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15篇文章
< 1 2 1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岭南地区居住人群中医体质调查 被引量:41
1
作者 莫润田 曾勇 +2 位作者 吴定苏 苏济深 王树标 《江西中医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18-19,共2页
目的:调查长期在岭南地区居住人群的体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自制的中医体质调查表,对3000名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平和质1 342例,占44.7%,痰湿质207例,占6.9%,湿热质1188例,占39.6%,其余占8.8%。结论:湿热质是长期在本地区居... 目的:调查长期在岭南地区居住人群的体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采用自制的中医体质调查表,对3000名人群进行调查。结果:平和质1 342例,占44.7%,痰湿质207例,占6.9%,湿热质1188例,占39.6%,其余占8.8%。结论:湿热质是长期在本地区居住人群的主要的偏颇体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体质 湿热 岭南
下载PDF
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及主要证型中患者体重指数与兼证的相关性 被引量:39
2
作者 代培 谢培凤 +8 位作者 刘铜华 商学征 吴丽丽 胡浩 乔羽 胡燕 王颖 苏通 郭翔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5期1338-1342,共5页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探讨其主要证型中患者体重指数与兼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400例T2DM患者相关资料,符合研究标准者共470例。将47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症状及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主要证...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中医证型的分布特点,探讨其主要证型中患者体重指数与兼证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收集1400例T2DM患者相关资料,符合研究标准者共470例。将470例T2DM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症状及四诊信息进行辨证分型,主要证型包括热盛伤津证、阴虚燥热证、气阴两虚证和阴阳两虚证;兼证包括气滞证、痰湿证、湿热证、血瘀证。将其中主要证型患者按照肥胖诊断标准分为体重正常组、超重组和肥胖组,分析3组患者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包括年龄、性别、病史、体重指数(BMI)、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空腹C肽(C-Peptide)、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兼证分布情况,并采用Logistic回归方法对T2DM主要证型患者超重和肥胖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470例T2DM患者中热盛伤津证32例(6.81%)、阴虚燥热证56例(11.92%)、气阴两虚证359例(76.38%)、阴阳两虚证23例(4.89%),提示气阴两虚证为主要证型。359例气阴两虚型T2DM患者中体重正常组116例,超重组122例,肥胖组121例。肥胖组患者的C-Peptide明显低于体重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SBP、DBP、FPG、HbA1c、HDL、LDL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正常组的兼证以血瘀为主,超重组和肥胖组以痰湿、湿热为主;对气阴两虚型T2DM超重和肥胖患者而言,C-Peptide(P<0.05,β=-0.26<0,OR=0.77<1)是保护因素,痰湿是危险因素(P<0.05,β=1.39>0,OR=4.01>1),血瘀(P<0.05,β=-3.06<0,OR=0.047<1)较少见。结论在T2DM进展过程中,气阴两虚证为主要证型;体重正常的患者兼证以血瘀为主,超重和肥胖的患者兼证以痰湿、湿热为主。在T2DM治疗过程中,对超重或者肥胖的T2DM患者,在益气养阴的同时应重视健脾祛湿化痰;对体重正常的T2DM患者,在益气养阴的同时应注重活血化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型糖尿病 气阴两虚型 体重指数 肥胖 痰湿 湿热 血瘀
原文传递
从热、虚、瘀辨证论治小儿过敏性紫癜 被引量:24
3
作者 黄岩杰 刘霞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37-38,共2页
从热、虚、瘀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机特点 ,抓住病因病机的核心 ,确定了热伤血络、阴虚火旺、气不摄血三个本证证型和风热、热毒、湿热、血瘀四个标证证型。采用本证和标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进行辨证论治 ,... 从热、虚、瘀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儿过敏性紫癜的病因病机特点 ,抓住病因病机的核心 ,确定了热伤血络、阴虚火旺、气不摄血三个本证证型和风热、热毒、湿热、血瘀四个标证证型。采用本证和标证相结合的方法对小儿过敏性紫癜进行辨证论治 ,并从理论上探讨了该方法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过敏性紫癜 热伤血络 阴虚火旺 气不摄血 风热 热毒 湿热 血瘀
下载PDF
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经验总结 被引量:35
4
作者 高翔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790-791,共2页
中医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只要辨证准确,施药得当,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绝大多数都伴有咳嗽和咯痰,随着痰量的减少或消失,咳喘亦得以好转和缓解。因此,对痰的辨证和治疗在本病中占有特殊位置。文... 中医在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只要辨证准确,施药得当,往往能够取得理想的疗效。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绝大多数都伴有咳嗽和咯痰,随着痰量的减少或消失,咳喘亦得以好转和缓解。因此,对痰的辨证和治疗在本病中占有特殊位置。文章主要从"痰"入手,详细论述了临床常见的寒痰、湿痰、热痰、燥痰、壅痰的产生机理、临床表现以及治疗策略;并根据肾阳虚、肾阴虚、肾精亏虚的情况,分别论述了培补先天之本的方法。对临床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 寒痰 湿痰 热痰 燥痰 壅痰
