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9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特大烧伤患者经创面行深静脉置管的护理 被引量:2
1
作者 王秀美 李莎 吴清容 《当代护士(下旬刊)》 2012年第7期6-7,共2页
总结了特大面积烧伤患者经创面行深静脉置管的可行性及护理方法。包括穿刺前、中、后的护理,并发症的预防等。认为经创面行深静脉穿刺置管输液,可提高重度烧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关键词 特大烧伤 创面 深静脉置管 护理
下载PDF
深静脉穿剌管在脑室腹腔分流术中的应用 被引量:5
2
作者 冯清亮 江勇豪 +2 位作者 王伟金 饶青梅 柯以铨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4期1315-1316,共2页
目的:针对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存在的不足,对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改良。方法:交通性脑积水25例使用深静脉穿剌针经腹部反麦氏点穿刺,经穿刺针导入导引钢丝,拨出穿剌针,沿钢丝插入可撕裂“8F”可撕裂导管鞘,拨出导引钢丝,经... 目的:针对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存在的不足,对传统的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改良。方法:交通性脑积水25例使用深静脉穿剌针经腹部反麦氏点穿刺,经穿刺针导入导引钢丝,拨出穿剌针,沿钢丝插入可撕裂“8F”可撕裂导管鞘,拨出导引钢丝,经导管鞘插入脑室腹腔分流管。结果:改良手术无需开腹,置入脑室腹腔端仅需3min,腹部皮肤切口长仅0.5cm,均无切口疝形成。术后10d头颅CT复查脑室缩小,间质水肿明显减轻22例,侧脑室过度缩小、分流过度者1例术后随访0.5~2a,全部病例未发生肠黏连、切口疝及腹腔脏器损伤情况。结论:改良手术具有操作简单、省时、微创、可靠、易于推广的优点,明显优于传统术式及经腹腔镜下置管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创 脑室腹腔分流术 改良 深静脉穿剌管 导管鞘 应用
下载PDF
改良脑室—心房分流术29例报告 被引量:3
3
作者 冯清亮 黄海振 +6 位作者 刘艳君 李江山 江勇豪 王伟金 程成 罗斌 程国华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7期729-730,共2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脑室—心房分流术中的应用,尤其在外伤性脑积水已行胃造瘘或拟行胃造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9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术前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摄X片定位,术中导入导引钢丝,拨出深静脉导管,沿导引钢丝插入"益...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刺置管术在脑室—心房分流术中的应用,尤其在外伤性脑积水已行胃造瘘或拟行胃造瘘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对29例外伤性脑积水患者术前行深静脉穿刺置管,摄X片定位,术中导入导引钢丝,拨出深静脉导管,沿导引钢丝插入"益心达"8F导管鞘,拨出导引钢丝,导人脑室—心房分流管,根据术前胸片,调整分流管深度。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96.6%,手术时间平均为45min。结论应用深静脉穿刺置管技术行脑室—心房分流术具有操作方便、手术时间短、创伤小、分流管远端放置准确、不需配备术中C臂X-线机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积水 脑室-心房分流术 深静脉穿刺置管
原文传递
四种深静脉置管的成功率及并发症比较 被引量:2
4
作者 刘正蓉 刘学惠 罗燕 《四川医学》 CAS 2010年第5期691-693,共3页
目的不同深静脉置管方法在肿瘤科的应用比较,以便更好的将深静脉置管等应用于临床,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方法我科2007年8月-2008年8月所完成的92例患者(其中颈外静脉25例、锁骨下静脉22例、股静脉24例、P... 目的不同深静脉置管方法在肿瘤科的应用比较,以便更好的将深静脉置管等应用于临床,减轻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减轻患者痛苦及经济负担。方法我科2007年8月-2008年8月所完成的92例患者(其中颈外静脉25例、锁骨下静脉22例、股静脉24例、PICC 21例),对4种方法各自的成功率和并发症等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一次穿刺成功率,颈外静脉组为76%,锁骨下静脉组为77.3%(介入下),股静脉组为70.8%,PICC组为76.2%;4组深静脉置管的平均操作时间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ICC静脉置管的并发症高于其它3组(P〈0.05)。结论颈外静脉因其易操作、成本低、易观察、价格适中,易被患者及家属接受,值得在肿瘤科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心静脉置管 穿刺方法
下载PDF
深静脉穿刺管在治疗婴儿硬膜下血肿及积液中的临床应用
5
作者 冯清亮 柯以铨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CAS CSCD 2008年第5期520-521,共2页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剌管在治疗婴儿硬膜下血肿及积液中的应用疗效。方法使用深静脉穿刺管治疗婴幼儿硬膜下血肿及积液19例.其中急性硬膜下血肿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下积液4例.经前囟穿剌置入深静脉穿剌管于硬膜下持续引流治疗... 目的探讨深静脉穿剌管在治疗婴儿硬膜下血肿及积液中的应用疗效。方法使用深静脉穿刺管治疗婴幼儿硬膜下血肿及积液19例.其中急性硬膜下血肿9例.慢性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下积液4例.经前囟穿剌置入深静脉穿剌管于硬膜下持续引流治疗硬膜下血肿及积液,持续引流3~7d,观察疗效。结果均穿剌置管成功,术后1~7d复查头颅CT,硬膜下血及硬膜下积液均基本清除,全部病例均存活。结论深静脉穿剌管治疗婴儿硬膜下血肿及积液中是安全有效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穿剌管 婴儿 硬膜下血肿 硬膜下积液 前囟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与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早期疗效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56
