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科里奥利加速度对人眼暗焦点变化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赵蓉 于立身 +3 位作者 殷东辰 吴家龙 刘广莉 茹海霞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4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目的 观察人体受科里奥利加速度作用时眼暗焦点的变化。 方法 用氦 氖激光视力计游标法测量眼暗焦点 ,在VTS Ⅲ前庭功能检查系统上生成科里奥利加速度 ,34名健康受试者受科里奥利加速度后以Graybiel急性运动病不同严重水平诊断分类... 目的 观察人体受科里奥利加速度作用时眼暗焦点的变化。 方法 用氦 氖激光视力计游标法测量眼暗焦点 ,在VTS Ⅲ前庭功能检查系统上生成科里奥利加速度 ,34名健康受试者受科里奥利加速度后以Graybiel急性运动病不同严重水平诊断分类标准评定其自主神经反应程度 ,同时在科里奥利加速度作用后即刻和 10min时测量暗焦点的变化。 结果 受科里奥利加速度作用前、作用后即刻和 10min时右眼的暗焦点分别是 - 1 86± 1 19D ,- 2 18± 1 2 6D和 - 2 30± 1 11D ;左眼的暗焦点分别是 - 2 0 3± 1 11D ,- 2 2 9± 1 2 0D和 - 2 4 4± 1 2 0D。受科里奥利加速度后即刻和 10min时的暗焦点都向近视方向内移 (P <0 0 1)。正视眼随自主神经反应程度加重而内移加大。左、右眼之间的暗焦点变化未见显著差异 (P >0 0 5 )。 结论 科里奥利加速度作用使眼暗焦点向近视方向移动并与前庭自主神经反应程度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里奥利加速度 眼暗焦点 神经反应 眼睫状肌 飞行员
原文传递
夜间近视地面模拟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龙盘 陈涛 +3 位作者 严伟明 王喆 张千里 张作明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19年第1期52-57,共6页
目的 建立一种夜间近视地面模拟体验方法,提高飞行员对夜间近视及其危害的认识,以减少飞行安全隐患. 方法 自制发光强度可控、直径 2 mm 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灯作为视标.20 名视力正常(≥1.0)的志愿者于标准暗室中... 目的 建立一种夜间近视地面模拟体验方法,提高飞行员对夜间近视及其危害的认识,以减少飞行安全隐患. 方法 自制发光强度可控、直径 2 mm 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 LED)灯作为视标.20 名视力正常(≥1.0)的志愿者于标准暗室中暗适应 20 min后,在距离视标 6 m远处开始观察搜索视标,并以 10~20 cm/s 的速度向前缓慢移行,直至看到视标,此时记为时刻 A.受试者停止向前移行,记录此刻受试者与视标的距离(LA ).随后嘱受试者注视视标的同时向后移行,直至视标从视线中消失,此时记为时刻B.受试者停止移行并记录此时受试者与视标的距离(LB ).试验过程通过Tobiipro GlassⅡ眼动记录仪实时记录眼动轨迹和瞳孔变化情况.采用手持屈光筛查仪(SW-800)检测正常室内照明条件下以及时刻A和时刻B时受试者的屈光度数.根据 AB两点之间的距离LAB及屈光力的改变情况评估夜间近视的程度.同时观察不同视标亮度(低:1×10-3 cd/m2 ,中:2×10-3 cd/m2 ,高:3×10-3 cd/m2 )以及近视球面矫正镜(+0.5 D和+1.0 D)矫正对试验结果的影响.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组间数据统计分析. 结果 正常室内照明条件下、时刻A、时刻B受试者屈光度分别为(-0.194±0.390)D、(-0.509±0.532)D、(-0.836 ±0.700)D,三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79,P<0.01).眼动记录仪记录的眼动轨迹和受试者主观报告结果一致,且在发现视标后瞳孔有扩大趋势.佩戴+1.0 D球面矫正镜后 LA 增大、LAB减小(P<0.05).视标为中、高亮度时的LAB小于视标为低亮度时的 LAB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 该方法可以有效模拟并评估夜间近视程度,可作为飞行员夜间近视的地面模拟体验方法,提高飞行员对夜间近视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屈光 暗焦点 环境亮度 夜间 模拟
原文传递
军事飞行员暗焦点的检测方法和分布特征 被引量:2
3
作者 刘广莉 吴家龙 +1 位作者 贺光青 宋蕾 《中华航空航天医学杂志》 CSCD 2001年第4期206-209,共4页
目的 建立暗焦点的测量方法 ,检测我军飞行员暗焦点的分布特征。 方法 暗焦点检查仪由激光发射源、箱体、观察孔、视标、调节手柄等组成。测量范围 +5 .0 D~ - 5 .0 D,综合精度为± 0 .15 D,激光图像显示时间 1.0 s,间隔 5 .0 ... 目的 建立暗焦点的测量方法 ,检测我军飞行员暗焦点的分布特征。 方法 暗焦点检查仪由激光发射源、箱体、观察孔、视标、调节手柄等组成。测量范围 +5 .0 D~ - 5 .0 D,综合精度为± 0 .15 D,激光图像显示时间 1.0 s,间隔 5 .0 s。随机抽取 90名男性现役军事飞行员 ,年龄 2 5~ 5 3岁 ,飞行时间 5 0 0~ 6 0 0 0 h;军校近视眼学员 81名 ,正视眼 38名。被检者在暗环境适应 5 min,先测右眼 ,后测左眼 ,重复 3次取平均值。 结果 飞行员左、右眼的暗焦点平均值分别为 - 1.0 8D和 - 1.17D,标准差为 0 .75 D和 0 .74D。近视学员左右眼的暗焦点值分别为 - 3.0 4D和 - 3.0 8D。3类人群的暗焦点基本均成正态分布。飞行员随着年龄的增加暗焦点值降低 ,方差分析 P<0 .0 5。不同飞行时间各组之间未见有明显差异。 结论 暗焦点检查仪能满足暗焦点的检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科诊断技术 暗焦点 视力测定法 军事飞行员
