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3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1974-2019年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景观时空变化 被引量:15
1
作者 李硕 沈占锋 +6 位作者 柯映明 李均力 许泽宇 王浩宇 焦淑慧 李璐 李苓苓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95-203,210,共10页
为探究大清河流域46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影响,利用1974—2019年间8期Landsat卫星影像,从面积变化、类型转换、景观指数3个角度分析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2方面讨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驱动... 为探究大清河流域46年来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影响,利用1974—2019年间8期Landsat卫星影像,从面积变化、类型转换、景观指数3个角度分析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并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2方面讨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驱动力影响。研究表明:(1)1974—2019年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水域面积先增后减,林地面积先减小后增大,未利用地与草地面积波动较小,土地利用类型转换程度逐渐缓和。(2)建设用地在平原地区的中心城市周边加速扩张,年增长率约为5%,主要流入类型为耕地、草地与未利用地。(3)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由单向转入变为双向流转。在1974年之后,因为人口扩张,降水减少等因素,耕地在太行山东麓扩张约4866 km^2。1988年之后因城镇化建设原因,耕地每年以4.97%的速度锐减,在2001年受退耕还林还草政策的影响,林地、草地面积分别增加1390 km^2,2435 km^2。(4)耕地进入双向流转时期后,以河北省为例,转出面积约10252 km^2,同样存在耕地转入7569 km^2,耕地保护政策极大地缓和了建设用地与耕地的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河 遥感 LANDSAT 土地利用类型 驱动力 耕地 建设用地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的地形梯度效应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硕 沈占锋 +5 位作者 刘克俭 许泽宇 王浩宇 焦淑慧 刘相臣 雷雅婷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75-284,共10页
地形对于土地利用具有重要制约作用。该研究选取1974-2019年的Landsat影像,从地形起伏度、坡度、地形位等级的角度,分析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效应,对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 地形对于土地利用具有重要制约作用。该研究选取1974-2019年的Landsat影像,从地形起伏度、坡度、地形位等级的角度,分析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在地形梯度上的分布效应,对影响研究区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力进行讨论。结果表明:1)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类型分布具有显著的地形梯度。建设用地、耕地与水体在低地形梯度地区分布优势明显,草地的优势分布区在中、高地形梯度地区,林地的优势分布区多集中在高地形梯度区域。2)大清河流域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类型主要包括保持恒定与后期变化2种。其中保持恒定型以低地形梯度的耕地与高地形梯度的林地为主;后期变化型广泛分布于中高、中低地形梯度地区,建设用地挤占耕地现象愈加严重,耕地的优势分布区向更高的地形梯度区域扩张,因为"退耕还林还草"战略的实施,林地的优势分布区呈现下移趋势,耕地由单向转入演变为双向流转。3)由于人口的增长与降水减少等原因,大清河流域在太行山麓毁林垦荒约4866km~2,后由于城市扩张导致建设用地侵占耕地约3727km~2,"人地矛盾"尖锐、建设用地总体设计不合理、集约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突出,未来土地政策应根据不同地形梯度因地制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 土地利用 地形梯度 大清河 分布指数
下载PDF
基于DEM的大清河子流域划分方法 被引量:14
3
