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致密砂岩储层致密化与相对优质储层发育机制 被引量:35
1
作者 郭迎春 庞雄奇 +1 位作者 陈冬霞 朱宏权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21-32,共12页
致密砂岩储层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目标选区。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砂岩储层总体表现出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气储层。通过盆地数值模拟、成岩作用分析研究得出须二段在晚白垩世中期达到致密化,其致密化因素包... 致密砂岩储层成为近年来油气勘探的目标选区。川西坳陷中段须二段砂岩储层总体表现出低孔低渗—特低孔特低渗的特征,属于典型的致密砂岩气储层。通过盆地数值模拟、成岩作用分析研究得出须二段在晚白垩世中期达到致密化,其致密化因素包括垂向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及侧向构造挤压作用。不同因素的作用时间段不同,且影响程度也不同。晚白垩世之前,致密化因素包括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且前者是主要因素;进入晚白垩世,侧向构造挤压成为后期的致密化因素。须二段储层在致密背景上发育相对优质储层,相对优质储层的发育机制包括有利的沉积条件、异常高压、溶蚀作用及早期绿泥石的生成、裂缝化作用及烃类充注等。有利的沉积条件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前提;异常高压有效抑制了压实作用的进行,是优质储层发育的重要影响因素;建设性成岩作用对优质储层的发育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后期的裂缝化作用在储层致密化之后起到了改善储集性能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致密化 相对优质储层 成岩作用 致密砂岩 须二段 川西坳陷 天然气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深层致密砂岩气藏储层致密化与成藏关系 被引量:19
2
作者 高文杰 李贤庆 +4 位作者 张光武 魏强 张吉振 祁帅 陈金明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26-235,共10页
为研究深层致密砂岩气气藏储层致密化与成藏的关系,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地质背景和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储层孔隙度与埋深的关系模型,推算储层致密化时间。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测温分析技术,分析该区大北1、克深2深层致... 为研究深层致密砂岩气气藏储层致密化与成藏的关系,对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克拉苏构造带的地质背景和储层特征进行分析,建立储层孔隙度与埋深的关系模型,推算储层致密化时间。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测温分析技术,分析该区大北1、克深2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成藏期次,并与储层致密化时间相比较,确定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的成因类型。研究表明,大北1气藏表现为晚期充注成藏的过程,其天然气成藏时间主要在库车期(约3~2Ma)以来,其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致密化发生在新近纪康村期(约15~10Ma);克深2气藏也表现为晚期充注成藏过程,其天然气成藏主要发生在库车晚期(约2Ma)以来,而其巴什基奇克组砂岩储层在新近纪康村期(约11~10Ma)已经达到致密化。据此,确定大北1和克深2深层致密砂岩气藏类型属于"先致密后成藏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致密砂岩气 储层致密化 成藏过程 气藏成因类型 克拉苏构造带 库车坳陷
原文传递
杭锦旗探区储层致密化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18
3
作者 聂海宽 张金川 +1 位作者 薛会 徐波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1-7,共7页
杭锦旗地区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通过对储层特征的描述及致密化原因的分析认为,硅质胶结物、钙质胶结物和黏土矿物的生成是影响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最后一期胶结物——方解石是导致储层最终致密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方解石... 杭锦旗地区储层主要为低孔低渗的致密砂岩储层.通过对储层特征的描述及致密化原因的分析认为,硅质胶结物、钙质胶结物和黏土矿物的生成是影响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最后一期胶结物——方解石是导致储层最终致密化的主要原因.根据方解石形成时的包裹体测温和氧同位素计算出的温度判断,早白垩世晚期是储层最终致密化的时间.结合生烃模拟研究及成藏期次的分析认为,研究区天然气藏分为2种类型,即常规圈闭气藏和根缘气藏,分别在中侏罗世晚期之前和早白垩世晚期之后成藏,主体上分别分布在以三眼井—泊尔江海子断裂为界的北部地区和南部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杭锦旗地区 储层致密化 根缘气藏 天然气成藏
下载PDF
断陷湖盆致密砂砾岩储层成岩作用及其对孔隙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6
4