6
作者 张学民 张韬 +6 位作者 张小明 刘慧鑫 蒋京军 李伟 焦洋 贺致宾 何长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28-232,共5页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1月我科85例DVT的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7例... 目的探讨经不同途径导管接触溶栓(catheter-directed thrombolysis,CDT)和外周静脉系统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2015年11月我科85例DVT的临床资料,其中CDT组47例(动脉CDT组25例,静脉CDT组22例),静脉系统溶栓组38例,3组均在抗凝基础上给予尿激酶100万U/d持续泵入,CDT组同期行下腔静脉临时滤器植入术,比较3组患肢深静脉溶栓率、消肿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中央型DVT血栓溶栓率静脉CDT组最高(81.3±18.4)%,显著高于动脉CDT组(45.1±17.6)%(q=6.648,P〈0.05)和静脉系统溶栓组(32.1±10.1)%(q=9.524,P〈0.05)。周围型DVT血栓溶栓率动脉CDT组最高(66.7±22.3)%,与静脉CDT组(45.8±21.7)%无统计学差异(q=2.807,P〉0.05),但显著高于静脉系统溶栓组(43.7±15.2)%(q=3.614,P〈0.05)。混合型DVT血栓溶栓率3组间有统计学差异,其中静脉CDT组最高(71.7±18.2)%,显著高于动脉CDT组(55.1±9.3)%(q=3.714,P〈0.05)和静脉系统溶栓组(38.6±12.5)%(q=7.817,P〈0.05))。静脉CDT组消肿率(61.7±19.1)%,显著高于动脉CDT组(41.2±10.1)%(q=7.157,P〈0.05)和静脉系统溶栓组(33.6±12.2)%(q=10.540,P〈0.05)。3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2.0%(3/25)、9.1%(2/22)、22.6%(8/35),无统计学差异(χ2=2.319,P=0.314)。结论 CDT治疗下肢DVT疗效好于外周静脉系统溶栓。中央型和混合型DVT,静脉CDT为首选方案;周围型DVT,动脉CDT疗效优于静脉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静脉系统溶栓
下载PDF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治疗进展 被引量:56
7
作者 李文东 李晓强 +2 位作者 钱爱民 桑宏飞 孟庆友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190-1193,共4页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由于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导致的血液异常凝结,从而导致血管腔阻塞、静脉回流受阻,临床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如果大块血栓脱落出现症状性肺动脉栓塞时,可表现为胸...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由于血管内皮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高凝状态等原因导致的血液异常凝结,从而导致血管腔阻塞、静脉回流受阻,临床上表现为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如果大块血栓脱落出现症状性肺动脉栓塞时,可表现为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及晕厥。DVT多继发于手术、外伤、肿瘤或妊娠等,以左侧最为多见,部分病人可发展为血栓后综合征(PTS),主要表现为下肢长期肿胀、静脉曲张、足靴区色素沉着及溃疡形成,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 深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血栓栓塞症 血栓后综合征 导管溶栓
原文传递
深静脉置管行血液净化治疗相关感染的预防与护理对策 被引量:44
8
作者 黎渐英 叶晓青 +1 位作者 梁碧玲 王饶萍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中旬版)》 2007年第2期17-18,共2页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相关感染的防治与护理要点。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5年6月本血液净化中心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223例,总结抗感染导管与非抗感染导管的临床抗感染效果及相关...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在血液净化治疗中相关感染的防治与护理要点。方法收集2004年2月-2005年6月本血液净化中心行临时性单针双腔静脉导管留置术进行血液净化治疗的患者223例,总结抗感染导管与非抗感染导管的临床抗感染效果及相关感染的防治与护理要点。结果本组发生导管相关感染28例(12.6%),带管时间3-155d。抗感染与非抗感染导管临床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临时性中心静脉留置导管是建立血液净化治疗血管通路的一种方便快捷方法,临床预防导管相关感染的主要措施为正确、严格的无菌操作与日常护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置管 感染 血液净化 预防 护理
