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83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时肌细胞凋亡的研究 被引量:48
1
作者 田涛 吴朝晖 +1 位作者 金惠铭 顾玉东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7期530-533,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肌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机制。方法 应用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的大鼠模型 ,采用流式细胞仪PI法、PI和AnnexinV双标记法、原位末端标记、DNA凝胶电泳和电镜等多种方法研... 目的 研究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与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肌细胞凋亡的基因调控机制。方法 应用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的大鼠模型 ,采用流式细胞仪PI法、PI和AnnexinV双标记法、原位末端标记、DNA凝胶电泳和电镜等多种方法研究骨骼肌萎缩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并用免疫组织化学和Northern Blot方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Fas、FADD、Caspase 8、Bcl 2、P5 3、c myc的表达。结果 骨骼肌萎缩时 ,DNA凝胶电泳呈梯形 ,电镜下可见细胞凋亡的早期改变等 ,流式细胞仪、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检测发现肌细胞凋亡百分率增高 ;免疫组织化学和Northern Blot检测结果发现 ,骨骼肌萎缩时肌细胞内Fas、FADD、Caspase 8基因表达增加 ,Bcl 2基因表达减少。结论 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时肌细胞凋亡加强。在肌细胞凋亡的发生机制中 ,Fas介导的Fas-FADD -FLICE级联放大激活途径起了重要作用 ,其中Bc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骼肌萎缩 臂丛神经损伤 肌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膝关节神经分布的解剖学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被引量:48
2
作者 余正红 蔡胥 +3 位作者 赵卫东 李忠华 李鉴轶 钟世镇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16,共6页
目的:为膝关节疼痛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局部神经支配的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对80例成人下肢标本膝关节神经分布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支配膝关节的神经可分为浅、深2层。浅层为皮神经,部分干较粗,容易形成皮神经瘤;深层可以分为伸膝肌... 目的:为膝关节疼痛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提供局部神经支配的解剖形态学基础。方法:对80例成人下肢标本膝关节神经分布进行解剖观测。结果:支配膝关节的神经可分为浅、深2层。浅层为皮神经,部分干较粗,容易形成皮神经瘤;深层可以分为伸膝肌支膝关节支组成的髌上区组,隐神经分支组成的内侧及髌下区组,腓总神经关节支组成的后外侧区组,月国丛神经组成的月国区组4组。4组神经在关节囊外分布有重叠交叉,但区域明确。深层的隐神经膝关节支、腓总神经膝关节支和股内侧肌支膝关节支等神经支粗约1mm,位置表浅且固定,具有选择性切断的可行性。结论:TKA、膝关节镜等术中通过滑膜切除、关节支切断进行髌骨周围去神经化术对降低髌股关节疼痛有合理的解剖机制;膝关节局部去神经化术对确诊局部皮神经瘤形成或神经支卡压等关节外源性疼痛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 神经分布 去神经化术 全膝关节置换术 应用解剖
下载PDF
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远期临床疗效 被引量:47
3
作者 谭国林 马艳红 +2 位作者 刘更盛 王建均 李维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449-454,共6页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一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9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被分为3组,分别进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A组,71例)、下鼻甲部分切除和(或)鼻中隔矫正术(B组,39例... 目的评估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中一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91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被分为3组,分别进行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A组,71例)、下鼻甲部分切除和(或)鼻中隔矫正术(B组,39例)和保守治疗(C组,81例,对照组)。应用鼻结膜炎生存质量调查问卷(rhinoconjunctivitis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RQLQ)和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术前、术后6个月、1年和3年的鼻炎相关生活质量。结果通过对145例资料完整的病例进行分析,经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组(A组)RQLQ平均(面±s,以下同)得分和VAS评分在术后6个月(0.84-4-0.41、2.55±1.57)、1年(0.91±0.43、2.63±1.71)、3年(1.03±0.46、2.81±1.75)都显著低于术前(2.25±0.49、7.34±1.11),F值分别为115.45、133.09,P值均〈0.001,且分别低于B、C组治疗后6个月、1年、3年的RQLQ平均得分和VAS评分(P值均〈0.001)。患者对治疗后3.0~5.5年总体主观评估结果显示,A组显著改善率、改善率、无改善率分别为65.5%(38例)、24.1%(14例)、10.4%(6例),总体有效性显著高于B组(U=237.0,P〈0.001)和C组(U=246.0,P〈0.001)。没有发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翼管神经切断术是一种治疗中.重度持续性变应性鼻炎安全、有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炎 变应性 常年性 去神经支配 内窥镜检查 治疗结果
原文传递