作者 张晓娇 焦裕飞 +2 位作者 刘佳 李旺林 李传哲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17,共5页
针对流域水循环模拟中的子流域划分问题,以大清河流域为例,首先基于ArcGIS软件,以30 m分辨率的DEM作为数据源,进行填洼处理、流向判定、汇流累计量计算等;然后采用河网密度法和水系分维法确定最佳集水面积阈值,提取出与实际最符合的河网... 针对流域水循环模拟中的子流域划分问题,以大清河流域为例,首先基于ArcGIS软件,以30 m分辨率的DEM作为数据源,进行填洼处理、流向判定、汇流累计量计算等;然后采用河网密度法和水系分维法确定最佳集水面积阈值,提取出与实际最符合的河网,以此更准确地提取流域水系;最后根据水流流向、汇流累计以及出水口的位置划分子流域,并基于MATLAB程序对子流域及其内部栅格进行编码。结果表明:当集水面积阈值为270 km^2时,提取的大清河流域河网水系与实际较为符合,且对子流域的划分及编码可以实现快速准确定位每一个栅格,方便计算机的识别及演算。因此,以DEM为基础实现大流域尺度下子流域划分是可行的,对子流域的划分及编码可以为开发构建大尺度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水系提取 子流域划分 大清河
下载PDF
基于雄安新区水源涵养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措施构想 被引量:12
4
作者 赵文廷 王树涛 许皞 《林业与生态科学》 2019年第1期1-14,共14页
大清河流域是京津冀地区自太行山向海洋的最重要生态廊道,白洋淀为该生态廊道的咽喉。白洋淀及其组成水系和大中型水库共同起行洪和调蓄洪水之作用,不仅对保定市、雄安新区等城乡防灾减灾具有重要保障作用,而且承担和保障大清河流域&qu... 大清河流域是京津冀地区自太行山向海洋的最重要生态廊道,白洋淀为该生态廊道的咽喉。白洋淀及其组成水系和大中型水库共同起行洪和调蓄洪水之作用,不仅对保定市、雄安新区等城乡防灾减灾具有重要保障作用,而且承担和保障大清河流域"生产、生活、生态"供水之任务,因此,研究和探索流域国土空间规划,实施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恢复流域调蓄水功能,对保障雄安新区规划与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运用文献研究、经验分析、工程类比等方法,在大清河流域自然与社会基础主要要素分析基础上,从流域的生态廊道地位和作用、水资源涵养功能及其产水能力、防洪减灾地位与作用3个方面分析大清河流域生态环境对雄安新区的保障作用,指出流域水资源问题是影响和制约雄安新区建设和发展的关键之一。概略地测算出大清河流域总降水量为264.11亿m3,其中,流域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只有64.65亿m3,仅占总降水量的24.5%;其余大部分蒸发进入大气或通过地表径流而流入海洋或渗入地下转化为包气带水,说明大清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很差。人类强烈活动对流域下垫面进行了过度改造,影响和破坏了流域的汇水、径流、渗水、含水等功能,是造成流域水源涵养功能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针对流域水资源问题及其成因,提出了缓解雄安新区水资源供需矛盾和确保大清河流域生态安全的山水林田湖草综合治理措施构想,包括大清河流域国土空间治理体系宏观调控、地表水调蓄与地下水开采布局联合调整、结合土地整治的地表水治理等6项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雄安新区 白洋淀 大清河 流域 生态环境 水资源
下载PDF
滇池入湖河口生态浮床植物筛选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马庆 孙从军 +1 位作者 高阳俊 陈德辉 《生态科学》 CSCD 2007年第6期490-494,共5页
通过植物适应性试验、植物抗逆性试验、植物根系氧化力测定及水体水质指标检测等方法,研究了美人蕉(Canna generalis Bailey)、香根草(Vetivaria zizanioides.)、茭白(Zizania latifolia.)、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et Chaub)等4种植... 通过植物适应性试验、植物抗逆性试验、植物根系氧化力测定及水体水质指标检测等方法,研究了美人蕉(Canna generalis Bailey)、香根草(Vetivaria zizanioides.)、茭白(Zizania latifolia.)、香蒲(Typha angustata Boryet Chaub)等4种植物对污染水体主要污染物(有机污染物、总磷、总氮)的去除效果,以选择适用于滇池大清河入湖河段污染水体修复的生物浮床植物种。各项指标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四种备选植物在对污染胁迫的适应性以及对水体污染物的去除能力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美人蕉对污水环境的适应性最强,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也较理想。经比较认为以美人蕉为主,辅以香蒲(T.angustata Boryet Chaub)及其他伴生种是构建大清河生物浮床较合理的群落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浮床 植物筛选 大清河 滇池
