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56篇文章
< 1 2 5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进展与发展方向 被引量:156
1
作者 李阳 薛兆杰 +2 位作者 程喆 蒋海军 王濡岳 《中国石油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45-57,共13页
向地球深部进军、拓展深层油气资源,对于筑牢中国能源安全的资源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也是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现实领域。在系统总结全球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和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深层油... 向地球深部进军、拓展深层油气资源,对于筑牢中国能源安全的资源基础具有重要的现实与战略意义,也是加大中国油气勘探开发力度的现实领域。在系统总结全球深层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和中国深层油气勘探开发进展基础上,深入分析了中国深层油气发展潜力、重点研究领域与科技攻关方向。中国深层油气资源丰富、勘探开发程度低,中西部叠合盆地深层发育的多套油气成藏组合、东部断陷盆地深洼区岩性与前中—新生界古潜山油气藏、深层页岩气等资源潜力巨大,勘探开发前景广阔,是未来重点研究领域。科技攻关方面需加强深层油气形成机制、分布规律及深部流体流动机理研究,开展基于地球物理的深部目标识别与预测、复杂地层条件优快钻井和复杂储层改造等关键技术攻关。同时,大力推动管理创新,进一步加强理论与技术、企业与部门间的协同攻关,加强勘探开发一体化、地质工程一体化的管理和运行,为深层油气高效勘探与有效开发提供有力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层石油 深层天然气 勘探开发 工程技术 资源潜力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深海载人潜水器发展现状及技术进展 被引量:71
2
作者 刘涛 王璇 +1 位作者 王帅 王磊 《中国造船》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33-243,共11页
本文对国内外深海载人潜水器装备的发展现状进行了综述,介绍了我国"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研制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对国内外深海载人潜水器装备的特点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深海潜水器装备的最新技术进展。
关键词 深海 载人潜水器 无人潜水器 技术进展
下载PDF
深部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发育的主控因素研究 被引量:59
3
作者 赵雪凤 朱光有 +1 位作者 刘钦甫 张水昌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7年第4期514-521,共8页
目前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正处于一个大发展期,而且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多数处于埋深4000 m以下深部的古生界层系;如何在深层碳酸盐岩中寻找优质储层已成为油气勘探家们关心的焦点;与国外相比,我国深部碳酸盐岩地层形成时间早且后期... 目前我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勘探正处于一个大发展期,而且海相碳酸盐岩油气田多数处于埋深4000 m以下深部的古生界层系;如何在深层碳酸盐岩中寻找优质储层已成为油气勘探家们关心的焦点;与国外相比,我国深部碳酸盐岩地层形成时间早且后期经历了强烈的构造运动,成岩演化历程复杂,孔隙型储层难以预测。认为深部海相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的发育受多种因素控制,其中白云岩化对于改善储层性质有着重要作用;烃类侵位带入的有机酸对溶蚀孔隙的发育具有一定的作用,弱酸性的液态烃抑制了储层的成岩作用,有利于孔隙的保持;烃类热演化中产生的CO2等酸性气体有利于埋藏溶蚀孔隙的产生,特别是硫酸盐热化学反应(TSR)产生的H2S等酸性流体对次生孔隙的扩容和增加新的溶蚀孔隙更具有关键作用;构造不整合面、断层、构造微裂缝对深部孔隙的发育起到了连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碳酸盐岩 海相 孔隙发育 白云岩化 TSR
下载PDF
中国天然气开发技术进展及展望 被引量:56
4
作者 贾爱林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77-86,共10页