电针对大鼠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及IGF-1/PI3K/AKT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陈玄 叶笑然 黄晓卿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311-1317,共7页
目的:观察电针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及IGF-1/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失神经肌肉萎缩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切断左后肢坐骨神经制备失神经肌萎缩模... 目的:观察电针对失神经支配骨骼肌萎缩及IGF-1/PI3K/AKT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失神经肌肉萎缩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切断左后肢坐骨神经制备失神经肌萎缩模型。电针组予电针治疗,穴取"足三里"和"上巨虚",疏密波,2 Hz/33 Hz,1.5~2 mA,每次30 min,每日1次,每5次间隔2 d,共20次。对照组与模型组每日同样鼠笼固定,但不电针。疗程结束后观察各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称量腓肠肌肌湿重,HE染色测量患/健侧肌纤维横截面积比和肌细胞直径比,TUNEL和免疫荧光双染色的方法评价肌细胞凋亡和增殖分化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和蛋白激酶B(protein kinase B,PKB,又被称作Akt)的mRNA表达,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局部肌肉Akt总蛋白及其磷酸化形式p-AKT(Ser473)和p-AKT(Thr308)的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的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患侧/健侧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横截面积比和肌细胞直径比均明显下降,肌细胞凋亡指数明显升高(均P<0.01);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上述指标均得到改善(均P<0.05),与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相关的PAX3和PAX7表达明显增高(均P<0.01),p-AKT(Ser473)蛋白水平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改善失神经肌肉的萎缩情况,减少肌细胞凋亡,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分化,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p-AKT(Ser473)水平、激活AKT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 肌萎缩 电针 足三里 上巨虚 蛋白激酶B(AKT)
原文传递
膝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0
5
作者 王纯育 钟晓 罗健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CAS 2016年第10期32-34,共3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骨科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7例(87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6膝采用膝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治疗(联合组),41膝采用膝关节镜清理...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本院骨科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收治的87例(87膝)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46膝采用膝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治疗(联合组),41膝采用膝关节镜清理术治疗(对照组),对比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结果:术后3个月、6个月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较术前均显著提高(P<0.05),在术后3个月、6个月联合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末次随访时,联合组患者的膝关节优良率89.1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73%(P<0.05);术后,联合组对手术的满意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膝关节镜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治疗KOA患者,较单纯应用关节镜实施清理手术具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清理术 去神经化 膝骨性关节炎
原文传递
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 被引量:20
6
作者 陶涛 郭炯炯 +1 位作者 张云坤 衡科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8年第19期60-62,66,共4页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70例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单纯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观察组采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比较2组术前及术后3、6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膝关节HSS评分(HSS)、膝关节活动度(ROM)。术后6个月进行膝关节综合评分表评定。结果术后3、6个月,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HSS评分及ROM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术后6个月,观察组膝关节综合评定结果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在膝关节镜下关节清理术的基础上进行去神经化的治疗能够有效减轻KOA患者的疼痛症状,改善膝关节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关节镜 关节清理术 骨性关节炎 去神经化 髌骨
下载PDF
