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69篇文章
< 1 2 12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种植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72
1
作者 杨吉顺 高辉远 +4 位作者 刘鹏 李耕 董树亭 张吉旺 王敬锋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1226-1233,共8页
在67500、90000和112500株hm^(-2) 3个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登海701产量和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籽粒产量、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上层截获率、群体光合(CAP)和群体... 在67500、90000和112500株hm^(-2) 3个种植密度条件下,研究了密度和行距配置对超高产夏玉米品种登海701产量和群体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增加,籽粒产量、叶面积指数(LAI)、光合有效辐射(PAR)上层截获率、群体光合(CAP)和群体呼吸(CR)、干物质积累量均提高;而叶绿素含量、穗位叶层和下层PAR截获率则降低。在67500株hm^(-2)下,宽窄行与等行距处理相比无显著优势。但在90000株hm^(-2)和112500株hm^(-2)密度下,80cm+40cm行距处理的产量、叶面积指数(LAI)、叶绿素含量、穗位叶层的PAR截获率、花后群体光合速率(CAP)平均值均显著高于其他行距处理(等行距、70cm+50cm和90cm+30cm);而群体呼吸速率与光合速率的比值(CR/TCAP)则显著低于其他行距处理。说明在较高密度条件下,80cm+40cm的宽窄行配置有助于扩大光合面积、增加穗位叶层的光合有效辐射、提高群体光合速率、减少群体呼吸消耗,从而提高籽粒产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密度 行距配置 光分布 群体光合
下载PDF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化和分布动态 被引量:187
2
作者 潘为华 贺正楚 潘红玉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37-147,共11页
为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2012-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化特性和动态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4个层... 为把握数字经济的发展规律,促进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基于2012-2019年中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面板数据,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的时空演化特性和动态分布特征进行分析。从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4个层面,构建数字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分。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引擎和动力。各省数字经济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阶梯分布特征,在地区层面表现为发展水平"东部>中部>东北>西部"的格局,发展速度"中部>西部>东北>东部"的格局。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在空间上呈现出显著的正向依赖性、空间集聚性和相对稳定性,各地区数字经济发展的呈现出较为明显的空间差异,但在整体上具有差异缩小的趋同特征。地区层面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波折起伏,对于其空间异质和收敛特征需要进一步深化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指标体系 时空演化特征 Kernel核密度 分布动态
下载PDF
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人口密度模拟 被引量:162
3
作者 田永中 陈述彭 +4 位作者 岳天祥 朱莉芬 王英安 范泽孟 马胜男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83-292,共10页