在国际油价低位徘徊、国家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的背景下,天然气已成为中国油气工业的主营核心业务,其产量及消费量快速攀升,作用更加凸显。为了继续推动中国天然气业务的加速发展,在分析近年来天然气产业发展历程、总结天然气开发技术新进... 在国际油价低位徘徊、国家大力发展绿色能源的背景下,天然气已成为中国油气工业的主营核心业务,其产量及消费量快速攀升,作用更加凸显。为了继续推动中国天然气业务的加速发展,在分析近年来天然气产业发展历程、总结天然气开发技术新进展的基础上,明确了我国天然气开发所面临的挑战,并从产量、需求量、进口量及未来天然气地位等4个方面对中国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研究结果表明:(1)"十二五"以来,我国天然气消费量快速增长、供应多元化、储产量稳定增长、开发效益显著;(2)天然气开发技术在深层天然气开发、大型气田开发调整、致密气提高采收率、页岩气及煤层气开发、工程技术及开发决策体系等6个方面都取得了技术突破,创新能力显著提升;(3)随着开发程度的深入,受政策、环境的影响及地质条件制约,天然气持续规模效益开发将面临优质储量比例降低、气田开发成本升高、非常规气藏效益开发难度加大、上游效益进一步压缩、主力气田稳产能力减弱和市场竞争愈发激烈等诸多挑战。结论认为,未来我国将进入非常规气与常规气并重的发展阶段,天然气需求旺盛且消费结构呈现多元化趋势,天然气进口量逐年攀升且对外依存度不断加大,天然气将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主要增长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天然气 开发技术 产量 需求量 进口量 深层气 致密气 页岩气 煤层气 开发决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热水岩溶特征 被引量:35
5
作者 郑聪斌 章贵松 王飞雁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524-529,535,共7页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深部白云岩中的溶蚀孔洞 ,其成因属于热水岩溶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成因矿物学及Fe2 + 、Mn微量元素分析和气液包裹体测定 ,结合岩溶发育的构造背景 ,深入揭示了本区热水的来源主要为深部循环热水 ,局部尚有深部上升...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深部白云岩中的溶蚀孔洞 ,其成因属于热水岩溶作用的结果。本文通过成因矿物学及Fe2 + 、Mn微量元素分析和气液包裹体测定 ,结合岩溶发育的构造背景 ,深入揭示了本区热水的来源主要为深部循环热水 ,局部尚有深部上升的热液加入 ;其热能除地温梯度加热、构造运动加热外 ,在盆地基底古断裂附近可能还有深部热源的影响而形成的中低焓地热流体。充填矿物包裹体均一温度为 15 0~ 34 9℃ ,气相成分中CO2 摩尔浓度达到44 .3%~ 5 6 .98%。Fe2 + 、Mn微量元素在鄂 6、定探 1、李华 1井、芦参 1井、陕 8井和旬探 1井白云岩中的富集 ,指示了这些井区是热水运移的主要近源区。认为热水岩溶的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奥陶系 热水岩溶作用 储层 发育特征 气液包裹体
下载PDF
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特征及影响因素——以塔里木盆地克深2气田为例 被引量:39
6
作者 王珂 张惠良 +3 位作者 张荣虎 王俊鹏 戴俊生 杨学君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715-727,742,共14页
构造裂缝发育的影响因素是含油气盆地储层构造裂缝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岩心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克深2气田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的类型及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造位置、地层深度、岩层厚度... 构造裂缝发育的影响因素是含油气盆地储层构造裂缝分布规律研究中的关键问题之一。通过岩心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分析了塔里木盆地克深2气田超深层致密砂岩储层构造裂缝的类型及基本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构造位置、地层深度、岩层厚度、沉积微相、储层岩性、储层岩石组分和砂、泥岩互层结构对构造裂缝发育程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克深2气田的构造裂缝以直立和高角度的剪切裂缝为主,主要包括NNW—SSE向、NW—SE向、NNE—SSW向和近EW向共4组走向。边界断层控制区构造裂缝线密度最高,以密集网状缝为主;其次为次级断层控制区、鞍部控制区;背斜高点与次级断层叠合控制区、背斜高点控制区和背斜翼部控制区相对较低。构造裂缝有效性分析表明,背斜高点以及背斜高点与次级断层叠合控制区的构造裂缝整体发育程度要高于翼部、鞍部和断层附近地层。随着地层深度的增加,构造裂缝线密度逐渐增大,而长度、开度和孔隙度逐渐下降;随着岩层厚度的增大,构造裂缝的线密度下降,长度和开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大或减小,但平均孔隙度基本不变,表明对于同一地区不同厚度的岩层,其弹性应变能的释放率大致相当。构造裂缝主要发育在水下分流河道及河口坝微相,水下分流河道间微相的构造裂缝发育程度较低;泥质粉砂岩和粉砂质泥岩中的构造裂缝线密度和长度较高,但开度较小,而泥质细砂岩、细砂岩和中砂岩中的构造裂缝线密度相对较低但长度和开度较高,泥岩中的构造裂缝线密度高但长度和开度较低,整体发育程度远低于砂岩构造裂缝,并且构造裂缝倾角通常低于砂岩构造裂缝倾角。脆性砂岩中钙质组分含量较高或含有一定量的泥质组分时,有利于构造裂缝的发育;对于克深2气田,当砂、泥岩厚度比值约为6.5时,构造裂缝发育程度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深层 致密砂岩 储层构造裂缝 发育特征 影响因素 克深2气田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广西桂林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 被引量:21