银杏叶提取物、肌酸和氨哮素延缓去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8
7
作者 吴朝晖 田涛 +1 位作者 金惠铭 顾玉东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1期681-684,共4页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 (extractsofGinkgobiloba ,EGb76 1)、肌酸和氨哮素延缓去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效果及其机制。 方法 复制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动物模型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EGb76 1组、肌酸组、氨哮素组和对照组 ,分别以相应药物 ( ...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 (extractsofGinkgobiloba ,EGb76 1)、肌酸和氨哮素延缓去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效果及其机制。 方法 复制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动物模型 ,2 4只SD大鼠随机分为EGb76 1组、肌酸组、氨哮素组和对照组 ,分别以相应药物 ( 10 0mg·kg 1·d 1)及等渗盐水灌胃 ,5周后检测各组臂围、肌湿重、肌肉总蛋白含量 ,用末端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 (TdT -me diateddUTPnickendlabeling,TUNEL)检测萎缩肌肉中的细胞凋亡 ,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灰度分析检测肌细胞中fas、FLICE/Caspase8表达的变化。 结果 EGb76 1、肌酸和氨哮素不同程度地抑制去神经骨骼肌萎缩大鼠的臂围、肌肉湿重和肌肉总蛋白含量的降低 (P <0 .0 5 ) ,减少萎缩肌肉中的TUNEL染色阳性细胞数以及细胞中的fas、FLICE/Caspase8含量 (P <0 .0 1)。 结论 EGb76 1、肌酸和氨哮素能够有效地延缓去神经骨骼肌萎缩 ,其机制可能与抑制肌细胞凋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萎缩 去神经支配 肌酸 氨哮素 银杏叶提取物
原文传递
交感神经与心源性猝死 被引量:18
8
作者 刘鹏 刘腾飞 +2 位作者 黄颖 王昊 廖德宁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1003-1007,共5页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指因心血管原因造成的,突然发病1h内或距离最后所知稳定状态24h内的死亡,发病率高、存活率低。心脏自主神经尤其交感神经与SCD的关系是目前相关研究的焦点。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交感神经分布...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指因心血管原因造成的,突然发病1h内或距离最后所知稳定状态24h内的死亡,发病率高、存活率低。心脏自主神经尤其交感神经与SCD的关系是目前相关研究的焦点。交感神经兴奋性异常增高、交感神经分布不均及病理状态下的重塑均会造成心律失常易感性增高甚至诱发心源性猝死。药物治疗、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mplanted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预防及近年先后出现的星状神经节切除、肾动脉神经消融、脊髓刺激等均对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起到一定作用。因此,本文就心源性猝死与交感神经的关系以及相关的治疗措施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源性猝死 自主神经 交感神经 去神经支配
下载PDF
经皮肾动脉射频消融术对犬高血压影响机制的探讨 被引量:17
9
作者 卢成志 刘佳 +8 位作者 夏大胜 赵向东 陈欣 于翔 徐建强 张靖 潘丽 刘少颖 王丽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4-17,共4页
目的 实验证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我们研究的旨在探讨去神经术对犬高血压的治疗,并评估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8)两组,制作成高血压模型,干预组给予经皮肾交感神经去神... 目的 实验证明交感神经活性增强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关,我们研究的旨在探讨去神经术对犬高血压的治疗,并评估其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18只杂种犬随机分为干预组(n=10)和对照组(n=8)两组,制作成高血压模型,干预组给予经皮肾交感神经去神经化治疗,实验对照组仅造成高血压模型,不行干预治疗.观察平均血压的变化,分别在术前和术后2、4、6、10周监测血压,同时在术后第2、6、10周监测血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和肌酐等指标,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方差分析,来评价手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在干预组,造模后平均血压增高明显,从(131.4±18.0)mm Hg(1 mm Hg =0.133 kPa)升至(150.6±18.8)mm Hg(P=0.001);在去神经治疗后,平均血压在2、4、6和10周后分别降至(130.4±14.1)mm Hg、(136.2-17.1)mm Hg、(128.7±14.7)mm Hg和(126.1±12.7)mm Hg.同时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水平都较术前下降(P<0.05),肌酐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交感神经兴奋在高血压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经皮肾动脉射频消融术能够产生显著和持久的血压下降,并且手术过程没有造成严重肾功能受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导管消融术 去神经支配
原文传递
电针对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肌肉生长抑制素及肌卫星细胞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16
10
作者 高睿琦 唐成林 +4 位作者 曹净 郭全虎 张毅 田源 袁海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259-1263,共5页