土地利用数据综合了影响人口分布的众多因素的信息。根据分县控制、分城乡、分区建模的思路,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1km栅格人口模型。对农村人口采用线性加权模型进行模拟,根据全国12个农业生态区内人口与各类农业用地之间的相关关系... 土地利用数据综合了影响人口分布的众多因素的信息。根据分县控制、分城乡、分区建模的思路,建立基于土地利用的中国1km栅格人口模型。对农村人口采用线性加权模型进行模拟,根据全国12个农业生态区内人口与各类农业用地之间的相关关系选取指标,采用逐步回归计算各指标的回归系数,并结合土地的生产力及其与人口的相关性,确定各指标的加权系数。对城市人口,建立基于城镇规模的人口距离衰减加幂指数模型。结果分析表明,“胡焕庸”线以东人口占全国的94.58%,人口密度是该线以西的21倍;东部人口集中于黄淮海地区、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东北平原及沿海地区,东南沿海又表现为“点轴”分布的特点。验证表明,模拟结果具有较高的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 人口分布 人口模型 人口密度
下载PDF
中国人口密度数字模拟 被引量:120
4
作者 刘纪远 岳天祥 +5 位作者 王英安 邱冬生 刘明亮 邓祥征 杨小唤 黄裕婕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17-24,共8页
运用基于格点生成法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模型,通过运行净第一性生产力空间分布、数字高程、城市规模及其空间分布和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布等数据集,模拟了中国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人口密度的最高值集中在北京、上... 运用基于格点生成法的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模拟模型,通过运行净第一性生产力空间分布、数字高程、城市规模及其空间分布和交通基础设施空间分布等数据集,模拟了中国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模拟结果表明,人口密度的最高值集中在北京、上海和郑州之间的三角区(BSZ)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同时,这个BSZ峰值三角区有发展为以上海-南京-杭州大都市密集区、武汉市、西安市、北京-天津-唐山大都市密集区和沈阳-大连大都市密集区为顶点的五角形峰值区的趋势,珠江三角洲峰值区也正在向外围地区扩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空间分布 数字模拟 中国 数字高程模型
下载PDF
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储量、碳密度及其分布 被引量:107
5
作者 王新闯 齐光 +2 位作者 于大炮 周莉 代力民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2013-2020,共8页
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汇总数据和标准地实测数据,研究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其组分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827.293TgC,其中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分别为439.152、5.195、45... 利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汇总数据和标准地实测数据,研究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密度、碳储量及其组分和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为1827.293TgC,其中乔木层、灌草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的碳储量分别为439.152、5.195、45.600和1330.466TgC,分别占总碳量的24.1%、0.3%、2.5%和73.1%.吉林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密度为225.304MgC.hm-2,各层碳密度的大小顺序为土壤层(164.666MgC.hm-2)>乔木层(54.352MgC.hm-2)>枯落物层(5.644MgC.hm-2)>灌草层(0.643MgC.hm-2).不同类型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在9.357~959.716TgC,碳密度在180.648~254.627MgC.hm-2之间,各林型分配特征表现为土壤层最大、灌草层最小.全省森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密度的空间分布总体上为东部山区高、中西部平原地区低.吉林省森林中中龄林分比重大,若对现有森林加以更好的管理,可以增加其碳吸存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碳密度 分布特征 吉林省
原文传递
刺槐和侧柏人工林有效根系密度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74
6
作者 王进鑫 王迪海 刘广全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2004年第13期2208-2214,共7页