作者 郝杰 周立发 +4 位作者 袁义东 杨燕 刘艳妮 程兆兆 刘挺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632-638,649,共8页
为了明确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通过普通薄片鉴定、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X-衍射测试方法,在砂砾岩储层岩石学与成岩作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砂砾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的定量关... 为了明确松辽盆地北部徐家围子地区沙河子组致密砂砾岩储层成岩作用对孔隙演化的影响,通过普通薄片鉴定、铸体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和X-衍射测试方法,在砂砾岩储层岩石学与成岩作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砂砾岩成岩作用与孔隙演化的定量关系模式。结果表明,沙河子组砂砾岩储层的岩石成分复杂、成熟度低、物性差;砂砾岩储层的成岩作用类型丰富,压实作用、胶结作用和溶蚀作用较为常见,对孔隙度影响较大;破裂作用、交代作用和重结晶作用对储层孔隙度影响较小。通过成岩作用与储层孔隙度关系的定量研究,认为压实作用对孔隙度破坏最大,平均减孔24.7%,是砂砾岩储层致密的主要原因;溶蚀作用改善储集性能,平均增孔4.2%,延缓了砂砾岩储层的致密化过程;胶结作用充填残余粒间孔隙,平均减孔5.3%,是砂砾岩储层致密的关键。砂砾岩储层的现今孔隙度是早期压实、中期溶蚀和晚期胶结综合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 砂砾岩 储层 成岩作用 孔隙演化 沙河子组 徐家围子地区 松辽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红河油田延长组储层致密化与石油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15
5
作者 马立元 邱桂强 +2 位作者 刘春燕 胡才志 罗源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620-634,共15页
红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伊陕斜坡和天环坳陷的过渡部位,延长组中部长7张家滩页岩为主要源岩,下伏长8油层组三角洲平原分支水道砂体为主要储集体,源储大面积叠覆邻接、共同演化,时间过程和相互关系在石油成藏过程和机制的研究及勘... 红河油田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伊陕斜坡和天环坳陷的过渡部位,延长组中部长7张家滩页岩为主要源岩,下伏长8油层组三角洲平原分支水道砂体为主要储集体,源储大面积叠覆邻接、共同演化,时间过程和相互关系在石油成藏过程和机制的研究及勘探评价中具有关键作用。利用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测定、伊利石K-Ar同位素测年、盆地数值模拟和镜下观测等多种方法,研究了长8油层组储集岩致密化、石油成藏的时间关系,并分析了石油充注的成岩响应和储层致密化对成藏的影响。结果表明:压实背景下的多期次胶结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原因,在123 Ma(K1中期)附近长8油层组储层进入致密化窗口(f<15%)、在83 Ma(K2中期)附近储层平均孔隙度接近目前的状态(f≈7%)。石油成藏具有一期多阶段的特点,其过程可从J3早期开始延续至K2中期,大规模成藏的窗口期约在143~95 Ma(J3—K1)间、高峰期在124~110 Ma(K1中期)间。成藏窗口明显早于储层致密化窗口、成藏高峰期早于储层由低孔演变到特低孔的关键胶结事件发生时间。这种时间关系决定了储层成岩演化的迟缓性与石油成藏的继承性。石油充注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储层物性,减缓或抑制成岩作用的进行,同时也改变了储层的润湿性,降低了石油成藏的动力条件,后期的继承性充注更易于发生,从而成为低动力背景下石油成藏的重要基础。而不同类型砂岩的差异成岩演化导致储层非均质性进一步增强,油气成藏更加复杂化,表现为选择性充注和含油性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致密化 成藏期次 成藏机制 红河油田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大牛地气田大18井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及其成岩主控因素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修 曲希玉 +1 位作者 邱隆伟 张立强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64-374,共11页
以大牛地气田大18井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微观镜下研究手段和储层物性数据等资料,研究了大18井上古生界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及物性演化特征、致密化成因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18井上古生界储层孔隙以... 以大牛地气田大18井上古生界致密砂岩储层为研究对象,利用微观镜下研究手段和储层物性数据等资料,研究了大18井上古生界储层的岩石学特征、孔隙及物性演化特征、致密化成因及优质储层主控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大18井上古生界储层孔隙以次生孔隙为主,包括石英颗粒溶解所形成的粒间溶孔和粒内溶孔、晶间孔,偶见铸模孔和超大孔;储层平均孔隙度为7.1%,平均渗透率为0.34×10-3μm2,属于低孔低渗储层;压实作用是本区储层致密化的大背景,硅质、钙质及黏土矿物胶结充填孔隙、堵塞孔喉是致密化的主要原因;溶解作用是大18井优质储层形成的主控因素,特别是石英溶解最为发育,而绿泥石环边胶结作用通过增强岩石的抗压实强度、抑制石英次生加大保护原生孔隙,但不能增加储层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18井 物性特征 致密化 胶结作用 优质储层 溶解作用
