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72篇文章
< 1 2 5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α-丙氨酸分子手性转变反应通道及水分子作用的理论研究 被引量:65
1
作者 王佐成 高峰 +2 位作者 赵衍辉 佟华 梅泽民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9-197,共9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孤立条件下的α-丙氨酸分子手性转变过程和水分子对此过程中氢转移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寻找过渡态和中间体等极值点的结构,绘制了孤立条件下α-丙氨酸分子手性转变的过程以及水环境中重要氢转移过程的势能面....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对孤立条件下的α-丙氨酸分子手性转变过程和水分子对此过程中氢转移的催化作用进行了研究.通过寻找过渡态和中间体等极值点的结构,绘制了孤立条件下α-丙氨酸分子手性转变的过程以及水环境中重要氢转移过程的势能面.结果表明,孤立条件下α-丙氨酸分子手性转变有2条路径:路径1由3个中间体和4个过渡态组成,最高能垒337.4kJ·mol-1来自羧基的氢向甲基迁移和甲基的氢向手性碳迁移的协同过程.路径2由4个中间体和5个过渡态组成,最高能垒316.3kJ·mol-l来自手性碳上的氢向羧基上氧的转移.单个水分子和2个水分子作为氢转移的桥梁,使路径2的最高能垒从316.3kJ·mol-1分别降到198.0和167.8kJ·mol-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Α-丙氨酸 密度泛函 过渡态
下载PDF
一维各向异性光子晶体的带隙结构和传输特性 被引量:59
2
作者 王瑞 张存喜 聂一行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89-93,共5页
研究了由两种不同的各向异性材料交替排列而构成的一维人工周期结构材料的带隙结构和传输特性.各向异性和复式结构导致了x偏振和y偏振有不同的带隙结构、透射率和态密度等.研究发现,当两种材料的各向异性常量、厚度满足一定条件时,能带... 研究了由两种不同的各向异性材料交替排列而构成的一维人工周期结构材料的带隙结构和传输特性.各向异性和复式结构导致了x偏振和y偏振有不同的带隙结构、透射率和态密度等.研究发现,当两种材料的各向异性常量、厚度满足一定条件时,能带结构中会出现缺隙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隙结构 传输矩阵 透射率 态密度
下载PDF
重塑非饱和粘性土的抗剪强度参数与物理状态变量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24
3
作者 熊承仁 刘宝琛 +1 位作者 张家生 刘多文 《中国铁道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17-20,共4页
采用分层击实的方法重塑制备三轴试验土样。按5级围压(100kPa,200kPa,300kPa,450kPa,600kPa)完成了土样的三轴压缩UU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空间,该重塑非饱和粘性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性... 采用分层击实的方法重塑制备三轴试验土样。按5级围压(100kPa,200kPa,300kPa,450kPa,600kPa)完成了土样的三轴压缩UU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空间,该重塑非饱和粘性土抗剪强度参数的分布具有明显的规律性,但这种规律性不易用简单函数表达。粘聚力的分布呈倾伏的不规则背斜面,内摩擦角的分布呈变形的W型折曲面。粘聚力和内摩擦角与含水量的关系是强非线性的,与干密度的关系总体上是弱非线性的。存在两个特征含水量18 16和16 34,不同密度状态的土样在特征含水量18 16处粘聚力和内摩擦角均取极大值,在特征含水量16 34处内摩擦角均取极小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非饱和粘性土 三轴压缩试验 抗剪强度参数 水分状态 密度状态 试验分析
下载PDF
基于AUTODYN的水下爆炸冲击波模拟研究 被引量:27
4
作者 肖秋平 陈网桦 +2 位作者 贾宪振 吴涛 饶国宁 《舰船科学技术》 2009年第2期38-43,共6页