目的探讨电针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 49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n=7)、自然恢复组(B组,n=21)和电针治疗组(C组,n=21)。A组不做处理,其余两组切断坐骨神经制备失神经性骨骼肌萎缩模型。术后1 d,C组... 目的探讨电针延缓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可能机制。方法 49只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A组,n=7)、自然恢复组(B组,n=21)和电针治疗组(C组,n=21)。A组不做处理,其余两组切断坐骨神经制备失神经性骨骼肌萎缩模型。术后1 d,C组术侧腓肠肌给予电针足三里、承山治疗每天1次。术后7 d、14 d、21 d分别测定术侧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测定肌纤维直径及截面积,Western blotting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以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蛋白,RT-PCR检测IGF-1、Myostatin和PCNA基因表达。结果与A组比较,B组和C组腓肠肌湿重比、肌纤维截面积及直径均显著下降(P<0.001),但C组显著高于B组(P<0.001)。C组IGF-1、PCNA蛋白和基因表达高于B组(P<0.05),Myostatin蛋白和基因表达低于C组(P<0.05)。结论电针能有效促进IGF-1的表达,抑制Myostatin的表达,从而促进肌卫星细胞增殖。这可能是电针延缓失神经性骨骼肌肌萎缩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神经 骨骼肌萎缩 电针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肌肉生长抑制素 增殖细胞核抗原 肌卫星细胞 大鼠
下载PDF
脊柱内镜下窦椎神经毁损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疗效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庆豪 程亮 +6 位作者 朱炜嘉 马润洵 张儒森 邓尚希 赵建军 刘则征 黎庆初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5期996-1003,共8页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窦椎神经毁损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窦椎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对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脊柱内镜下腰窦椎神经毁损术治疗,男19例,女21例;年龄(35±10)岁... 目的:探讨脊柱内镜下窦椎神经毁损术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基于窦椎神经的解剖学研究,对2018年7月至2019年2月收治的40例单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采用脊柱内镜下腰窦椎神经毁损术治疗,男19例,女21例;年龄(35±10)岁(范围24~55岁)。责任节段包括L 3,44例、L 4,531例、L 5S 15例。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为(4.5±0.9)分,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为49.7%±14.0%。于病变节段双侧椎弓根投影的外侧缘连线与椎间盘投影上缘交点区域各注入质量浓度0.05 g/L的利多卡因0.1~0.3 ml,阻滞试验阳性。通过双侧入路椎间孔镜直视下用射频刀头或神经剥离子毁损窦椎神经起始段。术后1、3、6、12个月随访,观察VAS评分及ODI指数的变化。结果:内镜下观察腰窦椎神经呈细丝状,主支紧贴椎间盘向椎管内走行,副支于椎间盘的后外侧缘交叉进入椎间盘或椎体后缘;与脊动脉中央后支伴行的神经为窦椎神经主支,呈紧张状态,随神经根的活动而活动;沿窦椎神经主支向外侧移动工作通道,可观察到窦椎神经在神经节腹侧的起始位置。4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窦椎神经毁损术。术后VAS评分降低至1个月(1.7±0.9)分、3个月(1.3±0.9)分、6个月(1.2±0.8)分、12个月(1.3±0.7)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6.7,P=0.00);术后12个月VAS评分改善率为68.9%±17.1%(范围33.3%~100.0%);6例患者术后12个月腰痛VAS评分较术后6个月升高,包括L 3,41例、L 4,52例、L 5S 13例。40例患者术后ODI指数降低至1个月18.3%±5.2%、3个月14.5%±4.3%、6个月13.6%±3.7%、12个月12.8%±3.0%,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37.7,P=0.00);术后12个月ODI改善率为72.0%±11.6%(范围33.3%~88.9%)。结论:脊柱内镜下窦椎神经毁损术可明显改善L 3,4、L 4,5节段椎间盘源性腰痛患者12个月内的疼痛和功能,对L 5S 1节段患者6个月内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 腰痛 内窥镜 脊神经 去神经支配
原文传递
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萎缩骨骼肌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被引量:10
12
作者 吴朝晖 金惠铭 顾玉东 《中华创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357-360,共4页
目的 研究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时萎缩肌肉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探寻与去神经肌萎缩有密切关系的基因。 方法 应用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的大鼠模型 (鼠数=6 ) ,右侧上肢萎缩肌肉为实验组 ,左侧正常肌肉为对照组。荧光逆... 目的 研究大鼠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时萎缩肌肉中基因表达谱的变化 ,探寻与去神经肌萎缩有密切关系的基因。 方法 应用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的大鼠模型 (鼠数=6 ) ,右侧上肢萎缩肌肉为实验组 ,左侧正常肌肉为对照组。荧光逆转录标记mRNA ,采用鼠基因表达谱芯片检测正常肌肉与萎缩肌肉基因表达谱 ,并对比分析检测结果。 结果 臂丛神经损伤后萎缩骨骼肌基因表达有差异的共 14 8组 ,其中 17组上调 ,131组下调。 结论 在臂丛神经损伤后萎缩的骨骼肌中 ,与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发生改变 ,促使细胞凋亡。一些与线粒体相关的基因表达的改变提示萎缩肌肉中线粒体的功能发生异常 ,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臂丛神经损伤 萎缩骨骼肌 基因表达谱 肌萎缩 去神经支配 基因芯片
原文传递
去神经化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16
13