下载PDF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综合介入治疗 被引量:28
9
作者 崔艳峰 徐浩 +5 位作者 祖茂衡 顾玉明 李国均 张庆桥 魏宁 许伟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602-606,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部分血栓已蔓延至下腔静脉的患者在溶栓前行...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价值。方法对28例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采用经颈静脉插管溶栓、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部分血栓已蔓延至下腔静脉的患者在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结果 28例患者均在术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及术中造影检查明确诊断;5例行可回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所有患者均经颈静脉置入溶栓导管于髂股静脉进行溶栓治疗,髂股静脉血栓溶解率100%,溶栓后均予以球囊扩张左髂总静脉,其中6例置入髂静脉支架。术后肢体肿胀症状明显减轻或消失,随访3~12个月临床效果满意。结论采用滤器置入、经颈静脉溶栓、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治疗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并发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安全、微创、有效的治疗手段,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左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静脉血栓形成 静脉溶栓 球囊 支架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护理 被引量:22
10
作者 申飞梅 龚燕娟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0年第15期1161-1162,1168,共3页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某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42例,股静脉置管26例,导管使用时间7~182d... 目的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并发症的护理对策。方法对某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8例深静脉置管患者中,颈内静脉置管42例,股静脉置管26例,导管使用时间7~182d,平均(46±2.5)d;透析时血流量150~220ml/min,平均(200±45)ml/min。其中有4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渗血;28例患者出现血流不畅或血栓形成;6例患者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2例患者发生导管脱落。结论深静脉置管是较理想的临时性血管通路;导管血栓形成和感染是最常见的并发症;正确的封管方法、严格的无菌操作、尿激酶溶栓和抗生素的应用能延长其使用寿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深静脉置管 导管相关性 并发症 护理
下载PDF
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临床分析及干预对策 被引量:20
11
作者 李建伟 黄亮 +2 位作者 简磊 刘云涛 胡斌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654-656,共3页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及引发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对医院2011-2012年429例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对策,所有资料采用SPSS... 目的分析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感染的发生率及引发感染的高危因素,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以降低感染率。方法对医院2011-2012年429例深静脉置管血液透析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提出干预对策,所有资料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 429例患者共穿刺置管476例次,发生相关感染67例次,例次感染率为14.08%;其中穿刺部位局部感染41例次,占61.19%,导管血、外周血培养阳性26例次,占38.81%;分泌物及血培养结果显示,共培养出病原菌74株,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4.87%;其次革兰阳性菌占35.13%;年龄>60岁、置管时间≥30d、置管部位左、右股静脉、有糖尿病肾病、营养状况不良是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深静脉置管位置、时间、糖尿病、营养状况不良等是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对于具有上述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加强导管的护理管理,以降低感染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深静脉置管 感染 临床分析 干预对策
原文传递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与系统溶栓治疗疗效对比研究 被引量:16
12
作者 王孝运 李晓强 +9 位作者 孟庆友 钱爱民 桑宏飞 姜坤 雷锋锐 李承龙 于小滨 张晔青 胡楠 陈弘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5年第1期13-16,共4页