通过分层分段挖掘法 ,对 13龄刺槐、侧柏人工林 ,根区有效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尽管刺槐根系分布深度是侧柏的 2倍多 ,但平均有效根长密度只有侧柏的 4 4 .5 % .在垂直方向上 ,两树种有效根系主要分布在 ... 通过分层分段挖掘法 ,对 13龄刺槐、侧柏人工林 ,根区有效根长密度和根重密度的空间分布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尽管刺槐根系分布深度是侧柏的 2倍多 ,但平均有效根长密度只有侧柏的 4 4 .5 % .在垂直方向上 ,两树种有效根系主要分布在 0~ 6 0 cm土层内 ,然而最大有效根长密度却均位于距地表 0~ 30 cm以内 .其中 ,刺槐 0~30 cm区域内有效根长占总有效根长的 5 1.5 8% ,侧柏占 5 8.38% ;刺槐有效根干重占总有效根干重的 6 3.0 1% ,侧柏占 71.0 9% ;两树种根系密度分布均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呈指数形式递减 .在水平方向上 ,刺槐有效根系密度呈二次抛物线型分布、最大有效根长或根密度以距树干 30~ 90 cm处最大 ;侧柏有效根系密度则随着距主干距离的增大而减小 .非线性参数拟合分析表明 ,采用 RD=EXP A+BX +CZ 函数模型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林 细根 根系密度 空间分布 刺槐 侧柏
下载PDF
综采工作面粉尘分布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75
7
作者 时训先 蒋仲安 +1 位作者 周姝嫣 蔡卫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1117-1121,共5页
运用气固两相流运动方程,导出模拟综采工作面的相似准则数,设计实验模拟工作面巷道,并在0.25,1,2,3和4 m/s风速条件下测定含水率为0.38%和1.41%的煤尘以及滑石粉的浓度分布情况.根据粉尘浓度的实测数据,分析综采工作面粉尘运动规律.结... 运用气固两相流运动方程,导出模拟综采工作面的相似准则数,设计实验模拟工作面巷道,并在0.25,1,2,3和4 m/s风速条件下测定含水率为0.38%和1.41%的煤尘以及滑石粉的浓度分布情况.根据粉尘浓度的实测数据,分析综采工作面粉尘运动规律.结果表明,尘源的性质和工作面的风速是影响粉尘运动的主要因素;综采工作面的除尘重点应该放在采煤机下风向12.5 m以内;预湿煤壁对降低工作面粉尘浓度有很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采工作面 粉尘浓度 分布规律 相似准则数
下载PDF
条带深松对不同密度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的调节效应 被引量:70
8
作者 王新兵 侯海鹏 +3 位作者 周宝元 孙雪芳 马玮 赵明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136-2148,共13页
为探究条带深松耕作(SS)对密植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与容纳量的调节效应,本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4.50万株hm^-2、中密:6.75万株hm^–2、高密:9.00万株hm^–2),以土壤免耕(NT)为对照,利用小立方原位根土取样器,通过"3D mo... 为探究条带深松耕作(SS)对密植玉米群体根系空间分布与容纳量的调节效应,本试验设置3个种植密度(低密:4.50万株hm^-2、中密:6.75万株hm^–2、高密:9.00万株hm^–2),以土壤免耕(NT)为对照,利用小立方原位根土取样器,通过"3D monolith"根系空间取样方法,比较研究玉米个体与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对种植密度与土壤耕作方式的响应。结果表明,单株根长受种植密度影响显著,在0-50 cm土层中(每10 cm为一土层),高密种植的单株根长较低密种植减少110.31、43.18、15.73、10.49和17.45 m;在高密种植条件下,与土壤免耕比,条带深松耕作增加20-30 cm、30-40 cm、40-50 cm土层中的单株根长13.32%、19.80%、47.20%;单株根干重与单株根长的变化一致。种植密度对群体总根长的影响不显著,却显著影响群体根系的空间分布。与低密种植比,高密种植的植株中心根长密度在0-10 cm、10-20 cm土层中分别降低3.82 cm cm^–3、0.62 cm cm^–3,但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0-10、10-20、20-30和30-4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1.13、0.18、0.06和0.05 cm cm^–3;在高密种植条件下对土壤进行条带深松耕作,与土壤免耕比,植株中心的根长密度在0-10 cm土层中降低16.10%,在10-20 cm、20-30 cm土层中却分别增加47.45%和13.37%,植株之间的根长密度在20-30、30-40和40-50 cm土层中分别增加50.26%、30.72%和106.15%;条带深松耕作显著提高密植玉米群体下层根系的容纳量。高密条件下条带深松耕作增加了群体根干重、深层根系量、植株间根系分布及根表面积,进而增加了地上部群体叶面积指数及地上部干重,最终促进产量显著提高。说明密植群体通过条带深松耕作改善了群体的根系空间分布,减弱了上层根系的拥挤,通过增加深层土壤根系量及植株之间根系量增加了群体根系容纳量,发挥了密植群体根系功能,实现了密植群体的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玉米 种植密度 条带深松 群体根系 空间分布 根系容纳量
下载PDF
