中符合DCPR症状的发生率及其症状分布情况;并比较A型行为量表(TABP)、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简式健康焦虑量表(SHAI)与DCPR对相关症状的识别率是否存在差... 目的应用Fava半定式访谈工具(DCPR)筛查中国抑郁和焦虑障碍人群中符合DCPR症状的发生率及其症状分布情况;并比较A型行为量表(TABP)、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TAS-20)、简式健康焦虑量表(SHAI)与DCPR对相关症状的识别率是否存在差别。方法使用中文版Fava半定式访谈工具、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及14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对110例抑郁障碍患者和41名焦虑障碍患者进行评定,并与上述3个自评量表的症状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151例患者中,只有7例(4.6%)无DCPR症状,39例(25.8%)存在1个DCPR症状者,存在5个以上DCPR症状者为33例(21.85%)。述情障碍[83例(55.0%)]、沮丧[56例(37.1%)]、A型行为有[53例(35.1%)]和易激惹[37例(24.5%)]最常见;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只在周年反应的发生率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6.4%和34.1%,P〈0.05)。HAMA与DCPR症状数量存在有统计学意义的相关性(r=0.167;P=0.041)。DCPR与TAS-20诊断的述情障碍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Х^2=2.069,P=0.150);DCPR与TABP诊断的A型行为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5.532,P=0.000);DCPR与SHAI诊断的健康焦虑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Х^2=13.056,P=0.000)。结论95.4%的抑郁和焦虑障碍患者存在1个或以上DCPR症状,中文版TAS-20与DCPR对述情障碍的识别率无统计学意义的差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va半定式访谈工具 抑郁障碍 焦虑障碍 述情障碍 A型行为
原文传递
抑郁障碍病人自杀自我控制与自伤行为自我控制护理结局的初步应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艺讳 宋丽萍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2524-2528,共5页
[目的]将筛选出来的抑郁障碍病人自杀自我控制与自伤行为自我控制2个护理结局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及临床应用,以测量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19年7月1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的100... [目的]将筛选出来的抑郁障碍病人自杀自我控制与自伤行为自我控制2个护理结局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及临床应用,以测量护理措施的有效性。[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法收集2019年1月1日—2019年7月1日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精神卫生科住院的100例抑郁障碍病人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病人入院及出院前1 d自杀自我控制与自伤行为自我控制得分情况。[结果]2个护理结局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数分别为0.735和0.706,分半信度分别为0.629和0.615,自杀自我控制得分与汉密尔顿抑郁评估量表(HAMD)得分(P<0.01)、住院病人观察量表(NOSIE)得分(P<0.01)、NOSIE中的消极因素得分(P<0.01)及自杀、自伤评估单得分(P<0.01)有相关性。自伤行为自我控制得分与HAMD得分(P<0.01)、NOSIE得分(P<0.01)及自杀、自伤评估单得分(P<0.01)有相关性。且2个量表测量结果显示:在入院当天与出院前1 d病人自杀自我控制与自伤行为自我控制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2个护理结局量表可以有效测量护理措施,可作为评估抑郁障碍病人自杀及自伤行为的测评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结局分类系统(NOC) 抑郁障碍 自杀 自伤 行为控制 临床应用 护理管理 病人安全
下载PDF
抑郁模型大鼠行为学及海马体积变化的动态研究 被引量:8
15
作者 罗一烽 王冬青 +6 位作者 李月峰 孙维斌 何伟 殷瑞根 许云飞 王铮超 赵亮 《中华行为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2期1102-1104,共3页
目的探讨大鼠抑郁模型的行为学及海马体积在MRI上的动态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30只SD大鼠根据行为学评分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郁组,每组I5只。运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及孤养模式建立抑郁模型,应激共8周。于建模开始前及每周末进行... 目的探讨大鼠抑郁模型的行为学及海马体积在MRI上的动态变化及两者的相关性。方法30只SD大鼠根据行为学评分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抑郁组,每组I5只。运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及孤养模式建立抑郁模型,应激共8周。于建模开始前及每周末进行大鼠体质量测量、液体消耗及Morris水迷宫试验,并于实验开始前及每两周末在高场强MRI上测量每组大鼠各侧海马体积。结果各项行为学指标表明建模成功并呈动态变化。与对照组相比,建模第4周,抑郁组大鼠左侧海马体积显著减小[抑郁组(37.13±2.40)mm3,对照组(39.05±2.05)mm3,t=2.36,P〈0.05],右侧无明显变化;第6周时,右侧也明显减小[抑郁组(37.85±2.11)mm3,对照组(39.44±2.10)mm3,t=2.07,P〈0.05],左侧继续减小;总体减小幅度左侧大于右侧(左:15%,右:8%)。同时发现行为学指标与海马体积缩小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大鼠抑郁模型的行为学改变及海马体积呈动态变化,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模型 行为学 磁共振成像 海马
