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印度瑜伽行派唯识学缘起思想之特质 被引量:3
1
作者 周贵华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111-117,共7页
印度瑜伽行派唯识学的缘起理论具有四个与印度佛教其他派别缘起思想不共的特质,即缘起的因果平等性、缘起的唯心性、缘起的俱时性、缘起的整体性,不论有为依唯识思想还是无为依唯识思想在这方面皆是如此。但由于唯识学的此二分型在本体... 印度瑜伽行派唯识学的缘起理论具有四个与印度佛教其他派别缘起思想不共的特质,即缘起的因果平等性、缘起的唯心性、缘起的俱时性、缘起的整体性,不论有为依唯识思想还是无为依唯识思想在这方面皆是如此。但由于唯识学的此二分型在本体论方面相异,对此四特质的说明自然会有所不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印度佛教 唯识学 印度瑜伽行派
下载PDF
中国佛教伦理中的和谐思想 被引量:2
2
作者 张有才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22-25,共4页
和谐是伦理本性的追求。对佛教而言,缘起论为佛教伦理中和谐思想奠定了佛学基础,它揭示了万物间的关联,基于它的慈悲是佛教伦理的核心,如是悲智双运来处理各种伦理关系所达致的正是和谐之境。
关键词 缘起 慈悲 和谐
下载PDF
辨析《不真空论》中观本体实相的“空”义 被引量:2
3
作者 释圣玄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0-45,共6页
本体是一切存在的终极本质,因而一切学术都有其与之相应的本体观念。佛教的主旨在于究竟诸法实相,这个实相就是一个本体。就中观学派而言,探究无自性"空"义正是阐述其本体实相的重要渠道,其中《不真空论》当属最引人入胜的一... 本体是一切存在的终极本质,因而一切学术都有其与之相应的本体观念。佛教的主旨在于究竟诸法实相,这个实相就是一个本体。就中观学派而言,探究无自性"空"义正是阐述其本体实相的重要渠道,其中《不真空论》当属最引人入胜的一部论著,因此有诸多历代注疏据此争相辨析中观"空"义。《不真空论》成书于魏晋南北朝时代,作者僧肇由"有、无"讨论宇宙存在物其存在与否的本体论议题。因为"不真空"具有中观的双层涵义:"本体实相—性空"及"假有",因此由"缘起无自性"及"真俗二谛"两个视角最能独到解读论本中"空"义的终极本体实相。僧肇是中国佛教第一位较全面、较有系统阐扬印度大乘中观学派的学者,他为佛教发展史树立解空的里程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观 本体实相 缘起无自性 真俗二谛
下载PDF
十二缘起支的形成与生世连续缘起述略
4
作者 康噶·崔臣格桑 《中国藏学(藏文版)》 2021年第2期43-64,共22页
在《甘珠尔》和《丹珠尔》中普遍都认同十二缘起支形成于同一时间的观点,但从文献学的角度进行考察,便可发现其经过了从二支到五支、九支、十支、再到十二支的发展及演变轨迹,从中也可以得知将十二缘起支分为前世、今世、来世而说明其... 在《甘珠尔》和《丹珠尔》中普遍都认同十二缘起支形成于同一时间的观点,但从文献学的角度进行考察,便可发现其经过了从二支到五支、九支、十支、再到十二支的发展及演变轨迹,从中也可以得知将十二缘起支分为前世、今世、来世而说明其轮回于世间之观点最早提出于有部经典《发智论》中。同时,阐述了缘起的终极思想与中观派所认为的空义缘起观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起 《发智论》 空义缘起
原文传递
瑜伽行派与小乘佛学在空性思想上的相似性探讨 被引量:1
5
作者 金刚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0年第5期46-52,共7页
瑜伽行派的空性思想与小乘佛学的空性思想具有某些相似性,对此学界虽有公认,但还缺乏深入研究。为全面比较二者的空性思想,本文把缘起和空性的思想分为形式和质料两个方面,并把二者与修行实践过程结合起来考虑,发现这种相似可以理解为... 瑜伽行派的空性思想与小乘佛学的空性思想具有某些相似性,对此学界虽有公认,但还缺乏深入研究。为全面比较二者的空性思想,本文把缘起和空性的思想分为形式和质料两个方面,并把二者与修行实践过程结合起来考虑,发现这种相似可以理解为形式上的一致与质料上的不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瑜伽行派 小乘佛学 空性思想 缘起 唯识学
下载PDF
论缘起的诗性本质
6
作者 黄家庭 《兴义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3期26-30,36,共6页
赖耶缘起思想认为,一切皆依心识的活动而开展其关联,心识显现为外境的能力是一种缘起的构成力,具有一个相续维持、不断生发的构成机制,外境统一于心识,并没有一个孤立的、静止的存在。依缘而起所展现的是一种非实体性的、本源性的生成境... 赖耶缘起思想认为,一切皆依心识的活动而开展其关联,心识显现为外境的能力是一种缘起的构成力,具有一个相续维持、不断生发的构成机制,外境统一于心识,并没有一个孤立的、静止的存在。依缘而起所展现的是一种非实体性的、本源性的生成境域,不仅是存在的根基,也是一个氤氲化醇的、生机勃发的审美之境。艺术和诗可以把人带入依他缘起的生存体验之中,在这种审美境域里人们蜕去平板化、现成化、概念化的外壳,赢获真实的存在感。缘起境域正是美的源泉,其本质是诗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赖耶识 缘起 诗性 唯识美学