作者 徐卫星 王健 +5 位作者 丁伟国 卢笛 刘建 吴震 祝卫民 张春 《中国骨伤》 CAS 2012年第10期813-816,共4页
目的:探讨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模拟去神经化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采用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模拟去神经化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1~68岁,平均56.4岁... 目的:探讨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模拟去神经化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自2009年3月至2010年10月,采用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模拟去神经化治疗腰椎关节突关节源性腰痛患者10例,男6例,女4例;年龄41~68岁,平均56.4岁;病程0.5~3年,平均1.2年。每例患者分别进行脊神经后内侧支单支阻滞、双支阻滞、三支阻滞、四支阻滞(分别在C形臂X线透视引导下行病变腰椎关节突关节和(或)上下邻近几个关节行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其中5例双支阻滞时行同位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上位神经阻滞,5例行同位及下位神经阻滞。以相应上关节突与横突根部交界处为靶点。用药均为:0.5%盐酸利多卡因15ml加入确炎舒松-A1ml(10mg/ml)、甲钴铵注射液1ml(500μg)。评价患者阻滞前、阻滞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单支、双支、3支、4支后腰背部疼痛的VAS评分、致痛关节突关节水平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及腰部背伸肌力。多裂肌表面肌电信号用表面肌电测定仪记录,背部肌力采用背力计测定。结果:所有患者脊神经阻滞后腰背疼痛VAS评分、多裂肌平均肌电(averageEMG,AEMG)均低于阻滞前(阻滞前VAS评分为6.85±1.55,肌电值为69.25±2.13)。腰脊神经后内侧支单支、双支、3支、4支阻滞后腰背部的VAS评分分别为5.80±1.05、3.65±1.20、2.80±1.10、2.75±1.15,肌电值分别为62.15±1.85、51.25±1.28、47.30±1.85、45.96±1.98。腰背伸肌力:腰脊神经后内侧支阻滞前和单支、双支、3支、4支阻滞后分别为60、55、48、44、43kg。VAS评分:3支阻滞后<双支阻滞后<单支阻滞后;腰背伸力:3支阻滞后<双支阻滞后<单支阻滞后。4支阻滞后的VAS评分、腰背伸力与3支阻滞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位脊神经后内侧支及上位双支阻滞VAS评分及背伸力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同位及下位双支阻滞。结论:脊神经后内侧支去神经化治疗腰椎关节突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去神经支配 脊神经 腰椎 腰痛
下载PDF
应用去股浅动脉交感神经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3例 被引量:15
14
作者 汤敬东 成明 +5 位作者 甘树杰 冯怡雯 张慈 明旭 李克 钱水贤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38-40,共3页
目的探讨去股浅动脉交感神经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间3例用常规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的同时施行血管腔内射频消融术的TAO病例,通过踝肱指数(ABI)、血管通畅程度等评判临床疗效。结... 目的探讨去股浅动脉交感神经化治疗血栓闭塞性脉管炎(TAO)的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院自2013年1月至2013年8月间3例用常规动脉腔内球囊扩张术的同时施行血管腔内射频消融术的TAO病例,通过踝肱指数(ABI)、血管通畅程度等评判临床疗效。结果 3例患者手术均成功,术后临床症状均有明显改善,ABI从术前的0.3、0.2和0.3上升至术后1.0、0.8和0.8。患者在随访期间临床症状保持良好,均无复发,CT血管造影显示动脉血流通畅。结论利用血管腔内技术射频消融去股浅动脉交感神经化治疗TAO,既可达到腰交感神经节切除的治疗效果,又可避免并发症的发生。但因例数较少,随访时间较短,其中远期效果仍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射频消融术 去神经化 股浅动脉
下载PDF
黄芪丹参联合应用可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 被引量:14
15
作者 裴艳宏 刘坤祥 《解剖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278-282,共5页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联合应用对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雄性健康8周龄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均切断右侧坐骨神经约1cm,建立右下肢失神经腓肠肌萎缩模型。治疗组术后每日采用黄芪与丹参各1.5ml混合液,腹...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联合应用对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的治疗效果。方法取雄性健康8周龄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两组均切断右侧坐骨神经约1cm,建立右下肢失神经腓肠肌萎缩模型。治疗组术后每日采用黄芪与丹参各1.5ml混合液,腹腔注射给药;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于给药后的第2周和第3周时间点,各取两组大鼠双侧腓肠肌,测量肌湿重,计算肌湿重比值;另取两组右侧腓肠肌测量肌纤维横截面积、总蛋白含量、细胞凋亡率、叉头蛋白(FoXO3a)、肌萎缩F-box蛋白(MAFbx)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第2周对照组、治疗组肌湿重比值:0.62±0.07、0.76±0.05;肌纤维横截面积:300.24±17.87、365.49±24.19;总蛋白量:63.32±5.30、80.28±3.12;细胞凋亡率:20.34±2.51、12.62±1.20;FoXO3a蛋白及mRNA表达:0.828±0.090、0.643±0.090、24.45±7.21、19.38±5.55;MAFbx蛋白及mRNA表达:1.224±0.090、0.956±0.040、27.45±8.50、19.44±5.64;第3周对照组、治疗组肌湿重比值:0.35±0.03、0.59±0.07;肌纤维横截面积:253.38±13.32、314.50±16.74;总蛋白量:50.34±4.12、67.70±5.42;细胞凋亡率:33.45±1.71、17.53±1.26;FoXO3a蛋白及mRNA表达:1.963±0.150、1.236±0.060、35.62±6.24、27.91±7.71;MAFbx蛋白及mRNA表达1.487±0.050、1.240±0.123、43.63±8.22、35.39±7.96,两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黄芪丹参联合应用可延缓大鼠失神经骨骼肌萎缩,其可能的机制为抑制细胞凋亡、延缓总蛋白降解速度;抑制蛋白降解通路FoXO3a、MAFbX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叉头蛋白3a 肌萎缩F-box蛋白 黄芪 丹参 失神经 骨骼肌 免疫印迹法 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大鼠