原文传递
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自杀行为发生率及其相关风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6
作者 彭婉嫕 邓金平 +2 位作者 刘惟蜻 冀二妮 何红波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3-40,共8页
目的探究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及其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深圳市康宁医院收治的442例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4例,女358例,年龄10~17岁。以入院当天的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Int... 目的探究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及其相关风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2年12月深圳市康宁医院收治的442例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的病例资料,男64例,女358例,年龄10~17岁。以入院当天的简明国际神经精神访谈(International Neuropsychiatric Interview,MINI)自杀模块评估结果为指标,根据既往1个月内是否有自杀行为分为自杀未遂组(n=140)和非自杀未遂组(n=302)。比较2组患者的社会人口特征、临床特征、内分泌指标及艾森克个性测验(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家庭环境量表简式中文版(The Chinese Version of Family Environment Scale Symptoms Questionnaire,FES-F)、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dolescent Self-rating Life Events Checklist,ASLEC)、童年期虐待问卷(Childhood Trauma Questionnaire,CTQ)、青少年多维焦虑量表(The Multidimensional Anxiety Scale for Children,MASC)、儿童抑郁量表(Child Depression Inventory,CDI)的评分。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近1个月内自杀行为的风险因素。结果青少年抑郁症住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为31.67%(140/442),既往总体自杀行为发生率为53.8%(238/442)。相比非自杀未遂组患者,自杀未遂组患者在精神病性症状、共病躯体疾病、既往有过自杀行为更常见,分别为46%(64/140)比26%(77/302)、34%(47/140)比21%(65/302)、81%(114/140)比32%(98/302)(χ^(2)=18.00、7.34、91.94,均P<0.05)。量表评分方面,自杀未遂组患者比非自杀未遂组患者,ASLEC中的健康适应因子得分更高[M(Q1,Q3)][6(4,9)比5(3,8)](χ^(2)=2.13,P<0.05);MASC中的躯体症状因子得分更高[26(19.25,31)比24(16,29)](χ^(2)=2.50,P<0.05);CDI中的负性情绪、低自尊、人际问题因子得分以及CDI总分评分也更高(χ^(2)=2.35、2.96、2.09、2.17;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精神病性症状(OR=1.85,95%CI:1.13~3.02)、共病躯体疾病(OR=1.85,95%CI:1.09~3.14)、既往有过自杀行为(OR=8.34,95%CI:5.01~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青少年 自杀行为 发生率 风险因素 精神病性症状 共病躯体疾病
原文传递
模拟失重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学表现 被引量:7
17
作者 陈怡西 王琼 +4 位作者 张永亮 陈善广 陈晓萍 高江晖 刘新民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7期141-145,共5页
目的:研究大鼠尾部悬吊模拟失重所致的抑郁样行为学表现并进行初步的机制探讨。方法:利用大鼠模拟失重尾吊14 d,以空场实验、新奇事物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强迫游泳和穿梭实验研究大鼠行为学表现,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大鼠血清皮质酮和... 目的:研究大鼠尾部悬吊模拟失重所致的抑郁样行为学表现并进行初步的机制探讨。方法:利用大鼠模拟失重尾吊14 d,以空场实验、新奇事物实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强迫游泳和穿梭实验研究大鼠行为学表现,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大鼠血清皮质酮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含量;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鼠大脑皮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蛋白的变化。结果:空场试验结果显示,模型组与对照组相比,自主活动能力下降(P<0.05或P<0.01)、爬壁次数减少[模型组(0.70±0.95)次,正常组(10.16±3.78)次,P<0.01],新奇事物和新奇抑制摄食实验潜伏期延长,强迫游泳的不动时间增加,穿梭实验主动穿梭次数减少(P<0.05或P<0.01),血清皮质酮、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水平升高(P<0.05或P<0.01),大脑皮层中BDNF表达下降(P<0.01)。结论:大鼠尾部悬吊14 d模拟失重可出现抑郁样行为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模拟失重 抑郁样行为 皮质酮 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原文传递
文拉法辛联合治疗方案对难治性抑郁症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6
18