下载PDF
壮医药线点灸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3
5
作者 陈日兰 王秋凤 +2 位作者 赖俊玉 鲜于惠子 朱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81-383,共3页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使用西药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结果:经过... 目的: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把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使用壮医药线点灸疗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则使用西药双氯芬酸钠进行治疗。结果:经过1个疗程的治疗后两组在疗效、关节肿痛积分及尿酸方面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壮医药线点灸疗法在治疗湿热蕴结型痛风性关节炎方面具有很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痛风性关节炎 湿热蕴结 壮医 药线点灸
下载PDF
艾滋病从湿热辨治临床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刘爱华 谢世平 +3 位作者 郭选贤 程五中 许前磊 张淼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2期6-7,共2页
运用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方法,对艾滋病临床表现进行辨证分析,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
关键词 艾滋病 湿热 辨证论治 临床分析
下载PDF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湿热证与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小会 谢桂权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096-1098,共3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湿热证与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PNS湿热证40例和非湿热证2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RP(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尿单核细胞趋化蛋... 目的: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湿热证与促炎症因子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的临床研究方法,选择PNS湿热证40例和非湿热证20例,观察两组患者血清超敏CRP(hs-CRP)、白细胞介素-6(IL-6)、核因子-κB(NF-κB),尿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含量的差异;再将湿热证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黄葵胶囊治疗组各20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湿热证候与促炎症因子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湿热证组hs-CRP、MCP-1、IL-6、NF-κB含量明显高于非湿热证组(P<0.05,P<0.01);湿热证对照组和治疗组治疗后证候积分及促炎症因子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P<0.01),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P<0.05,P<0.01),湿热证证候积分与NF-κB、IL-6、MCP-1含量呈正相关(r分别为0.52,0.53,0.42,均P<0.01)。结论:湿热因素可促进PNS hs-CRP、IL-6、MCP-1、NF-κB的表达,PNS湿热证与促炎症因子水平升高存在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肾病综合征 湿热 湿热证 促炎症细胞因子
下载PDF
2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因子分析研究 被引量:25
8
作者 王剑飞 王耀献 +3 位作者 何萍 于瀚 王佳麟 刘玉宁 《现代中医临床》 2016年第2期24-28,共5页
目的依据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和原则,通过回顾性临床调研,对2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医证候进行研究,探求慢性肾小球肾炎正虚与邪实的证候分布特点。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归纳,客观再现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 目的依据临床流行病学方法和原则,通过回顾性临床调研,对200例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中医证候进行研究,探求慢性肾小球肾炎正虚与邪实的证候分布特点。通过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医证候的分布规律进行分析和归纳,客观再现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候的本质。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对患者临床症状进行记录。运用因子分析统计学方法提取支配慢性肾小球肾炎四诊变量的公因子,根据专业知识对其进行分析和解释。结果 1因子分析结果得出13个公因子,其中因子10的出现率最高,其包括的中医证候为湿热证和瘀血证;单纯本虚证的因子中以气虚为主的因子8的出现率最高。2传统人为证候分析与因子分析结果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1)。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本虚证以气虚发生率最高,而标实证以湿热和瘀血最为多见,提示湿热和瘀血是慢性肾小球肾炎的重要病机。因子分析虽不能代替传统中医辨证,但能对中医证候进行较理想的分离,顺利得到独立的证候分组,特别是发生率在前3位的证候中两者都包括了瘀血证和气虚证,这也验证了临床证候研究部分的主要研究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小球肾炎 因子分析 湿热 瘀血 证候
