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适应性时间管理:死亡意识对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的影响 被引量:22
1
作者 王鹏 王晓田 +2 位作者 高娟 黎夏岚 徐静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341-1350,共10页
死亡意识是个体对自身死亡必然性的认识;基于进化适应性的考量,作者认为具有前瞻性的死亡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个体生命史的终极坐标,不仅可能引起恐惧感和防御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时间管理。据此推论,死... 死亡意识是个体对自身死亡必然性的认识;基于进化适应性的考量,作者认为具有前瞻性的死亡意识作为人类特有的认知能力和个体生命史的终极坐标,不仅可能引起恐惧感和防御反应,更重要的是可以帮助人们做出适应性的时间管理。据此推论,死亡意识的启动会加强人们对时间有限性的关注,体验出更强的时间流逝感,影响人们对时间的评估,以及人们对不同时间点的成本与收益进行权衡而做出的跨期决策。本研究采用死亡凸显范式启动死亡意识,通过两个实验探讨了死亡意识、时间知觉和跨期决策三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死亡意识启动使被试低估时间距离,并表现出较低的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从而在较小的即时获益与更大的延迟的获益之间更为偏好未来导向的选项。进一步的分析显示,时间知觉在死亡意识和跨期决策延迟折扣率之间起到部分中介变量的作用。以上的研究结果初步揭示了死亡意识在时间管理上的适应性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适应性 时间管理 死亡意识 时间知觉 跨期决策 延迟折扣
下载PDF
简述大学生生命意识的三个维度 被引量:7
2
作者 路晓军 《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97-100,共4页
面对现代人在享受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却迷失于生命的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求的现实,文章从作为有意识的人生命存在的角度提出了生命意识这一概念,并重点论述了生命意识的三个维度--生命载体角度的时空意识,生命过程角度的死亡意识... 面对现代人在享受日益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却迷失于生命的价值和生活意义的追求的现实,文章从作为有意识的人生命存在的角度提出了生命意识这一概念,并重点论述了生命意识的三个维度--生命载体角度的时空意识,生命过程角度的死亡意识,生命实践角度的超越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命意识 维度 大学生 物质财富 生命存在 时空意识 生命过程 现代人 价值
下载PDF
死亡意识:意义感在临终关怀中的作用 被引量:12
3
作者 刘超 郭永玉 《心理研究》 2010年第1期9-15,共7页
死亡是人类探索自身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它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诸多层面。当病人面临死亡时,其死亡意识就会更加强烈。临终关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与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相适应,是社会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 死亡是人类探索自身过程中的永恒主题,它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等诸多层面。当病人面临死亡时,其死亡意识就会更加强烈。临终关怀学作为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与生理—心理—社会的医学模式相适应,是社会需求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标志,临终关怀不仅仅致力于减轻病人躯体的疼痛,更核心的任务是使病人能够有意义地告别人世。倾听并了解病人的经验世界有助于意义感的获得,同时,个性化的互动方式会加快这一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意识 临终关怀 意义感
下载PDF
疫情下的亲社会行为:死亡意识对捐款和志愿服务意愿的差异性影响 被引量:6
4
作者 范小月 孙配贞 +1 位作者 王娟 张洪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67-271,309,共6页