不同森林类型根系分布与土壤性质的关系 被引量:64
9
作者 黄林 王峰 +3 位作者 周立江 黄茹 齐代华 魏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6110-6119,共10页
在红壤丘陵区选取8种典型森林类型,对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径级的根长密度分布特征、根长分维数,以及根系特征与土壤容重、有机碳、全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低效林根长密度最小,杉木低效林和湿地松林较大,表层土壤根长密度... 在红壤丘陵区选取8种典型森林类型,对不同土层深度、不同径级的根长密度分布特征、根长分维数,以及根系特征与土壤容重、有机碳、全氮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低效林根长密度最小,杉木低效林和湿地松林较大,表层土壤根长密度与灌草覆盖度显著相关(r=0.793,P<0.05)。各种森林类型的根长密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均表现为递减规律,但随深度的增加,不同森林类型的差异逐步缩小,且植物种类及生长状况对根长密度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小。在相同的土层中,根长密度随径级的变化并不一致,马尾松低效林0<L≤0.2 mm径级根长密度最大,其他类型各土层均表现为0.2<L≤0.5 mm径级根长密度最大的偏峰曲线特征。各径级根长密度随土层加深也表现为递减趋势,根系径级越大,表层与底层的根长密度差异越明显。根长密度与容重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碳、全氮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根长密度越大,既有利于改良土壤结构性状,也有利于丰富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含量;从不同径级来看,径级1—2 mm根系对改良土壤结构和增加土壤有机碳、全氮含量作用最为显著,径级≤1.0 mm的根系对土壤性状改良作用不明显。各森林类型的根长分维数在2.0973—2.6063之间,分维数越大,根系长度更集中分布于0—0.2 mm径级内,根长分维数反映了不同径级范围根系长度的组成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分布 根长密度 分维数 容重 有机碳 全氮
下载PDF
京津冀与长三角区域大气NO_2污染特征 被引量:57
10
作者 王英 李令军 刘阳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3685-3692,共8页
基于地面监测及遥感反演数据,研究了京津冀与长三角区域大气NO2污染特征,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2005~2011年的平均近地面质量浓度和垂直柱浓度来看,京津冀与长三角中心城市大气NO2基本处于同一污染水平;其区域背景站的NO2浓度也差异不大... 基于地面监测及遥感反演数据,研究了京津冀与长三角区域大气NO2污染特征,并进行了对比分析.从2005~2011年的平均近地面质量浓度和垂直柱浓度来看,京津冀与长三角中心城市大气NO2基本处于同一污染水平;其区域背景站的NO2浓度也差异不大,且与两大区域过渡地带的合肥市大致相同.区域NO2高浓度中心夏季较为分散,秋冬季高浓度范围明显扩大,冬季全部连为一片.近年来随着中心城区污染企业的外迁,北京、上海等城市核心区NO2近地面污染有所缓解,但区域背景站NO2近地面浓度和垂直柱浓度都有所升高,京津冀与长三角NO2整体污染水平形势依旧严峻.从区域分布看,北京、上海等城市NO2浓度较高,NO2柱浓度高出区域背景的50%左右,大约是欧亚大陆背景水平的3倍;近地面NO2浓度地域差异更大,北京、上海等中心城市NO2近地面质量浓度是城市清洁区的2倍,是区域背景的10倍以上,达欧亚大陆背景站瓦里关的上千倍.北京奥运及上海世博等大型活动之前及期间大气污染集中整治效果较为明显,但活动结束后,城市大气NO2污染都出现反弹.结果表明,区域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需要区域内各省市常抓不懈的联防联控,仅靠短期内运动式的污染治理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大气环境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O2 质量浓度 柱浓度 分布 对比
原文传递
秦皇岛砂滩海洋线虫的数量研究 被引量:45
11
作者 张志南 《青岛海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1期63-75,共13页
在两年的周期内,对秦皇岛4个砂滩的海洋线虫进行了6次芯样采集。灯塔、新煤码头、汤河口和北戴河赤土山4个砂滩均系分选好的细砂或中细砂,其中值粒径为140-285μm。对连续16个芯样计数的变异性所做的测试证明,1,2和3个芯样计算所得95%C... 在两年的周期内,对秦皇岛4个砂滩的海洋线虫进行了6次芯样采集。灯塔、新煤码头、汤河口和北戴河赤土山4个砂滩均系分选好的细砂或中细砂,其中值粒径为140-285μm。对连续16个芯样计数的变异性所做的测试证明,1,2和3个芯样计算所得95%C.L.分别是0.539X—1.855X,0.647X—1.547X和0.700X—1.428X。秦皇岛砂滩海洋线虫的年平均密度:中潮带上区为1381±441 inds.10cm^(-2)。中潮带下区为1264±538 inds.10cm^(-2)。灯塔和新煤码头砂滩,8月出现高密度值,与温度的季节变化相符合,而汤河口则出现最低值,可能与污染物的大量排出有关。多数砂滩的大部分芯样显示了明显的重直分布,即种群数量的大部分集中在芯样顶部的两个分层:0~4和5~8cm。没有发现垂直分布的季节变化趋势。与世界其他海区砂滩的资料进行了比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虫 数量 海洋 砂滩 秦皇岛
