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工业大系统多模型-分散辨识方法 被引量:5
1
作者 白克强 刘知贵 +1 位作者 陈思海 王晓红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45-47,共3页
为了更加快速准确控制,使系统更加稳定地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在已经成熟的分散辨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介绍非线性系统固定多模型控制算法,把两者结合起来,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线性化问题,近而利用分散辨识方法,得到系统... 为了更加快速准确控制,使系统更加稳定地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在已经成熟的分散辨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介绍非线性系统固定多模型控制算法,把两者结合起来,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线性化问题,近而利用分散辨识方法,得到系统工作的最优工况。且此方法在非线性系统中非常实用,并且辨识精度高。仿真研究表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系统 分散辨识 非线性 固定多模型控制
下载PDF
自律分散的电力系统复合自动计算分析工具设计与实现 被引量:4
2
作者 代贤忠 沈沉 +4 位作者 陈颖 孙昕炜 汤蕾 林韩 黄道姗 《电网技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181-1188,共8页
在现有电力系统计算分析软件的体系结构不够开放的限制条件下,从电力系统计算分析工作的特点出发,对计算分析进行层次划分,提炼复合自动计算分析工具设计的2个关键技术问题。基于自律分散系统模型和OSGi规范,设计功能流程和框架,解决上... 在现有电力系统计算分析软件的体系结构不够开放的限制条件下,从电力系统计算分析工作的特点出发,对计算分析进行层次划分,提炼复合自动计算分析工具设计的2个关键技术问题。基于自律分散系统模型和OSGi规范,设计功能流程和框架,解决上述2个关键技术问题,完成复合自动计算分析工具的标准化整体设计,为综合型的复合自动计算分析功能的实现提供一般方法。设计实现了以数据变化驱动的案例生成流程;以PSD电力系统计算分析软件为例,完成标准计算分析工具的调用设计;设计任务调度器,实现计算内核的管理和计算任务的调度;最后以特高压电网振荡解列故障样本筛选和电网安全稳定控制措施有效性自动校验为例,展示了复合自动计算分析工具总体设计的可行性和实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律分散 复合自动计算分析 计算内核 任务调度器 故障筛选 安控措施校验
下载PDF
LMI solutions for H-two and H-infinity decentralized controllers applied to an aerothermic process 被引量:1
3
作者 Najib BENNIS Mustapha RAMZI +1 位作者 Mohamed HALOUA Hussein YOULAL 《控制理论与应用(英文版)》 EI CSCD 2013年第2期247-254,共8页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based solution to implement H-two and H- infinity decentralized robust control strategies. Appropriate parametrization of optimal H-two and H-infinity contr...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based solution to implement H-two and H- infinity decentralized robust control strategies. Appropriate parametrization of optimal H-two and H-infinity controllers is used. The general formulation of the decentralized control design leads to the optimal determination of both the state feedback gains and the observer gains of the decentralized controllers. This formulation is two folds: first, a centralized controller is obtained, and then, a simplified decentralized solution is derived by optimizing only the observer gains. The mathematical determination of these gains is formulated as an LMI optimization problem that can be easily solved using LMI solvers. As an experimental evaluation of these controllers, a real time application to an aerothermic process is carried out. A continuous-time model of the process obtained with a suitable direct continuous-time identification approach is elaborated. Results illustrating the real performance obtained from the H-two and H-infinity decentralized controllers are di^cu^ge.d and comnare, d with th~ ce^ntraliTed n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arametrization approach decentralized control H-two/H-infinity control Parameters optimization Lin-ear matrix inequality (LMI) Subspace identification Aerothermic process
原文传递
多温区电加热炉复合控制方法 被引量:2
4
作者 袁朝辉 杨芳 张伟 《金属热处理》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98-101,共4页
针对多温区电加热炉大滞后、大惯性、时变性和强耦合性的特点以及传统PID控制器无法使控制效果处于最佳状态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复合控制方法。在对系统进行了辨识和解耦计算的基础上,设计了根据不同的误差特征、不同的误差变化速度和... 针对多温区电加热炉大滞后、大惯性、时变性和强耦合性的特点以及传统PID控制器无法使控制效果处于最佳状态的局限性,提出了一种复合控制方法。在对系统进行了辨识和解耦计算的基础上,设计了根据不同的误差特征、不同的误差变化速度和趋势采取相应控制规则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该控制方法有效地控制了各个温区的温度,提高了控制性能,有实际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温区 分散辨识 解耦 复合控制 温度控制
原文传递
基于Hammerstein模型的非线性系统辨识方法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思海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37-39,共3页
工业大系统中Hammerstein模型的非线性系统,一般都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具有大滞后、大惯性、时变性和强耦合性的特点,它的数学模型难于精确获得;且传统PID控制器无法使控制效果处于最佳状态的局限性。为了更加快速准确控制,使系统更加... 工业大系统中Hammerstein模型的非线性系统,一般都是多输入多输出系统,具有大滞后、大惯性、时变性和强耦合性的特点,它的数学模型难于精确获得;且传统PID控制器无法使控制效果处于最佳状态的局限性。为了更加快速准确控制,使系统更加地稳定工作在最佳工作状态。利用分散辨识方法对Hammerstein模型的非线性系统进行控制,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转化为我们熟悉的线性化问题,近而得到系统工作的最佳状况。实例仿真研究表明了此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大系统 HAMMERSTEIN模型 非线性系统 分散辨识
下载PDF
级联RTAC系统动态神经网络辨识与分散镇定控制
6