目的:基于恐惧管理视角,探讨死亡意识对疫情下不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2(启动:死亡启动、对照)×2(亲社会行为:捐款、志愿服务)两因素被试间设计。通过死亡凸显范式启动死亡意识,要求被试评定疫情下的捐款意愿或志愿服务意... 目的:基于恐惧管理视角,探讨死亡意识对疫情下不同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方法:采用2(启动:死亡启动、对照)×2(亲社会行为:捐款、志愿服务)两因素被试间设计。通过死亡凸显范式启动死亡意识,要求被试评定疫情下的捐款意愿或志愿服务意愿,随后测量被试的价值感和死亡想法可及性。结果:①相比对照组,死亡意识增加疫情下的捐款意愿,但会降低疫情下的志愿服务意愿。②启动死亡意识后,个体的捐款意愿能预测随后的自我价值感,而个体的志愿服务意愿能预测随后的死亡想法可及性。结论:死亡意识促进疫情下有助于恐惧管理的无生命风险的亲社会行为,但会阻碍疫情下破坏恐惧管理的有生命风险的亲社会行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意识 恐惧管理 亲社会行为 捐款 志愿服务
原文传递
评海明威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被引量:4
5
作者 沈兆莉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年第S1期197-198,共2页
通过对海明威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三个人物的简要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虚无主义、死亡意识、英雄主义是海明威作品的核心。
关键词 海明威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 虚无主义 死亡意识
下载PDF
挣扎与超越——论史铁生作品中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2
6
作者 李岚 《安康师专学报》 2003年第1期30-32,共3页
史铁生在作品里探视了人的死亡本能,表现出发展的矛盾的死亡意识,在不幸的人生中呈现为生与死的犹豫,但在描绘死亡过程时把死亡审美化神秘化并消解了死亡的焦虑恐惧,对死亡进行了理性的超越性思考及审美观照。
关键词 史铁生 死亡意识 死亡本能 审美
下载PDF
鲁迅死亡意识研究综述 被引量:2
7
作者 肖国栋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82-85,共4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迅死亡意识的研究历经社会历史、哲学、心理学等几个层面的探掘,形成了从现实生存的危机与反思到孤独个体的向死而在,再到鲜活个体心理的微观贴近,最终形塑了鲁迅经由多重反复观照的立体成像,从而由此一问题域完成... 20世纪80年代以来,鲁迅死亡意识的研究历经社会历史、哲学、心理学等几个层面的探掘,形成了从现实生存的危机与反思到孤独个体的向死而在,再到鲜活个体心理的微观贴近,最终形塑了鲁迅经由多重反复观照的立体成像,从而由此一问题域完成了鲁迅形象的某种重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鲁迅 死亡意识 生命意识 向死而生
下载PDF
用嘶哑的喉咙 歌爱国之强音——浅析传统爱国主义文学作品的文化意识 被引量:1
8
作者 李辉 《平原大学学报》 2006年第3期72-74,共3页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至深至厚,因为在梳理传统爱国主义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看到:从普通百姓到儒家知识分子到社会精英,他们都能将国家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紧密联...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至深至厚,因为在梳理传统爱国主义文学作品时我们可以看到:从普通百姓到儒家知识分子到社会精英,他们都能将国家的利益放在最重要的位置,将个人的命运与祖国的前途紧密联系在一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机意识 忧患意识 死亡意识
下载PDF
论布依族古歌的生命意识 被引量:1
9
作者 唐贵啸 《安顺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00-102,共3页
古歌在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承载着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每个生命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按照社会生活规律创造当下的世界,显示自己本真力量。布依族古歌以韵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充溢着布依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包括创... 古歌在民族传统文化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承载着民族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每个生命个体具有主观能动性,自觉地按照社会生活规律创造当下的世界,显示自己本真力量。布依族古歌以韵文的形式呈现出来,充溢着布依人的强烈的生命意识,包括创造意识、情爱意识和死亡意识等,呈现出其民族独特的生命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布依族 古歌 生命意识 创生意识 情爱意识 死亡意识