目的对比分析导管溶栓(CDT)和系统溶栓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本科收治的126例DVT患者(126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其中CDT组(A组)95例、经患肢足背静脉系统溶栓组(B组)31例,比较两... 目的对比分析导管溶栓(CDT)和系统溶栓法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近、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2年6月本科收治的126例DVT患者(126条肢体)的临床资料,其中CDT组(A组)95例、经患肢足背静脉系统溶栓组(B组)31例,比较两组患者患肢溶栓率、消肿率、深静脉通畅率、生活质量调查表(CIVIQ)评分、CEAP分级的情况。结果近期疗效(住院期间溶栓后):A组患肢溶栓率平均(71.06±18.56)%,B组平均(63.17±17.71)%;A组患肢大腿中段消肿率平均(69.98±15.44)%,B组平均(60.75±13.16)%;A组患肢小腿中段消肿率平均(76.91±10.89)%,B组平均(65.59±11.81)%;A组溶栓后深静脉通畅率82.10%(78/95),B组51.61%(16/31),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126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7~60个月,平均(17.51±9.86)个月。远期疗效:A组深静脉通畅率63.16%(60/95),B组29.03%(9/31);A组CIVIQ评分平均(92.27±7.30)分,B组(85.74±10.24)分;A组CEAP分级平均(1.52±1.25)级,B组(2.32±1.33)级,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DT治疗下肢DVT近、远期疗效均优于系统溶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系统溶栓 疗效
下载PDF
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治疗深静脉血栓 被引量:15
13
作者 裴星 黄燕 +4 位作者 袁会军 刘洋 吉亚红 张占华 辛颖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CAS 2015年第5期74-77,共4页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CDT)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IVCF置入联合CDT,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抗凝、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分析大、小... 目的探讨下腔静脉滤器(IVCF)置入联合导管溶栓术(CDT)治疗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8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IVCF置入联合CDT,对照组则采用常规的抗凝、溶栓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疗效,分析大、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大、小腿周径差及静脉通畅度评分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各项指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大、小腿消肿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肢的溶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2组出血并发症发生率及肺动脉栓塞发生率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IVCF置入联合CDT治疗深静脉血栓安全有效,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下腔静脉滤器 导管溶栓术
下载PDF
Angiojet抽吸导管在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刘存发 张秀军 +6 位作者 黄梅 殷树刚 戴兵 肖磊 黄俊杰 曹建鹏 刘利国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16年第2期112-115,共4页
目的总结本中心使用Angiojet抽吸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汇总、分析2015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天津医院血管外科使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6例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的临... 目的总结本中心使用Angiojet抽吸导管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初步临床经验。方法汇总、分析2015年10月1日至2015年12月30日天津医院血管外科使用Angiojet血栓抽吸系统治疗6例下肢急性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全部6例患者,手术技术成功率为100%,其中1例患者抽吸效果差,进一步行导管溶栓术,2例漂浮血栓患者漂浮血栓消失,其余患者在抽吸后可见顺畅静脉血流。1例患者出现术后血尿和肾功能损伤。结论本研究初步经验为:单独使用血栓抽吸术的适应人群为短段新鲜血栓、抗凝禁忌和漂浮血栓患者,在使用过程中应该严格控制抽吸时间,抽吸效果不佳的患者可以行导管溶栓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 血栓抽吸术 Angiojet抽吸导管
下载PDF
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的相关并发症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苏明 胡国强 +2 位作者 姜松青 徐庆东 轩慧杰 《四川医学》 CAS 2019年第3期291-294,共4页