为提高水下爆炸冲击波的模拟精度,基于AUTODYN程序,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网格密度、状态方程等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发现要同时获得较好精度的压力和冲量模拟结果需要设置较高的网格密度;而状态方程的不同也有影... 为提高水下爆炸冲击波的模拟精度,基于AUTODYN程序,采用数值模拟和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网格密度、状态方程等对数值模拟结果的影响。发现要同时获得较好精度的压力和冲量模拟结果需要设置较高的网格密度;而状态方程的不同也有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多项式状态方程,SHOCK状态方程模拟中远场冲击波时更为准确。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通过设置较高的网格密度并利用SHOCK状态方程模拟了实验室小水池水下爆炸的冲击波传播情况,发现无论是峰值压力还是压力衰减趋势的模拟结果都和实验相符,说明了AUTODYN模拟冲击波传播的精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下爆炸 冲击波 数值模拟 网格密度 状态方程
下载PDF
黄土高原南北样带不同土层土壤容重变异分析与模拟 被引量:26
5
作者 易小波 邵明安 +1 位作者 赵春雷 张晨成 《农业机械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98-205,共8页
为探明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土壤容重空间分布特征,为土壤水文过程模拟与预测提供水力参数,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样带不同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容重的空间变异特征,并用多元逐步回归、传递函数方程和一阶自回归... 为探明黄土高原南北样带土壤容重空间分布特征,为土壤水文过程模拟与预测提供水力参数,采用经典统计学方法,分析了样带不同土层深度(0~10 cm、10~20 cm、20~40 cm)土壤容重的空间变异特征,并用多元逐步回归、传递函数方程和一阶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方法分别对土壤容重的空间分布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样带0~20 cm深度土壤容重的变异为中等程度变异,20~40 cm为弱变异。状态空间方程转换系数表明,不同土层深度土壤容重的影响因素不同,0~10 cm主要为有机碳含量、黏粒和砂粒体积分数,10~20 cm为有机碳含量、黏粒和砂粒体积分数和降水量,20~40 cm为黏粒和砂粒体积分数、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状态空间模型的模拟效果均优于经典统计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和传递函数方程,基于黏粒和砂粒体积分数、降水量和土地利用的状态空间模型可以解释样带20~40 cm容重92.3%的变异。一阶自回归状态空间模型可用于田间条件下土壤容重分布特征的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容重 状态空间 传递函数 模拟 空间变异
下载PDF
考虑级配和颗粒破碎影响的堆石料临界状态研究 被引量:21
6
作者 蔡正银 李小梅 +1 位作者 韩林 关云飞 《岩土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357-1364,共8页
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在描述细颗粒土应力变形特性方面较为成功,已经成为建立许多黏土和砂土本构模型的基础。对于堆石料,在应力、密度、级配等因素影响下,其变形特性非常复杂,且高应力条件下颗粒易发生破碎,是否存在“唯一”的临界... 临界状态土力学理论在描述细颗粒土应力变形特性方面较为成功,已经成为建立许多黏土和砂土本构模型的基础。对于堆石料,在应力、密度、级配等因素影响下,其变形特性非常复杂,且高应力条件下颗粒易发生破碎,是否存在“唯一”的临界状态值得探讨。通过对不同级配、不同密度的试样在不同围压条件下的一系列大型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堆石料的临界状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级配、不同密度、不同初始固结应力条件下,当剪应变较大时试样都趋于临界状态,临界状态的值与初始密度、初始级配、颗粒破碎有关;q–p'平面内,堆石料存在唯一的临界应力比 M;在e– a(p'/p a )ξ平面内,临界状态线基本平行,其截距可以根据初始密度和初始级配直接求得。通过对比分析各试样的临界状态,提出了考虑级配和颗粒破碎影响的堆石料临界状态数学表达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堆石料 颗粒破碎 密度 级配 临界状态
下载PDF
水环境下布洛芬分子的手性转变机理 被引量:21
7