7
作者 汪宇明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56,80,共5页
桂林正在由国际性观光型旅游目的地向观光度假型旅游目的地转型 ,旅游业开始进入第二个发展期。为此 ,进一步优化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 ,建构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区、联动区与辐射影响区 ,形成“一城、两带、三级、四联”的开发战略新格局 ... 桂林正在由国际性观光型旅游目的地向观光度假型旅游目的地转型 ,旅游业开始进入第二个发展期。为此 ,进一步优化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 ,建构旅游资源开发的核心区、联动区与辐射影响区 ,形成“一城、两带、三级、四联”的开发战略新格局 ,促进旅游产品质量升级与结构调整 ,是提高桂林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竞争力的关键性战略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资源 空问整合 深度开发 桂林市
下载PDF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限度及路径研究 被引量:36
8
作者 安富海 《课程.教材.教法》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12-116,125,共6页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不是在技术理性的指导下尽力让信息技术"装扮的"更像课程教学,而是要超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学环境等条件性要素,从学生发展这一本质性要素出发来考量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和路径... 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不是在技术理性的指导下尽力让信息技术"装扮的"更像课程教学,而是要超越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教学环境等条件性要素,从学生发展这一本质性要素出发来考量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方式和路径。聚合和推送优质课程资源,解决课程资源匮乏及共享问题;提供智能化的学习分析,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学习;进行科学合理的人机分工,提升教师在学生高阶思维发展中的贡献力;创建适合教与学的信息化环境,为教与学的有效开展提供环境支持是当前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技术 课程教学 深度融合 学生发展
下载PDF
深部煤层气“有效支撑”理念及创新实践--以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煤层气田为例 被引量:35
9
作者 姚红生 陈贞龙 +2 位作者 何希鹏 王运海 蒋永平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97-106,共10页
中国先后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沁水盆地、滇东黔西等地区进行了深部煤层气的开发试验,虽然在提高单井产量和提升现有低产低效井产能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能够有效指导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的理论和技术。为此... 中国先后在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沁水盆地、滇东黔西等地区进行了深部煤层气的开发试验,虽然在提高单井产量和提升现有低产低效井产能方面取得了新进展、新突破,但尚未形成系统的、能够有效指导深层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的理论和技术。为此,基于鄂尔多斯盆地延川南深部煤层气田多年来的勘探开发实践,针对提高煤层气单井产量和提升现有低产低效井产能的难题,通过强化煤岩特性、裂缝延伸、气体解吸—渗流机理等基础研究的再认识,开展了大量现场储层改造攻关试验。研究结果表明:①该区煤岩天然割理裂隙发育、水平应力差异系数小,缝网足够复杂,造成强滤失,导致支撑短,井下揭示支撑主缝不足30 m,常规压裂方式难以形成长距离有效支撑裂缝是导致该区深部煤层低产、低效的根本原因;②创新提出“有效支撑”理念,即极大限度地延长高效导流通道沟通煤岩裂缝,实现主裂缝充分延伸铺砂、次级裂缝有效充填达到“远支撑”目的;③开展了“远距离运移、高效率推进、大规模铺砂”等先导工艺试验,优化形成了以“大排量、大液量、大砂量”为关键参数的有效支撑压裂技术,并在该区实现规模化应用,实施开发井33口,建成产能1.44×10^(8)m^(3),其中定向井单井稳定日产气量超过1×10^(4) m^(3),水平井单井稳定日产气量(2.5~6.0)×10^(4) m^(3),实现了深部煤层气高效开发重大突破。结论认为,“有效支撑”理念及压裂技术的工业化应用,将充分释放我国深部煤层气30×10^(12) m^(3)的煤层气资源,进一步推动天然气结构优化调整,助力我国能源结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煤层气 延川南 有效支撑 压裂技术 远支撑 储层改造 高效开发 产能建设 创新实践