原文传递
自拟促愈汤对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术后止痛促愈作用 被引量:24
9
作者 夏泽华 张雅明 沈菲菲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2期350-351,共2页
目的观察自拟利湿养阴促愈汤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诊断标准的96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煎服自拟促愈汤,对照组煎服萆薢渗湿汤,观察2组术后第1、5、9、14天创面... 目的观察自拟利湿养阴促愈汤治疗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湿热下注型低位肛瘘诊断标准的96例低位肛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8例,治疗组煎服自拟促愈汤,对照组煎服萆薢渗湿汤,观察2组术后第1、5、9、14天创面疼痛、水肿、渗出、创面缩小率及愈合时间。结果治疗组术后第5、9天创面疼痛评价优于对照组,第5、9、14天服用止痛药少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5、9、14天创面水肿和渗出评价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第5、9、14天创面缩小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创面愈合时间(24.04±2.12)d优于对照组的(28.02±2.69)d(P<0.05);治疗组术后第30、35天,总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促愈汤可减轻湿热下注型肛瘘术后创面不适、促进创面愈合,临床效果优于利湿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位肛瘘 湿热下注证 清热利湿 益气养阴
下载PDF
消渴病湿热致病机理与治法探讨 被引量:23
10
作者 刘香春 苏文博 +2 位作者 蒲蔚荣 都增强 任丽曼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121-1122,共2页
对中医消渴病的研究发现肥胖2型糖尿病占95%以上,尤以痰湿与湿热体质多见,符合中医经典对消渴病早期"脾瘅"的证候特点,湿热体质或痰湿体质互为转化,湿热侧重不同。从临床实践发现湿热证存在于消渴病各病程,因此很多医家主张... 对中医消渴病的研究发现肥胖2型糖尿病占95%以上,尤以痰湿与湿热体质多见,符合中医经典对消渴病早期"脾瘅"的证候特点,湿热体质或痰湿体质互为转化,湿热侧重不同。从临床实践发现湿热证存在于消渴病各病程,因此很多医家主张祛湿、清热是消渴病治疗的重要治法之一。笔者通过探讨消渴与湿热之间的关系,分析湿热在消渴病的成因、病变发展过程中的影响,从而用以指导消渴病临床辨证用药,早期及时有效地进行干预,对消渴病及其并发症治疗具有理论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热 消渴病 关系
下载PDF
李建民从湿浊辨治慢性肾脏病特点分析 被引量:22
11
作者 谢晨 张亚楠 +2 位作者 夏松辰 陈荟溪 李建民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201-2204,共4页
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湿浊是其病机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湿浊又因所处部位及变化形式不同而使机体表现不同的病机和症状,这会导致选方用药上有一定的差异,故对慢性肾脏病湿浊整体病机的辨识是治疗的关键。李建民教授中医临... 慢性肾脏病的基本病机是脾肾亏虚,湿浊是其病机演变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湿浊又因所处部位及变化形式不同而使机体表现不同的病机和症状,这会导致选方用药上有一定的差异,故对慢性肾脏病湿浊整体病机的辨识是治疗的关键。李建民教授中医临床辨治慢性肾脏病经验丰富,文章结合具体病例分析总结了其在慢性肾脏病湿浊的病机辨识及选方用药方面的经验,并且重点突出了舌象对核心病机确定的关键作用,为中医临床诊治慢性肾脏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脏病 湿浊 水湿 湿热 舌象 三焦
原文传递
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辨治湿热熏蒸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0
12
作者 马晓丽 李莲英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28-330,共3页
目的:观察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辨治湿热熏蒸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湿热熏蒸型新生儿黄疸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 目的:观察用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辨治湿热熏蒸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2月就诊于本院的湿热熏蒸型新生儿黄疸9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患儿给予蓝光照射治疗;观察组患儿则加用茵栀黄颗粒1 g/次,3次/d治疗,连续治疗1周。通过证候积分变化评估患儿治疗前后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比较有效率,观察患儿黄疸的消退时间,对患儿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进行检测,并记录其降至正常的时间,统计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的有效率91.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71.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45,P=0.030〈0.05);观察组患儿身目俱黄、发热、口干、脘腹痞满等症状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患儿,且证候积分下降更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黄疸的消退时间较对照组患儿明显缩短,其治疗前后胆红素水平改善更为突出,胆红素水平恢复正常的时间相比对照组患儿更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不良反应率4.3%较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17.4%明显降低,差异性不显著(χ^2=1.533,P=0.354〉0.05)。结论:茵栀黄颗粒联合蓝光照射利于改善湿热熏蒸型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症状,促进黄疸消退,有效降低胆红素水平,疗效确切,安全性高,值得临床广泛推广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湿热熏蒸型 茵栀黄颗粒 蓝光照射