下载PDF
拒马河干流典型场次暴雨洪水对比分析
6
作者 于海柱 季明锋 +1 位作者 苟璐峰 龚义新 《北京水务》 2024年第2期1-6,共6页
为了明确拒马河干流典型场次暴雨洪水情况,通过研究拒马河流域紫荆关和张坊的水文数据,结合相关气象背景资料,从降雨和洪水两方面对“7·21”和“23·7”暴雨洪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因“7·21”和“23·7”降... 为了明确拒马河干流典型场次暴雨洪水情况,通过研究拒马河流域紫荆关和张坊的水文数据,结合相关气象背景资料,从降雨和洪水两方面对“7·21”和“23·7”暴雨洪水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因“7·21”和“23·7”降雨特点不同,导致拒马河流域洪水呈现出不同的特点;2场降雨中紫荆关—张坊区间产流量均高于紫荆关上游流域;受降雨时空分布差异影响,“7·21”洪水中紫荆关和张坊断面流量过程均呈现单峰形状,“23·7”洪水中两站则呈现多峰形状,且“7·21”洪水涨落速度快于“23·7”洪水。此研究为今后更好开展拒马河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工作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河 “7·21”暴雨 “23·7”暴雨 洪水 拒马河 张坊 紫荆关
原文传递
生态廊道修复技术及在大清河的应用 被引量:6
7
作者 翟学正 刘颖 +2 位作者 赵琪 吴亦红 田在锋 《中国水利》 2021年第16期30-32,共3页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河流水质及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需要生态修复。植物修复是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受损河流的植物修复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河流生态功能并恢复其完整性。在河流廊道概念基础上凝练其内涵,归纳... 由于人类活动影响,河流水质及河流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需要生态修复。植物修复是生态修复的重要组成,受损河流的植物修复技术能够从根本上提高河流生态功能并恢复其完整性。在河流廊道概念基础上凝练其内涵,归纳总结植物群落修复的主要技术,提出大清河流域典型河段植物群落构建方案,为其生态廊道构建和水环境质量改善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流生态廊道 生态修复 植物群落 大清河
下载PDF
铜瓦厢改道后黄河新河道决溢的时空分布规律初探
8
作者 吴朋飞 赵晓雨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4年第3期139-152,共14页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决溢泛滥造成的灾害影响研究,属于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的重要议题范围。1855年铜瓦厢决口以后黄河新河道流经豫、直、鲁三省入渤海,沿河两岸决溢灾害频发,重塑了黄河新泛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基于多源史料建立1... 历史时期黄河下游决溢泛滥造成的灾害影响研究,属于全球环境变化与区域响应研究的重要议题范围。1855年铜瓦厢决口以后黄河新河道流经豫、直、鲁三省入渤海,沿河两岸决溢灾害频发,重塑了黄河新泛区的自然与人文环境。基于多源史料建立1855—1949年间黄河下游决溢基础数据库,运用数理统计、核密度估计、小波分析等方法,揭示出该研究时段黄河新河道决溢的时空变化特征及演变规律。研究发现,黄河新河道决溢范围波及50个县,总次数为539次,年均7.59次;在时间尺度上,决溢次数呈现先增长后减少的趋势,存在20年、59年两类时间尺度上的显著变化周期;在空间尺度上,决溢受灾县在新河道两岸呈现分散-聚集-大分散小聚集的空间分布规律,决溢重心有从上段到下段、再从下段到上段的变化规律;新河道的形成演变、两岸地形特点、堤防修筑以及人为决堤等是影响黄河决溢地点变化的主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决溢 时空分布 铜瓦厢改道 清代 大清河
下载PDF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大清河流域降雨时空分布特征
9
作者 徐晓 刘军梅 +3 位作者 张建涛 季明锋 张焜 石树兰 《中国防汛抗旱》 2024年第1期45-51,共7页