下载PDF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历史逻辑、现实意义与路径探索 被引量:36
10
作者 邓洲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61-69,共9页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工业化后期的一般规律,也是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制造业与服务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中国而言,促进制造业与服务深度融合既是发展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变革,对于破解当前制造业发展矛... 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发展是工业化后期的一般规律,也是新工业革命背景下制造业与服务业转型发展的重要方向。对于中国而言,促进制造业与服务深度融合既是发展环境变化的客观要求,也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主动变革,对于破解当前制造业发展矛盾,促进服务业的转型发展与优化升级,提高我国制造业、服务业国际分工地位具有重要意义。借鉴发达国家经验,立足当前国情世情,新时期中国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要围绕要素结构提升、用户价值提升、制造效能提升和拓展服务提升4个重要目标探索实现路径。推进我国制造业与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政策重点包括:(1)提高重视程度,消除制度障碍;(2)将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作为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3)充分发挥技术进步的作用,鼓励制造企业业态创新;(4)利用新区建设推广融合新模式、新业态;(5)升级发展服务外包,积极参与国际生产性服务业分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 服务业 深度融合 服务型制造 发展路径
下载PDF
米糠与米糠蛋白深度开发现状 被引量:29
11
作者 陈义勇 王伟 +1 位作者 沈宗根 郁达 《粮食加工》 2006年第5期24-28,共5页
米糠是一种优质的可再生资源、米糠蛋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详细论述了米糠的营养性质、稳定化处理和深度开发,以及米糠蛋白的研究现状、乳化性和乳化稳定、起泡性和泡沫稳定性、溶解性等功能性质。
关键词 米糠:米糠蛋白:深度开发 起泡性 泡沫稳定性
下载PDF
高温高压钻井关键技术发展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31
12
作者 罗鸣 冯永存 +2 位作者 桂云 邓金根 韩城 《石油科学通报》 2021年第2期228-244,共17页
随着我国对深层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高温高压地层变的越来越常见,给钻井带来了诸多困难与挑战。高温高压钻井除了要面临高温高压的挑战,还要克服地层压力预测难、井身结构复杂、井控难、钻井液流变性差、机械钻速... 随着我国对深层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长,在勘探开发过程中,高温高压地层变的越来越常见,给钻井带来了诸多困难与挑战。高温高压钻井除了要面临高温高压的挑战,还要克服地层压力预测难、井身结构复杂、井控难、钻井液流变性差、机械钻速低、井下工具适应性差等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对国内外高温高压钻井技术文献的整理,从地层压力预测、井身结构优化、控压钻井、抗高温钻井液、钻头与高效破岩、随钻测量与导向工具等6个方面对目前高温高压钻井技术的发展进行了总结,并对各个方面的发展做了一定的展望。目前,国内外高温高压钻井关键技术中,高温是最急需解决的问题。对于国内来说,井下175℃是一个坎,许多国内的钻井设备与技术在面临这个温度时都会产生一系列问题,因此,也限制了国内技术的规模化应用,而且与国外的先进水平相比,尚有一定差距。国外高温高压钻井关键技术主要集中在Schlumberger、Halliburton、Baker Hughes、Weatherford等主要石油工程技术公司中,且都已经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系列产品并进行过一定规模的应用。例如斯伦贝谢公司的自动节流控压钻井系统、威德福公司和雪弗龙公司合作开发的随钻测井技术服务HEX等。总的来说,过去几年高温高压钻井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如何实现高温高压井安全高效的钻进,仍是国内外共同需要努力的方向,而且对于高温高压非常规井的钻井技术研究也十分缺乏。因此,国内外仍要加大对高温高压钻井技术的研究力度,特别是国内,应继续跟踪加强研究,以满足日益苛刻的钻井需求。虽然目前的技术能力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但是为今后高温高压钻井技术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钻井技术 高温高压 深层 发展现状 发展展望