作者 梅泽民 王佐成 +2 位作者 赵衍辉 佟华 闫红彦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331-339,共9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p)水平上研究水环境下布洛芬分子的手性转变机理,确定水环境下布洛芬分子从S型向R型转变过程中的过渡态和中间体等极值点结构;在MP2/6-31++g(d,p)水平上计算各稳定点和过渡态体系的单点能,并对体系...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在B3LYP/6-31+g(d,p)水平上研究水环境下布洛芬分子的手性转变机理,确定水环境下布洛芬分子从S型向R型转变过程中的过渡态和中间体等极值点结构;在MP2/6-31++g(d,p)水平上计算各稳定点和过渡态体系的单点能,并对体系能量进行零点振动能修正;绘制水环境下布洛芬分子手性转变反应路径上H转移和中间体异构过程的势能面.结果表明:水环境下布洛芬分子手性转变有两条路径,其H转移过程均可通过1个和2个水分子作为桥梁实现,最高能垒均来自于手性C的H向羰基O的转移过程,且均以2H2O为桥梁时能垒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手性 布洛芬 密度泛函 过渡态
下载PDF
金属和非金属共掺杂锐钛矿相TiO_2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被引量:19
8
作者 彭丽萍 夏正才 杨昌权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452-459,共8页
本文运用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方法,以C/TM和N/TM共掺杂(碳与过渡金属共掺杂和氮与过渡金属共掺杂)TiO_2为例,分别计算了它们共掺杂TiO_2的束缚能、能带结构和态密度等,通过对双掺杂结构的束缚能计算,发现非金属和金属杂质有团聚成键的趋势... 本文运用第一性原理的计算方法,以C/TM和N/TM共掺杂(碳与过渡金属共掺杂和氮与过渡金属共掺杂)TiO_2为例,分别计算了它们共掺杂TiO_2的束缚能、能带结构和态密度等,通过对双掺杂结构的束缚能计算,发现非金属和金属杂质有团聚成键的趋势,其正的束缚能说明了掺杂原子与周围的原子成键,因成键作用减少的体系能量高于因几何畸变带来的应力能.在对N/V和C/Cr共掺杂能带结构和分子成键的详细分析中,发现非金属和金属共掺杂TiO_2,要使掺杂后TiO_2的光吸收边红移较大,光催化性能较好,就要符合金属和非金属共掺杂协同机制,即掺杂后在导带底下方和价带顶上方分别出现由金属3d和非金属2p态提供的杂质能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IO2 共掺杂 能带结构 缺陷形成能
原文传递
洗毛废水的原水浓度对絮凝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栋 《环境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17-20,共4页
对PAC、PAM复合使用于洗毛废水时原水浓度与投药量关系进行了小试和中试。实验表明,PAC与废水形成20~30μm的小絮粒,PAM连接小絮粒形成矾花。以原水COD10000mg/L为界,呈自由絮凝和拥挤絮凝两种状态。... 对PAC、PAM复合使用于洗毛废水时原水浓度与投药量关系进行了小试和中试。实验表明,PAC与废水形成20~30μm的小絮粒,PAM连接小絮粒形成矾花。以原水COD10000mg/L为界,呈自由絮凝和拥挤絮凝两种状态。在自由絮凝时,原水COD:PAC:PAM呈75:1:0013,COD、SS去除率分别达85%,95%以上。拥挤絮凝时PAC、PAM的投量激剧增加。建议洗毛废水在自由絮凝状态下处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洗毛废水 原水浓度
下载PDF
PbWO_4晶体空位型缺陷电子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5
10
作者 姚明珍 顾牡 +2 位作者 梁玲 段勇 马晓辉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125-128,共4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相对论性离散变分和嵌入团簇方法计算了PbWO4 晶体中与氧空位和铅空位相关缺陷的态密度分布 ,并运用过渡态方法计算了其激发能 .结果表明 :PbWO4 晶体中WO3+VO 缺陷的O2p→W5d跃迁可引起 3 5 0nm和 4 2 0nm附近...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相对论性离散变分和嵌入团簇方法计算了PbWO4 晶体中与氧空位和铅空位相关缺陷的态密度分布 ,并运用过渡态方法计算了其激发能 .结果表明 :PbWO4 晶体中WO3+VO 缺陷的O2p→W5d跃迁可引起 3 5 0nm和 4 2 0nm附近的吸收 ,并且发现VPb的存在可以使WO4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BWO4晶体 密度泛函 氧空位 铅空位 态密度分布 晶体缺陷 电子结构 钨酸铅晶体
原文传递
重塑非饱和粘土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熊承仁 刘宝琛 +1 位作者 张家生 刘多文 《岩土力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S2期195-198,共4页
