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快速康复外科理念的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中的应用 被引量:38
1
作者 陆淑梅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第9期61-63,共3页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7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 目的探讨基于快速康复外科(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70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等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采用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HHS)、活动度和畸形评分。结果术后7 d,研究组HAMA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研究组的HHS疼痛、功能、活动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畸形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7 d,研究组DVT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FTS理念的护理干预应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术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效果显著,可改善下肢关节功能,减轻术后疼痛,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快速康复外科 护理干预 全髋关节置换术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22
2
作者 梁美萍 胡秀英 +1 位作者 袁远程 曾秀芳 《吉林医学》 CAS 2009年第14期1404-1405,共2页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1 492例剖宫产孕妇进行随机分组。75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736例护理干预组在实施常规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对2008年1月-2008年12月本院收治1 492例剖宫产孕妇进行随机分组。756例对照组实施传统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736例护理干预组在实施常规的产科围手术期护理常规基础上针对性实施系统中的护理干预,观察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护理干预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9例,对照组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93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护理干预能有效降低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护理干预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效果观察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与常规凝血指标对腰椎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0
3
作者 朱家佳 高宜川 +3 位作者 王赵洋 肖聚慧 任笑盈 张明生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347-353,共7页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在腰椎手术围术期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手术的患者105例。其中术中未用氨甲环酸(TXA)止血,术后用低分... 目的探讨血栓弹力图(TEG)与常规凝血指标在腰椎手术围术期预测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9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行腰椎手术的患者105例。其中术中未用氨甲环酸(TXA)止血,术后用低分子肝素钙(LMWHC)抗凝者35例,作为A组;术中应用TXA止血,术后用LMWHC抗凝者35例,作为B组;术中应用TXA止血,术后用利伐沙班抗凝者35例,作为C组。收集各组围手术期TEG与凝血功能相关数据,进行相关性与一致性分析。抗凝终点时行下肢静脉超声,根据DVT的发生情况,分为DVT组和非DVT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TEG与传统凝血指标预测DVT的临床价值。结果3组的TEG与传统凝血指标在各时间点变化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B组间仅凝血时间(reaction time,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C组除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外,其余指标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3组凝固时间(clotting time,K)与PT具有较好的相关性及一致性;A、C组R与APTT相关性与一致性较好;A组最大振幅(MA)与纤维蛋白原(Fib)、B组K与APTT、C组R与PT等相关性及一致性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DVT组R、K、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MA、综合凝血指数(CI)、INR及PT等指标均高于非DVT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OC曲线显示α角、MA及CI预测DVT发生的价值较高。结论TEG对腰椎术后凝血状态变化情况的检测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及敏感度,TEG可有效预测DVT的发生,指导抗凝治疗,值得临床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椎手术 血栓弹力图 凝血功能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介入综合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被引量:16
4
作者 利峰 杨孔武 +1 位作者 穆茂媛 石荣书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81-185,共5页
目的探讨介入综合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临时性下腔静脉滤... 目的探讨介入综合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急性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安全性和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0年1月遵义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70例Cockett综合征伴左下肢DVT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临时性下腔静脉滤器置入及导管接触溶栓(CDT)、手动抽吸血栓清除(MAT)、球囊扩张术,部分患者接受支架植入。观察记录术中失血量、血栓清除率、住院时间、手术相关并发症、患肢周径差及髂静脉远期通畅率。结果70例患者均成功置入滤器并回收。单纯球囊扩张重建髂静脉48例,球囊扩张联合髂静脉支架植入22例。所有患者血栓清除均获临床成功(血栓清除达Ⅱ级以上)。术中平均失血量(165.2±9.5)mL,平均住院时间(8.4±1.4)d。术后出现血尿1例,穿刺处血肿3例,无症状性肺栓塞和死亡患者。术后患肢周径差与术前相比显著减小[(4.21±2.45)cm对(8.11±2.02)cm,P<0.05]。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13(6~36)个月,单纯球囊扩张组、球囊扩张联合支架植入组分别发生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8例(16.7%)、1例(4.5%)(P=0.153),闭塞/狭窄3例(6.3%)、1例(4.5%)(P=0.627),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无死亡患者。结论介入综合治疗Cockett综合征伴急性左下肢DVT患者微创安全,疗效满意,可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CKETT综合征 手动抽吸血栓清除 介入综合治疗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下载PDF