作者 张宇 程开新 +2 位作者 竺俊杰 武国勋 姚熊亮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451-1459,共9页
针对含不确定关联项的级联RTAC系统的镇定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神经网络辨识的分散控制方案.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起了考虑不确定非线性作用力的级联RTAC系统数学模型,采用动态神经网络实现级联RTAC系统中不确定关联项的在线辨识... 针对含不确定关联项的级联RTAC系统的镇定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神经网络辨识的分散控制方案.应用拉格朗日方程建立起了考虑不确定非线性作用力的级联RTAC系统数学模型,采用动态神经网络实现级联RTAC系统中不确定关联项的在线辨识,通过构造含神经网络权值矩阵迹的Lyapunov函数,证明了辨识误差的一致有界性.通过动态神经网络辨识不确定关联项、补偿系统建模误差,建立级联RTAC系统分层滑模控制算法,以实现级联RTAC系统的高精度分散镇定控制.数值仿真验证了动态神经网络的引入对级联RTAC系统分散镇定控制系统瞬态幅值抑制、稳态精度提升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级联RTAC 动态神经网络 分散控制 不确定关联项 辨识
下载PDF
基于自校正分散控制的Web服务器比例延迟保证 被引量:1
7
作者 郭光 张严心 《计算机应用》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73-976,共4页
Apache Web服务器一般采用单变量模型,处理多优先级延迟保证时需多次建模,可扩展性不佳。为此提出一种Web服务器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型,并结合分散控制理论和自校正控制(STC)理论设计分散自校正控制器。该控制器动态调节处理不同优先... Apache Web服务器一般采用单变量模型,处理多优先级延迟保证时需多次建模,可扩展性不佳。为此提出一种Web服务器多输入多输出(MIMO)模型,并结合分散控制理论和自校正控制(STC)理论设计分散自校正控制器。该控制器动态调节处理不同优先级请求的工作线程数目,能保证较高优先级请求更快得到处理且维持不同优先级请求的平均延迟比为设定值,模型和控制器参数根据在线辨识结果实时更新。仿真表明,过载情况下即使并发客户连接数目急剧变化,闭环系统中的服务器仍能维持较好的比例延迟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控制 自校正控制 WEB服务器 比例延迟保证 在线辨识
下载PDF
大工业系统中一类Hammerstein模型辨识法 被引量:1
8
作者 白克强 刘知贵 +1 位作者 蒋国莉 张活力 《信息化纵横》 2009年第11期80-82,86,共4页
针对大工业系统中Hammerstein模型,提出一种稳态与动态辨识相结合的子空间模型-分散辨识两步法。此方法是将设定点的阶跃信号作为输入辨识信号,对静态非线性增益部分和线性动态部分进行辨识。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两步法中非线性求解难和两... 针对大工业系统中Hammerstein模型,提出一种稳态与动态辨识相结合的子空间模型-分散辨识两步法。此方法是将设定点的阶跃信号作为输入辨识信号,对静态非线性增益部分和线性动态部分进行辨识。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两步法中非线性求解难和两步之间缺乏有机沟通的问题。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工业 HAMMERSTEIN模型 两步法 子空间模型 分散辨识
下载PDF
基于改进微分进化和分散辨识算法的炼钢模型研究
9
作者 白克强 宋伟 《西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4期62-65,共4页
在炼钢过程模型辨识中,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往往表现出非线性、慢时变、大迟延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难以对其建立比较精确的模型。为实现精确建模,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分进化和分散辨识算法的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的微分进化算法,对系... 在炼钢过程模型辨识中,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往往表现出非线性、慢时变、大迟延和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难以对其建立比较精确的模型。为实现精确建模,提出了一种基于微分进化和分散辨识算法的辨识方法。该方法通过改进的微分进化算法,对系统进行参数优化,接着采用分散辨识在设定点输入阶跃信号,待系统进入稳态后再采样,使得到的稳态输出值能够更快、更精确地逼近实际系统的输出,达到精确建模的目的。仿真结果表明,通过微分进化算法可进一步确定炼钢过程的最佳参数,在采用分散辨识方法对炼钢复杂对象进行辨识后,可以建立更好的数学模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炼钢过程 分散辨识 微分进化算法 建模
下载PDF
A Personalized Digital Code from Unique Genome Fingerprinting Pattern for Use in Identification and Application on Blockchain
10
作者 Isaac Kise Lee 《Computational Molecular Bioscience》 CAS 2023年第1期1-20,共20页
With over 10 million points of genetic variation from person to person, every individual’s genome is unique and provides a highly reliable form of identification. This is because the genetic code is specific to each ... With over 10 million points of genetic variation from person to person, every individual’s genome is unique and provides a highly reliable form of identification. This is because the genetic code is specific to each individual and does not change over time. Genetic information has been used to identify individuals in a variety of contexts, such as criminal investigations, paternity tests, and medical research. In this study, each individual’s genetic makeup has been formatted to create a secure, unique code that incorporates various elements, such as species, gender, and the genetic identification code itself. The combinations of markers required for this code have been derived from common 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 (SNPs), points of variation found in the human genome. The final output is in the form of a 24 numerical code with each number having three possible combinations. The custom code can then be utilized to create various modes of identification on the decentralized blockchain network as well as personalized services and products that offer users a novel way to uniquely identify themselves in ways that were not possible befo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omic Fingerprint Digital Code SNP’s Auxiliary Code Marker Selection Blockchain WEB3.0 decentralized identification (DID)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