下载PDF
少弱精子症的中医药治疗思路 被引量:20
13
作者 海艺贝 梁沛华 《中国性科学》 2017年第1期80-83,共4页
少弱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少弱精子症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现代医学对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颇有优势。近年来,国内学者运用中医药治疗少弱精子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 少弱精子症是导致男性不育的重要原因之一,而少弱精子症的病因病机尚不明确,现代医学对本病尚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中医药在治疗本病方面颇有优势。近年来,国内学者运用中医药治疗少弱精子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本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的方法,旨在为临床上治疗本病提供依据和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弱精子症 中医药 湿热 综述
下载PDF
再从肾虚、湿热角度解析淋证 被引量:18
14
作者 孙伟 周栋 高坤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6年第1期11-13,共3页
淋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成因不外乎肾虚、湿热,由于湿与热导致不同的病理变化,且因病程长短、素体禀赋不同,临床上又有五淋、六淋之说。从“湿热”是淋证主要病理因素、“肾虚”是淋证根本内在病因2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淋证发病机... 淋证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其成因不外乎肾虚、湿热,由于湿与热导致不同的病理变化,且因病程长短、素体禀赋不同,临床上又有五淋、六淋之说。从“湿热”是淋证主要病理因素、“肾虚”是淋证根本内在病因2个方面详细阐述了淋证发病机理,同时结合现代研究辨证分析了中医药治疗淋证的优劣势,为临床辨证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证 肾虚 湿热
下载PDF
从虚痰瘀毒论治顽固性心力衰竭 被引量:19
15
作者 张洋 张艳 +1 位作者 张红 李彤彤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年第1期61-64,共4页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虚、痰、瘀、毒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演变极为复杂,主要表现为阳(气)虚、痰湿、血瘀、热毒等方面。从虚痰瘀毒论治顽固性心力衰竭,可根据其不同证候阶段所表现的阳(气)虚、痰湿、瘀血、热毒的轻重不同进行辨... 顽固性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与虚、痰、瘀、毒密切相关。其病因病机演变极为复杂,主要表现为阳(气)虚、痰湿、血瘀、热毒等方面。从虚痰瘀毒论治顽固性心力衰竭,可根据其不同证候阶段所表现的阳(气)虚、痰湿、瘀血、热毒的轻重不同进行辨证治疗,从而找出虚—痰—瘀—毒的辨证及治疗规律。在顽固性心力衰竭早期多表现为气虚血瘀,痰浊痹阻;当顽固性心力衰竭形成后,则以瘀阻心脉为主要表现,且易形成痰瘀互结。虚、痰、瘀、毒四者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具有密切的内在联系性。气虚血瘀、痰湿壅盛、热毒入络是形成顽固性心力衰竭的重要因素,益气温阳、祛痰利湿、化瘀通络、清热解毒是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的主要治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顽固性心力衰竭 阳虚 血瘀 痰湿 热毒
下载PDF
基于湿热理论认识幽门螺杆菌黏附致炎过程 被引量:18
16
作者 黄秋月 叶晖 +3 位作者 史宗明 杨闪闪 贾晓芬 张学智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21年第1期185-188,共4页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文中从中医的湿热理论入手,结合现代医学关于HP黏附致炎的研究成果,探讨中医对于HP感染的认识,以期指导临床,同时补充、阐发湿热理论,使其焕发新的活力。文章认...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是威胁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文中从中医的湿热理论入手,结合现代医学关于HP黏附致炎的研究成果,探讨中医对于HP感染的认识,以期指导临床,同时补充、阐发湿热理论,使其焕发新的活力。文章认为HP感染属中医的外感"邪气",可以归属于外感"湿热"之邪。其中,黏附与"湿"邪的特性相符,炎症与"热"邪的致病特点相符,黏附致炎的过程可解读为"湿郁化热,湿热胶结"。在临床治疗中,应以清热化湿为基本治则,并注重防治结合、消补结合,佐以调畅气机、活血化瘀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幽门螺杆菌 湿热 黏附 炎症
下载PDF
国医大师张大宁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微炎症状态经验 被引量:18
17
作者 赵亚 张勉之 +2 位作者 樊威伟 韩阳 董少宁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5278-5280,共3页