急性脑梗死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列线图模型的构建及验证 被引量:8
5
作者 肖一 刘萍萍 +2 位作者 何冬梅 任瑜 季一飞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23年第5期309-312,共4页
目的建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前瞻性选择ACI患者699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队列(489例)与验证队列(21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LASS... 目的建立急性脑梗死(ACI)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DVT)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前瞻性选择ACI患者699例,按照入组先后顺序以7∶3的比例分为训练队列(489例)与验证队列(21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分组进行比较。采用LASSO回归筛选危险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ACI患者LDVT的危险因素,分别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对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在训练及验证队列中的区分度和校准度进行评价;采用决策曲线分析判断列线图的临床效能。结果年龄≥70岁、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15分、肌力≤2级、D-二聚体>0.5 mg/L、合并心房颤动、肺部感染、未使用抗凝药物是ACI患者LDVT的危险因素(P<0.05)。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是0.895、0.873,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结果显示出良好的一致性。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训练队列和验证队列的阈值概率区间分别为3%~90%和12%~97%时具有较高的净获益值。结论本研究建立的预测ACI患者LDVT发生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有助于临床医生制定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LASSO回归 列线图模型
原文传递
循序减压弹力袜预防妇科根治性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0
6
作者 葛永勤 吕霞娟 于巧萍 《现代临床护理》 2011年第12期23-24,共2页
目的探讨循序减压弹力袜预防妇科根治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的效果。方法将90例妇科根治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对照组46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下采用循序减压弹力袜预防... 目的探讨循序减压弹力袜预防妇科根治性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lower extremity deep vein thrombosis,LDVT)的效果。方法将90例妇科根治性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4例,对照组46例。实验组在常规护理措施下采用循序减压弹力袜预防LDVT;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护理预防LDVT。观察住院期间两组患者术后双下肢疼痛及LDVT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LDVT发生率比较,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循序减压弹力袜能有效预防妇科根治性手术术后LDVT的形成,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循序减压弹力袜 妇科根治性手术
下载PDF
延续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出院患者疾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8
7
作者 李思濛 《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21年第21期1927-1930,共4页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出院患者疾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46例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两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遵医嘱护理,...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对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出院患者疾病认知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7月—2020年6月本院收治的146例下肢DVT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73例)和对照组(73例)两组。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均遵医嘱护理,出院前进行健康指导,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延续性护理干预。对两组患者疾病认知、服药依从性、疾病复发情况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出院后3个月时,观察组患者下肢DVT问卷评分(包括基本知识、药物治疗、疾病预防、自我护理和康复锻炼五方面)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出院3个月内服药依从性(70例,95.89%)优于对照组(61例,83.56%),出院6个月内疾病复发率(1例,1.37%)低于对照组(8例,10.9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后3个月时,两组患者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得分均有提升,并且观察组患者问卷中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生活状态以及总体生活质量等五方面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可提高下肢DVT出院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程度,保证服药依从性,减少疾病复发风险,并有效促进患者生活质量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延续性护理 疾病认知 生活质量 依从性 复发
下载PDF
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风险的预警模型构建与评估 被引量:3
8