土的饱和度是基于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一个衍生变量。存在因应水分状态变化和因应密度状态变化的两类饱和度变化过程。根据23组不同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UU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讨论了重塑非饱和粘性土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数据... 土的饱和度是基于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一个衍生变量。存在因应水分状态变化和因应密度状态变化的两类饱和度变化过程。根据23组不同水分状态和密度状态的UU三轴压缩试验结果,讨论了重塑非饱和粘性土抗剪强度参数与饱和度的关系。数据分析表明:粘聚力与水分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强非线性的,与密度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准线性的。内摩擦角与水分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强非线性的,与密度状态相关的饱和度的关系是弱非线性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塑非饱和粘性土 三轴压缩试验 抗剪强度参数 水分状态 密度状态 特征饱和度
下载PDF
第一性原理计算分析SnO_2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 被引量:12
12
作者 于峰 王培吉 张昌文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14-417,共4页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采用线性缀加平面波(full potential linearized augmented plane wave method,FP-LAPW)的方法计算SnO2材料的电子态密度,能带图,得出总态密度各部分分别由Sn和O原子的相应分态贡献所得。分析其光学性质,... 应用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采用线性缀加平面波(full potential linearized augmented plane wave method,FP-LAPW)的方法计算SnO2材料的电子态密度,能带图,得出总态密度各部分分别由Sn和O原子的相应分态贡献所得。分析其光学性质,发现反射率和吸收谱等谱线的峰值与介电函数虚部峰值对应,各峰值与电子跃迁吸收有关。从理论上指出其光学性质与电子结构之间的内在关系,并与有关参考文献作比较,为以后SnO2材料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结构 态密度 光学性质 介电函数
下载PDF
用微扰理论状态方程预测电解质水溶液的密度 被引量:11
13
作者 李春喜 李以圭 陆九芳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259-266,共8页
对微扰理论的电解质水溶液状态方程作了进一步简化.由水的分子参数和离子直径,计算了包含强酸在内的12个单一电解质水溶液、9个二元和1个四元电解质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对单一电解质水溶液密度关联准确度在1%之内,对混合电... 对微扰理论的电解质水溶液状态方程作了进一步简化.由水的分子参数和离子直径,计算了包含强酸在内的12个单一电解质水溶液、9个二元和1个四元电解质水溶液在不同温度下的密度.对单一电解质水溶液密度关联准确度在1%之内,对混合电解质水溶液密度预测的平均相对偏差在2%左右,若阳离子直径采用由单一电解质水溶液的回归值代替Pauling直径,则能进一步改善预测准确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扰理论 电解质水溶液 密度 状态方程
下载PDF
Cu(001)表面CO吸附单层结构和电子态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11
14
作者 赵新新 宓一鸣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27-132,共6页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Cu(001)表面CO吸附单层的表面性质.总能计算结果表明,顶位结构总能最低,相应位置的CO分子吸附能最大.谷位吸附结构的衬底原子层间距相对于清洁表面的膨胀量约为10%,从而导致了谷位吸附的不稳定性.在顶位、桥... 用密度泛函理论(DFT)研究了Cu(001)表面CO吸附单层的表面性质.总能计算结果表明,顶位结构总能最低,相应位置的CO分子吸附能最大.谷位吸附结构的衬底原子层间距相对于清洁表面的膨胀量约为10%,从而导致了谷位吸附的不稳定性.在顶位、桥位和谷位三个吸附结构中,C和Cu原子之间的距离dC-Cu分别为0.1868、0.1975和0.2231nm,对应的CO分子键长为0.1154、0.1165和0.1175nm.计算了CO分子的态密度(DOS).结果表明,衬底与分子的作用主要是分子和金属轨道的杂化.在吸附过程中,电荷主要从碳原子的s轨道向p轨道转移.在顶位、桥位和谷位吸附结构中,每个碳原子内电荷的转移量分别为0.45e、0.54e和0.55e.衬底向吸附分子的电荷转移量不大,CO吸附分子层为一绝缘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U(001) CO吸附单层 原子结构 态密度