原文传递
开环状态下调节的暗焦点研究进展 被引量:2
4
作者 鹿大千 杜蓓 +3 位作者 张洪波 金成成 张惟虓 魏瑞华 《中国眼耳鼻喉科杂志》 2019年第6期438-441,共4页
正常情况下,人眼调节系统可利用闭环负反馈系统进行精确的调节反应,而在缺乏足够的视觉刺激时,反馈回路被打破,在开环状态下的调节系统趋向于返回其“静息”位置(暗焦点),导致人眼的屈光状态趋于近视。目前有研究认为近距离用眼后暗焦... 正常情况下,人眼调节系统可利用闭环负反馈系统进行精确的调节反应,而在缺乏足够的视觉刺激时,反馈回路被打破,在开环状态下的调节系统趋向于返回其“静息”位置(暗焦点),导致人眼的屈光状态趋于近视。目前有研究认为近距离用眼后暗焦点会发生变化,可能与长时间近距离工作引发的近视相关。本文结合相关文献报道,对暗焦点的测量技术、自身特点及其在近视防控中的应用前景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工作及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视 夜间近视 异常近视 调节 暗焦点
下载PDF
调节机制新概念:基于超焦距-微变焦的人眼光学系统 被引量:1
5
作者 罗富铭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701-710,共10页
本文基于摄影镜头的超焦距概念,提出正视眼存在远超焦距、近超焦距和调节超焦距。笔者研究发现,当正视性老视眼的调节力完全丧失后,其最远的模糊点(近点距离)都未超出1.5m,更没有退至无限远;正视眼经扩瞳麻痹睫状肌后的景深域... 本文基于摄影镜头的超焦距概念,提出正视眼存在远超焦距、近超焦距和调节超焦距。笔者研究发现,当正视性老视眼的调节力完全丧失后,其最远的模糊点(近点距离)都未超出1.5m,更没有退至无限远;正视眼经扩瞳麻痹睫状肌后的景深域只是改变了前景深(视近模糊),其后景深没有改变(视远清晰),这些事实还有暗焦点现象均与超焦距的定义吻合,故得出人眼属于超焦距光学系统的结论。再从所有正视性老视眼一生最高的视近配镜度极少超过+2.50D的事实,可知其年轻时常用到的调节幅度即是这个矫正值,仅占人眼总屈光力的4%左右,这表明人眼属于微变焦光学系统。笔者提出人眼应属于一体化调节机制,即由视近测控机制、视近总控机制和视近调节机制三部分组成。本文侧重讨论基于超焦距的视近调节机制兼视远休息机制,并对Tscherning&Schachar的拉伸调节模式以及Helmholtz&Gullstrand的自弹调节模式提出质疑,指出能让晶状体产生最快甚至最大的形变力且能有效调控其形变量的只有推压调节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节 超焦距 正视眼 晶状体 睫状肌 悬韧带 虹膜 瞳孔 景深 暗焦点
下载PDF
人眼微光下夜近视机制的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解兰昌 章海军 董太和 《生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6期530-536,共7页
本文利用激光散斑屈光测试系统详细探讨了夜近视(night myopia)的产生机制。夜近视在环境亮度降低到产生暗视觉时出现,并随亮度继续降低而增大,平均值为1.35D。实验证明眼睛球差和色差不是造成夜近视的主要因素。夜近视数值在暗适应过... 本文利用激光散斑屈光测试系统详细探讨了夜近视(night myopia)的产生机制。夜近视在环境亮度降低到产生暗视觉时出现,并随亮度继续降低而增大,平均值为1.35D。实验证明眼睛球差和色差不是造成夜近视的主要因素。夜近视数值在暗适应过程中呈增大的趋势。在暗视觉时,由于视野中缺少适宜的刺激,眼睛处于暗焦(dark focus)休止状态,这是造成夜近视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眼 夜近视 激光散斑
下载PDF
激光散斑屈光测试装置及其在夜近视机制研究中的应用
7
作者 章海军 解兰昌 +1 位作者 王自强 黄峰 《浙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1年第2期195-200,共6页
本文验证了人眼在微光下的夜近视现象,并测试了在不同微光条件下的夜近视值及效应,介绍了一种测量人眼屈光度的激光散斑实验装置,讨论了该装置的原理及其在夜近视研究中的应用。系统地探讨了夜近视的生理机制和效应,指出眼睛的暗焦休止... 本文验证了人眼在微光下的夜近视现象,并测试了在不同微光条件下的夜近视值及效应,介绍了一种测量人眼屈光度的激光散斑实验装置,讨论了该装置的原理及其在夜近视研究中的应用。系统地探讨了夜近视的生理机制和效应,指出眼睛的暗焦休止状态是产生夜近视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夜近视 激光 动态散斑 屈光测试
下载PDF
暗焦点检查仪的实际应用
8
作者 赵蓉 吴家龙 茹海霞 《医疗卫生装备》 CAS 2008年第1期80-81,84,共3页
目的:介绍了暗焦点检查仪的结构原理。方法:主要用激光散斑法和游标法进行暗焦点检查,并在与屈光不正的关系及仪器的稳定性进行了应用研究。结果:证明仪器稳定性及重复性好。结论:可用于航空视觉方面的深入研究。
关键词 暗焦点 调节 近视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