下载PDF
早期佛典翻译中佛教缘起思想的演化
7
作者 黄敏 王巧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21-24,共4页
佛教传入中土早期面临的首先是佛典翻译与语言交流问题,此亦为异质文化交流中首要关键问题之一。从佛教在汉代传入的词汇翻译及语言转化的历史轨迹中可以看到佛教传入我国的早期形态。其中,佛教缘起性空思想也在翻译转化中发生着一些微... 佛教传入中土早期面临的首先是佛典翻译与语言交流问题,此亦为异质文化交流中首要关键问题之一。从佛教在汉代传入的词汇翻译及语言转化的历史轨迹中可以看到佛教传入我国的早期形态。其中,佛教缘起性空思想也在翻译转化中发生着一些微妙的变化。文章重点分析汉代佛教基本词汇,如佛陀、涅槃、无我等词的音译及意译,以此说明早期佛典翻译中缘起思想的演化,以此管窥佛教中国化的早期思想演进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起 涅榘 识神 气化
下载PDF
《颇罗鼐传》诗歌的结构主义分析
8
作者 泽拥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6-92,共7页
《颇罗鼐传》是一部诗文结合的传记,文章主要采用结构主义的视角分析和探讨诗歌写作对传记的价值和意义。首先,通过对诗歌在传记各章节中比例关系的分析,揭示了传记第二章"青少年时代"在全篇中的主导地位;其次,通过对诗歌写... 《颇罗鼐传》是一部诗文结合的传记,文章主要采用结构主义的视角分析和探讨诗歌写作对传记的价值和意义。首先,通过对诗歌在传记各章节中比例关系的分析,揭示了传记第二章"青少年时代"在全篇中的主导地位;其次,通过对诗歌写作内在结构的解析,提出佛道-俗事二分的语法结构是其诗歌写作的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结构主义的分析揭示出缘起思想是统领其传记写作全篇的主导思想。《颇罗鼐传》中的诗歌写作显现出了其重要意义,它在叙事之外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理解传记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颇罗鼐传》 诗歌 结构主义 缘起思想
下载PDF
世界图像视域下南禅义理中国化的深层演进——从慧能到马祖道一的发展
9
作者 易燕明 谢中和 《池州学院学报》 2016年第2期60-63,共4页
世界图像是对世界整体性认识的图像化表达,兼具整体性和直观性的特点。佛学中国化的进程,就其深层来看,正是缘起论的世界图像与中国传统的世界图像相互对话的过程。本文正是以此为视域来审视南禅义理中国化的深层演进。这种深层演进,从... 世界图像是对世界整体性认识的图像化表达,兼具整体性和直观性的特点。佛学中国化的进程,就其深层来看,正是缘起论的世界图像与中国传统的世界图像相互对话的过程。本文正是以此为视域来审视南禅义理中国化的深层演进。这种深层演进,从义理来看,主要表现为从"自心是佛"到"非心非佛"再到"平常心是道"的命题演进;从世界图像来看,则表现为子系统图像嵌入缘起论的混沌型大海图像、以及子系统图像自身进行中国化建构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世界图像 缘起论 子系统论 南禅 中国化
下载PDF
论中观道法中的性空与缘起
10
作者 居夏巴·牛麦泽翁 《中国藏学(藏文版)》 2020年第3期65-77,共13页
文章主要阐释大乘中观道之利益众生思想观点,并解析中观性空与缘起二者结合的微妙之处,探讨依靠性空与缘起二者的结合,成就利己法身和利他相身的相关理论。
关键词 性空 缘起 发心 中观 法身
原文传递
《中论》与阿含类经典中“缘起观”的联系和差别
11
作者 姚卫群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68-73,169,共6页
缘起观在不同时期的佛教思想体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且处于不断发展演变之中。大乘佛教的要典《中论》与记述大量早期佛教思想文献的阿含类经典中都对缘起思想有各自的论述。相比而言,二者在内容上虽有许多相同或类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理... 缘起观在不同时期的佛教思想体系中都占有重要地位,且处于不断发展演变之中。大乘佛教的要典《中论》与记述大量早期佛教思想文献的阿含类经典中都对缘起思想有各自的论述。相比而言,二者在内容上虽有许多相同或类似之处,但也有一些理论上的不同。梳理和分析二者在缘起观上的联系与差别,对认识佛教从小乘到大乘的理论转变以及不同时期佛教思想的重要特点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论》 阿含类经典 缘起 中观派
下载PDF
缘起的语言观及其哲学美学意义
12
作者 潘永辉 《茂名学院学报》 2007年第5期40-42,共3页