下载PDF
CO和H在Pt/WC(0001)表面的吸附 被引量:8
15
作者 马淳安 刘婷 陈丽涛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5-162,共8页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周期平板模型,研究两种WC(0001)表面的几何结构和表面能,并对Pt原子单层(PtML)在两种WC(0001)表面的高对称性吸附位上的吸附能和分离功进行计算.结果发现,终止于W原子的WC(0001)为最稳定的WC(0001)表面,Pt原子...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DFT)和周期平板模型,研究两种WC(0001)表面的几何结构和表面能,并对Pt原子单层(PtML)在两种WC(0001)表面的高对称性吸附位上的吸附能和分离功进行计算.结果发现,终止于W原子的WC(0001)为最稳定的WC(0001)表面,Pt原子单层以hcp位的方式吸附于W终止的WC(0001)表面是PtML/WC(0001)体系最稳定的几何构型.在此基础上研究了CO分子和H原子分别在PtML/WC(0001)表面和具有相似表面结构的Pt(111)表面的吸附行为.在0.25 ML(monolayer)低覆盖度下,与在Pt(111)表面相比,在PtML/WC(0001)表面上的Pt—C间距明显拉长和CO分子吸附能减少,说明PtML/WC(0001)表面抗CO中毒能力比Pt(111)表面高;态密度分析进一步解释了CO分子与不同表面Pt原子的成键机理.在同一覆盖度下,H原子在PtML/WC(0001)表面的最大吸附能等于甚至略高于在Pt(111)表面的,表明Pt/WC对氢气氧化反应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是一种很有前途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PEMFC)阳极催化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密度泛函理论 Pt/WC(0001)表面 CO中毒 态密度 氢气氧化反应
下载PDF
超晶格SnO_2掺Cr的电子结构和光学性质的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蒋雷 王培吉 +3 位作者 张昌文 冯现徉 逯瑶 张国莲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227-232,共6页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采用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FPLAPW)和广义梯度近似(GGA)来处理相关能,计算了Cr掺杂SnO2超晶格的电子态密度、能带结构、介电函数、吸收系数、反射率和折射率.研究表明由于Cr的掺入,超晶格SnO2在费米能...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第一性原理,采用全势线性缀加平面波方法(FPLAPW)和广义梯度近似(GGA)来处理相关能,计算了Cr掺杂SnO2超晶格的电子态密度、能带结构、介电函数、吸收系数、反射率和折射率.研究表明由于Cr的掺入,超晶格SnO2在费米能级附近形成了新的电子占据态,出现了不连续的杂质能带,这是由Cr-3d态和O-2p,Sn-5s态电子所形成.介电谱在0—5.5eV之间时出现了三个新的介电峰,在高能区介电谱主峰位置发生蓝移,峰值强度减小.吸收谱、反射谱和折射谱也出现了与介电谱相应的峰,各谱峰的出现是由Cr的d—d跃迁所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晶格 第一性原理 态密度 电子结构
原文传递
钨酸铅晶体中与氧空位相关的色心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姚明珍 顾牡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459-462,共4页
采用基于相对论性密度泛函理论的离散变分和嵌入团簇方法计算了PbWO4 晶体中与氧空位VO 及其相关色心的态密度分布 ,并运用过渡态方法计算了其激发能 .结果表明 :VO 的存在可以使WO42 - 基团的禁带宽度明显变小 ;PbWO4 晶体中VO 可以产... 采用基于相对论性密度泛函理论的离散变分和嵌入团簇方法计算了PbWO4 晶体中与氧空位VO 及其相关色心的态密度分布 ,并运用过渡态方法计算了其激发能 .结果表明 :VO 的存在可以使WO42 - 基团的禁带宽度明显变小 ;PbWO4 晶体中VO 可以产生F+ ,并且F+ 的存在可以使晶体引起 4 2 0nm的吸收 ,另外PbWO4 晶体中VO 可能不会产生F心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钨酸铅晶体 色心 PBWO4晶体 密度泛函 氧空位 态密度分布