下载PDF
深圳市人口分布的细网格动态特征 被引量:49
12
作者 毛夏 徐蓉蓉 +5 位作者 李新硕 王煜 李程 曾波 何宇华 刘锦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443-453,共11页
深圳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为应急处置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需要实时获取高分辨率的人口动态分布信息。本文利用"基于移动基站的人口分布动态监测系统"提供的时间分辨率1 h,空间分辨率1 km的人口密度信息,分析了深圳市人... 深圳是中国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为应急处置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需要实时获取高分辨率的人口动态分布信息。本文利用"基于移动基站的人口分布动态监测系统"提供的时间分辨率1 h,空间分辨率1 km的人口密度信息,分析了深圳市人口细网格动态特征。深圳城市移动用户总人口是1082.59万人,平均人口密度5545人/km2,最高16.5万人/km2,超过5.0万人/km2高密度人口主要分布在商业中心、海关口岸、火车站和居民集中居住区。最高人口密度的数值与选择的网格尺度有关,1000 km2网格和1 km2网格之间可以相差18倍。在深圳50%的人口聚集在10%的空间范围内,60%的人口分布在海拔高度50~100 m的土地上;网格上的建筑密度、道路密度与人口密度线性相关,建筑密度增加1%,对应人口增加约1000人,道路密度增加0.01%,人口增加约2000人。城市总人口在一定时期内是相对固定,变化幅度在4%以内,逐日之间变幅在1%左右。深圳是个典型的移民城市,春节期间由于大量人口返乡或外出旅游,总人口净减少48%。本文选择9个典型网格分析人口日变化规律:海关口岸属于早高峰型,大量的出境、出行、出游人员在早晨8时前后集中;城镇集市区属于午高峰型;商业中心区属于晚高峰型,高峰前后每小时的净流入 (出) 人员可达2万人;居民区属于午低谷型,周末与周日相比各时段人口均偏多;政府行政办公和公共服务区,周末比周日人口明显减少,春节期间减幅75%;工厂区因错峰用电,夜间4时形成人口高峰;郊野公园春节期间人数不减反增;偏僻乡镇人口日变化振幅很小;农业区在上午9时形成人口低谷,与日出而作的传统习惯相对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细网格 动态分布 深圳
下载PDF
小麦不同种植密度粒重分布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35
13
作者 李春喜 石惠恩 姜丽娜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1999年第1期132-137,共6页
对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小麦粒重分布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粒重和结实数均以中下部小穗为最大,随植株密度的增大,穗粒重和穗粒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的粒重和结实数也呈下... 对3种种植密度条件下小麦粒重分布特性的研究结果表明: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粒重和结实数均以中下部小穗为最大,随植株密度的增大,穗粒重和穗粒数呈逐渐减小的趋势,小穗粒重、小穗结实粒数、各粒位的粒重和结实数也呈下降的趋势;不同粒位间的粒重,在结实数大于0.95的情况下,表现为第2>1>3>4粒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种植密度 粒重 分布 结实特性
下载PDF
不同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空间分布格局 被引量:42
14
作者 张国庆 黄从德 +2 位作者 郭恒 邓彪 杨和芳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14,共5页
对1 245、1 620、2 070株/hm2 3种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别为41.301、46.377和52.018 t/hm2,林下层碳储量差异不明显,分别为0.935、... 对1 245、1 620、2 070株/hm2 3种密度的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及其空间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尾松人工林乔木层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分别为41.301、46.377和52.018 t/hm2,林下层碳储量差异不明显,分别为0.935、0.936和0.956 t/hm2,土壤层有机碳储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分别为107.895、98.472和87.040 t/hm2;马尾松人工林生态系统碳储量也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小,分别为150.131、145.785、140.014 t/hm2,碳储量空间分布序列均为土壤层>乔木层>林下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分密度 马尾松 人工林生态系统 碳储量 空间分布