下载PDF
延川南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面临的挑战和对策 被引量:30
13
作者 吴聿元 陈贞龙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0年第4期1-11,共11页
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大,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历经十多年的攻关探索,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在深部煤层气地质理论研究以及低成本勘探开发产能实践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建成了国内首个投入商业开发的延川南深部煤层气田,... 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大,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一个重要领域。历经十多年的攻关探索,中国石化华东油气分公司在深部煤层气地质理论研究以及低成本勘探开发产能实践方面取得了积极进展,建成了国内首个投入商业开发的延川南深部煤层气田,建立了深部煤层气富集高产的“五要素”协同控制地质理论,制定了深部煤层气精细化的排采制度,集成了深部煤层气低成本工程工艺技术,建立了深部煤层气气藏动态评价分区管理技术等多项煤层气低成本勘探开发技术,基本形成了深部煤层气开发技术策略,探索出了一条经济有效的勘探开发模式,实现了深部煤层气的效益开发。但我国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尚处于起步和探索阶段,延川南深部煤层气勘探开发实践中仍面临理论创新、技术突破、效益开发等诸多挑战:①深部煤层气地质非均质性强、开发工程技术不完全适应于特有的地质特征变化;②部分气井稳产期较短、递减较快,长期低效生产;③纵向资源有待进一步评价,气田储量动用程度不充分。针对以上难题提出了3点对策:①创新适用于深部煤层高应力低渗地质条件下的有效规模压裂改造工艺技术研究,实现增产、降本、增效;②深化低效主因分析,以解堵、疏导为治理方向;③加强深部煤层气资源潜力评价以及适用性的开发工艺技术,提高储量动用保持气田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川南 深部煤层气 勘探开发 产能建设 开发对策
下载PDF
Relationship of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depth with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at the land surface in arid regions of China 被引量:30
14
作者 ZHANG Qiang ZHANG Jie +1 位作者 QIAO Juan WANG Sheng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1年第10期1586-1594,共9页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BL) is an important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Earth's atmosphere. Compared with the typical ABL, the ABL in arid regions has distinct features and is formed by particular mecha...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ABL) is an important physical characteristic of the Earth's atmosphere. Compared with the typical ABL, the ABL in arid regions has distinct features and is formed by particular mechanisms. In this paper, the depth of the diurnal and nocturnal ABLs and their related thermodynamic features of land surface processes, including net radiation, the ground-air temperature difference and sensible heat flux, under typical summer and winter conditions are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comprehensive observations of the ABL and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at the land surface carried out in the extreme arid zone of Dunhuang. The relationships of the ABL depth in the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stages with these thermodynamic features are also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th of the ABL is closely correlated with the thermodynamic