原文传递
α-Al_2O_3(0001)表面弛豫及其对表面电子态的影响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春 余毅 +1 位作者 李言荣 刘永华 《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37-542,共6页
在周期边界条件下的κ空间中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局域密度近似平面波超软赝势法 ,对最外表面终止层为单层Al的α Al2 O3 超晶胞 (2× 2 ) (0 0 0 1)表面结构进行了弛豫与电子结构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 ,最外表面Al-O层有较大的弛... 在周期边界条件下的κ空间中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的局域密度近似平面波超软赝势法 ,对最外表面终止层为单层Al的α Al2 O3 超晶胞 (2× 2 ) (0 0 0 1)表面结构进行了弛豫与电子结构计算研究 .结果表明 ,最外表面Al-O层有较大的弛豫 ,明显地影响了表面原子与电子结构 ,布居分析表明表面电子有更大的几率被定域在O原子的周围 ,表现出O的表面态 .进一步分析了表面弛豫前后表面电子密度、态密度变化 ,表面能级分裂主要来自于O的 2 p轨道电子态变化 .通过对比弛豫前后的表面电子局域函数 (ELF)图 ,分析了表面成键特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弛豫 态密度 a-Al2O3 电子密度
下载PDF
α-丙氨酸限域在扶椅型SWBNNT(9,9)与水复合环境下的手性转变机制 被引量:9
19
作者 梅泽民 佟华 +3 位作者 夏立利 吕洋 杨晓翠 王佐成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85-92,共8页
用量子化学ONIOM(B3LYP/6-311++G(3df,3pd):UFF)∥ONIOM(B3LYP/6-31+G(d,p):UFF)方法,研究α-Ala在SWBNNT(9,9)与水复合环境的手性转变。分子结构计算表明:反应物S型α-Ala和中间体INT1在SWBNNT(9,9)与水复合环境,与单体相比,氢转移断的... 用量子化学ONIOM(B3LYP/6-311++G(3df,3pd):UFF)∥ONIOM(B3LYP/6-31+G(d,p):UFF)方法,研究α-Ala在SWBNNT(9,9)与水复合环境的手性转变。分子结构计算表明:反应物S型α-Ala和中间体INT1在SWBNNT(9,9)与水复合环境,与单体相比,氢转移断的O-H和C-H键都略长,H与其要转移到的目标原子O的距离均短很多。反应通道研究发现:在SWBNNT(9,9)与水复合环境下,α-Ala手性转变有4条路径,每条路径上氢转移都能以1个或2个水分子为媒介实现。势能面计算发现:手性转变反应的最高能垒来自H从手性C向羰基O转移的过渡态;在氨基先异构接着羧基H转移和H从手性C向羰基O转移顺次实现的路径,并以2H2O为氢转移媒介时最高能垒被降到最小值153.8 k J·mol-1。比只在SWBNNT(9,9)内的302.7 k J·mol-1明显降低,比只在水环境的167.8 k J·mol-1也有所降低。结果表明:SWBNNT(9,9)与水复合环境,对α-Ala手性转变有较好的催化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硼纳米管 Α-丙氨酸 手性转变 ONIOM方法 密度泛函 过渡态
下载PDF
Ce/S共掺杂锐钛矿型TiO_2的第一性原理研究 被引量:9
20
作者 曾凡菊 谭永前 +4 位作者 梁冬梅 岳莉 张颂 韩伟超 杨永亮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255-260,共6页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Ce,S单掺杂及Ce/S共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TiO_2)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掺杂后晶格常数均变大,禁带宽度均减小,其中Ce/S共掺杂后由于S-3p电子轨道和Ce-4f电子轨道的共同...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Ce,S单掺杂及Ce/S共掺杂锐钛矿型二氧化钛(TiO_2)的能带结构、态密度和光学性质。结果表明:掺杂后晶格常数均变大,禁带宽度均减小,其中Ce/S共掺杂后由于S-3p电子轨道和Ce-4f电子轨道的共同作用引入了杂质能级,使得禁带宽度最小,吸收光谱发生红移;此外,Ce具有Ce^(4+)和Ce^(3+)两种可变价态,具有良好的电子迁移性质,阻止了电子和空穴之间的复合,预测了Ce/S共掺杂可提高TiO_2的光催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材料 Ce/S共掺杂锐钛矿型TiO2 第一性原理 态密度 光学性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