作者 杨倩雯 万媛 +1 位作者 刘荣华 毛莉华 《癌症进展》 2023年第3期277-282,共6页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警模型。方法将683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按照7∶3比例分为建模队列与验证队列,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 目的分析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的影响因素,建立列线图预警模型。方法将683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按照7∶3比例分为建模队列与验证队列,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术后下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列线图预警模型并进行验证。结果建模队列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7.95%(38/478),验证队列术后下肢DVT发生率为8.29%(17/2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体重指数﹥28 kg/m^(2)、合并糖尿病+高血压、肿瘤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为Ⅲ期、血小板计数﹥300×10^(9)/L、D-二聚体升高值﹥1 mg/L均是术后下肢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预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下肢DVT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列线图预测术后下肢DVT发生风险的C-index为0.866,建模队列与验证队列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59、0.810,校准曲线斜率均接近1,决策曲线分析(DCA)阈概率范围分别为0.08~0.60、0.10~0.48,模型表现为正的净收益。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子宫内膜癌术后下肢DVT列线图预警模型可直观预测术后下肢DVT发生风险,能够为临床预防性干预措施的制订提供一定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子宫内膜癌 下肢深静脉血栓 危险因素 预警模型 列线图
下载PDF
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物理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9
作者 黄云镜 张唐馨 《中国医学创新》 CAS 2024年第3期179-184,共6页
重症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治疗期间常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不利于其病情的恢复,虽常规药物防治效果较好,但极易引起患者出血。物理治疗可弥补药物治疗的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针对重症患者下肢DVT的物理治疗展开综述,旨在为重症患者早期... 重症患者病情较为复杂,治疗期间常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DVT),不利于其病情的恢复,虽常规药物防治效果较好,但极易引起患者出血。物理治疗可弥补药物治疗的不足,基于此,本研究针对重症患者下肢DVT的物理治疗展开综述,旨在为重症患者早期进行物理治疗预防下肢DVT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患者 下肢深静脉血栓 物理治疗
下载PDF
不同抗凝起点预防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对比研究 被引量:6
10
作者 潘昭勋 孙超 +3 位作者 曲连军 崔岩 翟龙地 王业鑫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8期1657-1660,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起点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9年4月-2013年6月,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131例,男76例,女55例,年龄平均(69.1±4.2)岁,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70例,对照组61例,试验组于... [目的]探讨不同抗凝起点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的影响。[方法]2009年4月-2013年6月,符合纳入条件的患者131例,男76例,女55例,年龄平均(69.1±4.2)岁,随机分为2组,其中试验组70例,对照组61例,试验组于受伤住院后即开始口服利伐沙班,术前24 h停药,拔除引流管6 h后继续使用,对照组仅在术后拔除引流管6 h后开始口服利伐沙班,抗凝药物应用至术后5周,其他治疗相同。统计学分析评估两者围手术期的出血量和血栓发生率。[结果]在治疗期间,两组患者皆未出现严重的器官出血及切口周围血肿等并发症。切口出血量试验组(459.4±132.7)ml,对照组(420.1±150.9)ml,术后切口引流量试验组(108.2±17.1)ml,对照组(115.4±32.6)ml,两组间切口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在治疗期间共发生DVT患者3例(4.2%),对照组共发生9例(14.7%),两组间DVT发生率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患者入院后早期抗凝,尤其是在"抗凝空白期"进行正规的抗凝治疗,不增加出血风险,能够有效的降低围手术期DVT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粗隆间骨折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抗凝起点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围产期护理干预对预防剖宫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作用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玉杰 《智慧健康》 2018年第17期82-83,共2页
目的对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的预防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74例产妇,按照电脑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7例,观察组应用围产期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护... 目的对剖宫产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实施围产期护理干预的预防作用分析。方法选取2017年3月至2018年3月在我院进行剖宫产的74例产妇,按照电脑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组37例,观察组应用围产期护理,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对比护理后两组产妇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满意度。结果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围产期护理干预能够有效的降低剖宫产产妇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且还能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妇 剖宫产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产期护理
下载PDF
赋权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溶栓治疗患者早期康复活动的效果
12
作者 张慧敏 殷世武 +3 位作者 陈君 朱莹莹 张娜 范贝贝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4-559,共6页
目的探讨赋权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拟行导管溶栓治疗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实施康复活动,干预组用赋权指导早期康复活动。... 目的探讨赋权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导管接触溶栓治疗患者早期康复的效果。方法选择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拟行导管溶栓治疗患者11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55例。对照组常规实施康复活动,干预组用赋权指导早期康复活动。统计两组康复锻炼依从性、髌骨上/下缘腿围周径差、并发症发生率、置管溶栓时间及住院时间。采用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中文版出院准备度量表、静脉功能不全生活质量问卷对两组患者进行评价。结果两组置管溶栓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组出院时髌骨上/下缘腿围周径差显著小于对照组,康复锻炼依从性、自我效能、出院准备度及出院后3个月生活质量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赋权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导管溶栓患者早期康复活动,能提高患者康复锻炼依从性和疾病自我效能感,改善患肢肿胀,提高出院准备度和出院后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导管接触溶栓 赋权 早期活动 自我效能 出院准备度 生活质量