features in both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stages and more energy is consumed in the development stage. Further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wind velocity also affects ABL development, especially the development of a stable boundary layer in winter. Taken together, the analysis results indicate that extremely strong thermodynamic processes at the land surface are the main driving factor for the formation of a deep ABL in an arid reg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rid region deep atmospheric boundary layer development and maintenance thermodynamic process at the land surface main driving factor
原文传递
机器算法在电气设备故障预警及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6
15
作者 李俊卿 陈雅婷 李斯璇 《科学技术与工程》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3370-3377,共8页
机器算法应用于电气设备故障预警及诊断已愈来愈广泛。因其能够有效预防设备故障进一步恶化对电网造成严重损伤进而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对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维护有着显著的作用。目前,应用于该领域的机器算法主要有:误差反向传播... 机器算法应用于电气设备故障预警及诊断已愈来愈广泛。因其能够有效预防设备故障进一步恶化对电网造成严重损伤进而产生不可挽回的后果,所以对于电力系统稳定运行的维护有着显著的作用。目前,应用于该领域的机器算法主要有:误差反向传播(error back propagation, BP)神经网络、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深度学习[包括:递归神经网络(recurrent neural network,RNN)、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CNN)、深度信念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等。首先,对机器算法的发展及基本理念进行了概述;其次,介绍了各种机器算法的基本原理及在其电气设备故障预警及诊断中的应用;最后,对深度学习在故障预警及诊断中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算法 电气设备 故障预警及诊断 深度学习 发展趋势
下载PDF
煤焦油加工技术现状及深加工发展方向 被引量:26
16
作者 杜明明 《广州化工》 CAS 2011年第20期29-30,56,共3页
概述了国内外煤焦油生产,利用,加工工艺的现状以及深加工的发展方向,论述了煤焦油产品在世界化工原料需求中的重要地位和煤焦油加工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国内煤焦油加工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以期对国内煤焦油加工... 概述了国内外煤焦油生产,利用,加工工艺的现状以及深加工的发展方向,论述了煤焦油产品在世界化工原料需求中的重要地位和煤焦油加工的重要意义,指出了国内煤焦油加工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合理的建议,以期对国内煤焦油加工产业的发展有一定的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焦油 加工工艺 深加工 发展方向
下载PDF
水包油钻井液国内研究应用进展 被引量:25
17
作者 马勇 崔茂荣 孙少亮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1期4-6,共3页
对目前适合于深井欠平衡钻井作业的3类钻井液体系进行综合分析,从抗油、抗水侵能力、成本等角度出发,得出使用水包油钻井液体系最为合适,其配制方法简单,不需配备复杂设备,抗温能力强,流动性好,滤失量低,稳定井壁能力较强,抗水油侵能力... 对目前适合于深井欠平衡钻井作业的3类钻井液体系进行综合分析,从抗油、抗水侵能力、成本等角度出发,得出使用水包油钻井液体系最为合适,其配制方法简单,不需配备复杂设备,抗温能力强,流动性好,滤失量低,稳定井壁能力较强,抗水油侵能力强,润滑作用好,对储层伤害小,不影响电测和核磁测井,对环境污染小。文中对水包油钻井液体系的应用范围和基本组成,其乳状液的稳定机理,以及该体系的乳化剂使用特点进行了介绍,论述了近年来国内对该钻井液体系的研究应用现状,简要阐述了其可能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包油钻井液 欠平衡钻井 深井 乳化剂 应用现状 发展趋势
下载PDF
冀中坳陷深层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发育特征与主控因素 被引量:24
18
作者 肖阳 刘国平 +6 位作者 韩春元 朱姜伟 周从安 吕文雅 高园 曾联波 马学峰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3-42,共10页