受230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海河流域发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暴雨中心位于大清河流域。基于大清河流域站点场次降雨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了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雨集中在48 h内,面平均降雨量过程共出现3~4... 受2305号台风“杜苏芮”影响,海河流域发生“23·7”流域性特大洪水,暴雨中心位于大清河流域。基于大清河流域站点场次降雨数据,采用克里金插值法分析了降雨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降雨集中在48 h内,面平均降雨量过程共出现3~4次峰值,最大1 h、6 h、24 h和48 h降雨量占总降雨量的7%、23%、59%和92%;流域强降雨(1 h降雨量≥20 mm)持续了2~13 h,持续时间较长,漫水河站强降雨持续时间最长,占总降雨历时的20%;流域暴雨中心不固定,7月30日15时和17时暴雨中心位于流域西南部,其余时段暴雨中心位于流域北部、东部,7月31日24时暴雨中心在流域西南部;流域降雨空间分布不均,最大1 h、6 h和24 h降雨空间分布情况基本一致,高值区位于流域北部偏东,低值区位于流域南部,最大72 h降雨量高值区呈带状分布于流域中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23·7”流域性特大洪水 降雨时空分布 大清河流域
下载PDF
大清河流域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10
作者 申彦科 张扬 +1 位作者 王志增 杨勇 《海河水利》 2024年第5期14-17,共4页
依据2005和2017年大清河流域景观现状的遥感解译成果,采用景观生态学的分析方法,分析了大清河流域生态景观格局现状特征,评价了大清河流域生态完整性及景观多样性特征,以期对大清河流域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一定的作用。
关键词 景观类型 景观指数 动态变化 大清河
下载PDF
大清河摇蚊幼虫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初步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仲嘉 王卫民 +6 位作者 单保庆 肖爽 张大龙 王炬光 詹凡玢 李军涛 黎洁 《中国农学通报》 2015年第32期106-116,共11页
为了阐明大清河摇蚊幼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013年7月和10月对大清河摇蚊幼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季度调查。共采集到摇蚊幼虫46种,隶属4亚科25属,优势种为苍白摇蚊(Chironomus pallidivittatus Malloch)和柔嫩雕翅摇蚊(Glypt... 为了阐明大清河摇蚊幼虫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2013年7月和10月对大清河摇蚊幼虫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季度调查。共采集到摇蚊幼虫46种,隶属4亚科25属,优势种为苍白摇蚊(Chironomus pallidivittatus Malloch)和柔嫩雕翅摇蚊(Glyptotendipes cauliginellus Kieffer)。结果显示大清河摇蚊幼虫群落具有季节和地区差异性。摇蚊幼虫平均密度和生物量、Shannon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Simpson优势度指数均表现为夏季大于秋季。根据密度和生物量的聚类分析表明不同区域摇蚊幼虫可分属3大类。通过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经纬度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大清河摇蚊幼虫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经度呈负相关,与纬度无显著相关性。采用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Hilsenhoff生物指数对大清河的水质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表明大清河不同流域的污染等级不完全一致,水质情况比较复杂,但大部分地区已达富营养化水平,建议对其投入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摇蚊幼虫 群落结构 多样性 水质生物评价 大清河
下载PDF
明清时期铁门关的兴衰及其历史影响
12
作者 秦文欣 《泰山学院学报》 2023年第3期87-93,共7页
明清时期位于利津城东北方向35公里的铁门关是驰名省内外的水旱码头和盐运要地。由于大清河内接运河外连渤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加之受灾荒清政府宽利津关禁、限转运粮等因素影响,铁门关货物云集、商人辐辏,十分繁荣。铁门关在粮食运输、... 明清时期位于利津城东北方向35公里的铁门关是驰名省内外的水旱码头和盐运要地。由于大清河内接运河外连渤海的优越地理位置,加之受灾荒清政府宽利津关禁、限转运粮等因素影响,铁门关货物云集、商人辐辏,十分繁荣。铁门关在粮食运输、产盐行销以及利津商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黄河改道夺大清河从利津入海,致使盐场废弃,河道淤积,铁门关最终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门关 黄河 大清河 粮食运输 永阜盐场
原文传递
大清河水系水环境状况及其防治措施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秀兰 张芸 《水资源保护》 CAS 2000年第2期33-35,共3页