下载PDF
中药结合按摩治疗下肢深静脉栓塞病人的观察 被引量:5
13
作者 黄爱英 杨方明 +3 位作者 刘红梅 雷艳蓉 刘慧诗 郭凤媚 《南方护理学报》 2004年第9期3-4,共2页
目的了解中药结合按摩治疗下肢创伤(手术)合并深静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病人按入院单日为对照组,双日为实验组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结合按摩为中药内服外用按摩组。对照组采用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口服血栓... 目的了解中药结合按摩治疗下肢创伤(手术)合并深静脉栓塞的临床效果。方法将60例病人按入院单日为对照组,双日为实验组分为两组,各30例。实验组采用中药内服外用结合按摩为中药内服外用按摩组。对照组采用静滴低分子右旋糖酐,口服血栓通为静滴口服组。两组病人均进行功能锻炼。观察两组病人患肢肿胀、肤色、肤温、疼痛等变化情况。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病人患肢肿胀、皮温分别经t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疼痛、压痛、肤色分别经秩和检验,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中医活血通络法结合手法按摩配合自主的功能锻炼治疗下肢创伤合并深静脉栓塞临床效果好,康复快,无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栓塞 活血通络法 中医治疗 肢体观察 护理
下载PDF
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后血栓的演变 被引量:5
14
作者 付郁 马迎新 《中国病案》 2018年第8期104-106,共3页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后血栓的演变情况。方法随机抽取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其进行溶栓治疗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的血栓演变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管腔内回声不清晰例数为14例、管...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下肢深静脉血栓溶栓治疗后血栓的演变情况。方法随机抽取62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对其进行溶栓治疗后,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患者的血栓演变情况。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患者的管腔内回声不清晰例数为14例、管壁内膜的光滑例数增加至56例、血管压缩性较好的例数增至49例,获得了显著改变,静脉狭窄率为(19.34±8.07)%,明显下降,内径为(8.74±1.06)mm,明显减小,收缩期峰值流速(Vs)、舒张末期流速(Vd)分别为(37.54±12.25)cm/s与(7.63±2.19)cm/s,明显下降,血流阻力指数(RI)为(2.43±0.37),明显提升;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治疗后6个月的血栓再通数为54例(87.10%),显著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不仅能够有效的观察下肢的血管情况,同时还能够有效的观测静脉狭窄率与内径等指标,并且还能够有效的测量Vs、Vd与血栓再通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彩色多普勒超声 下肢深静脉血栓 溶栓治疗 血栓演变
原文传递
围手术期配合方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观察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芳芳 王雪钢 +1 位作者 王晶 张敏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3年第2期239-244,共6页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配合方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采取常...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配合方案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干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6月电子科技大学医学院附属绵阳医院·绵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8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干预方式的不同将患者分为常规组(采取常规围手术期干预)和配合组(采取围手术期配合方案进行干预),每组5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指标(手术时间、引流量、住院时间),干预前后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凝血功能指标[抗凝血酶Ⅲ(ATⅢ)水平、D-二聚体(D-D)水平、纤维蛋白原(FIB)水平、血小板聚集率(PAg T)]、血清学相关指标[血清抵抗素(resistin)、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血栓素B2(TXB2)]水平,术后(出院前)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配合组患者的住院时间短于常规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配合组患者的BI、ATⅢ、VEGF水平均高于常规组患者,NIHSS评分及D-D、FIB、PAg T、resistin、MMP9、TXB2水平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配合组患者术后下肢DVT及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配合方案能够更好地改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的术后日常生活能力,降低术后下肢DVT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神经功能 日常生活能力 下肢深静脉血栓 围手术期
下载PDF
水调散治疗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性肿胀疗效观察及护理 被引量:5
16
作者 张琳琳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8年第7期213-215,共3页
目的:探讨采用水调散外敷对下肢骨折术后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性肿胀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案措施。方法:收集因下肢骨折入我院治疗,接受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疑似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两组均给予骨科下... 目的:探讨采用水调散外敷对下肢骨折术后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性肿胀患者的疗效及护理方案措施。方法:收集因下肢骨折入我院治疗,接受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患者疑似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14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其中两组均给予骨科下肢术后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包括一般护理、心理疏导、围手术期功能锻炼及体位护理,在此基础上对照组采用硫酸镁湿敷外敷,试验组采用水调散外敷。观察两组治疗后肿胀程度的恢复情况。结果:试验组临床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水调散外敷并配合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性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或预防因骨折术后所致下肢深静脉血栓性肿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调散 下肢深静脉血栓 肿胀 疗效观察 护理