下载PDF
彬县-长武地区长6-长8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孙志强 赵凯莉 +4 位作者 赵俊兴 郭小军 魏千盛 王国华 李应许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591-598,共8页
探讨成岩作用对鄂尔多斯盆地彬县-长武地区延长组的长6-长8储层孔隙的影响。通过大量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等资料分析,对彬长地区长6-长8储层特征及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长6-长8储层砂岩主要... 探讨成岩作用对鄂尔多斯盆地彬县-长武地区延长组的长6-长8储层孔隙的影响。通过大量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和高压压汞等资料分析,对彬长地区长6-长8储层特征及不同成岩作用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长6-长8储层砂岩主要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结构成熟度和成分成熟度较低,胶结方式主要为孔隙式胶结,孔隙类型以粒间溶孔、长石溶孔和碳酸盐溶孔为主,发育少量微裂隙,粒间孔不发育。计算结果表明,长6-长8砂岩原始孔隙度差别不大,平均为34.85%。压实作用造成孔隙损失最大,平均为-23.44%;其次为胶结作用,平均为-11.26%;后期溶蚀作用增加了储层孔隙度,平均为+6.87%。孔隙计算结果以及孔隙发育情况分析表明,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导致长6-长8储层致密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储层致密化 储层特征 成岩作用
下载PDF
西湖凹陷西斜坡平湖组储层特征及致密化过程分析 被引量:6
8
作者 肖晓光 秦兰芝 +2 位作者 张武 姜雪 张粲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4-45,共12页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恒速压汞、流体包裹体和X衍射等分析技术,对储层岩石学、孔喉结构和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储层致密化过程和物性演化。结果表明:平湖组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以细... 综合应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阴极发光、恒速压汞、流体包裹体和X衍射等分析技术,对储层岩石学、孔喉结构和成岩作用类型及特征进行深入研究,探讨储层致密化过程和物性演化。结果表明:平湖组储层砂岩类型主要为长石岩屑质石英砂岩,以细-中粒结构为主,分选性中到好;孔隙类型以溶蚀粒间孔为主,孔隙半径主要集中于130~190μm,喉道半径主要集中于0.2~10μm;埋藏压实是导致平湖组储层低渗-特低渗的主因,埋深、粒度及泥质决定了压实作用的强弱,而后期次生溶蚀及胶结作用的差异加剧了储层的非均值性。中成岩A期平湖组储层次生溶蚀规模受限于流体环境,细粒沉积不利于后期溶蚀是造成储层致密化的主因;进入中成岩B期,成岩环境呈碱性且逐渐封闭,大量含铁碳酸盐、呈丝状或弯曲片状伊利石等富集堵塞喉道,致使储层大规模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平湖组 差异压实 致密化过程 非均质性储层
下载PDF
黄河口凹陷BZ27构造沙河街组砂岩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关系 被引量:4
9
作者 周园园 杨海风 +3 位作者 刘庆顺 郭涛 王波 刘晓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68-175,共8页
基于岩石薄片、X衍射定量分析、流体包裹体偏光-荧光分析和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资料,对黄河口凹陷BZ27构造沙河街组沙一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其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史的时序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 基于岩石薄片、X衍射定量分析、流体包裹体偏光-荧光分析和包裹体均一化温度等资料,对黄河口凹陷BZ27构造沙河街组沙一二段致密砂岩储层的特征、形成机理及其致密化过程与油气充注史的时序关系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致密砂岩演化过程具有明显的阶段性,其中,早成岩B期之前,主要受上覆岩层压实作用的控制造成原生孔隙的大量减少,但并未形成致密储层;早成岩B期之后,以碳酸盐胶结物为主的胶结作用的发生才是形成致密砂岩储层的主要因素。进一步根据储层致密化过程分析和油气成藏期确定的结果来看,BZ27构造沙河街组油气成藏表现为先致密后成藏的特点,在致密化过程早期伴随有一期小规模的烃类充注,而在距今6Ma的烃类大规模充注之前,储层已完全致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 储层特征 储层致密化 油气成藏期 黄河口凹陷
下载PDF
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的关系:以三肇凹陷白垩系扶余油层为例 被引量:4
10
作者 斯尚华 胡张明 +4 位作者 刘吉 刘云飞 耳闯 杨哲恒 何俊昊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854-1863,共10页