通过分析大清河水系水污染特点及水环境状况 ,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治理水污染的措施 ,对该水系的水环境保护提出了措施与建议。
关键词 大清河 水环境 污染 治理
下载PDF
BIM技术在京杭运河大清河航道工程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杨忠俭 董思远 《山东交通科技》 2022年第2期151-153,共3页
结合京杭运河大清河航道工程,通过BIM技术解决了传统航道设计中可视化差、出图繁琐、专业协调困难等问题,为后期工程施工及运维提供工程信息模型,为BIM技术在航道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航道工程 BIM 大清河
下载PDF
海河流域大清河水系的鱼类多样性 被引量:1
15
作者 周绪申 胡振 +3 位作者 孟宪智 张浩 王立明 赵亚辉 《水生态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5-94,共10页
大清河水系是海河流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其鱼类多样性现状及特征对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流域水生生态保护有重要的科学价值。2018-2019年对大清河水系鱼类进行多次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大清河鱼类进行了详细梳理;以α多样性分... 大清河水系是海河流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了解其鱼类多样性现状及特征对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流域水生生态保护有重要的科学价值。2018-2019年对大清河水系鱼类进行多次调查,并结合历史文献资料对大清河鱼类进行了详细梳理;以α多样性分析方法为基础,通过不同多样性指数反映大清河鱼类多样性现状。结果显示,大清河水系统计鱼类共85种,其中自然分布的淡水鱼类有8目、17科、59属、78种,以广布种为主,珍稀濒危物种占比低是大清河鱼类组成的重要特征;现状调查到鱼类42种,其中水系自然分布的种类仅33种,且以小型鱼类为主。Margalef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性指数分别为1.98、1.14、0.81,与海河流域其他水系相比,大清河水系鱼类物种多样性较低,且各区域分布较均匀。目前流域鱼类区系的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鱼类多样性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经济发展驱动的用水需求增加和大清河水资源不足是导致鱼类多样性减少的主要原因,生境变化、水域污染、水工建设、过度捕捞等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研究表明,保证一定生态流量、恢复河流连通性、加强水污染治理、开展人工增殖放流、加大禁捕力度,可改善流域鱼类多样性偏低的现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河流域 鱼类资源 生物多样性 大清河
下载PDF
填料床处理污染河水的冬季运行特性
16
作者 黄博 虢清伟 +4 位作者 许振成 杨仁斌 金中 谌建宇 陈泽涛 《环境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09-214,共6页
对冬季填料床处理滇池流域污染河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在2~6℃时,废砖块中微生物活性较低,温度回升后,微生物活性也随之增强;2~12℃时,废混凝土/沸石/煤渣组合生物量高,耗氧速率大且较为稳定,CO... 对冬季填料床处理滇池流域污染河水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通过相关性分析可知,在2~6℃时,废砖块中微生物活性较低,温度回升后,微生物活性也随之增强;2~12℃时,废混凝土/沸石/煤渣组合生物量高,耗氧速率大且较为稳定,COD去除率保持在50%左右。降温期(5~12℃)时,废砖块对TN、NH4+-N和DTP去除率最高,平均可达64.5%、64.7%和69.7%;低温期(2~6℃)时,废混凝土/沸石/煤渣组合对NH4+-N、TN的去除率能达到56.4%~75.1%、56.5%~63.0%,大石子/小石子/煤渣组合削减DTP负荷量达到了2.1g/(m2·d)。废砖块和大石子/小石子/煤渣组合分别适合在低负荷和高负荷下运行。综上所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2~12℃),废混凝土/沸石/煤渣组合表现出了对COD、N和DTP去除率相对稳定的特征,是冬季处理滇池流域污染河水的适宜填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季运行 填料 脱氮除磷 相关性分析 滇池 大清河
下载PDF
滇池北岸大清河湿地景观植物配置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肖雪缘 陈坦 +1 位作者 李煜 樊国盛 《湿地科学与管理》 2015年第1期8-12,共5页