下载PDF
优质护理对预防骨科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 被引量:5
17
作者 张莉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7年第20期214-215,共2页
目的探索针对骨科术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择本院骨科病房接收的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30例,为其提供常... 目的探索针对骨科术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造成的影响,旨在为临床护理工作提供有效参考。方法选择本院骨科病房接收的手术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参考随机双盲分组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参考组30例,为其提供常规护理服务;护理组30例,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随访观察2组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随访调查发现,术后护理组中有1例(3.33%)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术后参考组中有4例(13.33%)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与参考组进行对照分析发现,护理组患者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率显著更低(P<0.05)。结论针对骨科术后患者采用优质护理服务可有效减少及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科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干预 预防
下载PDF
以患者为中心的循证护理用于宫颈癌术后护理临床观察
18
作者 居蕾 惠宏宇 《中国药业》 CAS 2023年第S01期293-295,共3页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循证护理方式用于宫颈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74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加予以患者为中心的循证护... 目的探讨以患者为中心的循证护理方式用于宫颈癌术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20年12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宫颈癌患者74例,按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7例。两组患者均予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加予以患者为中心的循证护理。结果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8.38%;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发生率为2.7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8.92%(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患者为中心的循证护理方式应用于宫颈癌术后患者,可有效预防DVT的形成,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保证身心健康,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术后 循证护理 下肢深静脉血栓 护理满意度 心理状态
下载PDF
心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
19
作者 刘晓静 《中国国境卫生检疫杂志》 CAS 2023年第S01期98-100,共3页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衰患者100例,发生下肢DVT(10例)为观察组,未发生的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下肢DVT发生影响因素并予以干预。结果引起心衰者发生下肢DVT... 目的探讨心衰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原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21年11月-2022年12月本院收治的心衰患者100例,发生下肢DVT(10例)为观察组,未发生的90例为对照组,比较下肢DVT发生影响因素并予以干预。结果引起心衰者发生下肢DVT的原因主要有年龄60岁及以上、长期卧床、静脉采血次数>20次、机械通气时间≥72h、血容量不足、营养状态差、心功能Ⅲ级-Ⅳ级等,且两组比较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比对照组高(P<0.05)。结论对心衰患者予以针对性护理,能减少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高护理满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深静脉血栓 心衰 原因 护理
原文传递
D-二聚体动态监测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的评估价值 被引量:3
20
作者 黄岩 王丽萍 曹艳红 《中国当代医药》 2020年第34期182-184,F0004,共4页
目的探讨D-二聚体动态监测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新余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围术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手术后患者是否形成D... 目的探讨D-二聚体动态监测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评估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2月~2020年2月新余第二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围术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根据手术后患者是否形成DVT,分为DVT组(发生DVT,n=8)与非DVT组(未发生DVT,n=72)。对比两组的D-二聚体水平,并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图评价动态监测D-二聚体变化对下肢骨折围术期发生DVT的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术前的D-二聚体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3、7、14 d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VT组患者术后1、3、7、14 d的D-二聚体水平均高于非DVT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绘制ROC曲线,结果显示,术后1、3、7、14 d的D-二聚体水平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发生DVT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值分别为:0.882、0.983、0.995、0.949,术后1 d时的D-二聚体水平对DVT有一般诊断效能,术后3、7、14 d时的D-二聚体水平对DVT有较高诊断效能。结论D-二聚体动态监测对下肢骨折患者围术期DVT有较高诊断效能,可作为DVT的有效诊断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下肢骨折 围术期 D-二聚体 下肢深静脉血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