下载PDF
兰州地区秋季层状云垂直微物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40
15
作者 李照荣 李荣庆 李宝梓 《高原气象》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83-589,共7页
利用PMS云粒子测量仪器和机载温湿仪测得的2001年9、10月份在兰州中川机场上空的5次天气过程的层状云垂直探测资料,分析了秋季Cs-As-Ns和Ac-Sc结构层状云温度,云粒子浓度、粒子直径、液态含水量及云粒子谱的垂直分布特征,用N阶Γ函数对... 利用PMS云粒子测量仪器和机载温湿仪测得的2001年9、10月份在兰州中川机场上空的5次天气过程的层状云垂直探测资料,分析了秋季Cs-As-Ns和Ac-Sc结构层状云温度,云粒子浓度、粒子直径、液态含水量及云粒子谱的垂直分布特征,用N阶Γ函数对云粒子谱分布进行了拟合,选出最优化拟合参数,并指出逆温层相对于温度0℃层的位置和逆温强弱对云滴的微物理特征的分布和降水形成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状云 数浓度 粒子谱型 垂直分布特征 N阶Γ函数 逆温层
下载PDF
中国秸秆能源化利用潜力与秸秆能源企业区域布局研究 被引量:41
16
作者 张崇尚 刘乐 +2 位作者 陆岐楠 徐新良 仇焕广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73-481,共9页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秸秆资源较为丰富,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科学评估中国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的潜力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布局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各省农业生产数据测算了全国各省大田作... 中国是农业生产大国,秸秆资源较为丰富,开发利用农作物秸秆资源、发展生物质能源具有重大的经济和生态效益。因此,科学评估中国秸秆资源能源化利用的潜力及其在不同地区的布局尤为重要。本文利用各省农业生产数据测算了全国各省大田作物田间秸秆产量和可利用秸秆资源数量,在此基础上利用土地遥感数据和GLO-PEM模型,测算了1km×1km栅格尺度的秸秆资源分布密度并评估了秸秆能源企业在各地区布局的适宜性。相比之前的研究,本研究考虑了秸秆资源在不同区域的分布密度差异,这对于计算秸秆这类收集和运输成本较高的资源的可利用率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本文也通过2014年和2010年的对比,分析中国秸秆资源分布密度和能源企业适宜布局的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2014年中国主要大田作物秸秆资源总量为8.97亿t,可收集资源量为7.69亿t,可能源化利用秸秆资源总量为1.86亿t,吉林、江苏、河南、安徽、黑龙江等省份适宜建立大型秸秆能源企业,且未来秸秆能源布局也将向这些地区集中。东北、华北、长江中下游地区、成都平原、西南以及新疆等少部分地区适宜建立小型秸秆能源企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秸秆能源化 分布密度 潜力 区域布局 中国
原文传递
广州市人口密度分布及演化模型研究 被引量:35
17
作者 谢守红 宁越敏 《数理统计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518-522,共5页
根据广州市第三、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运用GIS技术对空间数据进行提取,然后对广州城市人口密度分布进行数学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1982年以来广州市人口密度呈现典型的Clark分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其拟合程度越来越高,今后将逐步向N... 根据广州市第三、四、五次人口普查资料,运用GIS技术对空间数据进行提取,然后对广州城市人口密度分布进行数学模拟和比较。结果表明,1982年以来广州市人口密度呈现典型的Clark分布,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其拟合程度越来越高,今后将逐步向Newling模型演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口密度 空间分布 广州市
下载PDF
不同密度小麦群体的光合作用特性研究 被引量:35
18
作者 由海霞 《中国农学通报》 CSCD 2005年第4期162-165,共4页