下载PDF
论曹禺戏剧中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1
10
作者 戴海光 《三明学院学报》 2008年第1期45-48,共4页
死亡一直是千百年来文学家追逐与书写的一个母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的戏剧无论是《雷雨》、《日出》,还是《原野》、《北京人》,都存在着大量诸如自杀抑或其他死亡形式的书写,并在其死亡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对于死亡的认知与思考... 死亡一直是千百年来文学家追逐与书写的一个母题。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曹禺的戏剧无论是《雷雨》、《日出》,还是《原野》、《北京人》,都存在着大量诸如自杀抑或其他死亡形式的书写,并在其死亡的叙述中,渗透了作者对于死亡的认知与思考,浸润了他独特的死亡意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曹禺 戏剧 死亡意识 生命追逐
下载PDF
解读洛蒂作品中的异国情调 被引量:1
11
作者 柴丽 《长春大学学报》 2008年第3期47-50,共4页
皮埃尔.洛蒂的小说充满了对异域风情和异国爱情的描写。他笔下的异国情调独具特色:充满了怀旧意识和死亡意识,用朴素的语言描写了世界各地的海洋,并为读者塑造了丰富的异国形象。洛蒂生动的描写得益于他四十余年的海军军官生涯,与当时... 皮埃尔.洛蒂的小说充满了对异域风情和异国爱情的描写。他笔下的异国情调独具特色:充满了怀旧意识和死亡意识,用朴素的语言描写了世界各地的海洋,并为读者塑造了丰富的异国形象。洛蒂生动的描写得益于他四十余年的海军军官生涯,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密不可分,也与他独特的成长经历和多愁善感的气质有很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洛蒂 异国情调 怀旧意识 死亡意识 异国形象
下载PDF
生命因死亡而完满——解读海明威作品中的死亡意识
12
作者 刘末 《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1期38-40,共3页
海明威是20世纪美国文学的代表性作家,死亡意识是他作品最重要的主题。在海明威的笔下展现了各种死亡的形式,但没有出现一个寿终正寝的主人公。通过对具体死亡体验的描写,表现了作家对死亡的抗争意识和超越死亡的美学精神。
关键词 海明威 死亡意识 死亡体验 死亡超越
下载PDF
论《红楼梦》中林黛玉的死亡意识 被引量:1
13
作者 唐永泽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2年第2期36-40,共5页
林黛玉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飘零与孤独,使她喜散不喜聚,在日常生活中爱哭流泪,经常说"死"。林黛玉诗词抒写其内心的哀伤凄怆、抑郁不平、苦闷颓伤的情感,孤傲高洁的性情,对自己生离死别的命运有强烈的预感,蕴含着强烈的... 林黛玉自幼父母双亡,寄人篱下的飘零与孤独,使她喜散不喜聚,在日常生活中爱哭流泪,经常说"死"。林黛玉诗词抒写其内心的哀伤凄怆、抑郁不平、苦闷颓伤的情感,孤傲高洁的性情,对自己生离死别的命运有强烈的预感,蕴含着强烈的死亡意识。死亡意识使林黛玉成为最富有诗意也最凄美的生命,使《红楼梦》成为一曲女性生命的挽歌,一出旷世未有的悲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楼梦》研究 林黛玉 死亡意识
下载PDF
死亡意识应对机制视域中消费动机和行为解读及其整合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李东进 杜立婷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96-104,共9页
死亡意识是否会让消费者买得更多,已有研究对该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本文首先基于恐惧管理理论中重要假设,对死亡恐惧下的消费动机和行为进行解读。针对恐怖管理理论的局限性,本文尝试从宽广的视角对死亡意识应对机制进行阐析。通过... 死亡意识是否会让消费者买得更多,已有研究对该问题给出了不同的答案。本文首先基于恐惧管理理论中重要假设,对死亡恐惧下的消费动机和行为进行解读。针对恐怖管理理论的局限性,本文尝试从宽广的视角对死亡意识应对机制进行阐析。通过对不同死亡意识应对机制之间内在联系的梳理,以期从解释水平的角度对消费动机进行整合,并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即关注死亡意识的细分,及其与消费动机及行为之间的内在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死亡意识 应对机制 消费动机 整合
原文传递
“亲历”后的批判和借鉴——论《预约死亡》体现的死亡认知 被引量:1
15
作者 李想 尹海燕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2期38-40,共3页