下载PDF
膝关节镜下骨赘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4
16
作者 罗建军 《临床研究》 2018年第10期30-31,共2页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下骨赘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膝关节镜下骨赘清理... 目的研究膝关节镜下骨赘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对膝骨性关节炎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及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膝骨性关节炎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两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给予膝关节镜下骨赘清理术治疗,观察组给予膝关节镜下骨赘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治疗。比较两组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结果术前、两组VAS评分、Lysholm评分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对照组,Lysholm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关节镜下骨赘清理术联合去神经化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患者,可减轻术后疼痛程度,促进膝关节功能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膝骨性关节炎 膝关节镜下骨赘清理术 去神经化
下载PDF
心脏结周消融治疗缓慢心律失常 被引量:13
17
作者 方冬平 任澎 +4 位作者 郭成军 李国庆 李果 姚娟 张英川 《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 2007年第6期448-451,共4页
目的探讨心脏结周消融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功能性心动过缓患者,在影像解剖和心内电图神经电位指引下行导管射频消融。结果 1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1例有器质性心脏病,6例房室阻滞,4... 目的探讨心脏结周消融治疗缓慢心律失常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症状严重,拟行起搏器治疗的功能性心动过缓患者,在影像解剖和心内电图神经电位指引下行导管射频消融。结果 10例患者,男性8例,女性2例,1例有器质性心脏病,6例房室阻滞,4例窦房结功能障碍。在窦房结和房室结周围均记录到神经电位,放电10~15 s神经电位消失。消融中先出现迷走神经激惹效应,之后窦房结和房室结功能改善。9例术中心动过缓消失,1例失败。随访2~12个月,2例复发,余症状消失,无并发症。结论心脏结周消融治疗迷走介导的缓慢心律失常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射频导管消融 去神经消融 窦性心动过缓 房室阻滞
原文传递
Efficacy of regional renal nerve blockad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fractory heart failure 被引量:11
18
作者 DAI Qi-ming FEN Yi LU Jing MA Gen-shan 《Chinese Medical Journal》 SCIE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076-1080,共5页
Background Increased renal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can result in diuretic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regional renal nerve blockade on the patients wi... Background Increased renal sympathetic nerve activity can result in diuretic resistance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We investigated the effect of regional renal nerve blockade on the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fractory heart failure and diuretic resistance. Methods Eighteen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fractory heart failure were enrolled (mean age (64+11) years).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renal nerve blockade group and standard therapy group, n=9 each). Renal nerve blockade was performed by percutaneous injection of local anaesthetic under computed tomographic guidance. Heart rate, mean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plasma and urine electrolytes, neurohormones, factional excretion of sodium (FENa), 24-hour urine volume were monitored at baseline and the first 24 hours after therapy. Dyspnea and oedema were also evaluated. The 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 (MACE), plasma 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 (BNP) level and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 (LVEF)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during