通过对大清河湿地植物分层次的筛选,根据生态学、湿地学、植物学、美学相关理论,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及湿地的区域划分,将大清河湿地划分为深水区、浅水区、沼泽区、水边及岸带区和陆地区五大区域,并分层次进行相应的植物配置,提出挺水植... 通过对大清河湿地植物分层次的筛选,根据生态学、湿地学、植物学、美学相关理论,依据植物的生态习性及湿地的区域划分,将大清河湿地划分为深水区、浅水区、沼泽区、水边及岸带区和陆地区五大区域,并分层次进行相应的植物配置,提出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水植物、挺水植物片植、单层乔木片植、草本+挺水植物、乔木+灌木+草本6种配置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配置 大清河湿地 景观 滇池北岸 云南昆明
下载PDF
大清河汛期径流变化趋势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
18
作者 刘和平 《人民珠江》 2016年第8期19-24,共6页
径流是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其变化关系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洪涝灾害的发生。以辽宁省辽东湾东部沿渤海诸河水系的大清河为对象,分析1959—2013年汛期降水和径流变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演变,并初步定量分离径流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径流是水循环的基本环节,其变化关系到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洪涝灾害的发生。以辽宁省辽东湾东部沿渤海诸河水系的大清河为对象,分析1959—2013年汛期降水和径流变化规律及两者之间的关系演变,并初步定量分离径流变化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大清河流域汛期降水和径流以1959—1975、1976—1984、1985—1996、1997—2009、2010—2013年等5个阶段构成丰—枯—丰—枯—丰的变化过程,总体上,径流深和径流系数减少比降水量减少趋势更为显著;与1959—1975年相比,之后各时期径流减少量为同期降水减少量的3~4倍,且1976年降水~径流关系出现转折,降水量小于600 mm时,同样降水量下径流深较小,降水量较大时径流深差别不大,枯水阶段降水~径流相关性较差;1976—1984、1997—2009年2个枯水期降水和人类活动对径流减少的贡献比例约为7∶3,丰水期1985—1996年该比例约为4∶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水量 径流深 径流系数 驱动因素 大清河
下载PDF
地面沉降对大清河系尾闾防洪能力影响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周志华 《人民黄河》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3-48,共6页
地面沉降是当今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环境地质问题,不但造成水利设施破坏、地下水质和地质环境恶化、标高损失等一系列问题,还会引发城市内涝和河道泄流能力降低,危及城乡防洪安全。选取沉降最严重的大清河系尾闾骨干防洪工程,通过建... 地面沉降是当今城市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环境地质问题,不但造成水利设施破坏、地下水质和地质环境恶化、标高损失等一系列问题,还会引发城市内涝和河道泄流能力降低,危及城乡防洪安全。选取沉降最严重的大清河系尾闾骨干防洪工程,通过建立一维河网和二维蓄滞洪区衔接数学模型,分别模拟计算地面沉降前1982年和沉降后2010年地形条件下50 a一遇洪水演进过程,利用特征点水力参数对比统计,分析近30 a地面沉降对区域防洪的影响。研究表明:地面沉降后行洪河道和蓄滞洪区水位明显降低,入海总水量减少,但河道堤防超高大幅减小,区域防洪风险大大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面沉降 防洪能力 数值模拟 大清河系
下载PDF
大清河河岸缓冲带及其植物群落构建
20
作者 霍然 吴亦红 +1 位作者 李春友 田在锋 《中国水利》 2021年第16期33-34,37,共3页
河岸缓冲带具有截留面源污染、保持水土、调节环境温度和提供动植物生长繁衍环境等生态功能,结构完整的河岸缓冲带拥有更为全面的生态功能。河岸缓冲带的宽度、植物结构与其生态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恢复大清河河岸缓冲带宽度... 河岸缓冲带具有截留面源污染、保持水土、调节环境温度和提供动植物生长繁衍环境等生态功能,结构完整的河岸缓冲带拥有更为全面的生态功能。河岸缓冲带的宽度、植物结构与其生态功能之间有着密切的关联。通过恢复大清河河岸缓冲带宽度、构建大清河植物群落,能够因地制宜恢复大清河河岸缓冲带生态功能,对华北地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清河 河岸缓冲带 生态功能 缓冲带宽度 植物群落构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