目的观察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长期留置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死亡或拔除导管为观察终点,统计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 目的观察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长期留置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7年10月在我院接受带隧道带涤纶套血透导管置管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死亡或拔除导管为观察终点,统计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导管使用时间,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分析影响长期血液透析并留置导管患者并发症发生率的危险因素。结果 300例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患者中,发生感染、脱管、血栓等并发症者45例,导管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15. 00%;发生并发症患者的体重指数高于未发生并发症组,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比较无差别;发生并发症的患者,留置时间≥6个月,TC、LDL、PT-SEC、PT-INR、ATPP、FIB和TT水平较高,而HDL水平较低;将患者是否发生并发症作为因变量,以单因素有意义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统计分析可得,留置时间≥6个月、FIB较高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较高[OR=5. 021、4. 987、4. 294,P<0. 05]。结论深静脉长期血液透析留置导管并发症发生率为15%,且与患者的留置导管位置、导管留置时间和FIB水平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 血液透析 导管 并发症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腔内血栓清除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6
作者 刘强 程英升 王永利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797-800,共4页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导致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快速有效地清除血栓是目前主流治疗方法。腔内血栓清除术主要包括导管接触溶栓(CDT)、超声加速溶栓(UAT)、药物机械联合清除血栓(PMT)、机械...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是临床常见疾病,常导致肺栓塞及血栓后综合征,在抗凝治疗基础上快速有效地清除血栓是目前主流治疗方法。腔内血栓清除术主要包括导管接触溶栓(CDT)、超声加速溶栓(UAT)、药物机械联合清除血栓(PMT)、机械清除血栓(MT)等。本文就腔内血栓清除术治疗急性LEDVT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静脉血栓形成 腔内血栓清除 导管接触溶栓 超声加速溶栓 药物机械联合清除血栓 机械清除血栓
下载PDF
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效果评价及护理 被引量:14
17
作者 杨梅芳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年第21期226-227,共2页
目的探讨论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效果评价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持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患者共有54例,将其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 目的探讨论血液透析中应用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的效果评价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本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维持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分析,其中患者共有54例,将其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人,对照组患者应用的护理方式为常规,观察组对留置导管正确应用,对护理的干预政策一定要具有针对性,加强健康教育,对护理进行观察,最后〈br〉 对血液透析之后加以护理。结果54例患者置管均成功,通过对其进行护理,都得到痊愈,血流量为(220.23±20.28)ml/min,平均留置时间为(17.42±12.31)个月,术后出现隧道出血现象、血流不畅现象、导管感染现象和导管血栓形成现象的患者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导管的平均留置时间两组没有差异。结论永久性深静脉留置导管主要就是有效的补充自体动静脉内萎,树立强大的自信心,对操作技术加以完善,对临床的观察和护理加以强化,这样对并发症就可以及时发现,并且对其进行针对性治疗,并且还可以使导管的使用寿命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液透析 永久性 深静脉留置导管 效果评价 护理
下载PDF
经皮导管接触溶栓腔内治疗与标准抗凝治疗用于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比较 被引量:14
18
作者 董训忠 秦金保 +2 位作者 崔健 石亿 周汝航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9年第18期3589-3593,3597,共6页