the 3-12 months follow-up period. Results No complication was observed during the acute phase of renal nerve blockade. After renal nerve blockade, the 24-hour urine volume and FENa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ile the level of plasma rennin, angiotensin II, aldosterone BNP and atrial natriuretic peptide as well as dyspnea and oedema we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in renal nerve blockade group compared with baseline and standard therapy group. During three to 12 months of follow-up, the rate of MACE and plasma BNP level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while LVEF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renal nerve blockade group than those in standard therapy group. Conclusion Regional renal nerve blockade may be a safe and effective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chronic refractory heart fail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nal denervation chronic heart failure sympathetic activity
原文传递
黄芪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肌萎缩的防治研究 被引量:13
19
作者 周岚 梅晓云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83-1087,共5页
目的:研究黄芪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肌萎缩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腓总神经夹伤模型,将造模后的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黄芪高、中、低剂量组、弥可保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术后每日灌胃给药。术后18 d,病理切片染色,... 目的:研究黄芪对大鼠胫前肌失神经肌萎缩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建立大鼠腓总神经夹伤模型,将造模后的6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黄芪高、中、低剂量组、弥可保组、模型组、假手术组。术后每日灌胃给药。术后18 d,病理切片染色,形态学分析,计算胫前肌湿重比与横截面积,并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Angptl4与PI3K基因的差异表达。结果:①湿重比:与模型组相比,黄芪高、中剂量组明显增高(P<0.05或P<0.01);②横截面积:假手术组较大,形态规则;模型组明显减小,结构紊乱,结缔组织明显增生;黄芪各组与弥可保组横截面积较小,形态较规则,结缔组织增生不明显。与模型组相比,黄芪各组明显增加(P<0.01);③运动终板:假手术组为棕黑色,形状为椭圆形或圆形,着色均匀,黄芪高剂量组与弥可保组边缘较粗糙;黄芪中、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数量逐渐减少,形态不规则,边缘不光滑;着色也逐渐变浅;④Angptl4与PI3K mRNA:与模型组相比,黄芪高剂量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黄芪对失神经肌萎缩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它可能通过增加Angptl4,PI3K基因表达从而延缓肌萎缩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芪 失神经 肌萎缩 大鼠 胫前肌 Angptl4 PI3K
原文传递
氨哮素延缓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的机理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吴朝晖 田涛 +1 位作者 金惠铭 顾玉东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2000年第4期198-200,共3页
目的 探讨氨哮素对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的延缓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一侧臂丛神经损伤模型 ,按术后服药的不同分成两组。 (1)氨哮素组 :术后灌服氨哮素 (10mg/kg·d-1) ,6只大鼠。 (2 )对照组 :术后灌服等量蒸馏水 ,7... 目的 探讨氨哮素对臂丛神经损伤后骨骼肌萎缩的延缓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建立大鼠一侧臂丛神经损伤模型 ,按术后服药的不同分成两组。 (1)氨哮素组 :术后灌服氨哮素 (10mg/kg·d-1) ,6只大鼠。 (2 )对照组 :术后灌服等量蒸馏水 ,7只大鼠。术后 6周取两组手术侧的肱二头肌 ,观察萎缩肌肉的肌湿重、总蛋白含量的变化 ;用TUNEL法检测凋亡肌细胞的百分率 ,并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肌萎缩时Fas、Caspase 8、P 2 1的表达。结果  (1)氨哮素组 :失神经侧的臂围明显大于对照组失神经侧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 =5 .49,P <0 .0 1)。肌湿重和总蛋白含量也明显高于对照组 (t =7.5 4,P <0 .0 1;t =3 .81,P <0 .0 5 )。 (2 )肌细胞凋亡率 :氨哮素组 :萎缩肌肉内肌细胞的凋亡程度明显轻于对照组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 =8.0 0 ,P <0 .0 1)。 (3)氨哮素组的Fas、Caspase 8表达明显降低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t =7.6 7,P <0 .0 1;t =5 .37,P <0 .0 1) ,P 2 1表达明显增高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 =6 .86 ,P <0 .0 1)。结论 氨哮素对防治臂丛神经损伤后的骨骼肌萎缩有一定的疗效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臂丛神经损伤 骨骼肌萎缩 氨哮素 治疗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