作者 高代林 徐佳军 +4 位作者 毕建强 舒建民 张郭莺 杨彦春 孙学礼 《中华精神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46-148,共3页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联合不同治疗方案对难治性抑郁症疗效。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69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分为文拉法辛(75~375mg/d)合并碳酸锂(500—1000mg/d)组、文拉法辛合并奥氮平(5—10mg/d)组,文拉法辛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 目的比较文拉法辛联合不同治疗方案对难治性抑郁症疗效。方法采用数字随机法将69例难治性抑郁症患者分为文拉法辛(75~375mg/d)合并碳酸锂(500—1000mg/d)组、文拉法辛合并奥氮平(5—10mg/d)组,文拉法辛合并认知行为治疗组,每组均为23例,观察疗程均为6周。主要疗效指标为汉密尔顿抑郁量表(17项,HAMD)减分率。HAMD减分率采用t检验进行两两比较。结果治疗第6周末,文拉法辛合并认知行为组HAMD减分率[(61±5)%]与合并碳酸锂组[(54±7)%]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90,P〈0.05);与合并奥氮平组[(47±6)%]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t=3.46,P〈0.05)。合并碳酸锂组HAMD减分率与合并奥氮平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0,P〉0.05)。结论文拉法辛联合认知行为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疗效优于文拉法辛联合碳酸锂或照氛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认知疗法 行为疗法 文拉法辛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对慢性应激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李改芬 赵名 +3 位作者 赵彤 成祥 范明 朱玲玲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45-249,共5页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ON组)、二甲双胍组(MET组)、模型组(CUMS组)、模型+二甲双胍组(CUMS+MET组),采用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CUMS)方法,用3...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对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大鼠抑郁行为的影响。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10):对照组(CON组)、二甲双胍组(MET组)、模型组(CUMS组)、模型+二甲双胍组(CUMS+MET组),采用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CUMS)方法,用3周时间建立大鼠抑郁模型。造模完成后,两个二甲双胍组腹腔注射二甲双胍(100mg/kg),对照组和模型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每天1次,连续2周。之后检测大鼠体重增长变化、糖水嗜好、强迫游泳和悬尾不动实验、旷场实验等大鼠行为学的改变,采用尼氏染色观察大鼠海马形态结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CUMS组大鼠体重增长明显减慢(P<0.05),糖水偏爱率明显降低(P<0.05),强迫游泳和悬尾不动实验中不动时间明显延长(P<0.05),旷场实验中自发活动明显减少(P<0.05),大鼠海马的形态结构有所变化,证实CUMS抑郁模型建立成功。与CUMS组比较,二甲双胍处理后对大鼠的体重无明显影响,但能明显改善CUMS抑郁模型大鼠的糖水摄入、不动时间和自发活动(P<0.05),并能修复CUMS大鼠海马的异常形态结构变化。结论:二甲双胍对CUMS诱导的大鼠抑郁行为具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为临床糖尿病并发抑郁症的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慢性不可预测性温和应激 大鼠 抑郁样行为 海马
下载PDF
跑台运动对慢性应激大鼠抑郁行为及内质网应激介导的细胞凋亡和BDNF/TrkB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4
20
作者 崔建梅 宋艳丽 +5 位作者 苏英敏 周琛斐 杨子欣 李中华 苏晓云 王晓鹏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3-102,共10页
目的:通过检测前额叶皮质内质网应激蛋白及凋亡蛋白和BDNF、TrkB蛋白的表达,探讨跑台运动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n=10)、应激模型组(CUMS group,n=10)... 目的:通过检测前额叶皮质内质网应激蛋白及凋亡蛋白和BDNF、TrkB蛋白的表达,探讨跑台运动改善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应激(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的可能机制。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 group,n=10)、应激模型组(CUMS group,n=10)及应激运动组(CUMS+E group,n=10)。随后,CUMS组及CUMS+E组大鼠建立CUMS抑郁模型,同时,CUMS+E组大鼠进行4周中等强度跑台运动(速度为18~20 m/min)。运动及应激结束后采用开场实验、糖水偏爱实验、强迫游泳实验及新奇抑制摄食实验评估大鼠抑郁样行为,并于实验前及实验期间每周测量大鼠体重,westernblot实验测定前额叶皮质PERK/eIF2α/CHOP、Bcl2/Bax及BDNF/TrkB蛋白表达。结果:(1)与对照组比较,蔗糖偏爱实验中CUMS组大鼠蔗糖摄入量及蔗糖偏爱率显著减少;强迫游泳实验中静止时间增加、静止潜伏期及攀爬时间均显著缩短;开场实验中大鼠中央格时间显著缩短、水平穿格次数及直立次数均显著下降;新奇抑制摄食实验中新环境中大鼠摄食潜伏期延长,并且大鼠体重增长缓慢。CUMS组大鼠前额叶皮质PERK、eIF2α、CHOP及Bax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cl-2及BDNF、TrkB表达明显下降。(2)4周跑台运动可显著改善CUMS大鼠的抑郁样行为,与CUMS组比较,CUMS+E组大鼠前额叶皮质PERK、eIF2α及CHOP蛋白表达显著下降,Bcl-2及BDNF、TrkB蛋白表达明显增加,Bax蛋白表达两组无显著差异。结论:跑台运动改善CUMS大鼠抑郁样行为可能与此运动激活前额叶皮质BDNF-TrkB信号通路及降低内质网应激PERK/eIF2α/CHOP通路诱导的凋亡有关,提示跑台运动可能通过BDNF/TrkB信号通路调节的内质网应激PERK/eIF2α/CHOP通路介导的细胞凋亡发挥抗抑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跑台运动 慢性不可预知应激 抑郁行为 内质网应激 凋亡 BDNF/TrkB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