从缘起论出发,借助于唯识学"万法唯识"命题的参照去研究语言学是一个新颖的角度,可以解答康德哲学、禅宗以及道家关于语言概念的一些难题,并可使我们对语言的缘起性及其哲学美学意义有深刻的理解。
关键词 语言学 唯识学 缘起 哲学美学意义
下载PDF
佛教缘起理论与混沌理论的几点比较
13
作者 杨荔薇 《内蒙古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74-77,共4页
缘起理论是2500多年前的佛教中就已存在的古老的理论,该理论与现代新兴科学理论———混沌理论具有很多相似性,如整体性思想、内在随机性与因缘和合、混沌序与因果律等;但相似中又蕴涵着相异,突出表现在宇宙观、认识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 缘起理论是2500多年前的佛教中就已存在的古老的理论,该理论与现代新兴科学理论———混沌理论具有很多相似性,如整体性思想、内在随机性与因缘和合、混沌序与因果律等;但相似中又蕴涵着相异,突出表现在宇宙观、认识论和研究方法等方面。缘起理论的独特视角对于混沌理论的发展具有一定程度的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沌 缘起 相似性 相异性
下载PDF
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及其现代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荔薇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76-78,共3页
在对平等的认识上,佛教主张宇宙万物本质上的平等,即"众生平等",包括人与人之间平等、有情众生之间平等、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之间平等。"众生平等"的理论依据是佛教的缘起理论,其实现途径可从国家、团体、个人三方... 在对平等的认识上,佛教主张宇宙万物本质上的平等,即"众生平等",包括人与人之间平等、有情众生之间平等、有情众生与无情众生之间平等。"众生平等"的理论依据是佛教的缘起理论,其实现途径可从国家、团体、个人三方面入手。"众生平等"思想对维护世界和平、保护生态环境及完善人格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众生平等 缘起理论 和平
下载PDF
融合与共生:藏传佛教建筑中国化的哲思演变与实践路径探究
15
作者 池梦洁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48-154,共7页
文章深入探讨了藏传佛教建筑中国化现象背后的哲学思想根源及其在建筑营造上的体现,分析了“依正不二”与“缘起性空”的哲学思想如何影响藏传佛教建筑的规划选址和建造格局,以及如何与汉文化的“象天法地”和“中正和合”思想相融合,... 文章深入探讨了藏传佛教建筑中国化现象背后的哲学思想根源及其在建筑营造上的体现,分析了“依正不二”与“缘起性空”的哲学思想如何影响藏传佛教建筑的规划选址和建造格局,以及如何与汉文化的“象天法地”和“中正和合”思想相融合,形成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文化价值观。研究不仅对藏传佛教建筑的中国化过程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也深入挖掘了民族文化精神在文化融合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为理解藏传佛教中国化的复杂性和动态性提供了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建筑 中国化 依正不二 缘起性空 文化融合
下载PDF
从身心观之异看佛教对中国传统医学的影响 被引量:5
16
作者 李铁华 王欢 《医学与哲学(A)》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7-39,共3页
中国本土文化把"身心合一"的人体小宇宙融入"天人合一"的大宇宙,从正面论证了以气、心、神为核心的身心融合观念。佛教以"缘起论"为理论基础,以"空"、"苦"等为基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中国本土文化把"身心合一"的人体小宇宙融入"天人合一"的大宇宙,从正面论证了以气、心、神为核心的身心融合观念。佛教以"缘起论"为理论基础,以"空"、"苦"等为基本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通过"四大"、"五蕴"从反面论证了身心的空幻性和过程性。佛教传入后,对中医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 身心观 天人合一 缘起论 传统医学
下载PDF
论天台宗的圆融三谛说 被引量:3
17
作者 王磊 《学术交流》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2期22-26,共5页