早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冀中坳陷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裂缝是影响该类储层油气富集和单井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部署,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特... 早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是冀中坳陷深层油气勘探的重要领域,裂缝是影响该类储层油气富集和单井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为了指导该区的油气勘探部署,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薄片和成像测井等资料,对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天然裂缝的发育特征和裂缝发育的控制因素进行了研究,并结合生产数据资料和勘探成果,探讨了天然裂缝发育的非均质性对油气产量分布差异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冀中坳陷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发育构造裂缝、成岩裂缝、溶蚀裂缝和风化裂缝等4种类型,其中构造裂缝是该区天然裂缝的主要类型,走向多为NNE—SSW向,以高角度和垂直裂缝为主,多未充填,开度小于30μm,裂缝线密度介于1.6~3.0条/m,主要为3期形成,不同期次之间相互切割限制;(2)天然裂缝的发育程度主要受岩性、构造和层厚等3个因素控制——白云岩比石灰岩天然裂缝更发育,泥岩裂缝发育程度较差,断层附近和断层上盘天然裂缝更发育,裂缝发育程度与岩层厚度关系密切,随着岩层厚度的增加,层控构造裂缝密度呈幂函数递减;(3)在不同凹陷、不同构造带以及同一构造带的不同构造部位,天然裂缝的非均质性极强,油气产量差异较大。结论认为,该研究成果为该区深层奥陶系碳酸盐岩储层的油气勘探开发提供了地质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冀中坳陷 深层 奥陶纪 碳酸盐岩 储集层 天然裂缝 发育特征 控制因素 油气产量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设计决策模型 被引量:24
19
作者 王亚辉 余隋怀 +4 位作者 陈登凯 初建杰 刘卓 王金磊 马宁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2467-2475,共9页
为了消除设计决策者决策偏好对产品开发的影响,进一步提升设计决策效率,提出了ResNet人工智能设计决策模型。该模型基于人工智能思想,构建了基于产品造型语义的设计历史方案数据集,并对该数据集进行了产品造型语义标注。通过深度残差学... 为了消除设计决策者决策偏好对产品开发的影响,进一步提升设计决策效率,提出了ResNet人工智能设计决策模型。该模型基于人工智能思想,构建了基于产品造型语义的设计历史方案数据集,并对该数据集进行了产品造型语义标注。通过深度残差学习网络算法(ResNet)对数据集进行不断训练来提高设计决策的准确度,将一般设计决策问题转化为设计方案图像的语义识别问题,最大限度地消除了决策者决策偏好的影响。通过起重机造型设计决策实例,验证了ResNet人工智能设计决策算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度学习 人工智能 设计决策 设计语义 ResNet算法 产品开发
下载PDF
面向2035年的金属矿深部多场智能开采发展战略 被引量:23
20
作者 郭奇峰 蔡美峰 +3 位作者 吴星辉 席迅 马明辉 张杰 《工程科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476-486,共11页
深部开采是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向地球深部进军,着力推动采矿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开展深部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立足国家深地战略背景,剖析金属矿深部资源开发对采矿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依托工程技术预见技术... 深部开采是金属矿产资源开发的必然趋势,向地球深部进军,着力推动采矿行业智能化改造升级,开展深部智能化开采技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立足国家深地战略背景,剖析金属矿深部资源开发对采矿科学技术发展的需求,依托工程技术预见技术方法开展全球技术态势分析,梳理出本领域关键热点和前沿技术清单,后经专家研判,形成面向2035年的金属矿深部多场智能开采基础理论和深部开采环境智能感知、深部开采过程智能作业、深部开采系统智能管控三大类前沿技术.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面向2035年的金属矿深部多场智能开采发展战略、重点任务、技术路线,包括发展目标与需求、基础研究方向、关键技术装备等.针对我国金属矿深部开采技术变革和智能化升级的科技发展路径,从政策、产业、技术、人才等方面提出了发展和保障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矿 深部开采 智能开采 多场耦合 发展战略 技术路线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