毕淑敏通过朴素、直白的语言在小说《死亡预约》中展现了不同的人对死亡的复杂感受和矛盾心理。同时,毕淑敏自己也以一个"亲身体验者"的身份阐释了作为隐含作者的她的对死亡的零度体验与大胆关注。小说对中国人落后的传统死... 毕淑敏通过朴素、直白的语言在小说《死亡预约》中展现了不同的人对死亡的复杂感受和矛盾心理。同时,毕淑敏自己也以一个"亲身体验者"的身份阐释了作为隐含作者的她的对死亡的零度体验与大胆关注。小说对中国人落后的传统死亡观进行了批判,对西方现代死亡观有选择的拿来,呈现出作者对死亡独特的认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毕淑敏 死亡认知 亲身体验
下载PDF
死亡意识对秒下及秒上时距知觉的影响
16
作者 于晓琳 丰西娟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376-1381,共6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由死亡凸显和死亡反省启动的两种死亡意识对秒下及秒上时距知觉的影响。方法:99名被试随机分配至死亡凸显启动组、死亡反省启动组、牙痛感知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并进行情绪测量。然后进行分心任务和时间二分任务,分...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由死亡凸显和死亡反省启动的两种死亡意识对秒下及秒上时距知觉的影响。方法:99名被试随机分配至死亡凸显启动组、死亡反省启动组、牙痛感知启动组和中性启动组,并进行情绪测量。然后进行分心任务和时间二分任务,分别比较四组被试在秒下及秒上时距条件下的主观相等点和韦伯比例。结果:对于秒上时距,与死亡凸显、牙痛感知和中性启动组相比,死亡反省启动组被试的主观相等点显著更高;而对于秒下时距,四组被试的主观相等点和韦伯比例均无差异。结论:死亡意识对时距知觉的影响存在分段性,主要表现为死亡反省启动会导致显著低估秒上时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距知觉 死亡意识 解释水平
原文传递
从《林中之死》中看舍伍德·安德森的死亡意识
17
作者 臧振华 韩峰 《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0年第1期65-66,共2页
死亡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舍伍德·安德森在其作品《林中之死》中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老妇人的死亡故事,展现了人类灵魂的卑微与善恶,真实地渗透了安德森的死亡意识。故事情节虽简单,安德森却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死亡描写得哀怨动... 死亡是文学作品的永恒主题。舍伍德·安德森在其作品《林中之死》中用朴素的语言讲述了一个老妇人的死亡故事,展现了人类灵魂的卑微与善恶,真实地渗透了安德森的死亡意识。故事情节虽简单,安德森却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死亡描写得哀怨动人,震撼人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林中之死 死亡意识 神秘 永恒
下载PDF
萧红与伍尔芙比较论
18
作者 单元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人文科学版)》 2008年第3期56-60,共5页
萧红与伍尔芙都是20世纪特立独行的女性。她们的孤独敏感的气质,强烈的生命和死亡意识,是女性生存处境在她们身上的真实投影,体现出杰出女性对男权社会共同的身心体验,具有鲜明的女性色彩和叛逆精神。她们都是极富独创性的作家,以自己... 萧红与伍尔芙都是20世纪特立独行的女性。她们的孤独敏感的气质,强烈的生命和死亡意识,是女性生存处境在她们身上的真实投影,体现出杰出女性对男权社会共同的身心体验,具有鲜明的女性色彩和叛逆精神。她们都是极富独创性的作家,以自己的创作实绩置身于世界优秀作家的行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伍尔芙 孤独敏感 关爱生命 死亡意识 艺术独创性
下载PDF
李贺的死亡意识与酒神精神
19
作者 张虎昇 徐辉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17-320,共4页
李贺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特殊的诗人,特殊的人生际遇使其死亡意识迥别于其他诗人。他对生命的认识既格外强烈,又有着一种超越他人的敏感和自觉。文章通过剖析李贺死亡意识中酒神精神的内涵,展示其“两次颠覆”和“两个悖论”的矛盾运动史... 李贺是中国诗歌史上一个特殊的诗人,特殊的人生际遇使其死亡意识迥别于其他诗人。他对生命的认识既格外强烈,又有着一种超越他人的敏感和自觉。文章通过剖析李贺死亡意识中酒神精神的内涵,展示其“两次颠覆”和“两个悖论”的矛盾运动史,揭示李贺死亡意识的深刻根源和复杂形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贺 死亡意识 酒神精神 颠覆 悖论 诗歌
下载PDF
回忆与死亡——《呼兰河传》忆乡模式下的死亡意识
20
作者 杨碧薇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第2期60-66,共7页
《呼兰河传》对故乡的自然面貌、民俗人事的回忆,构成了忆乡模式的基本框架。死亡意识通过忆乡模式而呈现。死亡意识所包含的死亡情感、死亡本质与死亡价值都在忆乡模式的统摄下完整地统一。
关键词 《呼兰河传》 死亡意识 忆乡模式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