为了明确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相关性,利用微米CT、流体包裹体显微分析、盆地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该储层微观孔喉特征,且定量分析了其成藏期。根据储层孔隙演化信息分析了研究区储层致密化过程和油气成藏的关系... 为了明确松辽盆地三肇凹陷扶余油层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相关性,利用微米CT、流体包裹体显微分析、盆地模拟等方法,研究了该储层微观孔喉特征,且定量分析了其成藏期。根据储层孔隙演化信息分析了研究区储层致密化过程和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发现:三肇凹陷扶余致密储层岩石类型以长石岩屑砂岩和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孔喉特征表现为窄喉道、宽孔隙、孔喉配置差、微细喉道总体积大等特征。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为储层致密化重要成因,储层致密时间应该在嫩江组末之前。流体包裹体分析结果表明三肇凹陷扶余储层油充注分为早期和晚期,相应的充注时间分别距今77~74 Ma、67~65 Ma,分别对应于嫩江组沉积期和明水组沉积末期。综合对比扶余油层油气成藏历史和储层孔隙演化特征,认为原油充注发生储层致密化之后,即先致密后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致密化 油气成藏 形成时期 扶余油层 三肇凹陷
下载PDF
辽河油区原油稠变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0
11
作者 张守昌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2004年第5期24-26,共3页
综合辽河油区稠油油藏的构造、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对该区原油稠变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认为,构造位置、油藏埋深、储层特征、水文地质条件及异常压力分布等,是影响该区稠油油藏稠变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 原油稠变 构造位置 油藏埋深 储层特征 水文地质 异常压力 影响 辽河油区
下载PDF
渤中凹陷深层砂砾岩气藏油气充注与储层致密化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清斌 牛成民 +5 位作者 刘晓健 臧春艳 赵梦 王军 郝轶伟 万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5-33,共9页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砂砾岩储层致密化成因及其与晚期油气侵位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合理地解释。为此,以渤中凹陷西南部地区古近系砂砾岩气藏为研究对象,利用物性、热史、包裹体等分析资料,确定油气首次成藏时间、划分油气充注期次、恢复... 渤海湾盆地渤中凹陷砂砾岩储层致密化成因及其与晚期油气侵位的关系一直没有得到合理地解释。为此,以渤中凹陷西南部地区古近系砂砾岩气藏为研究对象,利用物性、热史、包裹体等分析资料,确定油气首次成藏时间、划分油气充注期次、恢复成藏期储层物性,进而模拟压实作用对储层的影响,并结合包裹体、铸体、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实验手段明确油气侵位关系,分析石英加大、黏土矿物转化、碳酸盐胶结等关键致密化作用发生的序列,探究储层致密化作用机理及其与油气充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深层砂砾岩油气充注至少可分为3期,早期包裹体为重质油,晚期包裹体气油比高;②首次油气充注期为距今5Ma,储层埋深介于2500~2800m,以中孔、中渗储层为主,储集物性较好,成藏后盆地快速沉降、充填,上覆地层增加厚度超过1 000 m;③首次油气充注后砂砾岩进入成岩快速演化期,埋深介于2 500~3 200 m,是砂砾岩快速压实阶段,石英加大在油气充注后经历了两期强烈发育,减孔作用明显,压实减孔作用是储层致密化的重要机制;④埋深介于2 500~3 500 m为该区黏土矿物快速转化区间,花状及丝发状伊利石极其发育,对渗透率的大小产生了决定性的影响;⑤铁方解石及铁白云石沉淀于石英加大之后,使储层进一步致密化,以残余孔隙为主。结论认为,该区古近系砂砾岩气藏具有先成藏后致密的特点,尽管油气充注对储层成岩具有抑制作用,但后者仍然会导致储层的致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渤中凹陷 古近纪 深层 砂砾岩气藏 油气充注期次 先成藏后致密 储集层 致密化机理
下载PDF
西湖凹陷花港组储层致密化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 被引量:11
13
作者 钟韬 李键 +1 位作者 曹冰 高红艳 《海洋地质前沿》 CSCD 2018年第1期20-27,共8页
西湖凹陷花港组储层在埋深3 500m以下的深层普遍致密化且含气饱和度低。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激光拉曼和流体包裹体等资料,探讨储层致密化过程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强烈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大量损失的主要原... 西湖凹陷花港组储层在埋深3 500m以下的深层普遍致密化且含气饱和度低。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碳氧同位素、激光拉曼和流体包裹体等资料,探讨储层致密化过程及其与油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强烈压实作用是原生孔隙大量损失的主要原因,自生石英、碳酸盐及伊利石胶结是储层致密的关键因素。根据胶结矿物形成时间推算储层致密化发生在中成岩阶段A期末,对应距今约17~13 Ma的中新世中后期。由储层致密化过程与成藏期次匹配关系分析认为,花港组初次成藏期发生在中成岩阶段A期早期,储层尚未致密,但油气充注时间短且强度弱,不能大面积成藏,主成藏期发生在中成岩阶段A期末至中成岩阶段B期,成藏时间对应大致距今15~5Ma的中新世晚期,但由于储层普遍致密化,油气充注程度低。花港组深层储层"先致密后成藏"是造成含气饱和度普遍较低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湖凹陷 花港组 储层致密化 油气成藏 先致密后成藏