通过系统分析不同密度冬小麦群体的光合作用特性表明,密度时冬小麦群体的结构、光照特征、单叶光合生理性能均有显著的调节功能,从而显著影响产量水平的发挥。群体透光率作为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叶倾角对光环境作用的综合表现而主要由群体... 通过系统分析不同密度冬小麦群体的光合作用特性表明,密度时冬小麦群体的结构、光照特征、单叶光合生理性能均有显著的调节功能,从而显著影响产量水平的发挥。群体透光率作为群体叶面积系数和叶倾角对光环境作用的综合表现而主要由群体的叶面积系数影响,且合理的群体大小是保证具有较高的净光合速率和蒸腾速率而获得高产的基础。试验范围内以密度105kg/hm2群体的透光特性、旗叶光合生理性能和产量各因子表现最佳而产量最高,是最佳的密度水平,其次是135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合作用 不同密度 特性研究 生理性能 叶面积系数 群体透光率 净光合速率 系统分析 调节功能 产量水平 综合表现 环境作用 蒸腾速率 群体大小 透光特性 试验范围 冬小麦 特性表 叶倾角 系数和 因子表 最佳 旗叶
下载PDF
浙江天台山甜槠种群结构与动态 被引量:31
19
作者 金则新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6期10-15,32,共7页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astanopsis eyrei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on the Tiantai Mountain of Zhejiang Province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patial sere substituting for time sere. The result...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and dynamics of Castanopsis eyrei in the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on the Tiantai Mountain of Zhejiang Province were studied by means of spatial sere substituting for time sere. The results show: the shapes of size-class distribution diagram in various plots of Castanopsis eyrei population are basically similar; the population survival cures are of remarkable linear; the population age structure is stable. The population density of Castanopsis eyrei is reduced with its diameter class becoming larger, and the relevant pattern between density and diameter class is: D= 8.5178 ×104A-1.7497.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in the population plots are indicative of clump. The distribution patterns of seedlings, treelets and saplings in various plots are of clump;medium-sized trees are of clump or possion; big trees are of poss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甜槠 种群 结构 密度 分布 天台山 常绿阔叶林
下载PDF
不同造林密度马尾松人工林的根系生物量 被引量:39
20
作者 张艳杰 温佐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75-81,共7页
采用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分别测定5种造林密度20年生马尾松林分平均标准木的单木和行间根系生物量,结果表明:平均标准木单木根系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少,不同级别根系生物量的排序为根桩>粗根>大根>中根>小根,其中... 采用全根挖掘法和土钻法,分别测定5种造林密度20年生马尾松林分平均标准木的单木和行间根系生物量,结果表明:平均标准木单木根系总生物量随林分密度的增大而减少,不同级别根系生物量的排序为根桩>粗根>大根>中根>小根,其中根桩和粗根占根系生物量构成的90%以上。行间不同径级根系生物量的排序为中根>细根>小根。不同密度对中根、小根和细根生物量呈现出随密度增加而逐渐变小的趋势。5种密度马尾松林分的根系主要分布在0~30cm的表层土壤中,占根系总生物量的82%以上。随着土层深度的增加,不同密度林分行间根系生物量逐渐减少。数学模型拟合的结果表明,平均标准木单木各级根系生物量与林分平均胸径、平均树高及密度有较强的相关性,除了小根以外,相关系数均达到0.8以上,林分行间各级根系生物量与林分密度也表现出较好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尾松 人工林 造林密度 根系生物量 分布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2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