圆融三谛说是天台宗圆融思想的重要内容。从内容上看,圆融三谛是即空即假即中三谛,它们之间平等、相即、互具;从归属上看,它属于佛教真理观的范畴,表达的是诸法实相的重要内容;从它与其他天台思想的联系看,三谛与三智、三观为同一层次... 圆融三谛说是天台宗圆融思想的重要内容。从内容上看,圆融三谛是即空即假即中三谛,它们之间平等、相即、互具;从归属上看,它属于佛教真理观的范畴,表达的是诸法实相的重要内容;从它与其他天台思想的联系看,三谛与三智、三观为同一层次中三个互为关联的概念;从方法的角度看,证悟圆融三谛的关键在于体认一念无明法性心;从区别的角度看,天台的圆融和华严思想的圆融两者在内涵上是有差异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圆融三谛 诸法实相 一心三观 法界缘起
下载PDF
佛教缘起论的生态存在论意义 被引量:2
18
作者 陈红兵 秦克寅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32-39,共8页
佛教缘起论本质上是一种存在论,佛教缘起论在佛教历史发展过程中本身形成了多种形态。探讨佛教缘起论的生态存在论意义,应就其不同历史形态具体分析。从存在论视域言,不同形态的佛教缘起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生存境遇缘起、存在的缘起性... 佛教缘起论本质上是一种存在论,佛教缘起论在佛教历史发展过程中本身形成了多种形态。探讨佛教缘起论的生态存在论意义,应就其不同历史形态具体分析。从存在论视域言,不同形态的佛教缘起论,大体上可以划分为生存境遇缘起、存在的缘起性及缘起整体性。十二因缘说、赖耶缘起论偏重于生存境遇缘起。其关于现实生存境遇生成根源和过程,以及转变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在净化世界中的作用的思想,对于我们今天反思生态环境危机的根源及生成过程、实现生态性生存等具有启发意义;缘起性空思想对存在缘起性的揭示,与当代生态存在论的关系论相一致。其对"自性恒有"观念的批判,对于我们今天批判反思现代实体论世界观具有重要意义;中国佛教天台宗"一念三千"观念、华严宗法界缘起论的缘起整体性思想,则对于我们认识人与环境和万物之间、事物与事物之间、事物与环境整体之间的内在关联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佛教缘起论 生态存在论 生存境遇缘起 缘起整体性
原文传递
试论禅宗的生态文化精神 被引量:2
19
作者 陈红兵 迟丕贤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4-60,共7页
禅宗真如缘起思想将自然万物视作真如的显现,从真如的视角肯定自然万物与人的平等性、一体性,客观上导向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观;禅宗"无情说法""无情成佛"等观念赋予自然万物以超越性、神圣性,并将人自身的解... 禅宗真如缘起思想将自然万物视作真如的显现,从真如的视角肯定自然万物与人的平等性、一体性,客观上导向尊重自然、尊重生命的生态观;禅宗"无情说法""无情成佛"等观念赋予自然万物以超越性、神圣性,并将人自身的解脱与自然万物的解脱成佛相联系,体现了终极层面的生态关怀;禅宗对自然万物超越性、神圣性的认同,体现在生活方式上则是诗意栖居的生存方式。禅宗相关思想文化对于我们今天生态文化建设依然具有多方面的启迪。禅宗作为中国化佛教的代表,其思想深受中国传统人文精神影响,具有不同于印度佛教的思想文化特质。其对自然万物存在价值的肯定,对自然万物本性状态的认同,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简朴、清净悠然生活理念的崇尚,均与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特别是道家思想文化一脉相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禅宗 生态 真如缘起 无情说法 诗意栖居
下载PDF
唐玄奘译《缘起圣道经》之传译考 被引量:2
20
作者 伊家慧 《中山大学研究生学刊(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开元释教录》第八卷有《缘起圣道经》,其主旨为佛陀坐在树下观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之真谛之语,即其对于佛教核心教义"缘起说"的讲论。这部经通常被认为有三个译本,分别是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亦名《... 《开元释教录》第八卷有《缘起圣道经》,其主旨为佛陀坐在树下观十二因缘流转还灭之真谛之语,即其对于佛教核心教义"缘起说"的讲论。这部经通常被认为有三个译本,分别是吴月氏优婆塞支谦译《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亦名《闻城十二因缘经》)、唐玄奘译《缘起圣道经》、北宋法贤译《佛说旧城喻经》。三个译本在佛经目录中多有记录,由于其内容涉及佛教思想层面,因此从其传译史中不仅能够考察到传译过程,也可以看出这一佛教核心思想的发展史,从侧面微观地映射出整个佛教思想史的动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奘 支谦 法贤 缘起圣道经 贝多树下思惟十二因缘经 佛说旧城喻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