下载PDF
三肇凹陷扶余油层方解石胶结物特征及其对储层致密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4
作者 斯尚华 赵靖舟 +4 位作者 蒙启安 耳闯 吴伟涛 李军 白玉彬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8-63,共6页
方解石是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砂岩中广泛发育的胶结物,同时方解石胶结作用也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以方解石胶结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和扫描电镜能谱等资料,分析方解石形成时期及其... 方解石是三肇凹陷扶余油层致密砂岩中广泛发育的胶结物,同时方解石胶结作用也是导致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以方解石胶结物为研究对象,综合利用薄片鉴定、阴极发光、包裹体测温、激光拉曼和扫描电镜能谱等资料,分析方解石形成时期及其成因。研究结果表明:扶余油层方解石胶结物主要类型为细晶方解石和粗晶方解石2种。其中细晶方解石充填粒间孔中,呈连晶式生长,或以细小晶体交代长石,在长石表面的溶蚀孔及微孔内沉淀,有时呈嵌晶状胶结多个颗粒;粗晶方解石以残留孔隙充填为特征,呈不规则状分布。方解石胶结物发育2期:第1期为嫩江期(距今78~77 Ma),形成温度为89.5~110.2℃;第2期为明水期(距今73~65 Ma),形成温度为122.6~134.3℃。早期方解石胶结物形成与生物气有关,晚期方解石胶结物形成与有机酸脱羧作用有关,2期方解石胶结物均极大破坏了储层物性,也是导致研究区储层致密化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致密化 方解石胶结物 形成时期 扶余油层 三肇凹陷
下载PDF
西峰东部长8油层组成岩作用特征及对储层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周树勋 郑荣才 +4 位作者 高进省 邓宝康 郭愿刚 王昌勇 马茗茗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11-721,733,共12页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峰东部长8油层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寻找优质储层发育区。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手段,对长8油层组成岩作用特征进行研究,长8油层组储集砂岩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先后经... 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峰东部长8油层组成岩作用类型及其对储层的控制作用,寻找优质储层发育区。通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及流体包裹体等分析手段,对长8油层组成岩作用特征进行研究,长8油层组储集砂岩处于中成岩阶段B期,先后经历了压实、胶结、压溶、交代、溶蚀、自生矿物的充填及破裂等成岩作用,其中压实作用、胶结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对储层的影响最大。压实作用及碳酸盐的早期胶结作用是导致砂岩,特别是薄层砂岩快速致密化的主要原因;伊利石、伊/蒙混层矿物和高岭石的充填胶结,容易降低储层渗透性,对储层造成较大伤害;早期绿泥石环边的胶结作用有利于原生粒间孔隙的保存,溶蚀作用对改善储层物性具有积极意义,而破裂作用有利于提高储层渗透性和溶蚀作用的进行。研究区西南部是优质储层发育的主要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化 碳酸盐胶结 绿泥石环边胶结 破裂作用 长8油层组 西峰
下载PDF
齐家地区高台子油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的关系 被引量:2
16
作者 斯尚华 任翔 +2 位作者 赵玉涛 吴伟涛 李旭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6-66,共11页
为了明确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的关系,综合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纳米CT、压汞实验、流体包裹体、恢复压实曲线等方法,对高台子致密储层微观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致密储层成藏期进行了精细刻画,最后结合储... 为了明确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储层致密化与油气充注的关系,综合采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纳米CT、压汞实验、流体包裹体、恢复压实曲线等方法,对高台子致密储层微观特征进行了详细描述,并对致密储层成藏期进行了精细刻画,最后结合储层孔隙演化特征对该地区致密化过程与原油充注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齐家地区高台子致密储层岩石类型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其次为长石岩屑砂岩,储层孔隙类型主要为残余粒间孔和溶蚀孔,孔隙主要为亚微米纳米级孔隙,孔喉连通性较好。储层致密时间在明水早期。该地区高台子油层存在两期油充注:早期原油充注发生在79~75 Ma,对应嫩江晚期;晚期原油充注发生在69~65 Ma,对应明水晚期。松辽盆地齐家地区高台子储层具有多期成藏且边成藏边致密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致密化 油气充注 成藏期 高台子油层 齐家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