国医大师张大宁认为"肾虚血瘀"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基本病机,并提出了"补肾活血法"治疗各类慢性肾脏疾病。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微炎症状态,张教授认为本虚是其发生的基础,湿热、瘀血、浊毒贯穿始终。临证时,常用益气扶... 国医大师张大宁认为"肾虚血瘀"是慢性肾脏疾病的基本病机,并提出了"补肾活血法"治疗各类慢性肾脏疾病。对于慢性肾功能衰竭微炎症状态,张教授认为本虚是其发生的基础,湿热、瘀血、浊毒贯穿始终。临证时,常用益气扶正、清热利湿、活血化瘀、降浊排毒等方法,除了口服中药汤剂,还结合中医特色的外治法等多用途给药。张教授诊疗时注重中西结合,以症候为先导,辨病辨证相结合,在改善患者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上,体现了自己独特的经验特色,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微炎症状态的诊疗提供一些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肾功能衰竭 微炎症状态 病因病机 湿热 瘀血 浊毒
原文传递
慢性胃炎胃镜象与中医证型关系的探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唐福康 周维湛 +1 位作者 林乾树 付晓晴 《福建中医学院学报》 1994年第4期10-11,共2页
观察101例慢性胃炎胃镜象与中医"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的关系",显示两证均可见于各型胃炎,而两者对比脾胃湿热证中浅表性胃炎所占为多(P<0.01);脾胃气虚证则萎缩性胃炎为多(P<0.05)。表明脾胃湿热证与浅... 观察101例慢性胃炎胃镜象与中医"脾胃湿热证"、"脾胃气虚证的关系",显示两证均可见于各型胃炎,而两者对比脾胃湿热证中浅表性胃炎所占为多(P<0.01);脾胃气虚证则萎缩性胃炎为多(P<0.05)。表明脾胃湿热证与浅表性胃炎关系很密切,而脾胃气虚证与萎缩性胃炎关系较密切,且前者似与炎症反应的程度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诊断 脾虚 湿热 胃镜术
下载PDF
结合验案从“分消走泄法”论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被引量:17
19
作者 王冰 徐波 +6 位作者 范艺龄 李斌 丛晓东 董国菊 李浩 阮连国 苗青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9期53-59,共7页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该病属于中医“湿疫”“湿毒疫”范畴,病变以肺、脾为核心,而湿、毒性质尤其突出,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从热化者居多,其治法当三焦并治,以分消走泄为大法...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迅速蔓延,该病属于中医“湿疫”“湿毒疫”范畴,病变以肺、脾为核心,而湿、毒性质尤其突出,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在其发展演变过程中从热化者居多,其治法当三焦并治,以分消走泄为大法,湿热蕴毒,弥漫三焦者,可以甘露消毒丹为主方治疗,宣上、畅中、渗下,给邪气以出路,宣畅气机;针对两少阳经湿热者,可应用蒿芩清胆汤清利湿热,和解少阳枢机,分消湿热疫毒;病在膜原,湿遏热伏者,达原饮化裁开达膜原、宣畅气机,同时列举在此次武汉抗疫一线收治的3个典型病例,进行深入分析,以飨读者。在临床上,使用分消走泄法治疗COVID-19主要用于该病的早期、中期,病位尚在气分者,临床分型属于轻型、普通型及重型的患者如准确辨证均适用,可有效改善症状、减轻邪毒、截断及逆转病程,使得邪气外透,避免出现逆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湿热 甘露消毒丹 蒿芩清胆汤 达原饮 验案 分消走泄法
原文传递
清肾颗粒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肿瘤坏死因子及其受体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16
20
作者 王亿平 茅燕萍 +3 位作者 曹恩泽 方琦 胡顺金 张莉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CAS 2006年第3期135-138,共4页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水平及清肾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60例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 目的:观察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可溶性肿瘤坏死因子受体Ⅰ(sTNFRⅠ)水平及清肾颗粒的干预作用。方法:60例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并选取2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人组。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使用中药解毒泄浊Ⅱ号保留灌肠,治疗组加用清肾颗粒,每次2袋,每日3次。检测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TNFα、sTNFRⅠ水平变化情况,并与正常人组比较。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80.00%和83.33%)明显高于对照组(53.33%和56.67%),两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治疗前血清TNFα、sTNFRⅠ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P均<0.01);治疗组治疗后患者血清TNFα、sTNFRⅠ下降(P均<0.05);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均无显著性(P均>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患者血清TNFα、sTNFRⅠ水平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均<0.05),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治疗前中医证候积分、SC r、血清TNFα、sTNFRⅠ之间均呈明显正相关(P均<0.05)。结论:CRF急剧加重湿热证患者血清TNFα、sTNFRⅠ水平明显升高,清肾颗粒可降低其水平,改善肾功能,减轻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功能衰竭 慢性 急剧加重 湿证 热证 肿瘤坏死因子 可溶性受体 清肾颗粒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