目的:分析和比较经皮导管接触溶栓腔内治疗与单纯标准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中央型(髂股静脉)和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导管溶栓治疗组(... 目的:分析和比较经皮导管接触溶栓腔内治疗与单纯标准抗凝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中央型(髂股静脉)和混合型(全下肢深静脉)深静脉血栓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导管溶栓治疗组(试验组)65例、单纯抗凝治疗组(对照组)28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患肢消肿率、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患者患肢大腿消肿率[(83.03±4.53)%]显著高于对照组[(50.42±7.41)%](P<0.05);患肢小腿消肿率[(76.48±8.24)%]亦显著高于对照组(54.95±8.14)%(P<0.05)。试验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有效率为92.31%(60/65),显著高于对照组[14.29%(4/28)](P<0.05)。随访半年后,试验组患者下肢血管的通畅率为90.67%(57/65),PTS率为7.69%(5/65);而对照组患者下肢血管的通畅率为21.42%(6/28),PTS率为14.28%(4/28)。试验组血管通畅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而PTS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导管接触溶栓腔内治疗急性中央型和混合型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短期疗效优于单纯抗凝治疗,且两种方法的安全性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溶栓 腔内治疗
原文传递
不同剂量尿激酶经导管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 被引量:13
19
作者 董波 王暐 +4 位作者 王夕栩 汪恒 王珏 龚亦群 洪彪 《中国现代普通外科进展》 CAS 2018年第5期360-36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经导管溶栓治疗DVT,并按尿激酶用量、给药频率将患者分组,比较溶栓效果及随访结果差异。结果:100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显示尿...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尿激酶在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中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使用经导管溶栓治疗DVT,并按尿激酶用量、给药频率将患者分组,比较溶栓效果及随访结果差异。结果:100例患者治疗前后凝血指标结果显示尿激酶溶栓对纤维蛋白原(Fg)、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D-二聚体的影响较大(P<0.05)。尿激酶剂量及频次分别为12.5万U/d、25万U/d、50万U/d,血栓溶解率分别是(44.65±6.29)%、(54.10±6.74)%及(55.01±7.85)%,12.5万U/d用量血栓溶解率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尿激酶相同用量患者,2次/d的血栓溶解率高于1次/d(P<0.05)。出院后随访,患者一般情况渐渐明显改善,且随访期间各指标总体评分渐改善(P<0.05)。出院后1年肢体沉重、肿胀感基本消失。结论:尿激酶每日用量在25万U能达到较高的血栓溶解率和低的出血风险,且增加每日尿激酶给药频率,可以提高血栓溶解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尿激酶 腔内技术 导管溶栓
下载PDF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支架治疗 被引量:12
20
作者 薛冠华 黄晓钟 +2 位作者 梁卫 叶猛 张纪蔚 《中国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评估支架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本院67例行支架治疗的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2例,施行导管溶栓后存在髂静脉受压的患者植入支架;合并慢性下肢静... 目的评估支架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IVCS)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3年3月本院67例行支架治疗的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合并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52例,施行导管溶栓后存在髂静脉受压的患者植入支架;合并慢性下肢静脉高压15例,直接植入支架。手术前后测支架两端压差,以及患肢大小腿与健肢周径差。术后1、6个月及1、2、3、5年采用多普勒超声检查随访。结果 67例患者共植入支架79枚,直径10~14mm,长度40~100(平均89.7)mm;52例急性病例采用导管溶栓,使用尿激酶量125万~590万(平均297万)U,使用时间2~6(平均2.9)天。支架两端压力差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23±3.46)cmH2O vs(1.53±1.73)cmH2O,P【0.001]。手术前后大、小腿患肢与健肢周径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6.13±2.63)cm vs(1.25±1.49)cm;(4.16±2.11)cm vs(1.43±1.13)cm,P【0.001]。术后1、6个月及1、2、3、5年通畅率分别为97.0%、92.5%、86.6%、85.1%、83.6%及82.1%。5例(7.5%)患者术后穿刺点渗血,加压包扎后痊愈。无全身大出血、支架断裂及移位等并发症。随访2~61(平均45.0)个月,4例患者下肢轻度肿胀,4例有沉重感,PTS发生率为11.9%(8/67)。结论导管溶栓治疗IVCS合并急性DVT安全有效,支架治疗IVCS疗效满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髂静脉受压综合征 深静脉血栓形成 支架 导管溶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